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 论宋代联章词 论宋代联章词 研究生姓名:郑丽鑫 导师姓名:沈家庄 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年级:2005 级 中文摘要 宋代联章词在宋词发展链上是一种很特殊的体式。联章的体例丰富了词的创作,拓展 了词的表现内容和空间,增强了词体的表现力。对于宋代联章词的研究可以促使我们了解 宋词全貌,历来专门研究宋代联章词的文章不多,论者一般对宋代联章词的组成部分鼓子 词和转踏单独论述,没有将其和普通联章作为宋代联章词整体加以考察。因此,本文从以 下四个方面展开对宋代联章词的论述。 第一部分厘清宋代联章词的相关概念。宋代联章词包括鼓子词、转踏和普通联章三部 分, 这三个部分有各自的判断标准。 其中鼓子词和转踏有比较固定的文本结构和表演形势, 对于它们的界定比较明晰;而普通联章的界定则比较复杂,普通联章需要在内在词意相关 的基础上,根据写作年代、词的题序和联章词的特殊格式进行综合考察判断。 第二部分对宋代联章词基本风貌和体现出的时代特征进行论述。宋代联章词反映了宋代的 时代风俗和社会风貌。它描述了宋代城市的布局环境和生活场景,城市的发展状况和人民 的生活状态;也描写了宋代的社会风俗,比如赛龙舟、节日祝颂和宴饮享乐等等。在表现 时代风俗的同时,宋代联章词也描写了社会的一些风貌,女性、交游、咏物、隐逸、颂赞 等都是宋代联章词的表现对象。虽然在反映社会的广度上不如唐五代,但是宋代联章词集 中反映了社会的审美和价值取向。通过对宋代联章词的整体观照,我们可以将它的个性特 征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它在创作中受到宋代经济发展和享乐价值观的影响,二是这种创 作选择直接导致文化品格上趋向世俗,三是联章的形式增强了抒情的深度,也为词的叙事 扩充了载体。 第三部分从文化的视角对宋代联章词的世俗功能进一步进行阐述,这部分从三个方面 进行论述:宋代联章词的游戏品格、社交功能和广告作用。第一,从自身的民间渊源、形 式组合、内容选择和语言文字元素等方面来展现宋代联章词的游戏品格。第二,通过联章 词的同题酬答、和词与和韵酬答等形式,特别是以词人用联章寿词向社会传达交往的心意 的形式,表现了联章词强大的社交功能。第三,展示宋代联章词的广告作用。这种作用是 通过词的属性和联章篇章形式上的特征客观上促成的。 词具有倚声属性, 在市井传布广泛, 联章词的结构又增强了宣传的力度。都市可以借助词来宣传景点,进一步打开城市的知名 度;士大夫的家妓可以以词留名,市坊间的妓女用词来吸引顾客;佛教道教的人员亦可借 助词这种广泛传播的形式来宣扬他们的理论信仰。 第四部分论述宋代联章词的叙事结构,这一部分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宋代联章词的叙 事结构。词同样具有叙事的功能,宋代联章词强调的是整体叙事,以词的题序和正文共同 来表现它的叙事特征。总体说来有四种结构方式,一是通过词的题序连缀直接叙事,这时 iii 的词作为叙事的内容组成,叙事的功能主要通过题序实现。一是题序引导正文叙事,这时 的叙事词的内容和题序同样承担着联结的作用,完成联章词的叙事。一是横向的片断式叙 事,这种叙事结构比较疏离,表现的是横向的叙事画面,将故事群以统一的主题联系起来。 最后一种是纵向的跳跃式叙事,通过纵向的词作发展结构一个完整的前后故事,每首词均 作为这一故事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关键词:宋代联章词;特征;世俗;叙事;结构 iv on the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in ci-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name: zheng lixin tutor: shen jiazhuang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directio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literature grade: 2005 abstract the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in ci-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is a special sty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poetry of song dynasty. the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enriches the creation of ci-poetry, develops the content and space of ci-poetry and reinforces the expression force of ci-poetry style. the study of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in ci-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helps us to have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ci-poetry of song dynasty. there is seldom articles study on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in ci-poem of the song dynasty . most articles discuss on guzici and zhuanta the composing of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in ci-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separately, rather than to study on the its combination with common chapter-after-chapter. the essay will discuss on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in ci-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on following four aspects: part i is to make clear the related concept of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in ci-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the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of song dynasty includes three parts: guzici, zhuanta and common chapter-after-chapter. three parts have their own standard. guzici and zhuanta have fixed text structure and expressive form. there is distinctive definition to them. however, the definition of common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is relatively complex. on the basis of correlative meaning, we judge the style from the writing time, preface of ci-poetry and the special form of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part ii is to discuss on the basic features and the era characteristics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of song dynasty reflects. the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in ci-poetry of song dynasty reflects the customs and social outlook of song dynasty. it describes the city environment of song dynasty, including scene of lif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ertain city and people living in the city. it also describes the social customs of song dynasty, such as dragon-boat race, festival celebration and merrymaking and feasting. at the meanwhile, it describes social outlook. it takes female, outing, chanting things and reclusion as objective of poetry expression. it is not so expanded in social representation as that of tang dynasty and the five dynasties, but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in ci-poetry of song dynasty focus on the reflection of social v aesthetic and value orientation. with the whole study on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in ci-poetry of song dynasty, we conclude its features: firstly, its creation is impacted b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edonism value in the song dynasty; secondly, the choice of creation leads to cultural secularity; thirdly, the style of chapter-after-chapter reinforces the lyric depth and extenses the carrier for the narration of ci-poetry. part iii is to describe the function of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in ci-poetry of song dynasty from cultural viewpoint. mainly on three functions: the game character, social intercourse and propaganda .firstly, to reflect the game character of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in ci-poetry of song dynasty from its folk origin, formal combination, content choice and words and expression. secondly, to represent its sociality function in the form of making different ci-poems with the same theme, and making the couplet with regular rhyme, especially celebrate birthday for elders by making ci-poem in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thirdly, to represent its propaganda function, which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characteristic of ci-poetry and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ci-poetry has the feature that it can be sing like a song, which makes it well received in the town and city. the structure of chapter-after-chapter strengthens the force of propaganda. some even make ci-poetry to describe sight spots, which helps to improve the reputation of the place. chinese tradition scholar bureaucrats make for prostitute ci-poetry, which is used by prostitutes to attract customers. in view of population of ci-poetry buddhism and daoism make use of ci-poetry to publicize their faith theory. part iv is to discuss on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in ci-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ci-poetry has the function of narration. the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in ci-poetry of song dynasty emphasizes on entire narration, and its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 is realized through preface and body part.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are four structures: the first structure is narration with consecutive preface. in this case, ci-poetry serves as the content of narration while preface serves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narration. the second structure is that preface guides the narration. the narrative content and preface re both combined together to complete the narration of chapter-after-chapter in ci-poetry. the third structure is horizontal narration in the form of fragments. the structure is loose. what it represents are several pictures, which is combined together with one same theme. the last structure is leaping vertical narration. different ci-poem combined together as a story with complete developing structure. every ci-poem is one part of the story. keywords: the chapter-after-chapter style in ci-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characteristic; secular;narrative;structure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 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 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 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 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 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 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 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引言 宋代联章词的研究现状 引言 宋代联章词的研究现状 宋词中有大量的联章词,据全宋词大略统计,宋代约有 167 位词人填写了约 422 多组的联章词,宋代许多著名的词人如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张炎等都参与了联章 词的创作,联章的体例丰富了词的创作,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和空间,增强了词体的表现 力。而宋代联章词中包含的鼓子词、转踏又沟通了词和民间的一些表演形式,展示出其独 特的文学魅力。 宋代联章词的研究,目前国内尚无硕博士论文。部分文学史著作的章节对宋代联章现 象进行概括性的叙述。在单篇论文方面,国内有两篇论文宋词联章现象探讨和联章 词结构及其艺术范式 ,其中宋词联章现象探讨将宋代联章词分为普通联章、鼓子词、 转踏、大曲、法曲等五种,将普通联章又区分为同调次韵、同调异韵、同题异调等类型, 最后对联章这种体例在创作上产生的作用进行概述。 联章词结构及其艺术范式则从整 体上概言这一有机体的组合方式。但是这两篇文章并没有对宋代联章词展开深入的探讨, 还只是对这一体例进行概括性的叙述。对鼓子词和转踏的关注相对多些。于天池的宋代 文人说唱伎艺鼓子词论述鼓子词的作品存世情况、演出体制以及涉及的题材选择问题。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学研究所编的新国学第五、第六卷有张若兰的两篇论文北宋“转 踏”刍议 、 北宋“转踏”题材研究对转踏的形式体例、文学特征及成因有一定的探讨。 彭国忠专门就转踏题材常用的词调调笑进行具体的论述。此外尚有一些单篇论文对具 体作家的具体作品进行剖析,从某个角度窥探鼓子词和转踏作品的具体特征。 宋代联章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挖掘,初步对研究论文和词作 进行整理之后发现:一、就宋代联章词整体研究而言,目前虽然有单篇论文论述,但是研 究尚未深入,比如对宋代联章词的包含的种类尚须商榷、对联章词表达的空间和表现的方 式研究还未向纵深发展。二、对于宋代联章词的部分类型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并没有将其 作为宋代联章词的组成部分展开论述,无法从整体上把握联章词的特征。三、联章词的体 例区别于单首词,结构上的联结是其独特性,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单薄,可以深入 探讨以了解联章词的优势。四、宋代联章词是在宋代的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因此,结 合宋型社会对联章词进行分析可以考察宋代联章词的独特性。 因此,本文拟将宋代联章词作为一个整体,放置于宋代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中考察, 通过对宋代联章词内容和形式的分析,较全面地认识它的真实面貌,以期更完整地认识宋 词的整体风貌,同时还原宋代联章词在宋词史乃至整个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 宋代联章词的相关概念 一 宋代联章词的相关概念 任何文体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过程,词的发展也是如此。宋词一方面继承了唐五代词的 特点,一方面又在宋代的世风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宋代联章词的发展也不例外,在词的发 展之初,已经出现了联章的结构体例,这种体例到了宋代并没有消失,而是继续发展,并 带有宋型社会的特征。那么,联章词是什么,宋代联章词有哪几种表现方式? 2 (一)宋代联章词的定义和种类 (一)宋代联章词的定义和种类 关于联章词,前人的著作和辞典里多有论述,下引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 一是夏承焘、吴熊和著的读词常识 : “把二首以上同调或不同调的词按照一定方式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套曲,歌咏同一或同类 题材,便称为联章。 ” “唐宋词中的联章体主要有普通联章、鼓子词和转踏三种。 ” 1 一是马兴荣、吴熊和等主编的中国词学大辞典 : “联章是以两首或多首同调、异调的词组合成一个套曲,用以歌咏某一类题材。 ” “宋代联 章词有的来源于民间鼓子词,有的出自转踏。 ” 2 从上述的论述中不难看出,成为联章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数量上的规定:两首 以上(含两首) 。二是形式上的规定:形成一个套曲。三是内容上的规定:同类题材。上 述两种定义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在本文中采用夏承焘、吴熊和著的读词常识中所 下的定义。联章词的来源是比较复杂的,联章体例在唐五代已经出现,可能与唐末行酒令 等游戏竞赛的风气、变文和佛教讲唱等文学样式以及当时的歌唱形式有一定的关系, “大 量唐五代民间唱词比较短小,以杂言曲子联章为歌唱形式。 ” 3因为词的体制短小,不 便演唱,所以以联章形式进行歌唱。这里说的是联章词的一个来源,联章词的来源多端, 应该不只是中国词学大辞典中提到的“有的来源于民间鼓子词,有的出自转踏” 。到 了宋代,联章的形式有所发展,出现了鼓子词等表现形式,在这里应该以读词常识中 的分类认定鼓子词、转踏和普通联章是宋代联章词的三种表现形式。 鼓子词、 转踏和普通联章词是本文关注的对象, 下文厘清宋代联章词三种形式的概念。 中国词学大辞典认为“鼓子词是宋代民间兴起的一种说唱伎艺。其特点是以同一 词调反复演唱,主要以鼓伴奏” , “就其表演形式来看,或说唱相间,或只唱不说” 4。而读 词常识认为“鼓子词是用同一曲调连续歌唱,以咏故事,在曲前有一段致语” 5。在这里 采用的是中国词学大辞典的概念,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鼓子词均有致语,据于天池先生 论宋代鼓子词中所考,尚有一些认定的鼓子词曲前并无致语。 “估计没有致语的原因 同后人的删削、刊忘记刻的失落均有关系。 ” 6此外,也不是所有的鼓子词是用于咏故事, 如欧阳修的采桑子 ,咏颖州西湖,抒发游兴。所以, 中国词学大辞典对鼓子词的论 述更符合鼓子词的风貌。 对转踏中国词学大辞典是这样论述的: “转踏 ,一作传踏。北宋的一种歌舞表演 形式。开演前有勾队词 ,后有放队词 ,中间由数节组成,每节一诗一词。或一节咏 1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m北京:中华书局,1981:31 2马兴荣、吴熊和中国词学大辞典k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21 3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96:414 4马兴荣、吴熊和中国词学大辞典k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463 5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m北京:中华书局,1981:31 6于天池宋代文人说唱伎艺鼓子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5) :86 3 一事,或数节咏一事,唱时伴以舞蹈。 ” 7据读词常识补充“词的开头二字与前列诗的 最末二字相叠,有宛转传递的意思。 ” 8这样形成的定义更能说明转踏这种体裁的特性。当 然,也存在少数不是完全具备以上特征的转踏,如九张机 ,曾慥的乐府雅词把它 列入转踏,虽然它没有一诗一词的形式,但是它本身具有转踏的一些其它形式特征,如文 前口号“恭对华筵,敢陈口号”和陈述歌舞特征的语词“歌声飞落画梁尘。舞罢香风卷绣 茵”,这也符合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提到的“其歌舞相兼者,则谓之传踏” 9。当时 人也认定其为转踏,因此它也应属于转踏。本文将它列入转踏范畴。 普通联章是除了上述两种有特定规定的特殊形式联章词外的联章词,它其中也包含有 一定形式的联章体式,这在下文有所论述。 (二)宋代联章词的判定标准 (二)宋代联章词的判定标准 鼓子词、转踏和普通联章是宋代联章词的三种表现形式。鼓子词和转踏既是特殊文本 形式又是表演形式,它本身具有文本表达和表演上的规定性。普通联章部分继承了唐五代 联章词的特点,在它的文本中自然还存有形式上的规定性。这些规定性就可以成为联章词 判断的参考条件。 鼓子词在文本结构上一般“由说的散文和唱的韵文两个主要部分构成” 10,文前致语 是说的散文,同一词调的联章词是它的韵文演唱形式。在表演形式上,它首先是由鼓伴奏, 且说且唱“首先,鼓子词的演唱除了用高架扁鼓节制拍子外,当然有歌者,有伴奏者,那 规模大概颇近于现今曲艺演唱的阵容。其次,也是最要的,就是鼓子词的作者往往是鼓子 词演唱时的直接参予者,指挥者,担任鼓的敲击。这是鼓子词与一般词在演唱上的最 大差别。他自己敲鼓,自然就不必提到鼓,而只需照应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 ” 11,这 些是鼓子词形式上的规定性。据这些规定统计,宋代联章词中可以确定为鼓子词的“共 22 种,含 181 首词” 12。存疑的鼓子词则有 9 种,89 首,当然其中有 3 种 3 首为非联章词,因 此现存的联章性的鼓子词有 20 种 179 首,存疑 8 种 88 首。 据张若兰的北宋“转踏”刍议“判断转踏作品的形式标准”是:“第一、多首词 作共同用同一词牌(实际上体现转踏以一曲一调连续作歌的特点);第二,诗词相成;第 三、诗的末句数字与词的首句数字相顶针;第四、歌舞相兼,说唱并行。” 13张若兰认为 “仅就传世的文本资料来判断相应作品是否为转踏时,应大致以前三个特点作为标准” 14, 但是,转踏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歌舞相兼”是它的主要表现特征,它应该是必不可少的 形式判断标准。 7马兴荣、吴熊和中国词学大辞典k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463 8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m北京:中华书局,1981:31 9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40 10叶德均宋元明讲唱文学m北京:中华书局,19592 11于天池宋代文人说唱伎艺鼓子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5) :88 12于天池宋代文人说唱伎艺鼓子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5) :86 13张若兰北宋“转踏”刍议 a项楚新国学 (第五卷) c成都:巴蜀书社,2005:9596 14张若兰北宋“转踏”刍议 a项楚新国学 (第五卷) c成都:巴蜀书社,2005:96 4 普通联章词的判断标准难以制定。任二北在敦煌曲初探中说到:“普通联章之认 定,须详玩原辞内容,确属贯串者。若仅凭其前后相次,措辞仿佛有关,便为联系,则失 却意义。 ” 15从这个意义上说,内容上的相关性是判断普通联章的最重要的标准。这种内容 的相关有紧密相连和松散相接两种。张宏生在论述杜甫的联章诗说到: “总的看来,杜甫 的联章诗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紧密相联,一种是松散相连。 ” 16联章词也有这种倾向, 宋代联章词中存在内容直接相关的譬如葛胜仲浪淘沙九月十八日与千里赏菊三首三 首全写和友人赏菊,这类联章词可以直接根据词意认定其联章性,但更多的是围绕同一主 题创作联章词,也就是松散相连,因此,采取以内容上的相关为基本的判断准则,参考其 它的一些标准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其一,以词的正文为基础,结合词作本身的题序判断。如果在题序中直接标明为相关 词作,那么可以直接判定为联章词。 其二,以词作内容上相关为基础,结合前人对词集进行的编年校注进行考察,写作时 间地点一致可以作为其是否为联章词的重要参考。如苏轼的西江月宝云真觉院赏瑞香 三首 (全宋词作“真觉赏瑞香二首” ,据薛考证改) 、 西江月坐客见和复次韵 、 西江 月再用前韵戏曹子芳据薛瑞生笺证的东坡词编年笺证考证: “ 总案谓二月二 十八日诏下,以翰林学士承旨还 ,三月初, 和曹辅龙山真觉院瑞香花诗,再作西江月 词 。下两首同。 ” 17 其三,可以通过普通联章形式上的特征加以判断。 “特殊联章即以某种重复形式联结 各篇的唱辞。定格联章以时序作为重复形式,时序通常置于每一首或每一组唱辞之首。如 十二时之“鸡鸣丑” 、 “平旦寅” 、 “日出卯”等, 五更转之“一更初” 、 “二更深” 、 “三更满”等。重句联章以固定位置上的相同辞句为重复形式。和声联章以固定位置上的 相同和声辞为重复形式” 18王昆吾在任半塘对敦煌曲子词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唐五代联章 曲子词的形式特点。定格联章的形式到了宋代多转化成特殊联章形式如鼓子词和转踏,其 它的一些形式特征对宋代普通联章的判定有辅助作用。重句联章在唐五代词中也屡见,如 白居易的忆江南以“江南好” 、 “江南忆” 、 “江南忆”为首句作重句联章,既明了又点 题。宋代部分联章词继承了这一形式,大多是以首句重复作为其形式上的特征,如欧阳修 四首定风波 : “把酒花前欲问他” 、 “把酒花前欲问伊” 、 “把酒花前欲问公” 、 “把酒花前 欲问君”首句基本是“把酒花前欲问”的格式,和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一致,这种形式 在宋代联章词中还有许多,如韩琦的两首安阳好以“安阳好”为首句,黄庭坚四首醉 落魄把“陶陶兀兀”作为首句。和声联章在敦煌曲子辞中散见, “如散花乐 好住娘 悉曇颂等,既限多篇,又有和声者,曰和声联章”随着词的发展,在宋词中这种形式 已比较少见。沈括梦溪笔谈 : “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如曰贺贺贺 、 何何 15任二北敦煌曲初探m上海: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319 16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98 17苏轼撰、薛瑞生笺证东坡词编年笺证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568 18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96:97 5 何之类,皆和声也。今管弦中之缠声,亦其遗法也。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 ” 19入宋后,这种原先和声的运用可能被实词所取代了。因此,宋代普通联章词的判定,可 以以重头联章的特殊格式作为辅助判断因素。 和韵组词是否为联章词也必须做具体的判断。和韵组词未必就是联章词,和韵组词很 有可能为同一时期所创作的词,但是内容不一定相关,和韵组词是否为联章词的判断依据 是依据和韵组词描写的内容的词意是否相关,内容相关的和韵词也是联章词。 因此,本文先对全宋词中联章词进行辨别判定,对于暂时无法判断的词作姑且存 疑,对于现在暂时无法确定为鼓子词与转踏的联章词,本文把它们作为普通联章词进行考 查,以便得出它们的特征进而确定它们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二 宋代联章词体现的时代特征和基本风貌 二 宋代联章词体现的时代特征和基本风貌 联章的体例是古已有之的, 诗经中就有许多篇章具有重章叠韵、反复咏唱的特点, 这种重章虽然不是联章,但是歌咏之不足反复咏叹之的方式影响了后代文学的创作,诗歌 进一步发展后出现了阮籍的咏怀诗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 ,南北朝民歌中出现了陇 头歌 、 子夜四时歌等联章体诗,唐代很多诗人也有联章诗的创作,如杜甫的秋兴八 首 、刘禹锡的咏史 、王建的宫词 。词这种体裁发展的初期,就出现了很多联章词, 敦煌曲子词联章体南歌子(斜倚朱帘立)、(自从君去后)两首写夫妻问答,饶有情 趣;皇帝感新集孝经十八章檃括孝经;韦庄的联章词女冠子(四月十七)、(昨 夜夜半)二首写离别和相思。宋代联章词是在宋代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下出现的,社会 和时代影响了词人的审美选择和叙写方式,而宋代联章词也相应地在词作中表现出宋型社 会的特征。 (一)联章词体现的宋代社会环境 (一)联章词体现的宋代社会环境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写到: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 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 20宋代联章词是在宋代社会中产生,也反 映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它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也是社会生活的体现。在这里所说的 的社会环境不“只限于思想感情、道德宗教、政治法律,风俗人情,总之是一切属于上层 建筑的东西” 21,还包括社会的经济生活。 1 城市生活 1 城市生活 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出现了全面繁荣,这为宋代联章词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社 会场景。宋代城市的发展最能体现宋代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和当时的市坊制度改革有 很大关系,“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十二月,宋廷派官首先从京西地区及河南府(西京 19沈括梦溪笔谈(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5:31 20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7 21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4 6 洛阳)均定坊郭居民等 ,并逐步全国推广。坊郭户又按财产多少分成不同等级。此举 表明城市户口在国家户口中已与农村户口区别对待。其直接结果就是坊市制的崩溃,坊市 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的形成。这一过程大致分三步完成:从坊内店肆到临街店肆(宋初) ; 从临街店肆到侵街店肆(真宗时到北宋中期) ;从侵街店肆到夹街店肆(北宋中期以后) ” 22。市坊制度的改革繁荣了城市经济,客观上促进城市的发展,为人民的生活创造社会经 济条件,下层人民有丰富的生活,在市坊间 “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 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 、 “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惟 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 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 23这里描写的是南宋临 安城市坊繁荣的盛况,城市营业通宵及旦,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水平“早间珠玉珍异及花 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 ,社会的娱乐文化生活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买卖关扑” 、 “酒楼歌馆”在夜间已经出现了大规模。这种繁华的景象可在城市联章词中 窥见一斑。 黄裳书乐章集后曰:“予观柳氏乐章,喜其能道嘉祐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 典雅文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风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 若。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下斯时,使人慨然有感。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 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世之黼藻,岂可废耶!” 24柳永对繁华都市的描写,对于当时风俗 习惯的表述能令人置身其中,能重新想象当时的繁荣气象,就单从对都市的描写上看,柳 永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已成为对都市叙写的不朽代表。 宋代联章中也存在不少描写都市的佳作,宋代联章中对都市的叙写,展示出来的社会城市 的总体风貌。在柳永之前,已经出现潘阆的酒泉子 :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 分明在屏障。别来隋柳几经秋。何日得重游。 长忆钱塘,临水傍山三百寺。僧房携杖遍曾游。闲话觉忘忧。栴檀楼阁云霞畔。钟梵 清宵彻天汉。别来遥礼祗焚香。便恐是西方。 长忆西湖,湖上春来无限景。吴姬个个是神仙。兢泛木兰船。楼台簇簇疑蓬岛。野人 祗合其中老。别来已是二十年。东望眼将穿。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 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 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後。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 22杨万里宋词与宋代的城市生活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6 23都城纪胜a见:丁丙、丁申武林掌故丛编o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5:1 24黄裳演山集(卷三十五)a见:四库全书(影印文渊阁本 第一一二册)o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39240 7 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长忆高峰,峰上塔高尘世外。昔年独上最高层。月出见觚稜。举头咫尺疑天汉。星斗 分明在身畔。别来无翼可飞腾。何日得重登。 长忆吴山,山上森森吴相庙。庙前江水怒为涛。千古恨犹高。寒鸦日暮鸣还聚。时有 阴云笼殿宇。别来有负谒灵祠。遥奠酒盈卮。 长忆龙山,日月宫中谁得到。宫中旦暮听潮声。台殿竹风清。门前岁岁生灵草。人采 食之多不老。别来已白数茎头。早晚却重游。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 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组联章词描绘了当时杭州城的总体风貌,当时杭州城内“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 异花四季当窗放” ,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繁华都市。在钱塘城中“临水傍山三百寺” 、城中的 “吴姬个个是神仙。兢泛木兰船” 、城中“西湖” 、 “孤山” 、 “西山” 、 “高峰” 、 “吴山” 、 “龙 山”均有美景,春来“楼台簇簇疑蓬岛” 、夏日“芰荷香喷连云阁” 、秋天“笛声依约芦花” 一年景致悠然,美景就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活动场所,在这组联章词的最后一首描写了在这 生活的人们的一个典型的活动:观潮“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人是“满郭” ,鼓是 “万面” ,可以想见当时气氛之浓烈,人民之活跃。 宋代的城市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除了描写杭州城市景致的联章词外,还有描写其它 城市的作品,比如描写番禺、安阳、临川、南徐等城市的。洪适的番禺调笑写了羊仙、 药洲、海山楼、素馨巷、朝汉台、浴日亭、蒲涧、贪泉、沉香浦、清远峡等景点,这些景 点是番禺的代表胜境,对这些景物的展示可以表现这个城市的繁华,从而营造一个“南海。 繁华最”的都市场景。同写安阳的有韩琦和王安中的安阳好 ,韩琦描写的是故土城市 发展和怀恋之情,王安中则描写他见到的名城安阳的繁华景象,这一组联章已形同一篇大 赋,涵括了安阳的主要风物。它描写了安阳的地理、历史、名胜、风物、教育、山水人情, 表达“如今别唱安阳好,胜日佳时一醉同”的心绪。词中的安阳是繁荣稳定的城市,这是 一个典型的宋代的城市,在这生活的人们“升平歌鼓沸高楼” 、 “行乐兴何穷” 、 “画隼朱轮 人继踵” 、 “鸭绿波随双叶转,鹅黄酒到十分斟。重听绕梁音” ,笙歌四处于这个有着书香 气息的城市,稳定中充满了享乐的氛围。谢逸的江南好两首写临川“春到满城花。行 乐处,舞袖卷轻纱” ,风景优美,社会繁荣。还有一些宋代联章词不是专门描写某一个都 市而是通过描写江南总体的风貌来表现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如王琪的江南好 。 从大城市到中等城市直至寻常小镇,宋代联章词均有表现,词中的描写也可与宋代城市发 展情况相印证: “两宋 300 年间,东京、临安这两个超级城市,人口的高峰都远远超过了 100 万大关。风光旖旎的苏州、富饶锦绣的成都、位于南宋南北东西交叉口上的交通枢纽 鄂州(包括南市)以及濒临蓝色大海的巨港泉州,其居民数量也先后跳跃到 40 万、50 万 的水平线上至于人口在 1 万至 10 万之间的城市,北宋不会少于 100 个人口在 1 8 万以下的城镇,总数大約 3000 个” 25、 “关于北宋小镇的数量,笔者曾根据清代光绪八年 金陵书局刊印冯集梧校订的元丰九域志统计,熙宁元丰间共有 1884 镇。1984 年, 元丰九域志王文楚、魏嵩山点校本出版,笔者根据这个本子再次统计,小镇总数肯定 突破 1900 个” 26大规模的城市城镇,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 宋代描写杭州的联章词中还有专门对西湖十景咏叹的几组词,如张矩应天长十首、 陈允平的西湖十咏 、周密木兰花慢西湖十景三组词均咏西湖十景。杭州是宋代 的一大都市, “自高宗皇帝驻跸于杭,而杭山水明秀,民物康阜,视京师其过十倍矣。 ” 27到 了南宋,城市经济发展,兼之山水之助,乐山乐水也成为他们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西 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承平时,头船如大 绿、间绿、十样锦、百花、宝胜、明玉之类,何翅百余。其次则不计其数,皆华丽雅靓, 夸奇竞好。 ” 28在这时,城市中形成了固定的景致,体现了城市发展的繁荣。人们对景点的 自觉描写与游览反映了对这种生活的肯定与认同,表现了他们的生活情趣。陈允平在西 湖十咏序中提到: “霅川周公谨以所作木兰花示予,约同赋,因成,时景定癸亥岁” ,景 定癸亥为公元 1263 年,周公谨就是周密,周密在木兰花慢西湖十景序中写到“张 成子尝赋应天长十阕夸余” ,张成子便是张矩,三人交游相互酬答说明三个人为生活在同 一时期的词人, 写作时间应该相近, 大约在 1263 年前后。 这一时期正是南宋繁盛时期: “乾 道、淳熙间,三朝授受,两宫奉亲,古昔所无。一时声名文物之盛,号“小元祐”。丰亨 豫大,至宝祐、景定,则几于政、宣矣。 ” 29这些词作描写的是景定时期都城临安的景物, 在联章词中表现城市中突出的景致,表达对于美景的欣赏和对繁华生活的赞同与享受。张 矩的应天长十首以上阙写西湖美景“夜妆靓,独展菱花,淡绚秋色” ( 平湖秋月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能家居语音交互市场发展趋势报告
- 2025-2030年全球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前景报告
- 消费与零售行业智能物流配送机器人市场前景分析
- 2025年新能源行业生物质能利用现状与挑战报告
- 2025年下沉市场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工作职责如何带动企业进步
- 专业技能评价制度规定
- 2025年核级海绵锆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激素类药物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合成石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T-CUWA 20059-2022 城镇供水管网模型构建与应用技术规程
- 雅典帕特农神庙古希腊建筑典范与历史见证
- GA/T 2019-2023公安视频监控视频存储技术要求
- 2024零碳建筑评价标准
- 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课件
- 口腔癌术后患者的护理查房课件
- 贸易融资典型案例介绍
- 机动车检测站仪器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
- YY/T 0698.5-202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课件ppt
- 原燃料理化性能对高炉各方面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