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古诗中重点词及诗句的含义。3.想象诗中描绘的图景。背诵并默写古诗。重点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因为诗人孤身在外,天气寒冷,所以作者不由得想到了家乡。 以孩子们的无忧无虑、天真无邪来反衬自己客居在外的孤单,从而突出思乡的情感。 “独”字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的孤单寂寞,“倍”字突出了这种思乡的情感。 诗人运用想象的手法,通过想象兄弟们一起登高,而自己依然独自在外的情景,突出了自己的寂寞和思乡之情。1.理解诗句,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2.感受诗人秋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生字卡片、挂图、课外古诗。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2.板书课文题目,理解课文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流利、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互查。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朗读节奏参考: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5.让学生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圈出不理解之处。6.小组一起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体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五趣味活动1.我说你读。方法:(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2.字条连诗。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做几次,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六当堂作业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说说怎样才能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七拓展阅读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1.由于古诗不易读懂,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可以以问题导入古诗,如:“我国宋代有位诗人有一年秋天独自在异乡,一天傍晚散步时写了一首诗。你想知道他写的是什么吗?”或者以优美的语言导入课题,以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2.图画并不能包含古诗所表达的全部感情和意境,在讲解时教师应采取一边用优美的语句勾勒当时的情景,一边让学生闭眼自由想象画面的方法,从视觉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古诗展现给我们的画面,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3.优美的语言往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凭借语言的魅力,引领学生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颗心、那种味,也就是诗中的思乡之情。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古诗句字条、挂图。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1.说说你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可以以连线方式表现节日、日期和习俗。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3.解释课文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古诗,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2.练习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1)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2)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3)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词语。(2)交流学习收获。(3)质疑:还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三趣味活动1.按卡片连词背诵。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并试着背诵。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诗人,加动作或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的目的。4.赛诗会。(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两首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富有感情。1.以介绍传统节日及习俗导入课文,学生若兴致高,介绍得过多,就会导致偏离主题。教师采用问题:“你喜欢过节吗?过节时开心吗?”这时学生兴趣高涨,然后再乘机追问:“但是在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里却有一个人闷闷不乐的,为什么呢?学了这首古诗,你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这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轻松导入课题,不用担心偏离主题。2.由于学生年龄尚小,没有独自离开过家乡,因此很难体会作者独身一人客居他乡的那种思亲、思乡之情。教师设计诗人的独白,在课堂上有感情地说出来并加以动作,让学生在体会文字美妙的同时结合诗句来理解,使学生与诗人产生了共鸣,效果很好。1.连线组成新字,再组词。(能组几个组几个)2.比一比,再组词。3.多彩的诗句。黑白红黄(1)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4.“知有儿童挑促织”一句中“挑”字用得好不好?可以换成“捉”吗?为什么?促织是住在巢穴里面的,想要捉到它,就需要用木棍等器物去翻动泥土才能找到,“挑”这样的动作恰好说明儿童在用木棍等“挑动”泥土。一个“挑”字,准确地表现了儿童翻动泥土寻找促织的可爱形象。一王维简介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二王维诗选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鹿柴(zhi)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三叶绍翁简介叶绍翁,南宋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居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风味颇饶;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四重阳节简介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汉初期,但其名称见诸记载却在三国时代。古老的重阳节风俗虽多,但主要是登高、插茱萸、赏菊和饮菊花酒。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据西汉时的长安志记载,京城长安城外专门筑了一个高台,每逢重九,帽子上插着茱萸的人们纷纷登上高台,游玩观景,非常热闹。到了三国和两晋,登高活动更为普遍,历代诗人留下许多“重阳诗”“登高诗”。诗人李白写道:“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汉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夏季亲子活动策划方案
- 建筑方案设计-技术创新
- 情感咨询账号搭建方案
- 小型建筑形体构建方案设计
- 延庆建筑景观拍摄方案设计
- 南开区全网营销报价方案
- 某县第十中学河北省人工智能创客教育实验校总结
- 市北混凝土道路施工方案
- 大学外出活动策划方案
- 工艺美术展览方案
-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报名表
- 生活垃圾发电厂炉渣综合处理及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C30
- 小区门卫合同范本(2024版)
- IBM-i2数据分析演示-课件
- 劳务派遣合同(2024版)
- 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施工方案
- DB11-T 2082-2023 公路除雪融雪作业技术规程
- 干部人事档案转递单(带存根回执)
- 新生儿常见感染诊断治疗
- JTG F90-201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