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5.doc_第1页
百家讲坛5.doc_第2页
百家讲坛5.doc_第3页
百家讲坛5.doc_第4页
百家讲坛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爱情是美人头上的碧玉簪 现代爱情是白领脚下的高跟鞋 古代爱情是门当户对 现代爱情是自由结合 古代爱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现代爱情是将爱情进行到底 古代爱情是柳永杜牧李商隐 现代爱情是琼瑶亦舒岑凯伦 古代爱情是长恨歌 现代爱情是忘情水 古代爱情是西厢待月 现代爱情是网上有缘 古代爱情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现代爱情是如何嫁给百万富翁 古代爱情是你织布来我耕田 现代爱情是你负责努力赚钱,我负责美丽娇艳 古代爱情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现代爱情是红灯帐底卧鸳鸯 古代爱情是夜半添香的纤纤素手 现代爱情是征婚启事的体健貌端 古代爱情是黄藤酒 现代爱情是快食面 古代爱情是举案齐眉 现代爱情是劳燕分飞 古代爱情是清淡的水墨 现代爱情是绚丽的水彩 古代爱情是琵琶弦上说相思 现代爱情是聊天室里诉衷肠 古代爱情是属于媒人的 现代爱情是属于心情的 百家讲坛“饮料榜”、“武功榜”、“幽默榜” (文:书剑雪茗) 讲坛饮料榜 纪连海的讲座:豆汁 纪连海先生的讲座,很有京味儿,“门槛儿不高”,非常平民化、大众化,即便是小学生,一般也能听得懂。故喻之如豆汁儿,虽然没有太多的“刺激”、“惊怪”之处,但却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健康饮品。 他的讲座似评书、似相声。再说“豆汁儿”,不正是“逗你玩儿”、“别叫真儿”吗又想起了纪晓岚。 刘心武的讲座:红茶 为何是红茶?因为讲的是红学?这只是一个方面。 红茶,是一种发酵后的茶,它别出心裁,并非常规,很多传统人士是不太习惯这种“加工茶”的,但新潮一族,却对其十分青睐。 查定义,“发酵”,是把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这有些像刘心武先生的“揭秘”:虽然设想大胆、“推陈出新”,但有时难免有些“断章取义”、主观操作。 至于引起争议,当然也是在所难免了。 姚淦铭的讲座:绿茶 姚淦铭先生的老子智慧,风格古朴、意境清远。初闻之,字句或有不解,近识之,方知哲意无穷。 品之如绿茶,先苦后甘、沁人心脾,杂念皆无、云淡风清。 讲座崇尚谦谨、良善,其虚怀若谷之意,正是中国君子之风! 于丹的讲座:奶茶 于丹女士走上百家讲坛,穿着一身洁白的衣服,从容镇定,口齿清晰,气度不凡。听其讲座,能得到心灵的滋养,故比之如鲜奶,芳香可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然久久品之,却不觉陶醉,叹其后劲十足。难怪易中天先生把于丹的讲座比喻为美酒,并且度数稍高,“不胜酒力者”慎用 原本想把她的讲座比喻为“奶酒”,但听完庄子,领略到更加清新、朴素的一面,应有“茶”的元素,(又经网友指点),喻其为“奶茶”更为合适。(想到一位歌手,不冲突吧。) 阎崇年的讲座:参酒 如果把阎先生的讲座也比喻成酒,那一定是珍藏多年的“人参酒”课中所讲地域不也多为产参之地吗? 他的讲座没有丝毫浮华之象,庄雅而生动,沉郁而大气,不但讲述历史本身,而且强调“以史为鉴”,总结出很多能使我们受益的处世经验和成功法则,如他推出的“天合、地合、人合、己合”等。 “清十二帝”系列,不仅对“百家讲坛”,更对整个史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史热潮”,由此开始。 有人形容阎先生(的讲座)是“讲坛”中的“定海神针”,或许就像美酒中的人参一样关键吧。 易中天的讲座:白酒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易中天品三国”,大有曹操当年“煮酒论英雄”的豪气。且时有辛辣调侃、时有激情表演,别开生面,雅俗共赏,极有群众基础。 故喻之如(中度)白酒,淳厚浓香,可见深厚底韵;飘逸豪放,可见男儿性情! 补说一句:按照于丹讲座中“见心见性”的逻辑,易先生比喻于丹的讲座为美酒,则他自己的讲座更是美酒。 王立群的讲座:黄酒 王立群先生,研读史记四十年,有极为扎实的功底,他的讲座,风格纯朴,耐人寻味,无疑是坛陈年老酒。 想到了我国的黄酒,其特点正是醇厚幽香、越陈越香。它不像白酒那样刺激火爆,也不像红酒那样浪漫高雅,它是乡土气息很浓的传统饮品,也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韵。 所以,拿黄酒比喻王立群先生的讲座,应该比较合适。 马骏的讲座:红酒 我们还记得那位讲二战的马骏博士吧。 他的讲座充满着爱与恨、血与火,将军、士兵、英雄、战犯好似战争与和平的诗章,激情澎湃、引人入胜,既有“战争浪漫主义”的色彩;又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深思。 加上语言风格西化,故而喻之如红酒。(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很多像“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之类的“红色诗句”的)。 金正昆的讲座:咖啡 金正昆先生的礼仪课,融通古今、兼纳中西,从日常生活,到商务交往,可谓面面俱到,听完课,很是受益。特别是讲到了很多国际惯例、西方礼仪,这是我国入世以后,国人都应该了解的常识。 金先生的讲座,风趣幽默、生动提神,且新潮时尚,故而比之如咖啡。 (完) 讲坛武功榜 能登上“百家讲坛”的“各派掌门”自然皆有其独到之武功,其风格也是各式各样,有的犀利,有的柔美,有的大气,有的沉郁 有些高手擅于学习、乐于变通,有些高手我行我素、恒久如初。 在网友的指点之下,完成了这篇讲坛武功榜,总结的并不全面,又为一家戏言,仅供一观耳! 通用招法: (1)、吸星大法: “吸星大法”是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部分)糅合北冥神功和星宿派的化功大法创制而成的一套武功,偏重于化功大法一路。吸星大法专吸对方的真气,贮入自己丹田,再驱入奇经八脉以供已用,临阵威力极大。 作学问、作文章,经常会借鉴别人(前人)的观点。一人之力是很有限的,如果都要“从零作起”,即使他“皓首穷经”,又能走多远呢。那么学术界是很难取得长足的发展的。所以要谦虚为怀,互相学习。 这就很像“吸星大法”,自己未必有盖世无双的内力,但吸纳得多了,自然就强大起来了。但也有不同,“吸星大法”是比较阴损的,而我们讲的学习,则是善意的、和谐的。 牛顿就有句名言:“如果我已经看的更远,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这种言论,可能令狐冲还说得出来;但任我行,是万万说不出的。 (2)、易筋经法: “吸星大法”虽然实惠,但它又被称作“魔教妖法”,所以“吸纳”、“借鉴”的“度”还要有所把握才好。特别是“吸纳”了不同门派的“真气”,一定要“妥善引化”、“和谐共存”才好;不然一旦“真气”反噬,那就痛苦不堪了。 任我行,就是走火入魔的典型。而令狐冲,有幸得到少林寺的易筋经秘籍,方才幸免受害。 “易筋经”是至高无上的少林绝学,能够使修习者打通自身经脉、调理内息;练成之后,更可化腐朽为神奇,寻常武功也可发挥无穷威力。这恰恰能化解“吸星大法”之祸,使所吸纳的各股真气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一位治学的人,学习、吸纳而不至于迷乱、癫狂,这也是很重要的。这里颇有些“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淡定和从容了。 (3)、左右互搏术: “左右互搏术”,又称“双手互搏术”。当年,周伯通被黄药师困于桃花岛十五年,百无聊赖之中创出此术。 此招法要求修习者“一心二用”,一神守内,一神游外,双手使用不同武功招数。临敌之时,将这套功夫使出来,分进合击,那便等于以二对一。 而很多讲师们都擅用此术。 写论文时,正方观点:一、二、三、四、五;反面观点:一、二、三、四、五然后让双方打起来,越激烈越好一场热闹过后,“熄火”、“收网”、“大功告成”“闪人”! 其实,这是个普遍的规律,它有点像于丹女士所讲的人生所要经历的“正、反、合”那三个过程。 归其实质,便是“对立统一”。 个人绝技: 易中天:独孤九剑 “独孤九剑”是独孤求败所创立的无敌剑法。这路剑法,追求“行云流水、任意所之”的境界。 而易先生,也是不拘一格。虽身为是教授,并不是一本正经、疾言厉色的,而是随和的、随意的,甚至是有点随便的,他常有惊人之言,惊世之举。 再说“九剑”,即:总诀式、破剑式、破刀式、破枪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气式。它强调一个“破”字,强调“无招胜有招”。 而易老师并不是专攻历史学的,在这个领域,他未必时时处处都做到“有招”,但他有一套很厉害的论证方法,什么野史、杂记,心理、人性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甚至对名著小说的经典段落,他也能将其“去伪存真”。 他这种打破常规、颠覆传统的能力和理念,是值得那些死读书、读死书的秀才们借鉴的。但“独孤九剑”,是要求极高的“悟性”的,虽是一招一式,也可变化无穷而这种“悟性”、“灵气”,未必人人都有,故而,我们切不可邯郸学步、盲目模仿。 王立群:降龙十八掌 “降龙十八掌”是洪七公生平绝学,一半得自师授,一半自行参悟而出,虽然只有一十八掌,但每一招都具巨大威力。降龙十八掌是纯阳至刚的武功,但刚到极处,又自然而然生出柔来。 洪七公讲述亢龙有悔(十八掌之一)时,即说此掌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发掌时并不将力道用足,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却还有二十分,好比陈年美酒,上口不辣,后劲却是醇厚无比。 而王立群先生的讲座也是如此,他研究史记四十年,真算得上是“厚积薄发”了。上课所讲的知识,只是他平生所学的一小部分而矣。所以他的讲说,特别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再说降龙十八掌的精要之处,全在于运功发力,至于掌法变化却极简明。 如洪七公教郭靖“余下三掌”时,是当着欧阳克的面教。郭靖尚未领悟,而欧阳克却已明了,但一对阵,欧阳克于郭靖所学之掌竟是难以应付。这恰恰说明了,“降龙十八掌”的威力在于“功”而不在于“变”。 正如,王先生的风格,老成持重、少有变化,没有太多“别开生面”的地方。但别人却是模仿不来的如果谁想要达到如此“境界”,也只有踏踏实实地研究四十年史记再说吧! (据说王老师是无意间捡了本史记便研读起来,如今看来,更好似拾到了“武林绝学”一般。) 刘心武:百花错拳 “百花错拳”是天池怪侠袁士霄所创拳法。袁士霄誓做前人未做之事,打前人未打之拳。于是他融通百家,另辟蹊径,创出此拳。百花错拳的要旨在于“似是而非,出其不意”。其招式大悖于“正宗手法”。 而刘心武先生的“解读红楼梦”就有这种风格。“讲座”一播出,那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得争论无数有人对其推崇备至,有人对其坚决抵制 但他的“秦学”还是推广开来了。至少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被他“俘虏”了不允许我说他的任何不是。 再探其妙处,就在于一个“错”字,这就使旁人捉摸不透,百思不得其解。就凭着这种“神秘”,友之者,越发神往;“敌”之者,难以应对。 其实,这里的“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传统理念而“有所错位”罢了。 如果能凭着这个“错”字,每战皆胜,“打败众多豪杰”,甚至真正地“别开天地,自创一家”的话,这里也就无“错”可言了我们不排除“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可能性。 (个人并不通晓“红学”,恕不能深入评说。) 姚淦铭:空明拳、太极拳 据射雕英雄传的“记载”,周伯通在桃花岛的地洞里苦练十余年,终于参悟到“以虚击实,以不足胜有余”的妙旨,因而自创出以“空、柔”为主的七十二手空明拳。 这种理念,和那本九阴真经的宗旨是一样的。“真经”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而九阴真经其实又是借鉴了老子的道德经,如道德经有云:“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看看这种风格,是不是和主讲老子的那位虚怀若谷的姚先生很是相同呢? 这个不难理解,周伯通他们的全真教,就是道家的。 而姚先生的讲说风格,从容不迫、以静制动、刚柔并济、轻而不浮、沉而不僵、灵活自然这又和“太极拳”的宗旨非常相似。(不知在现实生活中,姚先生是否为此中高人)。 于丹:美女拳法、逍遥游掌法 “美女拳法”是古墓派祖师林朝英所创。拳法每一招都是模拟一位古代美女,将千百年来美女变幻莫测的神韵仪态化入其中,招数名称极有诗意,像红玉击鼓、红拂夜奔、绿珠坠楼、文姬归汉、红线盗盒、木兰弯弓、班姬赋诗、嫦娥窃药、蛮腰纤纤、丽华梳妆、萍姬针神、西子捧心、洛神微步每一招都出自一个历史典故,施展出来或步步生莲,或依依如柳,于婀娜妩媚中击敌制胜。 而于丹女士的语言风格,绮丽华美、诗意盎然,引经据典、潇洒自然。加上人有动态、气质之美,自通得此拳。 于丹不仅讲庄子,并且做事言谈,也像庄子,她飘然不群、新潮另类。至于那路“逍遥游”,一定是深有研究。看“采访”了解到,于丹已经走遍天下:中国各省,皆曾游历,世界各洲,仅非洲暂未涉及。再加上“上树拍照”、“沙漠历险”真是“不虚华年”了,I服了U! 康震:唐诗剑法、玉萧剑法 “唐诗剑法”还用多说吗?康震先生讲了李白、杜甫,“怎有不知之理”?按理说接下来,还要讲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吧?我们拭目以待。 “玉萧剑法”桃花岛绝学,有飘逸出尘之姿。其实意象正合了李白的桀骜不驯,苏轼的超然旷达。加上诗词与音律本不可分,正应了南宋姜夔的名句“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这又是怎样的诗情画意呢? (完) 讲坛幽默榜 外甥问我幽默的定义,我张口结舌,答不上来,事后有点郁闷看来二十年来,我竟不知道幽默为何物。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幽默”(humour)是个英译词,意思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意味深长”为“问题的关键”。广告里来一句“喂小丽呀”,手机里来一句“恨你恨到骨头里”这未必是“幽默”。 幽默贵在“清新自然”。 “清新”尽量避免低级趣味(也不必追求“阳春白雪”式的高级趣味“鱼香肉丝”式的中级趣味就好),可以“通俗”,也可以“庸俗”;但不要“低俗”,更不要“恶俗”。 “自然”都说相声、小品讲究“包袱”,但真正的大家,往往能够“举重若轻”、“大智若愚”,如果恰恰相反,那是故弄玄虚、煞有介事,让自己身心“背上包袱”您扯着嗓子喊,听得我们一身汗。最后离题万里,没个正形儿,“代价”太大,得不偿失,这叫“空虚”,“热闹表象”之下的“极度空虚”! “演讲高手”是能够把握分寸的,看百家讲坛这些日子,曾无数次地被讲师们不同风格的幽默所打动。今天“归纳总结”了一些,很不全面,且供欣赏。 金正昆情景再现式 金正昆先生,风趣幽默,笑声贯穿于他讲座之始终。这和他所讲的题材(礼仪)不无关系。 与世界接轨年数不多,国人行为举止方面还有很多“露怯”、“不雅”的地方,金先生生动举例,“情景再现”,夸张、归谬,还原当时尴尬场面,让人顿时觉醒平时咱自己人不注意,觉得也没什么,但经过讲师分析,居然那么不爽! 学礼仪的最高境界恐怕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然而这又谈何容易?理论结合实际,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就像“觉”与“悟”之间,还有很大差距一样。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经典语言举例: 1、我们三四个人在那儿坐着,难道我们骗吃吗?没上,盘儿都没有,后来一问,还真上了。你知道点的什么吗?点了四首乐曲。 2、那家伙戴四个戒指,你看,什么含义都有,想找对象了,已经找到了,事情已经办了,又想单干了全方位发展。 人家还问我,这是什么含义?那要跟咱自己人说,这个是招贼,没文化,人家外国人在那儿,咱家丑不可外扬 (这已经近于辛辣讽刺了,以后谁还会步其后尘吗?又不是卖手饰、修戒指的。) 3、一开始有的同志不知道,认为袖子有一个商标是名牌的标志,经常有人走路时有意做“曲臂挺进状”,要露一手! (听了这话,还有人敢不揭标签吗?) 4、抱歉,我说你认错了,我姓金啊。你姓王,她非让我姓王。害得我老婆晚上给我办学习班,让我交代冒名姓王干过什么坏事,影响我安定团结。 (金先生的幽默,和他的“见多识广”是分不开的,这种幽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再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不是机械模仿、闭门造车可以达到的。) 易中天石破天惊式 易先生的幽默别出心裁,常能打破时空距离,将一些时尚新潮的词汇用于史学讲座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幽默不仅需要知识、见识,有时还需要一些胆识。 很多玩笑,我等小辈“窃窃私语”一番兴许有过,但在“百家讲坛”之上,“众目睽睽”之下,仍能淡定自若,任意发挥的,实在难得! 易先生确实是性情中人,有些语言,简直是“惊世骇俗”。听众一阵哗然之后,却又觉得那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真知灼见”! 经典语言举例: 1、“郎”是小伙子的意思,那个时候呼他们为郎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孙郎就是孙帅哥,周郎就是周帅哥。 (类似“平易近人”的还有:“史书上怎么介绍刘邦的父母呢?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太公什么意思?大叔,媪是什么意思?大妈,就是父亲叫刘大叔,母亲叫刘大妈。可见是无名之辈。”) 2、三国志怎么描述诸葛亮的?“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不叫帅哥叫什么,叫伟哥啊? (这一段,是面对面栏目中,易先生针对观众质疑的回答。胆子真大!当时听得我一身汗。因为是“即兴发言”,这又说明了易先生“幽默不是故意的”,并不是上讲坛之前,冥思苦想专门“秀”出来的。真正的“幽默”是多年积淀、深入骨髓、自然流露的。) 3、袁术接到袁绍要另立刘虞为帝的信以后,就在肚子里面冷笑,哼,真不愧是小老婆养的,想出这么个馊主意。 (易先生深挖人性,擅于揭示不为人知的人物心理活动。) 4、袁术以为皇帝的称号就像现在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标一样,要抢先注册。 孔庆东比兴推理式 孔先生讲座浮想联翩、天马行空,多用比、兴手法,把所讲述的“文治武功”日常化、生活化。一边用“北大醉侠”深厚的内功揭示武侠世界,一边用“过来人”丰富的阅历警示现实生活。 听他的讲座,能收到“课内课外”两重效果。 语言艺术已然“自成一家”,创立“孔式幽默”。或夸张、或比喻,或嘲讽(含自嘲),随时随处皆可拿所见所闻的人、事、物挖苦一下、剖析一番。 孔先生研究武侠小说恐怕他也跳不开这个圈子了,就连讲鲁迅时,他也是“黑话”连篇的。如用了“不当大哥好多年”之类的“专业术语”。 经典语言举例: 1、大家看我今天穿这衣服,不能代表我就会武功,其实我不会打架,我连我的夫人都打不过,我可能只能打过我家那只猫 (运用“自嘲”,并不降低当事人的身份。大家只是一乐罢了,没有谁当真,也没有谁会把他和“虐猫事件”联系起来。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在外面炫耀自己在家中“霸主地位”的,关起门来,往往就是跪搓板儿的受气包;而越是谦虚、客气的,兴许在家中从不做家务,过的是太上皇的日子,只是把名义上的皇位让出去而已。) 2、你想想今天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年轻的女老师谈恋爱,家长能让吗?校长能让吗?社会上得有多少人来给你做工作呀孩子,迷途知返吧 (这是在讲杨过和小龙女爱情时,所插说的比喻。这能让观众切实地感受到小说人物的压力和矛盾。) 3、李莫愁本来是小龙女的师姐,也是古墓派的,她们从小生长在教育环境不太好的地方,生长在女子学院里边,从来没有男性。因为她的师傅恨男人,所以她的徒弟不能跟男人接触。 (经过这样的比喻,我们很容易了解到李莫愁心理问题的成因,对当事人也多少产生了一些“历史同情”。) 4、没有她,郭靖不能正常成长,所以说黄蓉在小说中的作用实际上是郭靖的“精神辅导员”、“政治导师”,很像一个班里边,一个学习比较差的男生,这老师给他安排一个学习很好的女生,是班里的学委加团支部书记。 (读了这些段落,我们回头再去看金庸剧,会不会有别样的感触与心得呢?) 纪连海精彩演绎式 幽默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习惯。纪先生一上台,就带有这种“气质”,从而使我们养成一种“接受幽默”的“习惯”。其实,纪先生的精彩,主要在于他的说书、表演,单独地在这里列出文字,比听书的感觉要差一些。在他那里,幽默绝不仅仅是言语本身,更包括了语气、表情和动作。 读先生书,可以发现,文中多用“问号”,或设问,或反问,此起彼伏,一波三折,有时把问题抛给读者(观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此外,讲座中又请到“他山之石”,把刘墉、纪昀的很多“逸闻趣事”借来一用,效果很好。 经典语言举例: 1、(豪格竟选时,谦虚了几句。) 这个时候,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