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模板支撑施工方案.doc_第1页
【框架】模板支撑施工方案.doc_第2页
【框架】模板支撑施工方案.doc_第3页
【框架】模板支撑施工方案.doc_第4页
【框架】模板支撑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板支撑施工方案编制单位:无锡市恒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人:批准人:审核人:二00九年三月 m% 0 + m: H- V( y3 a/ u本技术交底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定型组合钢模板安装与拆除。6 o3 N, tf- B B! a; N- m0 P1材料设备要求! u, c% W1 $ z, v9 I0 - z. % f(1)定型组合钢模板:长度为600、750、900、1200、1500,宽度为100、150、200、250、300。0 E3 F4 M2 ?9 p, R* _(2)定型钢角模:阴阳角模、连接角模。1 j3 _$ G4 G9 C1 P7 K; Q& B A(3)连结件:U型卡,L型插销,3型扣件,碟型扣件,对拉螺栓,紧固螺栓。$ Q( ; ?5 e3 f, O- * N k(4)卡具:柱箍、定型空腹钢楞、钢管支柱、钢斜撑、钢桁架、梁托架、木材等。0 l3 m: x5 Y5 V. B1 U(5)钢模板及配件修复后应符合质量标准。; e _. 7 cV, A(6)隔离剂:主要用废机油。* q9 l, S1 |6 H& O9 y2主要机具 A! Y3 u8 u$ Gi- Q斧子、锯、板手、打眼电钻、线锤、靠尺板、方尺、铁水平、撬棍等。- / T5 A+ g! * h 9 M3 a3作业条件4 L( B6 sL# i$ 3 9 (1)模板设计:根据工程结构型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对模板进行设计,确定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型式及间距,梁板支撑间距,模板组装形式(就位组装或预制拼装),连接节点大样。验算模板和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模板平面图、分块图、组装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模板数量应在模板设计时按流水段划分,进行综合研究,确定模板的合理配置数量。6 a1 F/ ; C o0 YV(2)预制拼装:6 O: z+ M9 o7 g/ A c0 B0 F1拼装场地应夯实平整,条件许可时应设拼装操作平台。 + l D/ N3 n; : r! X# s O1 U2按模板设计图进行拼装,相邻两块板的每个孔都要用U型卡卡紧,龙骨用钩头螺栓外垫碟形扣件与平板边肋孔卡紧。+ 2 t* O3 _! w# f9 o2 L0 5 K3柱子、剪力墙模板在拼装时应预留清扫口或灌浆口。- d3 j2 L6 u+ w- R V* x(3)模板拼装后进行编号,并涂刷脱模剂,分规格堆放。 y! p8 s+ f8 r(4)放好轴线、模板边线、水平控制标高,模板底口应做水泥砂浆找平层,检查并校正柱子用的地锚是否已预埋好。8 z# k( ! Y- f. ?(5)柱子、墙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办完隐检手续。# y! S: v h! n9 i5 j4操作工艺! * j( O; K3 M1 L3 g3 m (1)安装柱模板:5 s( i* B4 q: k工艺流程:2 e! Z6 _0 Y+ s( Y弹柱位置线抹找平层作定位墩安装柱模板安柱箍安拉杆或斜撑办预检5 _( q+ y/ u4 T0 n1按标高抹好水泥砂浆找平层,按位置线做好定位墩台,以便保证柱轴线边线与标高的准确,或者按照放线位置,在柱四边离地58处的主筋上焊接支杆,从四面顶住模板以防止位移。2 r0 _1 n/ H9 y1 z, j2安装柱模板:通排柱,先装两端柱,经校正、固定,拉通线校正中间各柱。模板按柱子大小,预拼成一面一片(一面的一边带一个角模),或两面一片就位后先用铅丝与主筋绑扎临时固定,用U型卡将两侧模板连接卡紧,安装完两面再安另外两面模板。* k/ c0 # m# k: g% Q: ?+ F( E3)安装柱箍;柱箍可用角钢、钢管等制成,采用木模板时可用螺栓、方木制作钢木箍,柱箍应根据柱模尺寸、侧压力大小在模板设计中确定柱箍尺寸间距。, V+ e& 7 a b+ # n( m4)安装柱模的拉杆或斜撑。柱模每边设2根拉杆,固定于事先预埋在楼板内的钢筋环上,用经纬仪控制,用花篮螺栓调节校正模板垂直度。拉杆与地面夹角宜为45度,预埋的钢筋环与柱距离宜为34柱高。K2 X8 & ) I- j5)将柱模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口,办理柱模预检。1 A4 L$ e2 c7 O) u. ?9 u(2)安装剪力墙模板:9 K# d# M; D/ x弹线安门洞口模板安一侧模板安另一侧模板调整固定办预检. f4 W0 P$ R/ E$ V& & b, q5 _1)按位置线安装门洞模板,下预埋件或木砖。* mT# Cj6 B2)把预先拼装好的一面模板,按位置线就位,然后安装拉杆或斜撑,安塑料套管和穿墙螺栓,穿墙螺栓规格和间距在模板设计时应明确规定。, * ) S3 T- W. g( c, # t3)清扫墙面杂物,再安另一侧模板,调整斜撑(拉杆)使模板垂直后,拧紧穿墙螺栓。: A5 f$ d8 x4 K, 8 X* W3 j6 A4)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一遍扣件,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办完预检手续。- J: a7 C* s r9 Y% Z(3)安装梁模板:7 c: y. Qe5 c弹线支立柱 调整标高 安装梁底模 绑梁钢筋 安装侧模 办预检( 3 J3 A A K u ! 1)柱子拆模后在混凝土上弹出轴线和水平线。. q6 n( C) e! K8 Y2)安装梁钢支柱之前(如为底地面必须夯实)支柱下垫通长脚手板。一般梁支柱采用单排,当梁截面较大时可采用双排或多排,支柱的间距应由模板设计规定,一般情况下,间距以60100厘米为宜。支柱上面垫1010厘米方木,支柱加剪力撑和水平拉杆。离地50厘米设一道,以上每隔2米设一道。9 a% 7 N% F. 4 ?6 j3)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板,并拉线找直,梁底板应起拱,当梁跨度等于及大于4米时,梁底板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1100031000。. E6 ?9 i IJ y; x9 W4绑扎梁钢筋,经检查合格后办理隐检,并清除杂物,安装侧模板,把两侧模板与底板用U型卡联接。2 U- t F# ; 5用梁托架或三角架支撑固定梁侧模板。龙骨间距应由模板设计规定,一般情况下宜为75厘米,梁模板上口用定型卡子固定。当梁高超过60厘米时,加穿梁螺栓加固。9 5 t8 v9 , g& ?& o% # ( n6)安装后校正梁中线、标高、断面尺寸。将梁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检查合格后办预检。7 n * M5 M; g9 N(4)安装楼板模板:! M z n3 S9 b/ M. y F5 F8 i- E: E地面夯实支立柱安大小龙骨铺模板校正标高加立杆的水平拉杆办预检/ K+ i y* u0 Y8 X- S+ V% O( )底层地面应夯实,并垫通长脚手板,楼层地面立支柱前也应垫通长脚手板,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0 TF9 h, 3 P k9 l2从边跨一侧开始安装,先安第一排龙骨和支柱,临时固定在梁上再安第二排龙骨和支柱,依次逐层安装。支柱与龙骨间距应根据模板设计规范设计规定。一般支柱间距为80120厘米,大龙骨间距为60120厘米,小龙骨间距为4060厘米。0 D! w2 k v% I3调节支柱高度,将大龙骨找平。 Z& g# s. |: 8 p. ?4 R4铺定型组合钢模板块:可从一侧开始铺,每两块板间边肋用U型卡连接,U型卡每面每两块间至少用两个连接。每个U型卡卡紧方向应正反相间,不要安在同一方向。楼板在大面积上均应采用大尺寸的定型组合钢模板块,在拼缝处可用窄尺寸的拼缝模板或木板代替,但均应拼缝严密。, j6 9 d( f0 ?0 r! Q( L& c5)平台板铺完后,用水平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并用靠尺找平。; ( z, S5 L6 _1 C. c3 E) C- E7 i$ i6)标高校完后,支柱之间应加水平拉杆。根据支柱高度决定水平拉杆设几道。一般情况下离地面2030厘米处一道,往上纵横方向每隔1.6米左右一道,并应经常检查,保证完整牢固。6 V6 k$ h: O. u& P1 |7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办预检。! a7 z: d& q R, M% G% n(5)模板拆除:8 Ev* q( / 3 o7 J* W墙、柱、梁模板应优先考虑整体拆除,便于整体转移后,重复进行整体安装。 b& * D% A8 v1)柱子模板拆除:先拆掉柱斜拉杆或支撑,再卸掉柱箍,再把连接每片柱模板的U型卡拆掉,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 C% C. j+ F0 f y* i2)墙模板拆除:先拆除穿墙螺栓等附件,再拆除斜拉杆或斜撑,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墙体,即可或把模板吊运走。- |8 t) K% 3 ?2 _: r: R% W+ o# G3)楼板、梁模板拆除:8 W7 Bw+ Y$ mB9 i0 Q: W& a. V cA应先拆梁侧帮模,再拆除楼板模板,楼板模板拆模先拆掉水平拉杆,然后拆除支柱,每根龙骨留12根支柱暂不拆。k/ Me2 j% j) F. P+ jB操作人员站在已拆除的空隙,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其龙骨自由坠落。9 ?& x9 r+ N2 m7 AC用钩子将模板钩下,等该段的模板全部脱模后,集中运出,集中堆放。9 c$ F7 R3 + b# nD楼层较高,支模采用双层排架时,先拆上层排架,使龙骨和模板落在底层排架上,上层钢模全部运出后,再拆底层排架。7 D/ F: K3 o, W& E有穿墙螺栓者先拆掉穿墙螺栓和梁托架,再拆除梁底模。% q! A, E( j1 C2 r+ W; ?3 u& BF柱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楞角不因拆除模板受损坏,方可拆除。墙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超过1MP时,方可拆除。板与梁模板强度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P: E) F4 m/ j: P$ V4)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连物,涂刷脱模剂,拆下的扣件及时集中收集管理。; O$ U v9 g& D- K$ A B8 J+ b5质量标准# k7 d# T! q# B4 A* E! R7 n(1)保证项目# _! M$ a& ) K) o& f,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承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冻胀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 - sW& h9 Q, 9 g& X(2)基本项目4 k9 X) R2 f; w模板接缝宽度不得大于1.5毫米。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并采用防止粘结措施。模板上粘浆和漏涂隔离剂累积面积,墙、板应不大于1000平方厘米;柱、梁应不大于400平方厘米。2 a% u9 m1 r q3 SV/ R+ n(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37。; YW ( g$ T7 _0 b# u3 O1 u4 |2 模板安装和预埋件、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表2378 h1 6 T7 d3 i. Z7 V( c; w. f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p+ A7 b5 G9 $ q6 Q, )5 q q 单层多层 高层框架 4 ): M3 N# b8 2 w! H4 ?柱、墙、梁轴线位移 5 3 尺量检查 : A# K# A% k* c5 V标高 5 2 % G& P( F+ E) l5 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 x7 i: h3 w+ ; j, - q- q4 T墙、柱、梁截面尺寸 4 $ T+ A4 t P e; A7 Nt9 ?5 2 s* | i- S& X. L- T5 尺量检查 . b2 5 O3 J L6 & s + c每层垂直度 3 3 用2米托线板检查 , I; I% h x( ?! u/ f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2 用直尺和尺量检查 . g- c; Z# . I: 1 B: D表面平整度 5 5 用2米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 , C/ z. A6 l! N4 h|5 + v预埋钢板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移 3 3 ) k* ! O7 N; n! i( k* O预 埋 # d1 r$ E5 e, T+ O( K; a3 s* l$ e螺栓 中心线位移 2 2 拉线和尺量检查 外露长度 10 o: y, B/ E6 % r0 10 9 O W1 D8 z. D* e, $ A/ j, Z$ i5 o# N+ z0 3 _+ k% , Z- 2 t2 f! r# m3 y5 D # k# R p7 G; % ) o# Z预留洞 中心线位移 10 10 ( d - q# l6 a9 F2 f3 C 截面内部尺寸 10 : o2 u# kP N k0 0 + p1 H- + 2 M# p) ; ?( o- D* G7 s$ a: l6成品保护$ D. B4 . e: u3 S* % P(1)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防止模板变形。% G! t$ ?7 T! y(2)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楞角。9 c9 h2 x0 f4 n D(3)拆下的钢模板,如发现模板不平时或肋边损坏变形应及时修理。w% C, ?0 X9 z9 o; e* s! k. q4 |(4)钢模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分规格堆放及时补涂刷防锈剂。: C- v- 5 v$ u+ _! R- 7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 U6 |F4 Y+ ; J W0 h. T. J(1)柱模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截面尺寸不准,混凝土保护层过大,柱身扭曲。防止办法是:支模前按图弹位置线,校正钢筋位置,支柱前柱子应做小方盘模板,保证底部位置准确。根据柱子截面尺寸及高度,设计好柱箍尺寸及间距,柱四角做好支撑及拉杆。, b1 u; S5 O6 ; z* C(2)梁板模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梁侧面鼓出,梁上口尺寸加大,板中部下挠。防治办法是:梁板模板应通过设计确定龙骨、支柱的尺寸及间距,使模板支撑系统有足够强度及刚度,防止浇混凝土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的底部应支在坚实地面上,垫通长脚手板防止支柱下沉,梁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防止挠度过大。梁模板上口应有拉杆锁紧,防止上口变形。1 e5 C- O0 j! 8 a (3)墙模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墙体混凝土厚薄不一致,截面尺寸不准确,拼接不严,缝子过大造成跑浆。模板应根据墙体高度和厚度通过设计确定纵横龙骨的尺寸及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角模的形式。模板上口应设拉结,防止上口尺寸偏大。( Q2 n2 )& X( ?+ 5 W+ W* s T模 板 的 验 算 及 拆 除 措 施5 b( y# l8 )/ C# V9 5 E2 # g! x/ n3& 一、现浇板模板荷载设计计算: Z2 f: M2 0 H( c6 H8 P! j2 e! D模板支承体系承受的荷载包括:恒荷载、活荷载。恒荷载包括:脚手架立杆、纵、横向水平杆和扣件、钢筋混凝土等重量。活荷载包括:作业层上人员、设备、工具及风荷载。3 * G- _F* 2 ( N! w4 _(1)模板支架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N4 n! d6 i; z( n$ VN1.2NGk0.851.4NQk: + A K# 7 B5 _3 P& G; e* wNGk: 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8 V/ 7 r R P5 y! s6 L6 g9 HNQk: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产生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1 l T; v; s( D V+ v查JQJ130: 根据施工图纸设计2 L4 e l/ M7 i+ p9 s- ONGk260KN NQk3.8KN. Q+ - u6 K- c% w$ J3 KN1.22600.851.43.8316.522KN( v1 G2 6 U) Q1 g l- Z% W! z* M# B(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NAMWWf! R6 G5 F; I4 o! v Y a: 稳定系数0.483A: 立杆截面面积4.89cm2) _1 e* v; z. N& L, v1 BW: 截面模量5.08cm3 f: 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 k+ b% B; P; |; GMw: 立杆段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Mw0.013; * d2 R1 _: I& S316.5220.4834.890.0135.08134.12205符合要求。; T8 |& P/ 8 U) y( y$ J% P(3)纵向、横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计算4 w7 t4 v. m7 Z5 GMWf3 u. C) X u( K& f! i9 u2 N9 HM: 弯矩设计值 / C8 C- D$ 2 n e7 _% MGk: 模板架体自重产生的弯矩,取值260。6 E; F0 6 O3 ?$ 9 OMQk: 施工荷载产生的弯矩,取值3.8% i4 x% A$ E( g C br( nF: 钢材强度设计值205 W: 截面模量取5.08% |( 4 s2 Q7 h% m9 M1.2MGk1.4NQk1.22601.43.8317.32# p# % r y, g) 317.325.0862.46205符合设计要求。* I Z3 N3 |# ze/ p6 f# c, p, b# Z1 y( e2 h二、梁的支撑计算+ 0 e6 O Z* a3 DA、楼板模板及支架自重 1.1KN/m2, 砼自重标准值为24KN/m28 J2 t N* L f6 B+ f钢筋自重标准值:1.1KN/m27 A! b6 - / i; IG1K=1.11.22.4=1.58KN& A m$ l0 L6 B V! a; E8 4 pG2K=24(1.22.40.12+1.20.680.5)=0.08KN# X8 z7 M* e- 3 H4 eG3K=1.11.22.40.12+1.51.20.680.5=0.80KN5 M* ?! m& B、活荷载标准值及风荷载作用应水平力/ 1 L9 D u! C! J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 1.0KN/m24 g2 h0 P k! K. O; |+ gQ1K=1.01.22.4=1.44KN/m25 ds$ k, 9 c i( H9 K0 C5 q风荷载作用水平力WK=0.75USUZWOA+ X( T* h2 a7 V1 K- T7 i, e6 o5 US风荷载系数钢结构取1.22 x6 8 _7 Z5 F# s8 w% H1 _& VU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1.46+ o3 T3 G9 f* I- bWO基本风压 取0.65KN/m2, L# y4 W& 5 j& RA模板受风垂直投影面积,板模板在梁模板内,故不受风影响。1 i1 E4 H& t5 uWK=0.751.21.460.6=0.788KN/m21 V4 7 q% % W7 I3 d9 )& Z1 N4 C、荷载的设计值7 _% 2 p+ - ? s3 x6 ?4 AN=0.91.2(G1K+G2K+G3K)+1.4Q1K =0.91.2(1.58+13.94+0.80)+1.41.44 / g( C) , c0 g( L* y4 l=20.17KN2 s4 s( S: i3 r+ A2 )9 t(4)梁支撑柱核算0 A/ R- v; j$ s/ e3 f& t不考虑风荷载# Q9 c. Q5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