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从正的攻邪论 1 重视邪气致病 张氏的著名观点 夫病之一物 非人身素有之也 或自外而入 或由内而生 皆邪气也 人身不过表里 气血不过虚实 表实者 里必虚 里实者 表必虚 经实者 络必虚 络实者 经必虚 病之常也 邪之中人 轻则久传而自尽 颇甚则久传而难已 更甚则暴死 若先论固其元气 以补剂补之 真气未胜而邪气已交驰横骛而不可制矣 2 论三邪发病 张氏所论之 三邪 是指 天地人三邪 他认为 天地各有六气 人有六味 一旦太过都可以成为邪气 导致人体上 中 下三部发生病变 他指出 天之六气 风暑火湿燥寒 地之六气 雾露雨雹冰泥 人之六味 酸苦甘辛咸淡 故天邪发病 多在乎上 地邪发病 多在乎下 人邪发病 多在乎中 此为发病之三也 这一理论 反映了张氏对邪气的独特见解 3 攻即为补与就近祛邪 张氏认为 经云 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者 此欲权衡之得平也 若是 积聚陈莝于中 留结寒热于内 用下法荡涤邪积 虽是攻邪 实则为补 因为 陈莝去而胃肠洁 癥瘕尽而荣卫昌 不补之中 真补存焉 所以 张氏在论治时 主张 取其气偏胜者 其不胜自平矣 损有余乃所以补其不足也 4 张氏还认为 祛邪应就近而出 这样既能效果迅速 有不大伤正气 他指出 邪气处之三 而出之者亦三也 诸风寒之邪 结于皮肤之间 藏于经络之内 可汗而出之 风痰宿食 在膈或上脘 可涌而出之 寒湿痼冷 热客下焦 在下之病 可泄而出之 指出了攻邪当根据所犯部位 因势利导 或汗或吐或下 就近去之 5 外来之邪 天邪 地邪 人邪 疾病 就近祛邪 汗 吐 下 6 治疗经验 祛邪三法 汗 吐 下三法是张子和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核心 他说 世人欲论治大病 舍汗 吐 下三法 其余何足言哉 张子和 所论三法 至精至熟 有得无失 所以敢为来者言也 7 汗法 张氏所论汗法 不能仅用解表界定 所谓发表者 出汗即是也 凡是具有疏散外邪作用的方法 张氏概认为汗法 除辛散解表汤药以外 其他如 灸 蒸 渫 洗 熨 烙 针刺 砭射 导引 按摩 凡解表者 皆汗法也 8 适应范围 张氏认为 邪气侵犯肌表 尚未深入 多宜汗法 风寒暑湿之气 入于皮肤之间而未深 欲速去之 莫如发汗 还有 内经 所谓的 春伤于风 夏生飧泄 之病 他认为 此以风为根 风非汗不出 9 选方用药 张氏颇赞同刘完素的观点 认为不仅 温热者为汗药 岂知寒凉者亦能汗也 他除了用麻桂等辛温之剂外 还善用防风通圣散 双解散 因此 张氏汗法论治方药范围很广 如寒郁肌表用麻黄汤 风寒表虚用桂枝汤 内热盛用大小柴胡汤 柴胡饮子等 此外尚有败毒散 升麻汤 解肌汤 葛根汤 辛凉解表的有通圣散 双解汤 当归饮子等 张氏在用发汗之剂时 还常配以钗股于喉中引探 协药以开腠理而发汗 10 汗法宜忌 南陲之地多热 宜辛凉之剂解之 朔方之地多寒 宜辛温之剂解之 午未之月多暑 宜辛凉解之 子丑之月多冻 宜辛温解之 少壮气实之人 宜辛凉解之 老耆气衰之人 宜辛温解之 病人因感寒食冷而得者 宜辛温解之 因役劳冒暑而得之 宜辛凉解之 病人禀性怒急者 可辛凉解之 病人禀性和缓者 可辛温解之 病人两手脉浮大者 可辛凉解之 两手迟缓大者 可辛温解之 凡发汗欲周身漐漐然 不欲如水淋漓 欲令手足俱周遍 汗出一二时为佳 中病则止 不必尽剂 11 吐法 夫吐法 人之所畏 且顺而下之 尚犹不乐 况逆而上之 不悦者多矣 然自胸以上 大满大实 痰如胶粥 微丸微散 皆儿戏也 非吐病安能出 张氏在临床运用中 渐臻精妙 过则能止 少则能加 一吐之中 变态无穷 屡用屡验 以至不疑 12 2020 1 7 13 适应范围 张氏所说的吐法范围很广 如引涎 漉涎 嚏气 追泪 凡上行者 皆吐法也 因此 只要邪在上如风疾 宿食 酒积等大实大满之症 皆可以吐 又如伤寒和杂病中的某些头痛 痰饮的胸胁刺痛 痰厥失语 牙关紧闭 神智不清 眩晕恶心等 凡在上者 皆宜吐之 14 论治方药 伤寒头痛 用瓜蒂散 杂病头痛 用葱根白豆豉汤 痰食积滞 用独圣散加茶末少许 两胁肋刺痛因水滞者 用独圣散加全蝎梢等 张氏常用的药物有栀子 黄连 苦参 大黄 黄芩 郁金 常山 藜芦 地黄汁 木香 远志等三十六种 15 具体方法 张氏在使用吐法时 除内服药物外 还有催吐 探吐 鼻饲 取嚏等外治法 张氏用吐甚为谨慎 每先予小剂 逐渐加量 并用钗股 鸡羽探引 若不吐者予饮齑汁 边探边饮 直到吐出 所谓 药不瞑眩 厥疾弗瘥 吐法禁忌 性情刚暴 好怒喜淫 病势危重 老弱气衰 自吐不止 亡阳血虚及各种出血病证 另外 病人无正性 反复不定者 皆不可吐 恐转生他病 16 下法 张氏创新前人的理论和经验 提出 陈莝去而胃肠洁 癥瘕尽而荣卫昌 不补之中 真补存焉 的论点 把下法的机理提高到 推陈致新 的角度来认识 延展了下法的内涵 因此 张氏所谓下法并比局限于泻下通便 而认为具下行作用的方法均属下法 如说 催生 下乳 磨积 逐水 破经 泄气 凡下行者 皆下法也 17 适用范围 凡宿食邪滞蕴结在胃脘以下 积聚陈莝于中 留结寒热于内 都可以用下法 无论 寒湿固冷 热客下焦 在下之病 可泄而出之 下法广泛运用于临床个科 除一般的可下之证外 他如目黄 九疸 食劳 也可用茵陈蒿汤或导水丸 禹功散泻之 腰脚胯痛可用甘遂粉下之 落马 坠井 打仆 闪肭 损伤等引起的肿痛剧烈者 可用通圣散送导水丸 峻泄三四十行 使气血流通 即 痛止肿消 18 论治方药 张氏常根据邪实不同 或热壅 或寒结 或水聚 或痰滞 或血瘀 针对病机分别用寒下 凉下 热下 峻下 缓下等剂 其中以寒凉之剂为多 寒下首选调胃承气汤 以及大小陷胸汤 桃仁承气汤 大柴胡汤 凉下有八正散 十枣汤 热下有煮黄丸 缠金丸之类 峻下有舟车丸 浚川散等 运用下法应根据病人体质 急则用汤 缓则用丸 或以汤送丸 量病之微甚 中病即止 不必尽剂 过则生衍 19 下法禁忌 洞泄寒中 伤寒脉浮 表里俱虚 厥而唇青 手足冷内寒者 小儿慢惊 两目直视 鱼口出气者 以及十二经败证都不宜用下法 以上三法 张氏往往在临床上兼用 或先后使用 可见其心法娴熟 20 食疗补虚 张氏主张 养生当论食补 治病当论药攻 汗 吐 下三法 损有余乃所以补不足 故 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 张氏虽说攻邪即是补虚 但又注意不伤败胃气 故攻邪之后补养胃气非常重要 他多用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 可见他运用补法重在饮食调养 21 张氏用补虚方药非常谨慎 认为不到非补不可的程度 不宜轻易用补 因为 凡药有毒也 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 虽甘草 苦参不可不谓之毒 久服必有偏胜 他把补法分为六种 对 脉脱下虚 无积无邪 的虚症病人 辨证用之 但终需食补 特点 反对无病之体滥用补剂 邪积未去不当先议补 脉脱下虚 无积无邪 方可用补 贵流不贵滞 贵平不贵强 22 学术评价 张从正承袭 内经 及张仲景学说 私淑刘河间之学 创 病由邪生 攻邪已病 的攻邪学说 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发病学理论 在临床上 张氏吸取和发挥了前人理论 扩大了汗吐下三法的应用范围 促进了治法理论的发展 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张氏的攻邪理论突破了 伤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法规真题与答案
- 2025年河北省武安市电工证考试题模拟试题初级电工模拟试题(含答案)
- 导猎员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学设计参考
-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学科自主学习能力调研试卷及答案
-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面的旋转(2)(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北师大版)
- 六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会动的“画”-浙教版
- 1.2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新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
- StarterPeriod1Getready(教学设计)英语外研版2024七年级上册
- 专题10简单机械(第01期)-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 征信数据纠正服务合同
- 肝癌超声课件教学课件
- 合规岗位季度工作计划
- 制造业生产管理:Excel2024版高效培训教程
- 通信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汇编(2023版)-定额质监中心
- 漫展嘉宾合同模板
- 药物分析考试题及答案(新版)
- 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一)(解析版)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 必修四
- 小餐饮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课件)++七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
- 2024年高考英语复习:阅读理解(应用文专攻20篇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