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doc_第1页
伊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doc_第2页
伊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doc_第3页
伊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doc_第4页
伊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2013 01 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 颁布时间 二 0 一三年一月 1 目目 录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 3 第一章 总则 3 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 5 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26 第四章 预防与预警 33 第五章 应急响应 34 第六章 信息发布 36 第七章 后期处置 36 第八章 保障措施 38 第九章 培训与演练 41 第十章 奖惩 42 第十一章 附则 43 附件 1 有关部门 机构或人员联系方式 2 避灾路线图 3 矿山救护协议书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 45 第一章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45 2 第二章 瓦斯 煤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57 第三章 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应急预案 66 第四章 瓦斯 一氧化碳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超限应急预案 77 第五章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应急预案 84 第六章 掘进及巷修顶板事故应急预案 92 第七章 水害事故应急预案 99 第八章 提升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105 第九章 机电事故应急预案 109 第十章 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120 第十一章 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122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 127 第一章 井下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127 第二章 地面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130 第三章 瓦斯 煤尘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2 第四章 民爆物品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134 第五章 有毒有害气体超限现场处置方案 137 第六章 顶板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9 第七章 水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42 第八章 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现场处置方案 144 第九章 提升运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47 第十章 机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48 第十一章 地质灾害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150 3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1 11 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认真做好重 特大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工作 做到应急行动协调一 致 维护社会稳定 保证遇险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进一步增强 应对和防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减 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和上级有关规定 特制定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 应急预案 1 21 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AQ T9002 2006 规定要求 根 据 安全生产法 煤矿安全生产法 煤矿安全生产法实施条例 煤矿安全规程 等法律法规及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17 号 结合本矿实际制定本预案 1 31 3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内部发生事故的应急 工作 范围包括本煤矿所涉及到的范围 适合于顶板 水 火 瓦斯 煤尘爆炸等事故以及等级非人身事故 1 41 4 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体系 本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大部 4 分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 办公室设 在 调度室 1 51 5 应急工作原则应急工作原则 1 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 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切实加强应急 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 和危害 2 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 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在上级 安全生产机构的统一领导下 负责指导 协调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 工作 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分管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 负责事故灾 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 条块结合 属地为主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 行事故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 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由矿长统一领导 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科队及班组充分发挥自救作用 4 依靠科学 依法规范 遵循科学原理 充分发挥专家的作 用 实现科学民主决策 依靠科技进步 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 装备 设施和手段 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确保预案的科学性 权 威性和可操作性 5 预防为主 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的方针 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 按照长期准备 重 点建设的要求 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 预案准备 物资和经 费准备 工作准备 加强培训和演练 做到常备不懈 将日常管理工 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 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 努力实现一队多 5 能 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第二章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危险性分析 2 12 1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 金霍洛旗境内 行政区划隶属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乡管辖 纳林沟煤 矿始建于 1997 年 1998 年由伊盟煤矿设计院技改后规划生产能力将 达到 6 万吨 年 开采方式为平硐地下开采 房柱式采煤 由于当地 经济的快速发展 煤炭资源供求紧张 且目前的落后回采工艺 以不 能适应国家的煤炭产业政策 为了满足煤炭生产的需要 进一步加强 煤炭资源管理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合理开发煤炭资源 提高矿 井经济效益 保障当地经济建设持续发展 我矿于 2007 年委托乌海 市工业设计研究所承担我矿的改扩建设计工作 生产能力改为 30 万 吨 年 现在我矿的采煤方法是 走向长壁全陷采煤法 工作面采用悬移 支架配套可弯曲刮板运输机 顺槽采用皮带运输机 主井选用皮带运 输机提升 通风方式 并列机械抽出式 排水方式 中央水仓 集中排出地面 压风系统 地面空压机 管路入井 降尘系统 地面静压水池 管路入井 供电系统 地面双回路高压入井 井下中央变电所 6 监测监控系统 井上 下多点监测 监控 与旗 市行管部门联 网 通讯系统 井上 下程控电话联网 本矿 4 号层基本采空 煤层开采条件简单 采用房柱式开采 单一煤 层 近水平无轨胶轮车开采 本矿于 09 年 6 月 30 日进行了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验 收并一次合格 同年 8 月 10 日进行了矿井竣工综合验收 也一次合 格 10 月 1 日矿井质量标准化验收定级为二级矿井 矿井与鄂尔多 斯区域矿山救护大队签订了救护协议 2 1 12 1 1 邻近生产矿井及井田内废弃老窑及采空区的情况说明邻近生产矿井及井田内废弃老窑及采空区的情况说明 在矿井西部有机井队巴龙图煤矿 小纳林沟煤矿 北部有诚意煤 矿 东部有兴隆煤矿 育才煤矿 我们与之留有充足的煤柱 所以对 我矿开采活动没有大的影响 2 1 22 1 2 矿井地质矿井地质 一 地层 区内新生界分布广泛 含煤地层延安组沿沟谷两侧裸露地表 根 据钻孔揭露成果和区域资料整理 区内地层由老至新有 三叠系上统 延长组 T3y 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 J1 2y 第四系 Q 现将本区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一 三叠系上统延长组 T3y 该组地层为含煤建造的沉积基底 区内仅在钻孔中见到 钻孔揭 露厚度 10 22 26 17 米 平均 16 52 米 岩性为一套灰绿色粗 7 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局部地段为含砾砂岩 夹灰绿色薄层状砂质泥岩 和粉砂岩 普遍发育有大型板状 槽状交错斜层理 属典型的曲流河 沉积体系 二 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 J1 2y 为本区含煤地层 共含 3 4 5 6 四个煤组 3 4 号煤层在本 区纳林沟两侧广泛出露 根据地质填图成果及岩煤层对比分析 区内 延安组地层只残存一岩段和二岩段 其它地层因遭受后期剥蚀而不存 在 现将岩段划分 岩性组合特征及含煤性分述如下 1 第一岩段 J1 2y1 该岩段从延安组底界至 5 煤组顶板砂岩底界 岩性组合为一套浅 灰 灰白色细砂岩 少量中粒砂岩 灰色至深灰色粉砂岩 砂质泥岩 泥岩及 5 6 煤组 钻孔揭露厚度为 44 90 97 31m 平均 69 15m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 第二岩段 J1 2y2 该岩段由 5 煤组顶板砂岩底界至 3 煤组顶板砂岩底界 一般含有 3 4 两个煤组 据钻孔中揭露厚度 63 51 87 99m 平均 73 81m 岩 性为浅灰色 灰色 灰白色 砂质泥岩粉砂岩 细砂岩 与下伏地层 呈整合接触 三 第三系上新统 N2 出露于井田中东部山梁上 钻孔揭露最大厚度 20 23m 岩性为 8 浅红色砂质泥岩 含丰富的呈层状发育的钙质结核 基本为未完全固 结成岩的疏松状态 与下伏延安组 J1 2y 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四 第四系 Q 第四系地层分布于矿区北 中南部的坡脚一带 岩性由少量的马 兰黄土 残坡积砂土 亚砂土及冲洪积物 砾石等组成 厚度 0 8 10 米 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 五 火烧岩 火烧岩是由于煤层露头自燃 烘烤围岩而形成的 矿区附近的火 烧岩露头层位主要有 4 号煤层 4 煤层主要分布于纳林沟 也来色太 大沟两侧 其它煤层火烧露头层位区内仅零星分布 据原报告磁法解释成果推断 火烧区宽度一般为 60 150m 最 大达 500m 同时对 4 煤层所解释的火烧边界线进行了高差计算 结果 表明火烧区边界点覆盖层厚度普遍在 30 40m 之间 从近几年 4 号煤层的开采所揭露的情况看 火烧区宽度最大为 250m 火烧岩颜色为浅红色 紫红色或紫色 质地坚硬 裂隙发育 火 烧程度严重地段 多为熔融的团块状 炉渣状 而轻微地段 只是颜 色发生了变化 原岩成分 原生沉积构造尚清晰可辩 局部地段留有 灰烬 据磁法勘探成果 煤层上覆地层薄 自燃影响范围就大 反之 9 就小 可见上覆地层的厚度及其裂隙发育程度是影响煤层自燃的外在 因素 而煤层自身的厚度 煤的变质程度 挥发份的含量等是决定煤 层自燃的外在因素 互相作用的结果形成了该区独具特色的火烧岩 二 构造 纳林沟煤矿位于东胜煤田四道柳找煤区中西部 其基本构造形态 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 倾角 1 3 区内无断裂和较大的褶曲 构造 无岩浆岩侵入 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2 2 1 1 3 3 水水文文地地质质 一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本次所利用的四道柳找煤报告 区内含水岩组可划分为以下 两大类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孔隙 裂隙潜水 承 压水含水岩组 现分述如下 1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 该含水岩组岩性主要为冲洪积砂砾石 冲洪积砂砾石主要分布于 区内也来巴太沟 纳林沟 朱开沟及其支沟沟底 该含水岩组富水性 一般较弱 水位 水量受降水影响较大 一般在雨季水量明显增加 旱季锐减 个别泉 井甚至干涸 2 碎屑岩类孔隙 裂隙潜水 承压水含水岩组 根据钻探揭露及地质填图成果分析 本区由于受新生代以来的剥 蚀 延安组上部地层大面积被剥蚀 现仅残存了侏罗系延安组中下部 10 及三叠系延长组地层 因此区内仅存的碎屑岩类含水岩组为延安组和 延长组 1 侏罗系延安组含水岩组 延安组在区内大面积分布 但由于上部受剥蚀而残缺不全 残存 厚度变化不大 一般 104 89 120 81 米 平均 112 85 米 岩性组合 为灰 深灰色砂质泥岩 粉砂岩及煤层 夹灰色 灰白色中 细粒砂 岩 含 4 5 煤组 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煤层及中 细粒砂岩 砂质泥 岩 由于本区未做专门性水文地质工作 故利用邻区资料对其作概略 评价 据邻区勃牛川普查勘探区资料 该含水岩组水位埋深 67 54 106 19 米 水位标高 1200 51 1295 米 水温 8 13 单 位涌水量 q 0 000431 0 002411 s m 渗透系数 K 0 00541 0 00715m d 水质类型为 HCO3 K Na Ca 及 HCO3 Cl K Na 型水 溶解性总固体 203 660mg L PH 7 6 7 7 含孔隙 裂隙潜水 局部为承压水 富水性弱 2 三叠系延长组含水岩组 延长组在本区广泛分布 岩性以灰绿色中 粗粒砂岩为主 夹砂 质泥岩及泥岩 但由于其岩性胶结致密 裂隙发育一般较差 富水性 不强 2 1 42 1 4 煤层及煤质煤层及煤质 11 一 煤层 根据四道柳找煤报告的岩煤层对比成果 通过对本区所利用钻孔 及煤矿生产地质资料分析研究 确定矿区内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煤层 两层 即 4 5 号煤层 均为对比可靠 属全区可采和大部可采的较 稳定煤层 3 号煤层为对比可靠的零星可采煤层 各主要可采煤层发育 特征见表 1 2 表1 2 煤层发育特征一览表 煤 层 自然厚度 m 煤 层 储量利用厚度 m 层间距 m 煤层号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点数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点数 最小值 最大值平 均值 点数 可采程度 对比可靠 程度 稳定程度 3 2 05 1 2 05 1 零星可采对比可靠较稳定 34 44 1 4 1 50 3 00 2 39 4 1 50 3 00 2 39 4 大部可采对比可靠较稳定 31 76 55 05 41 21 3 5 1 50 2 40 1 81 4 1 5 2 40 1 81 4 全区可采对比可靠较稳定 现将区内各煤层赋存情况分述如下 一 3 号煤层 位于延安组二岩段 J1 2y2 的上部 该煤层 在矿区纳林沟两侧均有出露 仅有 S9 号钻孔揭露煤层厚度 2 05 米 矿区周边的其它钻孔均位 于煤层露头以外 煤层结构简单 不含夹矸 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 细粒砂岩 底板以砂质泥岩 细砂岩为主 该煤层层位稳定 对比可 靠 但在矿区范围内分布面积较小 小于 1 4 矿区面积 属零星可 采的较稳定煤层 与下部 4 号煤层间距 34 44 米 该煤层在矿区范围内没有自燃 12 二 4 号煤层 位于延安组一岩段 J1 2y1 的中上部 该煤 层在矿区两侧的纳林沟均有出露 煤层厚度 1 50 3 00 米 平均 2 39 米 煤层结构简单 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 粉砂岩 底板以粉砂 岩 砂质泥岩为主 该煤层层位稳定 对比可靠 属全区可采的较稳 定煤层 与下部 5 煤层间距 31 76 55 05 米 平均 41 21 米 近几年该矿主要开采 4 号煤层 根据伊金霍洛旗矿山测绘站提供 的实测图 4 号煤层已基本采空 本次修改设计不再考虑 4 号煤层在 S14 钻孔处自燃 所以该孔未见 4 号煤层 三 5 号煤层 位于延安组中下部 全区发育 顶板岩性一般为 砂质泥岩 泥岩 钻孔揭露煤层厚度为 1 50 2 40m 平均厚度为 1 81m 与 6 号煤间距 42 17 48 60m 平均为 45 98m 为全区可采 较稳定煤层 四 6 号煤层 位于延安组一岩段 J1 2y1 的底部 矿区内 S14 钻孔未见该煤层 相邻的 S10 S13 见煤厚度分别为 0 50 米和 0 60 米 结构简单 不含夹矸 顶板岩性为粉砂岩 砂质泥岩 底板 岩性为泥岩 砂质泥岩 粉砂岩 结构简单 属矿区内不可采的不稳 定煤层 二 煤质 一 煤的一般物理性质 区内煤呈黑色 条痕褐黑色 弱沥青 沥青光泽 局部为油脂光 13 泽 贝壳状及参差状断口 裂隙较发育 局部充填有黄铁矿结核或方 解石薄膜 条带状结构 层状构造 燃点低 火焰长 残灰为灰白色 粉状 二 煤岩特征 1 宏观煤岩类型 区内 3 4 5 煤层以亮煤为主 中夹镜煤 暗煤条带 含少量丝炭 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为主 其次为半亮型 及暗淡型 2 显微煤岩类型 区内各煤层显微组份中 有机质含量均在 90 以 上 其中镜质组含量平均 4 44 59 70 半镜质组含量平均为 4 30 4 40 丝质组加半丝质组含量为 35 40 50 90 稳定组含量 少 在 0 3 0 8 无机组分含量一般为 1 3 2 其中以粘土矿物 为主 硫化物组和碳酸盐组含量一般为 0 1 0 6 氧化物组含量一 般为 0 2 根据地科院对显微煤岩类型的分类方案 区内可采煤层的 显微煤岩类型均为丝质亮暗煤 3 煤层视密度 原报告中参与资源储量计算的煤层的容重 为钻孔中所采煤层容 重样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本次核实直接利用其成果 表 1 3 可采煤层容值一览表 14 三 煤的化学性质 工艺性质和煤类 1 化学性质 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利用四道柳找煤报告中的 S5 S6 S9 S14 四 个钻孔煤芯煤样化验成果 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各主要可采煤层 的化学性质见表 1 4 其它测试项目详见附表 2 现将各可采煤层化 学性质分述如下 1 3 号煤层 原煤水分 9 28 洗煤水分 11 07 原煤灰分 8 33 洗煤灰分 5 01 属特低灰煤 低灰分煤 原煤挥发分 35 40 洗煤挥发分 35 07 原煤全硫含量 0 22 洗煤全硫含量 0 21 属特低硫煤 原煤磷含量在 0 007 属特低磷煤 2 4 号煤层 原煤水分 9 06 12 82 平均 11 07 洗煤水分 10 40 12 66 平均 11 19 原煤灰分 5 21 11 26 平均 7 63 洗煤灰分 3 98 65 42 平均 4 80 属特低灰煤 低灰分煤 原煤挥发分 33 68 22 07 平均 35 43 洗煤挥发分 33 62 36 70 平均 34 87 原煤全硫含量 0 18 0 6 平均 0 47 洗煤全硫含量 煤层编号 3456 容重值 t m3 1 301 331 351 39 15 0 13 0 17 平均 0 15 属特低 低硫煤 原煤磷含量在 0 007 属特低磷煤 3 5 号煤层 原煤水分 6 62 12 58 平均 9 81 洗煤水分 9 90 12 64 平均 10 45 原煤灰分 5 14 18 21 平均 10 75 洗煤灰分 3 80 10 44 平均 6 89 属特低灰煤 中灰分煤 原煤挥发分 34 22 44 45 平均 37 80 洗煤挥发分 32 98 46 31 平均 37 52 原煤全硫含量 0 37 0 71 平均 0 55 洗煤全硫含量 0 14 0 53 平均 0 26 属特低硫煤 原煤磷含量在 0 010 属 特低磷煤 2 工艺性能 1 干燥基低位发热量 Qnet d 和干燥基高位发热量 Qgr d 3 号煤层 原煤 Qnet d27 63MJ kg 洗煤 Qnet d28 41MJ kg 为高热值 特高热值煤 4 号煤层 原煤 Qnet d 27 90MJ kg 洗煤 Qnet d 27 70MJ kg 为高热值 特高热值煤 5 号煤层 原煤 Qnet d25 91 29 42MJ kg 平均 29 66MJ kg 洗煤 Qnet d 平均 27 34MJ kg 为高热值 特高热值煤 2 粘结性 区内各主要可采煤层的粘结指数 GRI 为 0 胶质 16 层最大厚度 y 均为零 焦渣类型为 2 故区内煤无粘结性 3 灰成分 灰熔融性 区内煤灰主要成分为 SiO2 平均值在 33 80 49 92 之间 AlO3 12 88 16 40 Fe2O3 4 35 13 46 CaO 8 75 18 42 SO3 6 80 13 26 TiO 0 44 0 79 灰熔融性软化温度 ST 一般在 1106 1150 之间 属低熔灰 分 表 1 4 煤芯煤样分析成果整理表煤芯煤样分析成果整理表 3 煤类 煤类均属不粘煤 BN31 5 号煤 工业分析 煤 层 号 洗 选 情 况 MadAdVdaf Qnet d MJ kg St d P ST Pm 煤类 原 9 28 1 8 33 1 35 40 1 27 63 0 22 1 3 洗 11 22 1 5 01 1 35 07 1 28 41 1 0 20 1 72 1 BN31 原 9 06 12 82 11 07 3 5 21 11 26 7 63 3 33 68 22 07 35 43 3 27 90 1 0 18 0 64 0 47 3 0 007 1 4 洗 10 40 12 66 11 19 3 3 98 5 42 4 80 3 33 62 36 70 34 87 3 27 70 1 0 13 0 17 0 15 3 71 1 BN31 原 6 62 12 58 9 81 4 5 14 18 21 10 75 4 34 22 44 45 37 8 4 25 91 29 42 29 66 2 0 37 0 71 0 55 3 0 010 2 1140 1 5 洗 9 90 12 64 10 45 3 3 80 10 44 6 89 3 32 98 46 31 37 52 3 27 34 1 0 14 0 53 0 26 4 73 1 CY 17 层挥发分 37 煤类属长焰煤 4 煤的工业用途 区内各可采煤层有害成分低 为特低灰 低灰分 特低硫 特低 磷 中高热值 特高热值煤 是良好的动力及民用煤 适用于各种工 业锅炉 火力发电等 2 2 1 1 5 5 煤煤层层开开采采技技术术条条件件 一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本次所利用的四道柳找煤报告 区内含水岩组可划分为以下 两大类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孔隙 裂隙潜水 承 压水含水岩组 现分述如下 1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 该含水岩组岩性主要为冲洪积砂砾石 冲洪积砂砾石主要分布于 区内也来巴太沟 纳林沟 朱开沟及其支沟沟底 该含水岩组富水性 一般较弱 水位 水量受降水影响较大 一般在雨季水量明显增加 旱季锐减 个别泉 井甚至干涸 2 碎屑岩类孔隙 裂隙潜水 承压水含水岩组 根据钻探揭露及地质填图成果分析 本区由于受新生代以来的剥 蚀 延安组上部地层大面积被剥蚀 现仅残存了侏罗系延安组中下部 18 及三叠系延长组地层 因此区内仅存的碎屑岩类含水岩组为延安组和 延长组 1 侏罗系延安组含水岩组 延安组在区内大面积分布 但由于上部受剥蚀而残缺不全 残存 厚度变化不大 一般 104 89 120 81 米 平均 112 85 米 岩性组合 为灰 深灰色砂质泥岩 粉砂岩及煤层 夹灰色 灰白色中 细粒砂 岩 含 4 5 煤组 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煤层及中 细粒砂岩 砂质泥 岩 由于本区未做专门性水文地质工作 故利用邻区资料对其作概略 评价 据邻区勃牛川普查勘探区资料 该含水岩组水位埋深 67 54 106 19 米 水位标高 1200 51 1295 米 水温 8 13 单 位涌水量 q 0 000431 0 002411 s m 渗透系数 K 0 00541 0 00715m d 水质类型为 HCO3 K Na Ca 及 HCO3 Cl K Na 型水 溶解性总固体 203 660mg L PH 7 6 7 7 含孔隙 裂隙潜水 局部为承压水 富水性弱 2 三叠系延长组含水岩组 延长组在本区广泛分布 岩性以灰绿色中 粗粒砂岩为主 夹砂 质泥岩及泥岩 但由于其岩性胶结致密 裂隙发育一般较差 富水性 不强 二 火烧岩体水文地质特征 19 煤层自燃 其顶板受烘烤冷却后坍塌而形成较丰富的空间裂隙 为地下水的贮存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岩石经烧变后 原属隔水 的泥岩 粉砂岩等 均可成为或透水层 受煤层厚度 发育的空间位 置 燃烧时的内外条件及火烧体大小 与上覆岩层的水文地质特征等 诸多因素的影响 火烧岩体的富水性有着较大的差异 当煤层空间位 置较高 火烧体的燃变裂隙不具贮水条件或贮水条件差时 其富水性 较弱或只具透水性 但当煤层空间位置较低 所生成的烧变裂隙具有 一定的贮水条件或与第四系潜水含水层具较密切的水力联系时 则在 一定范围内可形成较强的富水带 无论富水性强弱 火烧岩体均具较 好的透水性 从火烧岩体分布分析 四道柳区 4 号煤层自燃所形成的火烧体主 要分布朱开沟 纳林沟 也来色太沟 哈拉庆沟两侧 据磁测资料 火烧岩体宽度一般为 30 40m 在上述地段由于 4 号煤层层位较高 贮水条件差 与第四系潜水水力联系不密切 故贮水性差 而在圪丑 沟以南 由于分布着大面积的风积沙含水层 因而在局部地段富水性 可能较强 总上所述 矿区内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的含水空间 以孔隙为主 裂隙次之 除火烧岩裂隙潜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强外 其 它各含水岩组富水性均很弱 q 0 1 升 秒 米 据周边利戎富强煤 20 矿及本矿水文地质调查 生产期矿井涌水量 5 8 米 3 小时 最大涌 水量 8 10 米 3 小时 故将矿区水文地质类型确定为第一 二类第一 型 即孔隙裂隙充水矿床 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型 三 工程地质 本区各主要可采煤层顶 底板岩性多以泥岩 泥质粉砂岩及胶结 差的砂岩为主 据邻区宏景塔详查区资料对各可采煤层的顶底板均采 取了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样并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 煤层顶板 砂质 泥岩 粉砂岩 细砂岩抗压强度 22 4 60 0kg cm2 煤层底板 泥岩 粉砂岩 砂质泥岩抗压强度 14 6 35 4kg cm2 岩石质量指标 RQD 平 均值 21 83 属软弱 半坚硬岩石 岩石质量状态多为中等的 从以上测试成果看 本区煤层顶 底板均为软弱 半坚硬岩石 岩层抗压强度低 稳固性差 矿区工程地质类型属第二类第二型 即 以层状岩类软弱 半坚硬岩层为主的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型矿床 望设 计及开采部门应注意对煤层顶底板的维护 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确保 安全生产 四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1 瓦斯 据四道柳找煤阶段 采取的煤层瓦斯样进行了测试 测试成果见 表 1 5 煤层瓦斯含量测试成果表 21 煤层瓦斯测试成果表 从其瓦斯测试成果可看出 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可燃物中气体含量 很低 为 0 00 0 113 ml g 燃 煤层中自然瓦斯成分 CH4含量在 0 00 12 10 CO2含量在 4 80 11 69 N2含量在 76 21 92 72 瓦斯分带均属氮气带 煤矿在开采时虽无瓦斯危害 但应及 时观测 防患于未然 2 煤尘 本区煤层具有很高的挥发分 各煤层挥发分均在 30 以上 远大 于 10 的界限指标 属于易爆炸煤层 本次及原报告未做煤尘爆炸鉴 定 据邻区勃牛川普查区鉴定结果 其火焰长度均大于 400 毫米 抑 制爆炸的最低岩粉量为 80 表明各煤层均有爆炸性危险 煤尘爆炸将是煤矿煤层开采中的一大灾害隐患 望矿山开采部门 在开采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防尘 降尘措施 防止因煤尘富集而发 生爆炸事故 3 煤的自燃 本区煤主要为低变质的不粘煤 煤中丝炭含量高 吸氧性强 煤 工业分析 每克可燃物中气体含 量 毫克 克 自燃瓦斯成份 试样 编号 W fA fV fCH 4 CO 2N 2 可燃气CO 2 N 2 备 注 W1 S13 8 945 2236 240 160 065 634 8089 57 CO 2 N 2 带 W2 S13 5 9812 22 33 230 080 0712 10 11 69 76 21 N 2 沼气带 22 中水分含量低 挥发分产率高 化学活性好 自燃发火倾向强 据内 蒙古煤矿设计院对部分电厂用煤资料调查 东胜煤田煤的自燃发火期 为 40 60 天 与煤堆的堆积高度 堆积方式有关 据东胜煤田详查 报告对煤的自燃趋势测定成果 各煤层还原样与氧化样之差 T1 3为 15 21 12 着火温度 T1 350 其自燃等级倾向为易自燃煤 因此 提请矿山开采部门对开采出的煤炭应注意堆放方式 缩短存放 时间 避免因煤的自燃而造成经济损失和污染环境 2 22 2 危险源及风险分析危险源及风险分析 2 2 12 2 1 危险源识别与检测危险源识别与检测 1 1 主要危险源 主要危险源 矿井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的种类主要有水 火 瓦斯 煤尘爆 炸 冒顶 提升运输 中毒窒息 机械伤人等其它因素 2 2 存在形式及场所 存在形式及场所 序 号 号 主要危险 有害因素 主要存在场所主要表现形式 1水 各采掘工作面 各种巷道及采空区 主排水系统及二级排水系统 地质钻孔 主副井口 地面变电所 风机房 工作面突水 钻孔导水 洪水 倒灌及主要生产场所进水等 2火 工作面采空区 变电硐室 炸药库房等主要生产场所 煤场 煤层自燃发火 电器失火 地 面生产生活设备火灾煤场煤堆自燃 3爆炸 采空区 采掘面 盲巷 主要运输大 巷 回风巷 炸药库 炸药使用 运输 压力容器 瓦斯煤尘爆炸 爆破器材管理 使用不当发生的爆炸 压力容器引 发的爆炸等 23 4 冒顶 灾害 主要运输巷 主副井 采掘工作面的 各运输环节 斜巷运输处 冒顶伤害 片帮伤害 5瓦斯 采掘工作面 老巷 盲巷 采空区等 超限 爆炸 6 机械 伤害 矿井生产各个环节 特别注意回采工作面刮板运输 机及各皮带运输环节 7 高空 坠落 作业环境垂直落差大于国家规定的场 所 如立井井口 井架 高空作业脚手架 等 井筒掉人 坠物 坠落 高空 作业坠人坠物 井筒简修 8地压矿井井下 巷道底鼓 支护失稳大面积垮 落 冒顶 片帮 支架压死 9 有害 气体 主要采掘工作面 采空区 回风巷 盲巷等 表现为超标或积聚而发的爆炸 或缺氧窒息死亡等 10电高压输配电场所使用 维修地点 触电 3 3 检测 监控的手段 检测 监控的手段 矿井具备瓦斯监控系统 对上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 能 够满足对矿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 2 2 22 2 2 危险源风险分析危险源风险分析 1 1 煤尘爆炸 煤尘爆炸 根据各煤层的煤尘爆炸性试验结果 5 号煤层有煤尘爆炸的危险 5 号层煤爆炸火焰长度10mm 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40 爆炸 指数 rf 48 98 有爆炸性 2 2 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 本矿井根据 2009 年内蒙古检测检验中心瓦斯鉴定结果 属低瓦斯 矿井 从瓦斯的涌出量分布分析 采空区所占的比例较大 在开采 运输 储存过程中也会释出瓦斯 只要条件具备都会引起灾难性爆炸 24 瓦斯爆炸是煤矿生产中重大危险 有害因素 3 3 压力容器爆炸 压力容器爆炸 矿井的压力容器主要有 压风机 压风包 压风管道 蒸汽锅炉 蒸汽管道 氧气 乙炔气体瓶等 受压容器发生爆炸事故 不但使整个设备遭到破坏 而且会破坏 周围的设备和建筑物 并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4 4 水灾 水灾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 主要水害危险有老空水 地表水危 险等 发生地点主要为采掘工作面及各种巷道 主排水系统及二级排 水系统等 发生大的水灾可能造成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或淹井 5 5 火灾 火灾 井下火灾不仅会造成设备损坏 人员伤亡 中毒等 更主要的是 可能引起瓦斯 煤尘的爆炸 引发灾难性事故 分为地面火灾和井下 火灾 1 地面火灾 矿主井提升机房 主井井口房 副井井口房 通风机房 压风机 房 变电所 矿井维修车间 煤场 办公楼 食堂及宿舍 仓库 木 场等 2 井下火灾 井下内因火灾 煤层自燃 煤层属II 类自燃煤层 有自然发火 倾向性 井下外因火灾 井下电气事故引发的火灾 雷电引入井下引起火 25 灾 人为造成的火灾 机械碰撞 摩擦引发的火灾 6 6 冒顶灾害 冒顶灾害 1 顶板地压灾害 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现开采煤层为5 层煤 煤层顶底板 多为软岩 发生顶板事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重点是采煤工作面 以 及遇地质构造带 后退回采支架回撤时以及掘进工作面与断层等地质 构造带时易发生顶板事故 因此巷道掘进中可能因空顶作业 支护不 合理等问题出现冒顶伤人 以及受采动影响等因素巷道变形破坏而片 帮冒顶造成事故 7 7 提升运输事故 提升运输事故 提升事故灾害 本矿井主 副井均有提升设备 在提升中可能出现的危险 有害 因素 矿井提升事故主要包括 胶带运输机断带 落煤 井筒坠人 井 筒坠物而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设施设备损坏 8 8 电气安全事故 电气安全事故 当供电线路发生断线 倒杆 线路共振 雷击等事故 用电设备 对人体可能产生电击和电伤 电火花事故 井下供电线网发生漏电 不仅会引起人身触电 而且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导致发生煤尘瓦斯爆炸 的重大事故 井上下电气设备起火也会引发重大事故 9 9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机械性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行 静止 部件 工具 加工件直 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 碰撞 剪切 卷入绞 碾 割 刺等形式 26 的伤害 各类机电 水泵 风机 皮带运输机 支架 轨道式机械 机加工设备等转动机械的外露传动部分 如齿轮 轴 胶带等 和往 复运动部分都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 1010 爆破材料爆炸 爆破材料爆炸 爆破材料的运输 储存 管理 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爆炸 将引 发灾难性灾害 应引起高度重视 应严格按爆炸品管理规定和 煤矿 安全规程 执行 1111 高空坠落 高空坠落 矿井地面坠落危害为高空作业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 如井架 线 杆等建筑物均可能发生高空作业坠落 第第三三章章 组组织织机机构构及及职职责责 3 13 1 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市 旗行办应急救援指挥部 鄂尔 多斯区域矿山救护大队 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等组成 3 3 1 1 1 1 成成立立矿矿井井安安全全生生产产事事故故应应急急救救援援指指挥挥部部 设设立立总总指指挥挥 副副总总 指指挥挥 成成员员 应应急急指指挥挥系系统统图图图图3 3 1 1 27 总指挥 副总指挥 现 场 指 挥 组 警 戒 保 卫 组 通 信 信 息 组 物 资 供 应 组 技 术 处 理 组 抢 险 救 灾 组 后 勤 保 障 组 医 疗 救 护 组 事 故 调 查 组 善 后 处 理 组 根据险情等级决定是否向上 级单位救援 3 3 1 1 2 2 应应急急救救援援指指挥挥部部成成员员名名单单 总 指 挥 矿长 李文斌 副总指挥 总工程师 崔岗昆 鄂尔多斯区域矿山救护队队长 云治江 安全副矿长 贺云亮 生产副矿长 张耀云 成 员 工会主席 倪存娃 办公室主任 王伟 通防科科长 武喜牛 机电科长长 秦安平 调度室主任 古城 供销科科长 白振彪 3 3 1 1 3 3 应应急急救救援援指指挥挥部部办办公公室室设设在在调调度度室室 主 任 古城 生产调度室电话 8861039 内部电话 801 救护队值班电话28 3 1 43 1 4 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 1010 个组个组 1 现场指挥组 由矿领导 救护队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 抢险救灾组 由鄂尔多斯区域矿山救护队 矿调度室负责人及 矿抢险救灾队三个分队每队15 人组成 3 技术处理组 由矿技术负责人 救护队技术负责人和有关技术 负责人组成 4 物资供应组 由供销科部门负责人组成 5 通信信息组 由机电科和通防科部门负责人组成 6 警戒保卫组 由保卫科和纳林陶亥派出所负责人组成 7 医疗救护组 由矿医务室负责人组成 8 后勤保障组 由供销科 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9 善后处理组 由工会 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10 事故调查组 由安全科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3 23 2 应急救援组织职责应急救援组织职责 3 2 13 2 1 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职责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职责 1 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2 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方面的规章制度 3 负责应急救援的指挥决策工作 在接到事故报警后 迅速研究 拟定救援方案 并予以组织 协调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实施紧急救助 防止事故扩大 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 负责指挥现场救援工作 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救援的工作进展 情况 5 根据救援工作的难易程度 协调现场救援力量 并决定是否向 29 上级有关救援部门发出请求援助支持 6 负责应急救援 协调指挥现场救援力量的调配 7 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后勤保障和保卫工作 8 负责应急救援情况的总结 上报及相关处理事宜 3 2 23 2 2 总指挥的职责总指挥的职责 1 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核批准工作 2 领导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工作 当矿井发生重 特大事故后 矿 长必须立即赶到现场 组织抢救工作 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在矿 长未到前 由值班领导负责指挥 3 负责对外有关方面的协调工作 3 2 33 2 3 副总指挥的职责副总指挥的职责 1 组织有关人员拟定应急救援方案 2 在总指挥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协助总指挥作好应急救援工作 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需的工人待命 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需的设备 材料 并由指定的专门人员严格控制入井人数 签发抢救事故用 入 井特别许可证 和 进入事故现场许可证 3 根据总指挥授权 代行总指挥权力 3 2 43 2 4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 1 制定应急救援程序 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 负责督促检查有关单位的应急救援设备的维护保养 使其处于 良好的状态 3 在接到报警后 应迅速标定报警的方位 险情的等级等要素 及时拟定救援计划并向指挥部汇报 根据事态的发展 随时修正救援 30 方案 供指挥部决策 4 根据总指挥的授权 与相关救援单位进行协调并下达有关命令 5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 应及时统计人员 财物的损失情况 并 写出书面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同时将有关材料建档 归档 3 2 53 2 5 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各小组的职责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各小组的职责 1 现场指挥组 主要负责指挥事故现场抢救工作 及时处理突发 灾变 2 抢险救灾组 具体负责实施救援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 3 技术处理组 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措施 解决事 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4 物资供应组 主要保证抢险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 5 通讯信息组 主要负责地面和井上下通讯信息畅通 6 警戒保卫组 主要负责事故发生后矿井的警戒 维持秩序等工 作 7 医疗救护组 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 8 后勤保障组 主要负责食宿接待 车辆调度等工作 9 善后处理组 主要负责伤亡员工家属安抚 抚恤 理赔等善后 处理工作 10 事故调查组 主要负责事故后事故分析报告 查明事故原因 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 2 63 2 6 各有关成员的职责各有关成员的职责 31 1 矿长 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 在矿总工程师的协助下 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 2 矿总工程师 是矿长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助手 在矿长领导下 组织制订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 3 各有关副矿长 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 负责 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需的工作待命 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需的设备材料 并由指定的副矿长严格控制入井人员 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别许 可证 4 安全科科长 根据批准的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作战计划 以及 按照 规程 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 实行有 效的监督 5 煤矿救护队队长 对煤矿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 全面指挥领 导煤矿救护队 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 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援救和事故处理 如果与外局煤矿救护队联合 作战时 应成立煤矿救护队联合作战指挥部 由公司的救护队长担任 指挥 协调各救护队的战斗行动 6 通防科科长 按照矿长命令负责改变矿井通风系统 调整主 扇风机的工作状态和组织完成必须的通风工程 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 其它措施 7 生产技术科科长 按照矿长命令负责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 害处理 并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和资料 并根据矿长命令完成测量 打钻工作 8 调度室主任 及时向矿长 矿总工程师 公司调度室以及有 32 关领导和单位汇报事故发生时间 地点 性质及事故处理情况 向下 传达矿长命令 召集有关人员或单位到调度室待命 协调各单位处理 事故的工作 9 有关的队长 班长 负责查对留在本区域内工作的人数 并 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带领到安全地点至地面 将在现场所见到的 事故性质 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 如实详细报告给矿调度室 并随 时接受矿长命令 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 10 矿值班调度员 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 地点和事故情况 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救护队 矿长 矿总工程师 公司调度室以及 其他领导和有关单位 及时向下传达矿长的命令 按照 预案 中所 规定的 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 及时按顺序通 知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 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的工作 统计掌握 出入井人员和留在井下各地点的人数 11 监控中心主任 应根据入井人员矿灯自救器领取情况 查清 在井下的员工人数及其姓名 并迅速报告调度室 对没持有经指定的 副矿长签发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 不得发给矿灯 自救器 并在灯房严格检查 制止入井 必须切断与救灾无关的其它通讯 保 证井上下通讯信息畅通 12 供销科科长 及时准备好必需的抢救器材 并根据矿长的命 令 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 13 机电科科长 根据矿长命令 负责调整主要扇风机的工作状 态 并保证其正常运转 掌握矿井内的停送电情况 及时抢修或安装 机电设备 完成其它有关任务 33 14 抢险救灾队队长 配合鄂尔多斯矿山区域救护队 负责将遇 难人员及时运送井上 保证救灾人员和器材及时运到事故地点 满足 救灾需要 并严格控制入井人员 15 医务室负责人 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急救治疗 组织护理 和药物供应 16 综合办公室主任 保证对遇难人员的妥善安置和救灾人员的 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 17 保卫科科长 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 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 不准闲杂人员入矿 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 严禁闲杂人员逗留 围观 第第四四章章 预预防防与与预预警警 4 14 1 危险源监控危险源监控 对重大危险源实行24h 连续监控 发现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 的隐患或险情 应立即停产整顿 并及时分析研究 制定整改方案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及时消除隐患 预防事故发生 4 24 2 预警行动预警行动 1 事故预警条件 发现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或险情 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时 34 2 事故预警方式 井下事故通过电话或由专人通知应急救援指挥 部办公室 地面事故通过电话或由专人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 3 各专项应急预案中必须明确具体的预警方式 4 34 3 信息报告与处置信息报告与处置 4 3 14 3 1 信息报告与处置信息报告与处置 事故发生后 现场人员或知情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救援指 挥部办公室汇报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事故报告后 按本矿事故汇报程序 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领导进行汇报 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意见 启 动应急救援预案 安排 协调相关单位组织抢救 4 3 24 3 2 信息上报和传递信息上报和传递 事故发生后 事故汇报程序具体见下图 图 4 1 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煤矿事故汇报程序图 4 3 34 3 3 现场人员向调度室报告内容现场人员向调度室报告内容 应急救援 指挥部 调度室 矿长 矿总工程师 值班矿领导 分管副矿长 调度室主任 各职能科室 抢险救灾队 鄂尔多斯分局 伊旗安监局 伊旗煤炭局 事故地点 煤矿 救护小队 值班司机 矿医务室 1 小时内5 分 钟 第一时间 第一时间 155515 111 15 1515 35 1 灾害 事故发生地点 具体位置 2 灾害 事故发生的性质 类别 危害程度和人员伤亡情况等 反映灾害 事故主要特征 第第五五章章 应应急急响响应应 5 15 1 响应分级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灾难的可控性 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将我矿事故分为 较大事故 级 和一般事故 级 事故发生后 立即启动应急预 案 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 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 相应的应急预案 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 及时报请上一级应 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响应分级标准 按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 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将我矿事故应急 响应级别分为 级 较大事故 响应 级 一般事故 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 级响应 可能造成3 9 人死亡 或造成 30 50 人中毒 重伤 或直接经济损失较大 或较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