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7-10章教案.doc_第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7-10章教案.doc_第2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7-10章教案.doc_第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7-10章教案.doc_第4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7-10章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课题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第一节 质量课时总1 课时课型:新授调整意见第1 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知道质量的含义和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和认识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2、 过程与方法:对照课本“天平的结构”图所标明的各个部位的名称,观察天平的结构。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宇宙中物质质量的尺度的数量级阶梯的展示,以及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帮助学生树立唯物辨正的思想。重点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和认识托盘天平。难点对质量概念的初步形成和理解物体质量是一种属性。教具橡皮泥一块、冰块、杯子、托盘天平(附砝码盒)、常用测量质量工具的挂图、秤杆。学法教法板书设计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一、 质量 二、质量的测量1、 定义: 测量工具2、 单位: 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国际单位工具:托盘天平其他单位托盘天平的构造:单位换算:教 学 过 程环节知识点教 学 活 动估时调整意见引 入 新 课 师 生 互 动 探 究 新 知生活常识学习与探究伴你探究部分。质量定义单位、符号、课本图72(一)引入新课:1.当菜站的售货员用秤给你称了一千克的西红柿时,你可曾想过,这“一千克”说的是西红柿的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注意归纳学生的不同答案,可做如下说明:“一千克”,指的是西红柿的质量。若说是西红柿的重力是错误的;说是它的重不够明确;说是西红柿的重量还可以,因为质量和重量在生活、贸易中是同义词。2提高服务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这里所说的质量与西红柿的质量,含义是否相同?那么,物理学里所说的质量,指的是什么?(二)讲授新课板书:1质量的概念。出示一杯水、铁钉、木块。说明,上述物体分别由水、铁、木材等物质组成。再出示铁钉和铁块。问:铁钉与铁块都由铁这种物质组成。但它们分别含有的铁的多少是否相同?有何不同?(学生回答)一杯水比半杯水含的水多。木块比木桌含的木材少。可见,物体中含有的物质有多少之分。物理学中用质量来区别物体的这种性质。板书: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1)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问:怎样用质量的概念,描述一杯水与半杯水的不同,铁钉与铁块的不同呢?(学生回答)板书:质量的单位。了解国际千克原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kg)、吨、克、毫克、(板书四个单位)出示1分米3的正立方体容积模型。充满水后告诉学生,水的质量大约为1千克。5min10min教 学 过 程环节知识点教 学 活 动估时调整意见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开放作业 巩固新知 小结及作业了解部分物体的质量是多少?练习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的构造并让几名同学感受1千克有多大。形成具体印象。列车、汽车的载重量常用“吨”做单位表示。金戒指的质量、邮包质量,常用“克”为单位表示。板书:换算关系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学生口算练习。10.5克等于多少毫克?合多少千克?220吨等于多少千克?合多少毫克?提问:我们买粮、买菜时,售货员要用秤来称粮与菜的质量。那么,你见过哪些种类的秤呢?请说出它们的名称。(学生回答)设疑:学校实验室中、工厂的化验室中,常用什么仪器测物体质量呢?板书:2测量质量的工具 我们的要求是: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会使用托盘天平。板书:(1)构造及功用。学生先观察桌上托盘天平的构造。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横梁、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移动游码相当于往右盘上加砝码)、托盘(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中放砝码)、平衡螺母(调节横梁平衡用),每架天平配制一盒砝码。盒中每个砝码上都标明了质量大小,以“克”为单位,用符号“g”表示。开放作业、练习巩固;同学纠错,师据反馈讲解。课堂小结1这堂课讲述的主要内容是:质量的概念,单位及质量的测量测量工具。2明确教学要求。 作业:6min8min12min4min教后小结课题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课时总 1课时课型:新授调整意见第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会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物体的体积。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读产品说明书,养成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重点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和使用托盘天平,会正确使用量筒。难点使用天平和量筒的操作过程。教具托盘天平附砝码一套 量筒1个(规格不同) 量杯1个 烧杯 水 木块 等学法教法阅读指导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板书设计1_2_使用3_4_天平 保养1_2_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用途量筒使用_课题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课时总 1课时课型:新授调整意见第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会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物体的体积。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读产品说明书,养成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重点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和使用托盘天平,会正确使用量筒。难点使用天平和量筒的操作过程。教具托盘天平附砝码一套 量筒1个(规格不同) 量杯1个 烧杯 水 木块 等学法教法阅读指导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板书设计1_2_使用3_4_天平 保养1_2_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用途量筒使用_课题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课时总1 课时课型:新授整改意见第 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知道阿基米德原理。2、 过程与方法:观察日常生活中由于浮力而产生的现象;经历实验中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有关浮力的现象。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解决与浮力有关的问题。重点做好三个探究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认识浮力,总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发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知道阿基米德原理。难点对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理解。教具弹簧测力计一个,大烧杯一个,小烧杯一个,细线,水,盐水,溢水杯一个,鸡蛋一个,圆玻璃筒(直径比鸡蛋大,深度约30cm),支架带杠杆,砝码一盒,气球、排球各一个,石块或金属块。学法教法预习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板书设计第四节 阿基米德原理1、什么是浮力? 探究实验:称重法测浮力 定义: 浮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与 和 有关,与 无关。2、阿基米德原理: 探究实验: 原理内容: 公式:教 学 过 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整改意见引 入 新 课 师 生 互 动 探 究 新 知从生活现象引入 浮力师:让生看课本图717,718,思考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例: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这些都是有关浮力的问题。 引出: 从本节起学习一种新的力,浮力。1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719的实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石块要用细线拴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秤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 石块静止不动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受到的拉力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秤的读数,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浮力。弹簧秤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浮力=石块重-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也可叫做石块在水中时的视重)。以上实验,说明浸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教师总结讲解时,边讲边画出石块受力分析图。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力分析图,弹簧秤的读数(F)=重力(G)浮力(F浮) . 总结、板书。课本125页的结论。教 学 过 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整改意见师 生 互 动 探 究 新 知 开发作业 巩固新知 小结本节 布置作业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阿基米德原理 练习探究:开发作业第一题。 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2预习探究实验2,并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最后同学们讨论得出结论。课本126页。完成探究开发性作业31页,3题。 3探究浮力的大小.学生预习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仪器、原理、注意事项。列出数据记录表格。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即阿基米德原理)课本P127页结论。;练习课本课后练习题。 课后练习题和学习与探究,开发作业2.相信你能成功2.3。学生互动纠错,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讲解。1、 么是浮力?2、影响浮力的因素是什么?3、阿基米德原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据板书小结本节内容。作业:复习本节所学知识。做探究剩余题目。 预习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称教后小结课题第七章 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课时总1 课时课型:新授整改意见第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汽球、轮船的工作原理;2.观察物体的浮沉现象,学会由现象分析其本质,之后总结规律;3.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学会用沉与浮的知识解决与浮力有关的知识。重点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物体下沉、悬浮、漂浮的原理难点结合物体的密度、液体密度理解浮沉条件及密度计、潜水艇、热汽球、轮船的工作原理教具烧杯 水 小空瓶 密度计2支 盐水 农作物种子 潜水艇模型酒精灯塑料袋 火柴等学法教法观察法、 分析法、 实验法、 自学指导法、 讲授法、 练习法、 讨论法等板书设计物体的浮与沉一. 物体的浮沉条件:1.当 时,2.当 时,3.当 时,二.浮沉条件的应用:1.2.3.4.教 学 过 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整改意见复 习 导 入 简 述 意 图 师 生 互 动 探 究 新 知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一. 复习提问:1.浮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学生回答) 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二.引入新课:我们都知道泡沫或木头被压入水中,放手后要上浮铁块在水中要下沉潜水艇或鱼儿在水中就更自由了,可以下沉,又可上浮,还可以停在水中任一浓度处,那么,物体是怎样实现浮沉的?这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三.进行新课:(板书课题)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1. 引导:那么物体的浮沉要什么条件呢?请看屏幕上的浮沉现象,想一想,说出你知道的一些浮沉现象,并与同学交流(学生观看图,讨论);2. 让学生自己总结物体的浮与沉的条件,3. (教师板书):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1)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2) 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3)当 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3. 教师强调:物体的上浮与下沉都是不平衡状态,下沉的最后物体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浮力与底面的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上浮的最终结果是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此时浮力与重力相等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4. 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探究37页“为什么人在死海里游泳沉不下去?”(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5. 让学生做探究34页“开放作业”1、2、3、7。指导、讲评、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适当变形引起学生多方位思考。5min2min15min教 学 过 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整改意见师 生 互 动 探 究 新 知 浮沉条件的应用小结练习题作业及预习(二).浮沉条件的应用:1.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图7-31图,从受力分析的角度让学生弄清它的原理。2. 让学生观察“潜水艇”模型课件,引导学生总结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将形象、直观,使学生容易接受。3. 让学生举例,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浮力解决问题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4. 补充作业:你煮过饺子吗?生饺子被放入锅中时便下沉到锅底,煮熟的饺子就浮起来了,如果反凉的熟饺子放入锅中,又沉到锅底,这是为什么?四.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强调重要内容及注意事项,特别强调要从受力分析的角度让学生弄清分析密度计、潜水艇等的工作原理。五.开放作业:要学生完成探究35“开放作业”1、2、3、7讲解并适当变形引起学生多卡位思方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六.拓展性学习:让学生分析探究“为什么人在死海里游泳沉不下去”加深理解。七.作业及预习:1 .上交作业2.复习本节内容3.完成探究10 min5 min7 min1 min教后小结第八章压强课题第八章 压强第一节压强课时总1 课时课型:新授调整意见第1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感受、演示实验、观看课件、图片和日常生活的讨论获取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感受、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教具海绵、砖、图钉、锥子、细线、肥皂、砝码、学法教法导读法实验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训练法板书设计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强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压力的大小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受力面积压强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公式:PF/S压强单位:(N/S)Pa 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教 学 过 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调整意见提出问题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压强现象压力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强一) 阅读课本:想一想:1人在松软的雪地上滑行时,脚会陷下去,而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做一做: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按图81的方法做一做。感受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上面的例子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_ 。(二)引入新课:压力请同学们画出下列各图(板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画一画: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_ ,指向_ 物体。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_ 。大家按过图钉吧?从你们的实践中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那么在相同的压力的情况下,不同的接触面积,压力的作用效果是_ ?分组实验:实验器材:二块砖、海绵实验步骤:照图8-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从而得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_ 有关系,还跟_ 有关系。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_ 。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单位:牛顿/米2 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 1MPa= KPa= Pa=106N/m2。练一练: 5min10min8min教 学 过 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调整意见师生互动探究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压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强作业3课堂练习:单位换算() 1.56MPa =_ = Pa; 78000 Pa =_ = KPa。听一听:教师讲解(2)例题:课本p136例题解题时注意面积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平方米,得出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课堂练习2:某同学的质量为40千克,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20cm2,求:他走路时和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分别是多少?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砖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_ 帕,混凝土是_ 帕等等。课本P137图中减小压强图是 ,增大压强图是 。从这些图中,你能说出怎样才能增大压强吗?又怎样才能减小压强吗?讨论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方向总与重力方向一致 B. 压力越大,压强越大C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D. 压强是物体表面上受到的压力小结本节主要内容和方法作业 书面作业:1.课本P138中的1、2、3、4题。2. 想想议议P138中的第5题及“请提问”。3.复习本节,预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12 min6min4min教后小结课题第八章压强第二节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课时总 1课时课型:科学探究整改意见第 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二、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复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师生合作,同学讨论,并在实验中经历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重点1 液体压强的研究方法及探究过程2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3 连通器的特点4 帕斯卡原理难点1 理解液体压强公式2 理解在连通器里各液面相平的原理教具演示用: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200mL 的量筒、玻璃板,连通器、酒水壶、船闸挂图。学生用: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以上器材,每三位学生一组)学法教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归纳法、阅读自学法、讲授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板书设计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一、液体的压强探究实验: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那些:公式:液体内部压强规律:二、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特点:原理:三、液体压强的传递:帕斯卡原理:应用:教 学 过 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整改意见复习导入新课 实验准备 探究新知压强研究液体的压强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 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3以上问题,由学生回答,回答有错的请另外的学生纠正或补充,然后由教师评讲。 二、新课引入 问题的提出: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板书课题: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三、进行新课 1演示、讲述(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 2学生分组实验: (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这个压强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自己的猜想,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3)讲述实验步骤:略针对课本猜想,学生合作实验,总结实验结论。4分钟1分钟3分钟15分钟教 学 过 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整改意见小结所学 形成知识网络 探究新知 开放作业 形成能力 作业5 小结:教师根据刚才的课堂讨论、师生对话,简要进行归纳,表扬同学们认真做实验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对问题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师再把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6.归纳小结实验情况(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7.液体压强的应用:学生观察连通器,自己阅读课本,找出连通器的特点、在生产中应用。并用探究出的压强知识,推导其原理。(教师引导)8.液体压强的传递:自学阅读,师提问:帕斯卡原理内容是什么?液体压强的传递的应用有那些?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解释液压机,液压千斤鼎的工作原理。四、运用所学,解释课后练习题,做学习与探究开放性作业部分。教师针对学生做题反馈情况,精讲点拨,学生巩固所学,形成能力。五、课内小结,形成知识网络。师生根据板书内容共同小结,结合本节的重难点,回忆所学,加深记忆和理解,形成知识网络。作业:学习与探究未完成部分;复习本节所学;复习本章前两节。3分钟8分钟10分钟1分钟教后小结课题第三 节空气的力量课时总1 课时课型:新授整改意见第1 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硬气压强产生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硬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硬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2. 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3. 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重点认识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大气压强的实验测定方法、大气压高度变化的规律,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难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及大气压变化的不均匀的理解 教具两个铁皮圆形容器、水、酒精灯、皮吸盘、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管、水银、刻度尺、空盒气压计学法教法讨论法、分析法、讲授法、练习法、读书自学法、等板书设计第三节空气的力量一、 大气压强1.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_2. 定义_二.测量大气压1. 著名实验_2. 测量仪器_三.大气压强的变化1. 标准大气压_2. 1标准大气压_3. 高度的变化规律_4.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_教 学 过 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整改意见复 习 导 入 师 生 互 动 探 究 新 知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大气压强的测量一.复习提问:提问学生有关压强的问题并引入主要议题二.进行新课:(一) 大气压强:1.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146页的“马 德堡半球实验”与同学讨论,从中能得到的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很大)。2.讲授地的周围让厚的空气层包围着,包围着的地的空气层又叫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大气层的厚度大约有几,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其中,大部分气体分布在跳高地表现几的范围内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够流动,同样,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也都有压强。大气对当在它里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3.能够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很多,如覆杯实验:(!)先让硬纸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了硬纸片并倒置过来,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现象是硬纸片没有掉下来)(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杯内的空气,盖上硬纸片,把杯子倒置过来,你会发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硬纸片没有掉下来杯中有水不会洒出)。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回答:硬纸片没有掉下是因为 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抵得住了硬纸片,所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二)大气压强的测量:马德堡半球实验人们对大气压的大小获得了深刻印象,但是大气压到底有多大 呢?这个问题在奥托.格里克做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 的11年,早已经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他用课本146页的图8-35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出了大气压的值,由于条件所限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此实验,然后总结所学知识。(学生阅读并认真思考)6min9 min5 min教 学 过 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整改意见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开放作业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作业与预习(二) 大气压强的变化1. 讲解大气压强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有什么关系呢?2. 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146页的8-41并讨论一下得到的信息。(学生阅读并认真思考)。3. 引导学生总结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气压的关系。二.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探究51页“开放作业”1.2.3.9.(学生认真完成探究51页“开放作业),(教师讲解并适当变形引起学生多卡位思考)。2. 让学生完成探究52页4题重点讲解,注重学科结合。课堂小结:让学生分析讨论本节所学,并要学生学会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写出本节所学内容。能力提高:要学生完成探究54页内容,提示指导,最关键的是比较容器内外的气压的关系,并要学生学会总结方法。作业:1.复习知识点,完成探究其它内容;2.上交作业:3. 提前学习第四节内容。5 min7 min38 min2 min教后小结课题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时总1 课时课型:新授整改意见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知、领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态度与价值观。重点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教具乒乓球,吸管、小纸船、大饮料瓶(装水、带管)、两张纸学法教法实验探究、讲解、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点拨、讨论板书设计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流体:流体和气体2.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液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也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也大3.升力的产生:(1)机翼(2)水翼船教 学 过 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整改意见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巩固小结 作业流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升力的产生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满载乘客的飞机,是怎样飞上天空的?水翼船为什么会在水面飞速前进?点出要知道就必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流体。它们的压强与流体的流动有关吗?做843,844两个实验,让学生观察、讨论为什么会这样,是由哪个因素决定的,能得出什么结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做845的“迷你实验”,并进行解释,同学互相补充,引发学生兴趣。做P55:开放性作业1、2、3、4、5、6相信你能成功:1、2、3拓展性学习:1、2飞机的机翼形状有什么特点?这个形状对飞机起飞有什么作用?(图示讲解)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上方的凸起空气流动的路程大,流速大,压强小,而下面平直,空气流动的路程小,流速小,压强大,。这样,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当飞机的滑行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机翼所受的升力超过飞机的自重时,飞机就起飞了。看846,讨论鸟儿滑翔时和升力与飞机的升力有什么相似之处?让学生看847,讨论为什么水翼船会在水面飞速前进?找学生代表解释。训练:探究P56开放性作业7你有什么收获?你感到有什么不足?让学生列出知识点和知识结构。1、 复习本节。2、 复习全章,预备单元检测2min25 min14 min 3min1min教后小结第九章机械与人课题第九章 机械与人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时总 1课时课型:科学探究整改意见第 1课时教学目标1、 观察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常用的杠杆,能从中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2、 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3、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4、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尝试用杠杆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重点1、 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2、 杠杆的平衡条件3、 杠杆的分类难点1、 正确画出力臂和利用杠杆条件解决简单问题2、 正确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教具开瓶器,扳手,剪刀,天平,镊子,起钉锤等杠杆,铁架台,钩码(一盒)学法教法提前预习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举例法板书设计第九章 机械与人一、杠杆1、 定义2、 五要素二、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 探究实验:2、 杠杆的平衡条件: 省力杠杆: ,如: 3、杠杆的分类: 费力杠杆: ,如: 等臂杠杆: ,如: 教 学 过 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整改意见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师 生 互 动 探 究 新 知认识杠杆杠杆的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交代第九章机械与人 明确第九章我们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交代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二、进行新课1.请同学们观察图91中所示的各种杠杆,通过讨论说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教师展示部分杠杆。经过讨论,让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特征,总结得出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做杠杆。教师引导分析:杠杆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是某个组合机械的一部分,杠杆的外形多种多样,可直可弯、可粗可细。作为杠杆的条件:一根硬棒、有力的作用、必须能绕某固定点转动。例如:汽水瓶起子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称为杠杆。让部分同学举例生活和生产中的杠杆。2.明确杠杆的五要素,让学生明确它们的概念,结合图92找出杠杆的五要素。力臂的画法是一个难点,应采取图示说明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练习课后作业1题。练习探究P63 1题,P64 7题。3.学生自己阅读课本P153页实验探究。教师展示一简单杠杆的平衡实验现象 由此引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及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与假设,以及制定验证猜想与假设的计划。(教师应注意:实验如采用课本实验装置,杠杆自重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任何影响,但若用上面图示实验,杠杆自重将影响实验结果,故应尽可能选择质量较轻的代用器材。)实验中教师强调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对通过实验得不出平衡条件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分析实验过程,找出错误所在或误差过大的原因。应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与交流探究的结果。最后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和同学们共同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结论。及:F1l1F2l21分钟5min6min10min教 学 过 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整改意见师 生 互 动 探 究 新 知杠杆的分类练习题杠杆练习对实验结论和所学知识的应用。练习课后作业2、3、探究P64 4、6题。4.请同学们对图91和图94中的杠杆进行分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