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本文在分析传统“织成”的分类、发展历史等基础上,提出像景织物属“织成”装饰 用织物范畴的推断;在分析传统的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提出运用现代数码织造技术开发“织 成”产品的新思路,为传统织物的保护、继承和发扬探索条新的途径。 首先,根据织物显色和组织编排原理,总结了组织组合的全显色技术要点,并建立三 个系列组合后全显色组织库,作为仿真彩色织物色谱的基础组织。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设 计师选择基础组织,不需考虑因组织配合不当而影响织物表面显色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工 作效率。 其次,为了应用于传统“织成”产品,设计了两个仿真彩色的织物色谱真丝仿真 彩色织物色谱和人造丝仿真彩色填芯高花织物色谱,分别用于“织成 服装面料和“织成 浮雕像景的创新设计,并通过建立相应的计算机颜色与组织模型,使由色经、色纬及组织 结合所表现出的织物色能够与计算机屏幕显示出的纹样色快速、准确地达成一致。并且, 设计的5 色纬结合表里换层双层组织的真丝仿真彩色织物色谱,突破了以往以重纬结构为 基础,4 组色纬交织的常规,弥补了织物中绿色系色彩的不足,提高了织物色彩的饱和度。 然后,围绕“织成服装面料和“织成”浮雕像景的设计应用与开发,讨论了纹样 设计、组织选择、色谱配合等具体设计方法,并通过数码织造,进行了上述两类产品的实 验,并对传统“织成”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的途径作出了初步的探讨。 最后,通过从色彩测试与组织构成特点等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本文研 究结论,即:基于数码织造技术进行创新设计开发“织成 服装面料和“织成”浮雕像景 两类传统产品,使实现“织成”服装面料设计过程的完全数码化和现代化,以及改变传统 “织成 浮雕像景立体感不强的弱点,丰富织物品种是现实可行的。 关键词:仿真彩色,“织成”,个性化,服装面料,浮雕像景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n n o v a t i v ed e s i g na n ds t u d yo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a b r i c z h i c h e n g b a s e d o nt h ed i g i t a lw e a v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一 一一-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b a s i n gu p o ni n d e p t ha n a l y s i so f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h i s t o r yo f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z h i c h e n g ”,p r o p o s e sad e d u c t i o nt h a tw o v e np h o t o g r a p hb e l o n g st ot h e “z h i c h e n g d e c o r a t ef a b r i c s ;a n da f t e ra n a l y z i n g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r o c e s st e c h n o l o g y , p r o p o s e san e wi d e at h a t u s i n gt h em o d e md i g i t a lw e a v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t od e v e l o p “z h i c h e n g ”p r o d u c t i o n s ,a n dg r o p e sf o r an e w a p p r o a c ht op r o t e c t ,i n h e r i ta n dd e v e l o po u rt r a d i t i o n a lf a b r i c s f i r s t l y ,is u m m a r i z e sak i n do fa l l c o l o r i n gp o i n t sf o rw e a v e sc o m b i n i n g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p r i n c i p l eo ff a b r i cc o l o r a t i o na n dw e a v ea r r a n g e m e n t ,a n ds e t st h r e es e r i e so fw e a v e d a t a b a s ea s p r i m a r yw e a v e so fe m u l a t i o n a lc o l o r e df a b r i c ,w h i c ha r ea l l c o l o r i n ge f f e c tw h e nw e a v et o g e t h e r w h e nd e v e l o p i n gp r o d u c t i o n s ,t h ed e s i g n e rc h o o s e sp r i m a r yw e a v e sd o e sn o th a v et oc o n s i d e r t h ep r o b l e mt h a tf a b r i cs u r f a c ec o l o r a t i o nw i l lb ea f f e c t e db yi m p r o p e rf i a i n go ft h ew e a v e s , g r e a t l ye n h a n c e sw o r k i n ge f f i c i e n c yt o o s e c o n d l y , i no r d e rt ob ea p p l i e di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a b r i c “z h i c h e n g ”,id e s i g n st w o e m u l a t i o n a lc o l o r e dt e x t i l ec h r o m a t o g r a m s - - - - s i l ke m u l a t i o n a lc o l o r e dt e x t i l ec h r o m a t o g r a m a n dr a y o nw a d d e da n de m b o s s e de l u m a t i o n a lc o l o r e df a b r i cc h r o m a t o g r a m ,s e p a r a t e l yu s e dt o i n n o v a t i v ed e s i g nt h e z h i c h e n g g a r m e n tm a t e r i a l sa n dt h e “z h i c h e n g ”a n a g l y p hp i c t u r e s ,a n d b ye s t a b l i s h i n g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c o m p u t e rc o l o ra n dw e a v em o d e l s ,h o l dt h ec o n s i s t e n c y q u i c k l yc o r r e c t l yb e t w e e nt h es i m u l a t e dc o l o rc r e a t e db yc o l o r e dw a r p s 、c o l o r e dw e f t sa n d w e a v es t r u c t u r ea n dt h ec o l o rs h o w no nt h es c r e e n ,a n dm o r e o v e r , t h ed e s i g n e ds i l ke m u l a t i o n a l c o l o r e dt e x t i l ec h r o m a t o g r a mw h i c hu s i n gf i v eg r o u p so fc o l o r e dw e f t sa n dc o m b i n i n gw i t ht h e t h r e a di n t e r c h a n g i n gd o u b l ew e a v e s ,b r e a k st h r o u g ht h eg e n e r a lt h a tt o o kw e f t b a c k e dw e a v e sa s t h ef o u n d a t i o n ,a n di n t e r w e a v e db yf o u rg r o u p so fc o l o r e dw e f t sa n c i e n t l y , m a k e su pt h e i n s u f f i c i e n c yo ft h eg r e e nc o l o ri n t h ef a b r i c ,a n de n h a n c e ss a t u r a t i o no ff a b r i cc o l o r a n d t h e n ,c e n t e r i n go nt h ed e s i g n 、a p p l i c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 “z h i c h e n g g a r m e n t m a t e r i a l sa n d “z h i c h e n g ”a n a g l y p hp i c t u r e s ,id i s c u s s e st h et a i l e dd e s i g nm e t h o d so fp a t t e r n d e s i g n 、w e a v e nc h o s e na n dc h r o m a t o g r a mf i t t i n g - i na n ds oo n ,a n dt h r o u g hd i g i t a lw e a v i n g , l i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a r r i e so ne x p e r i m e n t so nt h ea b o v et w of a b r i c s ,a n dc o n d u c tap r e l i m i n a r y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a w a y o fo p t i m i z i n g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z h i c h e n g ”p r o c e s s i n gt e c h n i q u e f i n a l l y , i nr e s p e c to fc o l o rm e a s u r ea n dt e s ta n dw e a v ed e s i g nf e a t u r e s ,e t c b ym a k i n g a n a l y s i sa n dd i s c u s s i o no ft h et h e l a b o r a t o r yr e s u l t s ,ic o m e st ot h e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i st h e s i s t h a t i s ,o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a b r i c z h i c h e n g b a s i n go nt h ed i g i t a lw e a v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v e d e s i g n sa n dd e v e l o p st w ot r a d i t i o n a lf a b r i c s “z h i c h e n g g a r m e n tm a t e r i a l sa n dt h e z h i c h e n g a n a g l y p hp i c t u r e s ,m a k e si ta c t u a l i t ya n df e a s i b i l i t yo fa c h i e v i n gc o m p l e t e l yd i g i t a la n d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o ft h ed e s i g np r o c e s so ft h e “z h i c h e n g ”g a r m e n tm a t e r i a l s ,a n dc h a n g e st h e w e a k n e s s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z h i c h e n g w o v e np h o t o g r a p hl e s s e di n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e f f e c t ,a n d e n r i c h e sa r i e t i e so ft h ef a b r i c k e yw o r d s :e m u l a t i o n a lc o l o r e d ,“z h i c h e n g ”,p e r s o n a l i z e ,g a r m e n tm a t e r i a l s ,a n a g l y p hp i c t u r e s i j l 浙江理工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 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 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日翥孑嚣辜学掰e t 词产日期:蒯年多月。占 浙江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 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浙江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1 :3,在 不保密民。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责唐鲴p 日期:) 一器年;月易日 年解密后使用本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 e i 鞋j ) p 蒂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绪论 1 1 引言 我国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纺织大国,拥有许多特色的传统织物,如织锦、“织成”、缂 丝等。目前,学术界对织锦和缂丝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而“织成”几乎无人研究,鲜 为人知【1 1 。据有关文献记载,“织成”在古代专供宫廷享用,部分龙袍就用它来制作【2 3 1 , 可见“织成产品之高贵。 丝绸,起源于中困,兴盛于中国,是奢华与品味的象征【4 】,然而目前在中高档服装领 域,很少能看到真丝绸服装。服装与面料企业间缺少沟通与联系,一方面真丝绸服装,款 式较陈旧,造型比较单一,另一方面品质较好的丝绸面料,却没有相应的成品服装出售。 随着数码织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真丝数码仿真彩色织物色谱被广泛应用于装饰领域,主要 用于沙发面料、靠垫、抱枕、壁挂、床上用品和甲面像景等织物的开发,而对于服装方面 的应用相对落后。真丝数码仿真彩色织物色谱利用较少的丝线通过组织配置得到丰富的颜 色和层次感,能生产千变万化的图案,丰富服装纹样的色彩。 在现代这个经济弋速发展的2 1 世纪,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时尚高贵,追求个性,对服 装用织物的要求不仅要舒适耐用,还要在款式、面料、色彩、纹样等多方面讲究个性。如 果直接将真丝数码仿真彩色织物色谱用来生产服装面料,对于一些独花、团花或复杂图案, 在裁剪制成衣时,容易出现破花或对花不准的问题,降低服装的档次,造成面料的浪费。 若把生产龙袍面料的技术用于现代服装而料的生, :,即传统“织成”技术,对纹样进行定 位设计,生产专门适合服装的高档提花面料,这不仅能保护和继承我国传统织物,还能满 足了现代人的穿衣追求。 作为数码仿真彩色织物色谱在装饰领域的运用,现代的平面像景织物已经研究的相当 成熟,但目前市场上浮雕像景织物还是比较少见。浮雕像景织物不仅色彩五彩缤纷,还具 有浮雕高花效果,使花或地呈浮雕状耸立于织物表面,增加了织物的装饰性、趣味性,有 强烈的立体冲击感,开发浮雕像景织物,顺应现代人的欣赏乐趣,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1 2 “织成 的历史及分类 1 2 1 “织成”的定义 对于“织成 的概念,曾有学者依据片段的材料,令织成与缂丝纠缠不清。此后,又 相继出现了种种似明若晦的类似解说,如今,伴随古物研究的进展和文献整理的深入,这 类观点的失误已经愈发明显。根据张保丰在中酗丝绸史稿【1 1 书中对“织成”和缂丝的区 1 浙江理t i 大学硕士学位论史 剐做山的解释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尚曰q 教授在隋辔扛代i 艺美术史* 陆讣n 中对“织成” f 的定义,结合作者实践体验,本文总结得出:“织成”足按服用或装饰之需,把f | l = 料、尺 度、造型与图案紧密结合束设汁、织造其形状和图案的备类高档纵物,以它裁造衣物或裁 作装饰物,无须尺量,仅须裁剪和缝缀。凶此“织成”不是普通的提花面料,而是事先通 过特殊设计,适合某物制作的专用面料,而“织成”服装面料是根据服装款式和花纹图案定 制的面料。 1 2 2 “织成”的发展历史和分类 “织成”u - z - 3 1 - - 词,晟早见于汉代文献,汉忙舆服志称:“虎贲武骑皆鹃冠虎纹 单衣,襄邑岁献虎纹“织成”。可见最早“织成” 自襄邑。其花纹特色是虎纹。叉后 汉书舆服志亦有了类似记载:“衣裳玉吼悲章采,乘舆制史公候九卿以下皆“织成”,陈 留班邑献之”。那时“织成”的用途更广了,除作农裳外,更用作乘舆等装饰之州。“织成” 白汉代及唐五代均有生产,到了庸五代造作“纵成”的风气报盛其用途也很广泛,可以 裁造衣物、可以铺陈装饰、可咀观摩欣赏、可以礼供奉,此己被近代出土的地下文物所 证实。 ( 1 ) “织成”裁造衣物。在大唐立固之初,便l - v d 令,何逢十月一日,侍卫军将要备 依品秩,服以花纹不同的瑞兽纹“纵成”缺胯袄子。天宝年州,西川献上过:费用百金“的 五色“织成”背子。唐代帝厉又将“织成”袄子舍入r 院,如武后、穆宗都有此举动。懿 宗时代,在法门寺地宫的衣物帐上,还登录若“织成缓长夹暖子一幅j 事”。唐德宗 皇帝过生同,蜀地长官便以“织成”红锦地衣进奉,红晋地农在五代还有造作。在明清时 代的宫廷服装很多都采用“织成”完成。如杭州中国丝绸博物管收藏的红色云鹤纹地妆花 缎“纵成”龙袍复制品的纸样图和排料图,如图11 和l2 所不。整件龙袍袍料长189 5 m 根据龙袍的罔案、尺寸和款式进行专门设计,并以龙袍袍料排料图为纹样进行提花工艺设 计,再使川妆花技术“织成”,按其款式,可进一步裁剪、缝制成一件完整的龙袍。 j 。裔| 誊铺鬣,。鎏 簟 龙袍难面 图li 红色云鹤纹地授花缎龙袍纸样囝 2 浙江理r 人 硕 一忧论文 :! 。,墼二;i 翌竺! 壁:竺兰塑 耀 叠 血瞳立。l i 至:j 0 猫4 建! 整j 涮 一一r - 一 图1 2 红色云鹤纹地妆花缎龙袍抱料排料图 ( 2 ) 织成用于铺陈装饰。借织成褥缎,诗人杜甫曾讽喻了剑南节度使,z 武的骄奢淫逸。 灭前蜀,后唐庄宗有了“六台被”,它是蜀地工匠所织“十幅无缝锦”做的被材,该r 幅 无缝锦就属于“织成”。后唐清泰元年( 9 3 4 年) ,后晋天福一年( 9 3 7 年) ,赵在礼于襄州、 宋州还分别献过红锦“织成”龙风暖帐。后晋天幅三年,沧州长官献来织成红锦床褥。而 在唐代还有用织成红锦装饰墙壁据文献。其尺幅也相当巨大。 ( 3 ) “织成”用于舰摩欣赏和礼拜供奉品。有用“织成”制作法书名迹的,庸人书道 特重兰亭,囡此,两蜀的“织成”也会以兰亭为题材。至于礼拜供奉品,在后唐 同光二年( 9 2 4 年) ,割据福建的王审知曾以“锦纹织成菩萨幡”贡献中原土朝。这类片j 于 供奉礼拜的形象,若靠一般的织造,很难保证打育的准确。 像景织物足h 人物,风景照片或名人字画、美术图案等作为纹样,而根据实际需要尺 寸柬定纹样大小,纵造时利用黑白或彩色的丝线通过组织变化,构成明暗的影光层次,在 织物表面显示出与黑自照片或彩色图案一致的人物或风景,是一种供装饰和欣赏用的丝织 工艺品,像景织物织成后小需尺量直接装裱即可。根据织成的概念和有关传统织成织物的 记载,可以推断像景织物史属“织成”的范畴。 1 3 “织成”生产技术 从古代到现代,“织成”的生产技术一直山两部分组成:纹样设计( 包括织成款式、图 案、尺、j 的设计) 和织造工艺。 1 3 1 “织成”的传统7 p 产技术 1 3 1 1 纹样设计 传统“织成”款a 、图案、尺寸设计是纯手i :操作,效率低,工艺复杂。特别在设计 “织成”服装时,璺小掂服装款式制作板样并证特定的位嚣绘制花纹酬案。若更改图案 的忙置,整个板 t 需- - ,所绘制,圆此,在花纹定位前必须准确一譬虑缸置。从图ll 、12 可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知,该龙袍由1 0 片衣片组成,各衣片之间的图案要事先准确定位,才能保证织成服装后 拼接准确,保持完整。 1 3 1 2 织造工艺 “织成”属于纬显花织物,传统织造工艺一般选用缂丝或妆花技术,手工画意匠和轧 纹板。如“织成”龙袍用妆花技术,妆花在传统的大花楼木质提花机上运用“通经断纬”、 “挖花盘织”的技术织造,工艺相当复杂,每天只能织5 至6 厘米,一件龙袍需要1 8 9 5 m 的袍料,一个工人至少需要3 1 5 天才能完成。其次,传统提花机门幅较小,如云锦的妆花 门幅大约在6 7 c m 左右,“织成”服装为确保衣片和花纹的完整性,排料很不利,容易造成 面料的浪费。 1 3 2 “织成的现代生产技术 “织成”现代的生产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数码织造技术来实现。 1 3 2 1纹样设计 “织成”服装面料的纹样较特殊,包括服装纸样、图案和尺寸的设计,都可在计算机上 完成。服装纸样的设计和花纹图案的定位,利用服装c a d 系统或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 如 p h o t h o s h o pc s ) 操作,软件能模拟“织成服装面料图,使消费者可以预先了解面料设计 的效果,并能根据要求进行快速的更改,直到满意为止。“织成”服装的排料是利用图 像处理软件处理,建立模拟排料图,既在一个宽为织机门幅,长根据具体排料而定的文件 上进行模拟排料,并保存为“j p g ”或“t i f 格式,做为“织成”服装面料的纹样图,对纸 样进行排料,可以节省原料。 “织成”装饰织物的纹样题材选择广泛,可自行设计或选用中国名画、实物照片等, 通过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设备输入计算机,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或纹织c a d 软件根据实际需 求更改尺寸大小即可。 1 3 2 2 织造工艺 织成的织造工艺包括工艺和纹制设计两部分。纹制设计是纹样转化为织物的关键步 骤,关系到成品质量的好坏。目前,为了使纹样达到仿真彩色的效果一般先预先设计一个 数码仿真彩色织物色谱,建立相对应的色彩和组织模型。产品开发时,利用己建立的仿真 彩色织物色谱色彩模型对纹样进行分色,再调用组织模型,能快速、准确地配置组织,使 组织结构体现的织物颜色与计算机屏幕显示的纹样颜色能达到一致。 数码仿真彩色织物色谱的制作方法很多,各有千秋。目前主要有经显色和纬显色两大 4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类。经显色提花织物一般用多色涤纶网络丝作经线,多色棉纱作纬线进行交织。织物风格 较粗犷,主要用于沙发装饰布、风景油画壁挂、靠垫等织物4 8 1 。如浙江理工大学李启正2 0 0 3 年提出的多色经提花织物用于彩色图像表现的创新设计技术【6 1 ,主要是由红、黄、蓝、绿、 黑、白等六组经线和细纬、粗纬白和粗纬黑等三组纬线交织而成。纬显色提花织物的研究 目前主要侧重于丝织像景织物的开发m 1 1 1 2 1 8 ,1 9 1 ,已经获得较大的进展。但是该类织物 设计精度高,技术难度大,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能够生产该类产品【4 7 5 0 1 。如浙江理 工大学鲁佳亮于2 0 0 6 年在实用型桑丝色谱组织模型的研究与应用中【5 1 ,对织物从一组 纬线到四组纬线的组织层次作了一个系统的介绍。对于四组纬线织物,主要选用红、黄、 蓝、黑四组纬线和米白色经线交织而成,组织一般选用重纬组织。 随着高速剑杆织机和电子提花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织物花幅不断变大,为“织 成”的织造带来了有利条件,如目前主纹针为1 2 0 0 0 针的电子提花机,经密为1 1 5 根厘米, 一花花幅可达到1 0 4 3 5 c m ,只要合理排料,不会造成面料的浪费。 1 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内容和成果 1 4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 “织成 用于服装面料。要体现服装的个性化,最强的视觉冲击来自服装的图案 装饰,服装图案既要体现出社会意识和潮流又要体现着装者的个性化。服装图案应该通过 与面料的结合来体现,提花织物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织花表现效果突出,是高档服装可选 择的优质面料产品。选用具有“纤维皇后 之称的真丝做为原料,更能体现服装的高贵典 雅之美,还能发展我国的丝绸服装行业。 一件衣服有很多裁片缝制而成,这就导致提花面料在裁剪时,必然会有破花和对花不 准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纹样位置需根据款式来定的个性化服装,如有团花图案、龙、凤、 福、禄、寿等不可分割的花型或独花纹样,在排料裁剪时很难保持图案的完整和位置的准 确。“织成”是按特定的服装款式、图案以及图案所处的位置等参数设计的面料,无须尺 量,仅须裁剪和缝缀便可成衣。若采用“织成”生产工艺结合现代数码织造技术和仿真彩 色织物色谱,纹样无论定位在服装的哪个位置,都可以达到要求,且工艺过程简化,生产 效率提高,能避免面料的浪费。 ( 2 ) 织成用作装饰织物。根据像景表面的凹凸机理,像景织物可以分为平面像景和浮 雕像景,平面像景目前已研究的相对成熟,如黑白像景和彩色像景,而浮雕像景织物的研 究较少。彩色浮雕像景属于多层复杂织物,织物底层为平纹,表层用影光变化组织和色纬 s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来表现景物形态,在中间层按照景物的凹凸形态织入不同根数的芯线,从而烘托出表面景 物凹凸不同的立体形态。这类织物较之平面像景织物,立体感强烈,另有一番风趣,可以 丰富装饰织物品种。 1 4 2 研究内容和成果 本文主要对“织成”服装面料和“织成”浮雕像景织物的生产工艺和组织编制进行优 化研究。其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 1 ) 根据织物显色和组织编制原理,建立了以1 6 枚缎纹组织为基础的组合全显色组 织库。 ( 2 ) 对目前已有的四色纬真丝仿真彩色织物色谱进行了分析,研究开发了五色纬真 丝仿真彩色织物色谱和人造丝仿真彩色填芯高花织物色谱,并建立对应的色彩 与组织模型,分别用于服装面料和彩色浮雕像景的生产, ( 3 ) 结合传统“织成 与五组纬真丝仿真彩色织物色谱,创新开发了“织成”个性 服装面料并缝制成衣,其开发流程见图1 3 所示。 ( 4 ) 结合传统“织成 与人造丝仿真彩色填芯高花织物色谱,创新开发了“织成” 浮雕像景织物,其开发流程见图1 4 所示。 图1 3织成”服装面料的设计和生产流程 6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5 小结 图1 4 “织成”浮雕像景的设计和生产流程示意图 本章在对“织成 概念确定的基础上,得出织成是集尺寸、款式和面料定制为一体的 织物,通过对“织成”的发展历史和分类的介绍,推断现在我们通称的“像景织物 属“织 成”的范畴,并对“织成”织造的传统和现代生产技术进行介绍和比较。 本章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成果,“织成”个性服装面料和织成浮雕 像景的开发,首先先设计两个织物色谱,即真丝仿真彩色织物色谱和人造丝仿真彩色填芯 高花织物色谱,并通过专业软件建立相应的色彩与组织模型。 7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仿真彩色织物色谱的设计原理 2 1 仿真彩色织物色谱的应用色彩原理 2 1 1 色彩的空间混合原理 不同颜色的经纬纱线通过组织点的疏密变化交织而获得丰富多彩的颜色符合色彩的 空间混合原理【1 3 1 。即当并列或距离甚近的色彩点或线在一定的视觉距离上,若它们在视网 膜上的投影尺寸小于感色细胞的直径,则人眼将无法将其分清而产生视觉混合。织物组织 点色彩要达到空间混合必须使组织点为密集状并列的细点、细线,这就跟织物密度、纱线 粗细和织物组织结构等因素有关,纱线越细,织物密度越紧,混色效果越好。色彩的空间 混合效果还与视觉距离有关,即必须在一定的距离之外。距离越远,混合效果越明显。在 构建仿真彩色织物色谱的色彩模型时,必须要遵循以下规律: ( 1 ) 互补色按不同比例空间混合可得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 即带有不同色味 的灰色) ; ( 2 ) 非互补色空间混合,可得被混二色的中间色; ( 3 ) 有彩色系同无彩色系混合可得被混合色的中间色:与白色空间混合,得到高明度 的浅色:与灰色空间混合,得到不同纯度的色,与黑色空间混合,得低明度的深色或暗色。 2 1 2 基本色的确定 在设计学的色彩原理中,任何色彩都是由原色的不同分量混合而成,对原色的解释主 要有以下4 种: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色料三原色为红、黄、蓝;生理四原色为红、 黄、绿、蓝,印刷四原色为品红、蓝、黄、黑。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8 9 】:心理四原色是 自然界中最容易引起人视觉美感的基础。根据构成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的特点,黑色和白色在织物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中的调节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根据德国 生理学家赫林的色觉理论,人眼视网膜中有三对视素:白一黑、红绿、黄蓝,正是这三对 视素的建立和破坏引起神经冲动产生了人的色彩感觉,所以红、黄、绿、蓝、黑和白是正 常色视觉人所固有的6 个感矢i t 色,通过这6 个色的相加混合,理论上能够混合出全部色彩。 目前研究相当成熟的多色经提仡织物就是选用这6 种颜色为色彩模型的基本色;已有的真 丝仿真彩色织物色谱则因为织物纬密等原因只选用了红、黄、蓝、黑和白等5 种颜色为基 本色【6 1 0 1 1 t 12 1 ,而事实上由于肉眼对绿色特别敏感,由黄、蓝色混合而成的绿色在色彩表 r 浙江理i 大学硕l 学付论文 现上欠缺。本文选用了红、黄、绿、蓝、黑和白为色彩模型的基本色 2 1 3 色彩模型的设计原理 在确定了摹本色和色彩混合原理后,便可在该基础上设计仿真彩色织物色谱的色彩模 型。口。”怕成色彩的j 要素是色相、明度、饱和度( 叉称彩度) ,仿真彩色织物也曙的色 彩变化同样可有这三要素的变化来完成。本文借鉴自然色系统( n c s ) 和数码多色经提花 织物色彩模型的编制原理9 ”1 ,结合仿真彩色织物色谱色彩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特点, 建立适台的色彩模型。 2 13 l 色相设计 构成仿真彩色织物色谱的基奉色为红色、黄色、绿色、蓝色、黑色和白色。根据色彩 拿间混合规律m “】,两种非互补色混合等比例混合时,得到它们的中问色,而不等比例混 合时,会得到偏向于比例大的那个颜色的中问色。如红色和黄色混合后,根据它们混合比 例的不同,町以得到偏红的红黄色、中间色橙色和偏黄的黄红色黄色和绿色混合,- u 以 得到偏黄的黄绿色、中间色黄绿色和偏绿的绿黄色;绿色和蓝也混合后,可以得到偏绿的 绿蓝色、中间色绿蓝色和偏蓝的蓝绿色;蓝色和红色混合时,叫以得到偏蓝的蓝红色、中 间色紫色和偏红的红蓝色。如图2l 色相环和图2 2 仿真彩色够5 物色谱的色相排列示意刚。 山图可知,本文不仅对非互补色混合j 挂行了研究,还对互补色( 即红色绿色,黄色一监色、 白色- 黑色) 混合后在织物上的表现进行了研究。理论上可以得到有彩色系的灰和= 彩色系 的扶。 二i ) r t n t e t * # e e t u 虹霸氆蔓 黄母色最异自色最 霭 图2 1 色相环 图2 2 仿真彩色织物色谱的色相排列示意图 2 13 2 明度和彩度设计 仿真彩色织物色谱是用红、黄、绿、蓝、黑5 组纬线和米白色经线通过表里换层组织 形成的复杂织物。织物表面的颜色是通过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的分稚来体现的,明度_ :i = = 要 通过黑色纬线和米白色经线来阔肯。吲此,经组织点多螳【1 5 自经浮长长一些,织物明度 9 浙江理f 大学颂十学位论文 就会高。些;纬组织点就相应f 冉减少即色纬纬浮长就会变短,织物彩度就会降低。黑纬是 擘门用米调整织物的明度的。随着黑纬浮长的增加,织物明度随之降低。如图2 3 所示。 横向表示红色纬纱浮长逐渐娈短,经组织点逐渐增多,织物明度不断提高,但彩度不断降 低:纵向表示照纬浮长逐渐变陡,从而使织物明度降低,彩度也有所降低。 圈2 3 红色纬显色的明度变化图 根据组织结构配置规律和色彩混合原理,本文研究的仿真彩色织物色谱可以分为:一 组纬表面显色、二组纬表面混合显色和三组纬表面混合显色三种显色方法。一组纬品色 要为红、黄、绿、蓝、黑各纬单独表面显色;两组纬显色 要为有彩色的组合( 红黄、黄 绿、绿蓝、蓝一紫、红一绿、黄一蓝) 和一组有色纬与黑纬的组合( 红一黑、黄一黑、绿黑、 蓝黑) ;i 组纬显色主要是在两组有色纬组台的基础r 加上黑纬进行明度调节( 红黄一黑, 黄一绿一黑、绿一蓝黑、蓝一紫一黑、红绿一黑、黄蓝一黑) 。这主要依据于自然色系统( n c s ) 的相似原理:任何颜色最多相近于两种基本有彩色及黑和白。1 1 3 1 经过多次试样比较,为了避免颜色过渡层次不明显,而造成组织库庞大浪费。本文在 州度选择时,对于基本色显色,选用6 个过渡层:而对于曲组基本色混合硅色时,选用4 个过渡层次。在彩度设计时,对于基本色显色,同样选用6 个过渡层;对于混合显色时, 曲组基本色分别选用4 个过渡层。试样结果证明,选用此方法得到的织物颜色层次丰富, 色潜较齐全,组织库也不是很庞大。 2 2 组织全显色结构的设计原理 22 1 组织设计的基本特点 根据复杂组织的基本构成原理,纱线组合排列t 一产生的效果有并列和覆盖2 种。重 纰织是通过经向或纬向的比例排列且相互覆盖实现的硬层组织则需要通过经纬向同时进 比例排列目经纬全部相互覆盖, 黧 浙汀理 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传统的提花织物组织结构类型很多,主要有单层、重组织( 重经、重纬) 、双层和多 层等。在设汁重组织结构时,织物结构是山表组织和里组织( 背衬组织) 组成,表组织的 组织点会埘里组织进行遮盖重叠,而使织物表面只显示表组纵的色彩效果。 数码真丝仿真彩色组织库是由一组渐变组织结合分层组合的方往来设计的嘲。当随 着渐变组织组织点的增加,织物分层组合数目的增加,组合后ef 纬线组织的组织点会旱 现遮盖和不遮盖交b 存在的现象,造成经纱与纬纱在织物表l hj 的覆盖程度和显色程度难以 确定,表现在织物上就是产生偏色和结构病疵。一般主要通过设计者的经验,改变固定基 础身【织的起始点位置达到上下纬线的错位,这种办法在每一个颜色对应的组合组织时,都 要嗣警各个组织的起始位置,这即不直观,也不方便。因为任一组织的起始点位置变化, 都将是一个新的组合组织。 并排纬线全显色的必要条件就是在变替排列的纬线组织之m 的组织点至少有一个_ 旱 相反配置状态,即一横行中设计的经纽织点对应上下行组织中,至少要各自一个纬组织点, 反之亦然。l i 罔2 4 所示甲乙两纬的组合组织,甲纬同是1 6 枚纬i 岳缎纹,乙纬对应不同起 始点化置的1 6 杖纬向加强1 2 个经组织点组织。 n 1 _ j ; 一 l c 口一 一一= _ ri 一= i i _ b _ i ,o _ _ ! _ 一0 o ,h = l - 4 ,叫h o _ e 圳卜l o 畔i 州 r :】一雌1 # 1 吲口r o j :一: k ! 士! 生le j 邑ie ! 凸士! ! 一 全覆盖 部分覆盖不覆盖 圈2 4 两组纬组合效果图 ,见,不同的纬向加强方法会得到覆盖和不覆盖的效果。要得到两组纬线的混合色, 需要两组纬的不覆盖组合。 2 2 2 全显色技术点的设计 率文所要研究的色彩组织模型j :要有i 种显色结构:一组纬a 色,两组纬显色和三组 纬强色,所以必须设计三组互相组合后,并列纬纱全不覆盖的渐窆组织,返需对基本组织 设定全显也投术点,并建立相应的渐变组织库。每组渐变l i l 织r 】只要含有特定的全显邑 技术点,根引织物显色纬数需要,分别在各组中选取任组织纽弁,均满足织物全显色的 要求。如图26 为两个基础组织和三个全显色技术点的设霄方法陵方法的前提是需要组 台的纬纱排扎慢为l :】或l :1 :1 。以1 6 枚缎纹组织的全显色【合| 殳引为例,首先选样 浙7j 理大学硕十学位论空 2 个小同起始点的1 6 枚纬面缎纹为基本组织。 在设计全显色技术点时,见圈25 ,分别是两组纬和三组纬组台排列示意图。由躅可 知,两组纬显色时,其中组纬的组织每一横行要同时考虑邻近的另外一组纬组织的七下 两行,即两组纬要全显色,必须要满足全显色的必要条件。三组纬显色时,刚样要考虑到 前后两组纬的组织配置。因此,把基础组织2 的反面组织并向e 加强一个纬组织点后得到 的组织为基本组织l 的全显色技术点。同理,把基础组织1 的反面组织并向f 增加个纬 组织点后所得的组织为基本组织2 的全显色技术点。而三组纬馒色时第三纬的全显色技 术点鹱同时考虑到日面两组纬的显色技术点,结合示意图2 5 ,第三组纬线( 丙纬) 的组 织第一横行要同时考虑到第二组纬线( 己纬) 的组织第一横行和第一组纬线( 甲纬) 的组 织第二横行。根据已定的全显色技术点l 和2 可知全显色技术点3 的第一行筇6 个点和 1 5 个点必须是经组织点,然后_ e j 相同的组织b 数绘制完整的组织图,见图2 6 。 r = :_ r _ 了 簪胬 乙纬二il 甲纬二 甲纬 丙纬一 乙纬一l 乙纬 j 甲纬一l 甲纬一 两组纬三组纬 圈2 5 两组纬和三组纬的组织组合示意图 凰礴蘸鳃豳 基本组织l 全显色技术点1基本组织2 全显色技术点2全显色技术点3 固2 6基本组织和全显色技术点 2 2 3 组合全显色渐变组织库的设计 全显色技术点设汁完成后,结合基本组织设计渐变组织,并建虫:相应的组织库。在设 计渐变组织时,要木着不能破坏全显色技术点和各个组织起始点保持一致的原则。印要保 证全显色技术点处的纬组织点始终是纬组纵点。只有满足这个条件后,殴计的渐变组织库 中任一组织部满足组合全社色的条件。如图2 7 29 分别是各个显色技术点对心的渐变组纵 库。 舒【织命名的方法为:i 个渐变灿织库要分别满足三组纬线显色耍求,以x 系列、y 系 1 , 浙理i a 学硕十学位论文 列、z 系列来区分,并结台每个组织的每行经组织点的数日来命名。如x 2 表示x 系列 加强2 个经组织点的1 6 枚缎纹。 z 8z 9 z i oz 1 1 z 1 2z 1 3z 1 4 图2 9 以全显包技术点3 为基础的z 系列渐变坌【织 2 24 渐变组织库组合全显色的合琊m 轮旺 当两组纬线1 :1 排列要存纵物表i 】混合显色时,町分别从x 系列和y 系列的渐变自 浙江理1 人学硕 学位论文 织库中,根据每一纬显色量的需要选取组织_ i _ ! e 行组合。验证两组纬是否满足全显色结构, 只需对x 系列的第一组织和最后个组织分别对y 系列的第一个组织和最后一个组织进行 组合配置,若配置后的4 个组合组织满足全显色的必要条件的话,那就说明分别从这两组 渐变组织库中选取的任一组织组合都是满足全屁色条件的。这是因为组织库中的每一个组 织都满足全显色技术点。如图21 1 ,可址浚四个组织是满足全显色结构的必要条件的。 譬高;目;三丑蔓弓 苣啻国磊 【脚 = = = 】= = 如 = 二, 【= j f 一 x 1 - y 1 x l - y 1 4x 1 4 - y 1x 1 4y i 4 图2 1 0 x 系列组织和y 系列组织组合后非连盖的效果图 当三组纬线1 :1 :1 排列全显色在织物表面,u 丁分别从x 系列、y 系列和z 系列的渐 ,曼组织库中选择适台的组织组合。验证其是否满足全显色结构的必要条件的方法同上所 述。只需把x 系列、y 系列和z 系列的第个组织和最后一个组织分别进行组合验证。如 图21 1 可知,x l y 1 4 一z i 组合和x 4 一y t 4 一z l 组台时,第三组纬对第二组纬线存在着部分 遮盖想象,但是对于x 1 一y 1 4 - z 2 和x 1 4 y 1 4 z 2 组合得到的是全不遮盖效果。所以基本上 说明该三组组织组合满足全显色特点。 x 1 - y 1 4 一z lx 1 4 - y 1 4 z l 图21 1 三组纬线组合部分遮盖的效果图 蜀羔寡毳基翻熏基|:葛善兰羔蘑霞国 浙理1 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x 1 一y 1 4 - z 1 4x 1 4 一y l _ z 1 4x 1 4 - y 1 4z 2x 1 4y 1 4 - z 1 4 图2 1 2x 系列、y 系列和z 系列组织组合后非遮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绿色债券发行标准演进与第三方认证体系
- 2025-2030绿氢合成氨技术经济性与传统工艺替代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绘画疗法对自闭症儿童脑神经通路重建的医疗观察与投资价值
- 2025-2030组织粘合剂在外科手术中替代缝合线的临床接受度调研
- 2025-2030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临床转化瓶颈与创新解决方案
- 2025-2030纳米材料显微镜观测技术商业化路径与风险预警报告
- 2025-2030纳米光刻设备行业物流配送体系优化与成本控制研究
- 飞机安全员证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2030精酿啤酒小型酿造许可证审批流程优化建议报告
- 2025-2030精酿啤酒原料追溯体系与品质保障路径报告
- 2.PaleoScan详细操作流程
- 电梯形式检测报告
- 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公告示范文本
- GB/T 224-2019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 GB/T 10066.1-2019电热和电磁处理装置的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部分
- 2022年澄迈县辅警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第六章-导游服务中问题与事故的处理课件
-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课件
- 6078三菱帕杰罗v87v97v93维修手册原厂10pajero-china index
-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 孕妇体重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