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一).ppt.Convertor.doc_第1页
戏剧(一).ppt.Convertor.doc_第2页
戏剧(一).ppt.Convertor.doc_第3页
戏剧(一).ppt.Convertor.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戏剧(一)现代文学史中的戏剧专指话剧舶来的文艺种类综合的艺术形式主要是文学剧本的创作史介绍第八章 戏剧(一) 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 三、业余的、非职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重点)四、“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 (重点)一、文明新戏:现代话剧的萌芽期1早期演出西人演剧教会学校的学生演剧 2春柳社:1906年,李叔同与同班同学曾孝谷发起成立中国留学生的综合性文艺团体春柳社。 1907年演出的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是中国最早的话剧演出 ,演出引起东京戏剧界的轰动。主张新派演艺:要创造适应于现代文明需要、主要借鉴西方的,以言语、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的戏剧形式,所以被称为“文明新戏”。 春柳四友: 从左至右欧阳予倩、吴我尊、陆镜若、马降士3.文明戏作为最早的话剧样式,文明戏借鉴西方,以言语、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以适应现代性思想观念的表达,所以被称为“文明新戏”。文明戏表演上有明显的特色:一是追求现场的宣传、鼓动效果,强化戏剧的教化功能。二是强调演员的即兴表演,演出采用“幕表制”,角色都“类型化”,文明戏是当时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的产物。1914年左右,辛亥革命后落入低潮的文明戏,突然出现了“甲寅中兴”,以“职业化”,“商业性”为特色。但单纯重商业性的演出的负面影响终于使文明新戏走向自已的末路。 4.其他社团1912年,陆镜若在上海发起成立新剧同志会 春阳社:1907年6月,春阳社在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剧目是黑奴吁天录,这是兰心戏院第一次向中国普通观众开放。 进化团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 进化团“天知派新剧”的演出特色 :追求现场效果,强化戏剧的教化功能演员即兴演出,采用“幕表制”,简单简陋。存留资料少;发展缓慢。5.甲寅中兴:以上海为中心,以“职业化”和“商业性”为主要特色.六大新剧社团(新民、民鸣、启民、开明、文明、春柳)联合成立新剧公会,联合公演,获得很高利润。主要演出家庭戏。 教化功能淡化,而娱乐性、表现性突出,题材世俗化、趣味市民化。话剧终至因过于迁就小市民意识与趣味走向低俗。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1.旧剧评议:(1)对旧戏的批判:主要指向旧戏包含的充满儒家与道家思想毒素的封建性内容,同时批判旧戏“仅求娱悦耳目”的戏剧观念、非写实的艺术形式以及大团圆结局。(2)新的戏剧观的提倡:两个方面要求“把戏剧做传播思想,组织社会,改善人生的工具”。提倡现实主义戏剧,表现普通人的生活,打破大团圆结局。(3)是否保留旧剧的争论钱玄同-“全数封闭”;刘半农-改良后加以保留。2.对西方戏剧的译介: 胡适、傅斯年、宋春舫1916年在北京大学文科开设“欧洲戏剧”课程,西洋戏剧第一次进学大学讲坛;新青年1918年“易卜生专号”形成热潮:1917年至1924年,全国26种报刊、4家出版社发表、出版了翻译剧本170余部,涉及到17个国家70多位剧作家,涵盖了西方戏剧各种思潮和流派。3.对传统戏曲的重估:北大:开设“中国戏曲”课程张厚载:旧剧评论家,时为北大学生,主张完全保留旧戏。4.国剧运动:1926年6月,晨报副刊诗刊停办,余上沅、赵太侔等趁机创办剧刊,主编为余上沅,主要撰稿人有赵太侔、闻一多、熊佛西等。共发表文章40多篇,后由余上沅选取21篇,汇编成册,题名国剧运动出版。洪深大系戏剧一集导言:“传统的旧戏,改良的旧戏,文明戏这三样是民众新文化运动时中国的戏剧的遗产。”指出了国剧运动的对象。三、业余的、非职业性的“爱美剧” 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1.爱美剧针对文明戏的堕落,20年代初有了爱美剧的提倡:“以非盈利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爱美”(amateur的音译)即“业余爱好者”之义。有志于戏剧的文学青年们组成了许多戏剧研究机构,业余演出团,通过办报、小型演出等形式推进消沉的话剧艺术。中国话剧最早的编导体系,演导人员,及较好的作品,正是爱美剧运动的产物。代表作有郭沫若的聂嫈、丁西林压迫、田汉获虎之夜等。业余的、非职业性的“爱美剧”上海民众剧社“五四”以后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戏剧月刊:最早的专门戏剧性刊物,由民众剧社研究部创办,先后在上海和北京出版上海戏剧协社:1921年;应云卫、谷剑尘、欧阳予倩、洪深理论主张:强调戏剧必须反映时代、人生,负担社会教育的启蒙任务“爱美剧”及其倡导陈大悲将Amateur音译为“爱美的戏剧”。北京实验剧社:李健吾等,1921.11新中华戏剧协社:1922.1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蒲伯英、陈大悲,1922第一所培养戏剧专门人才的学校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余上沅、赵太侔、闻一多,1925年恢复,增设戏剧系,这是第一个国立的戏剧教育机构,此后在田汉主持下成立了上海艺术大学与南国艺术学院2.小剧场运动:体制上以导演制取代明星制;新的表演体系,强调第四堵墙。提出与建立一整套新的戏剧美学原则与表演体系和模式。 1887年,法国安托万创建了“自由剧团”,在巴黎的胡同里演出,地方狭小,观众伸手就可以触到演员,被称为“自由剧院”。理论:宋春舫1919年小剧院的意义、由来及现状第一篇介绍与倡导小剧院运动的文章。实践:建立不同于文明戏的新的话剧体制,使中国话剧走上正规化、专门化与科学化的道路。“小剧场”培育了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 3.二十年代话剧的多元化:五四及西方文学、戏剧广泛的影响下:现实主义话剧;浪漫主义话剧;趣味主义话剧。现实主义话剧:终身大事是为了恋爱而离家出走的“娜拉”模式(胡适说:“吾于家庭之事,则从东方人,于社会国家政治之见,则从西方人。”在婚姻上迁就母亲,这怕是中国人尽孝的最高方式。) ;终身大事明显受到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直到三四十年代,“出走”依然是许多剧作中人物的牢固情结。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里更是集结了一批执意离家出走的人物。 泼妇:借封建势力污蔑新女性的言论反其意而用之。于素心反对丈夫纳妾并说服丈夫的新妾一起离家出走 。浪漫主义话剧三个叛逆的女性。获虎之夜田汉早期的代表作。它描写湖南乡下的一个猎户人家所发生的悲剧。田汉把中国农村的猎虎传奇同一对恋人的爱情悲剧巧妙地融为一体,写得凄婉动人,颇富诗意。名优之死田汉把一个普通的悲剧,升华为一个具有深刻社会内涵和崇高诗意的悲剧。趣味主义话剧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田汉:两个主题对艺术和爱情的追求艺术家形象系列;梵峨嶙与蔷薇中的大鼓女柳翠、琴师秦信芳;苏州夜话里的老画家刘叔康;名优之死里的名老生刘振声;湖上的悲剧里的诗人杨梦梅;古潭里的声音里的诗人;南归里的流浪诗人 美(爱情、艺术)的幻灭社会性、批判性:获虎之夜:魏莲姑、黄大傻创作艺术特色:诗人写剧,诗意与唯美的追求 田汉关汉卿丁西林的喜剧模式:“独幕喜剧的圣手” (1)独特的喜剧趣味:一只马蜂(2)“二元三人”模式:压迫(3)语言特色:剧本里常有充满机智、幽默感的警句,以语言自身的喜剧性直接获得效果思考练习题名词解释:春柳社、文明戏、爱美剧、小剧场运动、南国社。简评田汉早期戏剧的基本主题与艺术特色。简评丁西林对现代话剧艺术的贡献。 预习: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的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