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间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区间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区间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区间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区间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地铁2号线建天区间变更设计工程盾构施工综合应急预案中国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7月- 5 -目录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 1 -第一章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 -1.3适用范围- 2 -1.3.1 事故的等级划分- 2 -1.3.2 事故的类型- 2 -1.4应急预案体系- 2 -1.5应急工作原则- 3 -第二章危险性分析- 3 -2.1工程概况- 3 -2.1.1工程位置- 3 -2.1.2工程内容- 3 -2.1.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4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4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5 -3.1应急组织机构- 5 -3.1.1目的- 5 -3.1.2适用范围- 5 -3.1.3应急组织体系- 5 -3.2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 6 -第四章应急响应- 7 -4.1事故分级- 7 -4.2 应急响应- 8 -4.3 应急处置启动条件- 8 -4.4 应急预案工作流程- 8 -4.5 响应程序- 9 -4.6应急结束- 11 -第五章应急保障- 11 -5.1通信与信息保障- 11 -5.2应急队伍保障- 12 -5.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2 -5.4 其他保障- 13 -第六章应急培训与演练- 13 -6.1应急培训- 13 -6.2应急演练- 14 -6.2.1 应急演练的筹划- 14 -6.2.2 演练情景的设计- 14 -6.2.3 演练材料的准备- 14 -6.2.4 参加演练单位及人员- 15 -6.2.5 演练程序- 15 -6.2.6 应急抢险- 16 -6.2.7 实施抢险- 16 -6.2.8 事后总结- 16 -第七章责任追究- 16 -第八章附则- 16 -8.1术语和定义- 16 -8.2 应急预案备案- 17 -8.3维护和更新- 17 -8.4制订与解释- 17 -8.5应急预案实施- 17 -第二部分应急预案- 18 -第九章隧道掘进施工应急预案- 18 -9.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8 -9.2 风险分析- 18 -9.2.1 风险源分析依据- 18 -9.2.2 风险分级- 19 -9.3 风险预控措施- 19 -9.3.1 试验段掘进与参数调整- 19 -9.3.2 制定专项方案- 21 -9.3.3 严格执行各类参数的交底制度- 22 -9.3.4 盾构渗漏预防措施- 22 -9.3.5 协调控制各类参数- 22 -9.4预防与预警- 22 -第十章起重机、龙门吊等吊装用大型机械伤害应急预案- 23 -10.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3 -10.1.1 重物坠落的打击伤害- 23 -10.1.2 起重机丧失稳定性- 23 -10.1.3 金属结构的破坏- 24 -10.1.4 人员高处跌落伤害- 24 -10.1.5 夹挤和碾压伤害- 24 -10.1.6 触电伤害- 24 -10.1.7 其它机械伤害- 24 -10.2预防措施预防与预警- 24 -10.3 吊装事故应急措施- 25 -10.4 吊装事故现场的保护与险情观察- 25 -第十一章电击救治专项应急预案- 26 -11.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6 -11.2预防与预警- 26 -11.3应急响应措施- 26 -11.4恢复生产及应急抢险总结- 26 -第十二章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救治专项应急预案- 27 -12.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7 -12.2预防与预警- 27 -12.3应急响应措施- 27 -12.4恢复生产及应急抢险总结- 28 -第十三章火灾伤害救治专项应急预案- 28 -13.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8 -13.2预防与预警- 28 -13.3应急响应措施- 28 -13.4 恢复生产及应急抢险总结- 28 -第十四章电瓶车运行应急预案- 29 -14.1 应急预案的启动- 29 -14.2 应急预案- 29 -14.2.1 应急要求- 29 -14.2.2 处理措施- 29 -14.2.3 受伤人员的处理措施- 30 -第十五章沿线建构筑物沉降应急预案- 30 -15.1 下穿沿线铁路群- 30 -15.1.1 原因分析- 30 -15.1.2 预防措施- 30 -15.1.3 应急措施- 33 -15.2 下穿五经路地下通道- 34 -15.2.1 原因分析- 34 -15.2.2 预防措施- 34 -15.2.3 应急措施- 34 -15.3 其他应急措施- 35 -15.3.1 地面、地下管线沉降超过控制值- 35 -15.3.2 喷涌- 36 -15.3.3 盾尾涌水涌砂- 36 -15.3.4 密封泄漏- 36 -15.3.5 设备漏水- 37 -15.4 恢复生产及应急抢险总结- 37 -第十六章盾构进出洞应急预案- 37 -16.1 盾构进出洞不安全隐患- 37 -16.2 盾构进出洞人的不安全隐患- 37 -16.3 安全预防措施- 37 -16.4 盾构进出洞常见事故分析和应对措施- 39 -16.4.1盾构基座变形- 39 -16.4.2凿除混凝土时产生涌土- 40 -16.4.3盾构机进出洞时姿态突变- 41 -16.4.4盾构机进出洞时洞口土体大量流失- 41 -第三部分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45 -第十七章机械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45 -17.1大型机械伤害的类型- 45 -17.2机械伤害急救基本措施- 45 -17.3现场急救技术- 45 -17.4事故救援结束- 46 -第十八章触电救治现场处置方案- 46 -18.1触电救治技术- 46 -18.2救治措施- 47 -18.3事故救援结束- 47 -第十九章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现场处置方案- 47 -19.1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基本概念- 47 -19.2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的急救技术- 47 -19.3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救治过程中注意- 48 -19.4事故救援结束- 48 -第二十章下穿铁路群及五经路地下通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48 -20.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48 -20.2预防与预警- 49 -20.3 应急响应措施- 49 -20.4 监测控制标准及警戒值- 51 -20.4.1监测控制标准- 51 -20.4.2警戒值- 51 -20.5恢复生产及应急抢险总结- 51 -第二十一章火灾救治现场处置方案- 52 -21.1 火灾的基本概念- 52 -21.2 火灾的现场处置- 52 -21.3 火势的控制- 52 -21.4 事故救援结束- 53 -第二十二章隧道内重大涌水或大量流沙处置方案- 53 -22.1 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 53 -22.2 隧道内出现涌水、涌砂时,按照以下应急措施进行排除- 53 -22.2.1盾构进出洞涌水- 53 -22.2.2盾构推进过程中涌水- 53 -第二十三章隧道坍塌处置方案- 54 -23.1 隧道坍塌应急处置程序- 54 -23.2 隧道坍塌分类- 54 -23.3 隧道坍塌处置方案- 54 -23.3.1一般坍塌应急处理- 54 -23.3.2重大坍塌应急处理- 55 -第二十四章各类救援注意事项- 55 -24.1 胸外心脏按摩注意事项- 56 -24.2 解除触电脱离注意事项- 56 -24.3 体外心脏挤压法注意事项- 56 -24.4 搬运伤员时注意事项- 56 -24.5 火灾现场自救注意事项- 57 -24.6 应急救援结束后注意事项- 57 -24.7 其他相关警示- 57 -24.8拨打急救电话时注意事项- 57 -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进一步落实应急管理制度,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项目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 “应急精神”。鉴于以上目的,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天津地铁建设工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施工管理办法;天津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天津地铁建设工程环境风险预防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17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7标段施工设计图中国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等。1.3适用范围1.3.1事故的等级划分本预案适用于本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发生的造成的伤亡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安全事故及突发性重大事故、事件中的应急救援。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1.3.2事故的类型机械伤害事故触电伤害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铁路、管线及地下通道沉降、隆起事故火灾事故透水事故坍塌事故其他安全事故1.4应急预案体系本工程应急预案体系主要包含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综合应急预案是本工程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项目部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专项应急预案是项目经理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是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的,并应根据此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的指导方案。1.5应急工作原则根据项目的实际,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针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通过强化日常安全管理,加强施工细节管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坚持贯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紧急处置、快速反应、高效协调、持续改进、分工负责”的原则。第二章危险性分析2.1工程概况2.1.1工程位置建国道站位于天津火车站附近建国道和胜利路交叉路口,隧道沿规划道路方向布置。2.1.2工程内容天津地铁2号线17标建国道站天津站站区间左线长度533.504m,右线长度497.384m。线路最大纵坡为25,最小纵坡0.5;盾构隧道净间距最小为0.98m,最小曲线半径为300m,区间隧道覆土厚度约为1726m,本区间未设置联络通道。左线长533.504m,起始里程DK11+594.708,终止里程DK12+104.599,左线区间存在一个长链23.613m;右线长497.384m,右线起始里程DK11+594.714,终止里程DK12+104.768,右线区间存在一个短链12.670m。建国道站天津站区间隧道外径6.2m,内径5.5m,管片拼装衬砌为单洞圆形隧道,采用错缝拼装,使用M30弯螺栓连接管片,环宽1.2m,管片混凝土为C50,S10;钢筋采用HRB335热轧钢筋、HPB235热轧钢筋。本工程采用两台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先施工左线后施工右线,隧道穿越范围内有建构筑物和多条铁路线;依次穿越乘务员大楼、铁路机待线、津山铁路、城际联络线、津秦联络线、五经路地道、地下直径线、京津城际、新兆路,最后到达天津站站。2.1.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工程地质场区所处地段属冲积平原,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一般为34m。土质主要以粉土、粉质粘土、为主,零星分布有淤泥质土。场地内表层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勘探期间最浅处埋深仅0.8m;其中赋存于第陆相层中及其以下粉土及粉砂层中的地下水具有微承压性,为微承压水。2、水文地质条件本区间盾构掘进主要穿越粉土、粉质粘土和粉砂。依据初勘资料区间场地地表水、潜水、微承压水对砼及砼结构中钢筋均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的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根据项目部工程危险源清单重点对以下危险源进行风险控制:起重机、龙门吊等大型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火灾;电瓶车;铁路沉降;建筑沉降;五经路地道及地下直径线沉降;新兆路管线沉降;盾构始发、到达风险。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机构3.1.1目的为了保护本项目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本项目在出现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应急救援,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给本项目员工及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损失,成立项目经理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3.1.2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本项目发生的突发事件或事故的应急救援。3.1.3应急组织体系副指挥长指挥长副指挥长总工程师1、局指挥应急组织体系图3-1 局指挥应急组织体系通讯联络组技术支持组保卫协调组抢险救援组安全检查组后勤保障组副组长:工区经理副组长:工区副经理副组长:工区副经理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安全经理副组长:工区总工2、项目部成立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见附件1),主要职责如下:图3-2 项目部应急组织体系当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时,应急组织机构成员必须迅速到达指定岗位,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的,由所在部门其他人员按职务依序递补。 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下成立了通讯联络组、技术支持组、保卫协调组组、抢险救援组、安全检查组、后勤保障组六个应急救援工作小组。3.2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1、应急响应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解决事故救援及调查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检查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情况,做出相应的重大决策。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任项目应急救援总指挥,其职责: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指挥、协调应急响应行动;与项目外应急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救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应急响应组织的启动;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向上级部门及领导通报事故情况,决定请求外部援助;决定应急撤离,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协助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向应急总指挥提出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响应对策和建议;保持与事故现场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组长的直接联系;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组织本相目技术和管理人员对施工场区、生产过程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响应组织。4、通讯联络组职责:确保与项目经理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5、技术支持组职责: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绘制事故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6、保卫协助组职责: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工作正常运行;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畅通,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协助交警部门疏导交通;抢险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7、抢险救援组职责: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项目经理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8、安全检查组职责:负责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日常安全检查及事故分析,严格安全操作程序,督促检查安全防护品的佩带和使用,安全设施的设置与使用;作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并保存各种记录,保证其畅通、有序、有效运行;负责安全考核制度的实施。9、后勤保障组职责: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资及设备。第四章应急响应4.1事故分级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具体见1.3.1)2、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安全事故分为、三级级: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事故。级:发生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3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1亿元的事故。级: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1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5000万元的事故。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4.2 应急响应现场发生事故后,第一发现人立即汇报给应急总指挥李冬立,汇报时说明事故发生地点、时间、概况、严重程度等必要信息。应急总指挥接到汇报后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总指挥依据事故情况拨打110、119、120等求助电话,并向上级主管部门、铁路相关部门和业主报告。3 启动应急预案后,各应急小组立即按各自职责进行救援。通讯联络组负责人负责联络各应急小组,做到协调一致行动,并将项目部所有车辆一律作为备用车辆使用。洞内抢险组长负责人领救助人员及操作工人进行现场抢险救助。洞外抢险组长负责人带领本组人员疏解围观人员为救援工作提供场地和通道,并派人守住危险区域进出口,以防其他人员误入。物资保障组组长负责人根据事故情况组织本组人员带齐救援物资奔赴现场配合救援。由通讯联络组负责人主要负责协助调查,并负责向媒体和公众解释。由通讯联络组负责人负责善后工作,负责接待并安抚受伤害者家属。4.3 应急处置启动条件发现异常现象或发生事件、事故时;铁路线施工监测项目控制值及变化速率超过控制值时;地下管线及地面监测项目控制值及变化速率超过控制值时;隧道内发生涌水、涌沙等突发事件时。4.4 应急预案工作流程根据盾构施工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评价编制应急预案成立抢险领导小组组建抢险队、救护队配备应急物资、设备应急知识教育培训定期评审实施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修订未发生发生图4-1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4.5 响应程序应急组织体系由局指挥应急组织体系和项目部指挥应急组织体系。现场一经发现异常现象或发生事件、事故时立即起动应急预案。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出现的险情或有可能出现的险情,迅速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上报。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领导小组成员必须迅速到达指定岗位。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局指挥应急组织体系汇报。事故处理方式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小,根据局指挥部指示可由项目经理部自行直接处理。如果事故较大或项目经理部处理不了则由项目经理部向局指挥部汇报,由局指挥部进行处理。如果局指挥部处理不了则由局指挥部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请示,请求启动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仍不能进行处理,则由建设单位向建委或政府部门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事故报告事故判断响应级别应急启动救援行动事态控制应急恢复应急结束指挥人员到位信息网络开通应急资源调配现场指挥到位响应升级应急增援向社会请求援助人员救助工程抢险警 戒医疗救护人群疏散环境保护现场监测外部支援现场清理解除警戒善后处理事故调查信息反馈总结评审NYY事故发生图4-2 应急救援体系应急处置程序框图紧急情况发生后,应急救援组要做好警戒和疏散、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3分钟内通知,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等立即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可直接拨打120/999、110、119等求救电话。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必须在2分钟内将情况报告给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如何进行现场处置的指令。分派人员车辆等到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由联络通讯组在30分钟内以小组名义打电话向上一级(监理、业主)有关部门报告。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持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在整个施工阶段要从人员、设备、材料和制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旦遇到险情能迅速投入抢险工作。表4-1 应急抢险联系电话序号单位电话备注1火警1192急救1203天津市自来水公司供水抢修82137777231499994天津市燃气抢修251999995天津市电力抢修955986天津市交警局1227天津市城管办837857774.6应急结束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按照“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救援结束后,由监理单位主持、业主、设计、专家组等相关单位参加的恢复施工会,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下步施工应采取的安全、文明、质量、环保等施工措施和管理措施。第五章应急保障5.1通信与信息保障一旦发生机械伤害事故,事故现场的人员应大声呼救,及时告知周围人员,及时报告项目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按集团公司工程项目管理标准的有关程序上报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对现场发生轻伤事故,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公司安质部(电话:02987864296);发生重伤、死亡事故、多人伤亡事故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逐级报告至集团公司安质部(电话:02987864580);发生重大死亡事故,必须在十二小时内逐级报告至集团公司安质部。发生特大伤亡事故必须及时报告至集团公司安质部。发生伤亡事故除按规定时限逐级上报本单位和集团公司外,还应按天津市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有关上报程序,向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它相关部门报告。5.2应急队伍保障应急队伍首先以本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盾构队为主,如果事故规模较大,本项目人员力量不足,则应急联络组马上联系我单位在天津市其他工点的项目部,增加救援力量,把损失减至最小。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队,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领。成员由项目部总领工、各施工队队长及相关人员组成应急救援队,对施工进行抢险救援和安全保障工作。专家力量。由集团公司及分公司相关部门领导和技术负责人组成的抢险专家队伍组,提出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应急措施、相应对策和意见等。5.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应急物资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的事故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资源,包括: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必备越频、生活保障物资。建立应急救援物资清单,做到专项使用。表5-1 主要应急物资、机械设备储备表应急类型名称数量存放的地点性能急救车辆金杯商务车1辆综合部完好急救通讯设备移动电话47部个人保管完好对讲机12部测量组完好应急物资水管100m库房完好电缆200米库房完好编织袋500个库房完好污水泵5台库房完好发电机1台库房完好水玻璃10桶料场合格注浆机1台隧道内完好袋装水泥40袋(50kg/袋)料场合格表5-2 应急物资表序号物资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地质钻机台12污水泵台32.2Kw3污水泵台13Kw4钢管根205编织袋条20006沙包个1007双液注浆机台18注浆管根49注浆头个810袋装水泥吨1011水玻璃吨512堵漏材料桶10氰凝13电焊机台214氧气乙炔套315铁锹、斧子,大锤把6各6把16雨鞋等劳保用品套1017干粉灭火器套68kg18五芯电缆M15019绳索M705.4 其他保障应急救援所需的经费在应急状态时能按要求及时到位;提前做好交通规划,确保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交通运输便利,10分钟可到达附近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第六章应急培训与演练6.1应急培训根据本项目的施工实际情况,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多种组织方式来对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所有成员以及项目部所有人员进行培训。熟悉应急救援程序和突发事故的专项应急救援措施。6.2应急演练根据本项目的施工实际,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对既定的专项应急救援方案进行演练。演练要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性。演练完后要及时对演练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改进专项应急救援方案。6.2.1 应急演练的筹划1、应急演练筹划小组组长:李斌主责:制定应急演练的课题,审核演练方案。副组长:张子洋 严淦易敏 杨晓猛李鑫魏雨 李凯主责:协助组长审核应急演练方案。副组长:刘延生邢涛卢永海主责:此次演练的接待工作,引导观摩领导进入观摩区和其它等服务工作。组员:严佑军邱继轩 尹鹏主责:根据组长制定的课题,编写应急演练方案。2、演练科目的筹划演练的科目是项目经理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及施工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拟定,并结合项目部施工进度进行的。此次演练目的是要锻炼各应急小组反映速度,灵活性,能够熟练完场现场各项救援工作。本次演练可完成各应急小组对机械设备使用的熟练程度、各小组间相互合作、检验应急预案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目标,并在演练结束由评估小组进行相应的评估判断该目标的实现情况。演练计划由安质部组织编制,经项演练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6.2.2 演练情景的设计2012年8月15日,天津市地铁2号线17标建国道站至天津站站发生险情(具体见各项应急预案内容),现场作业人员上报项目部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现场观察认为现象严重及时上报安全总监、项目经理。演练时间和地点:演练的时间为2012年8月15日下午在天津市地铁2号线17标项目部举行。6.2.3 演练材料的准备演练材料见表5-1、表5-2。6.2.4 参加演练单位及人员参加演练人员名单见附表2。6.2.5 演练程序1、开始演练2012年8月2*日*时,指挥部安质部、技术部等演练观摩人员到达观摩位置,项目部正在有序正常施工,突然有现场施工人员汇报有险情发生,应急抢险演练随即开始。2、应急抢险险情发现及上报现场作业人员施工时发现险情,立即向技术部、安质部现场巡查人员反映情况;安质部、技术部现场观察,上报安全总监,安全总监汇报经理,项目经理分析事态严重,通知综合部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由综合部通知各部门抢险人员赶赴现场;项目经理向总监和业主代表汇报;项目安全总监向指挥部安全科科员汇报,科员向安全科科长汇报。险情项目经理指挥部安质处科员业主代表指挥部安质处处长安质部指挥部工程处处长项目安全总监上报流程图图6-1 险情上报流程图6.2.6 应急抢险项目经理及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赶往现场,东(北)地下连续墙N5幅和N7幅之间接缝处出现渗水,为保证安全启动基坑内涌水应急预案,各小组按照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职责分工立即上岗实施抢险。启动预案后项目经理通知综合部由综合部通知各应急小组组长,各小组长通知自己组员。6.2.7 实施抢险各应急小组依照第三章所述在应急演练中行使各自职责,紧密配合,不得在实施工程中推卸责任。6.2.8 事后总结 应急演练结束后,项目部结合应急演练中的各项险情、各项措施以及人员、物资的响应、配合以及其它情况,认真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将整个应急演练吃透摸准,并进行优化,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完成本项目工程。第七章责任追究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公司、项目经理部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公司、项目经理部给予行政或经济处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按照规定制订事故应急预案,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不按照规定报告、通报事故灾难真实情况的。拒不执行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盗窃、挪用、贪污应急工作资金或者物资的。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散布谣言,扰乱应急救援秩序的。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第八章附则8.1术语和定义1、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订的行动方案。2、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3、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4、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5、恢复正常生产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8.2 应急预案备案应急预案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8.3维护和更新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或出现新的情况,由项目部安质部负责维护和更新。8.4制订与解释本预案由项目经理部安质部制定,经项目经理批准实施,安质部负责本预案的解释。8.5应急预案实施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第二部分应急预案第九章隧道掘进施工应急预案9.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在盾构隧道中存在着许多危险因素,盾构通过富水砂层及水压大的地层时螺旋输送机易出现喷涌、涌水及流砂等灾害;盾构在复杂地层中会导致地表下沉,地面出现裂缝。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措施防止隧道掘进中事故的发生。9.2风险分析9.2.1风险源分析依据根据天津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中天津地铁建设工程环境风险预防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关于环境风险分级的相关规定,对本区间盾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源进行了详细的分级。图9-1 盾构施工影响区域划分依据图9-2 盾构施工影响分级依据9.2.2风险分级依据以上规定,地铁隧道与铁路线路的关系属于下穿,而且津山铁路、京津城际、地下直径线均为重点铁路线路,特别是在京津盾构隧道右线与京津城际相交部位存在道岔,铁路线路一旦出现沉降,可能导致列车停运等严重后果,因此将盾构下穿以上铁路均定为特级风险。表9-1 施工风险分级列表项目风险分级风险描述诱发风险原因下穿京津城际特级1、铁路区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复杂;2、京山与城际铁路车流大,等级高;3、右线需下穿城际道岔;4、可能造成接触网杆沉降。1、盾构故障停机;2、机械设备出现漏水;3、施工姿态参数控制不严格。4、同步注浆数量、压力不够等。下穿津山铁路特级下穿直径线特级9.3风险预控措施9.3.1试验段掘进与参数调整1、通过试验段的掘进,调整好机械设备和后配台车、地面站场的配合一致性,确保盾构施工的安全性和连续性,并熟悉该段地质情况。按照设定的施工土仓土压、掘进速度、总推力、刀盘转速、出土量、同步注浆量、注浆压力、浆液稠度、二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等施工参数,结合地面监测的沉降大小对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最后得出盾构穿越铁路是的施工参数,确保铁路地段的地面、建筑物的沉降满足各方的要求。建天区间初始100米盾构隧道作为试验段掘进,掘进控制管理主要有八个方面,并将其做为主要的控制指标:a、土仓压力;b、推进速度;c、总推力;d、排土量;e、刀盘转速和扭矩;f、注浆压力和注浆量;g、浆液质量;h、盾尾油脂注入量;2、为了模拟过铁路段,将特定几处拟定为铁路位置,对各种参数的控制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本阶段为从刀盘开始进入假定铁路范围前5天(约距离假定铁路正下方还有25环),日单次实时沉降控制指标为0.5mm(沉降速率)。通过调整土仓平衡压力,控制前期累计沉降不超过1mm。施工中采取措施如下:当日单次实时沉降控制指标超过0.5mm时,须将土仓平衡压力提高10kpa;如累计沉降超过1mm时,须将土仓平衡压力提高20kpa。通过此种方法可有效控制前期沉降数值。第二阶段:本阶段为盾构刀盘推进至铁路正下方直到盾尾脱离假定铁路正下方,日单次实时沉降控制指标为0.5mm,日累计沉降控制指标为2mm(报警值为1.4mm)。盾构施工中除控制盾构机正常推进参数设置外主要利用同步注浆控制,确保盾构周围土体的建筑间隙填充密实、饱满。施工时注意注浆的及时性并保证浆液质量及总注入量,确保地面沉降可控。该阶段累计沉降量控制在4mm以内。施工中采取措施如下:当日单次实时沉降控制指标超过0.5mm(沉降速率)时,须增加单环设计同步注浆量的10%(约0.350.5m3);如任意3小时累计沉降超过1mm时须增加单环设计同步注浆量的20%(约0.71m3);如日累计沉降超过报警值(1.4mm)时须增加单环设计同步注浆量的30%(约1.051.5m3);如日累计沉降超过2mm时须增加单环设计同步注浆量的50%(约1.752.5m3),通过此种方法可有效控制该过程的沉降数值。第三阶段:本阶段为盾尾脱离假定轨道下方5天内,日单次实时沉降控制指标为0.5mm,任意单日累计沉降控制指标为1mm,日累计沉降控制指标为1mm(报警值为0.7mm)。该阶段主要通过持续的二次注浆进行控制,注浆压力控制在0.40.6Mpa之间,同时根据监测情况对注浆量及压力进行调整。该阶段累计沉降量控制在5mm以内。 如监测过程中任意单日累计沉降达到1mm,须及时组织二次注浆,二次注浆采取多次少量的原则,直至沉降值及沉降速率得到控制。第四阶段:本阶段为盾构脱离假定铁路影响区域(约远离铁路正下方25环)后10天,日沉降控制指标为0.5mm(沉降速率),利用隧道内二次注浆设备进行跟踪补注浆,直至地面沉降稳定(持续一周单日沉降小于0.02mm)后停止,并持续监测3个月时间,如有异常变化立即再行注浆,确保最终累计沉降量控制在6mm以内。施工中采取措施如下:当本阶段累计沉降仍超过控制标准值时,须持续进行二次补浆直至累计沉降值得到控制,本阶段各部位沉降已逐步趋于稳定,通过持续二次补浆可对超过控制标准的区域进行加固,将最终累计沉降值控制到设计允许范围(6mm)之内。3、试验段盾构掘进时,对每一环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交底包括掘进各项参数的设定值,盾构姿态的控制值按照规范要求的数值的70%予以控制,地面沉降点的布设应对应环号5环布设及格监测点,地面实际沉降累计量按照控制值的60%进行控制,盾构施工中,根据地面沉降监测数据,不断调整下一环的掘进参数,使盾构掘进的各项参数设定满足沉降的要求。为此,在施工中,应详细记录每一环的盾构参数,经过分析后及时调整下一环技术交底中的各项参数,经过不断的监测、调整循环,优化施工参数,达到试验段施工的目的。试验段100米掘进完成后,应立即召开技术分析会,对采集到的大量每一环的各项参数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主要分析盾构通过时盾构姿态偏差、推力与土压力、同步注浆量和注浆压力等相关数据与地面监测日变化率、累积沉降量的对应变化关系,确定在该区间地质情况下,满足沉降控制量时的盾构施工各项参数,为盾构下穿铁路群时各项参数的设定提供指导,为成功下穿铁路群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试验段的盾构掘进,使施工人员进一步摸清机械性能,提高操作性能和相互间的协调与配合,提高盾构掘进时的管理水平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真正做到以信息化管理指导施工。9.3.2 制定专项方案对盾构下穿铁路制定专项方案,上报监理、业主审查,并请我局专家组、天津市建委专家、铁道部专家组层层审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各级专家审查过的施工方案执行。9.3.3严格执行各类参数的交底制度盾构穿越国铁期间每日对土仓压力、刀盘扭矩、千斤顶推力、出土量、掘进速度、注浆量及注浆压力等进行书面交底,由项目领导排班跟班作业,监督执行。上一环管片拼装完后,由经验丰富的作业人员结合监测、测量数据确定下一环盾构姿态控制方式方法,避免重复纠偏,减小纠偏量。9.3.4盾构渗漏预防措施盾构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土的损失是造成地面沉降的重要原因,因此控制盾构自身及已完隧道的渗漏水为重点预防措施。首先加强对区间盾构隧道周边工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和环境资料的掌握。盾构施工过程中经常对盾尾铰结和密封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修补损坏的铰结密封、盾构密封和更换损坏的盾尾密封刷。盾构施工过程中调整好盾构姿态,防止盾构铰结处漏水、漏砂,一旦出现盾构铰结处漏水、漏砂现象,及时启动盾构铰结紧密密封并进行相关处理;严格控制盾构总推力,防止推力过大,顶裂管片引起进水事故。严格控制盾构推进速度,确保推进速度与同步注浆相适应,在水+沙+压力共存的地层推进时,防止管片错台过大导致止水橡胶条密封失效,引起管片间漏水、漏砂。压注优质盾尾密封油脂,保证盾构钢丝刷具有密封功能。9.3.5协调控制各类参数严格控制平横压力及推进速度,避免波动范围过大。确保盾前土体的和易性和流动性,保持进出土顺畅。根据推进速度的快慢适应地调整注浆量、注浆压力、注浆速率、尽量做到与推进速率相符。采取措施,提高搅拌浆的质量,保证压注浆液的强度。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9.4预防与预警在盾构施工中,加强对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地质的监测及监测数据及时分析评价,及时进行盾构管片的拼装及同步注浆或超前注浆。对出现异常地质活动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在穿越过程中如果盾构施工引起地面、桩基、深层土体的变形超过了预定的控制范围,立即停止盾构掘进,进行洞内注浆。当出现以上险情时,具体应急措施如下:1 立即关闭螺旋输送机阀门,启动保压装置,并向土仓内打入稠膨润土以控制土仓内的土压和抑制喷涌;采用速凝型浆液在相邻盾尾最近的管片吊装口进行每孔注浆,在缓解了漏浆、漏水后。进行试推,同时对同步注浆、盾尾打油进行严格的掌控;在盾构机工作面配置适量的注浆材料和木楔、棉纱、麻绳等堵漏材料和工具;并在盾构机内安装大功率水泵2台,如果涌水,在保障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抽水排险。增加盾尾密封油脂的注入量,适当提高同步注浆压力和注浆管,管片出盾尾后用速凝型双液浆补注止水。成立一支由各工种及安全组组成的一只抢险队伍,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并能按出现的险情,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