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专业论文)广州市海珠区孤独症儿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问题及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 i i ffrl flllll ll u i ii i iiif f i y 2 0 9 5 0 2 9 广州市海珠区孤独症儿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问题 及对策研究 教育硕士教育管理 研究生周思佳指导教师阙海宝 摘要孤独症自被发现至今虽然已有6 0 多年 但仍然是医学界有待攻克 的一大难题 医学的终点也许正是教育康复的起点 目前我国学龄期孤独症儿 童主要安置在特殊学校 专门的训练机构和普通小学内 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 既能够保证孤独症儿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又能体现融合教育的精神内涵 所以 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将中轻度孤独症儿童安置在普通小学进行随班就读 由于我 国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安置起步的时间比较晚 所以我国目前针对孤独症 儿童普小随班就读较为广泛和全面地调查研究还相对较少 本研究通过首次对广州市海珠区1 6 所具有代表性普通小学的2 1 个班级 的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在同伴交往 学习参与程度 集体活动参与程度 问题 行为及班主任适应性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走访 经数据统计和分 析发现海珠区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并得出海珠区孤 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存在两种层次 即 形式上的随班就读和社会融入式的 随班就读的结论 同时分析了造成这两种层次随班就读的原因 如 普小对孤 独症儿童教育安置模式单一 相关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康复知识技术 学校教 育康复硬件设施缺乏等 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挥随班就读教科研指导中 心的作用 建立随班就读工作联络点 为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 计划并实施个别化教育 以资源教室为中心提供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训练等建 议 关键词海珠区孤独症儿童 随班就读 a b s t r a c t a l t h o u g ht h ea u t i s mh a sb e e nk n o w ns i n c e6 0y e a r sa g o i ti ss t i l l a m a j o rp r o b l e m t ob es o l v e di nt h em e d i c a lf i e l d e d u c a t i o n a l r e h a b i1i t a t i o ni sp e r h a p st h ec o n t i n u a n c eo fm e d i c a lt r e a t m e n t t h e s c h o o l a g ec h ii d r e nw i t ha u t i s ma r em a i n l ya r r a n g e di nt h es p e c i a l e d u c a t i o ns c h o o l s s p e c i a li z e d t r a i n i n g i n s t i t u t i o n sa n dp r i m a r y s c h o o l s i ft h ec h i l d r e nw i t ha u t i s ms t u d yi np r i m a r ys c h o o l t h er i g h t s o fe q u a le d u c a t i o nc a nb ee n s u r e d r e p r e s e n t i n gt h es p i r i t u a lc o n t e n t o fc o n f l u e n te d u c a t i o n a sar e s u l to ft h a t t h e r ea r em o r ea n dm o r e c h i l d r e nw i t hm il da n dm e d i u ma u t i s ms t u d y i n gi np r i m a r ys c h o o lw i t h 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f o r mo f m a i n s t r e a m i n g t h ed e t a i l e ds i t u a t i o n so nt h e c h i i d r e nw i t ha u t i s mw h i c hs t u d yi np r i m a r ys c h o o lo fh a i z h ud i s t r i c t i ng u a n g z h o ua r ei n v e s t i g a t e df r o md i f f e r e n tv i e w si nt h i sp a p e r t h e n t h e p r o b l e m s f o rt h ea b o v e s i t u a t i o n sa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s o m e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a r ea l s op r o p o s e d a st h em a i n s t r e a m i n gf o rc h ii d r e n w i t ha u t i s ms t a r t sr e l a t i v e l yl a t ei nc h i n a t h ee x t e n s i v ei n v e s t i g a t e s o nm a i n s t r e a m i n gf o r c h ii d r e nw i t ha u t i s ma r ef e w i nt h i s s t u d y p e e ri n t e r a c t i o n l e a r n i n g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i n g r o u pa c t i v i t i e s p r o b l e mb e h a v i o r a n dt e a c h e r a d a p t a b i1i t ya r ei n v e s t i g a t e da n dv i s i t e di nd e t a i1i n2 1c l a s s e si n 1 6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p r i m a r ys c h o o l si nh a i z h ud i s t r i c t g u a n g z h o u t h i s p a p e rf i n d st h a tt h em a i n s t r e a m i n gf o rc h il d r e nw i t ha u t i s mi nh a i z h u d i s t r i c tc u r r e n t l yi sf a c i n gw i t hm a n yp r o b l e m sa n dd i f f i c u l t i e s b e s i d e s t w of o r m so fm a i n s t r e a m i n g f o r m a lm a i n s t r e a m i n ga n ds o c i a l i n c l u s i o ns t y l e 而a i n s t r e a m i n g a r ea l s of o u n di nt h i sp a p e r t h er e a s o n s f o rt h eo c c u r r e n c eo ft w om a i n s t r e a m i n gf o r m sa r ea n a l y z e d s u c ha st h e s i n g l ep l a c e m e n tm o d e lf o rc h ii d r e nw i t ha u t i s m t h e1 a c ko fn e c e s s a r y 1 1 1 k n o w l e d g eo n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 l a c ko f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f a c i l i t i e s f i n a l l y s o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a r ep r o p o s e df o rt h e s ep r o b l e m s t e a c ha n d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s h o u l dp l a yt h eg u i d i n gr o l ef o r m a i n s t r e a m i n g t h ef o c a lp o i n tf o rm a i n s t r e a m i n g w o r ks h o u l db e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i z e de d u c a t i o np l a nf o rc h i l d r e nw i t ha u t i s m s h o u l db ed e v e l o p e da n di m p l e m e n t e d t h e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e d u c a t i o nf o r c h i l d r e n w i t ha u t i s mb yt h eu s eo fr e s o u r c ec l a s s r o o m ss h o u l d b e p r o v i d e d k e yw o r d s h a i z h ud i s t r i c t t h ec h i l d r e nw i t ha u t i s m m a in s t r e a m in g i v 导论 一 问题提出 孤独症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 极易造成终生性的残疾 所以孤独症儿童 的康复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根据2 0 0 1 年全国0 6 岁残疾儿童 抽样调查显示 当时我国o 6 岁精神残疾患病率为1 1 0 1 约有精神残疾儿 童1 0 4 万 其中绝大多数为孤独症儿童 十年过去了 目前我国虽然还没有 对儿童孤独症进行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 但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发展速度是 惊人的 目前在我国 孤独症儿童通常被安置在康复机构 幼儿园 特殊学校 和普通小学中随班就读 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没有受到合适的教育圆 早在1 9 8 6 国务院转发 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3 2 条就 明确规定 特殊教育的办学形式灵活多样 除设特殊学校外 还可以在普通 小学和初中附设特殊教育班 应该把那些虽有残疾 但不妨碍正常学习的儿童 吸收到普通中小学上学 这是我国最早将残疾儿童纳入普通教育机构接受教 育康复由国务院转发的法规条例 另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 2 2 条明确规定 普通小学 初级中等学校 必须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 残疾儿童 少年入学 一 这也为孤独症儿童到普校随班就读提供了法律保 障 近年来为了切实执行以上的法律法规 同时解决孤独症儿童受教育的问题 和更好地体现融合教育的理念 我国的很多地方逐渐将一些中轻度孤独症儿童 安置到普通的小学进行随班就读 但是由于教育目标 教育方法 办学方针和 硬件设施等的差异 很多普小在接收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上面临着重重困难 例如 普小教师的儿童孤独症教育康复知识技能缺乏 普小儿童孤独症教育康 复硬件设施奇缺等 这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造成了很多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 实质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海珠区作为广州市的教育大区和强区 十五 期间就陆续将区内符合条 于梅 张俊芝编著 孤独症儿奄的教育与康复训练 m 北京 华夏出版杜 2 0 0 7 7 9 8 1 高健 孤独症儿童在普通小学现状的探究 j 现代特殊教育 2 0 0 5 2 件的孤独症儿童安置到了普通小学的特教班或普通班进行随班就读 到目前为 止的几年间 海珠区孤独症儿童的随班就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仍然 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和探讨 二 文献综述 1 国外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研究综述 自1 9 9 4 年 萨拉曼卡宣言 首次提出融合教育观念以来 越来越多包括孤 独症儿童在内的特殊儿童 进入普通学校 普通班级就读 融合教育已成为特 殊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主导趋势 并在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 所谓融合教育是指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班级接受教育 最大限度 发挥其潜能 与普通儿童共同成长回 融合教育为在语言 行为与社会交往等方 面均存在缺陷的孤独症儿童提供了自然的社交环境 平等的教育机会 当然是 理想的教育安置方式 但孤独症儿童的广泛性发展障碍也给融合教育提出了巨 大挑战 因此 欲提高融合教育的质量 最大限度发挥孤独症儿童的潜能 必然 需要大量特殊服务的支持圆 美国是融合教育发展比较早的国家 2 0 0 3 2 0 0 7 年美国孤独症儿童主要安 置于普通班级中 且有较小幅上升的趋势 2 0 0 7 年所占比例达到8 9 7 在普 通班级就读的孤独症儿童都需要抽取部分时间到资源教室或者特教机构接受 特殊服务 在美国多数普通学校对于接纳孤独症儿童的态度是积极的 如对宾 夕法尼亚州1 5 0 0 名公立普通学校校长进行调查 发现普校校长对接纳孤独症 儿童入普校就读持积极的态度 并对孤独症儿童教育安置的推荐意见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回 另外由于社交和学习困难是孤独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后面临的重 要挑战 美国采取了许多有效的社交和学习支持干预项目 以提升孤独症儿童 方俊明 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 0 0 6 2 4 3 3 7 4 9 s t 町em f o yj b c r m n e rkm e te 1 h o w a r es c h o o l sd o i n g p a r e n t a lp e r o e p t i o n so fc h i l d r e n w 幽血唧晦旧c 口i i m d i f d c r s d o w ns y n d r o m ea n di c s r n i n g d i s a b i l i t i c s a 代稠p 蒯v el m e l y s i s j v 巴c l u o a f i o n a m f l r m i n gi n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d i s a b i l i t i e s 2 0 0 6 4 3 15 3 3 2 9 d i 琴爆o fe d u c a t i o os t a t i s t i c s2 0 0 9 u s d 印盯咖to fe d u c a t i o n h 却l i 鼠o d 酐i v 籼i b 盯c 1 1 即妇i n 如 a s p 删 2 0 1i 9 2 5 h o n e c k s j l w h i t e g r o b e r t s lp r i i l c i p s a t t i m d e sr e g a r d i n gi n c l u s i o no fc h i l d r e n 埘t l la u t i s m 训p c n 瑚硼v 孤i a p u b l i cs d m o l s j j o u r n a lo f a u t i s m a n dd e v e l o p m e m e ld i e r i d e r s 2 0 0 8 1 4 6 2 1 4 7 3 在这两方面的发展 这些进行过科学研究验证的干预策略 在促进孤独症儿童 社会交往和学业能力发展上具有积极作用 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和美国一样 采用广义的特殊教育概念 把包括独症儿 童在内的由生理 心理 行为等原因造成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作为对象 这样 帮助和训练各类学习困难儿童 就成为特殊教育的主要任务 由于长期 以来倡导回归主流和推行融合教育 英国1 2 0 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中 只 有2 左右在专门的特殊学校接受教育 绝大部分在普通学校就读 在英国很 多普通学校内设立了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中心内备有针对孤独症儿童教育的专 门设备与特教人员 为在普通班就读的孤独症学生提供支持性服务 政府在培 养特殊教育师资方面强调实施统合教育 师范院校内设有专门的了解孤独症教 育与训练孤独症学生的特殊教育课程 这为孤独症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提 供了很多支持性的保障圆 纵览西方的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 我们不难发现其共同的特点是 将孤独 症儿童纳入普通学校安置是大趋势 同时建立资源中心和支持体系保障孤独症 儿童的教育公平权利 2 国内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研究综述 1 9 8 6 国务院转发 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3 2 条明确规 定 特殊教育的办学形式灵活多样 除设特殊学校外 还可以在普通小学和 初中附设特殊教育班 应该把那些虽有残疾 但不妨碍正常学习的儿童吸收到 普通中小学上学 一这是我国最早将残疾儿童纳入普通教育机构接受教育康复 由国务院转发的法规条例 但是距今十多个年头 我国孤独儿童随班就读的开 展仍然困难重重 有相当大一部分适龄孤独症儿童仍然徘徊在普通学校的大门 外 由于我国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起步较晚 所以对孤独儿童普小随班就读调 查和研究的文献还相对较少 在仪有的一些文献中 绝大部分是对孤独症儿童 普小随班就读的一些个案研究和某些具体教育康复理论的探讨 而只有少量的 巾囝特殊教育赴英考察团 现代理念下的英国融合教育 现代特殊教育 2 0 0 7 5 3 8 曹俩璐 自闭症在英陶的治疗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h 1 版杜 2 0 0 8 7 6 7 7 3 文献对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这些文献如 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的高健在其 孤独症儿童在普小就读的现状探究 一文中就对北京7 所学校的7 名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走 访 同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资源共享 让普通学校的老师尽可能掌 握特教理论和方法 加强早期干预训练 为孤独症儿童回归主流打好基础等建 议 另外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王梅在其 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教育问 题的思考 一文中就明确地对哪些孤独症儿童适合随班就读 如何帮助孤独症 儿童适应随班就读的环境以及普小教师如何适应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等几方 面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总之 作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发现我国目前针对孤独症儿童普小 随班就读的调查和对所存在问题的探讨还比较少 这就需要大量从事孤独症儿 童随班就读及相关工作的教师 人员为我国的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的发展 不懈努力和至诚钻研 三 研究对象及核心概念 1 对儿童孤独症的再认识 1 9 4 3 年 美国的利奥 凯纳 l e ok a n n e r 教授就明确提出了 婴幼儿 孤独症一的概念 目前人们普遍认识到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广泛性 发育障碍性疾病 p d d 根据美国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第四版 d s m 的诊断标准 儿童孤独症基本临床特征为三联征 即社会交往障碍 语言 发育障碍 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的行为方式 主要在三岁前起病 1 儿童孤独症的三大特征 社会互动 孤独症儿童普遍缺乏社会性互动 普遍表现出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 对他人毫无顾忌 很难与别人同步游戏 注意力不能与他人同时集中在同一件 事情或物品上 患者在婴儿期缺乏真正亲近父母的行为 对亲人的搂抱 亲吻 毫无反应 长大一些后 不主动找其他小孩玩耍 对他人的呼唤没有反应 总 是自己单独玩耍 缺乏基本的社会互动 语言沟通 孤独症儿童在这方面的障碍表现通常十分突出 大多数语言很少 严重者 几乎终生不语 有的虽然有语音 但是常常是无意义的自言自语和刻板模仿他 人的语言 另外他们绝大多数对人称代词 你 我 他 出现混淆 语速 和语调也有不同程度的障碍 行为模式 孤独症儿童常常表现出兴趣狭窄 行为刻板重复 有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 变的愿望 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活动 着迷于旋转的物体 摆 放积木块 喜欢看电视广告 如有变动则哭闹不止 另外目前美国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最新的第五版测试版 d s m v 的诊断标准 已将儿童孤独症以上三大核心特征和障碍合并为两个i 即 社会性沟通障碍和行为兴趣异常 其中社会性沟通障碍包括了社交和沟通障 碍 行为兴趣异常则包括了感知觉异常 2 儿童孤独症的其它心理特征 视听觉 虽然他们大多有视觉学习的优势 喜欢看窗外风景 画画 拼图 看电视 等 但是有些也存在着问题 如不能快速准确辨别他人的面孔 所需要识记时 间长 有时不是根据形象辨别事物 而是根据声音或气味进行辨认 另外有些 孤独症儿童很难把视 听觉刺激整合好 他们依靠视觉或听觉单通道登记信息 单通道输出 若视觉登记的信息需要换成口语输出 则需要较长的通道转化过 程 因此视觉反应时 听觉反应时 辨别反应时都比一般儿童慢 嗅觉 触觉 味觉 孤独症儿童中有一部分有严重的偏食行为 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嗅觉敏感 味觉迟钝 有时他们依靠嗅觉而不是味觉判断吃与不吃 嗅觉敏感 导致很多一般的食物在他们闻起来可能气味冲鼻 因此拒食 王梅 张俊芝编著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 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 0 0 7 7 9 8 1 i 很多孤独症儿童有触觉敏感的问题 不能接受新的衣服 鞋袜 因为穿起 来皮肤感觉不舒服 有些患儿不喜欢洗头 剪头发 洗澡等 这也和触觉比较 敏感有关 记忆 大部分孤独症儿童对数字 文字符号的机械记忆比较好 他们通常能够背 诵大量的古诗 文章 单词 地名等 但是却对情景的记忆表现出障碍 对于 刚刚经历的事物 他们很可能会难以回忆出大概的情形 2 随班就读与孤独症儿童 1 什么是随班就读以及随班就读形式的具体体现 随班就读是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需要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 国家教育部下发的 关于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试行办法 中对随班就读的定 义是 随班就读是让具有一定能力的视障 听障 智力残疾等残疾儿童少年就 近进入普通学校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 一起活动 一起进步 随班就读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残疾儿童入学难的问题 其次是解决教育权利 平等的问题 使残疾儿童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最典型的和最少限制的环境中接受 教育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 为今后自立 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 基础 我国随班就读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融合教育模式 旨在为我国大量还没 有机会接受任何形式教育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上学读书的机会圆 随班就读形式的具体体现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形式上的随班就 读 即残疾儿童虽然跟随普通班级就读 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支持系统 导致 他们很难在学业和生活上融入普通班级 很难真正和普通班级的学生一起学 习 一起活动 一起进步 第二个层次是社会融入式的随班就读 即普通班级 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提供了一些相应的支持系统 使残疾儿童在学业成就 社 会适应上都能取得一定进步 第三个层次是教育效果式的随班就读 这是高水 潘一 特殊教育学基础 岫 北京 高等交易出版社 2 0 0 6 1 0 2 1 1 2 徐白仑 金钥匙计划的鲤顾与展望 j 特殊教育研究 1 9 9 2 2 3 平 高要求的随班就读 是指在各种支持系统的辅助下 残疾儿童不仅能够实 现社会适应水平的提高还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潜能 取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 果 真正实现学有所得 同时为今后自立 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 础 这三个层次的关系如下图 图1 随班就读形式层次图 低层次 2 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 孤独症儿童作为残疾儿童的一个很大群体 他们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目前 我国随班就读主要接受中轻的孤独症儿童 而重度孤独症儿童主要在特殊学校及相关康 复机构接受教育和训练 随班就读的安置形式对孤独症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 随班就读保证了孤独症儿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第二 随班就读为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 童的交往提供了机会 有利于提高孤独症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 随班就读有利于提高普通教师和学生对孤独症儿童的了解和认同 7 四 研究意义 1 有助于比较全面地了解到海珠区普通小学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开展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广州市海珠区1 6 所代表性小学的2 1 个班级 这2 1 个班级 都各有一名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 调查共分为5 个方面 即 孤独症儿童班级 人际交往状况 学习参与程度 集体活动参与程度 日常行为问题以及班主任 适应性 这5 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孤独症儿童在普小随班就读的方方面面 通 过调查和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有助于了解海珠区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 的基本情况 同时便于找到困扰海珠区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开展的问题所 在 2 有利于海珠区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工作更好地开展 本研究是首次对海珠区内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的情况做较为全面和 详尽的调查 同时对相关班主任和教师做了细致的走访 通过调查和走访 首 先了解到目前海珠区普小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 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 详实的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这对今后海珠区普小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开展起 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3 有利于海珠区普小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更好地得到教育康复 本次研究提出了一些对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非常用的建议 如 制定个别 化教育计划 i e p 的具体方法 如何建立和有效利用资源教室等 这些既对 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的规范化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对孤独症儿童的 教育康复也有积极意义 五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海珠区1 6 所具有代表性小学的2 1 个班级分别进行了孤 独症儿童班级人际交往状况 学习参与程度 集体活动参与程度 日常行为问 题以及班主任适应性五个方面的调查 并通过分析研究找出海珠区孤独症儿童 普小随班就读的问题之所在 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对策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 查找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的理论 为 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建议提供了理论依据 调查法 作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便于获得大量的信息 增加研究的科 学性 访谈法 作者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到海珠区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的情 况 对普小的相关班主任 科任老师进行了访谈 一 海珠区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海珠区普通小学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调查 海珠区是广州市的一个教育大区 也是广东省的教育强区 2 0 0 3 年由市 教育局推荐 我区被确定为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区 十五期 间 我区就实现了在全区约5 0 所小学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 其中有约 3 0 所接受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 本次对海珠区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问题的调查共选取了1 6 所具有代表性 的小学 镇泰实验小学 卫国尧纪念小学 南武小学 海富小学等 的2 1 个 班级 每班都有1 名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 就孤独症儿童在随班就读中的班 级人际交往状况 学习参与程度 集体活动参与程度 日常行为行为问题以及 班主任适应性5 个方面对相关班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 具体情况如下 表1 潮拳区一划懂蕾小髓班戟读雕交往隧髓表表2 溉团 独剖嚏臂小瞳囊簟读学习参与星度雕髓表 嘲 蠢酷曩 褂更髯纠卜 阶聃 墨囊茧 憧在毫l 中 人蠡 百打生 人重苜丹生人tl 百丹生 育无置毫黜謦 l l l i k 鼻l 事生羊髓 越酗蝴毫蹦 囊生掌敛 燃掌皇搜l 蔓宅 盆 巧 饮蕾e 嘿殴 馗百丹比 人量百开生 1 25 双9 2 l 擎疰 1 量在斑毁幸t t骼聃 是否会主站拉习j 鬣人蠡百丹生 d k百舟生 人t百丹芝 薹 i i li 靠 葚曩幸薹琶拿生是吾 付似时 主獬鲁生 童爱 人蠡百牙生人t 百打 土人i百触 叠 l5 73 巍u a 皇襄世掌皇夔夏薯睦 6 爱涵捌啊跌 人蟊百 5 r 出人重百牙生 几唿 葛硒是 7 3 取 曩 毫曩幸冀琶 多i 蜉 御目 蔓魄 羹 豫髓融 生茸再薯蔓i l 蠢日镕 人重百丹生人量 百毋童人量百丹丘 主量 3i 飘i h i ou h 囊l 魄 晴 翻啊嘎 h 艘 l 幸箕电晕生t变嗣互 t 乏主 n 曩 捧斥囊毒 嘞镌 生u 瞄揪烛 百弁生人重百j r 生 人l百牙之 溉 94 暑热 t 乏直 薯靠 翻u 童惭焖 硼酗队j 白摊 镝歧夏 霉旬悖善池b 樾刮瞳 鱼u 肆 蕾 主薹戚 量 人蠡百身生烛 百了土艟 百丹 尘 i o j 3 4i x蠢慵 t j i l 薹 目 止竞箜同 止 五牲凡i 奠菪耻 人蠡百丹盘 人蠡百哥土人敛百丹生 鲁小略辩习黻 29 7 3 125 批 墨弦生凡重对事 l 科 鼍文量拿舵呵鳟 目时掌习土较基赡 人蠡百弁世 人敛百毋生人蠡百开生 簟连 52 粕m 7x2 在各羁t 事幸 t 蛳 竹 奈硝烛 百舟生 人蠡百争芝脂百弁生 i 丁丹唇暑学 ls u 71 52靠 在善社谭童t 掌幸 钳 髂曩膏 t一对不l岐几 l量 从 百分垃人量 百打比人簟百分生 百宥打懈 il 15 m e t 鼻t 生 摹掌蝴为x挂 t 的蚰州 科嫩 上 童车l啪佤t黼 人蠡盲身坐 人t 百牙生 人量百丹童 膏 十对性 u5 2 l 5 j 挂了个曾吲埔昔 宥无开 耐i l 睦 口 苣由子备 神 嚏e 删i t 稍 菌瞳殳翻材h灯馗百身垃 人氩百 主馗百身 主31 1 柏m 唆量詈j 嘎若嚏凡 鲁劓蛆嗍t 自 棚 姊脂百打 人量百打递人重百分童 掌材弭 撕 i 擘 表3 黼既独鑫j 憧警帕囊麓粉雕舅赫表4 黼既蚓噎蕾帕寰就琳活静与娃隧齄裹 嘲 奠毫 嚏在搜置看 时椭竹 恤百分出 人重百弁止人蠡甘丹生 出i l l i 沩雕 l l l5 2 a 人砘挂i 院簟 i s 曩鹩行为胃一 胁百丹比 人量 百弁垃人蠡百丹土 量 连 l3 2 l i5 2 t i 人黼爵嗍 的卧莉l 锏黜院簟 脂百分比心百弁比脂百丹 量c j l 毫 3 1 翳 1 t 耐运蝻身胃一 酊一 豫节1 i 蛐百丹也烛百打 人量百分出 的 既罾了 l3 l kb 执 鼍蓐删 蹦囔住b 尽量l 瞧鼻 旗 嚣擘皇凡量出嚣与为 聪赛曩瑙豳懒 怠i l p l t 懈 鞠 人蠡百分比人t百打止人t百开也 撇 9 n 2 2 一 t 科吣髓 t 一对夏t 生几重行 人蔹百分比 人t 百牙出 人t百丹生 为鼻 b 蠢 溘 52 靠2 7 裹5 糠 对曩暑生n 蠢 舞膏 髓 人蠡 百丹生人t百竹吐人量茸丹生 t 誊赫童量 2 1 25 耐t l 已募上 不孽 t 矗无膏一 舅洱 矗平 t 几量t 掌峻鼻它穗 人量百丹 土 人t百打比人量百打 垃毫岵置量 1j 3 u6 对1 蕾t t 前了 r t 囊矗车t 人t甘丹出人量百打芝人敷百丹生 曩重量 i 6 e 2 弭0 置l 几量k 薯窿 1 i 了 了一 援 t 一 t j 量朗檀失知诅 人t置打出人t百丹垃人t百丹土 簟 竹i 量tn 2 1 0 i 庄事技一 乜量控幸培囊 井霸 毒囊 工 事 脯 埘凡 曩t 童黼 一 并且 t 埒一 夭知 醴 橐簟予 o 量百身生 量百打比人量百丹坦 96 沪 2l 2 7 十 亿t 膏一膏 一啦几 盯t 方法 行为 t 方蕾冀它 n i 毒 霹 一坶一 人t百身坐人 百舒吐人t百丹也 知啦挂娩 9 柏 4 如 0 对于墨擘哇儿 笆辑 触t 一 任务j 重珀 f 曩t 掘 t 的t 扣识挂 事投 芹 量 毒 凡童 人t置身主 人 百打此人最百打 尘 量 t i 9 l 9 寸为墨簟杰 l 量j 事 不靖 芒宅嚣t 蕾奠一取 人t甘丹生人t甘丹出人t百打生 t 伊 m 2 1 n 0 垮再 霞儿量麓 鼍0 曲 史 再t 暑叶霹上x 乜事人t百丹生 量百打址 血百打出 生 茺舛n 上 l i l 5 h 0 力对矗慧虚几 幂 车 嚏 膏嚣的 蔓蕾 置自 人量百抑比人t百打也人最 百丹 出 已e 量的 誓丹吗 2 9 嘲强嘲 矗独生几童奠看主功 誓捌时c 椭槽 人量 百丹出 人氩 百打尘 人敛 甘丹生 与囊缸鳓 1 25 瓢 4 缸罩 砖生j l 量不t 主 螨 畚授鲁 霉 与鼻忸活鼍i 膏 人t甘丹出人量售身七人t 百丹生 无t t 一掌蔗 助 2 l o柚 毫鼻忙巷助中量罾绔 量弥酣 予嚣孽勤j 滔2 瀚 人量售分也旭百丹尘人t百丹生 与虮含 3l 张3l 舫 l 2 不让矗譬窿儿童 屿 蕾畦膻珊t 蜘皇从蝴 毫 自嚆砖的主曩曩 盹 为了l 曝 叠体葶劓踟 人t百身世人量百舟生人敛百毋生 臣悬c 簟乏 i3 l u 7 l 墨麓座几i l 矗百i i 一 似槽 真正蠢 缸嗣6 人量百舟也人量百丹生人蠡百丹生 ls 9 在囊蚀薏耽中t 礓 似槽 否董厦时关注叠 奠 人量百身世人量百打生人量售丹坐 生几 i t 67 ij 聋过 加囊体 瓤 曩 誓囊度儿童朗善方一 人t百丹止人蠡百打止 t 力氍乇渺 i i 矗ji 越鞠娃 矗慧定几量对i i 髓 人曩 百丹比 人量 百丹生 人t百丹止 翻的毒童置 9 i 2螺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同伴交 往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约8 1 的班级孤独症儿童在班级中都没有 或很少有朋友 其主要原因是其他学 生不愿意和孤独症学生交往 占所调 查班级的约6 2 同时 在与孤独症 儿童交往的学生当中 大多数都是由 于老师要求才这样做的 有约8 6 的 班级中普通学生对孤独症儿童采取 的是忽视 排斥 歧视或者害怕的消极态度 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经常取笑和 欺负他们 另外其他学生对孤独症儿童采取消极态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了 解而导致误解和孤独症儿童本身的行为问题使大家对他们的态度消极 从以上 数据和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孤独症儿童虽然在普通班级学习生活 但他们仍然 是比较 孤独 的 由于各种原因 他们很难像普通学生那样拥有均等的交往 机会以及同伴交往技巧来建立较为正常的同伴交往模式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在 班级中都处于被孤立的境地 2 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学习参与程度 在被调查的2 1 个班级中 只有2 个班的的孤独症儿童基本能跟上班级教 学的进度 而完全跟不上的有1 2 个班 占所有班级的约5 8 其中最困难的 学科是数学 据调查大部分的班级教师授课没有为孤独症儿童设置分层目标和 分层教学 同时约4 8 的班级没有为孤独症儿童开展个别化教育 另外约4 8 的学校没有为孤独症儿童建立专门的资源教室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 大部 分孤独症儿童是很难真正有效参与到班级学习中去的 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普 小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还停留在和对普通学生一样的集体教学上 还在让孤独 症儿童和普通学生一起 吃大锅饭 还未能够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 育教学 3 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集体活动参与程度 在调查中 约4 3 班级的孤独症儿童完全不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同时 如果孤独症儿童不能主动参与班集体活动 只有约9 的班级每次都有老师或 同学进行辅助 约7 2 的班主任承认没有给予孤独症儿童均等参与活动的机 会 9 5 的班主任认为孤独症儿童不能真正融入班集体活动 另外绝大多数班 主任只是在集体活动中偶尔关注孤独症儿童 在调查中了解到 由于很多因素 如 便于管理 约占3 8 的班级 为了班级荣誉 约占5 8 的班级 等原 因 很多班主任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不让孤独症儿童参与集体活动 这样直 接地剥夺了他们参与班集体活动的机会 长此以往 孤独症儿童就越发缺少参 与集体活动的能力 人际交往的能力和集体意识 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4 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读行为问题 在所调查的2 1 个班级中 有1 1 个班级的孤独症儿童常常出现行为问题 而这些行为问题主要以自伤和不遵守课堂纪律 分别约占3 8 和5 2 居多 其中最让班主任头疼的问题也是自伤和不遵守课堂纪律 约有6 2 的班主任对 这些行为问题的原因不甚了解 出现行为问题时 班主任采取的措施大多数是 哄住学生 尽量满足其要求来避免过激行为 很少能够运用较为有效的行为矫 正策略 另外有约6 7 的班主任对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的态度是反感的 孤独 症儿童由于身心的特殊性 往往会用很多不一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 要 而这些行为往往又得不到他人的理解 普通班级中 由于班主任及相关教 师对儿童孤独症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 所以让孤独症儿童的很多行为问题得不 到预防和及时矫正 5 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班主任适应性 约5 8 的班主任反对自己班级中有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 约6 2 的班主任 认为自己班级中有孤独症儿童而别班没有是不公平的 约一半的班主任掌握了 一些儿童孤独症的教育康复相关知识技能 但仍然有约4 8 的班主任完全未掌 握这些知识技能 班主任们获得相关教育康复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是一些有限 的校本培训 而大家最希望获得的知识技能是问题行为的处理方法和个别化教 育的开展方法 班主任们对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儿童 孤独症康复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任务太重对孤独症儿童无暇顾及 虽然大部分 的班主任认为孤独症儿童通过随班就读能取得或多或少的进步 但仍有约3 3 的班主任认为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对普通学生会带来消极影响 三 调查结论 广州市海珠区目前是以区特殊教育学校 海珠区启能学校 为依托和资源 中心 在区内普通小学较为广泛地开展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 由于普校教育对 象和教育目标不同 所以普小在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上困难重熏 同时也 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通过本次调查和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发现在为孤独症儿童开展了个别 化教育的小学当中 孤独症儿童无论在同伴交往 学习或集体活动的参与程度 上都优于没有开展个别化教育的学校 另外在儿童孤独症教育康复技术培训开 展得较为广泛的学校 教师和普通学生对孤独症儿童的态度也比没有广泛开展 儿童孤独症教育康复技术培训的学校积极 从总体的调查结果来看 目前海珠 区孤独症儿童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主要呈现两种层次 一种为 虽然在普小随 班就读 但是很难真正融入班集体学习生活 基本上处于被孤立的境地 这一 层次即我们前面提到的 形式上的随班就读 另一个层次是 基本能适应普 小的学习生活 勉强能够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 同时也能得到一些集体活动的 参与机会 这一层即 社会融入式的随班就读 以上两种层次随班就读的共 同点是 都没有能够真正发挥随班就读的最大作用 都很难达到让孤独症儿童 最终自立 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以下就海珠区孤独症儿童普小随班就 读的这两种层次做一些探讨 1 形式上的随班就读 海珠区孤独症儿童普小形式上的随班就读具体表现是 孤独症儿童虽然在 普通小学随班就读 但是教师并没有采取针对于孤独症学儿童特点的教育教学 方法 也没有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采取个别化教育措施 另外 在集体生活中 孤独症儿童也总是受到来自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排斥 从而导 致他们很难真正参与班级的集体生活和学习活动 让随班就读流于形式 并没 有使随班就读起到应有的效果 在本次调查中 海珠区的这1 6 所小学的2 1 个班级的随班就读有相当大的部分是这种情况 这些学校或班级既没有针对孤 独症儿童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i e p 同时在教育教学中也 没有为孤独症儿童制定相应的分层目标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实施分层教 学 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大部分孤独症儿童很难适应普通小学的学习 所以在很 多科目 特别是在需要大量抽象与逻辑思维的科目 如数学 上感到特别困难 由于没有分层目标和教学 加上班主任和相关教师对他们的关注相对较少 很 多孤独症儿童在课堂上常常无所事事 进而产生了很多问题行为 同时也破坏 了课堂纪律 由于长期学业难以跟上 再加上出现问题行为以及自身的交往能 力障碍 这使很多普通学生和教师对孤独症儿童抱着有所成见和排斥态度 长 此以往孤独症儿童在普通班级里渐渐变成了 透明人 或 不受欢迎的人 孤独症儿童在这种氛围和环境中随班就读 自身的交往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和 学习能力很难得到明显的提升 反而由于大家的忽视 排斥 甚至会产生更多 的心理行为为题 如某校3 年级4 班的小杰的案例 小杰今年1 0 岁半 是2 年级时从培智学校转入普小的学生 i q 7 3 为中 度孤独症 并伴有多动和语言发育迟滞 情绪激动时有咬自己手掌的自伤现象 由于班级中没有为其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i e p 和实施个别化教育 导致其 在学习生活中很难跟上班级其他同学的步伐 由于比较多动 上课常常下位 导致其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小杰由于智力发育迟滞 经常受到班级其他同学的 嘲笑 有时甚至被欺负 这让小杰的情绪常常失控 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他很难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进行有效表达 所以只有用严重的问题行为来进行 自我表达和宣泄 据了解 目前小杰不仅在学业和人际交往方面进步缓慢 反 而多了吐口水和推倒课桌等诸多的问题行为 另外由于长期不能跟上班集体的 学习生活 渐渐导致班上的集体活动也基本上将他排除在外 目前小杰在普通 班级基本山就是 随班混读 各个方面都很难得到提高 从总体上看 小杰 就属于比较典型的形式上的随班就读 2 社会融入式的随班就读 海珠区孤独症儿童普小社会融入式随班就读具体是指 孤独症儿童在普小 随班就读 学校或班级为孤独症儿童制定了有别于普通学生的学习及考核目 标 同时班主任或相关教师能够尽量让他们参与集体的学习和活动 并为他们 提供较为丰富的参与集体生活的机会 促进他们和班级同学之间有尽量多的互 动和交往 这个层次的随班就读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 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但是离随班就读的最终目标 让孤独症儿童今后能自 立 有尊严地生活以及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在本次调查的海 珠区普小中 除了形式上的随班就读 很多孤独症儿童就属于社会融入式的随 班就读 据调查 虽然很多小学或班级都为孤独症儿童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 i e p 同时很多也实施了个化别教育 但是由于教师对儿童孤独症教育康复 知识技能的不了解 导致这些孤独症儿童在学业和生活技能上很难有比较明显 的提高 但是这些学校或班级在对孤独症儿童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帮助 还是值得肯定的 比如很多班主任都有意识的要求普通学生主动和孤独症儿童 玩耍 在集体活动中也能基本做到关注孤独症儿童 同时还能亲自或让普通学 生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辅助 另外一些班主任还能有针对性地教孤独症儿童一些 社交方面的礼仪和规范 以下是某小学5 年级1 班一名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入式 随班就读的案例 小睿 今年刚1 3 岁 i q 为6 8 语言发育迟滞 某些复杂的音节发音不清 对较长句子的表达也比较困难 虽无明显的问题行为 但日常行为非常刻板 如 只坐教室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物中心公共区域保洁服务合同
-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
- 书香满屋生活更有味
- 烤面包机维修预案思路
- 2025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社会招聘120人笔试含答案
- 卡通动漫绘画风格规定
- 2025浙江宁波江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企业财务造假审计
- 2025锡林郭勒西乌珠穆沁旗招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企业完善员工工作环境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 Unit 13 《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教学设计
- 全套电子课件: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五版)
- 结构力学课件
-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律文书格式样本2022
- (高清版)DZT 0216-2020 煤层气储量估算规范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储能电站项目建设流程详解
- 供应商尽职调查模板
- 饮用水配送方案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护理查房课件
- 磁粉检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