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试及答案.doc_第1页
第一章测试及答案.doc_第2页
第一章测试及答案.doc_第3页
第一章测试及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题 填空题(22分)1. (3分)流体在等径管中作稳定流动,流体由于流动而有摩擦阻力损失,流体的流速沿管长 不变 。2. (3分)米糠油在管中作流动,若流量不变,管径不变,管长增加一倍,则摩擦阻力损失为原来的 2 倍。3. (3分)流体在管内作层流流动,若仅增大管径,则摩擦系数变 变大 ,直管阻力变 变小 ,计算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变 变大 。4. (3分)用内径为200mm的管子输送液体,Re为1750。若流体及其流量不变,改用内径为50mm的管子,则Re变为 7000 。5. (3分)苯(密度为880kg/m3,黏度为6.510-4Pas)流经内径为20mm的圆形直管时,其平均流速为0.06m/s,其雷诺数Re为 1625 ,流动形态为 层流 ,摩擦系数为 0.0394 。6. (4分)某液体在套管环隙内流动,大管规格为56mm3mm,小管规格为30mm2.5mm,液体黏度为1 Pas,密度为1000 kg/L,流速为1 m/s,则该液体在套管环隙内流动的Re为 20000 。7. (3分)流体体积流量一定时,有效截面扩大,则流速 减小 ,动压头 减小 ,静压头 增大 。第二题 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1.如下图所示,若水槽液位不变,阀门打开时,各处的流体总机械能的关系为(B)。A.E1E2E3 B. E1=E2E3 C. E1=E2=E3 D. E1E2=E32、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滞流内层的厚度随雷诺数Re的增大而( B )。 A. 增厚 B. 减薄 C. 不变3、在一条倾斜的直管里充满着流体,在直管的不同高度有两个压力表,当它们读数相同时,可以认定管中的流体( C )。 A、静止不动 B、向上流动C、向下流动 D、以上都有可能4. 转子流量计的主要特点是( C ) A. 恒截面、恒压差 B. 变截面、变压差 C.变截面、恒压差5、流体在圆管内作层流流动时其阻力损失( A )。 A、与管壁粗糙度无关 B、与雷诺数无关C、与管壁粗糙度、雷诺数有关 D、只与管壁粗糙度有关6. 水在异径管中作稳定流动,体积流量为qv,质量流量为qm,质量速度为G,平均流速为u,则在流动中数值不变化的是( D )。 A、G和u B、qv和GC、qm和 u D、qv和qm7. 在完全湍流(阻力平方区)时,粗糙管的摩擦系数数值 C 。A) 与光滑管一样;B) 只取决于雷诺准树Re;C) 只取决于相对粗糙度;D) 与粗糙度无关。三、计算题: 第1题(17分):如附图所示,高位水槽液面恒定,距地面10m,水从1084mm钢管流出。钢管出口中心线与地面的距离为2m,管路的总阻力(包括进、出口等局部阻力损失)可按hf=16.15u2 (J/kg)计算,式中u为水在管内的流速(m/s)。求(1)A-A截面(垂直管路中的某一截面)处的流速m/s?(2)水的流量为多少m3/h? 解:(1)设水槽液面为1-1,管出口外侧为2-2,以地面为基准面,列柏努利方程式得:Z1g + (P1/) + (u12/2) = Z2g + (P2/) + (u22/2) +hf-3分 代入数据:109.807+0+0=29.807+0+0.5 u22+16.15u22- -3分得 u2=2.2 m/s -3分 水在管内连续流动 dA=d2 , A-A截面处流速 uA=u2=2.2m/s-3分(2)qV=3600(0.1)22.2/4=62.17m3/h-5分第2题(17分):敞口容器的侧壁装有内径为25mm的短管,用以排水。水以4.5m3/h的流量连续加入容器内,以维持液面恒定,如图所示。试求容器中的水位高度。解:短管中的流速u=qv/(d2/4)=2.55 m/s在容器的恒定液面1-1及侧壁短管出口外侧2-2截面间列伯努利方程(以短管中心线为基准面),得z1g+u12/2+p1/+ he= z2g+u22/2+p2/+ hf其中p1=0(表压),p2=0(表压),u10,he=0,z2=0,u2=0故z1g=hf因放水管很短,可以忽略直管阻力,即hf (c+ e)u2/2=(1+0.5)u2/2故z1g=1.5u2/2=1.52.552/2解得z1=0.497m第3题(16分):在如图所示的并联管路中,支路ADB长20m,支路ACB长5m(包括管件但不包括阀门的当量长度),两支管直径皆为80mm,直管阻力系数皆为0.03,两支管各装有一个阀门,一个换热器,换热器的局部阻力系数皆等于5。试求:当两阀门全开时,两支路的流量之比。解:下标“1”和“2”分别表示支路ACD和ADB,因并联支路的阻力损失相等,所以u1 2/u22=(2l2/d2+F +D)/(1l1/d1+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