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油泵支架.doc_第1页
汽车油泵支架.doc_第2页
汽车油泵支架.doc_第3页
汽车油泵支架.doc_第4页
汽车油泵支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 业 设 计(论 文)比亚迪汽车转向泵支架注塑模具设计BYD cars steering pump bracket injection mold design系别:机电信息学院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生姓名:学号:0900032018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完成日期 2012 年 12 月 16日比亚迪汽车转向泵支架注塑模具设计 摘要模具是工业生产用的重要的工艺装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60%90%的工业产品需 要使用模具,模具工业以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许多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很大程度上依赖 于模具的生产,因此,研究和发展模具技术,提高模具水平,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 特别重要的意义。注射成型是热塑性塑料成型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一次成型形状复杂的精密塑件。本 设计进行了一款传感器支架的注塑模设计,论文首先介绍了塑料成型基础及塑料注射成型 的工艺过程;其次通过对注塑加工方法及塑件进行综合工艺分析,确定了传感器支架注射 模的设计方案,即该模具采用一模四腔、侧抽芯的设计方案。然后针对该方案进行了重点 论述,主要包括侧抽芯的塑件及其注塑模的设计过程、注塑模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要点等。 其中注塑模主要设计的重点包括:侧抽芯设计、零件结构设计、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型腔 数目的确定、浇注系统的设计、滑块的设计、注射机的强度校核等。最后论文针对传感器 支架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及其模具采用侧抽芯生产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关键词: 注射成型 ; 转向泵 ; 双分型面 ; 侧浇口BYD cars steering pump bracket injection mold designAbstractMold is an important setup in modern industry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6090 percent of products utilize mold. Molding industry has been a essential factor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A number of new products developments considerably depend on mold making. 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t for national economy to research and improve mold technology.Injection molding is one of the main molding methods for thermo plastics, and it can once-formed delicate plastic members with sophisticated shap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sign of plastic injection mould of the Sensor bracket,Firstly, The dissertation mainly explains the designing process of the mold.Secondly, The dissertation analyses shaping craft and devises the shaping strategy.The mold adopts one mold and four- cavities and side pull. The dissertation gives fully analysis to the making process. Thirdly, the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sign of injection plastic molds for the Sensor bracket , including: side pull design; structural part design; decision of parting plane; assurance of cavity number; design of gating system; design of sliding block ; strength verification, etc. Lastly, the dissertation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sign.KeyWords: Injection Molding ; Steering pump ; Double parting surface ; Side Gate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注塑模具的基本概念 . - 1 -1.2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 1 -1.3国内注塑模具的发展状况. - 2 -1.4Pro-EUGCAD 等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 - 2 -1.5我国注塑模技术的发展趋势. - 2 - 第二章 产品的造型设计 - 4 -2.1造型前的准备. - 4 -2.1.1CAD 软件的选用. - 4 -2.2产品外观结构分析. - 4 -2.3造型具体步骤 . - 5 - 第三章 产品结构分析 - 9 -3.1塑料件特点分析 . - 9 -3.2技术要求分析 . - 9 -3.2.1尺寸精度 . - 9 -3.2.2塑件的表面质量 . - 10 -3.3工件材料的注射工艺参数 . - 10 -3.3.1 塑料的基本特性及工艺分析 . - 10 -3.3.2聚丙烯主要用途及其成型特点 . - 11 - 第四章 注模类型及注射机的选择 - 12 4.1 确定注塑模的基本类型 . - 12 -4.2型腔布局及数量的确定 . - 12 -4.2.1 型腔数量的确定 . - 13 -4.2.2 型腔的布局 . - 13 -4.3 注射机的选择 . - 14 -4.3.1注塑机简介 . - 14 -4.3.2 注塑机基本参数 . - 14 -4.3.3 选择注塑机 . - 15 -4.4 校核注射机的技术参数 . - 17 -4.4.1 注塑量的校核 . - 17 -4.4.2 锁模力的校核 . - 17 -4.4.3 塑化能力的校核 . - 17 -4.4.4喷嘴尺寸校核 . - 18 -4.4.5 定位圈尺寸校核 . - 18 -4.4.6 模具外形尺寸校核 . - 18 -4.4.7 模具厚度校核 . - 18 - 4.4.4.8 模具安装尺寸校核 . - 18 -4.4.9 开模行程校核 . - 19 -第五章 分型面的设计 - 20 -5.1 选择分型面的基本原则 . - 20 -5.2 分型面的设计 . - 20 -第六章 浇注系统的设计 - 21 -6.1 浇注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则 . - 21 -6.1.1 浇注系统的组成: . - 21 -6.2 主流道的设计 . - 21 -6.2.1 主流道的作用 . - 21 -6.2.2 主流道的设计要点 . - 21 -6.2.3 主流道尺寸计算 . - 22 -6.2.4 浇口套的结构形式 . - 22 -6.3 分流道的设计 . - 23 -6.3.1 分流道的作用 . - 23 -6.3.2 分流道的设计要点 . - 23 -6.3.3 分流道的形状及尺寸 . - 23 -6.4 浇口的设计 . - 24 -6.5 剪切速率的校核 . - 25 -6.5.1 主流道剪切速率校核 . - 25 -6.5.2 分流道剪切速率的校核 . - 25 -6.5.3 浇口剪切速率的校核 . - 26 -参考文献.- 27 -致谢.- 28 -27第一章 绪论1.1 注塑模具的基本概念塑料是由高分子合成树脂加入增塑剂、稳定剂、填料等物质而组成的。原料为小颗粒 形状(或粉状),我们将这些小颗粒塑料加温熔化成液体,注射到一个具有所需产品形状 的型腔中,待塑料冷却后取出来,就得到了与型腔形状一样的塑件,这个具有型腔的东西 我们称之为模具,因为要使用专门的设备将塑料注射入模具内,所以我们称之为注塑模具。1.2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模具是制造业的一种基本工艺装备,它的作用是控制和限制材料(固态或液态)的流 动,使之形成所需要的形体。用模具制造零件以其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 产成本低而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际上公认的关键工业。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 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 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早在 1989 年 3 月中国政府颁布的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将模具列为机械工业技术改 造序列的第一位。模具工业既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模具 在机械,电子,轻工,汽车,纺织,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里,日益成为使用最广泛的主 要工艺装备,它承担了这些工业领域中 6090的产品的零件,组件和部件的生产加工。模具制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市场的需求上,仅以汽车,摩托车行业的模具市场为例。 汽车,摩托车行业是模具最大的市场,在工业发达的国家,这一市场占整个模具市场一半 左右。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重点是发展零部件,经济型 轿车和重型汽车,汽车模具作为发展重点,已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得到了明确。汽车基 本车型不断增加,2005 年将达到 170 种。一个型号的汽车所需模具达几千副,价值上亿元。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汽车将不断换型,汽车换型时约有 80的模具需要更换。中国摩托 车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据统计,中国摩托车共有 14 种排量 80 多个车型,1000 多个型号。 单辆摩托车约有零件 2000 种,共计 5000 多个,其中一半以上需要模具生产。一个型号的 摩托车生产需 1000 副模具,总价值为 1000 多万元。其他行业,如电子及通讯,家电,建 筑等,也存在巨大的模具市场。目前世界模具市场供不应求,模具的主要出口国是美国,日本,法国,瑞士等国家。 中国模具出口数量极少,但中国模具钳工技术水平高,劳动成本低,只要配备一些先进的 数控制模设备,提高模具加工质量,缩短生产周期,沟通外贸渠道,模具出口将会有很大 发展。研究和发展模具技术,提高模具技术水平,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 的意义。1.3 国内注塑模具的发展状况在模具方面,我国模具总量虽已位居世界第三,但设计制造水平总体上比德、美、日、 法、意等发达国家落后许多,模具商品化和标准化程度比国际水平低许多。在模具价格方 面,我国比发达国家低许多,约为发达国家的 1/31/5,工业发达国家将模具向我国转移的 趋势进一步明朗化。 我国塑料模的发展迅速。塑料模的设计、制造技术、CAD 技术、CAPP 技术,已有相当规模的确开发和应用。在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上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较 大,在模具材料方面,专用塑料模具钢品种少、规格不全质量尚不稳定。模具标准化程度 不高,系列化商品化尚待规模化;CAD、CAE、FlowCool 软件等应用比例不高;独立的 模具工厂少;专业与柔性化相结合尚无规划;企业大而全居多,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因 此努力提高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是刻不容缓的。1.4 Pro-EUGCAD等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塑料注射模 CAD/CAM 是伴随着通用机械 CAD/CAM 技术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从上世 纪 60 年代基于线框模型的 CAD 系统开始, 到 70 年代以曲面造型为核心的 CAD/CAM 系 统,80 年代实体造型技术的成功应用,90 年代基于特徵的参数化实体/曲面造型技术的完 善,为塑料注射模采用 CAD/CAE/CAM 技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目前在国内外巿场已涌现 出一批成功应用于塑料注射模的 CAD/CAE/CAM 系统。现在国外一些著名的商品化三维造型软件都带有独立的注射模设计模块,如美国PTC公司的 Pro/E、UGS 公司的 UG-II、SDRC 公司的 I-DEAS 系统。这三个 CAD/CAM 系统目 前在塑料模具工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此外还有美国CV 公司的CADDS 系统、法国MATRA公司的 EUCLID 系统、法国 DASSAULT 公司的 CATIA 系统、英国 DELCAM 公司的 DUCT系统、日本造船信息系统株式会社的 Space-E 系统和日本 UNISYS 株式会社的 CADCEUS 系统等都各具特色,拥有各自的用户群。塑料注射模 CAE 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从上世纪 60 年代的一维流动和冷却分析到 70 年代的二维流动和冷却分析再到 90 年代的准三维流动和冷却分析,其应用范围已扩展 到保压分析、纤维分子取向和翘曲预测等领域并且成效卓着。1.5 我国注塑模技术的发展趋势近十余年来,我国对塑料注射成型 CAE 技术也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华中科技 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和南昌大学等都相继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华中科技大学 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最近推出的商品化塑料注射成型集成化仿真系统 HSCAE6.10, 从 1989 年推出的 HSCAE1.0 版到如今的 6.10 版,经历了从二维分析到三维分析,从实用 化到商品化,从局部试点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进程,已成为塑料制品设计、模具结构优化和工程师培训的有力工具,HSCAE 仿真系统目前已在国内 80 多家工厂和学校推广应用。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塑料模具已显示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1) 大力提高注塑模开发能力。 将开发工作尽量往前推,直至介入到模具用户的产品开发中去,甚至在尚无明确用户对象之前进行开发,变被动为主动。 目前,电视机和显示器外壳、空调器外壳、摩托车塑件等已采用这种方法,手机和电话机模具开发也已开始尝试。这种做法打破了长期以来模具厂只能等有了合同,才能根据 用户要求进行模具设计的被动局面。 注塑模具从依靠钳工技艺转变为依靠现代技术。随着模具企业设计和加工水平的提高,注塑模具的制造正在从过去主要依靠钳工的技 艺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这不仅是生产手段的转变,也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和观念的上升。 这一趋势使得模具的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模具精度越来越高,生产周期越来越短,钳工 比例越来越低,最终促进了模具工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已有 10 多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约 200 个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与此趋 势相适应,生产模具的主要骨干力量从技艺型人才逐渐转变为技术型人才是必然要求。(3)模具生产正在向信息化迅速发展。 在信息社会中,作为一个高水平的现代模具企业,单单只是 CAD/CAM 的应用已远远不够。目前许多企业已经采用了 CAE、CAT、PDM、CAPP、KBE、KBS、RE、CIMS、ERP 等技术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和虚拟网络技术等,这些都是信息化的表现。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这一趋向已成为行业共识。(4)注塑模向更广的范围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模具必然会向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现在,能把握机遇、开拓市场,不断发现新的增长点的模具企业和能生产高技术含量模具企业的业务 很是红火,利润水平和职工收入都很好。因此,模具企业应把握这个趋向,不断提高综合 素质和国际竞争力。随着市场的发展,塑料新材料及多样化成型方式今后必然会不断发展,因此对模具的 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未来的塑料模具无论是品种、结构、性能还是加工 都必将有较快发展。超大型、超精密、长寿命、高效模具;多种材质、多种颜色、多层多 腔、多种成型方法一体化的模具将得到发展。更高性能及满足特殊用途的模具新材料将会 不断发展,随之将产生一些特殊的、更为先进的加工方法。各种模具型腔表面处理技术, 如涂覆、修补、研磨和抛光等新工艺也会不断得到发展。第二章 产品的造型设计2.1 造型前的准备2.1.1 CAD 软件的选用 (1)UGUG 是美国 UGS(Unigraphics Solutions)公司的主导产品,是集 CAD/CAE/CAM 于一体 的三维参数化软件,是面向制造行业的 CAID/CAD/CAE/CAM 高端软件,是当今最先进,最 流行的工业设计软件之一.它集合了概念设计.工程设计,分析与加工制造的功能,实现了优 化设计与产品生产过程的组合。被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航空航天、家电以及化工等各 个行业。(2)Pro/EngineerPro/Engineer 是采用参数化设计的、基于特征的实体模型化系统,工程设计人员采用 具有智能特性的基于特征的功能去生成模型,如腔、壳、倒角及圆角,您可以随意勾画草 图,轻易改变模型。这一功能特性给工程设计者提供了在设计上从未有过的简易和灵活。 Pro/Engineer 是建立在统一基层上的数据库上,不象一些传统的 CAD/CAM 系统建立在多 个数据库上。所谓单一数据库,就是工程中的资料全部来自一个库,使得每一个独立用户 在为一件产品造型而工作,不管他是哪一个部门的。换言之,在整个设计过程的任何一处 发生改动,亦可以前后反应在整个设计过程的相关环节上。例如,一旦工程详图有改变, NC(数控)工具路径也会自动更新;组装工程图如有任何变动,也完全同样反应在整个三 维模型上。这种独特的数据结构与工程设计的完整的结合,使得一件产品的设计结合起来。 这一优点,使得设计更优化,成品质量更高,产品能更好地推向市场,价格也更便宜。(3) SolidWorks创新的、易学易用的而且价格便宜的 SolidWorks 是 Windows 原创的三维设计软件。 其易用和友好的界面,能够在整个产品设计的工作中,SolidWorks 完全自动捕捉设计意图 和引导设计修改。在 SolidWorks 的装配设计中可以直接参照已有的零件生成新的零件。不 论设计用自顶而下方法还是自底而上的方法进行装配设计,SolidWorks 都将以其易用 的操作大幅度地提高设计的效率。SolidWorks 有全面的零件实体建模功能,其丰富程度有 时会出乎设计者的期望。用 SolidWorks 的标注和细节绘制工具,能快捷地生成完整的、符 合实际产品表示的工程图纸。 SolidWorks 具有全相关的钣金设计能力。钣金件的设计即可 以先设计立体的产品也可以先按平面展开图进行设计。SolidWorks 软件提供完整的、免费 的开发工具(API),用户可以用微软的 Visual Basic、Visual C+或其它支持 OLE 的编程语 言建立自己的应用方案。通过数据转换接口,SolidWorks 可以很容易地将目前市场几乎所 有的机械 CAD 软件集成到现在的设计环境中来。从多方面因素考虑,本人采用 Pro/Engineer 做三维设计。2.2 产品外观结构分析此产品是一个较小的薄壁零件,没有复杂的曲面,用普通的造型工具即可完成,三维-特征图如下:图 2-1 产品图2.3 造型具体步骤(1) 设置工作目录启动 Pro/E 程序后,点击菜单栏上的【文件】【设置工作目录】。在弹出的“选取工作目 录”对话框中的查找范围下拉菜单中找到刚刚建立的“CGQZJ”文件夹,并点击该对话 框的【确定】按钮,完成“Pro/E 工作文件夹”的选取。(2) 新建零件 选择【文件】/【新建】命令或者单击工具栏中的 按钮,在弹出的【新建】对话框中的【类型】选项组中选取【零件】选项,在【子类型】选项组中选取【实体】选项,同时取消【使 用缺省模板】选项中的选中状态,表示不采用系统的默认模板。最后在【名称】文本框中 输入文件名 chilun。单击【确定】按钮后,系统弹出【新文件选项】对话框,在【模板】 选项组中选择 mmns_part_solid 选项,表示将要建立的实体零件采用毫米(mm)、牛顿(N)、 秒(s)单位制(3) 用工具拉伸出两个曲面,如图 2-2,然后合并加厚,效果如图 2-3 所示图 2-2 曲面拉伸 图 2-3 加厚实体 (4) 对拉伸后特征的几个地方倒圆角,如图 2-4 所示图 2-4 倒圆角 (5) 在壳体的一端拉伸一个平面,如图 2-5 所示,实体化之后如图 2-6图 2-5 切端面图 2-6 切后效果(6) 用拉伸工具在壳体内做加强筋,如图 2-7 所示图 2-7 加强筋(7) 做卡口主体,如图 2-8 所示图 2-8 卡口 (8) 在零件两端分别拉伸出 2 个平面,然后实体化,如图 2-9 所示图 2-9 切端斜面 (9) 对该圆角过渡的地方倒圆角,效果如图 2-10、2-11 所示图 2-10 圆角过渡图 2-11 圆角过渡 (10) 对该设置拔模斜度的地方设置拔模斜度,如下图标记的地方都要设置斜度,一般在 301之间。图 2-12 拔模斜度 (11) 至此,三维零件造型完成,模型树如下图 2-13 零件树形结构图第三章 产品结构分析3.1 塑料件特点分析塑件的结构分析,如图 3-1: 从图上看,该塑件的外形为四方壳,塑件上有加强筋,壁厚均匀,且符合最小壁厚要求。 由于该塑件无侧孔和内凸,但在塑件边上有四个倒钩卡扣,所以需考虑侧向分型抽芯装置。 为使塑件顺利脱模,可在塑件内部处增设 12的拔模斜度。图 3-1 塑件三维图3.2 技术要求分析3.2.1 尺寸精度 (1)尺寸精度的选择;塑件的尺寸精度是决定塑件制造质量的首要标准,然而,在满足塑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时总是尽量将其尺寸精度放低一些,以便降低模具的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对塑件的精度要求,根据装配情况来确定尺寸公差,该塑件是一般民用品, 所以精度要求为一般精度即可,根据精度等级选用表,PP 的高精度为 2 级,一般精度为 3 级。根据塑件尺寸公差表,公称尺寸在 100120 范围内,取 MT2B 级的公差数值为 0.52 mm, MT3B 级的公差数值为 0.78 mm。(2)尺寸精度的组成及影响因素;制品尺寸误差构成为: = s + z + c + a(31)式中 制件总的成型误差; s 塑料收缩率波动所引起的误差; z 模具成型零件制造精度所引起的误差; c 模具磨损后所引起的误差; a 模具安装,配合间隙引起的误差;影响塑料制品尺寸精度的因素比较复杂,归纳有以下三个方面。 模具 模具各部分的制造精度是影响制件尺寸精度重要的因素。塑料材料 主要是收缩率的影响,收缩率大的尺寸精度误差就大。成型工艺 成型工艺条件的变化直接造成材料的收缩,从而影响尺寸精度。3.2.2 塑件的表面质量 表面质量是一个相当大的概念,包括微观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两方面 技术指标,而不是单纯的表面粗糙度问题。塑件的表观缺陷是其特有的质量指标,包括缺 料,溢料与飞边,凹陷与缩瘪,气孔,翘曲等。模具的腔壁表面粗糙度是塑件表面粗糙度 的决定性因素,通常要比塑件高出一个等级。该塑件要求对型腔抛光,所以对粗糙度的要 求比较高,查表得 PP 抛光后顺纹路方向的表面粗糙度为 0.02 m,垂直纹路方向的表面 粗糙度为 0.26 m。3.3 工件材料的注射工艺参数3.3.1 塑料的基本特性及工艺分析 聚丙烯是由丙烯单体经聚合而成。无味、无毒,外观似聚乙烯,呈白色的半透明蜡状, 是通用塑料中最轻的聚合物,其相对密度仅为 0.890.91g/ cm ,结晶度为 50%70%,具 有明显的熔点(190240)。高强度、耐冲击、耐寒、防翘曲、耐高温、高流动性、低 飞边、低缩痕;质量轻,易加工,使用、加工成本低廉等特点 聚丙烯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 压强度、硬度、刚度及弹性、韧性、延伸性比聚乙烯好,特别是经定向后的聚丙烯具有极 高的抗弯曲疲劳强度,可制作铰链。聚丙烯可在 107121下长期使用,在无外力作用下, 使用温度可达 150。聚丙烯是通用塑料中唯一能再水中煮沸且在 135蒸汽中消毒而不 被破坏的塑料。聚丙烯的低温特性不如聚乙烯,脆化温度仅为-10-30,低温冲击强度低,抗氧化 能力很低,其制品在光、热及氧的作用下易老化,故聚丙烯塑料中应添加适量的抗氧化添 加剂。制品的材料采用增强聚丙烯,属热塑性塑料。该塑料吸水性小,熔融时流动性较好, 成型容易,但收缩大。另外,该塑料成型时易产生缩孔、凹痕、变形等缺陷;成型温度低 时,方向性明显,凝固速度较快,易产生内应力。因此,在成型时应注意控制成型温度, 浇注系统应缓慢散热,冷却速度不宜过快。工艺分析:根据材料的性能,聚丙烯材料塑件的壁厚应为 0.94。合理的选择壁厚很重要, 在使用上要求壁厚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脱模时能顺利脱出,为方便实用,塑件取用壁厚 为 2.0,太厚不但显得笨重,而且还会增加成本,由于塑件冷却后产生收缩,会使塑件冷 却后紧紧包住型芯或型腔当中的突起部分,为防止拉伤和擦伤塑件,设计塑件时,必须考 虑塑件内外表面沿脱模方向具有足够的脱模斜度,常取 13。塑件转角处采用过渡半径为塑件壁厚的 1/3 以上。最少不宜小于 0.5mm。3.3.2 聚丙烯主要用途及其成型特点 主要用途:聚丙烯可用做各种机械零件,如法兰、接头、泵叶轮、汽车零件和自行车 零件等;可用作冷热水、蒸汽、各种非强酸、碱等的输送管道,化工容器和其他设备的衬 里、表面涂层等;可制造各种绝缘零件以及自带铰链的盖体合一的箱壳类制件。聚丙烯优 良性还在于它能耐沸水蒸煮,而不损坏,因此,适宜做医疗器械,和餐具。成型特点:成型收缩范围大,易发生缩孔,凹痕及变形;聚丙烯热容量大,注射成型模具 必须设计能充分冷却的冷却回路;聚丙烯成型的适宜模温为 80,温度过低会造成制品表 面光泽差或产生熔接痕等缺陷。温度过高会产生翘曲现象。由于模具是与注射机配套使用的,设计模具时,大部分结构都是根据注射机的技术规格来 设计的,因此设计过程中,注射机的选用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应先选用注射机。根据该塑件的结构特点和 PC 的成型性能,查有关资料初步确定塑件的注射成型工艺 参数,见下表:表 3-1塑件的注射成型工艺数工艺参数内容工艺参数内容预热和干燥温度 8090注射时间35时间 2h保压时间1530成型时间/s后段180200冷却时间1530料筒温度/中段210230总周期4070前170190螺杆转速/3060(r/min)喷嘴温度/180190方法红外线灯烘箱模具温度/6080后处理温度/70注射压力/MPa7090时间/h24第四章 注模类型及注射机的选择4.1 确定注塑模的基本类型注塑模具是由若干块钢板配合各种零件组成的,基本分为:成型装置(凹模,凸模);定 位装置(导柱,导套);固定装置(工字板,码模坑);冷却系统(运水孔);恒温系统(加热管,发 热线);流道系统(唧咀孔,流道槽,流道孔);顶出系统(顶针,顶棍)。塑胶模具根据生产工艺和生产产品的不同又分为: A.注射成型模-电视机外壳、键盘按钮(应用最普遍); B.吹气模-饮料瓶; C.压缩成型模-电木开关、科学瓷碗碟; D.转移成型模-集成电路制品; E.挤压成型模-胶水管、塑胶袋; F.热成型模-透明成型包装外壳; G.旋转成型模-软胶洋娃娃玩具。 根据浇注系统型制的不同可将注塑模具分为三类:(1).大水口模具:流道及浇口在分模线上,与产品在开模时一起脱模,设计最简单,容易加 工,成本较低,所以较多人采用大水口系统作业。(2).细水口模具:流道及浇口不在分模线上,一般直接在产品上,所以要设计多一组水口分 模线,设计较为复杂,加工较困难,一般要视产品要求而选用细水口系统。(3).热流道模具:此类模具结构与细水口大体相同,其最大区别是流道处于一个或多个有 恒温的热流道板及热唧嘴里,无冷料脱模,流道及浇口直接在产品上,所以流道不需要脱模, 此系统又称为无水口系统,可节省原材料,适用于原材料较贵、制品要求较高的情况,设计 及加工困难,模具成本较高。根据注塑材料的不同可将注塑模具分为四类: A、热塑性塑料注塑模具; B、热固性塑料注射模具; C、弹性体塑料注塑模具(如橡胶硅胶模具); D、结构泡沫塑料注射模具;根据注射机种类的不同可将注塑模具分为立式注射模具 、卧式注射模和直角式注射模等 三种类型。4.2 型腔布局及数量的确定型腔指模具中成形塑件的空腔,而该空腔是塑件的负形,除去具体尺寸比塑料大以外, 其他都和塑件完全相同,只不过凸凹相反而己。注射成形是先闭模以形成空腔,而后进料 成形,因此必须由两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