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pdf_第1页
微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pdf_第2页
微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pdf_第3页
微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pdf_第4页
微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7 1 0 4 0 9 9 n5 3 a 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t16 5 9 4 2 0 0 8 代替g b t1 6 5 9 4 1 9 9 6 微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 g e n e r a lr u l e sf o rm e a s u r e m e n to fl e n g t hi nm i c r o ns c a l eb ys e m 2 0 0 8 0 9 1 8 发布 2 0 0 9 0 5 01 实施 宰瞀鲽紫黼警雠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刖舌 g b t16 5 9 4 2 0 0 8 本标准代替g b t1 6 5 9 41 9 9 6 微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 本标准与g b t1 6 5 9 4 1 9 9 6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 测量方法 改为 测量方法通则 将 误差分析 改为 不确定度评定 增加样品变形产生的不确定度评定 一改用实验方法获取图像测量的瞄准不确定度量值 增加 被测长度方向的调整 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b 附录d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上海元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同 济大学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 2 5 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训彪 卢德生 邓保庆 丁臻敏 刘悦 高文华 徐国照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 g b t1 6 5 9 41 9 9 6 微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 g b t1 6 5 9 4 2 0 0 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扫描电镜测量微米级长度的通用原则 适用于测量 o 5 1 0 p m 的长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 j fl 0 0 11 9 9 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 j g5 5 01 9 8 8 扫描电子显微镜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 j f1 0 5 91 9 9 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b i p mi e ci f c ci s oi u p a ci u p a p0 i m l 1 9 9 3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 g u i d et o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u n c e r t a i n t yi nm e a s u r e m e n t 3 术语和定义 符号 缩路语 3 1 术语和定义 j j f1 0 0 1 1 9 9 8 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1 标准长度s t a n d a r dl e n g t h 量值足够稳定 经过精确标定 获得其测得值和不确定度 并由权威机构批准发布的客观存在的 长度 3 1 2 被测长度m e a s u r e dl e n g t h 通过测量获得其测得值和不确定度的客观存在的长度 3 1 3 被测物质m e a s u r e dm a t t e r 承载被测长度的物质 3 1 4 标称放大倍率n o m i n a lm a g n i f i c a t i o n 扫描电镜自身显示的放大倍率 3 1 5 瞄准不确定度a i mu n c e r t a i n t y 测量放大的图像时 瞄准被测长度的标记存在的不确定度 3 1 6 形变不确定度d e f o r m e du n c e r t a i n t y 由于物质变形 致使被测长度值改变 带给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 3 1 7 标定值s t a n d a r dv a l u e 标准物质给出的量值 1 g b t1 6 5 9 4 2 0 0 8 3 2 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3 2 1 s e m 扫描电子显微镜 简称扫描电镜 3 2 2 m 图像的放大倍率 3 2 3 t t 图像的测量次数 3 2 4 a o 标准长度放大图像的长度值 3 2 5 a 标准长度放大图像的实测平均值 3 2 6 a 标准长度放大图像的长度测得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按正态分布处理 置信度取9 9 则 a 一a 土3 a 3 2 7 b d 被测长度放大图像的长度值 3 2 8 b 被测长度放大图像的实测平均值 3 2 9 b 被测长度放大图像的长度测得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按正态分布处理 置信度取9 9 则 b 一b 土3 b 3 2 1 0 h o 标准长度值 3 2 1 1 h 标准长度的标定值 3 2 1 2 f 标准长度标定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按正态分布处理 置信度取9 9 则 h 一 3 e 3 2 1 3 l o 被测长度值 2 被测长度的测得值 3 2 1 5 g 被测长度测得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简称 标准不确定度 按正态分布处理 置信度取9 9 则 l 一l 3 9 3 2 1 6 碟 被测长度变形前的长度值 3 2 1 7 户 被测长度测得值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简称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按正态分布处理 置信度取9 9 则 l l 土3 p 3 2 1 8 7 图像测量的瞄准标准不确定度 3 2 1 9 a 被测长度变形的标准不确定度 4 基本原理 g b t16 5 9 4 2 0 0 8 本标准是一种比较性的测量方法标准 它的基本原理是 在不改变状态的条件下 用扫描电镜获取 标准长度和被测长度的二次电子像 然后测量出图像中标准长度的测得值和被测长度的测得值 结合 标准长度的标定值 计算出被测长度的测得值 5 标准物质和仪器设备 5 1标准物质 首选有证标准物质 其次选用省级以上 包括省级 计量技术机构标定的标准物质 5 2 扫描电镜 二次电子像的分辨力优于6n i t 按j j g5 5 0 1 9 8 8 检定合格 5 3 正置立式金相显微镜 放大倍率不小于2 0 0 倍 5 4 可调样品柱 工作面的高度可以调节 5 5 图像测量设备 量程 o 1 0 0 m m 允许误差 不超过土0 1m m 6 获取二次电子图像 6 1 被测物质的预处理 6 1 1 将被测物质固定在高度可调的样品柱上 载有被测物质的样品柱称为 被测样品柱 6 1 2 如果物质不导电 应在其表面溅射一层厚度大约为1 0n m 的纯金 如果溅射纯金后被测长度增 大 应注意从测得值中 扣除由于溅射纯金 致使被测长度增加的数值 6 2 调整被测长度的方向 6 2 1 对于被测长度方向处于被测平面上的物质 只需将被测平面调整到垂直于样品柱方向就可 以了 6 2 2 对于根据统计规律可以消除倾斜误差的物质 例如 颗粒平均直径 可以不调整被测长度的方 向 直接进行下一步操作 3 g b t1 6 5 9 4 2 0 0 8 6 2 3 对于有方向性的精确测量 需要按照附录a 调整被测长度的方向 6 3 估计被测长度值 6 3 1 将安置被测物质的样品柱固定在扫描电镜的样品台上 6 3 2 用扫描电镜观察被测长度 根据扫描电镜的标称放大倍数 或图像上的标尺 粗略地估计被测 长度值 6 4 选取标准物质 选取标准物质的原则如下 a 优先选取不确定度小的标准物质 b 优先选取标准长度值接近被测长度值的标准物质 c 优先选取点间距 或线间距 的标准物质 宽度或直径存在边界不确定度 d 优先选取标记敏锐的标准物质 6 5 标准物质的准备 将标准物质固定在高度可调的样品柱上 要求标准长度与样品柱垂直 载有标准物质的样品柱称为 标准样品柱 6 6 高度的调节 6 6 1 将标准样品柱置于正置立式金相显微镜的样品台上 调节金相显微镜 使标准长度正焦 6 6 2 不改变金相显微镜的状态 从金相显微镜的样品台上取下标准样品柱 换上被测样品柱 然后 调节被测样品柱的高度 使被测长度正焦 6 7 样品柱的安装 将标准样品柱和被测样品柱同时 同高度牢固地安装在扫描电镜的样品台上 如果方便的话 应使 标准长度和被测长度方向接近平行 注 只要能保证工作距离和样品倾斜的不确定度可以忽略不计 调节和安装可以根据具体条件灵活应用 6 8 扫描电镜的调节 将扫描电镜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 一般要求是 6 8 1 选取合适的电子加速电压 6 8 2 选取合适的电子束的电流 6 8 3 将扫描电镜样品台的倾斜角度调整到零位 6 8 4 平移样品台 使标准物质的长度图像处于视场的中部 6 8 5 选取合适的放大倍数 荧光屏上放大的图像中 被测的长度应尽可能大一些 但不要超过视场 的五分之四 也不要小于3 0i t 1 n 6 8 6 使图像准确正焦 6 8 7 尽可能消除物镜的像散 6 8 8 选取合适的图像反差 使长度标记敏锐 6 8 9 必要时 上述步骤可反复交替进行 6 9 获取标准长度的二次电子图像 将扫描电镜调节到最佳状态后 细调透镜电流 使图像准确正焦 获取标准长度的图像 6 1 0 获取被测长度的二次电子图像 在不改变扫描电镜状态的条件下 将被测长度图像平移到视场的中部 必要时旋转或平移样品台 使视场中被测长度图像的方向与标准长度图像的方向相同 且处于视场的中部 细调透镜电流 使图像 准确正焦后 获取被测长度的图像 7 测量二次电子图像 用图像测量设备直接测量二次电子图像中的长度值 可用的测量设备有 比长仪 扫描电镜自备的 4 g b t1 6 5 9 4 2 0 0 8 测量程序 图像分析软件等 但要求图像测量设备的不确定度可以忽略不计 7 1测量标准长度图像的长度值 7 1 1 标准长度图像第i 次的实测值s 按 1 式计算 s 一la 一b j 1 式中 n 第一个标记点的第i 次读数值 6 第二个标记点的第i 次读数值 7 1 2 标准长度图像的实测平均值a 按 2 式计算 a 一吉 s 式中 n 测量次数 7 2 测量被测长度图像的长度值 7 2 1 被测长度图像的第j 次的实测值h 按 3 式计算 h 一 c d 式中 o 第一个标记点的第j 次读数值 矾 第二个标记点的第j 次读数值 7 2 2 被测长度图像的实测平均值b 按 4 式计算 b i 1 答 h 式中 n 测量次数 8 数据处理 8 1 被测长度的测得值l p m 按 5 式计算 l 一 暑 式中 a 标准长度图像的实测平均值 m m b 被测长度图像的实测平均值 r a m 标准长度的标定值 p m 8 2 被测长度测得值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p t l m 按 6 式计算 参见附录b 户 霹 嘉 善w 式中 l 一 被测长度的测得值 p m e 标准长度标定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1 z m 一一标准长度的标定值 p m 7 图像测量的瞄准标准不确定度 p m a 被测长度变形的标准不确定度 p m m 图像的放大倍率 n 标准长度和被测长度图像的测量次数 一般情况n 取3 2 3 4 5 g b t1 6 5 9 4 2 0 0 8 9 测量结果 9 1 原始记录 9 1 1 原始记录要求 9 1 2 原始记录格式 9 2 测量报告 9 2 1 测量报告要求 9 2 2 测量报告格式 图像应清晰 记录应清楚 准确 及时 参见附录c 测量报告应简明 扼要 有不确定度量值 参见附录d g b t16 5 9 4 2 0 0 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被测长度方向的调整 对于有方向性的精确测量 需要确定并调整被测长度的方向 具体做法如下 a 1 被测物质定位 将被测物质固定在如图a 1 所示的样品柱上 注意要把被测物质置于样品柱上柱面的 字线的 交叉点附近 如果被测物质的体积较大 应该在被测物质的工作面上划一个 字 使被测长度处于 字线的交叉点附近 以便于根据 字线迅速地找到被测长度 图a 1 样品柱 图a 2 样品盘 d 7 g b t1 6 5 9 4 2 0 0 8 a厂 i 一 图a 3 样品垫片 ca 图a 4 固定方式 a 2 确定被测长度的方向 a 2 1 将样品柱固定在扫描电镜的样品台上 送人扫描电镜的样品室 用扫描电镜观察被测物质上 的被测长度 选用适当的放大倍数 使荧光屏上的被测长度尽可能大一些 但不要超过视场的五分 之四 a 2 2 转动样品台的倾斜旋扭 如果被测长度的两个标记点不在一条直线上移动 说明被测长度的两 个标记点的连线 不垂直于倾斜轴 根据两个标记点偏离直线的距离 估计偏离角度 a 2 3 根据偏离角度 转动样品台的旋转旋扭 然后重复a 2 2 的操作 直到两个标记点在一条直线 上移动为止 a 2 4 转动样品台的倾斜旋扭 到两个标记点的距离最大为止 记下样品台的倾斜角度口 a 2 5 打开扫描电镜的样品室 在样品柱上的垂直于样品台的倾斜轴方向 做两个标记线m 和n m 为高位 n 为低位 如图a 1 所示 然后从样品台上取下样品柱 a 3将样品柱固定到样品盘上 a 3 1样品盘如图a 2 所示 是一个薄型的小圆盘 圆盘上有一个不对称的大 字线 a 3 2 选一块合适的样品垫片 垫片是一种长方形的薄片 如图a 3 所示 垫片的厚度为a b a 3 3 在样品盘上定位a 点 使a c a b c t g q 将样品垫片平放在样品盘上的a g 处 而且要求样品 垫片的边界对准a 点 长方向垂直于c d a 3 4 将被测样品柱固定在样品盘上 要求样品柱n 线的底端对准e f 并要求样品柱上的m 线投 影在c d 上 如图a 4 所示 8 g b t1 6 5 9 4 2 0 0 8 a 4 高度的调节 a 4 1将载有被测样品柱的样品盘置于正置立式金相显微镜的样品台上 调节金相显微镜使被测样 品柱上的 字线的交叉点 o 附近的被测长度的图像正焦 a 4 2 不改变金相显微镜的状态 取下被测样品盘 换上标准样品柱 调节标准样品的高度 使标准样 品工作面正焦 a 4 3 将标准样品柱和载有被测样品柱的样品盘同时 同高度固定在扫描电镜的样品台上 如果方 便 应使标准样品的长度方向 平行于样品盘上的c d 线 注 上述操作 是为了保证被测长度方向垂直于扫描电镜的电子光轴 被测长度和标准长度的工作距离相同 从而 消除倾斜不确定度和工作距离不确定度 并且可以迅速地找到被测长度 根据上述目的 可以灵活运用 g b t1 6 5 9 4 2 0 0 8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按照j j f1 0 5 9 1 9 9 9 和b i p mi e ci f c ci s oi u p a ci u p a po i m l 1 9 9 3 七个国际组织联合发 布的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 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具体做法如下 b 1 产生不确定度的因素 b 1 1 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的标准长度标定时 其标定设备与标定方法使标定值产生不确定度 将标准长度的标定 值的不确定度称为 标准物质不确定度 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测量时 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会传递给测 量结果 b 1 2 图像瞄准 测量图像时 需要瞄准图像中的长度标记 由于扫描电镜的分辨力有限 致使图像中的长度标记成 为一个模糊区 瞄准模糊区会产生偏差 这种偏差使图像测得值产生一项不确定度 将这项不确定度 称为 图像瞄准不确定度 b 1 3 测量设备 测量图像时 需要使用一些仪器设备 这些仪器设备本身的不确定度 就会传递给测量结果 致使 图像测得值产生另一项不确定度 将这项不确定度称为 测量设备不确定度 b 1 4 不稳定性 扫描电镜的放大倍数受电子的加速电压 透镜电流 机械稳定性 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虽然 操 作程序中要求 获取被测长度和标准长度图像的过程中 不改变扫描电镜的状态 然而 由于不稳定性 产生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 不稳定性产生的放大倍率的变化 使测量结果产生一项不确定度 将这项不 确定度称为不稳定性不确定度 b 1 5 图像畸变 显微镜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图像畸变现象 从现象上看 畸变是图像与原物体的形状不一致 从本 质上讲 是一幅图像中不同部位的放大倍率不相同 由于被测长度图像与标准长度图像所处的视场位 置不一定相同 使其放大倍数也不一定相同 从而使测量结果产生一项不确定度 这项不确定度称为 图像畸变不确定度 b 1 6 长度倾斜 观察一个长度时 垂直观察看到的长度值最大 长度倾斜后 看到的长度值变小 扫描电镜成像有 同样的效应 所以长度倾斜会产生一个测得值的偏差 这个偏差使测量结果产生一项不确定度 这项 不确定度称为长度倾斜不确定度 b 1 7 工作距离 扫描电镜的放大倍数与工作距离有关 如果被测长度与标准长度成像时 其工作距离不一致 就会 产生放大倍率偏差 从而使测量结果产生一项不确定度 我们将这项不确定度称为工作距离不确定度 b 1 8 物体变形 扫描电镜测量的物体很小 小的物体容易发生变形 扫描电镜测量的物体 有时是带水的生物体或 微生物 这些物体更容易变形 即使是金属或矿物 如果制备样品时处理不当 也会使被测物体变形 例如 测量涂层厚度时 如果被测的不是垂直截面 就与真正的涂层厚度有较大的偏差 这个偏差使测 量结果产生一项重要的不确定度 这项不确定度称为物体变形不确定度 o g b t1 6 5 9 4 2 0 0 8 b 1 9 成像原理 由于二次电子强度与物体的边界不完全一致 致使用二次电子像测量物体的尺度时会产生一些偏 差 这个偏差使测量结果产生一项不确定度 这项不确定度称为成像原理不确定度 b 2 不确定度分量的估算 测量结果的每一项不确定度 都是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一个分量 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就是先估算 每个不确定度分量的量值 然后估算合成不确定度 b 2 1 标准样品的不确定度 设 标准样品的标准不确定度为e b 2 2 图像瞄准的不确定度 图像瞄准不确定度的量值 有两种获取方法 一种是实验法 另一种是计算法 由于图像瞄准不确 定度来源于随机误差 所以图像瞄准的标准不确定度 等于实验标准偏差 因此 用实验方法获取图像 瞄准的标准不确定度比较方便 b 2 2 1 放大图像中长度的第k 次的实测值f 按 b 1 式计算 f 一i 一 i b 1 式中 第一个标记点的第k 次读数值 第二个标记点的第 次读数值 b 2 2 2 放大图像中长度的实测平均值d 按 b 2 式计算 d 一土i n 只r k 1 式中 m 一测量次数 一般情况m 取2 0 b 2 2 3 图像瞄准的标准不确定度y 按 b 3 式计算 厂 n i 一 卜 击苫 d f 2 b 2 3图像测量设备的不确定度 本标准要求图像测量设备的不确定度可以忽略不计 b 2 4 不稳定性的不确定度 b 2 b 3 本标准规定 在不改变扫描电镜状态的条件下 连续获取标准长度和被测长度的图像 由于两次成 像的时间间隔很短 主观又未有改变扫描电镜的状态 现代的扫描电镜的稳定性很好 所以放大倍数稳 定性产生的不确定度 可以忽略不计 b 2 5 图像畸变的不确定度 现代的扫描电镜的图像畸变量很小 本标准又要求标准长度接近被测长度 长度方向相近 图像中 的长度不超过视场的五分之四 处于视场的中心 所以可以基本消除图像畸变不确定度 b 2 6 长度倾斜的不确定度 本标准提供的操作方法 可以基本消除倾斜不确定度 b 2 7 工作距离的不确定度 本标准规定的工作距离控制方法 可以基本消除工作距离不确定度 b 2 8 物体变形的不确定度 不同的样品 不同的处理方法 有不同的变形量 需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设 被测物体变形产生的标准不确定度为a 1 1 g b t1 6 5 9 4 2 0 0 8 b 2 9 成像原理的不确定度 由于现代扫描电镜的电子束直径比较小 产生的成像原理不确定度也比较小 对于不小于0 5t z m 的一般情况下的长度测量 其成像原理的不确定度可以忽略不计 b 3不确定度的评定 b 3 1 被测长度测得值l 按 b 4 式计算 l 一 t b b 4 式中 标准长度的标定值 a 一标准长度放大图像的实测平均值 b 被测长度放大图像的实侧平均值 b 3 2 对 b 4 式作微分处理得 l b a h h a b 一 r a a b 3 3由于测量设备的不确定度可以忽略不记 所以 a a b 和 的相关项为零 则被测长度的测 量标准不确定度g 按 b 5 式计算 g 一 豢饼 筹 b 2 警蛆2 b 5 b 4 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b 4 1 的评定 a h 为标准长度标定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根据b 2 1a h e b 4 2 a 的评定 b 4 2 1 a 的测量过程 首先瞄准图像中第一个标记点 读出一个坐标值a 再瞄准第二个标记点 读出另一个坐标值b 则有 s i 口一6 l 所以a s 口一 6 由于测量设备的不确定度可以忽略不记 n 与 6 的相关项为零 所以有 b 6 式 a s 2 一 a a 2 a b 2 b 6 b 4 2 2 根据b 2 2 有 b 7 式 a s 2 一r b 7 b 4 2 3 如果取n 次实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则有 b 8 式 a 2 一三7 2 b 8 b 4 3 与 a 的评定相同 有 b 9 式 b 2 一三y 2 b 9 b 4 4a 的量值分析 标准物质的标定值为h 标准不确定度为e 则标准物质的长度值为 士3 p 若放大倍数为m 则放 大图像的长度值为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