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朱熹的哲学思想1 太极为理之全体朱熹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太极之义,正谓理之极至耳。”“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实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也,故曰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朱熹认为太极即理,无极是对太极的修饰。无极肯定了太极是真实不妄的实体,太极即本然之理,是天地万物之理,且仅有这一个理。“念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一理统驭万事,万事统于一理。”2.理气不相离太极只是一个理,是天地万物之理;理不离气,气不离理,理气相即,所谓太极正表明理气一体浑成的特点。朱熹说:“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所以有理必有气,有气必有理,才能生成真切实际的天地和万事万物。然而二者混论一体,不可分开各处一处。脱离任何一个都无法生成万事万物。3.理先气后理气浑然一体,朱熹还主张理本气末,理气无先后之分,但一般又主张理先气后。“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在这里说的很清楚,理本气末。理是无形无像的,气是有形有像的。形而上的理决定形而下的气。 或问:理在先,气在后。曰: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去时,却如理在先,气在后相似。也就是说,朱子认为,理气本无先后可言,然而必要强迫追问何者为先,何者为后,则理在先,气在后。4.理一分殊,理一份殊即一理摄万理,从一个太极散而为物物各具一太极,又由物物各具一太极归本于一个太极。“然五行之生,随其气质,而所禀不同,所谓各一其性也。各一其性,则浑然太极之全体,无不各具于一物之中,而性质无所不在,又可见矣。“本只是一太极,而万物各有禀受。又各全具一太极尔。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不可谓月已分也。”“只是此一个理,万物分之以为体。”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一理统摄人物分殊之理,人物因禀受之理不一,人物因天命之性在己之份不同而区分开来 。此外,朱熹还就道德原则方面的理一份殊进行了阐述,这就把天理和人生联系起来,将太极之理作为道德伦理方面的一个本源,人人分有这个理而具有了自身的性份,并要求人们将自己的职分与性份统一起来。这是朱熹认为,每个人都必须在整体大于宇宙中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尽人之性,尽己之性。 一本之所以为殊,一本是宇宙万物的终极根据。殊,立足于推展个体的人生,对人生的落脚点来说殊最重要。论万物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观万物之异体【个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相同也。一原,指万物的本质。异体,指个体,万物来源于理和气,理一而气不一,理在具体事物上展现方式不一样。所以,生命的存在方式以理为根基根据,立足于分位,凸显理的差异。基于不同的分位,万事万物有了不同的生命展现方式,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之应然,尽自己的职分 性份 。5.物物太极语类卷九十四:太极只是个至好至善底道理,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从理一分殊的角度来说,人和物都分有同一个太极,因禀受的理不一而有所区别。一理摄万理,从一个太极散而 为物物各具一太极,又由物物各具一太极归本于一个太极。6交易与变易易者,变化也。周易有两个内涵,交易和变易,变易指变化,阴变阳,阳变阴。“阴阳有个流行底,有个定位底: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便是流行底,寒暑往来是也;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便是定位底,天地上下四方是也。易有两义,一是变易,便是流行底,一是交易,便是对待底。”“交易,阳往交易阴,阴来交易阳,两边各各相对【对待,对立】”“变易,阳变阴,阴变阳。【变化】”7.小程的格物穷理【格,近前观察,然后进行探究;】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的过程,心中本身就有知,知也是先验的,格物的过程就是印证理知的过程;格物,就是逐个把握印证的过程。一 北宋以后兴起疑经惑传,怀疑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并提出了“回归先秦,超迈汉唐,直承孔孟”,确立学术自我,使得宋代儒学不同于汉唐经学。得出了天下万物皆有一理,推出理一分殊。认为理是先验的,通过格物才能使其知晓彰显。二 心即理,万理具于一心朱熹认为,认识理的主体即心,而客体即是物。“心 包万理,万 理具于一心,不能存得心,不能穷得理;不能穷得理,不能存得心。”“一心具万理,能存心而后可以穷理。”朱熹认为,人人心中本有一个太极之理,人禀受太极之理,理即在人们的心中,【理一分殊】,所以说心包万理三格物致知【1】格物以穷理 格物的主客分别为心与物:心之知与物之理。知者,吾心之知;理者,事物之理。格物的目的不仅仅是识得鸟兽草木之名,而在于通过用心实际地观察探究并认识到物背后的那个终极根基根据,即理。【2】格字释格物,格犹至也。格谓至也,所谓实行到那地头。格物者,格,尽也,须是穷尽事物之理。这些话的实际内涵就是说要实地地与事物接触【3】格物与穷理格物,只是就一物上穷尽一物之理;致知,便只是穷得物理尽后,我之知识亦无不尽处,若推此知识而致之也。“格物,是物物上穷其至理;致知,是零细说;致知,是全体说。”【 】【4】穷理的范围及其轻重缓急“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缺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缺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缺了一物道理;须着逐一件与他理会过。”也就是说,穷理的范围是无限的,是包含整个宇宙的;且朱熹所讲的格物穷理并不只是直接经验,除了可以实际地观察外,还可以通过读书来获得理这个知识;“格物,须有缓急先后之序,最紧要者莫过于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也就是说,穷理的目的在于穷尽天理,同时要重视天理在人生日常生活中的落实,明晓天地间的道理以及人情道德;“徒欲泛然观万物之理,恐如大军之游骑,出太远而无所归。”格物穷理要有明确的目标四 知先行后,知轻行重“论先后,当以致知为重,;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也就是说,朱熹认为致知在先,实践在后;知可以作为行的方向指引的作用;“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行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和行的关系就好比是眼睛和脚的关系,没有眼睛的方向指引,那么光有脚无法行走;脚如果不行走,那么眼睛也不会看到什么;二者是相互启发的,同时知行也常相顾。在朱熹看来,相比较而言,行更重要。而在程子那里,知重,行亦重。朱熹还说:“论知之与行,曰:方其知之而未及行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愈明,非前日之意味。”没有亲身经历过的知识,是肤浅的;只要亲身经历,就会得到新的的知识。朱子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说明知行是相互长进的,为学之道首在贵真。五居敬穷理小程认为“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心性的修养需要用敬,因此他主张“主一之为敬”,敬是中正不偏,纯一不已之心,“诚为统体,敬为用:”敬的作用指向诚自身,用大程的说法看,诚是主体在识仁过程中的一种真实不妄,纯以天理为默识根据的修养功夫或心灵状态,做到诚敬即能识仁,除却物欲之蔽,彰显天理,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的大乐境界。朱熹继承了小程的思想,特别强调居敬涵养的传统。他说,敬之一字,真圣门之纲领,存养之要法,一主乎此,更无内外精粗之间。在朱熹看来,敬是 修身之捷径,是明澈此心,涵养此性的为己之学,也就是做本然的自己。朱熹说,“人常恭敬,则心常光明。”“人能存得敬,则吾心湛然,天理粲然,无一心着力处,亦无一心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乳酸菌素片课件
- 护理导论系统的基本属性
- 2025年初级招采人员考试(招标采购专业实务)在线模拟题库及答案及答案(辽宁省)
- 铁建项目工会汇报
- 公司法自考课件
- 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护理
- 公司治理李维安课件
- 护理计划的实施与评价
- 劳动合同范文:安全生产责任状8篇
- 2025年设备中介合同范本
- 罗茨风机检修方案课件
- 2025年青协社团笔试题目及答案
- 光伏电站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方案
- 供水工程成本预算与动态控制方案
- GB/T 45860.1-2025光纤激光束焊机的验收试验第1部分:光纤输送机的激光组件
- 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
- DB50∕T 1653-2024 林区森林防火及森林质量提升专项规划编制导则
- 制冰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 快递业务流程标准化管理
- 中班健康魔法消气屋课件
- 蓝莓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