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doc_第1页
内科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doc_第2页
内科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doc_第3页
内科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doc_第4页
内科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科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电除颤适应症:1. 必须在患者无知觉时进行除颤。2.心室颤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征。3.持续心房扑动。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治疗无效而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或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用药困难者。5.呈1:1传导的心房扑动。禁忌症:1.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室颤外)。3.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房速。4.严重的低血钾不宜作电复律。5.左房巨大,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上,长期心室率不快者。方 法:1.打开除颤器电源,选择非同步除颤方式。2.按3J/Kg电能充电。3.在电极板上涂满导电胶,两电极分别紧压在右胸上部锁骨下和左乳头外侧腋前线胸壁相当于心尖区。4.病人四周不应与人或金属物体接触。5.暂停胸外心脏按压,在人工呼气末按下放电钮除颤,观察ECG,继续行心肺复苏术。6.一分钟后若室颤持续存在,可将电能增至5J/kg,再次除颤和用药。一般首次除颤电能成人为200J,第二次300J,第三次加至360J,为1-2J/Kg。注意事项:1.胸外电除颤时,为防止胸壁电阻抗过大而阻碍足够的电能通过胸壁作用于心脏,应尽可能降低胸壁的电阻抗。如用性能优良的导电胶涂抹电极板与胸壁的接触面。适当用力将电极板紧压在胸壁上(10Kg/电极),并在呼气末放电除颤。2.遇有除颤不成功者,不应盲目反复电击,需考虑和纠正诱发室颤的原因及影响除颤效果的因素:(1)室颤时间长短;(2)心肌缺血缺氧的程度;(3)内环境紊乱,如酸中毒、低钾或高钾血症;(4)心脏大小和体重,可能与电击能量有关;(5)电极局部的阻抗。 需要强调的是积极有效的心肺复苏是电击除颤成功的基础,除颤仅是心肺复苏的措施之一。胸腔穿刺术适应症: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做诊断性穿刺;大量胸腔积液压迫,导致呼吸循环障碍者;结核性胸膜炎化学疗法后中毒症状减轻仍有较多积液者;脓胸、脓气胸患者;肺炎并发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外伤性血气胸;脓胸或恶性胸液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禁忌症:病情危重,有严重出血倾向,大咯血,穿刺部位有炎症病灶,对麻醉药过敏。用 品:胸腔穿刺包一件,内有12或16号带有乳胶管的胸腔穿刺针、小镊子、止血钳、5ml注射器及针头、50ml注射器、纱布、孔巾和换药碗,无菌试管数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病理标本等,必要时加抗凝剂)方 法:1、患者反向坐于靠背椅上,双手臂平置于椅背上缘,头伏于前臂。重症患者可在病床上取斜卧位,病侧手上举,枕于头下,或伸过头顶,以张大肋间。2、穿刺部位宜取胸前叩诊实音处,一般在肩胛下角线7-9肋间,或腋中线第5-6肋间穿刺。包裹性积液,宜根据X线或超声检查所见决定穿刺部位。3、术者戴口罩和无菌手套,助手协助打开胸穿包,穿刺部位依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应逐层浸润达壁层胸膜。4、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如无阻塞将针尾乳胶管用止血钳夹紧。左手食指与中指固定穿刺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沿下位肋骨之上缘垂直缓慢刺入,当穿过壁层胸膜时,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然后接注射器,放开钳子即可抽液。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并随时夹闭乳胶管,以防止空气进入胸腔。5、抽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盖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瞩患者卧床休息。注意事项:1、术前经卧位胸部X线、超声波和(或)CT检查、B超定位。应向患者阐明穿刺的目的和大致过程,以消除其顾虑,取得配合。2、穿刺针应沿肋骨上缘垂直进针,不可斜向上方,以免损伤肋骨下缘处的神经和血管。3、抽液量。抽液不可过多过快,严防负压性肺水肿发生。以诊断为目的的者抽液50-200ml,以减压为目的者,第一次不超过8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200ml。4、穿刺中患者应避免咳嗽及转动,必要时可事先服用可待因。术中如发生连续咳嗽或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出汗,甚至晕厥等胸膜反应,应即停止抽液,拔出穿刺针。让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5、需要向胸腔内注入药物时,抽液后接上备好盛有药液的注射器,将药液注入。6、严重肺气肿、广泛肺大泡者,或病变邻近心脏、大血管者以及胸腔积液量甚少者,胸腔穿刺宜慎重。7、抽液后患者应卧床休息,必要时复查胸透,观察有无气胸并发症。腹腔穿刺术适应证:诊断方面:了解腹水性质,送检常规、生化、细菌及病理学检查。治疗方面:缓解压迫症状,腹腔内注射药物及腹水浓缩回输术。禁忌证:疑有巨大卵巢囊肿、腹腔内广泛粘连及肝昏迷前期。用 品:清洁盘,腹腔穿刺包,腹带,安全针,塑料围裙及中单,水桶,无菌试管4-6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酶学及病理细胞学检查标本)。备好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及苯甲酸钠咖啡因等。方 法:1、瞩患者先排空尿液,扶患者坐在靠背椅上,或取斜坡位,背部铺好腹带,腹下部系塑料围裙及中单。腹水量少者,则采取侧卧位。2、穿刺点可选脐与耻骨联合中点(宜避开白线),或脐与髂前上棘联线的外1/3处(通常选择左侧)。3、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局部麻醉达壁层腹膜。用穿刺针逐步刺入腹壁。待进入腹腔后,可先用注射器抽吸少量腹水置无菌试管中,以备送检。然后于针栓接一乳胶管,引腹水入容器中。4、放液速度不宜过快,放液量不宜过多。放液中应由助手逐渐收紧腹带,不可突然放松,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血压、脉搏、呼吸等。如发生晕厥、休克,应停止放液,安静平卧,并予输液、扩容等紧急处理。5、放液完毕,取出穿刺针,局部涂以碘酊及乙醇,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再缚腹带。缚腹带前宜仔细检查腹部,如肝脾肿大情形及包块等。如针孔有腹水渗出,可涂火棉胶封闭。6、如系诊断用腹腔穿刺,可用静脉注射针直接进行穿刺抽液。选择穿刺部位同前,无需腹带。注意点:1、大量放腹水可能引起晕厥或休克、水与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丢失等严重并发症,故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初次放腹水不宜超过3000ml,但有腹水浓缩回输设备者不在此限。2、腹水为血性者于取得标本后,应停止抽吸或放液。3、腹腔穿刺放液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至少12h。腰椎穿刺术适应证:1、诊断方面需采取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免疫学、细胞学及细菌学检查,协助诊断者;测定脑脊液压力,了解蛛网膜下有无阻塞;做脑或脊液造影检查。2、治疗方面腰麻;鞘内注射药物;颅内压过低患者椎管内注射生理盐水。禁忌证:颅内压增高已发生脑疝者;颅后窝病变伴有严重颅内压增高者;穿刺部位近期有感染病灶;败血症或全身感染;休克、衰弱、病危者。用 品:清洁盘、腰穿穿刺包、清洁试管3-6支;注射用药(按需要准备);无菌试管、酒精灯、火柴。方 法:1、患者侧卧硬板床上,背部与床边垂直,头向胸前弯曲,腰向后弓起,双膝向腹部屈曲。2、常选第3、4腰椎间隙为穿刺点(两侧髂嵴连线和脊棘线交点为第3腰椎间隙)。局部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局部麻醉、深达韧带。3、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针,从棘间隙与脊柱呈垂直方向,针头斜面向上慢慢刺入,切忌左右偏斜。4、中途如触及骨质,可将针头稍稍退出,然后稍偏头部方向前进,穿过黄韧带及硬棘膜时,常有落空感,此时拔出针芯,即可见脑脊液流出。5、立即接上测压管,让患者放松身体,可见脑脊液在测压管内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后液面随呼吸轻微波动,记录此时脑脊液的静水压,即为初压。正常压力为0.9-1.7kPa(80180mmH2O)。6、移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分别送检常规、生化、免疫学检查、必要时送细胞培养、真菌检验及细胞学检查。7、采集脑脊液后,再接上测压管,测试脑脊液终压。然后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涂上碘酊,缚以无菌纱布。注意点:1、疑有颅内压增高迹象,除急性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外,腰穿之前需做必要的检查,如颅脑CT、MRI扫描等。2、不安、躁动和不能合作的患者可在镇静剂或基础麻醉下进行,幼儿和精神紧张患者应妥为扶持。3、颅内压增高疑为炎性脑水肿所致者,可在腰穿前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ml,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然后再穿刺。4、颅内压增高疑为颅内占位病变者,腰穿应用细针(7号针),使用细的测压管(内径不超过1mm),缓慢放液,并取少量(2-3ml)脑脊液,检查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即可。5、穿刺过程中如出现脑疝症状时,如瞳孔散大、意识不清、呼吸节律改变,应立即停止放液。可想椎管内注入空气或生理盐水1020ml,或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ml,如脑疝不能复位,迅速行脑室穿刺引流及立即手术。6、腰穿后,尤对颅内压增高者,术后1224h,应注意观察意识情况、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和肢体运动等变化。7、术后去枕平卧46h,严重颅内压增高者需卧床12h。8、如行椎管内注药,应注意剂量和浓度,避免化学性刺激引起不良反应。并发症:1、头痛 脑脊液量放出较多或脑脊液持续由蛛网膜及硬膜穿孔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