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论文)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pdf_第1页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论文)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pdf_第2页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论文)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pdf_第3页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论文)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pdf_第4页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论文)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论文)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a b s t r a c t t h et h e s i sf o c u s e do nt h ed cl i n kt o p o l o g yo f t h em o d u l a r i z a t i o na v i a t i o ns t a t i cc o n v e l t e l f i r s t t h ep u s h p u l lc o n x e r t e ri sd e v e l o p e dt h e n 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z v c sp u s h 屯淌 r g o r t a l n c o n v e r t e ri sa n a l y z e di nd e t a i li th a st h ea d v a n t a g e so fp r e v e n t i n gt h eh i g hv o l t a g es p i k e0 f t h e s w i t c h e sa n dr e s t r a i n i n gm a g n e t i s md e f l e c t i o no ft h et r a n s f o r m e ri nl o w v o l t a g e h i g h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s op u s h p u l lf o r w a r dc o n v e r t e rc a ng e th i g h e re f f i c i e n c yt h a np u s h p u l lc o n v e f t e r a t l a s t az v sp u s h p u l lr e s o n a n tc o n v e r t e ri sp r e s e n t e d t h es w i t c h e so ft h ez v sp u s h p u l l r e s o n a n tc o n v e r t e rc a nr e a l i z ez e r ov o l t a g et u r no na n dt h eo u t d u tv o l t a g eo ft h i sc o n v e l l e li s r e g u l a t e d 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t h ez v sp u s h p u l lr e s o n a n tc o n v e r t e ri sa n a l y z e di nd e t a i l s i m u l a t i o n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r e s u l t si nt h a tt h en o v e lc o n v e r t e ri sf e a s i b l e t h r o u 曲t h ec o m p a r i s o no ft h r e es c h e m e s t h ez v sp u s h p u l lr e s o n a n tc o n v e r t e ri so n e0 r t h eb e s td cl i n kt o p o l o g yf o rt h em o d u l a r i z a t i o na v i a t i o ns t a t i cc o n v e r t e r t h i sr e s e a l c h i n g p r o j e c tl a y st h et e c h n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o nh i g hp o w e rd e n s i t ya n dh i g he f f i c i e n c ya v i a t i o ns t a t i c n v e r t e r k e y w o r d a v i a t i o ns t a t i ci n v e r t e r p u s h p u l lr e s o n a n t z v c s z v s c o n v e r t e r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独 y 进行研究 j 作所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窬 外 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 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己在文中r 以l 删 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作者签名 日期 南京航空航天人学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 1 模板化航空静止变流器基本原理 航空静止变流器 1 2 a v i a t i o ns t a t i ci n v e r t e r 简称a s i 是飞机供电 系统的一1 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将飞机上2 7 v 或2 7 0 v 直流电源变换成1 1 5 v 4 0 0 h z 或3 6 v 4 0 0 h z 恒压恒频交流电 作为飞机二次电源使用 航空静止变流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低频隔离技术 主要有方波逆变 器式电路结构 升压b o o s t 变换器与阶梯波合成逆变桥组合式电路结构 单 端反激f l y b a c k 变换器与正弦脉宽调制s p w m 逆变器组合式电路结构 软开关 组合式电路结构 美国及一些欧洲先进国家对航空静止变流器 投入经费较大 研究处于较 高的水平 目前美国为多电飞机研制的2 7 0 v 输入 8 k v a 航空静止变流器体积为 l l5 5 55 i n l 重量为1 8 2 l b s 阁内研制成功的a s 产品 相当于先进国家八十年代初的技术水平 采用 单端反激f l y b a c k 变换器与正弦脉宽调制s p w m 逆变器组合式电路结构的电路拓 扑 箕特点是采用巨型晶体管 硅铁心材料和分立电子器件 开关频率为2 1 6 k l l z 最商效率为7 4 与国外发达国家研制的新一代a s i 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实用 匕行高度只能达到1 1 k m 国内目前在某型飞机上采用的静止变流器为成都成飞 电子设备j 采用方波逆变器研制 效率可达到7 6 但由于其体积重量大 相 应热容量较大 实用范围较大 采用软开关技术研制成功的静止交流器输入为 2 7 0 v 输出为3 相1 k v h 效率达到8 5 在某外贸机上得到应用 近年来 国 内航窄静l 变流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取得了较大发展 综观传统的静止变流器方案 虽然采用不同的电路拓扑 不同的电能变换 j 弋 但构成这种变流器的直流变换器和逆变器均采用能量集中交换 各电路 部件功能不 样 有电路板结构也有集中的电磁部件 结构较复杂 电气连接 点多 电路的热损耗相对集中 热设计困难 系统难以优化 电路的功率密度 低 电路内任意功率部件损坏系统即不能正常工作 不能像d c d c 模块一样用 多芯j 模块技术和集成电路的工艺制造 同时电路有较多高频工作的高压功率 f 什 方 面导致电磁干扰大 另一方面限制了变换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在吸收国内外静止变流器技术研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本课题组提出了 种新型模板化静止变流器方案 该新型静止变流器的总体构成上采用级联型逆 变器和高频直流变换器组合而成 前面的直流环节由四个完全独立 相互隔离 规格一致的直流电源模块构成 每个变换器都有自己独立的一套闭环控制电路 后面的逆变环节主要由驱动功率板 控制电路和输出交流滤波器组成 具体的 系统原理图如图1 1 所示 输入接触嚣 直流变换器 i l j 直流变换器 一 r i 詈芝篡厂 l 直流变换器1 t 1 5 v 4 0 0 h z 输i i 兰苷登塞罢 一 1 篁出4 哆器 隔渡虱l j 单相逆变器 二i 直流变嘲一 1 弛荽囊 尸譬警蔓擎譬 辅助电源 电流调节器电压调节器 l 孽 蕊i 图11 新犁静f r 变流器的电气原理幽 1 k v a 静止变流器由4 个3 0 0 w 直流变换器和4 个2 5 0 v a 逆变器构成 系统内 只有四种功能的电路板 另二种为控制板和滤波器板 实现了功率的分如式变 换 使系统的热源分散 工艺和结构设计简化 而且具有内在的冗余性能 其 中任何一个功率单元故障 系统仍可降l 4 功率后正常使用 模板化使大功率变换器由几个小的功率变换单元完成 每个变换单元的输 出功率变小 实现了能量的分散变换 系统内热源分布 变换器设计简单 呵 靠性高 功率器件均为低压器件 可采用低压场效应功率晶体管 从而器件的 通态损耗小 功率管可采用1 0 0 1 d l z 以上开关频率 由于器件工作电压低 丌关 损耗小 并因可采用高开关频率 滤波器体积重量小 内部具有容错性 任何 一个功率变换器损坏系统仍可降功率输出 南京航空航大人学学侥沦文 1 2 模板化航空静止变流器 2 1 直流电源模块的基本要求 随着飞机战斗性能的提高以及用电设备的不断增加 对航空静止变流器昀 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航空静l e 变流器的基本技术要求有两类 使用要求和电能 质量要求 使用要求主要包括 体积小 重量轻 使用维护方便 工作可靠等 而电能质量要求主要有 输出频率稳定 输出电压稳定 动态响应速度快 效 率高 输出 f 弦电压失真度低等 而作为模板化航空静止变流器的前级商流变 换部分 其具体的各项要求为 体积小 重量轻 功率密度高 当输入r 巳 k 红 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能保持稳定的直流输出 工作稳定 容错能力强 电磁干扰 小 具有过载能力和保护功能 可根据不同负载需要独立调节输出电压 实现 高效率的稳定直流输出 响应速度快 2 8 v 直流输入航空静止变流器的直流电源模块的主要电气要求为 输入电压 1 8 3 2 v 输出电压 4 8 v 功率 3 0 0 w 静止变流器的功率为1 k v a 输入输出要电气隔离 1 3 模板化航空静止变流器直流电源模块的拓扑分析 本课题主要研究新型静止变流器直流变换环节 航空静止变流器的直流环 节需要有电气隔离 在此对几种常用的隔离式d c d c 变换器拓扑13 1 1 4 1 的特点进行 简单的分析 a 正激 b 反激 自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4 c 推挽 厂一 一 o j 石o i 一 1 1 v 止 十飞 t 广 o o o h o h e 全桥 抖 斗什 蟹 厂 卜 t c 樱 g 职管反激 辟啦 譬m 甓謦 i 推挽正激 图1 2 常川隔离式d c j c 变换器 h 不对称半桥 南京航空航大人学学位沦文 1 31 正激变换器 电路拓扑如图1 2 a 所示 正激变换器电路结构简单 常用于中小功 簪 场合 但正激变换器必须采取附加复位电路来实现变压器铁芯磁复位 除浆 j 有源筘位等少数几种磁复位方式的电路之外 其他的多种复位方式的电路 瞅 都存在以下缺陷 变压器铁芯单向磁化 利用率低 开关管承受两倍左右的输 入电压 开关管的占空比一般都不超过0 5 若变压器使用无气隙的磁芯 则锌4 损较小 变压器温升较低 且输出的纹波电压较小 f 激变换器实际上是在降 压式i u c k 变换器中插入了隔离变压器而成 1 3 2 反激变换器 电路拓扑如图1 2 b 所示 反激变换器可以看作是带隔离变压器的 b u c k b o o s t 变换器 其电路形式与砸激变换器相似 但反激变换器中变压器起 着变压器和电感的双重作用 因此在选用普通材料铁芯时必须有气隙 以保豇 铁芯不饱和 反激变换器由于电路简洁 所用元器件少 适用2 0 0 w 以下的电源 著且多路输出交叉调节特性相对较好 反激变换器在功率管导通时 能量存储 到变压器中 在丌关管关断期间 变压器中的能量向负载传输 能量问接传j 址 由于使用带气隙的磁芯 变压器锕损较大 温升相对较大 并且输出电f i i 纹波 较火 反激变换器通常效率不是很高 且反激变换器不能空载运行 1 3 3 推挽变换器 电路拓扑如图l 2 c 所示 推挽变换器电路结构简单 可以看成两个完 全对称的单端 f 激变换器的组合 变压器的铁芯是双向磁化 相同的铁芯尺扎 推挽变换器可以比正激变换器输出更大的功率 但是电路必须有良好的对称性 否则容易引起直流偏磁导致铁芯饱和 另外 变压器绕组必须紧密耦合 以减 小漏感 从而降低开关管的关断电压尖峰 这增大了变压器绕制工艺的要求以 及对所用功率器件电压定额的要求 丌关管承受两倍的输入电压 推挽变换器 通常用于中大功率场合 1 3 4 半桥变换器 电路拓扑如图1 2 d 所示 半桥变换器相当于两个正激变换器的另一种 组合 铁芯双向磁化 利用率高 且不存在偏磁 功率管上最大电压只有f f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而推挽和正激变换器中开关管上攮大电压为2 所以半桥变换器开关管电压 应力低 但变压器原边在导通时只有一半电源电压 不适合低输入电压场合 因此半桥变换器通常用于高输入 乜压中功率场合 如采用电流控制技术则仃仃 输入电容不容易均压的问题 1 35 全桥变换器 电路拓扑如图1 2 e 所示 全桥变换器铁芯双向磁化 利用率高 易采 用软开关工作方式 功率管承受电源电压 电压应力低 系统稳定 抗高频j r 扰能力强 但全桥变换器功率器件较多 控制及驱动较复杂 并且变压器铁 存在直流偏磁现象 桥臂存在直通危险 全桥变换器比较适合大功率场合 1 3 6 双管正激变换器 电路拓扑如图1 2 f 所示 双管正激变换器电路结构简洁 通过两个一二 极管来提供励磁电流回路 实现铁芯磁复位 去除了复杂的磁复位电路 励磁 能量回馈给电源 减小了损耗 开关管只承受输入电源电压 电压应力低 但 为了保证可靠的磁复位 占空比只能小于0 5 变压器工作于磁化曲线的第一象 限 铁芯利用率低 同时在相同条件下与全桥变换器相比 输出滤波电感的体 积也较大 双管 f 激变换器适合于中大功率场合 137 双管反激变换器 电路拓扑如图1 2 g 所示 变压器起隔离和传递能量的作用 在开关管q 1 q 2 开通时变压器原边绕组存储能量 开关管关断时 原边绕组向副边释放能斌 同时 变压器原边漏感能量将通过d 1 d 2 返回给输入端 可以省去r o d 漏感尖 峰吸收电路 因而功率器件可选择较低的耐压值 功率等级也会很大 由于在 反激开始时 存储在原边漏感的能量会经d 1 d 反馈回输入端 故系统能量损 失小 效率高 在轻载时 如果在 开通 周期存储在变压器原边绕组的能鳖 过多 那么在 关断 周期会将过多的能量反馈到输入端 138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 电路拓扑如图1 2 h 所示 电路的两个开关管交替导通 而且有 定的 死区时间 当上管q 1 丌通时 原边向副边传输能量 同时电容c 储存能量 j 南京航空航天火学学位论文 q 2 导通时 储存在电容c 上的能量向副边传输 电容c 和变压器原边漏感谐振 可使上下管都实现零电压开通 该电路特点 结构简单 在不增加辅助元件的 基础上可以实现较大范围内的零电压开通 效率高 电路运用p w m 控制方法 电路控制简单 存在缺点 不适用于大功率应用场合 变压器制作要求高 侗 磁现象比较严重 1 3 9 推挽正激变换器 电路拓扑如图1 2 i 所示 推挽正激变换器与推挽变换器相比在变压揣 原边的同名端间增加了电容c 两个初级绕组彤 有相同的匝数 d d 避 场效应功率晶体管的体二极管 副边采用全波整流结构 输入电源 电容c 玎 关管q l 和q 组成一个回路 电容c 的电压t 等于输入电压 该回路满足等式 1 v 女2 2 v o 因为开关管两端电压 2 0 若电压反偏 则体5 2 极管 导通 电压被钳位在零 所以丌关管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两倍的输入电压 推 挽正激电路集中了正激电路和推挽电路的优点 同时克服了二种电路的缺点 具有 a 抑制变压器的铁芯偏磁 b 变压器磁芯双向磁化 c 抑制开关管两 端的关断电压尖峰等优点 推挽正激变换器的效率高于推挽变换器 在低压大 电流应用场合具有一定的优势 1 4 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为2 8 v 输入模板化航空静止变流器直流环节的研究 为了提高模板 化航空静止变流器整体性能 前级直流环节必须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 以提高 直流环节的效率 减小体积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 为了满足级联型航空静止变流器原理验证的要求 我们首先采用成熟的技 术 前级选用推挽变换器拓扑 进行了仿真研究 得出推挽变换器的性能特 点 以资比较 2 为了克服推挽电路的缺点 进 一步提高直流变换器的效率 研究了z v c 5 摊 挽谐振电路 仿真研究和实验结果验证了z v c s 推挽谐振电路的优点 实现 了直流变换器的高效率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3 进一步研究了一种在输入电压变化范围较大时仍能稳压输出的z v s 推挽谐 振变换器 详细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 通过仿真分析了它的优点 和缺点 在此基础上制作了3 0 0 w 的原理样机 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正确 性 4 通过对三种电路方案的比较 确定了z v s 推挽谐振变换器电路为模板化航j j 静止变流器直流环节的优选方案之一 南京航空航犬火学学位论文 第二章推挽变换器研究 推挽变换器结构简单 技术成熟 适合于低电压输入中大功率场合 奉算 列推挽变换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并运用电路仿真得出具体结果 21 推挽变换器 2 1 1 工作原理 推挽变换器电路拓扑如图2 1 所示 电路中的两个开关管q 1 q 接在带有 中心抽头的变压器初级线圈两端 此电路可以看成完全对称的两个单端币激变 换器组合而成 d d 为副边整流二极管 l c 为输出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 r y 厂 6 一下蚪 t ll 厂 恢l 恢1 善 七寺8 妻v 十丁辜 施 乙卫jl l 一一 一h jl 一 l 一一一 幽2 1推挽变换器电路拓扑 在分析之前 作如下假定 所有功率管 二极管均为理想元件 电容 电感均为理想元件 d 输出电容足够大 c o r 可以看成一个电压源 电路已经进入稳态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a 模态1 b 模态2 强e c c 模态3 圈2 2推挽电路模态 d 模态4 厂矗 2 il 2 矿 m t 尹t 厂一 一 tj i 一 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n j 矿o 陶23 推挽变换器主要波形 娩 t l p 南京航空航犬人学学位论文 推挽变换器的模态如图2 2 所示 其主要波形如图2 3 所示 q 导通时 输入电压加在变压器原边上端绕组 q 承受两倍的输入电压 变压器副边上端 绕组电压为 整流二极管d 1 导通 此期间电源向负载提供能量 q 关断 q 仍未导通 整流管d 中电流逐渐减小 d 中电流逐渐增大 直到两管中电流荆l 等 忽略变压器激磁电流 此时变压器可以看作被短路 两刀 关管承受l u 源j i l 压 输出功率由输出电容提供 q 导通 9 关断时 输入电压加在变压器原边 f 端绕组上 q 1 承受两倍的输入电压 变压器副边下端绕组电压为h k 整流二 极管d 导通 此期间电源向负载提供能量 q 关断 g 仍未导通 整流管d i l 电流逐渐减小 d 1 中电流逐渐增大 直到两管中电流相等 忽略变压器激磁1 1 i 流 此时变压器可以看作被短路 两开关管承受电源电压 输出功率由输出i l 容提供 2 1 2 基本关系 1 电压传输比 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为 f 0 2 r i d 2 1 d 为单管导通占空比 本文中出现的占空比都是指单管导通占空比 一为 变压器匝比 n 2 丌关管的电压电流应力 当开关管关断时 开关管上的稳态最高电压是2 当开关管导通时流过丌 关管的电流是经变压器变换后的负载电流 其有效值为 i n l q d 2 2 3 副边整流管的电压电流应力 对于副边全波整流结构 副边整流二极管的电压应力是变压器副边单绕组 电压的两倍 即2 n k 流过整流管电流的有效值为 i i m 一 囊五 2 2 推挽变换器的参数设计 推挽变换器的技术指标如下 2 3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输入电压 1 8 3 2 v 直流输入 输出电压 4 8 v直流输出 功率 3 0 0 w 开关频率 l o o k h z 纹波 r 3 6 3 7 模念3 屯 一 本模态类似模态 q 2 零电压导通 向剐边传输能毓 if 电压箝位为2 模态4 t 一t 本模态类似模态2 3 1 2 基本关系 32 z v c s 推挽谐振变换器参数设计 32 1 功率变压器的设计 llj 占空比和变压器变比的确定 电路控制芯片选用s g 3 5 2 5 该芯片可以输出最大占空比d 为0 4 7 丌关频 率设计在5 0 k h z o 为使电路很好地实现z v c s 综合考虑取d 0 4 5 在输入电压为 2 4 v d c 时 为保证输出电压可以达到4 8 v 并考虑到功率管的通态电阻产生的压 降以及输出整流二极管的管压降 可取变压器变比 11 5 2 磁芯的选取 根据公式 跑 只 2 届 一k 二k j 1 0 8 选择变压器磁芯 一 圭苎妻量 参数的单位是 只一蟛p 2 扣f 舻 玩一强 d 对于铁氧体磁芯足 1 取e 0 3 选用高频铁氧体材料r k 8 d 其诂和 豢b 为5 o g s 瓯可以选定为三3 只 1 7 0 0 g so 考虑到输入电压为3 2 v 时 输出电以 整以利在所雎 吐u 期件入 周器输振损得 谐无可有为此固容故 的电 络 收 网 感吸振电所谐于蛆近由电 接 载常送负 非传被期全全周完完 作边量胁工副能 的向的 路量边 边到为时原送式 作 传系 工中边关器期原的换周为压变振认电谐以出 个可输 羔壁堂銮垫墨婴塞 一 将超过 6 0 v 功率将达到5 5 0 w 故只取5 5 0 n r 由公式 3 5 计算得 如 一 1 2 5 0 x 1 0 3x 1 7 0 0 x0 9 l x0 3 3 0 0 1 0 8 3 9 9 4 e e 5 5 结构的铁芯的有效磁芯截面积s 为0 5 4 c m 窗口面积q 为3 黜 l l s 7 1 3 5 6 3 9 9 4 符合要求 3 匝数的设计 对双向矩形脉冲的变压器有 面u 0 7 t n 8 选取原边单绕组为3 匝 3 2 1 0 x 1 0 8 2 17 0 0x3 5 4 2 6 匝 曩6 根据受比要求 副边单绕组匝数为 2 j h 3 x 1 1 5 6 6 匝 3 7 取副边绕组匝数为7 匝 即变压器的绕组匝数为3 3 7 4 绕组的设计 导线中流过交变电流时会产生集肤效应 即导线横截面上的电流分布不均 匀 使导线有效截面积减少 电阻增大 在高频工作时 必须加以考虑 当丌 关频率为5 0 k h z 时 穿透深度 一旷厂 厂 j l 一q 2 zx5 0 x 0 3x 4 z r x l 0 7 5 8 x 1 0 6 2 0 2 9 5 5 4 r a m a l l y5 0 x 1 0 1 05 8 1 0 6 3 v 7 l o 导线线径应小于穿透深度的两倍 首先计算原副边绕组电流有效值 当输入为3 2 v 输出最大功率时 不考虑t h 流过变压器副边 z 和滤波电感的电流纹波 则流过 的电流幅值等于流过电感 电流的平均值 考虑到 定的裕量 取流过变压器原副边电流的有效值i 分 别为3 0 a 和1 4 a 选取电流密度i 3 a m m2 则变压器原边截面积s 3 0 3 1 0 m m z 副边 截面积s z 1 4 3 47 m m 2 因此原边可以用0 3 3 4 m m 的铜箔 副边用 f 5 3 4 r a m 的铜箔 铜箔总厚度为 o 3 3 x2 0 1 5 x 7 28 5 t t t j e e 5 5 的窗口宽度为l o 1 脚1 能够绕下 南京航空航天人学学位论文 322 开关管的选取 开关管的最高电压应力是两倍的最高输入电压 即6 4 v 推挽谐振动变损器 由于实现了零电压导通和零电流关断 z v c s 所以变压器原边漏感的影n i j j z 4 火 在丌关管关断时产生的电压尖峰较小 丌关管的最大有效电流为3 0 a 可选耳义i r f p l 5 0 型号的m o s f e t 考虑到巾 路工作时通态损耗要小 故可选取i r f p l 5 0 n 型号的m o s f e t 32 3 副边整流管的选取 剐边整流二极管承受的最大电压应力为2 n p o 2 x7 3 3 2 1 4 9 v 考虑2 倍的裕量 可以选取耐压为4 0 0 v 的功率整流管 流过整流二极管的最大电流为为副边绕组的最大电流 即 1 4 a m u r l5 4 0 型号的功率二极管满足要求 3 24 谐振电感的设计 为进一步减小变换器体积 变换器电路采用变压器的副边漏感作为谐振电 感 由于变压器漏感过大导致变压器损耗变大 所以设计变压器时漏感不宜太 大 综合考虑取漏感小于5 且h 电感值的具体大小由变压器的制造结果决定 325 谐振电容的设计 谐振电容的设计根据变压器的副边漏感和电路谐振频率设计 为使电蹄史 现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 电路的工作角频率应略小于电路的固有谐振角频 率 即国 谐振电容由下式决定 c 一 3 9 三 一 326 滤波电容的设计 滤波电容的设计根据变换器的输出平均功率3 0 0 w 设计 在输出的直流电压 中 包含有高频纹波和很小的二次纹波成分 由于高频成分较多 必须选川胍 阻抗高频电解电容 选取主要依据是使输出纹波满足要求 实际电路中 滤波 电容采用1 0 0 0 f 6 3 v 的电解电容 3 2 7 控制电路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控制电路采用的控制芯片型号是s g 3 5 2 5 s g 3 5 2 5 是电压型控制芯片 s g 3 5 2 5 集成芯片有两路p w m 脉冲输出 两路信号的死区时间由电路中的电位器r 调节 该组 合式变换器的丌关频率以 5 0 k h z 则s g 3 5 2 5 集成芯片内部的振荡频率为 1 0 0 k h z h 由下式决定 f l 一 3 1 1 一 c t 0 7 r t 3 r d i 式中 c 3 3 n f r 7 4 1 9 女q r 1 0 0 q 在本电路中控制电路采用丌环控制 预先设定驱动信号的死区时间 由于 是丌环控制 所以在控制芯片的9 脚 即芯片的误差信号输出端 直接输入固 定的直流电压 以代替电路反馈电压 确保芯片输出固定占空比的驱动电压波 形 33z v c s 推挽变谐振换器的仿真分析 3 31z v o s 推挽谐振变换器仿真 为进一步验证电路的工作特性 为下一步的实验提供一定的帮助 运用 s a b e r 软件进行电路仿真 电路仿真模型如图3 4 电路仿真参数 m o s f e t 为 r i 15 0 n 输入电压2 4 v 谐振电感1 0 眉 谐振电容1 整流二极管为 m u r l 5 4 0 输出电容5 0 0 胪 负载电阻8 欧姆 变压器变比为5 1 1 m o s f e t 并 联电容为2 0 n f 母 jr j 一 乇出h 4 2王5z g 一l j 一 f 则需合理选择c 的大 小 为此利用s a b e r 软件进行仿真以确定功率管并联电容的合理数值 其仿真 波形见图3 1 0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图3 1 0功率管并联电窬仿真 在图中 1 是并联电容为6 0 n f 时的电容电压放电曲线 2 是并联电容为2 0 n f 时的电容电压曲线 3 是功率管驱动电压信号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功率管并联电 容为6 0 n f 时 电容放电时间过长 当驱动信号到来时尚未放电到零 此时功率 管无法实现零电压导通 z v s 当并联电容为2 0 n f 时 电路能较好地实现z v s 同时电容过小则d v d t 过大 故综合考虑 并联电容c 可取2 0 n f 3 4z v o s 推挽变谐振换器实验结果 鉴于该电路适于作直流变压器 具体电路试验时采用丌环控制 固定电路 的工作频率及占空比 实验样机设计额定功率为3 0 0 w 输入电压1 8 3 2 v 其 电路的具体参数为 m o s f e t 为i r f p l 5 0 n 副边整流管为y 2 0 i o d n 变压器原副 边匝比为3 7 谐振电感为变压器副边漏感 经测量为1 4 8 t h 偕振i 电容l 父 4 9 1f 电路工作频率为5 1 6 k h z 实验表明该电路很好地实现了零电压州 通 和零电流关断 最高效率可达9 6 变换器的电气原理图如图3 1 l 所示 l i i 一l ft c h 需4 l j 一 j 悟j 馨趟 r d l 蝥一产 韧一5 s 三 卜 厂器l 一 j 一 5 二 l 亨 h66 士 一赢 d 幽31 1 变换器电气原理蚓 南京航空航天人学学位论文 图3 1 2 为功率管的驱动波形及功率管的d s 两端电压波形 图3 1 3 为其波 形的局部放大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电路很好地实现了零电压导通 通道1 3 功率管的驱动电j 葡歧彤 通道2 4 功率管的漏源 b 压波形 图3 1 2 功率管漏源电压波形 通道l 功率管的驱动电棵浊 1 通道2 功率管的漏源屯雕波形 图3 1 3 功率管漏源电压波形局部 图3 1 4 为电路谐振电感电流 功率管驱动电压和功率管d s 两端电压波形 从图3 1 4 可以看出功率管很好地实现了零电压导通和零电流关断 实验波形和 理论分析相一致 通道1 功率管驱动l u 脉波形通道2 功率管漏源i 也雉波形 通道3 t 弁振i u 感1 b 流波形通道4 输 i 乜胩波形 幽3 1 4 功率管渊源电压干 谐振电感电流波形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图3 1 5 为样机直流变压器的变比一功率曲线 由图可见 输出电压随着输 入功率的变化而变化 但电压变化率较小 以2 4 v 输入为例 满载时电压降落 为7 57 2 3 0 爿2 2 5 一 制2 2 0 2 1 5 输出功率 w l 到31 5 变换器的功率一变比曲线 圈3 1 6 为样机的效率功率曲线 由于实现了z v c s 该变换器可以达到较 高的电能变换效率 9 6 褂9 4 糕9 2 9 0 8 8 1 0 02 0 03 0 04 0 05 0 0 6 0 0 输出功率 w 型3 6 变换器的功率一效率曲线 l 1 8 v 2 4 v 0 2 8 v 目3 2 7 南京航空航天人学学位论文 3 5 推挽谐振变换器的变频控制 由于推挽谐振变换器工作在谐振状态时 其副边谐振网络的固有谐振频率 为一固定值 所以欲利用其谐振电流到零来实现电路的零电流关断有一定的限 制 即电路的工作时间应稍大于谐振周期 故而在半个工作周期内 谐振网络 完成半个周期的谐振 副边电流可以达到零 通过变压器折射到原边的电流办 为零 此时关断功率管即为零电流关断 当输入电压变化时 根据谐振变换器 的特点 应该采用改变电路工作频率的方法来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 即采用变 频调制 谐振变换器的调频控制有两种方法 一为电路工作在工作频率高于阎 有谐振频率情况 即上变频工作方式 二为工作在工作频率低于固有谐振频鹭置 即下变频工作方式 每种变频控制办有两种控制策略 即固定导通时删和固定 关断时间的方法 3 51 变频控制仿真 下面就电路工作在下变频工作方式下的两种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分析 l 蛳崭 仿真参数同图3 1 0 在图3 1 7 图3 2 0 的仿真波形中 从上至下分别为 黝i 也容电压 喈振电容电流 输出电压 功率管的驱动电压波形 功率管漏源阿 端的电压波形 图3 1 7 为电路工作频率略小于电路固有谐振频率时的仿真波形 输入1 乜j l i 为2 4 v 输出为4 8 v 电路实现了零电压导通和零电流关断 z v c s 挺兰 兰二二茎 之兰 乏j 二蕊 么三 兰 爿竺 p f 弋 l 三 多 o 刁生 兰 1 一 1 i 蒌 匡主重量茎主主三至茎1 删一j 一 二 f 一兰一i 二一量 l f 一 i 一 一 i 一j 竺 j l i 二 二 二 j m 到睦j 兰 f 一l 二三二f i 王二j 二震 j t 三二 f 一f 倒3i 7 厶时的仿真波形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图3 1 8 是电路工作频率小于固有谐振频率时的变频控制方案 采用固定b 通时间的方法 输入电压为3 2 v 输出电压4 8 v 从图中可以看出 电路 内功 率管可以实现零电流关断 但无法实现零电压导通 同时为了实现4 8 v 稳定输 出 电路的工作周期将变得很长 蕤兰兰 i 三羔 兰兰萎兰主二三羔二j 三羔 受兰量r 匠 一 二 一一 j 一一 u 二一 i 1 1 2 0 7 一 o l 4 0o 一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j l 囊 二二 二量二 j 立 三 三 三二三二 j o1广 一 譬 1 麓陋二 二 二 二二e 二一二一二二一 二l 二 g掰oc 鬯茎兰雪醛兰i 二 巨兰主三习蕉 二刍生 图3 1 8 工 厂 时的仿真波形 渊定导通时间 图3 1 9 为是电路工作频率小于固有谐振频率时的变频控制方案 采用醐定 关断时间的方法 输入电压为3 2 v 输出电压4 8 v 从图中可以看出 虽然实现 了4 8 v 稳压输出 但电路无法实现零电压导通或零电流关断 也即是电路完全 工作在硬开关状态 1 爪二 二 一 二二j 二 习竺 匮三銮三薹至至要i 銮三季 吲f l 二二 一 二 f l 一一二 一 榉 貉兰 一 蔓兰兰 兰三 兰兰 童兰薹i 兰兰兰 习竺 i f 曩l 冀簟j 专i j l j j j j j 习三 蛐 j 1 7 r 一 裂 二二 二 i 二 二二i 劁31 9 f 即电路工作频率大于谐振回路的固有频率 由于电路工作频率高 于谐振频率 故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谐振回路呈感性 电路拓扑如图4 1 所示 r 镯c a 一i t i 与 兰 出 后面三个模态中 q 开通工作 电路的工作情况类似于前面的三个棋态 这里不再赘述 412 基本关系 1 电压传输比 从图4 2 可知 电路在f 一 时和在f 一f 时的工作状念对称 谐振电感l l 流和谐振电容电压的初始值分别为i l k k 因此在 一t 时 间内 如下关系式成立 i l 归 c s q t t 3 一型喘止鳖s i n h 4 1 5 厶 vl l c r f 二生 k i c o s 珊 0 一屯 z n ls i n m 一f3 二生 f 0 q 1n f 时 由式 4 1 5 4 1 6 可得 o f c o s o r 4 一型芝笙监s i n 0 4 i7 南京肮空航天人学学位论文 v 立 v o v c r 1 c o s o r r 3 4 z n ls i n o r f 3 一 三盖 v o k 4 1 8 n砟 式中f t 4 一r 3 由于r 1 3 l t 的持续时间很短 故可认为 7 1 12 f 3 4 4l 式中r 为电路的工作周期 将公式 4 8 4 9 代入 4 1 7 4 1 8 可得 堡 i n 叫3 4 二一v o c o s o r t 萨i n 茳 订 翌c s 竖一v 0 s 翻 c s 一v o 聆n 矿 卫 k n n 联立公式 4 1 9 4 2 0 4 2 1 可得 v o 卫 k 2 c o 姒 3 4s i n o t 4 2 一 十 2 s i n c o d 3 4s i n c o t 1 2 4 2 1 4 2 2 由式 4 6 4 1 5 按图4 3 的波形进行积分可求得平均电流j j 三丑 4 2 可l z7 由拍 2 3 碍 掣 42 4 由式 4 2 2 4 2 4 可得 旷 v o 卫 4 2 5 即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 2 功率管的电压电流应力 当功率管关断时 功率管上的稳态最高电压是2 当功率管导通时 流过 的最大电流是谐振电感电路经变压器折劓到原边的电流 其虽大值是 i o n i 4 2 6 3 副边整流管的电压电流应力 对于副边全波整流结构 副边整流二极管的电压应力是变压器剐边单绕州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电压的两倍 即2 n k p 流过整流管电流的最大值为 i i 4 1 3 零电压开关条件分析 由图4 3 中的谐振电流积分可得 斯 sin删 等 1 cos v1 cos v参jr0 手 s i 崛 出 半1了j1 x 0r jxj 由式i 4 2 8 可得 m z7 可二鬲k f 五r 丽 q2 7 4 2 8 4 2 9 将式 4 2 9 代入式 4 4 可得电路实现零电压导通的条件为 虻筝 盟盟导掣边 k t d 43 n 1k 删 从式中可知 如电路负载越小 即平均电流 越小 则功率管并联电容的 充放电时间越长 同理输入电压越高 充放电时间亦越长 因此为了使电路实 现零电压导通和稳定电压输出 电路工作时不能空载 应该带一定的小负载 的值根据实现软开关的最小负载要求而定 4 2z v s 推挽谐振变换器的参数设计 样机的技术指标如下 输入电压 1 8 3 2 v 直流输入 输出电压 4 8 v直流输出 功率 3 0 0 w 开关频率 4 5 k h z 纹波 2 4 2 2 满足要求 故可选择e e 4 2 b 型磁芯 3 匝数的设计 对双向矩形脉冲的变压器有 堡蔓 1 0 s 2 b 型 生 1 0 s 3 2 7 匝 4 2 2 1 7 0 0 1 7 8 选取原边单绕组为4 匝 根据变比要求 取副边单绕组匝数为1 2 匝 即变 压器的绕组匝数为 4 4 1 2 4 绕组的设计 导线中流过交变电流时会产生集肤效应 即导线横截面上的l f f a z k 前j 不均 匀 使导线有效截面积减少 电阻增大 在高频工作时 必须加以考虑 当丌 关频率为4 0 0 k h z 时 穿透深度 为 导 线线径应小于穿透深度的两倍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根据2 4 v 输入 输出额定功率设计导线线径 由 三 可得 此日 j 输入 j v l 包流为1 5 a 副边电流有效值为 62 5 a 选取电流密度 3 a m m 2 则s 1 5 3 5 q t r j l2 s 2 6 2 5 3 2 0 8 m m 二 因此原边可以用0 2 2 8 m m 的铜箔 副边用0 1 2 8 m m 的铜箔 铜箔总厚度为 0 1 1 2 o2 4 2 2 8 r a m e e 4 2 b 的窗口宽度为8 7 5 m m 能够绕下 4 2 2 开关管的选取 丌关管的最高电压应力是两倍的最高输入电压 即6 4 v 推挽谐振动变换器 由于实现了零电压导通 z v s 所以变压器原边漏感的影响不大 在丁 关管关 断时产生的电压尖峰较小 丌关管的最大有效电流为2 0 a 考虑到2 倍的裕量 可选取i r f p 2 5 0 型号的 m o s f e t 4 23 副边整流管的选取 副边整流二二极管承受的最大电压应力为2 n v 2 x3 3 2 1 9 2 v 考虑2 倍 的裕量 可以选取耐压为4 0 0 v 趔塑塑一一 一 一 一 流过整流二极管的平均电流为6 2 5 a 考虑2 倍的裕量取 1 2 5 a m u r t 5 4 0 型号的功率二极管满足要求 4 2 4 谐振电感的设计 1 电感值的确定 谐振电感的设计根据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来确定 谐振电感的大小既要考虑 到最小输入电压时能保证4 8 v 输出 又要考虑到高输入电压时电路的工作频率 不致变化过大 据此综合考虑 可以选取谐振电感值为4 0 i 眉 2 铁芯的选择 选用高频铁氧体材料r 2 k b d 制成的e 1 3 3 铁芯 其饱和磁密为5 1 0 0 g s s c d 1 3 9 7 1 2 6 1 m m q b c e 2 35 9 7 1 x 1 3 1 7 9 4 m m 2 初选气隙j l m m 则 南京航空航天火学学位论文 n 旦 f 4 0 1 0 1 1 0 一1 5 9 4 34n 2 面2 i 4 z x l 0 7x 1 2 6 1 1 0 6 s4 z1 0 1 2 610 一 o 选取n 1 6 匝 此时 t sn 2 j 一 1 0 1 4 m m 满载时 伽 妄 f 9 a 毗 b 些 0 1 7 8 4 r 3 导线的选取 考虑到集肤效应 线径应小于两倍穿透深度0 2 0 9 m m 电感中电流的有效值可以近似看作负载电流 即l5 争26 2 5 4 取电流密 度 3 a m 川2 故s 6 2 5 2 0 8 埘2 n 采no 1 5 1 6 r a m 的铜箔绕制 校核窗口面积 k 一型 堑 0 3 5 0 5 2 3 5 9 l 可以绕得下 42 5 谐振电容的设计 谐振电容的大小根据谐振网络的频率和谐振电感的大小来确定 由公式 c 与 4 3 5 可以计算出谐振电容的大小 在本电路中 谐振电感l 4 0 p h 谐振网络频率 2 z 4 5 1 03 由公式可算得谐振电容c r 0 3 41 6 滤波电容的设计 滤波电容的设计根据变换器的输出平均功率3 0 0 w 设计 在输出的直流申i 爪 中 包含有高频纹波和很小的二次纹波成分 由于高频成分较多 必须选川低 e j l 抗高频电解电容 实际电路中 滤波电容采用1 0 0 c i 扩 6 3 v 的电解电容 推挽谐振变换器研究 4 3z v s 推挽谐振变换器的辅助电路 431 辅助电源 要保证整个控制电路的正常工作必须要有稳定的高质量的辅助电源 由于 输入电源的电压为1 8 3 2 v 而控制芯片的工作电压为1 5 v 所以无法直接用输 入电源给控制芯片供电 为此需一b u c k 变换器 将输入电源的电压由1 8 3 2 v 变为1 5 v 作为控制芯片的供电电源 此变换器可用l t l 0 7 6 l 芯片和相应的外 闭电路来实现 具体电路原理框图如图4 4 所示 l r r r r 士一李c 2 c l 三 1 0 7 6 二 f 厂 g n d圪 r 2 孛二 二p f n 荸 l l j 图4 4辅助 也源电路 l t l 0 7 6 为电源集成模块 具有5 个引脚 其内部集成了电源丌关 振荡器 控制电路以及所有的电流限制比较器 采用集成芯片l t l 0 7 6 作为功率器件 姐 要很少的外围器件就能构成b u c k b o o s t 年u b u c k b o o s t 变换器 电路比较简洁 辅助电源由l t l 0 7 6 以及外围电路构成 工作时r 1 和r 2 将 1 5 v 输出电压分压 后反馈到l t l 0 7 6 的只端 和内部的基准电压 2 2 l v 比较 比较后输出的误差信 号控制芯片振荡器的工作频率 从而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 集成模块通过内部 的闭环调节系统 稳定输出电压 4 32 保护电路 为使电路稳定工作 当输入电压 电流和输出电压变化过大时应采取定 的措施切断电路以保护电路不受损坏 保护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