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教学大纲根据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病理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学第 6 版教材编写。总教学时数为 120 学时,其中理论 74 学时,实习 46 学时。 一、教学对象 临床医学本科。 二、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认识疾病的病因与形态变化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学习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法医学、军事医学等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要求 1 、基础理论方面,病理学总论的学习总体上要求掌握病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特别是基本病理变化及病变的转归;在病理学个论的学习中,除了要求掌握有关基本概念之外,还强调掌握常见病的病理变化特点及病变的发展变化规律,掌握病理改变与临床症状、体征的关系。 2 、基本技能方面,要求学会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病理变化的方法,并能应用病理学知识综合分析病理学变化,能对所学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进行独立分析、作出初步结论。 3 、了解尸体解剖的目的、意义及操作方法。了解临床病理标本的正确处理方法。了解病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三、学习方式和教学安排 1 、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实施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2 、整个课程 120 学时,其中理论 74 学时,实习 46 学时,安排在第 3 学期完成。教材选用由李玉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学第 6 版教材,辅导材料为病理学实习指导或病理学复习思考题。另外,学生可以购买或借阅相关的病理学图谱来帮助自学。 四、考核 (一)考试目的 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因此本课程的考试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掌握情况;同时通过考试督促学生进行系统复习,对课程内容进一步消化掌握,为进入临床医学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复习考试对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常见的重要疾病的名词概念、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等知识要点均能较清楚地掌握。 (三)考试内容与范围 考题内容以教学大纲重点内容为主,一般内容为辅,不超出病理学课程内容范围。 (四)考核分理论和实习考试两部分。 总分 100 分 理论考试:闭卷考试,占 7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实习考试: 25 分,考试时间 30 分钟。 五、教学内容 本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划“ ”者为应掌握内容,划“ ”者为需熟悉内容,其余为根据需要了解的内容。 (一)前言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过程与归转。重点是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组织形态、功能及代谢的变化,其中又以形态改变为主,在此基础上联系功能、代谢的变化。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近代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相关的免疫病理、分子病理、超微病理等分支学科迅速发展,深化了本课程的内容。通过病理学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学习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法医学、军事医学等打好基础。 病理学包括总论与各论两部分。第一、二、三、四、五章为总论部分,从第六章开始到第十六章的内容为各论部分,第十七章内容为病理学技术方法内容。病理学总论部分阐述各种疾病病理变化的共同规律,各论则揭示各个系统器官重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的特殊规律。总论为各论学习打下理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均十分重要。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要求不但要重视理论知识学习,也要重视对病理标本与组织切片的观察,使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学习时应重视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运用局部与整体、对立统一、内因与外因关系等哲学分析思维方法分析研究病理学问题,要注意培养善于观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分析、理解病理变化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联系,注意病理学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一、萎缩 萎缩的概念 :生理性与病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的原因及分类 (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萎缩)、 形态变化与影响 。 二、 肥大、增生及化生的概念。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可逆性损伤(变性) 可逆性损伤(变性)的概念。 细胞水肿(水变性): 概念、病变特点 、原因及发生机制、结局。 脂肪变: 概念、病理变化 、病因的发生机制及结局。 玻璃样变: 概念、分类 (细胞内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 病变特点 、产生机制与结局。 二、不可逆性损伤 - 坏死 坏死的概念、病因、病理变化 (镜下改变及早期坏死组织肉眼观察特征)、 类型 (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 坏疽的概念 、病因、 类型 (干性、湿性及气性坏疽)、病变特点。 坏死的结局 :细胞溶解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 三、细胞调亡和细胞老化的概念。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修复的概念与意义 一、再生 再生的概念 、分类(生理性与病理性、完全与不完全性)。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上皮组织、纤维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血管、肌组织、神经组织的再生。 二、纤维性修复 肉芽组织概念 、 作用及结局 、疤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不利后果。 三、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的概念 : 创伤愈合的类型 :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特点。 四、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的四个阶级 :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的特点。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全身性和局部性因素。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循环障碍的概念、类型 (全身性与局部性)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充血的概念、类型(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淤血 )。 局部性与全身性淤血的原因。 全身性淤血的病理改变: 1. 基本病变 ; 2. 主要脏器的病变( 肺淤血、肝淤血 )、后果。 第二节 出血 出血的概念、病变及后果 第三节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与血栓的概念 。 血栓形成的条件 :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血栓形成的过程和 形态、类型 。 血栓的结局 :软化、溶解和吸收,机化和再通,钙化。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变形、广泛性出血。 第四节 栓塞 栓塞与栓子的概念 。 栓子运行的途径 :静脉性、动脉性、门静脉性、交叉性、逆行性栓子。 栓塞的类型 (血栓、脂肪、气体、羊水及其他栓塞)及其后果。 第五节 梗死 梗死的概念 。 梗死形成的原因和 条件 。 梗死的类型 (贫血性、出血性、败血性梗死)及 病理变化 。 第六节 水肿 水肿的概念 、发病机制、 病变 及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章 炎症第一节 炎症概述 炎症的概念 : 炎症的原因 :生物性因素、理化性因素、组织坏死、变态反应。 炎症的基本病变 : 一、变质 变质性变化 :概念、 组织形态变化 。 二、渗出 渗出性变化的概念。 渗出: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 三、增生 增生性变化的概念 。 炎症的局部表现与全身反应: 局部表现 :红、热、肿、痛、功能障碍及产生的机制。 全身反应 :发热、血液中细胞成份的变化及其他改变。 第二节 急性炎症 炎症的分类:急性、慢性。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 二、 血管通透性增加 ; 三、 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 ; 四、 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 ; 五、分类及病变: 浆液性、 纤维素性 、 化脓性炎 (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及出血性炎特点。 六、结局: 痊愈:完全愈复、不完全愈复。 迁延为慢性炎症。 蔓延扩散 :局部蔓延、淋巴道蔓延、血道蔓延(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 第三节 慢性炎症 一般慢性炎症的病变特点 ; 慢性肉芽肿性炎: 概念、形成条件和组成。 第五章 肿瘤我国肿瘤发生与防治概念。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肿瘤的定义 : 肿瘤性增殖与非肿瘤性增殖的本质区别 。 祖国医学对肿瘤的认识。 第二节 肿瘤的形态 一、大体形态和基本组织结构 大体形态 :形状、大小、颜色、质地和数目。 基本结构 :实质、间质结构状况。 第三节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肿瘤的分化 。 异型性的概念 :良性肿瘤的异型性、 恶性肿瘤的异型性 (瘤细胞的异型性、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 肿瘤的命名 :一般命名原则、其他命名。 二、 肿瘤的分类 :组织来源、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好发部位。 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肿瘤的生长 :生长速度、生长方式(膨胀性、浸润性、外生性)。 肿瘤的扩散 :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转移(淋巴道、血道、种植性转移)。 第六节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高、中、低分化; TNM 分期系统 。 第七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良性肿瘤对人体的影响:压迫、阻塞。 恶性肿瘤对人体的影响 :破坏正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出血、疼痛、发热、恶病质。 第八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分化程度、核分裂象、生长速度、生长方式、继发改变、转移、复发、对机体的影响。 第九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一、癌前病变及其意义 癌前病变概念 : 常见癌前病变类型 :大肠腺瘤、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靡烂、乳腺纤维囊性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粘膜白斑。 二、 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 及其 意义 。 第十节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 等。 第十一节 环境致瘤因素 环境致瘤因素:化学、物理性、病毒性致瘤因素。 第十二节 遗传与肿瘤 常见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第十三节 肿瘤免疫 肿瘤抗原和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机制。 第十四节 常见肿瘤举例 一、上皮性肿瘤 上皮组织良性肿瘤 :乳头状瘤、腺瘤组织学特点。 上皮组织恶性肿瘤(癌) :鳞状细胞癌、腺癌、基底细胞癌、移行细胞癌组织学特点。 二、间叶组织肿瘤 间叶组织良性肿瘤 :脂肪瘤、血管瘤、淋巴管瘤、平滑肌瘤、软骨瘤组织学特点。 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血管肉瘤、纤维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组织学特点。 癌与内瘤的鉴别 。 三、 神经外胚叶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胶质瘤。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 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基本病理变化 。 各重要脏器的病变及其后果 :(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病变特点 及后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心绞痛 、 心肌梗死 (分类、病变、合并症)、 心肌纤维化、冠状动脉性猝死 。 第三节 高血压病 1 、 高血压病概念 、病因与发病机制、 类型及分期 。 2 、 高血压病各器官的病理变化 (动脉、心脏、肾脏、脑及视网膜的改变)。 第四节 风湿病 一、风湿病概念 风湿病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发展过程 (变质渗出期、增生期、瘢痕期)。 二、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内膜炎 :急性炎症期与赘生物形成、 结局和影响 。 风湿性心肌炎: 风湿小体的病理特点 和结局与影响。 风湿性心外膜炎 :病理特点与影响。 三、心瓣膜病 心瓣膜病概念、病因与分类 (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及关闭不全),各种类型心脏病的形态变化、血液动力学改变及其影响。 四、 心脏外的风湿病变 :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风湿性动脉炎及风湿性脑病。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分类、主要病变 及产生的影响。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 肺炎 肺炎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 一、大叶性肺炎 1 、 大叶性肺炎的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 病理变化特点及临床联系 。 3 、 并发症 。 二、小叶性肺炎 1 、 小叶性肺炎的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 病理变化特点 , 临床病理联系 。 3 、 结局及并发症 。 军团菌肺炎 1 、 军团菌肺炎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 病变特点 。 四、间质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 病理改变要点 。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COPD )的概念 。 2 、 COPD 常见病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及肺心病) 的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 病理变化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 第三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鼻咽癌病因、 病变特点 、 扩散途径 及结局。 肺癌的病因、 病理变化(大体分型、组织学分型) 、扩散途径、 临床病理联系 。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 胃炎 一、急性胃炎的 主要类型及病变特点 。 二、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类型(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疣状)及病理变化 、临床病理联系。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病 1 、 消化性溃疡病概念 。 2 、 病理变化特点 : 3 、 临床病理联系 , 结局与合并症 。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三节 阑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分型及病理变化 。 结局及合并症 。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概念 。 病因及发病机制。 基本病变 。 临床病理分型:普通型和重型( 病变特点 、 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 )。 第五节 肝硬化 一、 肝硬化的概念 。 二、门脉性肝硬化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 病理变化 。 3 、 临床病理联系 :门脉高压症、肝功能障碍主要表现。 二、坏死后性肝硬变: 病理变化要点 。 三、胆汁性肝硬化: 病理变化要点 。 第六节 胃癌 病因、 病理变化(早期、中晚期胃癌概念、分型及主要特点) 、 扩散 及组织发生。 第七节 原发性肝癌 概念 、病因、 病理变化(早期肝癌的概念、晚期肝癌的分型及特点、组织学类型) 、扩散。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一、淋巴瘤的分类: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二、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的 主要特点 。 三、 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型及主要特点 、 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区别 、临床过程。第十章 免疫性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AIDS )的概念、临床表现、 病因 和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 临床病理联系 。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基本病变 及 临床表现 。 3 、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相关肾炎类型、 IgA 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 病理变化(包括电镜)、免疫学特征及临床病理联系 。 第二节 肾盂肾炎 1 、 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感染途径 )。 2 、急性与慢性肾盂肾炎的 病理变化特点 及 临床病理联系 。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子宫颈癌的 病变特点 。 子宫体癌(子宫内膜腺癌)的病因、 病理变化 、扩散、 临床病理联系 。 前列腺增生症的 病理变化 。 乳腺癌的病因、 分类及病理变化 、 扩散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1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的 病理变化(增生期、胶质贮积期、结节期) 、病因和发病机制。 2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 病理变化 、病因和发病机制。 3 、慢性甲状腺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工智能工程师高级面试模拟题详解及解析
- 2025年低代码AI平台插件测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2025年专业心理咨询师实践技能考试预测题及备考指南
- 2025年健康管理师岗位技能评估题库及解析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3.2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业务系统用户管理办法
- 2025年主管中药师备考指南考试模拟题与答案详解
- 上海小区车位管理办法
- 2025年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试题考核试题(+答案)
- 行为决策与管理办法
- 永州市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化学试卷(含答案)
- 光伏发电项目运维合同
- 2024版劳务合同范本
-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正式版)
- 08水平四 七年级 田径单元18课时计划-《田径快速起动加速跑》教案
- 农贸市场消防整改报告
- (高清版)DZT 0337-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油砂
- 2000-2015年考研英语一真题及详细解析
-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综合征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 保险行业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 私立民办高中学校项目建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