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内地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考察学习报告.doc_第1页
赴内地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考察学习报告.doc_第2页
赴内地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考察学习报告.doc_第3页
赴内地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考察学习报告.doc_第4页
赴内地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考察学习报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赴内地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考察学习报告2007年29卷l期V01.29No.1西藏农业科技赴内地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考察学习报告StudytourreportonAgriculturalScienceAcademiesof8provinces冯海平Fenghaiping(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850032)摘要2006年10月29日一11月20日,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组织作物育种专家赴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进行考察学习,引种175份,达成科技合作协议13项,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深化了交流,增强了合作,对今后促进我区作物育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内地考察报告为深化了解,加强联系,扩大交流,促进共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增强创新,推进工作,我所由11名作物育种方面的科技骨干人员,组成赴内地考察学习组,从2006年10月29日启程,11月20日返回拉萨,历时23天,奔赴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黑龙江,吉林和北京等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进行考察学习,切实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深化了交流,增强了合作,收获很大,收益匪浅.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1,考察目的掌握育种动态,学习育种经验,引进育种材料,洽谈育种项目,提高育种水平,增强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能力,为西藏高原特色农业的高效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考察地点与内容在这次考察学习过程中,考察了青海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所,种质资源研究所和种子加代繁育温室;考察了甘肃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所和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考察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枸杞研究所,生物工程实验室,田间实验地和加代育种温室;考察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所,油菜研究所,生物工程实验中心,昆虫展览馆,植物展览馆,农业发展是展史馆和大田实验地;考察了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所和生物工程实验室;考察了黑龙江省农科院科技展览室,作物研究所,生物工程实验室,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和设施农业示范园;考察了吉林省农科院科技展览室和作物研究所;考察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玉米研究所,油菜研7西藏农业科技29卷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和生物工程实验中心,足迹遍及八个省(市,自治区),行程几万里,基本对我国北方农区的作物育种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二,主要收获1,认清了形势找到了差距通过这次考察学习,直面了解了内地北方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作物遗传育种的科技平台,技术水平,工作经验和发展趋势,对我所在作物育种工作与内地的巨大差距有了十分清醒的认识.从总体上看,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的作物育种工作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同时在以下三个方面我所存在着巨大缺陷:一是科研分支细化程度高,工作分工明确.科技工作细化分工程度是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次考察学习的内地北方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均按作物类型或单项作物以及生物工程与常规育种的不同职能,对育种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并建制了相应专业研究所.如青海省农科院有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所和品种资源研究所等三个作物育种单位建制,黑龙江省农科院有大豆研究所,玉米研究所,水稻研究所,小麦研究所和马铃薯研究所(中心)等育种单位建制,吉林省农科院有作物育种所,玉米研究所,大豆研究所,水稻研究所和果树研究所等五个育种单位建制,尤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学科分支更细,学科设置更专,机构设置更多,专业研究更强.细化分工后的作物育种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中心工作更加突出,技术手段更加先进,工作效益更加显着.而我所目前仍是一个高度综合性的研究所,甚至每个育种科室也从事多种作物的品种选育,既搞生物育种,也搞常规育种,工作深度不够,水平不高,全所育种工作细化分工程度不深,仍处于大而全,样样都想抓,样样都在抓的局面.既给作物育种工作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定困难,甚至对同国内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也带来了诸多不便.二是科研能力条件平台高,育种技术水平先进.这次考察学习的内地北方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都有功能齐全的生物工程实验室,能够运用细胞工程育种技术,染色体工程育种技术,分子标记与转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同常规育种技术手段相结合,在现代科研能力条件平台之上,极为有效的开展作物育种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原有仪器设备的基础上,近年来又投资8000万元,配置生物工程科研仪器设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甘肃省农科院,山西省农科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科院,黑龙江省农科院到和吉林省农科院除各作物研究所(中心)拥有一定的生物工程科研仪器设备外,都建立了对外开放的综合性生物工程实验基地,作到了资源共享,现有科研仪器的利用率很高.我们的近邻青海省农科院也具备从事基因测序和分子标记育种能力.同时,以组织培养为代表的种子工程工厂化繁育技术得到广泛普及,黑龙江省农科院占地6000平方米的种薯脱毒生产基地使人大开眼界.而我所的生物工程育种仍处于萌芽阶段,就作物育种总体能力来讲,还处于”一个人,一块地,一把尺子,一干秤,牙齿咬,眼睛瞪”的传统作物育种技术阶段,不但生物工程育种项目要靠同内地合作才能实施,而且就连一些最简单的育种中间材料和样品分析也要送到内地去化验,费工费事,效率奇低.由此可见,我所作物育种的基础平台和能力水平同内地的差距呈现出愈演愈烈,日益扩大的趋势,如不加倍努力,迎头追赶,那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就无从谈起.81期赴内地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考察学习报告三是重点突出,优势明确.这次考察学习的内地北方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都能够立足当地优势作物资源,围绕农业主导作物产业,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化农业经济提供科技支撑.青海省农科院的春油菜和豆薯类作物育种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甘肃省农科院的啤酒大麦研发在全国独占鳌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科院的枸杞研发在全国独树一帜,山西省农科院的特色作物研究在全国地位突出,黑龙江省农科院和吉林省农科院的大豆,玉米研究极其种子产业规模效益在全国影响显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综合科技实力在全国首屈一指,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影响.我所作为西藏高原最高级别的作物科学研究所,已将青稞以及其它西藏特有资源作物列人重点研发范畴,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效益,但同西藏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和内地农业科研院所特色产业研发程度相比,研究程度不深,产业规模不大,国际国内影响力不强,对西藏高原特色作物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亟待进一步增强.2,交换了材料丰富了资源在这次考察学习中,我们给内地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带去青稞,小麦,油菜和其它特色作物种质材料60余份.同时,根据西藏农业生产发展和作物育种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内地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引进青稞,小麦,油菜,马铃薯,豌豆,蚕豆和荞麦等作物新品种175份.引进的作物新品种均是各地农科院各类作物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是有关省(市,自治区)即将推广应用的主产农作物品种.这次引进的农作物新品种,许多材料可以直接通过试验示范后在西藏农业生产大田上推广应用,显着促进我区农业生产发展.而更多的品种可作为作物育种中间材料使用,极大的丰富了种质资源,对今后我所作物育种工作必将产生巨大推进作用.一是主要从青海省农科院引进青稞和啤酒大麦新品种22份,其中青稞新品种6份,啤酒大麦新品种16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次引进的青海青稞昆仑12号品种的B一葡聚糖含量高达12%以上,高出藏青258葡聚糖含量的30%左右,经在西藏种植和驯化后,是发展青稞8一葡聚糖产业的理想品种.二是从改良西藏小麦品质状况的愿望出发,从内地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引进优质小麦种质材料80份,旨在将这些品种作为中间材料,在丰富优质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西藏优质小麦育种工作.三是为进一步促进西藏”双低”优质,高产油菜品种选育工作,从内地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引进”双低”优质,高产油菜品种50份,其中常规种20份,杂交种30份.引进的油菜新品种,有的可以通过栽培驯化后直接推广应用,有的则可作为中间材料用于新品种选育.四是根据西藏当前豆薯类和特色作物生产发展和育种工作的实际需要,引进豆薯类和特色作物新品种23份,其中大豆2份,玉米10份,马铃薯2份,蚕豆2份,豌豆3份,养麦3份和苜蓿2份.其中引进的蚕豆青海11号,12号品种是过去引进并已推广应用的蚕豆青海9号,10号的改良品种,可直接推广应用.3,沟通了科技信息洽谈了合作项目在这次考察学习过程中,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都我所考察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9西藏农业科技29卷考察交流工作,认真介绍了各自的基本情况,基础平台,学科优势和主要成就,我所考察组也分别向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介绍了我所基本概况,并重点介绍了我所作物育种工作的基本现状,主要成就,存在问题与突破方向,积极同内地农科院所一起,在沟通信息,互通有无的基础上,以内地的技术人才优势和西藏的特色资源优势为依托,积极洽谈科技合作项目.一是内地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一致同意要进一步加强同我所的作物种质资源的交流合作,就作物育成新品种和种质资源相互提供,互相支持和长期交换问题达成共识.青海省农科院同意帮助,支持我所参与全国油菜区域实验,并以整个青藏高原作为研究领域,共同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同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同意帮助,支持我所参与全国青稞,豌豆,蚕豆区域实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同意帮助,支持我所参与全国马铃薯区域经验,有望把作物品种和种质资源交流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二是内地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一致同意要进一步加强同我所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就小麦品质改良问题,油菜杂交优势利用问题,豆薯类作物穿梭育种问题等达成了广泛共识.同甘肃省农科院达成了合作开展啤酒大麦品种选育研究的意愿,同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科院达成了共同实施麦类作物垄作栽培研究的意向,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达成了合作开展油菜小孢子培养及杂交优势利用研究的意向,同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达成了合作开展青储玉米利用技术研究的意向,同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达成了合作开展马铃薯穿梭育种研究的意向.三是内地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一致同意要进一步加强同我所的科技人才交流和培训,培养工作.特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农科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对加强我所人才培训,培养工作表现出巨大热情,愿意在培养农业推广研究生,农业推广博士和技术人员短期培训,培养上兴趣浓厚,愿意多做工作.三,设想与建议我所这次组织l1人,到内地北方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进行考察学习,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效果之好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内地各省(市,自治区)农科院对我所考察学习工作的重视程度之高,安排部署之周密,接待欢迎之热情确实超出意料之上外,这充分体现了内地农科科研院所对西藏农业科技工作的关心,支持之情,体现了”天下农科院是一家”的宽阔胸怀.因此,我深信,有党的正确领导,有天下农科院的关心支持,有兢兢业业的在藏工作的科技人员,西藏的农业科技创新与进步事业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广交了朋友,更为重要的是认清了形势,找到了差距.今后,关键是要”知耻而后勇”,加倍努力,迎头赶上.现结合学习考察情况,就如何更好的开展我所作物育种工作谈几点感想和体会,仅供参考.1,加快平台建设增强创新能力以组织培养,孢子培育,细胞克隆,染色体调配,分子标记和转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工程技术是现代作物育种技术手段的重要标志,已在内地各农业科研院所得到普及应用,极大地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西藏农业科技不能远离现代农业科技谈提高自主创新能】01期赴内地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考察学习报告力,要在用好现有科研仪器设备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整合才力物力,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把西藏的作物育种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到一个现代化的科研技术水平之上,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一方面,要改变以往在科研仪器设备配置上各科室,各方面都照顾的”撤胡椒面”的做法,用好政府极为有限的专向投资,每年集中解决重点科室,重点研究领域或重点研究领域的急需科研设备,做到注重实效,解决实际问题,使一些常规性的分析化验研究能够在所内进行,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切实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申报大型科技平台建设项目,争取专向投资,尽快创建开放式,多用途,并能够高效运转和有效使用的生物工程实验基地,把作物育种工作推向更高的技术水平.同时,对有一定基础条件的组织培养研究,要集中才力,物力和技术力量,深化研究,扩大规模,加快产业化经营.2,突出高原特色抓好科技合作内地农科院拥有人才和技术优势,在发展农业化产业上具有总量和规模优势.西藏则拥有区位和资源优势,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上具有高原特色优势.西藏的作物科学研究,既要坚决突出以青稞为代表的高原特色作物研究,又要必须顾及小麦,油菜,马铃薯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宗作物,同时还要加强豌豆,蚕豆,荞麦为代表的特色杂粮作物研究,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不同产业发展目的对科技成果的需求,努力为发展西藏高效农业经济,增强农区,农业,农民经济实力,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针对在这次考察工作中同内地八省(市,自治区)农科院达成了13项科技合作意向,希望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