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金项目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0 6 Y F J M J C 0 1 8 0 0 定稿日期 2 0 0 6 0 5 2 6 作者简介 魏克新 1 9 5 4 男 天津人 教授 研究方向 为自动控制及电力电子变换等研究 1引言 传统的变流器大部分采用二极管整流加相控式 低频晶闸管变流电路 存在功率因数低 电流谐波含 量大等缺点 造成了电网的谐波污染 也使电能的生 产 传输和利用率降低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 飞速发展 采用高功率因数 低谐波的高频开关模式 变流器已经逐渐代替了传统变流装置 三相高功率 因数可逆变流器主电路拓扑结构与传统变流器相比 具有体积和重量大大减小 动态响应速度显著提高 可实现能量双向流动 功率因数 P o w e rF a c t o r 简 称 P F 可控制为任意正或负值指令值等优点 1 2 系统的变换主要是能量的变换 电感作为储能 元件对整个系统的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 文主要阐述电感在高功率因数可逆变流器中的作 用 从系统稳定性 电感与功率因数的关系以及负载 动态变化时电感的选择对系统的影响三方面进行了 分析 提出了电感的设计思想 最后给出的样机实验 结果验证了电感设计的正确性 2高功率因数可逆变流器交流侧电感 主要作用分析 图 1 示出高功率因数可逆变流器系统主电路拓 扑结构图 电感的储能作用是整个变流器升压的基 础 它保证了交 流侧电压 u p滞 后于市电 输入 电压 u s 使电路 处于整流状态 并使输入电流 的波形连续 u p 滞后于 u s时 即滞后角 为正值时 功率 P为正 表 示交流电源输出有功功率 变流器处于整流状态 反 之 当 u p超前 us时 为负值 P为负 表示交流电源 输入有功功率 变流器处于逆变状态 按照一定的次 序控制 6 个 I G B T开关管 即可改变 u p的大小和 高功率因数可逆变流器中交流电感的参数设计 魏克新 欧阳紫威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3 0 0 1 9 1 摘要 高功率因数变流器可对输入电流进行实时控制 使系统具有高功率因数 低谐波含量 改变装置中的有功 和无功电流 因此可显著提高输电系统传输功率的能力 本文主要阐述该变流器的交流电感在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从系统稳定性 电感与功率因数的关系 以及负载动态变化时电感的选择对系统的影响 3 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提 出了电感的设计思想 给出了分析结论 根据所设计的电感参数搭建了实验样机 利用 D S PT M S 3 2 0 F 2 8 1 2 对样机进 行控制 实验结果验证了电感设计的正确性 关键词 变流器 电感 功率因数 相位移因数 中图分类号 T M 4 6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1 0 0 X 2 0 0 7 0 1 0 0 1 7 0 3 P a r a me t r i c D e s i g no f A CI n d u c t o r i nH i g hP o w e r F a c t o r R e v e r s i b l e C o n v e r t e r WE I K e x i n O U Y A N GZ i w e i T i a n j i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T i a n j i n3 0 0 1 9 1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st h eh a r m o n i c sc r i t e r i o no f e l e c t r i c a l e q u i p m e n t b e i n gm o r es t r i c t e r h i g hp o w e rf a c t o rc o n v e r t e rh a s b e e nu s e dm o r e w i d e l y t h a nb e f o r e T h e i n p u t c u r r e n t o f t h e c o n v e r t e r i s c o n t r o l l e dr e a l t i m e l y w h i c hm a k e s t h e s y s t e mh a v e h i g hp o w e rf a c t o r l o wh a r m o n i cc o m p o n e n t sa n da l t e r sa c t i v ea n dr e a c t i v ec u r r e n to ft h ec o n v e r t e r A l lo ft h e s ew i l l i m p r o v e t h e p o w e r t r a n s m i s s i o nc a p a c i t y o f t h e s y s t e mo b v i o u s l y T h i s p a p e r m a i n l y e x p a t i a t e s t h e c e n t r a l e f f e c t o f i n d u c t o r i nh i g hp o w e r f a c t o r r e v e r s i b l e c o n v e r t e r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s y s t e ms t a b i l i t y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i n d u c t o r a n dp o w e r f a c t o r a n dt h ee f f e c t o nt h es y s t e mu s i n gac e r t a i ni n d u c t o r i nt h ed y n a m i cp r o c e s s o f t h el o a d t h i s p a p e r p u t s f o r w a r dt h ei d e ao f t h ep a r a m e t r i cd e s i g no f i n d u c t o r U s i n gt h eP S I Ms o f t w a r et od ot h es i m u l a t i o n t h er e s u l t g e t s m a n y d i f f e r e n tw a v e f o r m sw i t hr e s p e c t i v et oi t sd i f f e r e n tp a r a m e t e r sa n dc a r r i e so u tac o n c l u s i o n A tl a s t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p a r a m e t e r o f i n d u c t o r g e t t i n gf r o mt h es i m u l a t i o n D S PT M S 3 2 0 F2 8 1 2i s u s e dt oc o n t r o l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p r o t o t y p e a n d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v e r i f y t h e c o r r e c t n e s s o f t h i s s c h e m e K e y w o r d s c o n v e r t e r i n d u c t o r p o w e r f a c t o r p h a s e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f a c t o r F o u n d a t i o nP r o j e c t S u p p o r t e db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F o u n d a t i o no f T i a n j i nC i t y N o 0 6 Y F J M J C 0 1 8 0 0 图 1 可逆变流器系统拓扑结构图 第4 1卷第1期 2 0 0 7年1月 电力电子技术 P o w e r E l e c t r o n i c s V o l 4 1 N o 1 J a n u a r y 2 0 0 7 1 7 第4 1卷第1期 2 0 0 7年1月 电力电子技术 P o w e r E l e c t r o n i c s V o l 4 1 N o 1 J a n u a r y 2 0 0 7 当 0 时即实现了相移因数 c o s 1 的变流器 通过对系统控制原理的分析 归纳出交流侧电 感的作用有 隔离电源电压与可逆变流器交流输 入端电压 限制了短路电流 抑制输入电流中的 高次谐波电流并使电流连续 从而实现变流器交流 侧电流正弦化 调整输入电流的相位 使可逆变 流器以单位功率因数或任意功率因数运行 承上 启下完成能量存储和传递 从电能到磁能再到电能 的转换以及控制能量的双向流动 使系统获得一 定的阻尼特性 从而有利于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 平衡变流器电路中各点电压 抑制变压器漏抗在 换相过程中引起的电网波形畸变 3电感L的设计 电感 L 的设计受多种因数的制约 包括 u s 功 率因数 谐波含量 输出功率 P o等 它们之间的影 响都是相辅相成的 系统参数和指标为 u s 4 5 V 直 流给定 Ud c 1 3 0 V 开关频率 fs 2 0 k H z 输出功率 Po 8 4 5 0 W 功率因数 0 9 8 3 1 L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变流器在系统控制时存在不稳定区 因此在控 制中要保证控制量 与控制量相移因数角 之间 保持单调关系 否则系统会崩溃 3 当 1 时 4 是系统稳定的临界条件 当 0 4 时 系统处于 整流稳定状态 当 4 时 系统进入不稳定状态 由 t a n u L us L I us可知 uL us时 系统处于稳定 反之 系统不稳定 很明显 L的选择也会影响系统 的稳定性 当 L u s I 3 us 2 c o s P时 系统处于稳 定 代入参数计算得 L 2 2 9 m H 3 2 L与 的关系 功率因数 I 1c o s I c o s 不仅与输入电流波 形畸变因数 有关 而且也与 c o s 有关 3 2 1 L与c o s 的关系 在整流过程中 L的存在使输入电流滞后输入 电压 L的连续能量是从交流侧通过整流供给 而这 种可逆变流器也能通过逆变从直流侧向 L提供连 续的能量 因此完全可以通过控制使输入电流和输 入电压同相 达到 c o s 1 忽略变流器内部损耗 三 相可逆变流器输入有功功率 3 u sI c o s P 等于直流侧 输出功率 c o s P L 3 u suL 很明显 L 与 c o s 有关 3 2 2 L与 的关系 谐波电压将引起谐波电流并使 4 为 i L 1 n 1 i L n 2 1 1 n 1 U L n 2 n L 2 1 式中i L 1 i L n 2 流过 L 的基波电流和 n 次谐波电流 由上式可知 L的取值与谐波抑制能力成正比 较大的 L有助于提高畸变因数 但考虑到 L的体 积 重量和成本 L不能取得太大 故在实际系统设 计中 L要尽可能小 当实际电流跟踪参考电流时 若实际电流的超调量较大 系统控制将无法在一个 周期内使其跟踪参考电流 因此会导致电流波形发 生畸变 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交流侧电流的最大超调 量要尽可能小 一般小于交流侧最大电流的 1 0 对系统建立数学模型 其电压方程为 2 L d i a d t u a 2 S a Sb Sc 3 Ud c 2 式中S a Sb Sc 开关函数 S a 1 表示 A相桥臂的上桥开通 下桥关断 Sa 0 表示 A相桥臂的上桥关断 下桥开通 考虑到实际电流波形与参考电流波形的对称 性 则在一个开关周期内最大超调量 i a m a x 2 Ud c 3 2 u s 2 L f s 根据这一条件有 ia m a x 2 Ud c 3 2 u s 2 L f s 0 1 2 P 32 us c o s 则 L 32 2 Ud c 3 2 u s usc o s 0 4 f sP 3 代入系统参数 得 L 0 4 2 m H L 的取值对 有直接影响 为了使 m i n有 5 L 3 Ud c 2 m i n1 u s 2 Ud c 2 1 m i n 2 2 P 4 代入系统参数 得 L 1 6 4 m H 3 3负载动态变化时电感的选择对系统的影响 当负载增大时 负载电流会突变 电容 C放电 输出电压逐渐减小 同时电流逐渐增大 电感压降 u L 也发生变化 此时不满足 1 的要求 当电流继续 增大 系统控制开始调节时 可满足 1 的要求 3 从稳定性方面分析 可求得 P 3 u s 2 L 因此当 L 确定时 负载的变化是有一定范围的 在满足高功 率因数的条件下 当 L 较大时 负载增大的范围亦会 变小 当 L 较小时 负载减小的范围亦会变小 经分析 由于要满足高功率因数 L必须满足 0 4 2 m H L 1 6 4 m H 因此选取中间状态 L 1 m H 时 负载变化范围为最大 此时 0 4 2 4 P P 1 6 4 P 4实验结果 为了验证电感参数选取的正确性 按设计了一 个 8 4 5 k W 实验样机 主电路参数为 u s 4 5 V L 1 m H C 4 7 0 0 F R 2 高功率因数可逆变流器的 主 要 性 能 指 标 0 9 8 Ud c 1 3 0 V 采 用 D S P T M S F 2 8 1 2 作为实验样机的主控制器 图 2 示出实 验样机在 L 1 m H R 2 时 即满载情况下交流侧电 1 8 上接第1 6页 C r 2 2 n F 对照图 3 可知 Lm 1 1 7 H 取 L r 3 1 9 H 电感磁芯采用 R M 1 2 4实验结果 图 4 示出 Ui n 3 0 0 V I o 1 0 A时的实验波形 电路 的主要参数与设计过程所取参数相同 图 4 实验波形 实验中 V S 1 V S4采用I R F P 2 2 N 5 0 V D1和 V D2 采用 S T T H 3 0 0 3 C W 取 C o 8 8 0 F 由图 4 a 可知 初 级开关管实现了 Z V S 由图 4 b 可知 次级二极管实 现了 Z C S 关断时基本没有寄生振荡现象 电路工作 频率范围较窄 为 1 3 8 1 9 0 k H z 由图 4 c 可知 C r的 电压应力最高为 3 8 0 V 图 5 示出实验样机效率曲 线 由图可见 在全输入范围内 整机效率都比较高 图 5 效率曲线图 5结论 在介绍 L L C谐振全桥 D C D C变流器工作原理 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法 该方法综合 考虑了电路的转换效率和频率工作范围 最后通过 实验对该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 参考文献 1 张军明 中功率 D C D C变流器模块标准化若干关键问题 的研究 D 浙江杭州 浙江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2 0 0 4 2 汪军 陈辉明 基于 L L C谐振负载的高频感应加热电 源 J 电力电子技术 2 0 0 5 3 9 6 7 8 8 0 3 Y a n gB o F r e dCL e e A l p h aJ Z h a n g e t a l L L CR e s o n a n t C o n v e r t e rf o rF r o n t E n dD C D CC o n v e r s i o n A I nP r o c I E E EA P E C 0 2 C 2 0 0 2 1 1 0 8 1 1 1 2 4 L uB i n g L i uWe n d u o L i a n gY a n e t a l O p t i m a l D e s i g n M e t h o d o l o g yf o r L L CR e s o n a n t C o n v e r t e r A I nP r o c I E E E A P E C 0 6 C 2 0 0 6 5 3 3 5 3 7 5 G uY i l e i L uZ h e n g y u H a n g G u o s o n g e t a l T h r e e L e v e l L L CS e r i e s R e s o n a n t D C D CC o n v e r t e r J I E E ET r a n s o n P o w e r E l e c t r o n i c s 2 0 0 5 2 0 7 8 1 7 8 9 压和电流的波形 利用功率因数表 测得功率因数 0 9 9 由实验结果 可见 电流跟踪电 压达到同相位 谐 波含量较小 实现了高功率因数的要求 5结论 电感参数设计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 从系统稳定性 谐波含量以及功率因数等方面去分 析 结合系统参数得出电感参数的大致范围 通过对 负载动态变化的分析确定了电感的取值 样机实验 进一步证明了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值得注意 本文 是在开关频率固定的条件下设计电感参数的取值 如果开关频率不固定 电感的设计则十分困难 但设 计时仍可从所提出的几个方面去考虑 所不同的是 在系统指标不变的情况下开关频率发生改变 所需 要的电感也要发生改变 这就需要结合控制方法对 系统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BRL i n TYY a n g T h r e e p h a s eA C D C C o n v e r t e r w i t h H i g hP o w e r F a c t o r J I E EP r o c E l e c t r P o w e r A p p l 2 0 0 5 1 5 2 3 7 5 7 7 6 4 2 WuR u s o n g A n a l y s i s o f aP WMA Ct oD CV o l t a g eS o u r c e C o n v e r t e ru n d e rt h e p r e d i c t e d C u r r e n tw i t h a F i x e d S w i t c h i n g F r e q u e n c y J I E E ET r a n s o nI A 1 9 9 1 4 7 5 6 7 6 4 3 Q uK e q i n g C h e nG u o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灌溉智能化升级路径:2025年行业深度剖析报告
- 东兴市艺佳种苗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矿粉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安全教育训练培训总结课件
- 扶贫搬迁工程方案范文(3篇)
- 安全教育活动培训课件
- 狂欢节的最后一天课件
- 牧歌电气安全培训班课件
- 安全教育平台应用培训课件
- 江苏省常州市2025年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卷附真题答案
- 安全教育培训资料台账课件
- GB/T 8758-2006砷化镓外延层厚度红外干涉测量方法
- GB/T 6396-2008复合钢板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方法
- GA/T 1661-2019法医学关节活动度检验规范
-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专题复习-实验与科学探究PPT
- 第七课-自觉坚持无神论-树立科学世界观课件
- 滑板项目选材指标与标准
- 智慧养猪解决方案演示课件
- 最新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产品形态设计课件完整
- 德国巴斯夫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
- SG-A088接地装置安装工程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