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常见水色及处理方法.doc_第1页
水产养殖常见水色及处理方法.doc_第2页
水产养殖常见水色及处理方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产养殖常见水色及处理方法1褐色水常见的有茶褐色和黑褐色两种,施肥量决定了池水颜色的浓淡。茶褐色(包括黄褐色、褐绿色)的水,施肥量适中,浮游植物以硅藻、隐藻为主,裸藻、绿藻、甲藻次之, 是池塘养鱼的优质水色,鱼类可以很好地生长。需要注意的是,硅藻对水环境变化适应性弱,当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硅藻就会大量死亡,水色随之变化,要注意换水或添注新水。黑褐色的水,属施肥超量,水过肥,并开始向“老”水转化,有时甚至是接近恶化的水质,这种水色的浮游植物以隐藻为主,蓝、绿藻次之。需要换水或加注新水,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灰褐色水是一种劣质水,水中主要以老化藻类为主,基本没有新生藻,是水色老化的标志,水体发生“倒藻”或“转水”现象时也会出现这种水色。这种水色往往会在水体表面出现一层油膜或拍之不散的泡沫,阻隔水体与空气间的气体交换,水中溶氧偏低,各项指标均不正常,严重时甚至“泛池”。需要及时换水、加注新水,施用水质改良剂调水后肥水。2草绿色、黄绿色水黄绿色水主要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裸藻、衣藻次之;草绿色水主要以绿藻为主,也包含部分蓝藻,水中所含的藻类一般都是鱼类易消化的种类,属于水产养殖的理想水色。因为绿藻对水环境变化适应性强,可以大量吸收氮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所以以绿藻为主的水体比较稳定。3草绿色水伴有红色浮膜 这种水较浓,以裸藻及绿藻为优势种,浮膜在光照强烈时呈红色,这种水的颜色常有“昼红夜绿”或“朝红夕绿”的变化。这种水色的水质在初期形成时对鱼类生长基本没有多大的影响。但长期发展下去,会使鱼类食欲减退。用生石灰或硫酸铜可以控制这些藻类的数量,但容易反复,需施药多次,才能使这种水色的水质得以改善。4浓绿色水当水体呈浓绿色时,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在夏季,水温升高时,池塘四周(尤其是下风处)的水面上漂浮起一层翠绿色的油膜。这种颜色的水体常含有大量的蓝、绿藻(主要为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的藻类),是水质老化的标志,要及时换水或添注新水,并用微生物调水。5暗绿色(深蓝绿色)水这种水色主要是池塘老化,水温和气温较高,水中氮磷比例失调所致。浮游植物以蓝藻门的微囊藻和绿藻门的纤维藻为主,俗称“湖淀”, 这是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这种水体往往在水中表面形成一层油漆状绿膜,阻隔水体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水体PH值昼夜变化幅度大,藻类死亡后还会产生大量的羟胺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有时甚至出现上层绿下层白浊的现象(主要由于水体碱性太高,形成碳酸盐结晶体所致),对水产养殖非常不利。这种水体要减少施肥,降低PH值,用絮凝剂降低有机负荷,注意换水与增氧,搞好生态养殖模式(搭养适当的花、白鲢鱼种),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下风用硫酸铜、清塘净、青苔净等药物灭藻,然后换水、施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6水华水 池水往往呈现出绿色、蓝绿色或黄绿色带状或云状水华,这种水往往是肥水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浮游植物数量很大,水的透明度较低,池水较混浊。此水在没有发生“转水”而恶化前,也是饲养鲢、鳙鱼的较好水质,但谨防天气异常造成过度繁殖的藻类大批死亡,使水质突变,转为“臭清水”。对“水华”水最好还是采取定期注水或换水的办法,既保持了其持续的时间,又防止了水质的恶化,从而提高鲢、鳙鱼的产量。 7土黄色水此水色为天气或人为因素(如拉网、大量换水等)导致水环境突变,藻类应激死亡后所致。水中浮游植物极少,水色清淡,透明度高,溶氧低,各项理化指标均不正常。可在晴天的上午九点前后少量施无机肥(尿素、磷肥等),可连用几次,至水色为黄绿色为止。尽量避免使用有机肥(此时若有机肥下去之后,不能立刻给植物吸收,反而不会起到肥水的效果)。8黄色水这种水色主要是因为池中积存了太多的有机物,有机物分解后,使池底PH值下降,影响浮游动植物生长繁殖所致;盐碱地开挖的池塘也会经常出现此种水色。浮游植物主要以双鞭毛的金藻或三毛金藻为优势种群,有时水面象铺了一层金黄色油膜。这种水体的池底PH值和溶氧偏低,硫化氢及藻类毒素高,容易引起水产动物中毒死亡,不利于鱼虾的生长,要注意换水和增氧,并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 9团簇状淡红色水远看池中有成团成缕的淡红色物,分布不均匀。淡红色簇状物是水蚤等枝角类浮游动物繁殖过度所致,早上或傍晚较为明显,这种水色的水中,浮游动物为优势种群,不是好水质,应尽快进行调节。调节这种水质的方法有二:一是放入一定数量的鳙鱼吞食水蚤等枝角类浮游动物;二是施用敌百虫,进行杀灭,而后,施肥重新培育水质。10红色、红棕色及酱油色水红色水主要是因为水体中有机物质过多,硬度较大,水温和碱性较高,氮磷比例失调产生的。水体中以多甲藻和裸甲藻居多,鞭毛藻、褐藻次之,当它们大量繁殖时,水体呈红棕色,然后是酱油色。这种水体中的藻类不易被消化,不利于鱼虾的生长,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也往往偏高,是水质变坏的标志。这类藻类对水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如PH值和水温突变时就会大量死亡,藻类死亡时会产生大量甲藻毒素,这种毒素会导致水产动物中毒死亡。 出现这种情况时,有条件的可先换一些老水,加注新鲜水;无法换水的,可先用聚合氯化铝类沉降悬浮的有机物,再配用微生物制剂;对于悬浮有机物特别多的池塘,可用少量高锰酸钾降低有机物耗氧量和水的粘度,然后再用聚合氯化铝类,调节水体的透明度;淤泥厚或发臭时,用腐植酸类产品改底。11油清色渐变为灰白色水 这种水色的水质较“嫩、爽”,且肥度适中。油清色是因为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大量繁殖所致,继而因轮虫和无节幼体等浮游动物的大量繁殖,使池水呈灰白色,常称为“灰水”。这两种水色的水质,浮游生物的活力都很旺盛,且浮游生物种群组成较为平均,是培育鱼苗的良好水质。鲢鳙鱼种在这种水色的水质中能很好地生长。 12白浊水白浊水是由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并将水中浮游植物大量摄食所致,严重时水面泛红,成块状分布,藻类死亡,发生转水或成倒藻现象时也会出现这种水色。这种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浮游动物数量较多,水中泥沙等悬浮颗粒多,水体PH值和溶氧偏低,亚硝酸盐偏高。这容易导致水体中寄生虫和有害细菌大量滋生,引起养殖动物发病、缺氧浮头,影响正常摄食和生长。建议:选择特定的杀虫剂(如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在下风处杀死大部分浮游动物,换水或加水后,用生物肥肥水,并用微生物制剂(EM、芽孢杆菌)促进有机物分解,防止底质恶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13澄清色水水体中缺乏藻源、营养盐或受重金属污染所致。水体中基本没有浮泛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塘底容易滋生大量青苔。这种水环境因子不稳定,变化幅度较大,容易引起水产动物应激;幼苗入池后缺乏适口的天然饵料;青苔大量滋生时会严重影响水产动物的活动和摄食。建议先换水或加水至1米以上,然后用无机肥或生物肥肥水。14“泥皮”(俗称“土皮”)水“泥皮”通常由藻类尸体,有机腐质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