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变化与分布PPT课件.ppt_第1页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PPT课件.ppt_第2页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PPT课件.ppt_第3页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PPT课件.ppt_第4页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 1 气温的观测 一 气温的变化 气温 是指大气的温度 一般用 表示 确切反映一个地方天气状况的气温 是用放置在气象台装置气象观测仪器的百叶箱内的温度计测定 通常一天要观测四次气温 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 14时 20时 2时观测 工具 温度计 2 百叶窗 测量工具 温度计 3 4 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月平均气温 把一个月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相加并除以本月的天数就到了本年度当月的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把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相加并除以12就得到了当年的平均气温 反映一个地方气候特征的月平均气温是指当地有气象观测记录以及多年来当月的平均气温 5 8 15 12 5 4 10 日平均气温 6 讨论 气温的变化有没有规律性 周期性 日变化 年变化 为什么呢 7 地球的运动 自转产生 公转产生 现象 产生昼夜交替 气温日变化 现象 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 气温年变化 8 气温的变化 1 气温的日变化和日较差P51 气温日变化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气温日较差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计算公式 9 最高气温 出现时间 最低气温 出现时间 31 14 00 24 5 04 00 气温日较差是 31 24 5 6 5 10 2 气温年变化P51 气温年变化 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较差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一年中 北半球气温 大陆上7月最高 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 2月最低 年较差 陆地最高气温 陆地最低气温 7月 1月 26 4 30 代表冬季 代表夏季 11 哪幅图是南半球 为什么 练习 甲图 思考 南北半球气温曲线各呈现什么样的形状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北半球的7月是夏季 南半球是冬季 南半球 波谷式 北半球 波峰式 12 热带 温带 寒带四季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 热带 各月气温都很高 气温年较差小 温带 四季变化显著 气温年较差大 寒带 各月气温都很低 但各月寒冷程度不同 A B C 13 活动1 完成下列要求 图3 14 1 读图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 读图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3 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4 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22 7月 1 5 1月 22 1 5 20 5 该地气温夏热冬温 年较差大 四季分明 冬季气温0 以上表述为 温和 0 以下为 寒冷 夏季气温20 以上表述为 炎热 20 以下为 凉爽 14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为了直观地反映某地各月气温的高低变化 通常绘制全年气温曲线图 图底的横线上标出各月份 左侧竖线上会有表示气温的标尺 各月的平均气温用圆点标出 各点的连线 就是全年的气温变化曲线 一年当中 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 北半球出现在七月 南半球出现在一月 月平均最低气温 北半球出现在一月 南半球出现在七月 15 气温 月份 1 7 4 10 10 20 30 某地气温年变化图 某地各月平均气温资料 2008年 一横 二纵三描点 四连线 绘制气温曲线图 16 P54活动2 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17 1 6 5 4 3 2 12 7 8 9 10 11 25 20 15 10 0 5 5 气温 C 某地月平均气温 月份 10 15 20 25 P54活动2 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18 二 气温的分布 1 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图 绘有等温线的地图 等温线 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温线像这样呈封闭形状 如果中心气温低 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 反之 就是高温中心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 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 气温差别小 同一条等温线上 各点的气温相等 19 1 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图 绘有等温线的地图 等温线 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温线像这样呈封闭形状 如果中心气温低 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 反之 就是高温中心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 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 气温差别小 同一条等温线上 各点的气温相等 20 1 从赤道向两极 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受纬度位置影响 南北半球的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21 随着纬度的升高 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逐渐减少 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22 2020 1 8 23 2 分别指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 和低于 10 的纬度范围 20 20 10 10 年平均气温高于20 的地区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低于 10 的地区 在南北极圈以内 24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由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规律一 25 夏天来了 人们为什么总喜欢到海滨渡假呢 说明你的理由 深入探究 考考你的课外阅读 26 请将温度数据和比较分析填入下表 5 C 5 C 一样 18 C 15 C 沙热水凉 6 C 8 C 沙凉水温 说明了什么 沙子升温快 降温也快 水升温慢 降温也慢 海陆有热力差异 思考 图D E F 5 18 5 8 15 6 早上 傍晚 中午 27 陆地吸热快 放热也快 海洋吸热慢 放热也慢 夏季 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冬季 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比海洋低 28 规律二 同纬度地带 夏季陆地气温高 海洋气温低 冬季相反 29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欣赏 30 四月里别处的春花都凋谢了 大林寺的桃花却刚刚开放 人们常说春天走了再也没地方寻找 却没料到春天却悄悄地转移到这里来 诗词大意 规律三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31 思考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还是弯曲 平直 南半球海洋广阔 32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A B两点纬度位置相同 但温度差别很大A0 B15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B A 地形不同 山地气温比平原要低 33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平均海拔每升高100米 气温降低约0 6 气温垂直递减率 34 练习 甲地气温24 乙地气温多少摄氏度 21 35 计算 山顶上的气温应该是多少 这里的海拔是720米 气温是28 8 山顶的海拔是1520米 气温应该是多少 1520 720 800 米 800 0 6 100 4 8 28 8 4 8 24 海拔高出800米 气温降低4 8 山顶的气温是24 36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37 练习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海拔因素 纬度因素 38 1 位于赤道附近的山上不可能有积雪 这种说法对吗 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其影响因素是 A 纬度因素B 人为因素C 地形因素 我国很多名山都是夏季避暑胜地 其原因主要是 A 地势高阻挡了夏季风B 森林茂密 气温变化小C 地势较高 气温较低D 风景秀丽 阿拉伯地区跟多人喜欢在屋顶睡觉 为什么 39 同一纬度各地的大陆气温始终比海高 这种说法对吗 促使北戴河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因素B 地形因素C 海陆因素 如果有机会 你更愿意到下列哪个城市居住 A 拉萨B 呼和浩特C 乌鲁木齐D 青岛 东北人喜欢猫冬 而南方人则没有这个习惯 请你从地理的观点解释一下 40 不同纬度地区气温变化有何规律 元旦期间 广州鲜花盛开 哈尔滨举办冰灯展 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是 A 两地人民风俗不同B 两地海拔高度不同C 两地纬度不同D 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冬季我们长江以北有取暖期 以南没有 这是什么原因决定的 A 纬度因素B 人为因素C 地形因素 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请用地理学观点加以解释 41 同一纬度地区海洋温度低于陆地 这种说法对吗 我国南方气温比北方高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因素的影响B 海陆位置的影响C 地势高低的影响D 季风的影响 青藏高原 米左右 长江中下游地区海拔接近于海平面 请问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温差大致为 A B C D 俄罗斯远东地区住房一般墙体很厚 窗口多用木窗 赤道地区墙体也很厚 窗户比较小 请你用地理的观点加以解释 42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变化和分布 一 气温的变化 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2 气温的年变化和年较差 二 气温的分布 1 气温的日变化和日较差 低 3 绘制气温曲线图 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与的差 日变化表现 一天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左右 最低值出现在 年变化表现 一年中 北半球气温 大陆上月最高 月最低 海洋上月最高 月最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