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筋伤PPT课件.ppt_第1页
颈部筋伤PPT课件.ppt_第2页
颈部筋伤PPT课件.ppt_第3页
颈部筋伤PPT课件.ppt_第4页
颈部筋伤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颈部筋伤 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安海库 颈部伤筋 颈部扭挫伤落枕颈椎病 颈部伤筋 颈部扭挫伤 一 概述 颈部扭挫伤指因各种暴力使颈部过度扭转 牵拉或受暴力直接打击 引起颈部软组织损伤者 1 颈部扭挫伤是常见的颈部筋伤 软组织损伤常累及的肌肉有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肩胛提肌 头夹肌和前斜角肌等 2 除筋伤外 还可能兼有颈椎骨折 脱位 甚至伤及脊髓神经 危及生命 二 病因病理 颈部扭伤 颈部挫伤 用力过猛 颈部突然前屈后伸 颈部肌肉过度牵拉 致筋络损伤或部分肌纤维撕裂 直接打击 颈部软组织充血 水肿 出血 组织坏死等损伤 损伤是由于头颈部运动范围和载荷超过正常解剖生理限度 以及外力直接作用所造成 1 突然扭转受伤 当颈部突然扭转 或扛重物高等用力过猛时 颈部筋肉猛烈收缩 由不协调运动而受伤 2 过度牵拉受伤 被动扭转 拔伸可使颈部筋肉受到过度牵拉而发生损伤 3 过伸过屈受伤 4 加减速受伤 挥鞭伤 快速行驶的车辆突然减速刹车 5 钝器直接打击受伤 二 病因病理 间接暴力直接暴力 软组织损伤 疼痛 肿胀 活动受限 挥鞭样损伤 轻者 扭挫伤稍重 颈椎小关节紊乱 环枢椎半脱位重者 颈椎骨折 脱位甚者 死亡 诊断要点 1 有明确的外伤史 2 颈部疼痛 肿胀 转侧活动受限 3 伤处有明确的压痛点 压痛明显 扭伤者头多偏向患侧 肌肉痉挛 在痛处可触及肿块或条索状硬结 挫伤者局部有肿胀或瘀斑 4 颈椎X线片排除骨折 脱位等病变 5 高度注意有无手臂麻痛等神经根刺激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四肢无力等瘫痪症状 必要时MRI检查明确脊髓神经损伤 三 诊断与诊断依据 四 治疗 治疗原则 明确伤情 辩证治疗1 损伤严重 疼痛剧烈 伴神经根症状或脊髓症状的 应配带颈托 口服外用镇痛活血类类药物 卧床休息1周以上 症状稳定后再进行其他治疗 2 常规治疗 以手法治疗为主 配合药物 理疗 练功等治疗 常规治疗 1 手法治疗 理筋手法有消散瘀血 松解肌肉痉挛 通络止痛的作用 常用的手法有点压 揉按 弹拨及提端摇转法等 2 药物治疗 分内服药和外治药两种 中成药 内服药以祛瘀生新为主 兼通络止痛 外治药以祛瘀止痛为主 有膏药 擦剂 薰洗剂等 西药 消炎镇痛类 肌肉松弛类 3 物理治疗 消炎 镇痛 缓解肌肉痉挛 促进伤口愈合 热敷 电疗 超声波等 4 练功疗法 功能锻炼 颈部伤筋 落枕 落枕又称 失枕 是颈部软组织常见的损伤之一 是指急性颈部肌肉痉挛 强直 酸胀 疼痛 转颈失灵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落枕是一种常见病 好发于青壮年 以冬春季多见 落枕的常见发病经过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 晨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 颈部活动受限 一 概述 一 姿势不良 睡眠枕头过高或过低 躺卧姿势不良等因素 使一侧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及肩胛提肌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紧张状态 以致发生痉挛而致 二 外感风寒湿邪 睡眠时露肩当风 颈项部感受风寒湿邪 寒性收引 湿性重浊 气血运行不畅 经络痹阻而拘急疼痛 正如 巢氏病源 失枕候 记载 头项有风在筋膜间 因卧而气血虚 值风发动 故失枕 二 病因病机 睡眠姿势不良 颈肌损伤 韧带损伤 气血瘀滞不通 颈肩部受凉 颈肌痉挛 局部气血凝滞 经络痹阻 1 无外伤史 晨起发病 2 颈部出现疼痛 酸胀 多为一侧 活动不利 活动时患侧疼痛加剧 严重者使头部向病侧倾斜 下颌转向健侧 3 可触及一侧或两侧胸锁乳突肌僵硬 痉挛 呈肿块和条索状的改变 压痛明显 重者可波及斜方肌 肩胛提肌等 颈部活动受限 向患侧活动功能障碍尤为明显 4 拍摄颈椎X线片以排除其他病变 三 诊断要点 要点总结颈部疼痛 睡眠后出现 颈项活动不利 歪向患侧 检查 肩颈部可扪及条索状肌肉 压痛点明显 一周内痊愈 起病快 病程短 颈部扭挫伤 有明显外伤落枕 无明显外伤 四 鉴别诊断 落枕反复发作往往是颈椎病变的反映 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有的特点 五 治疗原则 舒筋活络 缓急止痛 颈部伤筋 五落枕治疗要点 理筋手法 针炙 理疗等 手法牵引颈部 解除痉挛 纠正错位 药物治疗 内服 葛根汤 祛风散寒解肌 加桑枝 宽筋藤等外用 药酒 药膏 痛点按压 风池 风府 颈部按摩 轻柔条索状肌肉 颈部伤筋 颈椎病 颈椎病 颈椎病定义 1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萎缩退化 颈椎骨质增生 颈项韧带钙化等改变 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 脊髓 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颈肩臂疼痛麻木 眩晕 步态不稳等 2 常见病 多发于40以上中老年人 3 发病率颈椎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 40 50岁的发病率为20 60岁以上者达50 而70岁以上则更高 颈椎病多为青中年好发 目前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近年来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颈椎病的中医认识 1 颈椎病多见于外感风寒湿邪伤及经络 或长期劳损 肝肾亏虚 或痰瘀交阻 外伤气滞血瘀等原因引起 2 分属 痹症 眩晕 痿证 等范畴 3 分为风寒湿痹 经络受阻 肝肾不足 气血虚弱 痰湿困阻及外伤等型 中医不仅仅将颈椎病着眼于颈肩背臂等局部 而且将肝 脾 肾等脏腑的功能与筋骨 肌肉 关节功能有机结合 注重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的作用 有机地联系脏腑 经络 气血等进行整体辨证施治 颈椎病 一 颈椎应用解剖 椎动脉 勾椎关节 小关节 椎体形态 颈椎应用解剖 颈椎应用解剖 椎间盘 解剖生理特点1 颈椎共有七节 椎间盘六个 椎管和椎间孔由椎体和椎弓组成 2 勾椎关节是滑膜关节 由下椎体上缘向上突起部与上椎体下缘的两侧凹陷部构成的关节 3 颈椎的椎弓根较短而细 因此椎骨的上 下切迹较为狭窄 两者深浅也近似 4 颈椎横突由椎弓和椎体相连合成 其根部有一圆孔 称横突孔或椎动脉孔 有椎动脉通过 5 寰枢关节以齿突为垂直轴进行旋转运动 使头连同寰椎绕齿突作旋转运动 6 颈椎生理曲度 中段向前凸的生理弧度 椎间盘退变是本病普遍的内因 衰老 一般从30岁后开始退变 椎间盘髓核逐渐脱水以至纤维化 椎间盘厚度减小 椎间隙变窄 脊柱稳定性下降1 后关节囊松弛 关节腔减小 关节面发生磨损而增生 2 钩椎关节面因间隙变小而发生磨损关节增生 3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的松弛 使椎体稳定性下降 从而椎体发生代偿性增生 4 因椎间盘厚度下降 椎间孔上下径变窄 压迫神经 血管而产生症状 二 病因病机 1 内因 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可造成椎间盘 韧带 后关节囊损伤 从而使脊柱稳定性下降 促使颈椎发生代偿性增生 增生物如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 血管 就产生症状 常见有以下几种 1 跌仆闪挫 2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 如会计 缝纫 刺绣 打字等工作 不良生活习惯 电脑 手机 打牌等3 慢性咽喉炎 2 外因 颈椎病 颈椎病病理 1 颈椎间盘弹性减退 变薄 向后突出 椎管 神经管狭窄 椎间孔变窄 神经受压 关节突增生椎间孔周围增生 颈椎退行性改变 颈椎病 颈椎病病理 2 颈椎退行性改变 后纵韧带肥厚 黄韧带肥厚 椎管狭窄脊髓受压 颈椎病 颈椎病病理 3 勾椎关节增生 椎动脉孔增生 致椎动脉扭曲变形而引起供血不足 颈椎退行性改变 三 颈椎病基本类型 颈椎病常见的基本类型有四型 神经根型 椎动脉型 脊髓型和交感神经型若同时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者为混合型 一 神经根型颈椎病 痹痛型颈椎病 基本特点是各型中发病率最高 临床最多见的一种 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 运动障碍及反射变化 神经根症状的产生是由于颈部韧带肥厚钙化 颈椎间盘退化 骨质增生等病变 使椎间孔变窄 脊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 即逐步出现各种症状 第5 6颈椎及第6 7颈椎之间关节活动度较大 发生率较其余节段高 临床表现 1 多数无明显外伤史2 常见症状 颈部项背疼痛 多为单侧性 疼痛向肩 上臂 前臂乃至手指放射 并伴有麻木感 或以疼为主 或以麻木为主 疼痛呈酸痛 灼痛或电击样痛 颈后伸 咳嗽甚至增加腹压时疼痛加重 上肢沉重 酸软无力 持物易坠落 部分患者伴头晕 耳鸣 肢端发凉 握力减弱 甚至肌肉萎缩等 可出现颈部无疼痛感觉 体征检查 颈部局部压痛 肩胛骨内上部压痛 有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 腱反射异常 肌力降低 如颈5 6椎间病变 患侧拇指或拇 食指感觉减退 颈6 7间病变 患侧食 中指感觉减退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椎间孔压缩试验 肱二头 三头肌腱反射降低 两个试验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正侧位 斜位 过伸过屈位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减小 消失或反角 椎体增生 勾椎关节增生 椎间隙变窄 椎间孔变小等 CT 核磁 MRI 检查 除上述外 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等 正侧位片了解颈椎曲度和椎体错位情况 斜位片判定椎间孔中神经受压的情况 CT 磁共振对于椎间盘突出的位置 移位方向 大小显示清晰 使医生清楚了解到脊髓是否受压及受压的情况 二 椎动脉型颈椎病 眩晕型颈椎病 基本特点椎动脉第二段通过颈椎横突孔 在椎体旁走行 当颈椎增生时可对椎动脉造成挤压和刺激 引起脑供血不足 产生头晕 头痛等症状 当颈椎退变 椎节不稳时 横突孔之间的相对位移加大 椎动脉受到刺激的机会就更多 发生扭曲变形 引起供血不足 临床表现 1 常见症状 头晕 伴头痛 恶心 呕吐 听力减弱 视物不清等症状 最大特点是常因头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诱发或加重 头颈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 甚至摔倒 2 体征检查 颈部压痛 旋颈试验阳性 3 辅助检查 X线可见椎节不稳 钩椎关节增生等 椎动脉血流检测及椎动脉造影可协助诊断 检查椎埃及有无压迫 迂曲 变细或阻滞 三 脊髓型颈椎病 瘫痪型颈椎病 基本特点以慢性 进行性四肢瘫痪为其特征 一般是先下肢后上肢 症状严重 常发展为不可逆性神经损害 主要损害脊髓 病程多呈慢性进展 遇诱因后加重 临床上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损害平面下表现为麻木 肌力下降 肌张力增高等症状 多有椎管狭窄 原发性或继发性 锥体束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内的排列从外层到内层 依次是下肢 腰部 胸部和上肢 负责上肢运动的神经纤维在脊髓中央处 即深层 而负责下肢运动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外周 产生机制是由于致压物对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的直接压迫或局部血供减少所致 临床上多先从下肢无力 双腿发紧 如缚绑腿 及抬步沉重感等开始 渐而出现足踏棉花 抬步打漂 跛行 易跪倒 或跌倒 足尖不能离地步态拙笨及束胸感等症状 检查时可发现反射亢进 踝阵挛 髌阵挛 病理征及肌肉萎缩等典型的锥体束症状 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大多减退或消失 手部持物易坠落 表示锥体束深部已受累 最后呈现为痉挛性瘫痪 锥体束征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特点 临床表现 1 常见症状 缓慢进行性双下肢发麻 发紧 无力 步态笨拙不稳 易绊倒 出现踩棉花感 休息时症状缓解 时轻时重 逐步加重 后期出现上肢麻木无力甚至出现四肢瘫痪 大小便困难 失禁等 2 体征检查 颈部活动无明显受限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 双下肢肌张力增高 肌力减退 腱反射亢进 出现锥体束征 病理征 阳性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病变椎间隙狭窄 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椎间孔变小 CT显示 颈椎间盘变性 颈椎增生 椎管前后径缩小 脊髓受压等 MRI检查 受压节段脊髓有信号改变 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 椎管狭窄 脊髓变性 四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 刺激交感神经纤维而引发相关症候群 临床上比较少见 而且常与心脑血管病 内分泌疾病等混杂在一起 难以鉴别 可表现为头痛或偏头痛 有时有恶心 呕吐 颈肩部酸困疼痛 上肢发凉发绀 眼部视物模糊 眼窝胀痛 眼睑无力等面部感觉异常 或心前区疼痛 心律不齐等 头颈转动或受压时可明显加重症状 颈椎病 颈椎病治疗要点 1 中医治疗 理筋复位 疏经通络 理筋手法 枕颌牵引 药物治疗 练功治疗 松解肌肉紧张及痉挛 整复骨错缝 筋出槽 解除神经根压迫 改善血液循环 恢复颈椎功能 疏通经络 缓痉止痛 补肝肾 祛风寒 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 缓解肌肉痉挛 扩大椎间隙 减轻压迫刺激 颈椎前屈后伸 左右旋转 米 字操 颈椎病 颈椎病治疗要点 2 西医治疗 1 解痉镇痛类药 布洛芬 芬必得 氯唑沙宗2 神经营养类药 VitB1 VitB12 VitB63 血管扩张类药 地巴唑 烟酸 脑益嗪 川芎嗪 4 外用类药 布洛芬凝胶5 激素类药 地塞米松 强的松龙 局部封闭可选用 6 手术治疗 经系统的保守治疗无效 CT MRI有明确压迫或占位性病变 症状加重 生活质量下降 无手术禁忌症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前路减压固定 理筋手法 舒筋活络法 理筋手法 颈项旋扳法 颈椎牵引 常用的方法 牵引重量 6 8公斤牵引时间 20分钟 次牵引次数 1 2次 每日10 15次为一疗程牵引姿势 头略前倾 推拿治疗 一 治疗原则 舒筋活血 理筋整复 二 取穴及部位 风池 风府 肩井 肩中俞 肩外俞 肩髃 曲池 手三里 外关 内关 合谷 神门等 部位可取斜方肌 冈上肌等 三 主要手法 滚法 按法 揉法 拿法 捏法 拔伸法 旋转 搓法 抖法 擦法等 四 操作方法 1 患者坐位 医者位于其背后 用扌衮法 揉法放松颈肩部 上背部及患者上肢的肌肉约6 10分钟 2 拿 捏法 指揉颈项部并配合推桥弓 推肩臂部 3 按揉以上俞穴 得气 为度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