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ppt_第1页
噪声.ppt_第2页
噪声.ppt_第3页
噪声.ppt_第4页
噪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噪声 噪声 从物理意义上讲 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地杂乱组合 波形呈无规则的变化的声音称噪声 卫生学意义还包括那些不需要的 令人厌烦的起干扰作用及强度过大的一切声音 如影响人们睡眠 休息 工作和学习的音乐 说话 和脚步声等 习惯上使人听起来感到悦耳的声音称音 噪声是使人烦恼 讨厌的声音 所以称之为噪声 而不称噪音 一 基本概念 一 声源和声波 物体受振动后 在弹性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当传到人耳能引起音响感觉的振动波称为声波 该受振动物体称为声源 340 344米 秒 空气中 1450米 秒 水中 4000米 秒 木 5000米 秒 钢铁 二 声波的物理特征 1 频率 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以f表示 单位为赫兹 Hz 声波次声波20 20000Hz超声波声波的频率范围 2 振幅 介质中振动波的最大位移称为振幅 单位为毫米 声压或声强的大小与声波振幅大小有关 振幅大 能量高 声音响亮 振幅小 能量低 声音低 不响亮 3 频谱 纯音 由单一频率发出的声音称纯音 如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 在日常生活或生产环境中所接触到的声音绝大多数是由各种频率不同的声音组合而成 属复合音 把组成复合音的各种频率由低到高进行排列 可成为一连续的频谱 为了便于实际测量和分析 人为的把这一宽广的声频 20 20000HZ 范围划分为几个小的频段 通常称为频带或频程 4 声压与声压级 由于声波的摆动而对介质产生的压力称为声压 以P表示 单位为牛顿 平方米 N m2 或帕 Pa 1Pa 1N m2声压大小可表示声音响度的强弱 声压小 音响感弱 听阈 对正常青年人有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声压称为听阈声压或听阈 1000Hz纯音的听阈为2 10 5N m2或20uPa痛阈 声压增大到人耳疼痛时称痛阈声压或痛阈 1000HZ纯音的痛阈为2 10N m2或20Pa 从听阈到痛阈声压的绝对值相差一百万倍 为了计算方便 取其对数值来表示 即为声压级 单位为分贝 dB 以1000Hz的纯音的听阈声压为基准声压 定为0分贝 与被测声压的比值 取其对数值作为被测声压的声压级 声压级Lp 20LogP P0 dB 如普通谈话的声压级为50 70分贝 载重汽车的声压级为80 90分贝 听阈到痛阈之间为120分贝 5 响度和响度级 人对声音的主观感觉 即为响度 它不仅和声压有关也和频率有关 声压相同而频率不同时 则声响也不同 根据人耳对声音感觉的生理特性 结合声压和频率定出人对声音的主观音响感觉量 称为响度级 单位为 phon 方 是以1000Hz纯音为基准定出的 由此绘出不同频率下感觉响度相同的各条等响曲线 曲线特点 1 人耳对高频声敏感 对低频声不敏感 2 声压级较高时 人耳对高低频声音敏感性的差别小 3 响度级大小与声压级大小及频率高低有关 声级计 声级计的设计原理之一是根据人耳的感音特性 参考等响曲线 设计 A B C 等计权网络 采用几种不同类型的滤波器制定而成 A网络是模拟人耳对40方纯音的响应曲线 对低频音有较大的衰减 对高频音不衰减 这正是符合人耳的特性 C网络是模拟人耳对100方纯音的响应曲线 对所有频率的声音几乎不衰减 故C声级可视作总声级 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推荐采用A声级作为噪声卫生评价指标 二 生产性噪声 一 分类 1 机械性噪声 由于机械的撞击 摩擦 转动而产生的 2 流体动力性噪声 由于气体压力突变或流体流动而产生的 3 电磁性噪声 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的 连续噪声噪声根据持续时间分间断噪声稳态噪声噪声根据出现形态分非稳态噪声 脉冲噪声 脉冲噪声 声音的持续时间小于0 5秒 间隔时间大于1秒 声压变化大于40分贝者 低频800Hz窄频带噪声根据频谱特点宽频带噪声 二 生产性噪声的特点 1 一般声级比较高 有些作业地点噪声声级可高达120 130分贝 2 中高频噪声占的比例较大 3 不少作业可能接触脉冲噪声或长期接触强度较大的连续噪声 4 有些作业强噪声与剧烈振动等不良因素联合作用于人体 则更增加其危害性 三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一 听觉系统 1 听觉适应 auditoryadaptation 短时间接触强噪声 主观感觉耳鸣 听力下降 检查听阈可提高10 15分贝 离开噪声环境 数分钟即可恢复 2 听觉疲劳 auditoryfatigue 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 听力明显下降 听阈提高超过15分贝 甚至30分贝以上 离开噪声环境需要较长时间如数小时甚至十几二十几小时后听力才能恢复 这种暂时性的听力下降又称暂时性听阈位移 temporarythresholdshift TTS 尚属功能性改变 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 如果不采取措施 听觉疲劳继续发展 可导致病理性永久性听力损失 3 永久性听阈位移 permanentthresholdshift PTS 也即噪声性听力损失或噪声性耳聋 脱离噪声环境后 听力不能完全或完全不能恢复 噪声损害听力的特点是高频 3 4 6KHz 听力损失较早出现 呈V形下陷 因感受高频声的耳蜗底部的毛细胞最为敏感 4 机理 1 毛细胞代谢增加 耗氧及能量物质增加 但噪声刺激下听觉器官血管痉挛 供血不足 缺氧和营养障碍 呼吸酶活性降低 统称代谢障碍 2 噪声对毛细胞及基底膜机械性损伤 3 基底膜损伤 导致离子渗透压增加 离子电位差下降 导致耳蜗电位下降 出现微音效应 5 病理 1 光镜 纤毛及毛细胞肿胀空泡形成变性纤毛融合 脱落毛细胞破裂 胞浆溢出毛细胞萎缩 消失 被结缔组织代替 2 电镜 毛细胞线粒体肿胀 减少 内质网增生 6 噪声性听力损失及耳聋特点 1 早期出现高频听力损伤 3 4 6KHZ出现V形下陷 此时工人无明显自觉症状 继续发展就出现耳鸣 以后出现语频 500 1K 2KHZ 听力损伤 耳聋 高频段听损V形到U形下降 2 慢性过程 头10年发展快 以后缓慢 双耳听损对称 是感音性耳聋 但还与体位有关 7 诊断 1 职业史 2 排除其他耳病 药物性中毒性耳聋 感染性耳聋 麻疹 脑膜炎 中耳炎 老年性耳聋 遗传性耳硬化症等 3 听力测定 3000 4000 6000Hz任一段听力下降大于或等于30分贝可诊断为听力损伤 分级 双耳平均听阈 二 急性爆炸性耳聋 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 经一次强烈噪声引起的听觉器官急性损伤 受损的原因除有强大的噪声 超过140分贝 还有冲击波的作用 出现剧烈的耳鸣 头痛 听力丧失 常因前庭受刺激而伴有眩晕 恶心 呕吐等症状 检查时发现高频段 2000Hz以上 听力下降 鼓膜破裂 听骨链脱位或骨折 鼓室和内耳出血 轻症可以部分或大部分恢复 重症可致永久性耳聋 三 听觉外系统影响 1 神经系统 神衰2 心血管系统 交感神经兴奋 血管痉挛 血压升高 心率升高 心电图有改变 3 消化系统 出现胃肠功能紊乱 食欲减退 消瘦 胃液分泌下降 胃肠蠕动减慢 4 其他系统 妇女月经失调 周期紊乱 经量多或少 流产增加 四 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一 噪声的强度噪声强度的大小是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 强度越大听力损伤出现越早 损伤得越严重 受损伤的人数越多 二 接触噪声的工龄噪声性耳聋的发生和工龄有明显的关系 接触时间越长 听力损伤越重 损伤的阳性率越高 三 噪声的性质脉冲噪声的危害大于连续噪声 非稳态噪声大于稳态噪声 在强度相同的条件下 以高频为主的噪声比以低频为主的噪声对听力危害大 但无论哪种类型的噪声 都不会改变听力损失的高频段V形凹陷这一特性 它只可影响听力损伤的程度 四 环境其他因素高温 低温 有毒物质同时存在 尤其是振动 更加速了耳聋 五 个体情况 个体身体的健康情况 易感情况 六 防护设备 有无防护设备 以及是否正确使用也有很大的关系 五 预防噪声危害的措施 一 执行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目前国际上工业噪声防护标准制订的依据 大都从保护听力出发 即劳动者在该强度的噪声条件下反复接触 不会对语言听力有明显的影响 这类标准只能保护大多数人 不包括敏感者 我国1980年1月开始实行的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是根据A声级制订的 从语言听力损伤为主要依据 其他系统的改变为参考指标 新建 扩建 改建企业参考表 最高不超过115分贝 现有企业暂时达不到标准参照表 最高不超过115分贝 本标准只适用于连续稳态噪声 不包括脉冲噪声 我国尚未制订标准 其他一些国家根据峰值声压级规定出一个工作日内容许接触的脉冲次数 如140分贝允许100次以内 130分贝允许1000次以内 120分贝允许10000次以内 即每降低10分贝可允许接触脉冲次数放宽10倍 二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这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 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 可采用隔离 改进工艺或改换工具设备等 加强维修减低不必要的附件或松动的附件的撞击噪声 三 控制声源传播 1 吸声 用多孔材料贴敷在墙壁及房顶表面 或悬挂在空间 以吸收声能达到降低噪声强度的目的 2 隔声 用一定的材料 结构和装置将声源封闭 以达到控制噪声传播的目的 隔声结构应严密且有一定质量以防引起共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