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压铸模具是模具中的一个大类。随着我国汽车、摩托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压铸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同时, 也对压铸模具的综合力学性能、寿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不断提高的使用性能需求,仅仅依靠新型模具材料的应用仍然很难满足, 必须将各种表面处理技术应用到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当中,才能达到对压铸模具高效率、高精度和高寿命的要求1 ,2。在各种模具中, 压铸模具的工作条件是较为苛刻的。压力铸造是使熔融金属在高压、高速下充满模具型腔而压铸成型, 在工作过程中反复与炽热金属接触, 因此要求压铸模具有较高的耐热疲劳、导热性、耐磨性、耐蚀性、冲击韧性、红硬性、良好的脱模性等3。因此, 对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要求较高。近年来, 各种压铸模具表面处理新技术不断涌现, 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大类:(1) 传统热处理工艺的改进技术;(2) 表面改性技术, 包括表面热扩渗处理、表面相变强化、电火花强化技术等;(3) 涂镀技术, 包括化学镀等。1 传统热处理工艺的改进技术传统的压铸模具热处理工艺是淬火- 回火, 以后又发展了表面处理技术。由于可作为压铸模具的材料多种多样, 同样的表面处理技术和工艺应用在不同的材料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史可夫最近提出针对模具基材和表面处理技术的基材预处理技术, 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对不同的模具材料提出适合的加工工艺,从而改善模具性能, 提高模具寿命4。热处理技术改进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是将传统的热处理工艺与先进的表面处理工艺相结合, 提高压铸模具的使用寿命。如将化学热处理的方法碳氮共渗,与常规淬火、回火工艺相结合的NQN (即碳氮共渗- 淬火- 碳氮共渗) 复合强化, 不但得到较高的表面硬度, 而且有效硬化层深度增加、渗层硬度梯度分布合理、回火稳定性和耐蚀性提高, 从而使得压铸模具在获得良好心部性能的同时, 表面质量和性能大幅提高5。1130 铸造FOUNDRYVol152 No112Dec. 20032 表面改性技术211 表面热扩渗技术这一类型中包括有渗碳、渗氮、渗硼以及碳氮共渗、硫碳氮共渗等。21111 渗碳和碳氮共渗渗碳工艺应用于冷、热作和塑料模具表面强化中, 都能提高模具寿命。如3Cr2W8V 钢制的压铸模具, 先渗碳、再经11401150 淬火, 550 回火两次, 表面硬度可达HRC 5661 , 使压铸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模具寿命提高118310 倍6。进行渗碳处理时, 主要的工艺方法有固体粉末渗碳、气体渗碳、以及真空渗碳、离子渗碳和在渗碳气氛中加入氮元素形成的碳氮共渗等。其中, 真空渗碳和离子渗碳则是近20 年来发展起来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渗速快、渗层均匀、碳浓度梯度平缓以及工件变形小等特点, 将会在模具表面尤其是精密模具表面处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1112 渗氮及有关的低温热扩渗技术这一类型中包括渗氮、离子渗氮、碳氮共渗、氧氮共渗、硫氮共渗以及硫碳氮、氧氮硫三元共渗等方法。这些方法处理工艺简便、适应性强、扩渗温度较低(一般为480600 ) 、工件变形小, 尤其适应精密模具的表面强化, 而且氮化层硬度高、耐磨性好,有较好的抗粘模性能。3Cr2W8V 钢压铸模具, 经调质、520540 氮化后, 使用寿命较不氮化的模具提高23 倍。美国用H13 钢制作的压铸模具, 不少都要进行氮化处理,且以渗氮代替一次回火, 表面硬度高达HRC 6570 , 而模具心部硬度较低、韧性好, 从而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6。氮化工艺是压铸模具表面处理常用的工艺, 但当氮化层出现薄而脆的白亮层时, 无法抵抗交变热应力的作用, 极易产生微裂纹, 降低热疲劳抗力。因此,在氮化过程中, 要严格控制工艺, 避免脆性层的产生7 ,8。最近, 国外提出采用二次和多次渗氮工艺9。采用反复渗氮的办法可以分解容易在服役过程中产生微裂纹的氮化物白亮层, 增加渗氮层厚度,并同时使模具表面存在很厚的残余应力层10, 使模具的寿命得以明显提高。此外还有采用盐浴碳氮共渗和盐浴硫氮碳共渗等方法11。这些工艺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 在国内较少见。如TFI + ABI 工艺, 是在盐浴氮碳共渗后再于碱性氧化性盐浴中浸渍。工件表面发生氧化, 呈黑色, 其耐磨性、耐蚀性、耐热性均得到了改善。经此方法处理的铝合金压铸模具寿命提高数百小时。再如法国开发的硫氮碳共渗后进行氮化处理的oxynit 工艺, 应用于有色金属压铸模具则更具特点11。21113 渗硼由于渗硼层的高硬度( FeB : HV1800 2300 、Fe2B : HV13001500) 、耐磨性和红硬性, 以及一定的耐蚀性和抗粘着性, 渗硼技术在模具工业中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因压铸模具工作条件十分苛刻, 故渗硼工艺较少应用于压铸模具表面处理中, 但近年来, 出现了改进的渗硼方法, 解决了上述问题, 而得以应用于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 如多元渗11、涂剂粉末渗硼12等。涂剂粉末渗硼的方法是将硼化合物和其他渗剂混合后涂覆在压铸模具表面, 待液体挥发后, 再按照一般粉末渗硼的方法装箱密封, 920 加热并保温8h ,随之空冷。这种方法可以获得致密、均匀的渗层, 模具表面渗层硬度、耐磨性和弯曲强度都得到提高, 模具使用寿命平均提高2 倍以上12。21114 稀土表面强化近年来, 在模具表面强化中采用加入稀土元素的方法得到广泛推崇。这是因为稀土元素具有提高渗速、强化表面及净化表面等多种功能13, 它对改善模具表面组织结构, 表面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均有极大地影响, 可提高渗速、强化表面、生成稀土化合物。同时可消除分布在晶界上微量杂质的有害作用,起着强化和稳定模具型腔表面晶界的作用。另外, 稀土元素与钢中的有害元素发生作用, 生成高熔点化合物, 又可抑制这些有害元素在晶界上偏聚, 从而降低深层的脆性等。在压铸模具表面强化处理工艺中加入稀土元素成分, 能够明显提高各种渗入法的渗层厚度、提高表面硬度, 同时使得渗层组织细小弥散、硬度梯度下降,从而使得模具的耐磨性、抗冷、热疲劳性能等显著提高, 从而大幅度提高模具寿命。目前应用于压铸模具型腔表面的处理方法有: 稀土碳共渗、稀土碳氮共渗、稀土硼共渗、稀土硼铝共渗13 ,14、稀土软氮化15、稀土硫氮碳共渗16等。212 激光表面处理激光表面处理是使用激光束进行加热, 使工件表面迅速熔化一定深度的薄层, 同时采用真空蒸镀、电镀、离子注入等方法把合金元素涂覆于工件表面, 在激光照射下使其与基体金属充分融合, 冷凝后在模具表面获得厚度为101000m 具有特殊性能的合金层, 冷却速度相当于激冷淬火11。如在H13 钢表面采用激光快速熔融工艺进行处理, 熔区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 抗塑性变形能力高, 对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7 ,18。最近, 萨哈和达霍特若采用在H13 基材上进行激光熔覆VC 层的方法, 研究表明, 获得的模铸造刘雪华等: 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新技术1131 具表面实质是连续、致密无孔的VC2钢复合覆层, 它不仅有很强的在600 下的氧化抗力, 而且有很强的抗熔融金属还原的能力19。213 电火花沉积金属陶瓷工艺在表面改性技术的不断发展中, 出现了一种电火花沉积工艺。该工艺在电场作用下, 在母材表面产生瞬间高温、高压区, 同时渗入离子态的金属陶瓷材料, 形成表面的冶金结合, 而母材表面也同时发生瞬间相变, 形成马氏体和微细奥氏体组织20。这种工艺不同于焊接, 也不同于喷镀或者元素渗入, 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工艺。它很好地利用了金属陶瓷材料的高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性,而且工艺简单, 成本较低廉。是压铸模具表面处理的一条新路。3 涂镀技术涂镀技术作为模具强化技术的一种, 主要应用在塑料模、玻璃模、橡胶模、冲压模等工作环境相对简单的模具表面处理。压铸模具需要承受冷热应力交替的苛刻环境, 所以一般不使用涂镀技术来强化压铸模具表面。但近年来, 有报道采用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强化压铸模具表面, 以提高模具表面抗粘着性、脱模性。该方法在铝基压铸模具上将聚四氟乙烯微粒浸润后进行(Ni2P) - 聚四氟乙烯复合镀。实验证明, 此方法在工艺上和性能上均为可行, 大大降低了模具表面的摩擦系数21。4 结语模具压力加工是机械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模具的水平、质量和寿命则与模具表面强化技术休戚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近年来各种模具表面处理技术出现较大的进展。表现在: 传统的热处理工艺的改进及其与其他新工艺的结合; 表面改性技术,包括渗碳、低温热扩渗(各种渗氮、碳氮共渗、离子氮化、三元共渗等) 、盐浴热扩渗、渗硼、稀土表面强化、激光表面处理和电火花沉积金属陶瓷等; 涂镀技术等方面。但对于工作条件极为苛刻的压铸模具而言, 现有新的表面处理工艺还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要求, 可以预计更为先进的技术, 也有望应用于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鉴于表面处理是提高压铸模具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要提高我国压铸模具生产整体水平, 表面处理技术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参考文献:1Cocks , D. Die Casting J. Prcis Met , 1989 , 47 (7) : 17262李金桂. 表面强化技术与模具寿命J. 中国表面工程, 2002 ,(1) : 273Klein F. Thermal Conditions in Die Casting Dies for Aluminum Al2loys M. New York : North American Die Casting AssociationPub , 1993. 3413484Skoff J . Proper die substrate preparation prior to surface treatingJ, Die Cast Eng , 2000 , 44 (2) : 42 , 44 , 46 , 485郭海祥. 压铸模NQN 复合强化J . 模具工业, 2000 , (4) :49516王昌, 等. 表面工程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J . 中国表面工程, 2002 , (1) : 8177彭文屹, 等. H13 钢铝合金压铸模的离子氮化J . 表面技术, 2002 , 31 (3) : 14168韦剑飞, 严鸿元. 铝合金压铸模的模块准备、热处理及表面强化处理A. 98 中国压铸年会论文集C. 上海: 上海市压铸技术协会, 1998. 50539Yoshida S. Salt bath nitrocarburizing without white layer for alu2minum die casting dies A. Conf Proc 1st Intern Automotive HeatTreating C. Mexico : ASM International Pub , 1998. 209212.10Yatsushiro K, Sano M , Hihara M , et al. Improvement of thermalfatigue properties of hot work die steel by re2nitriding J . JourNDI , 2002 , 51 (2) : 9810411Hihara M , Yatsushiro K, Nosaka Y. Effect of repeated nitridingon aluminum die casting die surface and their die life J. Die CastEng , 2000 , 44 (2) : 74 , 76 , 78 , 80 , 8212赵宇, 等. 铝合金压铸模具涂剂粉末渗硼J . 吉林工学院学报, 2002 , 23 (3) : 434613洪振声, 尹付成. 稀土元素在模具表面强化中的应用J .模具工业, 1994 , (10) : 525314邹济林. 表面强化技术在模具型腔的应用J . 模具工业,2001 , (5) : 444715罗军明, 等. 4Cr5MoSiV1 钢稀土软氮化工艺及应用研究J. 江西科学, 2001 , 19 (3) : 13814116张文华. 材质和热处理对模具热疲劳性能的影响J . 中国建材装备, 1999 , (2) : 121517沈利群. 表面处理技术在模具上的应用J . 金属热处理,1996 , (5) : 272918尹钟大, 等. J. 中国激光, 1991 , 18 (9) : 70971119Shah S V , Dahotre N B. La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文护理面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专项笔试题及答案
- 银行招投标面试题及答案
- 银行游戏笔试题目及答案
- 心脏康复专业试题及答案
- 临床专业面试题及答案
- 职高化妆专业试题及答案
- 钻石专业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汉川市金益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 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 2024重庆护士三基考试真题卷(附答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鄂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2026学年秋季第一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安排表
- 中医家族传承政策解读
- 2025年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 医药行业KA经理工作汇报
- 体育办公室管理制度
- 浙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卷
- 2025年海南省财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炭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合作计划书
- 古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与改造的探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