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五章收涩药 1 概述 含义 凡以收敛固涩 用以治疗各种滑脱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收涩药 又称固涩药 药性特点 味多酸涩 性温或平 主入肺 脾 肾 大肠经 有敛耗散 固滑脱之功 涩可固脱 2 功效 固表止汗 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 固精缩尿 收敛止血 止带等作用 适应证 滑脱不禁之证 分类 固表止汗药 自汗 盗汗敛肺涩肠药 久咳 虚喘 久泻 久痢固精缩尿止带药 遗精 滑精 遗尿 尿频 崩漏 带下 3 配伍应用 滑脱病证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 故应用收涩药治疗乃属于治病之标 故须配伍相应的补益药 以标本兼顾 治气虚自汗 阴虚盗汗者 配补气药 补阴药 治脾肾阳虚之久泻 久痢者 配温补脾肾药 治肾虚遗精 滑精 遗尿 尿频者 配补肾药 治冲任不固 崩漏不止者 配补肝肾 固冲任药 治肺肾虚损 久咳虚喘者 配补肺益肾纳气药 4 使用注意 收涩药性涩敛邪 故凡表邪未解 湿热所致之泻痢 带下 血热出血 以及郁热未清者 均不宜用 误用有 闭门留寇 之弊 5 教学内容 1 固表止汗药熟悉 麻黄根 浮小麦2 敛肺涩肠药掌握 五味子 乌梅熟悉 诃子 肉豆蔻了解 五倍子 赤石脂3 固精缩尿止带药掌握 山茱萸 桑螵蛸 莲子熟悉 海螵蛸 芡实了解 覆盆子 金樱子 6 第一节固表止汗药 7 固表止汗药概述 性能特点 多甘平 性收敛 入肺 心二经 行肌表 调卫分 顾护腠理而有固表汗止汗之功 适应证 自汗 气虚肌表不固 腠理疏松 津液外泄 盗汗 阴虚不能制阳 阳热迫津外泄 配伍应用 治自汗当配补气固表药同用 治盗汗宜配滋阴除蒸药同用 以治病求本 使用注意 凡实邪所致汗出 应以祛邪为主 非本类药物所宜 8 固表止汗药教学内容 熟悉 麻黄根 浮小麦 9 麻黄根 本草经集注 来源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根及根茎 产地 主产于河北 山西 内蒙古 甘肃 四川等地 采制 立秋后采收 剪去须根 干燥切段 生用 处方名 麻黄根 10 药性 甘 微涩 平 归肺经 功效 固表止汗 麻黄根 麻黄根性涩收敛 入肺经而走肌表 功专固表止汗 可用于各种虚汗之证 11 应用 自汗 盗汗 本品甘平性涩 入肺经而能行肌表 实卫气 固腠理 闭毛窍 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 此外 本品外用配伍牡蛎共研细末 扑于身上 可治各种虚汗证 麻黄根 12 用法用量 煎服 3 9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有表邪者忌用 麻黄根 13 鉴别用药 麻黄与麻黄根功用鉴别同 二药同出一源 均可治汗 异 麻黄以其地上草质茎入药 主发汗 以发散表邪为用 临床上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根以其地下根及根茎入药 主止汗 以敛肺固表为用 为止汗之专药 可内服 外用于各种虚汗 14 浮小麦 本草蒙筌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小麦未成熟的颖果 产地 各地均产 15 采制 收获时 扬起其轻浮干瘪者 或以水淘之 浮起者为佳 晒干 生用 或炒用 处方名 浮小麦 浮麦 浮小麦 16 药性 甘 凉 归心经 功效 固表止汗 益气 除热 浮小麦 浮小麦味甘益气 性凉清热 入心经 益心气 敛心液 故气虚自汗 虚热盗汗均为常用之品 17 应用 1 自汗 盗汗 本品甘凉入心 能益心气 敛心液 轻浮走表 能实腠理 固皮毛 为养心敛液 固表止汗之佳品 2 骨蒸劳热 本品甘凉并济 能益气阴 除虚热 浮小麦 18 用法用量 煎服 15 30g 研末服 3 5g 使用注意 表邪汗出者忌用 浮小麦 19 第二节敛肺涩肠药 20 敛肺涩肠药概述 性能特点 酸涩收敛 主入肺经或大肠经 分别具有敛肺止咳喘 涩肠止泻痢作用 适应证 肺虚或肺肾两虚之虚喘证 脾肾虚寒所致之久泻 久痢 配伍应用 治久咳虚喘 配补肺益气药 补肾纳气药 治久泻 久痢 配温补脾肾药 补气升提药 使用注意 本类药酸涩收敛 对痰多壅肺所致的咳喘及泻痢初起 邪气方盛 或伤食腹泻者均不宜用 21 敛肺涩肠药教学内容 掌握 五味子 乌梅熟悉 诃子 肉豆蔻了解 五倍子 赤石脂 22 五味子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产地 前者习称 北五味子 主产于东北 后者习称 南五味子 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23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取 晒干 生用或经醋 蜜拌蒸晒干用 处方名 五味子 北五味 醋五味 五味子 24 药性 酸 甘 温 归肺 心 肾经 功效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五味子 五味子酸温而润 收涩之中兼具补益作用 上能敛肺 下能固肾 外可止汗 内可益气 功用颇多 广泛用于虚而不固 散而不收之证 25 应用 1 久咳虚喘 味酸收敛 甘温而润 上敛肺气 下滋肾阴 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 2 自汗 盗汗 味酸收敛 善能敛肺止汗 3 遗精 滑精 甘温而涩 能补肾涩精止遗 为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 滑精之常用药 4 久泻不止 味酸涩性收敛 能涩肠止泻 5 津伤口渴 消渴 甘以益气 酸能生津 具有益气生津止渴之功 6 心悸 失眠 多梦 补益心肾 宁心安神 五味子 治肺虚久咳 可与罂粟壳同用 治肺肾两虚喘咳 配山茱萸 熟地 山药 治寒饮咳喘证 配伍麻黄 细辛 干姜 治自汗 盗汗者 配麻黄根 牡蛎等 治滑精者 配桑螵蛸 附子 龙骨等 治梦遗者 配麦冬 山茱萸 熟地 山药等 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 可与吴茱萸同炒香研末 米汤送服 或与补骨脂 肉豆蔻 吴茱萸同用 治热伤气阴 汗多口渴者 配人参 麦冬 治阴虚内热 口渴多饮之消渴证 配山药 知母 天花粉 黄芪 治阴血亏损 心神失养 或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 失眠多梦 配麦冬 丹参 生地 酸枣仁等 26 用法用量 煎服 3 6g 研末服 1 3g 使用注意 凡表邪未解 内有实热 咳嗽初起 麻疹初期 均不宜用 五味子 27 乌梅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实 产地 主产于浙江 福建 云南等地 28 采制 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 低温烘干后闷至皱皮 色变黑时即成 去核生用或炒炭用 处方名 乌梅 乌梅肉 乌梅炭 乌梅 29 药性 酸 涩 平 归肝 脾 肺 大肠经 功效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乌梅 乌梅酸涩 功善收敛 上能敛肺气 下能涩大肠 又能生津 安蛔 凡久咳 久泻 蛔虫腹痛及内热消渴等证 均为常用 30 应用 1 肺虚久咳 本品酸涩收敛 入肺经能敛肺气 止咳嗽 2 久泻 久痢 本品酸涩入大肠经 涩肠止泻痢力佳 为治久泻 久痢之常用药 3 蛔厥腹痛 呕吐 本品极酸 具安蛔止痛 和胃止呕之功 为安蛔之良药 4 虚热消渴 至酸性平 善生津液 止烦渴 本品炒炭后能固冲止漏 外敷能消疮毒 乌梅 治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 可配罂粟壳 杏仁等 治久泻久痢 配罂粟壳 诃子等 治湿热泻痢 便脓血者 配伍解毒止痢之黄连 治蛔虫所致腹痛 呕吐 四肢厥冷的蛔厥证 配细辛 川椒 黄连 附子等 治虚热消渴 可单用煎服 或配天花粉 麦冬 人参等 31 用法用量 煎服 3 10g 大剂量可用至30g 外用适量 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 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 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 乌梅 32 五倍子 本草拾遗 来源 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 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 产地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 而以四川为主 33 采制 秋季摘下虫瘿 煮死内中寄生虫 干燥 生用 处方名 五倍子 五倍子 34 药性 酸 涩 寒 归肺 大肠 肾经 功效 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五倍子 五倍子酸涩收敛 性寒清热 以收中有泻见长 功能敛肺 涩肠 固肾 生津 适于多种虚而不固 散而不收之证 35 应用 1 咳嗽 咯血 本品酸涩敛肺止咳 性寒清肺降火 适用于久咳及肺热咳嗽 因能止血 故尤宜于咳嗽咯血者 2 自汗 盗汗 3 久泻 久痢 4 遗精 滑精 5 崩漏 便血痔血 6 湿疮 肿毒 外用能收湿敛疮 且有解毒消肿之功 五倍子 36 用法用量 煎服 3 9g 入丸 散服 每次1 1 5g 外用适量 研末外敷或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 湿热泻痢者忌用 五倍子 37 鉴别用药 五倍子与五味子功用鉴别同 二药味酸收敛 均具有敛肺止咳 敛汗止汗 涩精止遗 涩肠止泻的作用 均可用于肺虚久咳 自汗盗汗 遗精滑精 久泻不止等病证 异 五倍子于敛肺之中又有清肺降火及收敛止血作用 故又可用于肺热痰嗽及咳嗽咯血者 五味子则又能滋肾 多用于肺肾二虚之虚喘及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等 38 诃子 药性论 来源 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成熟果实 产地 主产于云南及广东 广西等地 39 采制 秋冬二季采取 晒干 生用或煨用 若用果肉 则去核 处方名 诃子 诃黎勒 生诃子 煨诃子 诃子肉 诃子 40 药性 苦 酸 涩 平 归肺 大肠经 功效 涩肠止泻 敛肺止咳 利咽开音 诃子 诃子煨用酸涩 性善收敛 上能敛肺 下涩大肠 生用清火开音 适于久咳 久泻而属气虚者 41 应用 1 久泻 久痢 本品酸涩性收 入于大肠 善能涩肠止泻 为治疗久泻 久痢之常用药物 2 久咳 失音 本品酸涩而苦 其既收又降 既能敛肺下气止咳 又能清肺利咽开音 为治失音之要药 诃子 42 用法用量 煎服 3 10g 涩肠止泻宜煨用 敛肺清热利咽开音宜生用 使用注意 凡外有表邪 内有湿热积滞者忌用 诃子 43 肉豆蔻 药性论 来源 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成熟种仁 产地 主产于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我国广东 广西 云南亦有栽培 44 采制 冬 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除去皮壳后 干燥 煨制去油用 处方名 肉豆蔻 肉果 玉果 煨肉豆蔻 肉豆蔻 45 药性 辛 温 归脾 胃 大肠经 功效 涩肠止泻 温中行气 肉豆蔻 肉豆蔻辛温而具涩性 入大肠 功善涩肠止泻 入脾胃又能行气温中 适用于肠滑久泻及虚寒气滞之证 46 2020 1 7 47 应用 虚泻 冷痢 本品辛温而涩 入中焦 能暖脾胃 固大肠 止泻痢 为治疗虚寒性泻痢之要药 胃寒胀痛 食少呕吐 本品辛香温燥 能温中理脾 行气止痛 肉豆蔻 48 用法用量 煎服 3 9g 入丸 散服 每次0 5 1g 内服须煨熟去油用 使用注意 湿热泻痢者忌用 肉豆蔻 49 赤石脂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 主含含水硅酸铝 产地 主产于福建 山东 河南等地 采制 全年均可采挖 拣去杂石 研末水飞或火煅水飞用 处方名 赤石脂 石脂 50 药性 甘 涩 温 归大肠 胃经 功效 涩肠止泻 收敛止血 敛疮生肌 赤石脂 赤石脂甘涩性温 专于收敛固涩 重在止泻 止血 为久泻 下血所常用 外用又能敛疮生肌 51 应用 1 久泻 久痢 本品甘温调中 味涩质重 入于胃肠 长于涩肠止泻 尚可止血 为久泻久痢 下痢脓血之常用药物 2 崩漏 便血 本品味涩能收敛止血 质重入于下焦 而以崩漏 便血者为多用 3 疮疡久溃 外用有收湿敛疮生肌的功效 赤石脂 52 用法用量 煎服 10 20g 外用适量 研细末撒患处或调敷 使用注意 湿热积滞泻痢者忌服 孕妇慎用 畏官桂 赤石脂 十九畏 53 第三节固精缩尿止带药 54 固精缩尿止带药概述 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 主入肾 膀胱经 具有固精 缩尿 止带作用 某些药物甘温还兼有补肾之功 适应证 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 滑精 遗尿 尿频以及带下清稀等证 配伍应用 常配补肾药以标本兼治 使用注意 本类药酸涩收敛 对外邪内侵 湿热下注所致的遗精 尿频等不宜用 55 固精缩尿止带药教学内容 掌握 山茱萸 桑螵蛸 莲子熟悉 海螵蛸 芡实了解 覆盆子 金樱子 56 山茱萸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 产地 主产于浙江 安徽 河南 陕西 山西等地 57 采制 秋末冬初采收 用文火烘焙或置沸水中略烫 及时挤出果核 晒干或烘干用 处方名 山茱萸 山萸肉 山萸 山茱萸 58 药性 酸 涩 微温 归肝 肾经 功效 补益肝肾 收敛固涩 山茱萸 山茱萸甘酸温润 主入肝肾 既能益精 又可助阳 长于固涩下焦 平补阴阳 为肝肾亏虚 下元不固之要药 59 应用 1 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 阳痿 本品微温质润 温而不燥 补而不峻 既能益精 又可助阳 为平补阴阳之要药 2 遗精滑精 遗尿尿频 本品于补益之中又具封藏之功 为固精止遗之要药 3 崩漏 月经过多 补肝肾固冲任以止血 4 大汗不止 体虚欲脱 本品酸涩性温 能收敛止汗 固涩滑脱 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 此外 本品亦治消渴证 山茱萸 治肝肾阴虚 头晕目眩 腰酸耳鸣 配熟地 山药 治命门火衰 腰膝冷痛 小便不利 配肉桂 附子 治肾阳虚阳痿 配鹿茸 补骨脂 巴戟天 淫羊藿 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 滑精者 配熟地 山药 治肾虚膀胱失约之遗尿 尿频 配覆盆子 金樱子 沙苑子 桑螵蛸 治妇女肝肾亏损 冲任不固之崩漏及月经过多 配熟地黄 白芍药 当归 治脾气虚弱 冲任不固而漏下不止 配龙骨 黄芪 白术 五味子 治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者 配人参 附子 龙骨 60 用法用量 煎服 5 10g 急救固脱20 30g 使用注意 素有湿热而致小便淋涩者 不宜应用 山茱萸 61 覆盆子 名医别录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的未成熟果实 产地 主产浙江 福建等地 62 采制 夏初果实含青时采收 沸水略烫 晒干生用 处方名 覆盆子 覆盆子 63 药性 甘 酸 微温 入肝 肾经 功效 固精缩尿 益肝肾明目 覆盆子 覆盆子酸收甘补 既收敛固涩 又滋养肝肾 有益肾固精缩尿之功 善治治肾虚精气失固之证 其微温略兼助阳 养肝能明目 亦用治肾虚阳萎及肝肾不足之目暗不明 64 覆盆子 应用 1 遗精滑精 遗尿尿频 2 肝肾不足 目暗不明 用法用量 煎服 5 10g 65 桑螵蛸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卵鞘 分别习称 团螵蛸 长螵蛸 及 黑螵蛸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66 采制 深秋至次春采收 置沸水浸杀其卵 或蒸透晒干用 处方名 桑螵蛸 桑螵蛸 67 药性 甘 咸 平 归肝 肾经 功效 固精缩尿 补肾助阳 桑螵蛸 桑螵蛸甘咸性平 补益兼可收涩 为补肾助阳 固精缩尿之良药 凡肾虚阳衰 精气失固所致滑脱 阳萎诸证 皆可选用 尤宜遗尿尿频 68 应用 遗精滑精 遗尿尿频 白浊 本品甘能补益 咸以入肾 性收敛 能补肾气 固精关 缩小便 为治疗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 遗尿尿频 白浊之良药 阳痿 本品有补肾助阳功效 桑螵蛸 治肾虚遗精 滑精 配龙骨 五味子 制附子 治小儿遗尿 可单用为末 米汤送服 治心神恍惚 小便频数 遗尿 白浊 配远志 龙骨 石菖蒲 治肾虚阳痿 配鹿茸 肉苁蓉 菟丝子 69 用法用量 煎服 6 10g 使用注意 本品助阳固涩 故阴虚多火 膀胱有热而小便频数者忌用 桑螵蛸 70 金樱子 雷公炮炙论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成熟果实 产地 主产广东 四川 云南 湖北 贵州等地 71 采制 9 10月采收 去刺及核 晒干用 处方名 金樱子 金樱子 72 药性 酸 涩 平 归肾 膀胱 大肠经 功效 固精缩尿止带 涩肠止泻 金樱子 金樱子酸涩性平 功专收敛 作用重在下焦 长于固肾 涩肠 为肾虚不固及肠滑久泻所常用 73 应用 1 遗精滑精 遗尿尿频 带下 2 久泻 久痢 用法用量 煎服 6 12g 金樱子 74 海螵蛸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内壳 产地 产辽宁 江苏 浙江沿海等省 75 采制 收集其骨状内壳洗净 干燥 生用 处方名 海螵蛸 乌贼骨 海螵蛸 76 药性 咸 涩 微温 归肝 肾经 功效 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海螵蛸 海螵蛸味涩性平微温 主入肝肾 长于收敛止血 固涩下焦 适于多种出血及下元虚损不固之证 77 应用 1 遗精 带下 本品温涩收敛 有固精止带之功 2 崩漏 吐血 便血及外伤出血 本品能收敛止血 3 胃痛吐酸 本品味咸而涩 能制酸止痛 为治疗胃脘痛胃酸过多之佳品 4 湿疮 湿疹 溃疡不敛 本品外用能收湿敛疮 海螵蛸 78 用法用量 煎服 6 12g 散剂酌减 外用适量 海螵蛸 79 鉴别用药 海螵蛸与桑螵蛸功用鉴别同 两药均有固精止遗作用 均可用以治疗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 滑精等证 异 桑螵蛸固涩之中又能补肾助阳 而海螵蛸固涩力较强 80 莲子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种子 产地 主产于湖南 福建 江苏 浙江及南方各地池沼湖溏中 81 采制 秋季采收 晒干 生用 处方名 莲子 莲子肉 莲子 82 药性 甘 涩 平 归脾 肾 心经 功效 固精止带 补脾止泻 益肾养心 莲子 莲子甘平益心脾 味涩固肾精 用治脾肾虚损不固 功近芡实 而兼有养心安神之功 83 应用 1 遗精 滑精 本品味甘而涩 入肾经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武汉市中心城区省级示范高中招聘高中教师4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8月广东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招聘编外聘用制专任教师2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陕西西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山西开放大学第二批招聘博士研究生5人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安州区2025年公开补充招聘员额教师的(19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个人信贷风险控制协议
- 乡村生态农场联合协议书
- 客户价格保密协议范本与填写说明
- 2025年齐齐哈尔富裕县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3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品牌合作营销协议合同书
- 2025年江苏省高考招生统一考试高考真题物理试卷(真题+答案)
- CJ/T 191-2004板式换热机组
- 食品卫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 睾丸常见肿瘤超声诊断要点
- 重症医学科肺康复综合体系建设
- 数字劳工的集体行动:“罢工”现象解析
- 癫痫学生免责协议书
- 班级管理情境案例分享
- 陶艺知识课件大全初中版
- 针灸科面瘫护理个案汇报
- 停车场管理制度-停车场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