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工艺优点.doc_第1页
厌氧工艺优点.doc_第2页
厌氧工艺优点.doc_第3页
厌氧工艺优点.doc_第4页
厌氧工艺优点.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厌氧工艺的技术有优势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环境工程与能源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是有机废水强有力的处理方法之一。厌氧生化法与好氧生化法相比具有下列优点:七个方面的优点:-应用范围广,-能耗低-负荷高,-剩余污泥量少-氮、磷营养需要量较少-厌氧处理过程有一定杀菌作用,可以杀死废水与污水中的寄生虫、病毒等-厌氧活性污泥可以长期储存,厌氧反应器可以季节性或间歇性运转。厌氧生化法的应用范围:-有机污泥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低浓度有机废水-城市废水处理厌氧生化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定义,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生物(包括兼氧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子转化成甲烷、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也称为厌氧消化。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气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污水中有机物质达到净化的处理方法。在无氧的条件下,污水中的厌氧细菌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分解生成有机酸,然后在甲烷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发酵形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氢等,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厌氧生物从处理法污水BOD负荷较高,如厌氧消化的BOD负荷一般为3.5kg/(m3d),去除率可达90%以上,其处理费用低于好氧处理,是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良好的处理方法之一。厌氧消化处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水解酸化阶段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第一阶段:产甲烷阶段影响厌氧处理的因素:a、温度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对厌氧微生物及厌氧消化的影响尤为显著。各种微生物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根据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习惯上将微生物分为三类:(a)嗜冷微生物,生长温度为520 ;(b)嗜温微生物,生长温度2042;(c)嗜热微生物,生长温度4275。相应地厌氧废水处理也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类。这三类微生物在相应的适应温度范围内还存在最佳温度范围,当温度高于或低于最佳温度范围时其厌氧消化速率将明显降低。在工程运用中,中温工艺中以3040 最为常见,其最佳处理温度在3540;高温工艺以5060 最为常见,最佳温度为55。在上述范围里,温度的微小波动(例如13)对厌氧工艺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但如果温度下降幅度过大,则由于微生物活力下降,反应器的负荷也将降低。b、pH值产甲烷菌对pH值变化适应性很差,其最佳范围为6.87.2,超出该范围厌氧消化细菌会受到抑制。c、氧化还原电位绝对的厌氧环境是产甲烷菌进行正常活动的基本条件,产甲烷菌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为150400mV,培养甲烷菌的初期,氧化还原电位不能高于330mV。d、营养厌氧微生物对碳、氮等营养物质的要求略低于好氧微生物,需要补充专门的营养物质有钾、钠、钙等金属盐类,它们是形成细胞或非细胞的金属络合物所需要的物质,同时也应加入镍、铝、钴、钼等微量金属,以提高若干酶的活性。e、有机负荷在厌氧法中,有机负荷通常指容积有机负荷,简称容积负荷,即消化器单位有效容积每天接受的有机物量(kg COD/m3.d)。对悬浮生长工艺,也有用污泥负荷表达的,即kg COD/(Kg 污泥.d);在污泥消化中,有促负荷习惯上以投配率或进料率表达,即每天所投加的湿污泥体积占消化器有效容积的百分数。由于各种湿污泥的含水率、挥发组分不尽一致,投配率不能反映实际的有机负荷,为此,又引入反应器单位有效容积每天接受的挥发性固体重量这一参数,即kg MLVSS/(m3.d)。有机负荷是影响厌氧消化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产气量和处理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有机负荷的提高,产气率即单位重量物料的产气量趋向下降,而消化器的容积产气量则增多,反之亦然。对于具体应用场合,进料的有机物浓度是一定的,有机负荷或投配率的提高意味着停留时间缩短,则有机物分解率将下降,势必使单位重量物料的产气量减少。但因反应器相对的处理量增多了,单位容积的产气量将提高。有机负荷值因工艺类型、运行条件以及废水废物的种类及其浓度而异。在通常的情况下,采用常规厌氧消化工艺,中温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的有机负荷为23kg COD/(m3.d),在高温下为46kg COD/(m3.d)。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厌氧滤池、厌氧流化床等新型工艺。厌氧工艺的有机负荷在中温下为515 kg COD/(m3.d),可高达30 kg COD/(m3.d)。f、有毒物质有毒物质会对厌氧微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使厌氧消化过程受到影响甚至破坏,常见抑制性物质为硫化物、氨氮、重金属、氰化物及某些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本工艺设计一级厌氧系统采用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二级厌氧采用UBF升流式厌氧污泥膨胀滤床反应器。5、本工艺设计充分考虑到浆粕黑液废水经IC厌氧处理后,B/C比大幅度降低,采用深层曝气缺氧池对B/C比进行恢复。深层曝气池采用微量曝气的方式,使黑液废水在兼氧状态下降低COD负荷,提高B/C,以有利于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同时,缺氧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可以回流到IC厌氧反应器中,补充其污泥损失,提高厌氧效率。同时,将中段水与黑液在深层曝气缺氧池中进行混合,可以降低黑液的COD浓度,同时使两种水都进行兼氧处理;6、为充分利用企业原有的污水处理设施,本工艺设计将一部分黑液和中段水的混合水共计8000 m3/d,进入企业原有的生产废水,即气浮-水解酸化-ABR厌氧水解-中间混合池-混凝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辐流沉淀池。其中,水解酸化池主要产生高浓度有机酸、少量甲烷和二氧化碳。经过水解后,预计废水中的CODcr负荷可进一步削减20%左右;同时可以提高废水的B/C比,改善废水水质;为进一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确定采用ABR厌氧水解技术,将浆粕混合液中难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物质,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去除一部分COD污染物质;混凝沉淀反应是通过向浆粕混合液废水中投入一些混凝剂和助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能相互聚合,长大至能自然沉淀的程度。混凝处理中包括两个部分:凝聚和絮凝。在凝聚阶段水中的胶体双电层被压缩失去稳定而形成较小的颗粒;在絮凝阶段这些颗粒互相聚结,形成大颗粒的絮体,这些絮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沉淀加以去除;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生物膜反应的一种,可以将浆粕混合液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吸附到生物膜上逐步分解,十分有利于污染物的降解;厌氧生化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定义,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生物(包括兼氧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子转化成甲烷、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也称为厌氧消化。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气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污水中有机物质达到净化的处理方法。在无氧的条件下,污水中的厌氧细菌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分解生成有机酸,然后在甲烷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发酵形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氢等,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厌氧生物从处理法污水BOD负荷较高,如厌氧消化的BOD负荷一般为3.5kg/(m3d),去除率可达90%以上,其处理费用低于好氧处理,是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良好的处理方法之一。厌氧消化处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水解酸化阶段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第一阶段:产甲烷阶段影响厌氧处理的因素:a、温度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对厌氧微生物及厌氧消化的影响尤为显著。各种微生物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根据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习惯上将微生物分为三类:(a)嗜冷微生物,生长温度为520 ;(b)嗜温微生物,生长温度2042;(c)嗜热微生物,生长温度4275。相应地厌氧废水处理也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类。这三类微生物在相应的适应温度范围内还存在最佳温度范围,当温度高于或低于最佳温度范围时其厌氧消化速率将明显降低。在工程运用中,中温工艺中以3040 最为常见,其最佳处理温度在3540;高温工艺以5060 最为常见,最佳温度为55。在上述范围里,温度的微小波动(例如13)对厌氧工艺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但如果温度下降幅度过大,则由于微生物活力下降,反应器的负荷也将降低。b、pH值产甲烷菌对pH值变化适应性很差,其最佳范围为6.87.2,超出该范围厌氧消化细菌会受到抑制。c、氧化还原电位绝对的厌氧环境是产甲烷菌进行正常活动的基本条件,产甲烷菌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为150400mV,培养甲烷菌的初期,氧化还原电位不能高于330mV。d、营养厌氧微生物对碳、氮等营养物质的要求略低于好氧微生物,需要补充专门的营养物质有钾、钠、钙等金属盐类,它们是形成细胞或非细胞的金属络合物所需要的物质,同时也应加入镍、铝、钴、钼等微量金属,以提高若干酶的活性。e、有机负荷在厌氧法中,有机负荷通常指容积有机负荷,简称容积负荷,即消化器单位有效容积每天接受的有机物量(kg COD/m3.d)。对悬浮生长工艺,也有用污泥负荷表达的,即kg COD/(Kg 污泥.d);在污泥消化中,有促负荷习惯上以投配率或进料率表达,即每天所投加的湿污泥体积占消化器有效容积的百分数。由于各种湿污泥的含水率、挥发组分不尽一致,投配率不能反映实际的有机负荷,为此,又引入反应器单位有效容积每天接受的挥发性固体重量这一参数,即kg MLVSS/(m3.d)。有机负荷是影响厌氧消化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产气量和处理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有机负荷的提高,产气率即单位重量物料的产气量趋向下降,而消化器的容积产气量则增多,反之亦然。对于具体应用场合,进料的有机物浓度是一定的,有机负荷或投配率的提高意味着停留时间缩短,则有机物分解率将下降,势必使单位重量物料的产气量减少。但因反应器相对的处理量增多了,单位容积的产气量将提高。有机负荷值因工艺类型、运行条件以及废水废物的种类及其浓度而异。在通常的情况下,采用常规厌氧消化工艺,中温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的有机负荷为23kg COD/(m3.d),在高温下为46kg CO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