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三次产业得到一定的发展,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病仍然存在,并且不容乐观。关键字:产值、劳动力、偏离度、比重、比较劳动生产率三次产业的划分根据产业结构演化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首先提出三次产业的分类,他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次产业。一般说来,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矿业、和煤气、电力、供水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服务业、其他公益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演化规律,他把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的理论,已普遍用于研究各国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但是,不同国家和不同学者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看法并不完全一致。国统字【2003】14号,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范围如下: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年份GDP(亿元)GDP的构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335333.919.746.633.7199448197.919.846.633.6199560793.719.947.232.9199671176.619.747.532.8199778973.018.347.534.2199884402.317.646.236.2199989677.116.545.837.7200099214.615.145.939.02001109655.214.445.140.52002120332.713.744.841.52003135822.812.846.041.22004159878.313.446.240.42005183867.912.547.540.02006210871.011.748.939.4表1从表1可见:我国19931996年,第一产业的比重基本不变,第二产业的比重由1993年的46.6逐年上升到1996年的47.5,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3年的33.7逐年下降到1996年的32.8%。我国19962002年,第一产业的比重由1996年的33.7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13.7,第二产业的比重由1996年的47.5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44.8,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6年的32.8逐年上升到2002年的41.5%。我国20022006年,第一产业的比重呈波动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由2002年的44.8逐年上升到2006年的48.9,第三产业的比重则由2002年的41.5逐年下降到2006年的39.4,但是降幅较小。总体来看,我国19932006年,第一产业除个别年份外,总体上其比重呈下降趋势,降幅为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总体上其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第三产业的比重先下降后上升再小幅下降,总体上其比重呈上升趋势,升幅为5.7个百分点。我国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呈现出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逐步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年份人均GDP(元)劳动力的构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3299856.422.421.21994404454.322.723.01995504652.223.024.81996584650.523.526.01997642049.923.726.41998679649.823.526.71999715950.123.026.92000785850.022.527.52001862250.022.327.72002939850.021.428.620031054249.121.629.320041233646.922.530.620051410344.823.831.420061608442.625.232.2表2从表2可见:我国劳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也由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19931998年,我国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由56.4下降到49.8,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由22.4上升到23.5;19992002年,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则有所下降;20022006年,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重迅速有50.0下降到42.6,第二产业的劳动力的比重由21.4上升到25.2;第三产业在19932006年,其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仍然较大。一方面是因为统计造成的,我国农业劳动力是按户籍计算的,凡是农业户口的劳动力均归入农业劳动力,而事实上其中一部分劳动力并不从事农业劳动;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土地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我国三次产业的偏离度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差异及其变化,就要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偏离度。产业结构的偏离度,是指产业的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一种不对称状况。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越不对称,偏离度就越大。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计算公式是:E=Li-Yi式中:E_偏离度; Li_第i部门的劳动力比重; Yi_第i部门的产值比重。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年份第一产业偏离()第二产业偏离()第三产业偏离()总偏离()199336.7-24.2-12.573.4199434.5-23.9-10.669.0199532.3-24.2-8.164.6199630.8-24.0-6.861.6199731.6-23.8-7.863.2199832.2-22.7-9.564.4199933.6-22.8-10.867.2200034.9-23.4-11.569.8200135.6-22.8-12.871.2200236.3-23.4-12.972.6200336.3-24.4-11.972.6200433.5-23.7-9.867.0200532.3-23.7-8.664.6200630.9-23.7-7.261.8表3从表3可见:19932006年,我国的第一产业劳动偏离度虽有波动,但偏离度从1993年的36.7下降到2006年的30.9,降幅较明显;第二产业的劳动偏离度基本保持不变;第三产业的劳动偏离度小幅波动,从1993年的12.5降到2006年的7.2。总体来看,总偏离度呈下降趋势,从1993年的73.4下降到2006年的61.8,降幅为11.6个百分点。发达国家的产业偏离时间第一产业偏离()第二产业偏离()第三产业偏离()总偏离()19世纪末36.26-14.97-21.2972.5220世纪20年代11.4-4.55-4.5520.1120世纪70年代2.07-5.396.4113.87表4对比表3、表4可以看出:总体上,第一产业呈现正偏离,第二、第三产业呈现负偏离。但发达国家到20世纪70年代,第三产业已呈现正偏离。我国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总偏离都呈下降趋势,但偏离度仍较大,只相当于发达国家19世纪末的水平,尤其是我国第一、第二产业偏离度较大。我国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之比。其公式如下:某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该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一般来说,产业结构高度越高的国家,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就越小;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就越大,反之,就越小。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年份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19930.142.921.250.047919940.122.991.110.040619950.172.801.070.062419960.192.681.060.071019970.142.521.270.054119980.152.591.180.058919990.122.511.350.047720000.092.701.270.032620010.102.091.740.048720020.092.321.600.039620030.072.711.300.025620040.172.321.310.071720050.142.251.280.060520060.132.211.200.0596表5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第二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 二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4课时说课稿 西师大版
- 终端预存话费优惠购机协议5篇
- 海先生与口琴课件
- 海信新员工安全培训课件
- 安全监督培训散文课件
- Unit 6 Jumbo说课稿小学英语一年级下册新世纪版
- 学校贫困评选申请书
- 科技知识题库及答案
-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与农村宅基地出租合同5篇
- 安全监理培训学时课件
- 备战2026年高考语文(近三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文言文阅读(多文本阅读)(解析版)
- GB/T 14188-2025气相防锈包装材料选用通则
- 2024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试行)
- 拆除改造工程方案
- 房建试验培训
- 第一章 有理数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
-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 传染学艾滋病患者的护理
- T/CECS 10011-2022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高性能双壁波纹管材
- DB32/ 4439-2022工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