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重要作品译文(一).doc_第1页
古代文论重要作品译文(一).doc_第2页
古代文论重要作品译文(一).doc_第3页
古代文论重要作品译文(一).doc_第4页
古代文论重要作品译文(一).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论重要作品译文(一)先秦文论译文论语选录译文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它,可以说:思想内容 没有邪曲的东西。”(为政)(注:不列原文,原文均见教材,下同)提示:提出“思无邪”说。邪与正相对,“无邪”就是正。“思无邪”主要是讲思想内容要求纯正。但有人讲,也应该包括文学语言在内,即从形式到内容都要纯正。因此,“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即是要求文学作品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能过于激烈,要委婉曲折,不要过于直露。孔子说:“作为人,而没有仁爱之心,怎么样对待礼仪制度呢?作为人,而没有仁爱之心,怎么样对待音乐呢?”(八佾)提示:孔子重视音乐(实则也包括文学艺术)的教育感染作用,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的仁爱心。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抒发快乐的感情,但不过分,抒发哀怨的感情,但不悲伤。”提示:此则论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什么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呢?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和”从音乐上说,就指中和平正的乐曲,从文学上讲,就是要求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不偏于过分激烈直露,要有委婉曲折之致。子夏问道:“美妙的笑靥真是美呀,黑白分明眼珠直溜溜转呀!脸上的彩妆真好看啊!说的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说:“先在脸上打上白底子,然后再上彩色粉妆。”子夏又问:“(您的说法使我想到)礼仪制度的产生是不是在(仁义)之后呢?”孔子说:“给我启发的是卜商啊!”(八佾)提示:此则通过这件事,实则论及到文学作品的感染、启发和教育作用,是“诗可以兴”的一个极好的例子。孔子说:“关雎这首诗,表达快乐的意思而不放荡,表现忧愁的感情又不过分悲伤。”(八佾)提示:此则通过论关雎诗,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文学批评标准。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依据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是“言其和也”,就是提倡文学艺术作品要有中和平正的美学特征,在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上都不能过于激烈,要委婉曲折,不要过分直露。孔子谈到韶乐时说,“美到极点了,好到极点了”;谈到武乐时说,“美到极点了,但还不够好。”(八佾)提示:提出“尽善”、“尽美”说。“尽善尽美”,就是说要求文艺作品内容和形式都要做到“尽善尽美”,这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但到底什么样才叫“尽善尽美”呢?论语为政篇还说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的话,“思无邪”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从音乐上讲,中和是一种中正平和的乐曲,也即儒家传统雅乐的主要美学特征。从文学作品来说,它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要过于激烈,应当尽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总之,什么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呢?就是孔子所说的“尽善尽美”。怎样才能做到“尽善尽美”呢?也是孔子所说的“思无邪”,即要求文学艺术作品的“中和”之美!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雍也)提示:所谓“文”指文采,“质”指思想内容。“文质彬彬”就是文采与内容要相般配,文采要为内容服务,内容要依靠文采来表现。否则,“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孔子说:“诗可以感发人的意志,礼可以使人能够立足于社会人生,音乐可以成就人的道德品质的修养。”(泰伯)提示:此则涉及到了文学艺术作品的感染和教育的作用。孔子说:“熟读诗三百篇,叫他去从政做官治理百姓,却不能通达行政;叫他出使四方各国,却不能切当地赋诗应对;这样,就是诗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子路)提示:此则论诗歌的政治、外交作用。政治作用,体现在诗歌可以行教化,外交作用,表现在外交场合应对诸侯宾客时的“赋诗言志”,据史志所载,这在当时时蔚为风气的。孔子说:“(说话、写文章)言语能够表达意思就罢了。”(卫灵公)提出“辞达”说。“辞达”不是说语言不要修饰,而是说语言要能精确地表达意思。但要做到这一点,决不能敷衍成文,而是要寻求精确的语言、词句和表达方式,这就是要求诗有文采。有文采才能做到“辞达”,才能做到“文质彬彬”。陈亢问(孔子之子)伯鱼说:“您(侍奉在老师身边)听到什么(与我们)不同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次,(父亲)一个人站在庭院里,我恭敬地快步走过。(父亲)问道:学过诗吗?我回答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就不会讲话。我退下就学习诗。”(季氏)提示:此则论诗的社会作用和教育作用。“不学诗,无以言”,一是指诗歌的内容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和道德品质,可以使人学会正直的交往和立足社会的能力;二是说,诗歌可以提高人的讲话的艺术水平,先秦的“赋诗言志”就是外交场合讲话艺术水平的体现。孔子说:“年青人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触发人们的感情志意,可以考察社会政治和人心的得失,可以团结人,可以抒发怨愤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国君;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阳货)提示:此则提出“兴、观、群、怨”说。诗可以兴、观、群、怨,就是肯定文学的社会作用。孔子说:“(我)厌恶紫色夺去朱红的色泽,(我)厌恶郑国的音乐淆乱典雅乐曲的地位,厌恶巧言利舌覆灭国家的祸害。”(阳货)提示:此则说明孔子反对郑声,因为“郑声淫”,反对“利口”,以为利口可覆家邦。运用到文艺理论上,则是反对过度的修饰。孟子选录译文公孙丑问道:“请问,先生擅长哪一方面?”孟子说:“我善于明悉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道:“请问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说:“难以说清楚的呀。它作为一种气,最广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去伤害它,它就会充满天地四方之间。这种气,必须与义与道相配合;没有义与道,它就会软弱无力了。这种气是正义的日积月累所产生的,不是一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的。行为有一点愧欠之处,气就软弱无力了。”公孙丑又问:“什么叫做善于知悉别人的言辞呢?”孟子回答:“偏颇片面的话,我知道它的偏颇片面之处,言过其实的话,我知道它缺失之处,邪曲的话我知道它离开正义之处,躲躲闪闪的话,我知道它理屈词穷之处。”(公孙丑上)提示:提出了“知言养气”说。所谓 “知言”,就是要善于通过言辞来分析说话者的心理与本质。“知言”要与“知人论世”联系起来理解,只有“知人论世”才能谈得上“知言”。而所谓“知言养气”,就是说,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至刚至大的“浩然之气”,然后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必然要强调一个作家首先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然后才有可能写出好作品。咸丘蒙说:“舜不以尧为臣子,我已经听到您的教诲了。诗说:普天之下,没有一片土地不是天子的;环绕土地的四周,没有一个人不是天子的臣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已经做了天子,请问瞽瞍却不是臣子,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这首诗(按,指诗经小雅北山)不是你说的这个意思,是说诗人勤劳于国事不能奉养父母。诗人说,这些事情没有一样不是国事,可是为什么只有我一人辛劳呢?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损害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损害原意。要用自己的理解去推测诗人的本意,这就是得到诗的正确解释了。假如拘于词句,那云汉诗说,周朝剩下的百姓,没有一个留余下来的了。(“周余黎民,靡有孑遗。”)相信这句话,则周朝没有留余一个人了。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尊奉双亲的极点,没有超过用天下来奉养父母的。瞽瞍作了天子的父亲,可以说是尊贵到了极点了;舜以天下来奉养他,可以说是奉养的极点了。诗经又说过,永远地讲求孝道,孝道就成了为人的准则了。(“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正是说的这种情况啊!书经说,舜小心谨慎地去见瞽瞍,战战兢兢的样子,瞽瞍也就顺允他了。这难道说是父亲不能把他作为儿子吗?”(万章上)提示:此则提出了“以意逆志”说。“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以意逆志”就是不要仅凭文辞、断章取义,而是要确切地理解文辞,以读者自己的意思来推源作者的写作本意,还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这就为中国文学批评提供了比较客观的实在的批评原则。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村的优秀人物,就会和那个乡村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国家级的优秀人物就会和国家级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性的优秀人物就会和天下性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和天下性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感到不够,就又向上去追论古代的优秀人物。吟诵他们的诗歌,研读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的为人,可以吗?因而要追论他的时代。这就是向上追寻古人而去与他们交朋友啊。”(万章下)提示:提出了“知人论世”说。孟子说话的本意是说要真正读懂一首、一篇文章、一本著作,应该了解这个人的为人、经历、品质,还要了解其时代的背景。“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是比较科学、客观实在的文学批评方法,“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 被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后,对后代影响极大。只有“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才能真正理解文学作品,还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后代的大量诗话、词话等,大抵都是在此原则下开展文学批评和评论。公孙丑问道:“高子说:小弁,是小人所作的诗。是吗?”孟子说:“有什么根据呢?”(公孙丑)回答说:“因为(诗里)有怨恨的情绪。”(孟子)说:“高先生解诗真是太机械固执了!假设这里有个人,如果越国人张弓去射他,那他可以谈笑着讲述这件事,没有其他的原因,因为越国人与他关系疏远。如果是他哥哥张弓去射他,那他会涕泪满面地哭诉这件事,也没有其他的原因,因为哥哥是他的亲人啊。小弁里的怨恨,正是热爱亲人呀。热爱亲人,是仁的表现。高先生如此解诗,真是太机械固执了呀!”(公孙丑)又问道:“凯风这首诗又为什么是没有怨恨情绪的呢?”(孟子)回答说:“凯风这首诗,是由于母亲的过错很小;小弁这首诗,是由于父亲的过错大。父母的过错大而不怨恨,是疏远父母;父母的过错小而怨恨,是自己激怒自己。疏远父母,是不孝的表现;自己激怒自己,也是不孝的表现。孔子说:舜是最孝顺父母的人,(因为他)五十岁还怨慕依恋父母。”(告子下)提示:这里关于小弁、凯风的解释,可以看作孟子“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论诗的具体例子庄子选录译文厨师为文惠君宰牛,手接触到的,肩膀抵住的,脚踩者的,膝盖顶着的,都砉砉然有声,进刀时也发出騞騞的声响,没有不符合音乐的。它符合桑林舞乐的节奏,也符合经首乐章的节拍。文惠君说:“哎呀,好啊!技巧竟然能达到这样的地步了吗?”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好的是道,比技巧更进一步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所看见的都是整条牛;三年之后,就不曾再看见过整条牛了;到了现在,我只用神理去接触而不是用眼睛去看牛,感官停止不用了,而神理还要(指挥刀继续)运行。我依照(牛)天然的生理结构,分解开(牛)筋肉间的间隙,引导(刀)进入骨节间的空穴,(这都是)循依它本来的结构。(刀口)从未遇到筋络相连骨肉相接的地方,更不用说(遇到)大块的的骨头了!好的厨师一年要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我的刀到现在已经十九年了,宰的牛已有几千头了,但刀口还像是刚磨过似的。牛的骨节之间是有间隙的,而我的刀口是(几乎)没有厚度的,用没有厚度的(刀口)进入有间隙的(牛体),必然是游刃有余了。所以十九年刀口还像是刚磨过似的。即使如此,每当到了筋骨盘根错节的地方,我看到难下刀,就(不觉)戒惧谨慎(起来),目光专注凝聚,进刀轻微缓慢,謋然一声,牛已解体,像土一样委散于地。(此时)我提刀而立,环顾四周,为此志得意满,擦好刀,把刀收藏起来。”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养生主)提示:庖丁能游刃有余地解牛,是因为他掌握了牛的自然的生理结构,顺应自然地运刀。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领域,就是文章也要自然朴素,顺应为文之道,硬写是不行的。其中论及到庖丁解牛所进入的精神状态,可谓是一种“虚静”与“物化”、与道合一的境界。庖丁解牛的故事阐发了庄子这样的有关艺术创作的精辟思想:艺术虽是人工创造,但因其主体精神与自然同化,因而也必须绝无人工痕迹,从而达到天工化成的境界。反映在文艺美学方面,就形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审美标准和艺术创作原则。这种观点,对后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有极大的影响。世人所贵重的道,载见于书籍,书籍不过是语言,语言自有它可贵之处。语言所可贵的是(在于它表现出的)意义,意义自有它指向之处。意义的指向之处是不可以用言语传达的,而世人因为注重语言而(记载下来)传之于书。世人虽然贵重书籍,我还是觉得不足贵重,因为这是贵重(那)并不(值得)贵重的。本来,可以看得见的是形状和色彩;可以听得见的是名称和声音。可悲呀!世人以为从形状、色彩、名称、声音就足以获得那大道的实际情形。可是形状、色彩、名称、声音实在是不足以表达那大道的实际情形的。知道(大道)的不说,说的又不知道(大道),那世人又岂能认识它呢!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桓公说:“请问,公所读的是什么书呀?”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去了。”轮扁说:“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砍削(木材)制作轮子,(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我做得)不宽不紧,得心应手,口里说不出来,但其中自有度数分寸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