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青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本研究随机抽查了青海省91名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样本 对工作满意度进行了 考查 在研究中 本文从管理学 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出发 按照马斯 洛的需求理论以及赫茨伯格的双因子理论 采用我国陈卫旗编制的教师工作满意 度量表 运用文献资料法 专家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对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 的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 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t检验等 考察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水平以及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贡 献因素 通过对高校体育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可以折射出当前青海高校体育教师 在工作中的一些思想和态度 以及学校在体育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希企本研 究能够为高校的体育管理工作科学化提供必要理论支持 研究结果如下 1 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 2 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主要贡献因素有工作认可度 成长与环境 管理制度和工作关系 3 对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的人口学变量有性别 工作年限 教育水平 职 称 a 男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高于女教师 b 工作年限越长 教育水平越高 职称越高 其工作满意度水平越高 4 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对组织承诺有正向预测作用 在排除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下 工作满意度对情感承诺 持续承诺 规范承诺 都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工作认可度 报酬 尊重 参与决策 整体满意度对情感 承诺有显著的预测力 成长与发展和工作关系这两个因素对持续承诺有显著的预 测力 工作认可度和整体满意度对规范承诺有显著的预测力 关键词 关键词 青海 高校体育教师 工作满意度 影响因素 研究对策 ii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sample of 91 college p e teachers from qinghai province and studying their career satisfaction this essay refers to the science of management psych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his research is done among college p e teacher in qinghai province according to many theories and approaches including the maslow human needs theory two factors theory of herzberg and the teachers career satisfaction survey inventory made by chenweiqi it is also involved many research approaches includ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interview by experts and mathematics statistics the result of the survey is analyzed by spss software in the way of variance analysis and t test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measure the factors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college p e teachers career satisfaction in qinghai and its general level it will be clear to find out the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s their career and the problem of management on college p e teaching after this research it is hoped that this essay can be a theoretical basis to the management work of college p e teaching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1 the general level of college p e teacher career satisfaction is not high 2 the main contributions to the college p e teacher career satisfaction are work acceptanc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working relationship 3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which affect the career satisfaction are sex work experience education level professional title a male teachers are more satisfied to their work than female teachers b if a teacher s service time is longer the education level is higher and the professional title is higher his level of career satisfaction must be higher 4 the career satisfaction of p e teachers can be positive prediction to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gnoring the effect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career satisfaction can greatly affect the affective commitment continued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work acceptance payments respect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 making general satisfaction have great prediction on affective commitment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working relationship have prediction on continued commitment work acceptance and general satisfaction have great prediction to normative commitment key words college p e teachers qinghai career satisfaction contributing factors resolve iii 目录目录 1 前言 1 1 1 问题的提出 1 1 2 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3 1 3 研究意义 5 1 3 1 研究的理论意义 5 1 3 2 研究的现实意义 6 1 3 3 研究的创新 7 1 4 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理论 7 1 4 1 需求理论 7 1 4 2 双因素理论 8 1 5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9 1 5 1 国外研究现状 9 1 5 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0 2 研究设计 12 2 1 研究对象 12 2 2 研究方法 12 2 2 1 文献资料法 12 2 2 2 问卷调查法 12 2 2 3 数理统计法 15 2 2 4 专家访谈法 15 2 2 5 逻辑分析法 16 2 3 研究工具 16 3 结果与分析 17 3 1 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工作满意度状况 17 3 1 1 与中间程度值的差异分析 17 3 1 2 基于不具有差异性维度的分析 19 3 2 工作满意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 21 3 2 1 教龄与满意度呈正相关 21 3 2 2 不同性别对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22 3 2 3 高学历与满意度呈正相关 23 3 2 4 职称与满意度呈正相关 24 3 2 5 满意度与学校属性呈正相关 25 3 3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 25 iv 3 3 1 组织承诺的概念与结构 26 3 3 2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 27 4 结论 29 5 对策与建议 30 5 1 重视教师与其工作的有机匹配 30 5 2 实施激励机制 30 5 2 1 目标激励 31 5 2 2 情感激励 31 5 2 3 教师培训与发展激励 32 5 3 提高 保健因素 消除不满意因素 32 5 3 1 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工作满意度的途径 33 5 3 2 优化教师工作环境 愉悦教师心情是提高工作满意度的客观条件 33 5 3 3 公平的福利制度是消除不满意的重要因素 33 参考文献 37 致谢 40 附件 41 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 1 1 1 前言前言 1 1 1 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地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青海省高等院校 人力资源正不断地向发达地区流 动 发达地区的企业 高校 科研单位 利用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争夺 中西部地区高校的优秀人才 致使高学历 高职称的优秀人才流失 人才的严重 流失一方面带来人事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造成了高校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 直 接影响着教学 科研活动的开展 影响着青海省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与中西部地 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阻碍了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 2010年 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通过 根据中国共产党第 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真分析了当前的教育形势 认为要全面提高我国国民 素质 就必须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实行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 国的战略部署 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制定了我国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的序言中首先 制定了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的根本任务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教育是一个民 族振兴 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 也是全面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促进人全面发展最 根本的途径 教育是否得到优先发展 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对我国能否全面 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建设繁荣富强和高度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都高度重视教育问题 尤其是改 革开放以来 在历届中央领导人正确领导下 全国人民与我党保持高度一致 自 力更生 艰苦奋斗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体系 数以万记人民 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保障 如今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 国家对教育投 入的大幅增长 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总体办学水平呈现出不断提高势头 免 费义务教育在城乡已经全面实现 由于党的重视 而且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 展 并且高等教育也已进入大众化阶段 农村教育终于得到加强 教育公平问题 得到了初步解决 总之 由于中国教育的发展 全民族的总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了 出现了文化的繁荣 科技创新的新局面 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的巨大 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终于实现了从一个人口大国向一个人力资 源大国的转变 21世纪是被称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世纪 而从现在起至 2020年 又是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目前 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朝着多极化局势发展 科技教育成为国家之 间竞争的重点 因而人才竞争更加激烈 我国四位一体建设 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建设 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正全面推进 随着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市场 化和国际化的深入发展 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 人口 资源 环境压力明显增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加 故而 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目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给 我国再次敲响警钟 再次凸显了我国必须要提高国民素质 培养创新人才 只有 这样 我国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教育振兴 全民有责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 相对来说 教 育观念还是比较落后 内容方法也仍然比较陈旧 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依旧很重 素质教育推进仍有很大难度 我国目前教育还远远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 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 创业的能力还较弱 复合 型 创新型 实用型人才非常紧缺 不合理的教育结构和布局 不平衡的城乡 区域教育发展 发展滞后的贫困地区 民族地区教育 不足的教育投入 以及尚 未完全落实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所以能平等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 共同心声 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始终坚持要把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纲要指 出 按照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要求 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坚持以育人为根本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促进公平为 重点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科学发展 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 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指出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 综合国力竞 争 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从这个意义上说 谁掌握了面 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 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位 同 时指出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 的政治素质 结构合理 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我国高等教育所担负着的是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水平和 努力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199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 21世纪教育振兴行 动计划 并与1999年和2000年分别颁布了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和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在 纲要 和 计划 中都明确了教师发展计划 培育园丁工程 强调了师资队伍的重要性 就高等学校而言 教师是最重要 最 关键的人力资源 关系到国家的科技竞争力 并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 科学研 究成果及水平和社会服务的层次与范围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进一步证明了教师 的地位和作用 而且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 健康教育的大力开展 新课 标的顺利实施 新的教育模式 都使得教师教育的关键作用更加明显 体育教师 作为教师队伍里的特殊群体 他们不仅肩负着发展学生体能 增进身心健康 的重任 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意志品质教育 因此体育教师的工 作应该是多方面的 综合性的 其工作所指直接关系到体育工作的教育教学和发 展的基本任务 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体育教师 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 3 的主观能动作用 是摆在每一位教育领导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 前 相对于其它文化学科的教师在对自己工作比较满意的情况下 体育教师的工 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但在实际工作中 体育教师这一特 殊群体在工作积极性 工作态度和工作满意度方面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如何采 取有效措施来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端正教学态度 提高工作满意程度 提高体育教师的声望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保障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是 一个非常重要而现实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对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 作深入的研究 了解并掌握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心理学因素和外界因素 这一问题 的重视并得以解决 无疑有利于管理者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管理 这不仅具有现 实意义 而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 况下 研究和评价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对于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绩效 改进学 校体育管理意义重大 同时 分析和研究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测评 体系和改进对策 对培育高效稳定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问题 是将管理心理学运用到高校教师管理工作 中的一个重要表现 目前 高校在面临着改革的机遇和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同 时 必须面对师资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和人才隐性流失这一生死攸关的问题 这与 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有着高度的相关 这不仅影响着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的 发挥 而且将制约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 所以 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 行研究 对于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既是当务之急 又是自身发展的 根本 1 2 1 2 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定义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霍伯克 hoppok 的 工作满意度 自1935年出版以来 工作满意度问题一 直是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最早给工作满意度下定义的霍伯 克就认为 工作满意度是个人对自己的直接感受 是一种生理 心理和环境等 各种因素感受的总称 还有vroom 1964 认为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工作 所持有的一种态度或情感反应 斯蒂芬 p 罗宾斯 stephen p robbison 认 为 工作满意度是指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及工作环境等因素的一种内 在感受和态度 即工作者对其全部工作的整体反应 也就是对工作整体的满意状 况的主观反应 洛克 lock 1976 认为 工作满意度来源于组织员工所拥有 的工作或工作经历评估的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 也就是说工作满意度是组织员工 所拥有的对其工作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态度和对工作的一种情感反应 阿莫德 arnold 和菲德曼 feldman 则提出 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工作本身 上 司 经济报酬 升迁 工作环境和工作团体 理查德 l 达福特和雷蒙德 a 诺伊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认为工作满意度就是 一个人对他的工作的积极态度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一 个心理学概念 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中 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 对工作满 意度和教师工作满意度作了不同的解释 安德森认为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直接反 映教师的需要与实际所得之间差距的衡量标准 兰迪 landy f j 1989 认 为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其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总体的 带有情感色彩的感受 与看法 并且它影响着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我国的学者对教师工作满意度 的研究也进行了多年 但是他们的研究对象都是针对不同的群体而展开 冯伯麟 1969 的研究对象是中学教师 陈云英 孙绍邦 1994 的研究对象是小学 教师 周丽超撰写的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指出从事不同工作性质 的高校教师在工作兴趣 人际关系等方面感觉较为满意 而在薪水 福利 进修 晋升机会方面不是很满意 教师工作满意度有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虽然 他们的研究对象不同 但是他们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含义理解基本上都是一致 的 并不存在多大的分歧 因此 把这些概念综合起来 在工作满意度概念的基 础上给教师工作满意度下一个综合定义 具体表述如下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 师对其工作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 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 它是一种对工作的整体态度 在研究中 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 所采取的理论结 构也不同 所以给工作满意度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归纳起来一般有以下三种 第一 综合性定义 是指工作者对工作本身的一种态度 这种态度是工作者对工作环境的感受所 致 是工作者对其全部工作的整体反映 主要包括工作本身 升迁 主管等 也就是整体工作满意度 这种定义的特征在于认为工作满意度只是一个单一概 念 并不涉及工作满意的构面 形成的原因与过程 例如 vroom 认为工作满意 度就是指工作本身在组织中的感受或情感反应 第二 层面性定义 是指工作者对其工作特殊层面上的情感反应 locke 1976 认为 工作满 意度是一个人评价其工作和工作经验时所产生的正面或愉快的情绪状态 但更 注重工作中的各个层面 洛克认为工作满意度来源于组织成员对其工作或工作 经历评估的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 也就是说工作满意度是组织成员所拥有的对 其工作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态度和对工作的一种情感反应 张黎莉和周耀烈 2005 认为 工作满意度指一个人对其工作各种特征加以解释后得到的结果 它主要涉及的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某一种工作情景因素 例如史密斯 smith 1969 等人提出的监督 工作薪水 工作伙伴等方面 第三 需求差距性定义 是指工作者应得的与实际所得的差距 假如差距越大 则满意度越低 反 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 5 之 假如二者之间的差距越小 则满意程度就越高 porter 1973 认为 工作 满意度是个人认为其所应该得到的与其所知觉真正得到的两者之间的差距决定 的 差距越大 则越不满意 差距越小 则越满意 sharon 2003 认为 工作 满意度是个人对工作预先的期望和工作的实际经历两者之间的差距决定个人满 足与否 台湾学者徐彩娥 1981 认为 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在特定的环境中 实际获得的价值与其期望获得的价值之差距 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则主要是指高校体育教师评价其工作及组成工 作的各个方面时所产生的整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 1 31 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1 3 11 3 1 研究的理论意义研究的理论意义 霍伯克的 工作满意度 自 1935 年发表至今已经有 75 年的时间了 在该 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工作满意度一词 该词的提出立即引起了国外研究者的广泛 关注 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这方面的论文发表已经有几千篇之多 其原因就在于员工的工作满意程度直接影响生产力 总之 工作满意度对任何 一个公司或组织的产出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高校这一特定的组织形式当中 教 师被认为是关系到民族未来发展最重要的人群 通过该项研究可以填补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相对不足的 缺陷 可以丰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内容 进一步拓宽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范围 就目前而言 我国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还是十分有限的 其原因是 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 关于教师工作满 意度方面 好的文章并不多 而对体育教师 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 方面的研究则少之又少 因此 把体育教师作为研究的重点 不但可以促进教 学质量的提高 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中可以有力的推动教育的改革 丰富组织行 为学的内容 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说 通过调查 分析 了解到高校体育教师对诸如工作认可度 工作报酬 成长环境 工作关 系等方面对学校存在一些看法 根据教师信息反馈 明确学校在管理中存在的 问题 以便于改进管理措施 进一步处理好如工作认可度 工作关系 管理制 度和信息沟通等情况来满足教师的需要 通过管理措施的改进 提高体育教师 工作满意度 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 工作的质量 因此 本文把高校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从工作认可度 工作 报酬 福利待遇 信息沟通 管理制度 工作关系 人格尊严 成长发展和工 作环境等因素入手 审视并了解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为高校的体育工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作科学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3 2 1 3 2 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的现实意义 在高校改革不断深入 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 研究高校体育教师工作 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 评价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是高等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评 价教师工作满意度是高校激励教师工作 获得可靠依据的有效手段 通过对高 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评价 了解教师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满足 哪些方面还 不满足 才能使学校有针对性去满足和正确引导教师的需要 从而避免在工作 中的盲目性 提高对高校教师的激励水平 有效地调动高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和奉献精神 同时 评价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也是学校管 理获得工作效果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满意度的调查 可以帮助学校进 行自我诊断 从而明确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组织和管理好学校寻找 突破口和切入点 另外 评价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 重要手段 通过对满意度的评价 从中可以获得教师的情绪及情感状态 从而 采取及时有效地措施 预防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 有利于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因此 评价教师工作满意度 可以了解教师的需求 建立以人为本 高满意度 的人本管理模式 形成吸引人才 稳定教师队伍和构建高校和谐工作氛围的人 本管理机制 第二 是现代学校管理追求双重目标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 许多学校以 为了一切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口号 把学生作为学校管理的唯一目标 通过管理手段教育学生 服务于学 生 对教师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教师年终考核 教学培训以及各种评聘等方面 往往忽略了教师在工作中的焦虑 不满 紧张 压力等感受 忽略了教师的利 益和要求 而良好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 教学活动的主导 是教师 主体是学生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在大力倡导人文精神 努力 提升人的价值的今天 学校必须在 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下进行管理的改革 和创新 不仅要服务于学生 还要建立既要服务于学生 又要服务于教师的双 重管理目标 在这个双重管理目标中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所以教师工作满意度是学校管理追求双重管理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三 研究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有利于建立一支稳定而高效的高校体 育师资队伍 进而保障学校体育教育的正常运行 研究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 度可以了解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切身感受 价值取向等 从而使学校更多地去 关注体育教师 调动协调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改进教师工作 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 7 的绩效 有助于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 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运行 1 3 3 1 3 3 研究的创新研究的创新 本研究通过对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初步研制出适合青 海省高校教师使用的具有较高测量学指标的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 为进一步研 究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以及相关问题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以进一步充实和促 进对青海省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有关研究 同时 通过对青海省省高校体育 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探讨 了解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规律与心理状态 为教 育行政部门解决教师流失与工作积极性低等问题 为学校的有效激励提供科学 的依据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把体育教师自身作为研究重点 突破以往研究多 从学校管理层面出发 或者就某一项内容为出发点的传统模式 从基础出发 多维度看问题 这样更容易发现问题的本质 更具有说服力 意义也就更大 1 4 1 4 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理论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理论 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理论是用来解释工作满意度产生根源及发展进程的理 论 就是说它是用来解释满意度感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及如何发展的 国外工作 满意度的研究多在某激励理论背景下进行的 由于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它依 据的理论基础也不尽相同 涉及组织行为学 心理学 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但在对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中 比较典型的理论是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和赫茨伯格 的双因素理论 1 4 1 1 4 1 需求理论需求理论 需求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于 1943 年提出并产生了广泛而 深远的影响 该理论把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 由低级到高级这五个层次 依次是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受人尊重的需要 自 我实现的需要 在这五个层次的需要中 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 当低层次 的需要得到满足后 就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则不再对个 体构成激励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自我实现需要 最大限度发挥自己 的才能 最大程度的实现自己的价 值 受人尊重的需要 人格 尊严 地位 威 望 语言等 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友谊 爱情 归属 亲情等 安全需要 生命 财产等 生理需要 衣食住行等基本方面 马斯洛需求理论层次图表 马斯洛认为每一个层次的需要并不是全有和全无的关系 也就是说 并不 是某一个层次的需要得到百分之百的满足后 更高一级的需要才会出现 所有 的需要都是在部分得到满足或部分不满足的情况下出现 当起主导作用的需要 得到满足时 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就较高 该理论的重大意义在于提出了人人都 有需求 而且需求内容各不相同 此时 要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就必须做 到因人而异 尽量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 但是该理论还要许多不够完善的地 方 例如 他没有提出激励的方法 没有考虑到不同的人对相同的需求所产生 的反应方式也不相同 没有注意到工作和工作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 1 4 2 1 4 2 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 1959 年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 herzberg 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也被称 为 激励 保健因素理论 传统的观点认为满意与不满意是一个维度的两个方 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 9 向 满意的对立面就是不满意 而赫茨伯格则不这样认为 他把 满意 的反 面定位 无满意 而 不满意 的反面定为 没有不满意 他认为满意和不 满意并不是一个连续体的两极 而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赫茨伯格认为工作满意 感与不满意感是由一系列完全不同的原因引起的 如果有一些因素缺少了 就 可能会使员工工作不满意 但是如果有了这些因素 也只能使员工处于中等满 意状态 而不会引起很强的激励作用 赫茨伯格把这些潜在的使人不满意的因 素称为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一般更多地与工作的外部条件和所处的环境有关 如工资 工作条件 地位 人际关系等 当这些外部因素没有处理好时 就会 产生不满意感 而当这些因素得到改善后也只能起到消除不满意感的作用 并 不能导致满意感 而激励因素大多是与工作有关 如晋升机会 挑战性工作 工作本身等 当这些因素得到满足时 就能更好地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主动 性和创造性 要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工作满意度 首先要注意保健因 素 使他们不至于产生不满意情绪 然后再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他们的工作热 情 1 51 5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其所从事职业 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 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 是一种最主要的工作态度 它影响着教师工 作积极性的发挥 11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 是学校生存和发展最主要的人力资源 和最根本的动力源泉 教师工作积极性是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主要 因素 而教师工作满意度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方面 近年来 教师工作 满意度问题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并从不同角度对教师工作满意度产 生的行为动力 人际关系 职业成就和个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己经 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但是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的子群体 学者对体育教师工作满 意度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就尚少 1 5 11 5 1 国外国外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霍伯克的 工作满意度 一书发表至今已有近 70 多年历史 斯蒂芬 p 罗宾斯 stephen p robbison 认为 工作满意度是指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 工作本身及工作环境等因素的一种内在感受和态度 即工作者对其全部工作的 整体反应 也就是对工作整体的满意状况的主观反映 洛克 lock 1976 认为 工作满意度来源于组织成员对其工作或工作经历评估的一种积极的情绪状 态 也就是说工作满意度是组织成员所拥有的对其工作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态度 和对工作的一种情感反应 兰迪 landy f j 1989 认为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教师对其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总体的 带有情感色彩的感受与看法 并且它影响着 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安德森认为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直接反映教师心中需 要与实际所得之间差距的衡量标准 1 5 21 5 2 国内国内的研究现状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 以及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其它变量之间关 系的研究较少 我国学者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在对教师工作满意度概念内 涵界定一致的情况 即教师对其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总体的 带有情感色彩的主观 感受和看法 是一种最主要的工作态度 并且它影响着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下 以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比较 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而展开 如刘志 强 秦治军等 2004 年 对北京市城区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结 果表明 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报告出较高水平 总体平均分是 3 37 高于中 等强度值 小学体育教师在自我实现 领导关系 同事关系三个因素报告出的满 意度较高 在工作强度 工资收入两个因素报告出的满意度较低 12 周艳丽 周 坷在对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中指出 河南省高中体育 教师在自我实现 同事 教学活动方面的满意度较高 在待遇 领导与管理方面 满意度较低 男 女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除社会支持 1 项女教师高于男教师外 其 余 7 项无显著差异 职称与整体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呈倒山峰形态 从教不同年级 的高中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间无显著差异 13 在高校体育教师方面 如诸葛伟 民在对浙江 上海 江苏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行了分析归纳后指出 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水平普遍较低 影响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主 要因素有工作适应性 职称评定 群体组织气氛 学校政策制度和报酬福利待 遇 任职年限越长 职称越高 职务越重要其工作满意感水平就越高 14 杨秀芹 关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困惑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2003年 结果表明 高 校体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主要原因虽然在于经济待遇低 以及由此产生的社 会地位降低对教师的心理冲击 除此以外 还在于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管理普遍缺 乏有效激励机制 以及部分体育教师自身对改革环境的不适应 在逐步提高体育 教师待遇的同时 完善有效激励管理制度和政策 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是 激发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热情 稳定体育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 15 余清凤关于高校 体育教师职业态度调查与分析 2000 年 提出要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教师的潜 能 应加强职业态度的教育和培养 提高职业地位和待遇 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 健全自我控制能力 处理好自尊和自爱的关系 16 有些研究仅对体育教师工作满 意度的某些方面进行了调查 如郑崴 杨双燕对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 调查与对策分析 结果表明 目前体育教师的教学和训练工作量很大 压力大 但 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 11 他们是乐意从事教师这个行业的 很多教师都能从中找到工作的乐趣 但对继续 教育 报酬待遇 人际关系 学校行政运作方面不满意 17 茆宝荣 2005 年 关 于体育教师心理需求与管理的探讨 认为学校管理主要领导人 在政治荣誉 生 活待遇 职称评定等方面 切实关心体育教师 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 体育教师心 理需求得到满足 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充分的调动 工作效率就能得 到不断提高等 18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步加大 教师的社会地位将会得到不断提高 教 师的工作满意度水平也将随之提高 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我国高校教育事业中特 殊群体 其满意程度可以直接体现我国对体育教育的支持程度 以及各级各类 学校的重视程度 地处我国西部的青海省 经济发展不平衡 地区差异较大 如何调动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将直接关系到青海省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同时 提高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 作满意度也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建立一支稳定而高效的师资队伍 为青海省的全 面发展而作出更大的贡献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2 2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 2 1 2 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青海省的三所普通高校 分别是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和 5 所高职院校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 学院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的 91 位体育老师 表 1 有效被试情况统计表 类 别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男 66 72 5 性别 女 25 27 5 教龄 十年以上 54 59 3 十年以下 37 40 7 学历 硕士以上 38 41 6 硕士以下 53 58 4 职称 教授 20 22 副教授 30 33 讲师 41 45 2 2 2 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2 2 1 2 2 1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资料 论文及理论著作的阅读搜集整理 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 参考 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研究现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搜集了比较充实丰富而 完整的支撑资料 为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 2 2 2 2 2 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本文采用陈卫旗的问卷调查表 为使问卷题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特请一名 心理学教授和两名法学院老师仔细审阅各项目 对明显不属于工作满意度范围的 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 13 题项进行剔除 并对意义重复和接近的项目进行合并 为使项目更具可读性 特 请1名体育学院教授和2名中文系教师对项目进一步审核 将不易理解或产生歧义 的语句进行修改 为了避免访谈取样的误差 依据本研究的具体实际情况 在参 阅已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增添了部分项目 考虑到工作满意度中的部分内容将 涉及到对领导 同事等的态度与看法 为了鉴别被试可能出现的虚假反应 保证 问卷的真实性 在问卷中插入了2道测谎题 均来自于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mmpi 的l量表 为更好的检验问卷的效度 加入了一道效标题 总的来说 我对目前的工作是满意的 本研究发出问卷98份 实际收回问卷92份 回收率 为93 9 其中有效问卷91份 问卷有效率92 9 根据预测结果 缺选大于10 的项目有2个 21和43题 这2个项目先在因素 分析项目中删除 但可作为了解信息 在剩余的45道题中 第40题有大部分被试 选择 说不清 故予以删除 最后只剩下32题 因预测对象接近100人 故采用高低分组的办法进行项目分析 t检验其差异 性是否显著后 发现有5个项目 4 9 17 19 33 鉴别力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即t值小于0 05 予以删除 根据预测结果 分别计算每个项目分数与问卷总评分之间的相关 项目与问 卷总分的相关越低 表示该项目与问卷其它项目的共变程度或一致性程度越低 经过分析 项目10 23 25 27 35 39 42 46的分数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低于 0 35 故予以剔除 最后保留32个项目 重新编排顺序后 组成新的测试问卷 见附录 为保 证答题质量 改为五分法计分 即1表示完全不符合 2表示不太符合 3表示不 清楚 4表示比较符合 5表示完全符合 在抽查的8所高校中 各培养一名调查员 使其在熟悉测试目的和过程 明确注 意事项的基础上发放试卷 并指导被试填答问卷 当场回收问卷 信度分析 所谓信度分析 在统计学中 信度 是指测量过程的一致性和稳 定性 即一群受访者在回答同样的调查问卷后 看测量多次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 性 它所考察的是量表是否是测量单一概念 所组成的量表题项的内在一致性程 度是何种情况 所以信度是评价测量工具是否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在编 制心理测量工具时也必须评定该测量过程中的信度指标 只有建立了具有较高信 度水平的测量工具才有科学性 信度本身与测量所得结果没有直接关系 它的功 能主要是在检验测量本身时是否具有稳定性 也就是我们在多次测量的情况下 所得结果是否都能具有一致性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业界常用的克朗巴赫a系数信 度分析方法对所有测度项目的信度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1工作认可度 0 8346 2成长与发展 0 8554 3 信息沟通 0 8959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4工作报酬 0 8323 5福利待遇 0 7443 6工作环境 0 8356 7 人格尊严 0 8831 8参与决策 0 8290 9工作关系 0 8174 10管理制度 0 8777 11整 体满意度 0 8408 如果 各项目的分半信度值基本上都在0 70以上 而且大部 分都在0 80以上 使得总量表的信度系数能够达到0 80 那么这一结果就是比较 理想的 本文以克朗巴赫a系数 cronbach 5alpha系数 作为同质性信度指标 并在测量中对预试样本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该信度系数已能达到0 70以 上 也就是符合了心理测量学所作的要求 所以在对本量表的分析结果显示出本 表具有了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效度分析 正确度即在统计学中所说的 效度 是指问卷测试结果是否具 有有效性 它是表示一份量表能否能够真正测量到它所要测量的能力或功能所达 到的一种程度 换句话说 只有达到了测量的目的 才能算是一种有效的测量 我们把这种有效的程度称为效度 如果所调查问卷的结果如果能够显示出它所要 测量对象的真正特点 那么着就说明其效度越高 在学界 一般把效度分为内容 效度 contentvalidity 和结构效度 construetvalidity 两种 所谓内容效度 是指作者所作的调查问卷内容的代表性 而验证量表分数所代表的意义与所要测 量的理论概念相符合的程度则是指结构效度 本文研究中采用了因素分析法来进 行检验我所做的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 因素分析理论认为 各因子之间的关联程度是应该中等的 即太高则说明因子之间的重合过多 有些 因子就没有必要出现 相关太低 则说明可能测有的因子的是与所要测量的内容 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也就没有了研究的必要 tuker就曾认为在给测验提供满意 的信度和效度之间的项目 其组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应在0 10一0 60之间 另 外 各因子与总分的相关数只有均应该高于其相互之间的相关数时 才能保证各 因子间既有不同 而测得的结果又具有工作满意度的某一方面特征 就对问卷在 各维度得分与问卷总分之间所作的相关性分析请见下表 表2 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各维度满意度的平均数 标准差 维度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工作认可度 91 3 204 64388 成长与发展 91 3 0084 44370 信息沟通 91 3 2008 53026 工作报酬 91 3 0118 46995 福利待遇 91 2 942 49790 工作环境 91 2 873 53110 人格尊严 91 3 024 47786 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 15 参与决策 91 3 0404 48170 工作关系 91 3 5010 79916 管理制度 91 3 156 56426 整体满意度 91 3 0961 33809 由该表可以看出 总问卷与问卷所有维度之间 差值较小 相关系数多数达 到了显著水平 说明该问卷中各因子已经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同时也表 明了本问卷也已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我所作的本问卷的项目源于半开放式的问卷调查 有关文献综述 访谈及其 相关问卷的调查等等的一些项目 并结合了实证研究的主题 提炼出我所要进行 调查的测度指标和测度项目 收集项目前 我认真听取了该领域的有关理论研究 工作者的建议后 对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 同时 我在预测时在 听取相关人员建议后并对部分项目还进行了增编 修改和删除 另外针对青海师 范大学的教师对问卷的项目表述及内容还请他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评判 他们均 一致认可本问卷适用于调查青海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并给予肯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