呼吸的观察及护理PPT课件.ppt_第1页
呼吸的观察及护理PPT课件.ppt_第2页
呼吸的观察及护理PPT课件.ppt_第3页
呼吸的观察及护理PPT课件.ppt_第4页
呼吸的观察及护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1 可编辑 什么是呼吸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可编辑 呼吸的组成 包括 外呼吸气体的运输内呼吸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 均可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聚 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 甚至危及生命 3 可编辑 1 正常呼吸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 频率16 20次 分 节律规则 均匀无声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1 4 二 正常呼吸及其生理变化 4 可编辑 胸式呼吸腹式呼吸 点击播放 点击播放 女性以胸式呼吸 coastalbreathing 为主 婴儿 儿童 男性 运动员或声乐家常采用腹式呼吸 abdominalbreathing 5 可编辑 2 生理变化 年龄 年龄越小 呼吸频率越快 如新生儿呼吸约为44次 分 性别 同年龄的女性呼吸比男性稍快 活动 剧烈运动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休息和睡眠呼吸减慢 情绪 强烈的情绪变化 如紧张 恐惧 悲伤等刺激呼吸中枢 导致屏气或呼吸加快 其它 环境温度升高或海拔增加 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二 正常呼吸及其生理变化 6 可编辑 异常呼吸的观察 深度 节律 频率 1 呼吸过快频率 24次 分规则 快速2 呼吸过缓频率 12次 分规则 缓慢 声音 呼吸困难 7 可编辑 异常呼吸的观察 深度 节律 频率 1 潮式呼吸一种周期性呼吸异常 约30s 2min2 间断呼吸也是一种周期性呼吸困难 声音 呼吸困难 8 可编辑 异常呼吸的观察 深度 节律 频率 1 深度呼吸有规律而深长2 浅快呼吸无规律而浅表 声音 呼吸困难 9 可编辑 呼吸困难 声音 深度 节律 频率 1 蝉鸣样呼吸吸气时高调哮鸣音 异常呼吸的观察 2 鼾声呼吸呼吸时低调鼾声 10 可编辑 深度 节律 频率 声音 呼吸困难 异常呼吸的观察 上呼吸道部分梗阻吸气费力 呼气吸气均感费力呼吸快而表浅 下呼吸道部分梗阻呼气费力 11 可编辑 胸骨上窝 锁骨上窝 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 肋间隙 吸气性呼吸困难 12 可编辑 胸式呼吸减弱 腹式呼吸增强 正常 女性多采用胸式呼吸由于肺 胸膜或胸壁的疾病 如肺炎 胸膜炎 肋骨骨折 肋间神经痛等产生剧烈的疼痛 均可使胸式呼吸减弱 腹式呼吸增强 腹式呼吸减弱 胸式呼吸增强 正常 男性和儿童多采用腹式呼吸由于腹膜炎 大量腹水 肝脾极度肿大 腹腔内巨大肿瘤等 使膈肌下降受限 造成腹式呼吸减弱 胸式呼吸增强 形态异常 13 可编辑 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 适当的休息与活动3 饮食4 环境5 保持呼吸道通畅6 吸氧7 心理护理8 健康教育 二 异常呼吸的护理 14 可编辑 三 呼吸的测量观察要点 频率 节律 深度 性质 声音 形式 15 可编辑 目的 判断呼吸有无异常 动态监测呼吸变化 了解病人呼吸功能情况 协助诊断 为预防 治疗 康复 护理提供依据 16 可编辑 评估 病人年龄 病情 意识 治疗等情况 有无影响呼吸测量的因素 病人心理状态 合作程度 17 可编辑 计划 操作者准备 洗手 熟悉测量呼吸的方法 向病人解释监测呼吸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用物准备 表 有秒针 记录本 笔 必要时备棉花 病人准备 体位舒适 情绪稳定 保持自然呼吸状态 环境准备 整洁 安静 安全 18 可编辑 实施 1 操作步骤洗手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核对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请病人精神放松 保持自然呼吸状 护士将手放在病人的诊脉部位似诊脉状 眼观观察呼吸频率 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 深度 节律 音响 形态及有无呼吸困难 19 可编辑 计数 正常呼吸测30s 乘以2 异常呼吸病人或婴儿应测 min 危重病人呼吸微弱 可用少许棉花置于病人鼻孔前 观察棉花被吹动的次数 计时 min 以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记录 先记录在记录本上 再转录到体温单 20 可编辑 2 注意事项 测呼吸前如有剧烈运动 情绪激动等 应休息30min后再测量 由于呼吸受意识控制 因此 测量呼吸时不使病人察觉 21 可编辑 评价 病人理解测量呼吸的目的 愿意配合 测量结果准确 病人知晓呼吸的正常值及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2 可编辑 四 维持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1 有效咳嗽2 叩击 percussion 3 体位引流 posturaldrainage 4 吸痰法 aspirationofsputum 23 可编辑 1 有效咳嗽坐位或半坐位 屈膝 肩放松 上身前倾双手固定胸腹或手术切口深吸气后屏气3秒钟紧缩胸腹 用力做爆破性咳嗽 排出痰液痰液特别粘稠者 可增加空气湿度或进行雾化吸入 24 可编辑 2 叩击 percussion 用手叩打胸背部 借助振动 使分泌物松脱 手法 手背隆起 手掌中空 呈空心掌状 从外向内 自下而上拍打 力度适中 每一肺叶叩击1 3分钟 120 180次 分 注意事项 不可在裸露皮肤上拍打两个以上病灶 不可拍打肋骨以下 脊柱 乳房 防损伤软组织 若患者出现头晕 面色苍白 出冷汗等情况 立即停止拍打 25 可编辑 3 体位引流 posturaldrainage 置病人于特殊体位将肺与支气管所存积的分泌物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入大气管并咳出体外 主要适用于支气管扩张 肺脓肿 支气管造影术前排痰 术后滞留造影剂者 禁忌 高血压 心力衰竭 牵引 刚术后 极度衰弱者 26 可编辑 1 体位患肺处于高位 引流的支气管开口向下 2 时间与次数 空腹时2 4次 日 15 30分钟 次 3 间歇深呼吸 叩背 咳痰 4 痰液粘稠不易引流可雾化吸入5 监测 病人的反应 引流液的色 质 量 3 体位引流 posturaldrainage 27 可编辑 四 吸痰法吸痰 用吸痰装置经口腔 鼻腔 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吸入性肺炎 肺不张 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临床上用的最多的吸痰装置有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28 可编辑 电动吸痰器 29 可编辑 吸痰盘 30 可编辑 目的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并发症发生 评估 病人的年龄 病情 意识 治疗情况 病人呼吸 痰量 口腔 鼻腔情况 痰液粘稠度 病人心理状态 合作程度 31 可编辑 计划 1 操作者准备 洗手 戴口罩 熟悉氧气吸入的操作方法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吸痰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 用物准备吸痰装置 电动吸引器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 治疗盘内备盖罐2只 1只盛无菌生理盐水 1只盛12 14号消毒吸痰管数根 弯盘 消毒纱布 无菌血管钳及平镊 手套 必要时备压舌板 开口器 舌钳 电插板 3 病人准备 病人愿意合作 有安全感 4 环境准备 整洁 安静 安全 32 可编辑 右手轻送 提升 旋转切忌导管上下提插 左手将导管末端反折 检查并调节负压成人 0 04 0 053MPa小儿 0 04MPa 33 可编辑 注意事项 每次吸痰时间 15s 吸痰前后可增加氧气的吸入 以免造成缺氧 消毒 保养机器 储液瓶内吸痰前放消毒液 吸出液及时倾倒 不应超过瓶的2 3 机器连续使用不超过2h吸痰原则 无菌 无创 快速 有效 34 可编辑 3 健康教育 讲解吸痰的意义指导清醒的病人吸痰时正确配合 35 可编辑 评价 病人愿意配合 有安全感病人呼吸道痰液及时吸出 气道通畅 呼吸功能改善 呼吸道粘膜未发生机械性损伤 36 可编辑 组织不能得到足够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 组织的代谢 功能 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 这一过程称为缺氧 什么是缺氧 37 可编辑 是临床上针对缺氧的一种治疗方法 即通过吸入氧气 提高血氧含量和动脉血氧饱和度 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 什么是氧气吸入疗法 38 可编辑 一 缺氧的分类和氧疗的适应证 39 可编辑 二 缺氧程度主要依据血气分析的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PaO2是决定是否给氧的重要依据 正常值 95 100mmHg 40 可编辑 缺氧程度的划分 41 可编辑 氧浓度 21 4 氧流量 L min 40 用于低氧血症伴CO2潴留者一般1 2L min 40 60 用于明显通气 灌流比例失调或显著弥散障碍者 60 用于单纯缺氧无CO2潴留者 氧疗的种类 42 可编辑 四 供氧装置 氧气筒供氧 中心供氧 43 2020 1 7 44 可编辑 1 氧气筒 氧气表 供氧装置 1 氧气筒 氧气表装置 45 可编辑 2 氧气枕 供氧装置 2 氧气枕 46 可编辑 3 氧气管道化装置 供氧装置 47 可编辑 4 高压氧舱 4 高压氧舱 供氧装置 48 可编辑 1 鼻导管法 单侧 供氧的方法 49 可编辑 双侧 1 鼻导管法 供氧的方法 50 可编辑 目的 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 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和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增加动脉血氧含量 CaO2 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 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51 可编辑 评估 病人年龄 病情 意识 治疗等情况 病人缺氧程度 血气分析结果 病人鼻腔有无分泌物堵塞 有无鼻中隔偏曲等情况 病人心理状态 合作程度 52 可编辑 计划 操作者准备 洗手 戴口罩 熟悉氧气吸入的操作方法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氧气吸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53 可编辑 供氧装置 氧气筒及氧气表或流量表 管道氧气装置 治疗盘内备治疗碗 内盛冷开水 纱布 鼻导管 输氧管 氧气压力表 平镊 棉签 用氧记录单 笔 弯盘 胶布 别针 扳手 2 用物准备 54 可编辑 3 病人准备 病人能理解操作的目的 愿意合作 有安全感 体位舒适 情绪稳定 4 环境准备 整洁 安静 安全 55 可编辑 主要步骤 单侧鼻导管给氧法 装表 给氧 停氧 56 可编辑 57 可编辑 58 可编辑 放气 如何装表 单侧鼻导管给氧法 吹尘 装表 接瓶 检查 湿化瓶内溶液种类 量 一般情况 冷开水或蒸馏急性肺水肿 20 30 乙醇量 1 3 1 2满 59 可编辑 实施 60 可编辑 如何插管 单侧鼻导管给氧法 清洁鼻腔 连接导管 调节流量 清洁鼻孔 接管 调流量 轻度缺氧 1 2 min中度缺氧 2 4 min重度缺氧 4 6 min 61 可编辑 如何插管 单侧鼻导管给氧法 清洁鼻腔 连接导管 调节流量 比量湿润 插管固定 湿润 量长度 固定 为何要先调节流量后插管 62 可编辑 交待注意事项 整理 单侧鼻导管给氧法 如何交待 1 不要自己调节流量2 注意用氧安全3 注意保持用氧效果 63 可编辑 记录 记录卡姓名张灵性别男年龄42岁病区呼吸内科床号18住院号1778 单侧鼻导管给氧法 如何记录 64 可编辑 分离鼻导管调节流量连接鼻导管记录 记录卡姓名张灵性别男年龄42岁病区呼吸内科床号18住院号1778 单侧鼻导管给氧法 如何中途调节流量 65 可编辑 拔鼻导管 关闭氧气 及时记录 记录卡姓名张灵性别男年龄42岁病区呼吸内科床号18住院号1778 单侧鼻导管给氧法 如何停氧 66 可编辑 停止用氧 先取下鼻导管 再关闭氧气筒总开关 放出余气后 关流量表开关 防止操作不当 引起肺组织损伤 67 可编辑 安置病人 体位舒适 若有胶布痕迹先松节油 再乙醇 最后干棉签擦拭 记录停止用氧时间及效果 用物处理 一般选用一次性鼻导管 鼻塞 面罩 橡胶管 湿化瓶等定期消毒更换 防止交叉感染 68 可编辑 2 使用氧气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注意用氧安全 切实做好 四防 即防震 防火 防热 防油 2 在用氧过程中可根据患者脉搏 血压 精神状态 皮肤颜色及湿度 呼吸方式等有无改善来衡量氧疗效 同时还可以测量动脉血气分析判断疗效 从而选择适当的用氧浓度 3 使用氧气时 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 停用氧气时先拔鼻导管 再关氧气开关 中途改变流量时 先将氧气和鼻导管分离 调节好流量后再连接上 69 可编辑 4 持续鼻导管用氧者 每日更换两次以上 双侧鼻孔交替插管 并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 防止鼻导管阻塞 湿化瓶应保持清洁 每日更换蒸馏水一次 并要求每周消毒一次 急性肺水肿患者湿化瓶内盛20 30 乙醇溶液 5 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 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kg cm2时 即不可再用 以防灰尘进入筒内 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 6 氧气筒外应分别悬挂 满 或 空 的标志 以免急用时搬错而影响抢救速度 70 可编辑 3 健康教育 病人和病人家属认识氧疗的重要性 了解氧气装置 氧疗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积极宣传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71 可编辑 鼻塞法 用塑料制成的球状鼻塞代替鼻导管插入鼻前庭 供给患者氧气 鼻塞规格有大 中 小号 以能塞住鼻孔为宜 优点刺激性小 感觉舒适使用方便缺点吸入氧浓度不高 不稳定对张口呼吸 鼻腔堵塞者效果差 72 可编辑 73 可编辑 面罩法 将面罩置于患者口鼻处 用绷带固定面罩 适用于 病情较重 氧分压明显下降者 优点 给氧浓度高 气道粘膜无刺激 便于固定 能利用呼吸道湿化作用 缺点 不便于饮食 吐痰 患者常有憋气 喘气费力等不适 74 可编辑 3 面罩法 75 可编辑 头罩式给氧法 将透明的头罩放在新生儿 婴儿的头部 根据病情变化调节罩内氧浓度 此法安全 简单 舒适 有效 适用于 婴幼儿输氧优点 方法简便 无刺激粘膜长期给氧时不会产生氧中毒易于观察病情变化能任意调节罩内氧浓度 76 可编辑 2006 1 7 新生儿吸氧头罩 77 可编辑 氧气枕法 用氧气枕代替氧气筒供氧 一般用在氧气筒准备不及的危重患者抢救 转移患者途中或家庭病房等 使用时让患者的头部枕在氧气枕上 借助头部重力使氧气流出 78 可编辑 氧气帐法 氧气帐法用透明塑料制成氧气帐 患者的头及胸部密闭在帐幕内 并有特制的仪器调节帐内的温度 湿度 测定帐内氧浓度 此法耗氧量大 使用时严禁烟火和易燃品 79 可编辑 2006 1 7 高压氧 80 可编辑 氧疗副作用及预防 浓度 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