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三国演义对史实的艺术处理摘要:三国演义的史实问题,是一个效果历史的真实性问题。三国演义的史实既包括历史事件的实在,也包括历史理解的实在,这既体现在小说叙事的过程中,也体现在小说评点过程中,还体现在出版商修改的过程中,当然更体现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即三国演义的真实性总是与其存在方式同在,它具有此在性、历史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三国演义叙事中的史实,在本质上是小说作者现实生活的实在对历史事件理解过程中的筹划、反映和表现,即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视域融合。所有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真实性都是作者或读者生活时代的精神真实,即文学作品的此在的真实。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国演义的史实问题是古与今时代性精神的真实之契合的结果,它既包括三国历史事件的真实,也包括对历史事件理解的时代性精神的真实,它是二者的统一体。关键词:三国演义、史实、虚实、艺术处理 谈三国演义历史的虚实,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近几十年来,出版了很多关于三国演义文本虚实的著作,其实很多笔锋直指三国演义叙事内容的史实与虚构问题,都力图从文献学的角度将这一问题梳理得趋于系统化,取得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 一般来说,所谓“实”,即史实;所谓“虚”,即虚构。对三国演义虚实问题的探讨,首先是把眼光投向文本叙事材料的来源,及史实与虚构的辨析上。对此纷纭杂沓的评说自古有之,而真正埋头典章的梳理,却了无几人。对于三国演义史实虚实真假问题的讨论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知。 谈三国演义对历史的艺术处理,就必须研究三国演义所依据的史实。因为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对照是虚实之争的重心,三国演义史实部分取自其他史书的要远远少于三国志,三国演义全称三国通俗演义,旧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意思是把陈寿的三国志这部历史著作加以通俗的演述,可见其创作意向和所依据的史实。 西晋初年陈寿著三国志,记载了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169年)起,到三国归晋(公元280年)止,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形象地表现了三国时期历史变化、推移、转换的客观进程。1-9回写宦官外戚争权夺势,董卓进京,军阀混战;10-33回写曹操起家,逐鹿中原,扫荡群雄,统一北方;34-50回写赤壁之战,天下三分;51-85回写刘备一举夺得荆、襄二州,发展西川,奠定蜀汉;86-115回写七擒孟获,北伐中原;116-120回写司马篡位,三国归晋。它基本上是按照三国志所依据的历史框架演义而成的,小说全部故事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线索,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大体上同历史相去不远,是那一特定的历史时代的政治斗争和社会活动的艺术反映。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总体上,即基本框架和整个进程忠实于历史。三国演义取材于三国历史,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历史在这里只不过是一个故事框架,一个时空断限。历史人物已被重新塑造,历史事件已被重新安排。它不再像历史典籍那样去真实地记录历史、叙述历史,而是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去塑造历史、虚构历史,把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爱憎、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和对历史精神的阐释全都融合到一起,将三国历史加以演义、虚构、渲染,或者改头换面。由于小说艺术本身的局限,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只是选取了三国历史上最具艺术效果的方面枣军事斗争,而对同样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措施则没有涉及。具体而论三国演义的历史真实性,有人开了个七分真三分假的单子。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小说是小说,历史是历史,不好用派比例的办法来区别真假。如果要派个比例,我认为从历史科学的角度严格要求,三国演义最多只有五分真。与三国历史的真实相比,三国演义中的史事经过、典章制度、生活习俗、人物功过、人物性格、官制、礼仪、时间、地域等或是不准确,或是弄错,或是有意虚构,或是过分渲染,因而似真非真,真假并存。尤其是书中所记典章制度、生活习俗等,大量是作者生活在其中的元明时代的,与三国的实际情形相差很远。譬如坐姿,在三国演义中人物都垂脚高坐凳椅,而历史研究表明,三国时期人们普遍跪坐,即使是妇女梳妆,也都是跪坐进行,到了唐末五代以后,由于胡床的传入,坐姿和坐具才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三国演义的历史依据除了陈寿的三国志,还有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习凿之汉晋春秋、范晔后汉书、司马光资治通鉴等等,这些客观上也为罗贯中创作提供了史实依据。所以可以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正是一部博大文献,言必有据的历史小说,它的故事轮廓,主要人物活动,基本按史实来写。正因如此,三国演义为后世军事历史小说提供典范,它将史实与个人虚拟和想象糅合到一起,使得整部小说更具魅力,使得历史由于人物的传奇化更鲜活生动起来。 三国演义也是对三国历史的进行艺术反映的小说。首先,它有大量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人物,例如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等,其中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描写就体现了这一点。其次,小说对历史进行艺术反映,比任何历史典籍都准确,都揭示历史的本质。故 三国演义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结合的典范。一、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第二,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第三,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最后,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第二,准确揭示历史本质。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这就清楚的说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此外,也是为了提倡为封建主子卖命,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们为了尽忠汉献帝诛除“国贼”曹操,“虽灭九族,亦无后悔”。作者把这些人吹捧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此外,写姜维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写孙夫人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节烈”。由此可知,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贯穿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话是来自三国演义里的卷首语,代表的是中国式的历史辩证哲学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精神科常见疾病诊断治疗考核模拟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诊护理中的疾病抢救策略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神经内科疑难病例诊治挑战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传染病科结核病传染控制应急演练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救学各类急救技能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肾脏病变的病理生理学细节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外科手术操作规范性评估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临床药学药物临床应用与用药管理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治疗常见并发症诊断与处理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营养学科疾病营养干预知识综合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6届高三9月名校模考试分类汇编五
- 2025年9月20日云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合同纠纷民事起诉状模板示例
- 招行ai面试题库大全及答案
- 投标服务响应应急方案(3篇)
- 第4课 探究智慧农业应用领域 课件【教科版】《信息科技》八年级上册
- 无人机航拍课件
- 2025支付宝财经内容生态报告
- GB/T 9722-2006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则
- 我的家乡-美丽的余姚
- 插画风抗战纪念日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小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