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 备课笔记1.doc_第1页
普通话 备课笔记1.doc_第2页
普通话 备课笔记1.doc_第3页
普通话 备课笔记1.doc_第4页
普通话 备课笔记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普通话和普通话水平测试教学目的通过讲授普通话语音的含义、性质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对普通话语音有初步了解,熟悉常用术语,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主要内容以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提问等。主要内容;一、什么是语音、普通话语音二、普通话语音的性质1、物理属性 2、生理属性 3、社会属性三、普通话语音分析1音节 2音素 3声母、韵母、声调 4音位具体内容一、什么是语音、普通话语音:1、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提问:1聋哑人使用手势语时,嘴里常伴随着发出的各种声音是不是语音?2人们对话时常常发出的“唔、哎、啊、啧啧”等声音是不是语音?3红楼梦潇湘馆里的鹦鹉能说:“姑娘来了!”、“快倒茶”之类的话,是不是语音?两个要点: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能表达一定意义。 2、普通话语音就是普通话所包含的三个标准:(1)语音:说话要符合北京语音的标准;(2)词汇:要使用普通话词汇,例:“来只鸡n!”“她做事真sji!”(3)语法: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例:“我行先了!”“我知不道!”的表述都不对。 二、普通话语音的性质 1、物理性质: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具有。 同其他的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1)音高:声音高低的变化。同是一个字音,由于高低音变化不同,在汉语里就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声调”。如:i55指“衣服”的“衣”(或其它“一”、“依”等),而i35又是指“移动”的“移”,等等。在一句话,前后高低音的变化,也常常产生不同的语调。如汉语前高后低的降语调表陈述句,用前低后高的升语调表疑问句等等。因此,关于音高现象,如声调、语调等,也是在实际语言中可以用来传达和区别意思的。(2)音强:声音强弱或轻重的变化。字音和字音衔接,在汉语里常有轻重音的区别。如“老子”重音在哪个字上,其含义有不同。在“子”上,表古代一人名或一书名,在“老”上,就是指“父亲”。有如“帘子”和“莲子”等。轻重音的区别,在俄、英等语言里也常常见到。一句话里,各部分轻重音的变化,以及各句子间声音轻重的不同,常用来表达不同的语气。因此,音强在实际语言里,对传达和区别意义的作用也是显著的。(3)音长:声音的长短。声音的长短,跟我们说话速度的快慢有关。说话慢,音长;说话快,音短。在一些语言或方言里,往往用长短音的不同来区别字音。如“一”和“衣”,普通话同是长音,而在上海话里,前读长音,后读短音。有如:英语sit和seat,两个单词的发音区别,就是一个短音素i和一个长音素i:的区别。因此,音长对于辨义有时也很重要。(4)音色:语音的本质,又称“音质”。各种声母、韵母的区别,都是音色的不同。如A、O、 *代表“啊、喔、阿”三字音,实际就是三个不同的音素。音色在任何语言中,都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造成音色的不同,有多种原因,主要是发音体本身和发音方法以及发音时的情况不同造成的。2、语音的生理性质:人和动物都具有。(1)肺和气管(2)喉头和声带(3)口腔和鼻腔、咽腔 3、语音的社会性质:语音的根本属性。表现在: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具有系统性。语音和语义的对应关系,不是个人能决定的,而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如:当代一些新词新语的出现,“大腕儿、倒爷、大款儿、傻帽儿”(京),“老公、发屋、打的、白领蓝领、度假村”(港澳),“下海、官倒、音乐电视、家庭影院”(随新事物出现而产生)语音的社会性质还表现语音的系统性上。语言是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在语音系统上表现得特别显著。不同的民族语言,总是有不同的语音系统。同一民族的语言里,不同的方言也有不同的语音系统。所以语音现象就随语音系统的不同而不同。如:普通话“雨、女、律、居、区、虚”中的y韵母,有些方言里就没有,象昆明话,“雨”念成i,“女”念成ni!。又如胶东方言里没有普通话 声母,念成零声母,象“乳、荣、人、日”等。三、普通话语音的基本概念 1、音节:一般,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只有儿化词例外,由两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例:“花儿朵朵向阳开”中的“花儿”,读hur时,就不是儿化词,应是两个音节;读hur时,就是儿化词,应是一个音节。另外像“猫儿、狗儿、鸟儿”等皆同于此。 2、音素:一般,汉语拼音中一个字母就是一个音素,只有zhchsherng五个例外。 课堂练习:请判断下列音节是由几个音素构成的:鹅 单 图 英 鸭 圆 烟 鱼 乌 年 双1 3 2 2 2 3 3 1 1 4 4 (ng) (i)(n)(in) ()()另:论、牛、油。 3、元音和辅音 主要区别:(1)口腔中是否受阻:辅音一定受阻;元音基本不受阻。(2)气流的强弱:辅音普遍较强;元音普遍较弱。(3)紧张的部位和程度:辅音的成阻部位特别紧张;元音则保持均衡紧张。(4)响亮的程度:辅音不响亮,噪音成分多;元音响亮,是乐音。 4、声母、韵母、声调(1)声母:22个,21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2)韵母:39个。(3)声调:4个,轻声不是声调的一个种类。 5、音位: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一、江苏地区方言特点与推普情况。江苏全省方言比较复杂,根据各县市方言特点,可以划分为四个方言区。第一区:北方话区。丰县、沛县、徐州、铜山、邳县、睢宁、新沂、宿迁、赣榆等地。第二区:江淮西北区。连云港、沭阳、东海、灌云、灌南、泗阳、淮阴、涟水、淮安、泗洪、洪泽、盱眙、滨海、阜宁、射阳、建湖、金湖、响水、盐城、宝应、高邮、扬州、江都、仪征、六合、江浦、南京、江宁、句容、溧水、扬中、镇江、丹徒、邗江等地。第三区:江淮东南区。大丰、兴化、东台、海安、如皋、如东、南通、泰州、泰兴等地以上二、三区合为江淮区,又称下江“官话”。第四区:吴方言区。靖江、高淳、丹阳、金坛、溧阳、常州、武进、宜兴、江阴、无锡、张家港、常熟、苏州、吴县、吴江、太仓、昆山、启东、海门。以上四个方言区中,第一区最接近普通话,第四区最次。江苏境内长江两岸,吴方言和江淮方言交错存在,吴方言的共同特点是有浊声母,而江淮方言则没有,据此,南通市的一部分也是吴方言区。江淮方言总特点是有入声,不分阴阳读短调,收尾,单元音丰富,鼻音韵尾反,主要有七八个类型的声调。A、江苏地方方言与普通话语音上的分歧,可以分为声、韵、调的差别。一 、声母差异:1、江淮方言区多数不分n、l。(吴方言区中金坛、溧阳也不分。)2、吴方言区中一般没有翘舌音。(南京也没有。)3、吴语区、江淮方言区如皋、泰州h念成f,宿迁只有h。4、吴语区除无锡、常熟r念成z,江淮方言区中扬州、镇江、高邮、盐城、滨海r念成了l。5、吴方言中P、T、G、Q、Z浊音念成了清音b、d、k、j、c、s。6、一些方言中添加声母。如:如皋“袄”(ao)念成(ngao)(上),苏州“我”念成(ngen)。7、有丢失声母现象,如:徐州、邳县“翁”(weng)念成(ong)。二、韵母差异:1、江淮一些地方念成i。2、开口复韵母和单韵母不分。如“海带”中ai吴语区都读成a,江淮方言“欧”ou念成e(后),3、鼻韵尾“-n”和“-ng”不分。(除徐州)三、声韵搭配:1、f与i相拼。徐州、吴方言中都可与i拼,而汉语拼音规则是不允许的。2、唇音与ong拼。如:扬州“蒙”(meng)念“mong”。3、u介音丢失。江淮方言、吴方言都有此现象,如dui念成dei,tun念成ten。四、声调差异:1、声调种类多少不同。2、声调实际读音(调值)不同。3、方言与普通话各类声调所包含字不尽相同。如苏州话中阴平调就不包含普通话阴平调中的“剥、逼、吃、黑、接”等字。B、江苏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分歧表现为:1、同义异词。如普通话“小孩子”,苏州话叫“活狲”、“小人”,南通话叫“小伢儿”,扬州话叫“小霞子”。2、同词异义。如普通话“祖母”,苏、锡、常称为“亲娘”,泰州、扬州称为“太太”。3、异词异义。如普通话“月亮”各地叫法不一。C、江苏方言与普通话语法上分歧不很显著,但各地也有特殊说法。量词使用上如江淮方言中的“一挂车”、“一部车”,苏州话“一顶桥”,扬州的“一道桥”。语序方面如普通话的“上海快到了”,苏州话叫作“上海到快哉”;普通话的“我比他高”,扬州话叫做“我高似他”。正因为方言如此复杂,分歧如此之多,所以,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化工作更具重要意义。虽然方言不能强制在短时间内消灭,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共同语普通话的普及,它必将逐渐缩小自己的作用。三、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规范化。推广普通话,重要的是从学生抓起,在校园内大力推行普通话,学生学习运用普通话进行朗读、演讲,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对推广普通话有深远的意义学习普通话,规范语音,要从汉语拼音入手,确立正音标准,推广标准音。读准21个声母,7个单元音韵母,3个特殊元音韵母,13个复元音韵母和6个鼻韵母是非常重要的。学好这些拼音文字基础工具的读念,一是可以为拼读汉语字词发出标准的普通话语音。二是可以运用拼音文字,阅读“拼音读物”来练习朗读。三是可以利用它查阅字典来校正发音。无论年龄大小,以强制记忆方法来听读记汉语拼音都是学好普通话的第一步,并且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对拼音的学习,首先要认准行体,还要对每个拼音的唇行、舌位及动作过程、气息运行路线牢牢记住。最好以国家语委有关普通话教学的录音带、录像带为教材,跟他们练习发音,双音节词拼读时的变凋轻声、儿化都要在练习时体现出来。理性的识别和感性的读练相结合方能行之有效。第二节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及要求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1994年10月颁布了第一部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1997年进行了修订,2004年制订了最新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于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新大纲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还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范围是国家测试机构编制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具体测试内容共分为五项,各项的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一、读单音节字词:10分。 共100个音节,不含轻声、儿化音节,限时3.5分钟。 1.目的: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标准程度。 2.要求: (1)100个音节中,70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表一”,30选自“表二”。 (2)100个音节中,每个声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每个韵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2次,4个声调出现次数大致均衡。 (3)音节的排列要避免同一测试要素连续出现。 3.评分: (1)语音错误,每个音节扣0.1分。 (2)语音缺陷,每个音节扣0.05分。(3)超时1分钟以内,扣0.5分;超时1分钟以上(含1分钟),扣1分。 二、读多音节词语:20分共100个音节,限时2.5分钟。 1.目的: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 2.要求: (1)词语的70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表一”,30选自“表二”。 (2)声母、韵母、声调出现的次数与读单音节字词的要求相同。 (3)上声与上声相连的词语不少于3个,上声与非上声相连的词语不少于4个,轻声不少于3个,儿化不少于4个(应为不同的儿化韵母)。 (4)词语的排列要避免同一测试要素连续出现。 3.评分: (1)语音错误,每个音节扣0.2分。 (2)语音缺陷,每个音节扣0.1分。(3)超时1分钟以内,扣0.5分;超时1分钟以上(含1分钟),扣1分。 三、选择判断:10分。 限时3分钟。分为三小项内容。1. 词语判断(10组)共2.5分。 (1)目的:测查应试人掌握普通话词语的规范程度。 (2)要求: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列举10组普通话与方言意义相对应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由应试人判断并读出普通话的词语。(3)评分:判断错误,每组扣0.25分。2. 量词、名词搭配(10组)共5分。 (1)目的:测查应试人掌握普通话量词和名词搭配的规范程度。 (2)要求: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列举10个名词和若干量词,由应试人搭配并读出符合普通话规范的10组名量短语。(3)评分:搭配错误,每组扣0.5分。3. 语序或表达形式判断(5组)共2.5分。 (1)目的:测查应试人掌握普通话语法的规范程度。 (2)要求: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列举5组普通话和方言意义相对应,但语序或表达习惯不同的短语或短句,由应试人判断并读出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的表达形式。 (3)评分:判断错误,每组扣0.5分。选择判断合计超时1分钟以内,扣0.5分;超时1分钟以上(含1分钟),扣1分。答题时语音错误,每个音节扣0.1分,如判断错误已经扣分,不重复扣分。 四、朗读短文:30分。 一篇,共400个音节计分,限时4分钟。 1.目的:测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在测查声母、韵母、声调读音标准程度的同时,重点测查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 2.要求:(1) 短文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中选取。(2)评分以朗读作品的前400个音节(不含标点符号和括注的音节)为限。 3.评分: (1)每错1个音节,扣0.1分;漏读或增读1个音节,扣0.1分。 (2)声母或韵母的系统性语音缺陷,视程度扣0.5分、1分。 (3)语调偏误,视程度扣0.5分、1分、2分。 (4)停连不当,视程度扣0.5分、1分、2分。 (5)朗读不流畅(包括回读),视程度扣0.5分、1分、2分。(6)超时扣1分。 五、命题说话:30分。限时3分钟。 1.目的: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 2.要求: (1)说话话题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中选取,由应试人从给定的两个话题中选定1个话题,连续说一段话。 (2)应试人单向说话。如发现应试人有明显背稿、离题、说话难以继续等表现时,主试人应及时提示或引导。 3.评分: (1)语音标准程度,共20分。分六档: 一档:语音标准,或极少有失误。扣0分、0.5分、1分。 二档:语音错误在10次以下,有方音但不明显。扣1.5分、2分。 三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