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ppt_第1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ppt_第2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ppt_第3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ppt_第4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1 流域分布图 河流是怎么形成的 上游 中游 下游 高原 山地 高原 平原 平原 海口 2 一 河流侵蚀地貌 1 侵蚀作用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流水破坏地表 掀起并带走地表物质的作用称流水侵蚀作用 2 侵蚀作用类型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增长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增深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增宽 3 一 河流侵蚀地貌 初期 形成期 成熟期 4 河流发育初期 高原 山地 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向下侵蚀 河谷深 窄 横割面呈 V 型 5 下蚀 指流水及其挟带的砂砾在重力作用下 对谷底或河床的侵蚀作用 垂直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 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 6 溯源侵蚀 指向沟谷或河流上游方向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7 8 北美尼亚加拉瀑布每年后退0 3米 9 河流的中下游 凸岸堆积 凹岸挖开 10 A B 凹岸 凸岸 B处河流以侵蚀为主 A处河流以堆积为主 即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VA VB 11 河流的中下游 横割面呈 U 型 12 河谷的演变过程 初期 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V字型 中期 下蚀减弱 侧蚀加强 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 侧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13 14 A B C 山区的谷口处 中下游地区 上游 入海口 思考 看ABC三个地区分别形成了怎样的河流堆积地貌 15 洪积扇 分布 出山口 山麓 洪积扇 16 洪积平原 流水堆积景观原因 流水带着泥沙 石块在出山口的位置 地表波度低 流速突降 泥沙 碎石在山口位置堆积下来 形成洪积扇 在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区较为常见 山前 洪积扇不断扩大 相互联合 形成洪积平原 17 洪积扇 洪积扇 18 河漫滩平原 分布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19 河漫滩平原原因 河流改道 原本水下堆积体 河漫滩 露出水面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联合 形成河漫平原 中下游较为常见 20 2020 1 7 21 A B 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22 河漫滩 洪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23 三角洲 分布 河流入海口 24 三角洲原因 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 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 流速减慢 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 形成三角洲 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25 26 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洪积 冲积平原 山口 中下游 入海口附近 27 长江三峡 青藏高原某河流河谷 入海口 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 B A D C 28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河流侵蚀地貌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溯源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河口方向伸长B 下蚀使河床加宽 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C 侧蚀使河床加深D 侧蚀使谷底加宽 谷坡后退 河流向横向发展 思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三种侵蚀方式 溯源侵蚀使河谷向源头方向伸长 下蚀使河流加深 侧蚀使河床加宽 谷坡后退 河流向横向发展 D 29 2 对黄淮海平原的地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地质作用是 A 河流的堆积作用B 流水的侵蚀作用C 风化作用D 地壳的上升运动 思路分析 一般形成三角洲的有利条件是 丰富的泥沙来源 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 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 水深较浅 黄淮海平原的地貌是黄河携带黄土高原上的泥沙 由于黄河下游地势变缓 泥沙不断堆积而成 A 30 你认为虎跳峡河谷应该与下列哪幅河流的横断面图相对应 有人说数万年后虎跳峡可能不在当前位置 你是否认同 为什么 31 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甲 A 乙 B 丙 CB 甲 B 乙 A 丙 CC 甲 C 乙 B 丙 AD 甲 C 乙 A 丙 B 32 与河流位置A B C对应的外力作用是 A 侵蚀 搬运 沉积B 侵蚀 沉积 搬运C 沉积 搬运 侵蚀D 搬运 沉积 侵蚀 33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的有利条件 34 高原山区 山区河谷 平原低地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漫滩 冲积平原 山坡 平原低地 35 高原地区 山区 平原 地形区 聚落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洪积扇 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聚落形状 多呈狭长的带状 呈明显的条带状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 有沿河聚落带 有沿海聚落带 呈带状 团状 36 上游海拔较高 平坦地形少 聚落靠近河流分布 取用水比较方便 中下游海拔较低 聚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可避免洪水的威胁 两河交汇处 交通量大 水源充足 便于发展 地形平坦 便于农耕 基建 37 河流的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 A 伸长 加深 展宽B 展宽 加深 伸长C 伸长 展宽 加深D 展宽 伸长 加深 38 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 是因为 双项选择 A 地势较高 可避免洪水之患B 雨热同期 气候优越C 土地肥沃 近河 有利于农耕 畜牧 渔猎D 便于搬迁和居住 39 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形成过程 洪积 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季节性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 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 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 水流流出谷口 地势趋缓 水道开阔流速放慢 泥沙沉积 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 中下游地区 侧蚀加强 下蚀减弱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水下堆积体 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被淹没继续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