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工程研究中心认定申请书中心名称:云南省有色金属超深井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单位: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主管部门:云南省科技厅申报时间:2017年 5 月 10 日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编制目 录目 录2一、摘要4二、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5(一)本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5(二)国内外技术和产业发展状况、趋势与市场分析81、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82、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11(三)本领域当前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141、超深井高应力矿岩的岩爆控制142、超深井高应力矿岩的碎裂诱变153、超深井开采中的高温环境与控制154、超深井开采中的高压涌水防治技术175、超深井采矿模式与采矿系统优化176、 超深井复杂矿床膏体充填开采技术187、 超深井智能化采掘技术18(四)建设工程中心的意义与作用19三、申报单位已具备的基本条件20(一)申报单位概况及参与单位概况20(二)项目研究经费投入(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以上。加入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211、近年来科研项目开展及研究经费投入概况(补充十一五期间的项目,示范基地、国家计划支撑项目,黄久顺)212、与云南省科技厅合作立项项目23(四)拟工程化、产业化科研成果及其水平231、超深井膏体充填采矿技术232、超深井采掘工程施工工艺技术243、超深井智能化采掘技术25(五)知识产权及其成果转化26(六)科研团队简介28(七)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实践29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目标和任务30(一)工程中心的主要目标301、近期目标302、中长期目标32(二)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34(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战略及其经营思路341、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战略342、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经营思路35五、工程中心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结构布局36(一)工程中心的机构设置与职责36(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机制39(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员组织结构及职责42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45(一)工程中心建设的基础条件451、人才队伍情况452、平台构建情况453、成果及知识产权储备情况454、在研科技项目情况45(二)工程中心建设实施思路46(三)工程中心建设效益初步分析461、经济效益分析462、社会效益分析46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研发人员情况()47(一)主要负责人情况:47(二)按照下表要求填报主要研发人员简况。47八、公司相关证明材料()47九、主管部门审查推荐意见48一、摘要有色金属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量十分巨大,随着地表以及浅部的矿石资源开采殆尽,越来越多的有色矿山开始进入深部开采。有色金属行业作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现价工业总产值占全省26%,仅次于烟草业居第二位,有色金属行业长期以矿产资源开发及原材料加工助推云南省的经济高速发展,有色金属矿山开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部完全统计,云南省现已发现的有色金属矿产地达454处,已探明的金属储量4000多万吨,有色金属采矿业以地下开采为主,并且正在快速向深部延伸,而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会泽矿业分公司铅锌矿床开采深度已达1507米,年产铅锌矿66万吨,是云南有色金属矿山超深井开采的典范。会泽矿业分公司铅锌矿床在“十三五”时期计划开拓深度将达到2400余米,富水、高地压、复杂地质条件和安全高效开采是本矿山开采和选矿的巨大难题,同时也是目前有色金属行业超深井开采面临的难题,通过开展超深井采掘环境、采矿工艺技术、膏体充填技术、智能矿山研究等项目,会泽矿业分公司已实现了超深井采矿工业化运作,取得了大量超深井采掘技术研究成果和充填工程经验。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云南冶金集团,所申报的有色金属超深井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有色金属超深井采矿技术研究为核心,以超深井安全高效开采和智能化采掘为支撑,通过深入挖掘和研究,不断在超深井采掘技术研究、膏体充填、安全高效采矿上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从而全面推动云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在超深井采掘及绿色开采等方面的发展,为实现高效采矿的绿色矿山奠定基础。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超深井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有三个研究平台,分别是超深井采掘环境研究平台、采矿技术研究平台和智能矿山研究中心,坚持以工程应用研究为主线,以实验室平台为基础,以符合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为目标,建立目标责任制、激励机制、人事管理等方面有效的管理制度,形成一整套围绕有色金属行业超深井安全高效采矿技术的知识产权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超深井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发展方向及目标为:通过装备引进和自主研发应用相结合,实现有色金属超深井安全高效开采在国内处于领先在国际上处于一流地位;通过构建平台、创造条件、激活机制,多渠道引进人才及培育人才,使该工程研究中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深井采矿人才聚集地和发散地;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业提升,在会泽矿业分公司公司以实现超深井安全高效开采实体产业模式下,推动云南省乃至全国有色金属超深井矿山安全高效开采的发展。二、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一)本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人民日常生活及国防工业、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都离不开有色金属。例如飞机、导弹、火箭、卫星、核潜艇等尖端武器以及原子能、电视、通讯、雷达、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所需的构件或部件大都是由有色金属中的轻金属和烯有金属制成的;此外,没有镍、钴、钨、钼、钒、铌等有色金属也就没有合金钢的生产。有色金属在某些用途(如电力工业等)上,使用量也是相当可观的。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竞相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增加有色金属的战略储备。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国家建立了一批有色金属矿山,经过长期大规模开采,这些矿山的资源已接近枯竭。目前,大型的露天矿已所剩无几;许多地下矿山也因开采深度日益增大、品位不断下降,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而濒临关闭;据不完全统计,有3/5的矿山因资源枯竭而接近尾声或已闭坑,其余2/5的矿山将陆续转入深部开采。由于深部开采条件的恶化,单靠加强生产管理、采用先进采掘机械和传统采矿方法已难于实现深部资源的经济开采,因此,深部开采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矿业界特别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海洋资源目前仍深不可及,人们不得不将矿业开发的近中期目标瞄准深部矿床。硬岩深井开采处于高应力、高温和高井深的特殊环境,常规的开拓开挖方式、支护方法以及采矿原理与工艺,均不能完全适应深部开采的要求。为此,世界采矿大国相继推出深井研究计划,寄希望于通过理论与技术的创新,来实现深部资源的高效、安全、经济开采,把有用矿物从地下深处开采出来。我国是一个占全球人口1/4的大国,人均资源探明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人均消耗量仅及发达国家的1/10。今后二三十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高速增长期,对金属、特别是有色金属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短缺形势。为了确保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建立起可持续供给国防与工农业生产所必须的金属矿产资源支撑体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单纯依靠进口来解决资源短缺显然是不合国情的。国力和国际环境也决定我国必须立足开发国内深部矿产资源。埋藏于地表8001000米以下的矿床属深井开采的特殊领域,由于深井的高应力、高温等特定的开采环境和由此诱发的岩爆、热灾害和深井提升、深井开采方法、支护及深井带来的人心理影响等,都是深井开采所必须研究的重大问题。因此,从市场需求以及国家经济发展而言,超深井采掘技术研究已然成为了一项需要迫切解决的技术难题。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超深井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处的会泽矿业分公司拥有全亚洲已建好的最深竖井(3#竖井),井筒深1526.5米,该竖井掘砌安装采用国际先进设备,通过自主研究创新实现了多点装卸矿,创造多项国内第一,为国内超深井采掘奠定基础;其采用的膏体与渣石充填技术,对井下空区进行充填治理,即保障采掘作业安全高效开展,同时也是实现无废开采、绿色矿山的核心技术,是迄今为止中国膏体充填技术成功应用的典范;会泽矿业分公司铅锌矿半生金属包括银、锗、金等,由于矿石金属含量种类多,性质波动大,其选矿指标攻关成为技术难题,会泽矿业通过自主创新研究,在实现选矿指标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开创了选矿废水全回用的历史先河,该项技术标准不仅已列为省行业标准,同时也为中国有色金属矿山迈向绿色矿山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国内外技术和产业发展状况、趋势与市场分析1、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1)超深井采掘技术发展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国外开采超千米深的金属矿山有80多座,其中最多为南非。南非绝大多数金矿的开采水平都在1000米以下。其中,Anglogold有限公司的西部深水平金矿,采矿深度达3700米;WestDriefovten金矿,矿体赋存在地下600米,并一直延伸至6000米以下。印度的科拉尔金矿区,已有3座金矿采深超过2400米,其中钱皮恩里夫金矿共开拓112个阶段,总深3260米。俄罗斯的克里沃罗格铁矿区,已有捷尔任斯基、基洛夫、共产国际等座矿山采准深度达910米;开拓深度到1570米;将来要达到2000-2500米。另外,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的一些有色金属矿山采深亦超过1000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开采深度的逐年递增,深井开采的事故越来越严重。在南非深部金矿的开采中,由于高应力诱发的岩爆、岩石冒落,使南非的采矿工业成为最危险的工业之一。据南非政府所属的采矿工程师协会统计,19841993年有总计6966名矿工在地下采矿事故中丧生,其中3275人是金矿矿工;19941998年有139000名矿工严重受伤,总计有2264位矿工死亡,(其中金矿有1634人);负责矿业的政府部门认为,导致伤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2000米以下采矿未能研究和采用与高应力环境相适应的有利于控制岩爆与岩石冒落的采矿技术与工艺。为保证深部开采的顺利进行,一些有深井开采矿山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波兰等,政府、工业部门和研究机构密切配合,集中人力和财力紧密结合深部开采相关技术开展基础问题的研究,使深井开采成为矿业的重要研究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加拿大的Ontario地区,地下深部矿山岩爆频频发生,为此,由联邦和省政府及采矿工业部门合作,开展了为期10年的两个深井研究计划:the Canadian Ontario Industry Project (1985-1990);the Canadian Rockburst Program (1990-1995)。在加拿大Sudbury的Creighton矿的一个地球物理小组就该矿的微震与岩爆的统计预计开展了计算机模型研究。Laurentian大学的岩石力学研究中心就岩爆条件下的支护设计,针对岩爆潜在区的支护体系和岩爆危险评估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在美国的Idaho地区,有3个生产矿井的采矿深度达1650米,Idaho大学、密西根工业大学及西南研究院就此展开了深井开采研究,并与美国国防部合作,就岩爆引发的地震信号和天然地震与核爆信号的差异的辩别进行了研究。西澳大利亚的采矿工业也由于深部开采岩爆而面临挑战,西澳大利亚大学的Australia Center for Geomechanics在深井开采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南非,从1998年7月开始启动了一个“Deep Mine”的研究计划,旨在解决安全、经济开采30005000米深度金矿的关键问题,耗资13.8百万美元,经过几年的实施,已在南非金矿深井开采技术上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2)膏体充填技术发展情况国外充填采矿技术发展起步较早,如前所述,早在1864年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充填技术可以控制地表沉陷等问题,随后在以美国、德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众多矿山开展了充填釆矿试验,并研宄出多种充填采矿工艺。1930年,霍恩公司进行采矿尾砂和炼铜炉澄回填至井下的干式充填试验,成功推动了充填釆矿法在矿山中的应用,并在随后一段时间内,许多国家的众多矿山都将干式充填釆矿法作为一种治理地表塌陷、处理堆弃废物的一种有效方法。1959年至1962年,加拿大赢桥镍矿开展采用水泥尾砂砂浆替代替代充填料上层的塾板作为人工假底的试验,开发出水泥固结水砂的充填技术,并首次将该技术应用于Frood矿山。1969年,澳大利亚Mount Isa铜矿开展了釆用水泥胶结充填体代替回采底柱以及铅锌铜冶炼炉澄代替部分水泥的实验研究,这一尝试推动了胶结充填技术发展,同时拉开了水泥替代品作为胶结料的研宄。1978年-1983,德国Preussag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出用于分层充填的高浓粗细微少混合泵压充填系统,并在Grund铅锌矿以及随后的南非各大金矿中成功应用,该技术的出现首次将膏体充填的概念引入充填采矿技术中,并在后期的釆矿工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92年,加拿大Sudbary地区Creighton矿山也引入了膏体充填技术应用于日常。采矿生产过程中。1998年,Mount Isa铜矿建成膏体充填采矿系统,以开采该公司所属的矿体。目前为止,膏体充填采矿技术以其独特的优点,如可使用全尾砂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充填体脱水量少,充填体强度高,水泥消耗量少,充填体易于接顶,有效降低井下污染和排水费用等,在世界范围内有了广泛的应用。(3) 智能化采矿技术发展情况国际上智能矿山的研究起步较早,芬兰最早提出了智能化矿山技术计划,以保持其采矿业的竞争优势,该计划明确指出智能化矿山就是根据矿山历史信息、开采现场信息和市场信息实时控制达到最优经济生产的自动化高技术的露天矿和地下矿。从世界范围来看,瑞典的基律纳铁矿和加拿大国际镍公司的矿山是两个依靠采矿装备进步来提高采矿效率和促进矿山稳步发展的典型代表,其地下通信、定位与导向以及过程监控技术高度发达,钻孔、爆破起爆、铲运和喷射混凝土等各项遥控技术已经成熟应用。2、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1)超深井采掘技术发展情况在我国,近年已有一批金属矿山进入深部开采,例如红透山铜矿目前开采已进入9001100米深度;冬瓜山铜矿已建成2条超1000米竖井来进行深部开采;弓长岭铁矿设计开拓深度已达-750米,距地表达1000米;夹皮沟金矿二道沟坑口矿体延深至1050米;湘西金矿已开拓38个中段,垂深超过850米;驰宏公司会泽矿山铅锌矿床开采深度已达1507米,在“十三五”时期计划开拓深度将达到2400余米。此外,还有寿王坟铜矿、凡口铅锌矿、金川镍矿、乳山金矿等许多矿山都将进行深部开采。在我国,针对金属矿山深井开采的一些技术问题,许多单位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国家将千米深井矿山300万吨级强化开采综合技术研究列为“九五”攻关课题。中南大学在其中承担了“深井硬岩连续开采技术”“岩爆预测预报技术研究”等专题。我国在岩爆的发生机制、预测与监控等方面已做了大量前期性工作,一些控制岩爆的深井开采工艺技术、深井降温技术的原则和方法,已在冬瓜山矿床开采设计之中得到应用。国内众多研究人员在深井开采特别是岩爆等问题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纵观这些研究不难发现:人们在强调对岩爆机理与预测预报研究的同时,忽视了对有岩爆倾向性开挖空间的有效防护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在强调高应力诱发岩爆灾害的同时,忽视了高应力承载硬岩有可能带来的在采场矿岩破碎方面的优势,以及由此产生的诱导致裂技术可应用性的认识;在强调深井研究中的岩爆、热害等问题的同时,忽视了这类基础性研究必须同采矿工艺技术相结合,化灾害因素为有利因素,实现深井采矿技术的全面革新。(2)膏体充填技术发展情况我国充填采矿技术发展相比国外晚,但我国矿山众多,且大多数矿山地质条件复杂,充填工艺与技术的应用形式类型众多,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矿山在新的充填工艺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都取得很大进步。我国最早充填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50年代,东北华铜矿山首次釆用了分层充填采矿法。我国充填技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以矿山堆弃废物为充填原料的干式充填阶段、其代表矿山有东北华铜矿山(二十世纪50年代)、内蒙古花沟金矿(二十世纪60年代)等。以尾砂为原料的水砂充填阶段,这其中包括湘潭猛矿(1960年)、锡矿山南矿(1965年)、招远金矿(1967年)、铜绿山矿(二十世纪70年代)等。以分级尾砂、全尾砂等作为充填集料的胶结充填阶段,包括凡口铅锌矿(1968年)、大厂铜坑矿(1988年)、焦家金矿(1998年)、金川龙首镍矿(1965年)等。以高水速凝材料混合后形成充填材料的高水速凝充填阶段,招远金矿、小铁山矿、新桥硫铁矿等矿山于90年代初采用了这种充填技术。以高浓度膏体充填材料为充填料的膏体充填阶段,主要矿山有金川有色金属公司(1991年)、武山铜矿(1996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1999年)、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等。追溯膏体充填技术发展,1979年首次由德国Grund矿开发应用,并在随后广泛应用于各大矿山。这种新充填工艺技术,将尾砂或其它形式的充填集料经过浓密机和真空过滤机等装置浓缩过滤后,形成膏体形态混合物,其浓度一般在85%左右,再通过充填系统经充填管道以结构流形式泉送至充填位置。我国膏体充填技术出现相对较晚,金川公司于1991年开始建立、鉴定了自主的膏体充填试验系统,并于1996年在金川公司二矿区正式建成膏体充填采矿生产系统,标志着我国膏体充填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后武山铜矿、铜绿山、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等矿山也建成了膏体充填釆矿生产系统。(3) 智能化采矿技术发展情况国内的智能矿山建设始于“十五”期间,主要由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各大设计院通过承担“863”科技项目展开专题研究,在部分领域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如恩菲公司研发的智能提升运输系统、智能调度系统已在国内各大矿山已有成功应用案例,北京矿业研究总院在智能化选矿方面的研究也有较大突破。凡口铅锌矿和金川公司是两个依靠装备进步、改进采矿技术与工艺来提高生产效率的典型地下金属矿山,其自动化调度系统、采矿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也已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很好效果。(三)本领域当前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1、超深井高应力矿岩的岩爆控制矿岩岩爆预测与控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近30年来,科技人员在岩石破裂过程的理论、实验和岩爆控制与微震监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Blake W 早在1972就完成了Rockburst Mechanics专著,1984年后多次召开岩爆问题国际会议。由于岩爆发生机理与诱发因素的复杂性和岩爆显现的突发性及随机性,岩爆预测与控制的研究还远不能满足深部资源安全开采的要求,因此,应在现有工作积累的基础上,从重岩爆判据研究转移到岩爆预测与控制上来,并从以下4方面展开研究:金属矿山岩爆发生机制研究。包括矿山深部矿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深部矿区地压显现特征;岩爆诱发的内在机制及物理实质,特别是外源如爆破等对岩爆的直接影响;采场地压与岩爆监测预报技术研究。包括现场岩体声发射特征的实验;岩爆及采场地压岩体声发射监测预报方法;地压与岩移联合监测技术与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建立多通道矿山微震监测系统及相关数据获取技术;岩爆巷道支护与采场岩层控制技术研究。包括岩爆巷道破坏机制与支护机理研究;岩爆巷道支护结构与支护材料性质研究;支护结构参数优化与支护效果的检测;钢纤维喷射混凝土作为新型抗岩爆支护材料及支护方式的研究。岩爆防治措施研究。包括岩爆倾向性的数值模拟;采场布置方式与开采顺序优化;采矿方法优选和采场结构参数优化;局部高应力区岩爆的防治措施。2、超深井高应力矿岩的碎裂诱变在超深井开采的科学研究中,人们的注意力多集中在高应力矿岩的岩爆机理与预测预报方面,立足于高应力所诱发工程灾害的防治。然而,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深井高应力有它诱发灾害的不利方面,但也有其可利用的方面。在矿床开采过程中,落矿作为主要采矿工艺是否可以利用高应力所具有的碎裂诱变特性,来能动地控制矿石块度、改善破碎质量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在深井开采中,坚硬矿岩出现的“好凿好爆”现象给人们重要启示,这种现象就是高应力所致。人们有理由对这一新的思路给予重视,并开展高应力条件下坚硬矿岩的碎裂诱变机理;高应力矿岩致裂的临界环境,包括动态致裂对周围岩石的动力积累损伤,致裂特性,耗能规律,致裂方法;高应力矿岩全矿块极小补偿空间碎裂诱变与块度控制;高应力条件下采矿工程结构,采矿系统,工程布置优化,崩矿形式、规模对致裂效果的影响等研究,以更好地实现安全、高效、经济回收深部矿产资源。3、超深井开采中的高温环境与控制超深井热害问题,到上世纪90年代已相当突出和普遍。南非西部矿井,在井深3000处,原岩温度高达80;我国冬瓜山铜矿,井深1100处,井下温度最高达40。在矿井热环境研究方面,据文献记载,法国贝尔福特附近矿山,1940年就进行过地温测定,60年代已有人逐步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风温预测计算,舍尔巴尔的矿井热环境调节指南(1997年)和约阿希姆的矿井气候(1981)等专著先后问世。从近几年召开的“国际矿井通风会议”来看,由于深部开采矿井增多,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矿井热环境学科的研究。我国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1976年煤炭部对102个煤矿进行过地热观测,1989年岑衍强等学者编著了我国第一部矿内热环境工程专著。由于我国较晚进入深井开采,对热环境问题的研究起步晚,工作做得甚少。为此,应在如下方面展开研究: 矿岩及其爆堆中的不稳定传热特性。包括各向异性组合矿岩和多孔介质矿岩爆堆的导热系数及热阻的测定和建模,不稳定传热温度的数值解算软件、计算、分析和可视化仿真;连续矿岩及其爆堆与风流的不稳定热温复合换热机制。研究的参数有风速、温度、速度、矿岩及爆堆含温量、松散度、换热界面的热阻等,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矿井风流的热力学参数变化规律。主要是研究在矿内热源和矿外气候影响下,风流流动过程的动态热平衡及其温度、含温量、焓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建立数学模型;热环境控制的新方法和经济模式。重点研究超强放热、定向控制传热、湿式或直冷式降温、通风排温等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深井岩层支护隔热新材料和隔热剂。深井降温的重要措施是防止风流流经地温热源或岩壁四周高温涌水,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新型材料对主要风流巷道四周进行隔热处理,或用添加剂改善支护材料特性,使井下支护具有抗压和绝热的双重特点。4、超深井开采中的高压涌水防治技术在超深井采矿过程中,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矿井的涌水量(包括地表水、溶洞一溶蚀裂隙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封闭不良的钻孔水、采空区形成的“人工水体”等)将日益增大,涌水过多可造成崩落裂隙与地表水体相通或形成塌陷,发生突水和泥沙冲溃,同时超深部的涌水水压也较浅部上升,高压力大涌水的环境给超深井采矿作业带来了巨大困难,目前对于超深井高压涌水防治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超深井高压涌水注浆治理技术;矿床水疏干技术;超深井低能耗排水技术;高涌水环境下采掘作业技术等。5、超深井采矿模式与采矿系统优化超深井采矿存在废料处理、矿石提升、深井排水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对已有的采矿工艺技术进行根本变革,研究有利于控制高应力与高井温环境的连续采矿方法及回采步序,创造大孔落矿、不留矿柱,以矿段为采矿单元的无废(或少废)开采的高强度连续采矿系统与模式;研究连续采矿过程中采场地压显现的时空分布规律,优化高应力状态下的采场工程结构形式和参数及相邻开采矿段的工程合理衔接;研究深部破裂岩石性质下的连续非爆采掘方法、全水压破岩设备、地下低矮式破碎机、大功率高效矿废分离设备及井下废石回填、矿石粗磨,并借深井排水泵送地表的技术;建立有利于控制岩爆和高井温的厚大矿体深井开采设计理论与采矿模式新体系,以实现安全、高效、经济回收深部矿产资源。6、 超深井复杂矿床膏体充填开采技术对于超深部有色金属资源开采,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超深井开采的地压管理,充填采矿法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最为有效地方式之一。充填采矿法能有效的克服各种复杂地质条件,采用膏体充填形成人工假顶,将大幅减少片帮、冒顶、垮塌等事件的发生,对于深部采空区的及时治理,超深井采矿的暴露空间持续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已缓解超深部强大的地压带来的应力应变情况。而对于充填采矿法研究的趋势是膏体充填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方的研究内容:超深井充填体物料配比工艺研究;超深井充填体参数与采矿环境匹配性研究;充填体输送技术研究;充填管网磨损机理研究。研究膏体充填技术,以实现超深井开采地压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超深井安全高效开采。7、 超深井智能化采掘技术矿山开采技术,目前已经经历了原始阶段、机械化阶段、数字化阶段,正在向智能化方向迈进。会泽矿业分公司随着超深井开采持续推进,开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上升,安全可控度大幅降低,无法满足现代化矿山建设的需求。需要通过研究井下空区三维信息采集、智能定位导航与智能监测、自动控制等技术,应用自动化的采掘运输装备、智能生产管控系统,实现生产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和固定值守场所的无人化,减少作业人员。同时结合智能化企业管理平台能够实现智能调度生产、生产数据共享、办公自动化、运营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四)建设工程中心的意义与作用云南省有色金属超深井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依托于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会泽矿业分公司而建立的,旨在建立以有色金属超深井采掘、膏体充填、智能采矿为核心研究方向的综合性创新研究结构,同时形成一整套围绕有色金属行业超深井安全高效采矿技术的知识产权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以加速推动我国有色金属超深井采矿技术的发展,促进设备工艺更新换代,提高矿山安全高效开采保障度,为云南省乃至我国有色金属矿山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成立有色金属超深井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以下五个作用,一是开展有色金属超深井采矿“三高”灾害攻克研究,推动超深井的采矿技术发展;二是开展膏体充填技术研究,推动膏体充填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以提高超深井采矿的安全保障度;三是开展智能采掘技术研究,为超深井采矿系统及设备设施的更新换代铺石开路;四是为云南省持续输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超深井采矿工程技术人才,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超深井采掘人才孵化基地;五是打造具有自主创新优势的有色金属超深井采掘技术研发中心,提升云南省在有色金属超深井采矿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竞争力。组建有色金属超深井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我的超深井采矿将起到重大作用,工程中心的研究运作将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超深井采矿技术进步提供持续动力,更是我国矿山经济转型及迈向机械化智能开采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三、申报单位已具备的基本条件(一)申报单位概况及参与单位概况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0年7月 18 日,控股股东是云南省国资委旗下的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集团公司)。公司总部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资本16.68亿元,现有员工10014人,是一户以铅锌为主,集多种有色 金属勘探、采矿、选矿、冶金、化工、精深加工、贸易和科研为一体 的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497,股本 1667560890。现任董事长田永、总经理孙成余、党委书记陈青。1951年1月5日,公司主要发起人、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的云南会泽铅锌矿成立,会泽铅锌矿是国内第一个采用烟化富集技术处理低品位共生难选铅锌矿的先驱,也是国内最早从氧化铅锌矿中提取锗用于国防尖端工业建设的企业。历经几代会矿人的艰苦创业,会泽铅锌矿在继承中得到持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会泽铅锌矿认真贯彻落实国企改革政策,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彻底走上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的道路。“十五”期间,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成功登陆中国A股市场。“十一五”期间,公司曾一度在股市上创造了“第一高价股、 第一绩优股、第一高分红股”的股市神话,“驰宏锌锗”响誉全球。 “十二五”一路走来,虽风雨兼程,但收获颇丰,企业发展跨越了甲子历程。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攻坚克难,秉承资源第一战略的发展理念,以打造国际化的矿业公司为第一要务,科学推进全球布局,高效开展兼并重组,加快实施项目建设,持续完善管控体系,在全球 五洲六国五省三区两市拥有40家分子公司,西南、东北、西部、境外四大区域布局和勘查、科工、贸易三大新兴业务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品种覆盖铅、锌、钼、铜、锑、金、银、锗等多种有色金属;现总资产逾330亿元,位列全国铅锌行业之首;2015年营业收入达181亿元,排名中国上市企业五百强第271位;现年铅锌采矿产能268万吨、选矿产能344万吨、冶炼产能32万吨,综合回收金、银、锗、镉、铋、锑、铟等伴生金属1000余吨。至2015年底,公司员工总数10014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员工4492人,占比44.86%;35岁以下员工4241人,占比37.49%;40岁以下员工5486人,占比54.78%;S2 职级及以上管理人员1170人、技术人员1022人,分别占比11.68%和 10.18%;中高级职称员工总数883人,占比8.82%。人力资源学历 结构、年龄结构都得到较为明显的优化,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二)项目研究经费投入(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以上。加入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1、近年来科研项目开展及研究经费投入概况(补充十一五期间的项目,示范基地、国家计划支撑项目,黄久顺)自“十一五”以来,驰宏公司会泽矿业分公司承担了大量科技计划项目,其中国家项目1项,承担省级科技项目1项;集团科技项目2项,公司科技项目7项。其中:全尾砂膏体充填技术和铅锌浮选厂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2项技术被列入国家第五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这是2016年云南省内唯一两项被纳入该目录的先进技术;11月18日,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起草的铅锌选矿废水处理与回用规范、有色金属矿山膏体充填规范两项地方标准进行技术审查,最终两项标准均顺利通过 。2项技术被评为云南省有色金属行业标准。分公司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川滇黔接壤区富特铅锌矿床成矿理论与找矿技术创新及其应用),中国有色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6166 复杂硫化氧化铅锌混合矿选矿废水减排与循环利用技术),三等奖2项(2016188 驰宏会泽矿山特富铅锌矿石选矿技术提升研究与应用);云南省总工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云南冶金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驰宏公司科技进步奖11项。在地质理论、找探矿、深井采掘、膏体充填、选矿废水回用、深井多点装卸矿技术等方面均走在同行业前列。分公司一直致力于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体系建设,七年来,投入研究开发经费近xx万元,占企业销售收入xx%,比项目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支持188万元,目前累计到账50万元。(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铅锌硫化矿选矿废水减排与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支持50万元。(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滇东北复杂铅锌资源安全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总投资预算1988.00万元正处于组织实施阶段,目前已完成矿样的取样、配矿、缩分和邮寄以及现有流程全流程考察工作,下一步将配合北矿院方面进行深部矿石入选后的全流程考察工作。2、与云南省科技厅合作立项项目表3-4 近年承担国家、地方科技计划项目及实施情况序号科技计划项目名称立项年度计划编号级别执行情况1铅锌硫化矿选矿废水减排与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0092009BAB45B0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产业化实施2铅锌复杂及共伴生资源高效选矿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研究20152015BAB13B02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产业化实施十一五(四)拟工程化、产业化科研成果及其水平1、超深井膏体充填采矿技术会泽矿业分公司膏体充填系统自建设投入运行以来,始终贯彻产学研结合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近三年内科技成果不断得到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成果奖励、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奖励。自主研究完成项目会泽铅锌矿深井高地压破碎矿体的上、下向式膏体充填嵌套采矿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由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本项目集成创新性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在上、下式分层进路膏体充填联合采矿方法的嵌套使用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获得了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开展完成项目会泽膏体充填物料匹配性及其系统适应性研究,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组织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膏体充填料超深井长距离稳定自流管道输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开展过程中研发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成果获得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会泽矿山全尾砂膏体充填综合利用技术获得国家第五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荐。以会泽矿业分公司膏体充填技术为依托,制定云南省地方标准有色金属矿山膏体充填规范,已通过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技术审查,此项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云南省有色金属矿山膏体充填技术的应用,推进云南省绿色矿山建设的整体进程,对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固废有效处置提供新思路。2、超深井采掘工程施工工艺技术该项技术借助会泽矿业分公司3#竖井采矿成功应用的工程经验,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采掘施工、深井高涌水防治技术、深井高地压支护技术、采掘环境研究等方面明显的技术优势。会泽矿业分公司采矿最深标高1031m,井口标高2538,回采深度1507m,在国内属于少有的超深井采矿矿山。随着回采深度的不断增加,采掘所面临地压管控、防治水、特殊区域施工及支护等问题成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会泽矿业分公司成功应用伞钻、反井钻机、凿岩台车等多种多样的掘砌技术,成功完成3#竖井(井筒净直径6.5m,井深1526.5m)、百余条大倾角(55-90)溜井、高地压高涌水复杂地质条件下30余公里水平巷道及硐室的施工,形成了会泽矿业独有的超深井掘砌技术队伍,既有多种掘砌方法施工经验的积累,也有不断学习、自主研发和主动开发的技术水平,更有多方面成功的工程案例,是有色金属行业超深井复杂条件下采掘施工成功运用的典范,对采掘施工工艺、防治水、支护工艺等方面具有借鉴作用。3、超深井智能化采掘技术会泽矿业分公司对智能矿山的研究始于“十五”期间,通过“矿山深部资源接替节能技改工程”项目的建设,率先在行业内推进了数字矿山建设,形成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矿山。无轨设备的大量投入提高了采掘装备水平,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的投入使提升装备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选矿装备、充填装备形成集中分散控制构架,通信网络实现以太网环网通信。“十三五”期间,通过“会泽矿业分公司矿山深部资源持续接替工程”项目的建设,高端提升装备的引进使提升装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凿岩台车的引进提高了采掘作业的机械化程度;能源集中管控平台的建设使分公司能源集中管控水平大幅提高,井下部分排水系统、输配电系统已实现无人值守。上述基础条件的具备,也为分公司开展智能矿山建设提供了有力条件。(五)知识产权及其成果转化近几年,公司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一要务,在自主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方面硕果累累。知识产权方面: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游戏那公司会泽矿业分公司采矿累计申请专利55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累计获授权专利29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成果转化方面:实现重大成果转化两项,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有效地推动企业的产业发展,提升了企业在行业领域内的技术地位。表3-5 专利情况表序号类别名称授权情况专利号1发明专利联合支柱支撑顶板、采场分区、阶梯式回采采矿方法CN100441831Y2实用新型高速浆体减磨装置CN201145121Y3实用新型位控反切膏体搅拌设备CN201168580Y4实用新型一种潜伏吸入式絮凝剂添加装置CN201168463Y5实用新型满管自流管道冲洗方法CN101219431A6实用新型混合矿尾砂-炼铅渣膏体配制方法2008100580887实用新型一种膏体团块自动破碎装置授权ZL201520024308.X8实用新型一种电动铲运机电缆磨损保护装置授权ZL201520024218.09实用新型一种封闭隔墙内充填接顶的控制装置授权ZL201520451852.210实用新型一种充填官网稳压排气装置授权ZL201520451529.511实用新型一种交叉钢带支护装置授权ZL201520451528.012实用新型一种溜井自动安全防护装置授权ZL201520451658.413实用新型一种深锥浓密机料位在线监测及自动反馈装置授权ZL201520451951.014实用新型一种料浆竖向输送减磨满管授权ZL201520024148.915实用新型一种选矿废水加药自动控制装置授权201620165428.616实用新型一种选矿废水均衡pH值调节池授权201620165427.117实用新型一种倒楔式膨胀挂桩授权201620533335.418实用新型一种计量斗防漏矿装置授权201620533366.X19实用新型一种充填钻孔防堵管装置授权201620533367.420实用新型一种料浆自流输送双重增阻减磨装置授权201620533369.321实用新型一种料浆输送管道防堵塞连接装置授权201620533372.522实用新型一种活性炭添加系统授权201620537593.X2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砼结构耐磨填充层的金属矿浆搅拌槽中心导流筒授权201620704744.624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密封臭氧发生器授权201620705014.825实用新型一种车轮自动清洗设备授权201620704740.826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磁力传感器的高精度旋转位移检测装置授权201620807066.627实用新型一种膏体输送技术来水预警装置授权201620807073.628实用新型一种井下风门自动控制系统授权201620820964.529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膏体充填开放式矿房膏体液位预警装置授权201620707881.5表3-6 取得成果情况表序号类别名称成果取得情况1科技进步奖复杂硫化氧化铅锌混合矿选矿废水减排与循环利用技术中国有色协会二等奖2科技进步奖驰宏会泽矿山特富铅锌矿石选矿技术提升研究与应用中国有色协会三等奖3科技进步奖膏体充填物料匹配性与系统适应性研究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科技进步奖川滇黔接壤区富特铅锌矿床成矿理论与找矿技术创新及其应用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5科技进步奖膏体充填物料匹配性与系统适应性研究云南冶金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6标准铅锌选矿废水处理与回用规范有色金属矿山膏体充填规范云南省地方标准表3-7 十一五以来科研成果转化情况表(黄久顺)序号新产品/新技术名称完成时间技术水平2016年直接创效(万元)1复杂硫化氧化铅锌混合矿选矿废水减排与循环利用技术2013年2膏体充填物料匹配性与系统适应性研究3驰宏会泽矿山特富铅锌矿石选矿技术提升研究与应用2015年2789.28综上项目承担、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情况所述,云南驰宏锌锗有限公司会泽矿业分公司在行业内具有国内领先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研究成果技术水平高,其中铅锌选矿废水处理与回用规范与有色金属矿山膏体充填规范已评为云南省地方标准,而且其研发成果具有很好的推广转化应用前景,并能面向行业提供有效技术服务。(六)科研团队简介至2015年底,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工程技术研究人员1022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员工xx人,占比xx%;中高级职称员工总数883人,占比86.4%;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xx人。人力资源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均远超工程中心申报要求。(矿冶研究院、驰宏科工)会泽矿业分公司是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直属的分公司,工程中心设置在会泽矿业分公司,下设智能化矿山研究实验室、膏体充填实验室两大研究平台,其中智能化矿山研究实验室配有试验研究人员21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100%,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比67%;膏体充填实验室配有试验研究人员14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85.7%,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比28.6%。专业技术人才分布领域多,工程技术研究经验丰富,具有极强的自主创新和研究能力各专业领域,能较好的参与到工程中心的建设中,为工程中心的发展及其产业化提有力的人才支撑。(七)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实践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完成,矿山深井复杂通风系统优化与调节和会泽膏体充填物料匹配性及其系统适应性研究等项目,其中:会泽膏体充填物料匹配性及其系统适应性研究获2016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合作开展复杂硫化氧化铅锌混合矿选矿废水减排与循环利用技术和铅锌复杂及共伴生资源高效选矿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研究项目,其中:复杂硫化氧化铅锌混合矿选矿废水减排与循环利用技术已完成并获得2016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了川滇黔接壤区富特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1999-3:2025 EN PPE for firefighters - Test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 for PPE used by firefighters who are at risk of exposure to high levels of heat and/or flame while f
- 【正版授权】 IEC TS 61340-5-6:2025 EN Electrostatics - Part 5-6: Protec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 from electrostatic phenomena - Process assessment techniques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106:2021+AMD1:2025 CSV EN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106: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heated carpets and for heating units for
- 校园用电安全知识培训
- 农药经营考试题及答案
- 人才引进线上面试题及答案
- 放射作业考试题及答案
- 类风湿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合肥肥西经济开发区石门路幼儿园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济南单招试题及答案
- 机动车环检试题及答案
- 钉钉操作培训
- TCAPC 016-2024 院外呼吸慢病健康管理规范
- 露天矿山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4000字
- 第1章 汽车4S店概述
- 呼兰河传完整版课件
- 医疗器械监管实务
- 旅游景区反恐防爆应急预案
- 浪潮iqt在线测评题及答案
- 中外运社招在线测评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