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大连学习中心.doc_第1页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大连学习中心.doc_第2页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大连学习中心.doc_第3页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大连学习中心.doc_第4页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大连学习中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学习中心: 大连学习中心 姓 名: 王玲 学 号: 1200001203045题目一:底部剪力法。某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域,场地为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结构层高和重力代表值见下图。取一榀典型框架进行分析,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6s。求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解: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1.4-1.2知,8度多遇地震,max=0.16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类场地,取Tg=0.35sTg=0.35T1=0.56s5Tg=1.75s 1=(Tg/T1)r2max=(0.35/0.56)0.91.00.16=0.1050.11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2.1知,T1=0.56s1.4Tg=1.40.35=0.49s取n=0.08 T1+0.07=0.080.56+0.07=0.11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1Geq=0.11(1200+900+900+900+600)85%=420.75KN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i=GiHiFEk(1-n)/GjHj (i=1,2,3n)GjHj=60020+90016+90012+9008+12004=49200 KNmF5k=60020420.75(1-0.11)/49200=91.33 KNF4k=90016420.75(1-0.11)/49200=109.53 KNF3k=90012420.75(1-0.11)/49200=82.20KNF2k=9008420.75(1-0.11)/49200=54.80 KNF1k=12004420.75(1-0.11)/49200=36.53 KN题目五:多层砌体结构选型与布置应遵循哪些原则,请逐一详细阐述。一、结构布置多层砌体房屋的合理抗震结构体系,对于提高其整体抗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抗震设计应考虑的关键问题。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水平地震作用是由楼板传给抗震墙的,因此从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来看,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2、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砖墙沿平面内对齐、贯通,能减少砖墙、楼板等受力构件的中间传力环节,使震害部位减少,震害程度减轻;同时,由于地震作用传力路线简单,中间不间断,构件受力明确,其简化的地震作用分析能较好地符合地震作用的实际。房屋的纵横墙沿竖向上下连续贯通,可使地震作用的传递路线更为直接合理。房屋纵向地震作用分至各纵轴后,其外纵墙的地震作用还要按各窗间墙的侧移刚度再分配。对于宽窄差异较大的外纵墙,就会造成窗间墙的各个击破,降低了外纵墙和房屋纵向的抗震能力。因此,要求同一轴线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尽量做到等宽度。对于一些建筑阳台门和窗之间留一个240mm宽的墙垛等做法不利于抗震,宜采取门连窗的做法。 3、防震缝的设置 规范的原则规定为:当建筑形状复杂而又不设防震缝时,应选取符合实际的结构计算模型,进行精细抗震分析,估计局部应力和变形集中及扭转影响,判别易损部位并采用加强措施;当设置防震缝时,应将建筑分成规则的结构单元。对于多层砌体房屋,当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4、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由于水平地震作用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所出在多层砌体房屋转角处纵横两个墙面常出现斜裂缝。不仅房屋两端的四个外墙角容易发生破坏,而且平面上的其他凸出部位的外阳角同样容易破坏。 楼梯间比较空敞和顶层外墙的无支承高度为一层半,在地震中的破坏比较严重,尤其是楼梯间设置在房屋尽端或房屋转角部位时,其震害更为加剧。5、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墙体是多层砌体房屋承重和抗侧力的主要构件。局部削弱的墙体,不仅在削弱开裂,还将产生内力重分布。因此,规范规定,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弱时,应对墙体采取水平配筋等加强措施,对附墙烟囱及出屋面烟囱采用竖向配筋。6、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应加强锚固由于挑檐为一悬臂构件,在地震中较容易发生破坏。若为现浇则和屋面板一起,则抗震性能比较好,对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挑檐则应加强与圈梁的锚固。房屋的总高度与层数大量的震害表明,无筋的砌体房屋总高度越高和层数越多,破坏就越严重。建筑抗震规范根据震害经验的总结和对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分析研究,对多层砌体房屋采用总高度与层数双控,各类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总层数不应超过表4-1(如下)的规定。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房屋,总高度应比表4-1的规定相应降低3m,层数应相应减少一层。表4-1 砌体房屋的总高度与层数限值房屋类别最小墙厚度(mm)烈 度678 9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普通黏土砖240248217186124多孔砖240217217186124多孔砖190217186155不宜采用混凝土小砌块190217217186表4-3 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房屋类别烈度6789多层砌体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818151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515117木楼、屋盖111174底部框架-抗震墙上部各层同多层砌体房屋1、承重窗间墙的最小宽度 窗间墙在平面内的破坏可分为三种情况:窗洞高与窗间墙宽度之比小于1.0的宽窗间墙为较小的交叉裂缝;高宽比大于1.0的较窄的窗间墙,虽然也为交叉裂缝,但裂缝的坡度较陡,重者裂缝两侧的砖砌体破裂甚至崩落;很窄的窗间墙为弯曲破坏,重者四角压碎崩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具体规定列于表4-4(见后)。2、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大量的震害表明,房屋尽端是震害较为集中的部位,这是由于沿房屋纵横两个方向地面运动的结果,为了防止房屋在尽端首先破坏甚至局部墙体坍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给出了具体规定,见表4-4(见后)。 3、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考虑到非承重外墙与承重外墙在承担竖向荷载方面的差异,对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较承重外墙的要求有所放宽,但一般墙垛宽度不宜小于1.0m。4,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由于门厅或楼梯间处的纵墙或横墙中断,需要设置开间梁或进深梁,从而造成梁支承在室内拐角墙上的这些阳角部位的应力集中,梁端支承处的荷载又比较大,为了避免在这个部位发生严重破坏,除在构造上加强整体连接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给予了规定,见表4-4(见后)5、其他局部尺寸限制 大量的震害表明,阳台、挑檐、雨棚等小跨度的悬挑构件的震害比较小,一般情况下这些悬挑构件的跨度又都不会过大,因此,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这类构件的挑出构件没有做出限值。但仍应通过计算和构造来保证锚固和连接的可靠性。悬挑构件中的女儿墙是比较普遍和容易破坏的构件,特别是无锚固的女儿墙更如此。因此,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女儿墙的高度给予了限制,具体见表4-4(见后)。表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