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潜夫论》核心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以斯瓦德什(w.swadesh) 百词表中的一百词为基本核心词,并以这一百词 所表达的概念作为核心义素,对潜夫论一书中表达这一百个核心概念的词进行 整理和描写,构建出该书的核心义语义场。 全课题分为三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核心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核心词的选 取及研究概况、 潜夫论的语料价值及研究概况、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材料和本课 题的创新点等。第二章,通过训诂学、语义场的理论,首先把潜夫论一书中包 含斯瓦德什(w.swadesh) 百词表一百词所表达的核心概念词分成代词义场、性 状义场、数字义场、人物义场、动物义场、植物义场、身体(人/动物)义场、行为 义场、自然义场、颜色义场,以及“名”十一个部分。其次,从语义、语法、语用 等方面对这十一部分核心词进行分析及描写。第三章为结束语,对本课题进行总结。 本课题运用语义分析及语义场等知识,对潜夫论中的一百个基本概念所涵 盖的词进行了穷尽式的搜索,并理清了各概念下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这些工作对汉语词汇史、比较语言学以及普通词汇学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核心词; 潜夫论; 语义场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this paper researched on words which mean the concept of one hundred kernel words in qianfulun (潜夫论). then arranged and described these words. the paper was made up of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was the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chapter was about th research of words which mean the concept of one hundred kernel words in qianfulun (潜夫论). and assorted them into eleven sematic fields of pronoun, character, number, person, animal, plant, body, act, nature, color, and name. then distinguished and decribed the words in these sematic fields. the conclution was given in the third chapter. we sought the words lied in one hundred basic concepts completely in qianfulun (潜 夫论), and arranged them clearly, gave chaters of them by the guide of semantics and the knowledge of sematic field. this paper has provided some valuable materials for the lexical history in chinese,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and general lexicology. key words: kernel word; qianfulun (潜夫论) ; semantic field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 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绪论绪论 1.1 核心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核心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核心词研究对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意义核心词研究对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意义 探讨核心词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核心词是汉语词汇的核 心和基础,它们在语言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它们历经几千年后仍然保留在现代汉 语的常用词中,这些词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梳理核心词的词义系 统,从而能更加清楚地看到汉语核心词汇词义发展的轨迹,认识核心词演变的一 些规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汉语词汇从古到今发展变化的主线理清楚。不对核 心词作研究,就无从窥见一个时期的词汇面貌,也无以为词汇史的分期等理论问 题提供科学依据。对核心词的探讨是进行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 课题,这样才谈得上科学的词汇史的建立。因此对核心词的研究、专书核心词的 研究就成为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为汉语词汇史的建构提供 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它的繁荣与进步对促进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向前发展有着极其 重要的意义。 1.1.2 核心词研究对进行亲属语言的比较有重要意义核心词研究对进行亲属语言的比较有重要意义 历史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确立语言的亲属关系。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 找出语言间的同源词,最主要的是找出它们之间的核心词,如果能在不同语言之间 找到共同的核心词汇,并为这些核心词建立共同的语音规律,并利用它们的语音对 应规律,构拟出早期的语言形式,那么他们之间的发生学关系也就不用怀疑。因此 核心词对确定不同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题的目的之一是对 潜夫论一书中的核心词做全面整理,从而为汉藏语系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中的词汇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1.1.3 核心词研究对古籍整理特别是疑伪古籍的鉴别和断代以及辞书编 撰的有重要意义 核心词研究对古籍整理特别是疑伪古籍的鉴别和断代以及辞书编 撰的有重要意义 核心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口头和笔下,很难作伪,是从语言角度判定作品时代 的一个可靠根据。因此,如果我们对核心词做了深刻的研究,那对于考定、校勘古 籍是大有帮助的。由于历来不重视核心词的演变研究,这些词的演变历史至今说不 清楚,这种局面给大型历史性语文辞书的编纂带来了困难。如果我们对核心词做了 深刻的研究,对修订大型词典也大有帮助。 1.2 核心词的选取及研究概况核心词的选取及研究概况 1.2.1 核心词的选取核心词的选取 核心词是基本词汇中最古老、最稳定、最能产、最重要的部分,它们不仅是构 成新词的基础,也是语言保持稳定性的元素之一。在以前,国内语言学界对核心词 这个概念认识比较模糊。目前在学术界,汉语的基本词汇有人称为“常用词” 、 “基 本词” 、 “基本字” 。一般习惯称“基本词汇” ,我们所说的“核心词”是指“基本词 汇”中最核心的那一部分词。 本课题所选取的核心词,主要以斯瓦德什(w.swadesh)的百词表为依据。 斯瓦德什(w.swadesh)的百词表 ,是在他的二百词表的基础上编定的。 二 百词表是斯瓦德什、r.b.less、j.h.greenberg 等许多学者在分析欧洲、美洲、非 洲和澳洲语言的基础上提出和完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词汇变化率来确定语言 分化的年代。在实际操作中,斯瓦德什发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又在二百词表的 基础上提炼出了百词表 。尽管目前学术界对用百词表来确定语言分化的年代 的研究方法有诸多置疑,尽管百词表有缺点,或者说,并不完全符合汉语的情 况,但它仍然是国际通行的词表,仍然是一个非常精练,在绝大部分的语言中具有 普遍的适用性的词表。而且,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词表比它更精炼,普遍性更高。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所以我们在做核心词研究时主要依据斯瓦德什的百词表 。 1.2.2 核心词的研究概况核心词的研究概况 关于核心词的研究,目前在我国语言学界它是一个新的课题,但是它并非没有 研究基础。核心词的研究,是汉语词汇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念孙的释“大” 可以视为常用词研究方面较早的论文,文章将与“大”有 关的词汇系联到了一起,并运用音韵学的原理,对它们进行整理分析,该文对后来 的学者进行常用词研究以很大的启示。 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黎锦熙为首的一批学者曾花费巨大的精力编纂中国 大词典 ,该词典的主旨之一是“探讨古今用语之变迁” , “所有古今单字及连绵两字 以上之复合词或成语,概行采集,务求得其本始,明其流变。 ”虽然因为时局原因, 这个计划未能实现,但一些零星的成果为现代常用词的研究开了先河。 王力先生在新训诂学里明确提出“词汇史”的概念。后来,他又为若干组 常用词变迁更替勾勒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可惜的是,王力先生所倡导的“词汇史” 的构想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响应,从事真正意义上的词汇史研究的人却凤毛麟角。 自 80 年代末以来,常用词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比如蒋绍愚先生在古 汉语词汇纲要 、 近代汉语研究概况 、 蒋绍愚自选集中都多次论及常用词演变 研究的问题。张永言、汪维辉两位先生在中国语文1995 年第期上发表了关 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一文,竭力倡导大家重视常用词演变的研究。经过 他们的提倡,常用词演变研究引起了大批专家学者的注意,陆续不断有论文和专著 出版,汪维辉先生的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和李宗江先生的汉语常用词演 变研究 ,代表了目前常用词演变研究的最高水平。汪维辉先生的东汉隋常用词 演变研究探讨了 41 组常用实词演变交替过程。李宗江先生的汉语常用词演变研 究 ,除了两篇谈“入进”的历时替换外,其余主要是讨论虚词。 在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方面,张琨、陈其光、陈保亚、黄布凡、黄树先、张永 言、郑张尚芳、尉迟治平、吴安其等先生对核心词做了多方面的的探讨和研究。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如,张琨教授的汉藏语系的“针”字 、 汉藏语系的“铁”*qhleks 字 ,张永言 教授的论上古汉语的“五色之名”兼及汉语和台语的关系 ,尉迟治平教授的说 “龙” 等。黄树先教授近年来在这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如: 说“稻” 、 说“马” 、 说“盐” 、 说“幼小” 、 说“膝” 、 说“爪” 、 说 “足” 、 说“手” 等,为汉藏比较研究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1.3 潜夫论的语料价值及研究概况潜夫论的语料价值及研究概况 1.3.1 潜夫论的语料价值潜夫论的语料价值 王符所著的潜夫论是研究东汉汉语的一部极其珍贵的著作。 潜夫论全书 共十卷,三十六篇,涉及到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方面,近五万字。 潜夫论 中的词汇,不管是单音词还是复音词,都十分丰富,又是一部哲学著作,语义上有 其独特的个性,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东汉一般词汇的发展,又可以领略到作者个人 对语义发展的影响。 潜夫论语言流畅,大多用东汉时期的语言写成,代表了当时的语言特点, 是研究东汉时期语言特点的典型语料著作。 潜夫论的写作语言也比较通俗,所用 的词语带有明显的口语色彩。 潜夫论的这种语言风格,值得深入研究。 东汉的地位在汉语史分期上不明确,学者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分歧主要 在中古的分界点上。上限约在 2 世纪到 4 世纪之间, 下限约在 10 世纪到 13 世纪之 间。汉语从上古发展到中古,它的词汇系统面貌发生了很多变化,这时出现了许多 新的语言现象。 潜夫论作于东汉时期,而东汉时期在汉语史上是一个过渡时期,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它是研究上古后期、中古初期汉语的宝贵语言材料。通 过考察、分析潜夫论中常用词的演变交替情况,能对中古上限的确定提供一定 的参考价值,同时也给汉语史分期提供一些科学的依据。即此一端便可以窥见潜 夫论语料在汉语史研究上的不朽价值。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1.3.2 潜夫论的研究概况潜夫论的研究概况 潜夫论是研究汉代语言的重要语料,但在汉语史学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 视。以往学者多从哲学方面来研究其中的哲学思想,无论是从专著,还是发表的论 文来看都是以哲学思想为研究课题。例如,常文昌、王斌学20 世纪王符思想研究 概览 、卿臻、梅良勇王符的哲学思想研究 、姚伟钧的王符与潜夫论梦列 等。在汉语史方面的研究,这一方面的成果极少,只有少数文章以词语考释或者词 语札记的形式出现。例如,刘文英的 潜夫论校读札记 、徐山的 潜夫论词 语考释六则等。 1.4 本课题的创新点本课题的创新点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 首先,有关潜夫论在汉语史方面的研究少有人涉及,把它作为专书词汇研 究的对象,从材料选用上比较新颖; 其次,专书核心词的研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源中之源,综观已有的常用词 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大多是从整个汉语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断代专书核心词的研 究则极少。 潜夫论专书核心词方面的研究前人未做,这是一个新的尝试。 本课题的侧重点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用训诂学及语义场理论对潜夫论 一书中的核心词作穷尽性的描写、整理、比较、分析,理清各概念下语义关系,从 而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汉语的继承和发展,为全面描写汉语词汇的发展历史提供一些 比较可靠的基本资料。 1.5 本课题研究的材料和方法本课题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1.5.1 研究的材料及其处理研究的材料及其处理 潜夫论始著录自隋书经籍志 ,以后历代官私书目都有收录。隋唐时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书较为完好,尚无窜乱。但到了宋代,已经有脱误和错乱,宋版的潜夫论现已 不传。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潜夫论版本是明刻本。到了清代,汪继培对潜 夫论进行了一番系统的整理,著成潜夫论笺一书。彭铎先生又对其进行校正, 现在通行的是潜夫论汪笺 、彭校合刊本,即潜夫论笺校正 。本文以 潜夫论为语料,所引用的文字,悉以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潜夫论笺 校正为底本。 语料的调查、收集、统计和分析采取使用电子文献和手工操作相结合来进行。 在统计同义语义场的不同词项时,必须使用手工操作。在统计分析其用法的时候则 利用电子文献。 1.5.2 方法与步骤方法与步骤 1.5.2.1 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1.5.2.1 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在收集材料时,以语义为主,根据斯瓦德什(m.swadesh)一百核心词表,用穷尽 法搜寻潜夫论中包含这一百核心义素的词,把同一个概念的字词收罗齐全。在 整理收集到的材料时,主要运用语义场理论,义素分析法和义素系联法,将含有同 一核心义素的词系联成义场。 1.5.2.2 本课题进行的步骤 1.5.2.2 本课题进行的步骤 根据斯瓦德什(m.swadesh)一百核心词表,用穷尽法搜寻潜夫论中包含这 一百核心义素的词,利用语义场理论和义素分析法来整理所收到的词语,形成一个 一个的语义场; 从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来分析同一个义场下的词的差别,同时采用数理 统计和典型例句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地对其中的核心词进行详尽的分析,指出其 规律、意义等方面的特点。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2 潜夫论核心概念研究潜夫论核心概念研究 为了探索潜夫论所处的东汉时期汉语核心词汇的发展状况,根据斯瓦德什 (m.swadesh)一百核心词表,运用语义场理论,义素分析法和义素系联法,将含有同 一核心义素的词系联成十个义场和“名”十一个部分。下面通过梳理核心词的词义 系统、统计它们的使用频率、描写它们的语法、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对潜夫论 核心概念进行较为全面地考察。 2.1 代词义场的研究代词义场的研究 代词义场下的五个概念分别是: “我(i)1 位” 、 “你(you)2 位” 、 “这(this) 4 位” 、 “那(that)5 位” 、 “谁(who)6 位” 。 2.1.1 我(我(i) “我”概念下有五个词,这五个词的使用频率比较见下表: 我 吾 余 予 朕 频率 比例 频率 比例 频率比例频率比例 频率 比例 主语 9 次 23.7 9 次 90 3 次754 次100 0 次 0 宾语 14 次 36.8 0 次 0 1 次250 次0 1 次 33.3 定语 11 次 29 1 次 10 0 次0 0 次0 2 次 66.7 兼语 4 次 10.5 0 次 0 0 次0 0 次0 0 次 0 总计 38 次 10 次 4 次 4 次 3 次 从以上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在潜夫论里, “我”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它四 个词,最常用。从语法方面来看, “我” 、 “吾” 、 “余” 、 “予”都可以作主语,把“我” 与“吾”相比,作主语是“吾”多“我”少,作定语是“我”多“吾”少,作宾语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全用“我” ,这表明在口语中, “吾”已经有被“我”取代的趋势了。 “朕”从秦代开 始成为皇帝专用的第一人称代词。从“余” 、 “予” 、 “朕”出现的次数来看,在潜 夫论时代已很少用了。 “我”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直以面譽我者為智,諂諛己者為仁,處姦利者為行,竊祿位者為賢爾。 (賢難) “吾”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吾傷世之不察真偽之情也,故設虛義以喻其心曰:今觀宰司之取士也,有似於 司原之佃也。 (賢難) “余”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余竊笑之,所謂媾亦悔,不媾亦有悔者爾,未始識變之理。 (救邊) “予”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予故嘆曰:何不察也?願鑒于道,勿鑒于水。 (遏利) “朕”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舜敕龍以讒說殄行,震驚朕師,乃自上古患之矣。 (斷訟) 2.1.2 你(你(you) “你”概念下有四个词,这四个词的使用频率比较见下表: 爾 汝 子 乃 频率比例 频率比例频率比例频率 比例 主语 3 次20 4 次 502 次 400 次0 宾语 7 次47 4 次 503 次 600 次0 定语 5 次33 0 次 0 0 次 0 3 次100 总计 15 次 8 次 5 次 3 次 由以上统计数字可以看出,“爾”的使用频率最高达 15 次。这五个词都可以表 示第二人称代词“你”,它们的区别在于语法功能不同。“乃”“汝”多在引文对 话中出现,作主语和宾语。 “爾”多在引文对话中出现,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子”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用在引文对话中出现,作主语和宾语。 “爾”用例如下: 書曰:“爾安百姓,何擇非人?”此先王致太平而發頌聲也(本政) “汝”用例如下: 舜曰:“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明闇) “子”用例如下: 今子舉其實文之性以喻,而欲使鄙也釋其文,鄙也惑焉。 (釋難) “乃”用例如下: 恐其有憚怠也,則敕曰:“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時大 旱,用汝作霖雨。啟乃心,沃朕心。”(五德志) “女”通“汝”。使用频率是 4 次,用例如下: 晉曰:“然。吾後三年將上賓於帝,女慎無言,殃將及女。” (志氏姓) 2.1.3 这(这(this) “这”概念下有四个词,它们的使用频率比较见下表: 词项 是 此 斯 然 频率(次) 204 290 24 156 由以上统计数字可以看出, “此”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它三个词。这三个词的 区别在于: “是”指示或代替比较近的人、事物。 “此”的作用与“是”相似,但近 指的意味更重一些,与“彼”相对。 “斯”的作用与“此”相似。 “然”表示如此、 这样。 “之”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試使奚仲、公班之徒,釋此四度,而傚倕自制,必不能也; (讚學) “是”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昔周厲王好專利,芮良夫諫而不入,退賦桑柔之詩以諷,言是大風也,必將有 隧;是貪民也,必將敗其類。 (遏利) “此”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夫此十一君者,皆上聖也,猶待學問,其智乃博,其德乃碩,而況於凡人乎? (讚學) “斯”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由斯觀之,人之善惡,不必世族;性之賢鄙,不必世俗。 (論榮) “然”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今則不然,令長守相不思立功,貪殘專恣,不奉法令,侵冤小民。 (考績) 2.1.4 那那(that) “那”概念下有二个词。 “彼”出现 28 次, “彼”所表达的意思是“那个” 。 “其” 表近指、远指、特指。 “彼”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富佚若彼,而能勤精若此者,材子也。 (讚學) “其”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當世學士恆以萬計,而究塗者無數十焉,其故何也?(讚學) 2.1.5 谁谁(who) “谁”概念下有二个词。 “孰”出现 7 次, “誰”出现 9 次,可见,在潜夫论 时代,二者在使用频率上相差不大,不过在用法上还是略有区别的。 “孰”全部用在 疑问句中, “誰”既可用在疑问句中,也用在陈述句中,用在疑问句中 7 次,用在陈 述句中 2 次。 “孰”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是則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婦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浮侈) “誰”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帝病不樂,從容曰:“天下誰最愛朕者乎?”(賢難) 2.2 性状义场的研究性状义场的研究 性状义场下的十三个概念分别是: “不 (not) 8 位” 、 “都 (all) 9 位” 、 “多 (many)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10 位” 、 “大(big)13 位” 、 “长(long)14 位” 、 “小(small)15 位” 、 “热(hot)93 位” 、 “冷(cold)94 位” 、 “滿(full)95 位” 、 “新(new)96 位” 、 “好(good)97 位” 、 “圆(round)98 位” 、 “干(dry)99 位” 。 2.2.1 不(不(not) “不”概念下有十二个词,这十二个词的使用频率比较见下表: 词项 勿 不 無 非 未 莫 弗 罔 匪 靡 蔑 否 频率 (次) 13 926 45 16396 71 35 3 4 3 1 3 由以上统计数字可以看出, “不”是潜夫论中使用次数最多的否定副词。根 据语义,把潜夫论中否定副词分为表一般否定和表禁戒否定。表一般否定:不、 無、非、未、莫、弗、罔、匪、靡、蔑、否、勿。表禁戒否定:勿、無。 “不”与“弗”都表示一般否定, “不”后的动词谓语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 宾语。 “弗”后的动词谓语一般为及物动词,不带宾语。这两个否定副词的差别还在 于分布不同。详见下表(+表示出现在该词类前,表示没有出现在该词类前) : 动词 形容词 名词 代词 副词 介词 数词 不 + + + + + + + 弗 + “未”表示动作行为还没有出现,可译作“还没有” 、 “还不曾” 。 “未”还多以 “未嘗” 、 “未必”结构出现,表明未嘗和未必在潜夫论时代已经成为比较固定 的结构了,现代汉语里也经常使用此种结构。 “勿”有两种用法:一种用法是趋同于 否定副词“不” ,表示一般性的单纯否定;一种用法是用来表示否定的命令、劝戒或 建议,即要求或劝戒别人不要做什么。 “無”作否定副词时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 介词、副词、代词前面, “無”用在动词前面最多。 “非”和“不”一样可以用在名 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的前面。 “莫”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 代词、副词前面。 “否” 、 “罔” 、 “匪” 、 “靡” 、 “蔑”出现的频率很少, “罔”相当于 无,没有。 “否”的用法比较特殊,它一般不直接加在谓词的前面作状语,而是用在 谓词后,用于选择否定。 “匪”修饰动词性成分,表示不施行某种动作行为,可译作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不” 。 “無”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人所可已者,則為之設法禁而明賞罰。今市賣勿相欺,婚姻無相詐,非人情之 不可能者也。 (斷訟) “不”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今則不然,令長守相不思立功,貪殘專恣,不奉法令,侵冤小民。 (明闇) “弗”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十種之地,膏壤雖肥,弗耕不穫;千里之馬,骨法雖具,弗策不致。 (相列) “非”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此則火之燿也,非目之光也,而目假之,則為己明矣。 (讚學) “未”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夫此四子者,耳目聰明,忠信廉勇,未必無儔也,而及其成名立績,德音令問 不已,而有所以然,夫何故哉?(讚學) “莫”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紂則大喜,以為天下之麗莫若此也,以問妲己。 (潛歎) “勿”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今市賣勿相欺,婚姻無相詐,非人情之不可能者也。 (斷訟) “匪”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是故君子夙夜箴規,蹇蹇匪懈者,憂君之危亡,哀民之亂離也。 (釋難) “罔”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古者惟始受命之君,承大亂之極,被前王之惡,其民乃並為敵讎,罔不寇賊消 義姦宄奪攘,以革命受祚,為之父母,故得一赦。 (述赦) “否”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夫民之性,固好意度者也,見久陰則稱將水,見久陽則稱將旱,見小貴則言將 饑,見小賤則言將穰,然或信或否。 (述赦) “靡”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世人之論也,靡不貴廉讓而賤財利焉,及其行也,多釋廉甘利。 (遏利)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蔑”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自古於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亡者,好義而不彰者也。 (遏利) 2.2.2 都(都(all) “都”概念下有十一个词,它们的使用频率比较见下表: 词项 盡 並 皆 凡 咸 共 悉 俱 僉 舉 均 频率(次) 31 14 136 46 18 18 1 11 1 5 1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在潜夫论中“皆”使用的次数最多 136 次,远远高 于其它十个词,这十一个词在语义方面有细微的区别: “俱” 、 “並” 、 “僉” 、 “共”的 语义侧重于“一起”的意思, “皆” 、 “咸” 、 “均” 、 “盡” 、 “悉” 、 “凡” 、 “舉”的语义 侧重于“全部” 。“凡”作为“皆、都”义出现了 46 次,并且有 35 次“凡”位于句 首,这也是“凡”的特殊之处。 “盡”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君子之性,未必盡照,及學也,聰明無蔽,心智無滯,前紀帝王,顧定百世。 (讚 學) “並”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且夫邪之與正,猶水與火不同原,不得並盛。正性勝,則遂重己不忍虧也,故 伯夷餓死而不恨。(慎微) “皆”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夫此十一君者,皆上聖也,猶待學問,其智乃博,其德乃碩,而況於凡人乎? (讚學) “凡”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凡為治之大體,莫善於抑末而務本,莫不善於離本而飾末。(務本) “咸”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且觀諸敢妄驕奢而作大責者,必非救飢寒而解困急,振貧窮而行禮義者也,咸 以崇驕奢而奉淫湎爾。 (斷訟) “共”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此非眾共棄君,乃君以眾命繫趙高,病自絕於民也。(明闇) “悉”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先王之政所以與眾共也,己之命所以獨制人也,君誠能授法而時貸之,布令而 必行之,則羣臣百吏莫敢不悉心從己令矣。(衰制) “俱”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晉平殆政,惑以喪志,良臣弗匡,故俱有禍。(忠貴) “僉”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於是天命聖人使司牧之,使不失性,四海蒙利,莫不被德,僉共奉戴,謂之天 子。(班祿) “舉”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今舉世舍農桑,趨商賈,牛馬車輿,填塞道路,游手為巧,充盈都邑,治本者 少,浮食者眾。 (浮侈) 2.2.3 多(多(many) “多”概念下有十七个词,它们的使用频率比较见下表: 词项 多 數繁 羣 衆 饒渥豐稠厚蕃幡品 富 賑 烝 茂 频率(次) 92 257 42 49 44913311955 1 2 6 由以上数字可以看出: “多”概念下的十七个词中, “多”使用的频率最高达 92 次。 “多”较之其它十六个词它所修饰的范围广些,既可以用于具体事物,也可以用 于抽象的事物前。 “饒”在本书用于修饰财物。 “渥”则主要用于抽象事物,在本书 中“渥”全部用于修饰刑罚。 “烝”和“品”全部用于修饰人。 “茂”则多用于修饰 草木。 “繁”语义侧重于众多而繁杂。 “豐”语义侧重于年、谷产量大而多。 “羣”语 义侧重于具有同一特点或一类特征的人或物的数量多。 “眾”语义侧重于数量众多。 “厚”语义侧重赏赐的分量大、分量重和多而大的利益。 “蕃”语义侧重于多而且会 滋生出更多。 “多”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今多務交游以結黨助,偷世竊名以取濟渡,夸末之徒,從而尚之,此逼貞士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節,而眩世俗之心者也。 (務本) “數”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富者乘其材力,貴者阻其勢要,以錢多為賢,以剛強為上。凡在位所以多非其 人,而官聽所以數亂荒也。 (明闇) “繁”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為非則姦宄,姦宄繁多,則吏安能無嚴酷(忠貴) “羣”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今羣臣之不試也,其禍非直止於誣、闇、疑、惑而已,又必致於怠慢之節焉。 (考 績) “眾”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以漢之廣博,士民之眾多,朝廷之清明,上下之修治,而官無直吏,位無良臣。 (實貢) “饒”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豪富饒錢者取客使往,可盈千日,非徒百也。 (愛日) “渥”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其尸祿素餐,無進治之效、無忠善之言者,使從渥刑。 (三式) “豐”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故君臣法令善則民安樂,民安樂則天心慰,天心慰則陰陽和,陰陽和則五穀豐。 (本政) “稠”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近時以來,赦贖稠數,故每春夏,輒望復赦;或抱罪之家,僥倖蒙恩,故宣此 言,以自悅喜。 (述赦) “厚”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所謂賢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祿富貴榮華之謂也,此則君子之所宜有,而非其 所以為君子者也。(論榮) “蕃”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成天地之大功者,未嘗不蕃昌也。(忠貴)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幡”通“蕃”。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又重饋部吏,吏與通姦,利入深重,幡黨盤牙,請至貴戚寵臣,說聽於上,謁 行於下。 (述赦) “品”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是以賢者不能行禮以從道,品臣不能無枉以從利。 (班祿) “富”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民富乃可教,學正乃得義,民貧則背善,學淫則詐偽,入學則不亂,得義則忠 孝。 (務本) “賑”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今家賑而貸乏,遺賑貧窮,恤矜疾苦,則必不居富矣。 (遏利) “烝”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太古之時,烝黎初載,未有上下,而自順序,天未事焉,君未設焉。(班祿) “茂”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夫十步之閒,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實貢) 2.2.4 大大(big) “大”概念下有七个词,它们的使用频率比较见下表: 词项 大 巨 廣 碩 景 博 昊 频率(次) 164 4 12 3 1 8 2 这七个词都有“大”的意思,但它们的使用频率不同,从以上统计数字可以看 出“大”的使用频率最高达 164 次,除了使用频率不同外,这七个词在大的程度上 不同、修饰对象上也不同。 “大”是最常用、最普通的词,泛指。 “巨”表示的程度 比大更深。 “廣”是表示空间的大小。 “昊”修饰的对象都是天。 “大”用例如下: 昔周厲王好專利,芮良夫諫而不入,退賦桑柔之詩以諷,言是大風也,必將有 隧;是貪民也,必將敗其類。 (遏利) “巨”用例如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居無何,烈風興而澤雨作,灌巨豕而惡塗渝,逐駭懼,真聲出,乃知是家之艾 猳爾。 (賢難) “廣”用例如下: 以漢之廣博,士民之眾多,朝廷之清明,上下之修治,而官無直吏,位無良臣。 (實貢) “碩”用例如下: 夫此十一君者,皆上聖也,猶待學問,其智乃博,其德乃碩,而況於凡人乎? (讚學) “景”用例如下: 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讚學) “博”用例如下: 今漢土之廣博,天子尊明,而曾無一良臣,此誠不愍兆黎之愁苦,不急賢人之 佐治爾。(實貢) “昊”用例如下: 乃惟慎貢選,明必黜陟,官得其人,人任其職;欽若昊天,敬授民時,同我婦 子,饁彼南畝。 (班祿) 2.2.5 长(长(long) “长”概念下有二个词。 “長”和“久”在潜夫论中的使用频率分别是 49 次、 23 次。 “長” 是常用词, 可以用于表示时间和事物的长短。 “久”主要用于时间。 “長”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夫明君之詔也若聲,忠臣之和也當如響應,長短大小,清濁疾徐,必相和也。 (實貢) “久”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夫民之性,固好意度者也,見久陰則稱將水,見久陽則稱將旱,見小貴則言將 饑,見小賤則言將穰,然或信或否。 (述赦)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8 2.2.6 小(小(small) “小”概念下有六个词,它们的使用频率比较见下表: 词项 小 微 細 妙 纖 幼 频率(次) 47 28 5 1 2 3 由以上统计数字可以看出, “小”的使用频率最高达 47 次,是常用词。这六个词 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表示年龄小, “幼”与“妙” 。第二组:表示一般细小义,可 以用于具体事物,也可以用于抽象事物的, “小” 、 “細” 、 “纖” 、 “微” 。 “小”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故苟有大美可尚於世,則雖細行小瑕曷足以為累乎?(論榮) “微”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巫史祝祈者,蓋所以交鬼神而救細微爾,至於大命,末如之何。(巫列) “細”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故苟有大美可尚於世,則雖細行小瑕曷足以為累乎?(論榮) “妙”通“眇”作“小”义。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皇后兄弟,主壻外孫,年雖童妙,未脫桎梏,由藉此官職,功不加民,澤不被 下而取侯,多受茅土,又不得治民效能以報百姓。 (思賢) “纖”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又謹慎之民,用天之道,分地之利,擇莫犯土,謹身節用,積累纖微,以致小 過,此言質良蓋民,惟國之基也。 (述赦) “幼”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霍氏之貴,專相幼主,誅滅同僚,廢帝立帝,莫之敢違。 (忠貴) 2.2.7 热(热(hot) “热”概念下有三个词,它们的使用频率不同, “溫”出现 7 次, “熱”出现 1 次, “暑”出现 2 次。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表示“热”的程度不同: “暑”所表示的 温度最高,其次是“热” ,再次是“温” 。 溫說文 :溫水。出楗為符,南入黔水。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9 大風飛車拔樹,僨電為冰,溫泉成湯,麟龍鸞鳳,蝥蠈蝝蝗,莫不氣之所為也。 (本訓) “熱”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陰病夢寒,陽病夢熱,內病夢亂,外病夢發,百病之夢,或散或集。(夢列) “暑”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孝文皇帝躬衣弋綈,足履革舄,以韋帶劍,集上書囊以為殿帷,盛夏苦暑,欲起 一臺,計直百萬,以為奢費而不作也。(浮侈) 2.2.8 冷(冷(cold) “冷”概念下只有一个词, “寒”在潜夫论中使用频率是 14 次。 “寒”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則民安得不饑寒(浮侈) 2.2.9 满(满(full) “滿”概念下有六个词,它们的使用频率比较见下表: 词项 滿 盈 飽 溢 厭 實 频率(次) 6 8 4 1 1 8 这六个词的使用频率不同,使用对象也不同, “滿” 、 “盈”是常用词,可用于具 体义,也可用于抽象义。“飽”可用于人及鬼神。“厭”用于人。 “滿”用例如下: 公府不能照察真偽,則但欲罷之以久困之資,故猥說一科,令此注百日,乃為移 書,其不滿百日,輒更造數,甚違邵伯訟棠之義。 (愛日) “盈”用例如下: 此其後之封君多矣,或不終身,或不期月,而莫隕墜,其世無者,載莫盈百,是 人何也哉(忠貴) “飽”用例如下: 此言人德義美茂,神歆享醉飽,乃反報之以福也。 (巫列)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0 “溢”用例如下: 而義溢乎九州之外,信立乎千載之上,而名傳乎百世之際。 (遏利) “厭”用例如下: 是故明君臨眾,必以正軌,既無厭有,務節禮而厚下,復德而崇化,使皆阜於養 生而競於廉恥也。 (班祿) “實”用例如下: 且扁鵲之治病也,審閉結而通鬱滯,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故病愈而名顯。(實 邊) 2.2.10 新(新(new) “新”概念下有三个词,它们的使用频率不同, “新”出现 9 次, “初”出现 9 次, “始”出现 32 次。 “新”侧重于强调从前没有过的。 “初” 、 “始”则侧重强调时 间上刚开始。 “新”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前羌始叛,草創新起,器械未備,虜或持銅鏡以象兵,或負板案以類楯,惶懼 擾攘,未能相持。(實邊) “初”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太古之時,烝黎初載,未有上下,而自順序,天未事焉,君未設焉。(班祿) “始”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前羌始反時,將帥以定令之羣,藉富厚之蓄,據列城而氣利勢,權十萬之眾, 將勇傑之士,以誅草創新叛散亂之弱虜。(勸將) 2.2.11 好(好(good) “好”概念下有九个词,它们的使用频率比较见下表: 词项 好 良 善 美 祥 嘉 吉 淑 令 频率 (次) 7 6 25 20 9 7 38 1 10 从以上统计数字可以看出, “吉”的使用频率最高达 38 次。这九个词的修饰对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1 象不同, “祥” 、 “吉”一般都用于吉祥的征兆或事物。 “良” 用于人或事。 “好”与 “美” 用于外表、品德。 “善” 、 “淑” 、 “令”一般用于抽象的事物,侧重于品德的贤淑、善 美。 “嘉”用于具体的东西。 “好”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夫好之與惡效於目,而鹿之與馬者著於形者也,已又定矣。(潛歎) “良”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金作贖形,赦作宥罪,皆謂良人吉士,時有過誤,不幸陷離者爾。(述赦) “善”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詩賦者,所以頌善醜之德,洩哀樂之情也,故溫雅以廣文,興喻以盡意。 (務本) “美”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自此之後,天下之有美女者,乃皆重室晝閉,惟恐紂之聞也。 (潛歎) “祥”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或坐作竹簧,削銳其頭,有傷害之象,傅以蠟蜜,有甘舌之類,皆非吉祥善應。 (浮侈) “嘉”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此等之儔,既不助長農工女,無有益於世,而坐食嘉穀,消費白日,毀敗成功, 以完為破,以牢為行,以大為小,以易為難,皆宜禁者也。(浮侈) “吉”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由此觀之,吉凶興衰不在宅明矣。 (卜列) “淑”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今觀俗士之論也,以族舉德,以位命賢,茲可謂得論之一體矣,而未獲至論之 淑真也。 (論榮) “令”在潜夫论中的用例如下: 由余生於五狄,越蒙產於八蠻,而功施齊、秦,德立諸夏,令名美譽,載於圖 書,至今不滅。 (論榮)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2 2.2.12 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晨光文具店营销方案策划
- 提供建筑方案设计流程
-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五年规划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方案
- 员工培训管理实施细则
- 建筑方案设计前期分析论文
- 营销推广方案服装店文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企业并购重组科目冲刺押题试卷及重点解读
- 精密机械行业分析报告
-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九年级数学代数教学方案
- 制药工程专业导论03.中药制药课件
-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及护理-课件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对》课件
- 廉政审查报告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 Unit 2 Assessing your progress(34张)
- 液压传动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基础统计》教学案例“郑州市大瓶装纯水市场调查”统计应用案例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解读课件
- 南瑞继保后台监控使用厂家培训版本
- 高中美术 《设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产品设计 1 课件
- 贵阳市征地统一年产值和征地区片价补偿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