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本文以宋代南渡时期为大背景,着重研究生活于此特殊时期的一代名臣王十朋之生 平经历,以及在当时特定政治、历史、文化条件下王十朋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哲学、政治 和文学等思想,尤其突出王十朋身为文学家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其传世作品的研究,为 其生平、思想研究提供坚实资料。同时,通过对王十朋作家本体的深入研究,力争还原 其生平、思想原貌,还原其在当时特殊历史时期在政治、哲学以及文学等领域所占据的 重要地位。 绪论部分论证了本论文选题的意义,整合王十朋研究业已取得的学术成果,同 时探讨了王十朋研究的发展趋向。 第一章着重论述特殊历史背景下王十朋的生平经历,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寒窗 苦读、在朝为官以及离朝外任。寒窗苦读期间,王十朋辗转于故乡、临安等地四处求学, 屡试不第,但不弃科举,直至四十六岁方得入仕;在朝为官期间,王十朋屹立朝堂,直 言规谏,力主抗战,弹劾权臣,两次遭贬;离朝外任期间,王十朋四任知州,虽年老体 弱,仍以天下为己任,勤政爱民。 第二章重点研究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王十朋,面临特殊的政治、历史、文化环 境,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王十朋的哲学思想深受程颢、程颐之“理学 影响,使得 他在解释自然、社会现象时都自觉地归之于“理”,同时对“性 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 认识;王十朋的政治思想深具儒学烙印,强调“大一统”以及民本思想。 第三章主要通过对王十朋传世文学作品的整理与研究,探讨指导其进行文学创作实 践的主要文学主张。文章诗词出以刚气,提出“刚气说”;立意定名当合事功,被众多 研究者认定于永嘉学派深具开河之功;纂文写意瓣香古人,法杜追求现实主义创作 传统,学苏崇尚清旷汗漫艺术风格。 结语部分就本文尚未展开或仍可开拓的研究部分予以讨论。 关键词:王十朋;生平经历;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文学主张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c t a g a l n s t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 w ep u te m p h a s i so nt h em s e a r c ho f af a m o u sm i n i s t e ri nt h i ss p e c i a lp e r i o d w a n s h i p e n g w es t u d i e dh i sp a r t i c u l a r t h o u g h t s ,s u c ha sp h i l o s o p h i ct h i n k i n g ,p o l i t i c a li d e a sa n dl i t e r a r yp r o p o s i t i o n st h a t c a m ef r o mt h es p e c i a lc o n d i t i o n so ft h a tt i m e w ee s p e c i a l l yt a l k e da b o u th i s i m p o r t a n c ei nt h ea r e ao fl i t e r a t u r e t h r o u g h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t h ew o r k so fw a n gs h i p e n g , w el e a r n tm o r ei n f o r m a t i o na b o u th i sl i f ea n dt h o u g h t sa n dt r i e dt or e s t o r et h e m i nt h ep a r to f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w ed e m o n s t r a t e d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o f0 1 1 1 r e s e a r c k s u m m e du p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mo nt h es t u d yo fw a n gs h i p e n g ,a n dd i s c u s s e dt h et r e n d o ft h es t u d y i n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 w ep a i d0 1 1 1 7a t t e n t i o no nh i sl i f ea n de x p e r i e n c ea g a i n s tt h e s p e c i a lb a c k g r o u n d ,i n c l u d i n gt h ep e r i o do fh i ss t u d ya n do f f i c i a lc a r e e r w a n g s h i p e n gs t u d i e dh a r di nh i sh o m e t o w na n dl i n a n ,b u th ef a i l e di na l lk i n d so fe x a m s n o tu n t i lw h e nh ew a s4 6 ,d i dh ew a ss u c c e e d e di nb e c o m i n ga no f f i c e r w h e nh e w o r k e di nt h ec o u r t ,h ea l w a y ss p o k eh i si d e a so u tf r a n k l y , e m b o d i e sh i si n t e n s e p a t r i o t i ce m o t i o na n du n c o m p r o m i s i n ga t t i t u d et oi n v a s i o n ,i m p e a c h e dt h ep o w e r f u l m i n i s t e r s ,a n dw a sd e m o t e dt w i c e a sap a r e n t a lo f f i c i a l ,h ew a sd i l i g e n ta n dl o v e dh i s p o p u l a c e i nc h a p t e rt w o ,w es t u d i e d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h i sp a r t i c u l a rt h o u g h t s a f f e c t e db y t h ei d e a l i s tp h i l o s o p h yo fc h e n gh a oa n dc h e n gy i n ,h ee x p l a i n e dt h ep h e n o m e n o n o fn a t u r ea n ds o c i e t yi na ni d e a l i s tw a y , a n dh ep r o p o s e dh i so r i g i n a li d e a sa b o u t n a t u r e ”w ec a nf i n dt h es h a d o w s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i nh i sp o l i t i c a lt h o u g h t w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s t u d i e da n dl i s t e dt h ew o r k sh el e f ti nc h a p t e rt h r e e ,a n d d i s c u s s e dt h el i t e r a r yp r o p o s i t i o n st h a tc o n d u c t e dh i sp r a c t i c eo fh i sl i t e r a r yw r i t i n g h i sa r t i c l e sh a v e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m a s c u l i n i t y h ep o i n t e do u tt h a tt h ec o n c e p t i o n so f t h ea r t i c l e ss h o u l da b i d eb yt h e i rf u n c t i o n s t h i sp r o p o s a lw a sc o n s i d e r e dt h e o r i g i n a lo ft h ey o n g j i as c h o o l s h i sa r t i c l e sp u r s u e dt h em a n n e ro fr e a l i s m ,w h i c h w a sa f f e c t e db yt h ep o e to fd uf u ,a n da d v o c a t e da l la r t i s t i cs t y l eo fc l e a r , b o l da n d u n c o n s t r a i n e d ,w h i c hw a sa f f e c t e db yt h ep o e to fs us h i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nt h ep a r to ft h ec o n c l u s i o np a r t ,w ed i s c u s s e dt h ec o n t e n tt h a ti sn o ts t u d i e da n d t h eo n e st h a th a v e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o ff u r t h e rs t u d y k e y w o r d s :w a ns h i p e n g ;l i f ea n de x p e r i e n c e ;p h i l o s o p h i ct h i n k i n g ;p o l i t i c a li d e a s ; l i t e r a r yp r o p o s i t i o n s 鲁东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豸日期:州年6 7 月,6 7 日作者签名:多巧日期:蒯年 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鲁 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o 一工 土方 盘脚 日期:加扩年6 月日 日期:钟6 月,乡日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一、研究意义 有宋一代文化之主体以进士及第者为主的士大夫,即为常言之“文官”正式走 上中国古代历史的舞台,他们在特殊的宋型文化之构建乃至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都发 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们亦为政治活动、法律裁断、经济决策甚至军事指挥等几 乎一切领域的主体,经常一身兼为思想家、政治家、诗人、学者。宋代许多众所瞩目的 大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辛弃疾、朱熹等,都是这类“全面发展 的士 大夫。而这样的特点,也反映在当时一大批士大夫身上,如苏辙、陆佃、黄裳、周必大、 汪应辰、陈傅良、王十朋等,同时他们亦有别集传世,但目前仍未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随着宋代文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深入研究的发展空间也不仅仅局限于北宋一代研究或者 大家、家族以及宗派研究之上,研究视野逐步拓宽,而如要整体性地推进宋代文学乃至 宋代文化的深入研究,上述“全面发展”的士大夫,在现今的学术研究领域仍有极大的 升值空间,尤其是他们的别集更是“看得见的宝藏 ,有待学者挖掘。 王十朋( 1 1 1 2 - 1 1 7 1 ) ,字龟龄,号梅溪先生,温州乐清左原( 今属四都乡梅溪村) 人,史称“南宋第一状元 ,即属“全面发展一士大夫群体。他忠君爱国、刚正不阿, 在南宋初期动荡混乱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才情肆意、挥洒自如,在两宋 文学承接时期创作了众多颇具影响的文学作品,尤其是集中论述其政治思想及策略的政 论文多为时人、后人称道。过去对王十朋的研究较多地侧重其政治家的定位,其政绩也 更为世人关注,尤其是王十朋政治思想的当代运用更为其乡间、后人等重视,而本文则 侧重其文学家身份,并以此为关照,深入整合、探讨王十朋研究业已取得的学术成果, 对其生平经历、思想进行全面地整体性研究,以作家本体研究促进其他方面研究。王十 朋诗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其不少诗文作品皆自序写作时间、地点亦或事由,并且其内 容多系实录,细至妻儿生日、年老齿落皆无不可一一考见,故而将其文学作品作为基础 性个体研究的主要材料,同时辅以史书、地方志、他人文集以及四库全书等文学典 籍中可钩稽的相关资料,不仅便于“复原 王十朋其人,深入其生平经历、思想、文学 创作等各方面研究,同时也为“复原 王十朋故居乐清及其周边环境,进一步了解 乐清社会历史情况、人文地理风貌提供了珍贵资料。另外,考虑到王十朋身处北宋灭亡、 南宋初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政治环境复杂、阶级矛盾尖锐、内部党争不断,作为“全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面发展 的文人士大夫他同时扮演了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等多种社会角色,其生平 经历、思想倾向以及文学创作无不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加深王十朋的本体研究,在个 案基础性研究之余还能够为南渡时期乃至整个宋代社会历史的逐步深入、文学风貌的全 面展现、传统士大夫的现代转换以及宋型文化的最后确立等众多研究提供更为坚实的论 据。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向 王十朋乃南宋第一状元,对他的研究在其乡间、港台、国内乃至国外一直有不少学 者甚为关注,尤其是其后裔在此方面倾注了极大的心血。1 9 9 4 年乐清市成立了以王晓泉 先生为主编的梅溪集重刊委员会,1 9 9 5 年8 月由王十朋第二十三、二十四世孙王祝光、 王雪丽首倡的王十朋研究会首次筹备会议成功举行,形成了以此为中心的研究群体,各 方面皆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相关资料的整理 作为南宋第一状元,王十朋生前的文学创作活动极为活跃。自1 4 岁起,王十朋便 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历程,在其“不欺 陋斋中著书立说,写成了春秋尚书论语 解、杜陵诗史,并且从自己平时所作的诗中挑出精品数十篇,汇集成册,题名为自 宽集,另有南游集、楚东酬唱集传世。王十朋享年六十,遗作由其子闻诗、闻 礼编为梅溪集五十四卷,绍熙壬子( 公元1 1 9 2 年) 刻于江陵。明代之时王十朋的 大量诗词被录入永乐大典,并有明正统五年庚申本梅溪王先生文集。清代则有雍 正六年戊申本宋王忠文公全集以及现已重刊的乾隆四库全书本梅溪王先生文集。 自南宋起,很多古人便对王十朋其人十分关注:元代编纂的宋史为其列传( 王十朋 本传见于宋史卷三百八十七,列传一百四十六) ,现今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 :辞源等对王十朋的记载皆不外于此;南宋著名士大夫王应辰文定集卷二十三中 收录为王十朋所做的宋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朱熹代刘共父为王十朋文集作序, 后世又有明代黄淮、何文渊,清代王敛福、芮福传等先后皆曾为其文集作序,另有其子 王闻礼、明代周琰、清代王鹤龄、徐炯文、林培、董史良等人为其文集作跋,这些文集 序跋对于研究王十朋其人及其文学创作是尤为重要的,亦补宋史本传之不足; ,第三百八十七卷王十朋传 ,第9 3 7 8 页,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 1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主战派间矛盾愈加尖锐,而王十朋常怀爱国之情、不忘国耻,可谓:于庙堂直言进谏, 坚决御侮;于地方爱民如子,鞠躬尽瘁。 笔者在此将王十朋生平经历大致分为寒窗苦读、在朝为官以及离朝外任等三个阶 段。虽然不同阶段,王十朋所面对的政治形势不尽相同,但他自始至终未曾放弃爱国情 操、改变政治观点,坚持儒家忠君报国思想,以正直、忠贞、坚毅的人格魅力成就“名 节为世第一,士无不趋下风者 的文人士大夫。 第一节梅花香自苦寒来 中国文人素有“学而优则仕 的传统,积极投身求学、科举以及仕途跋涉之中,这 种传统到了宋代,在“偃武修文 祖宗家法的现实影响下,终将知识分子求学、入仕推 向高潮,其前隋唐、其后明清皆不能与之相比。宋朝统治者不断完善科举制度,注重任 用科举出身的文臣充实其特殊的文官体系,为大批知识分子尤其是寒门士人提供以科举 入仕的机会,他们为了高中入仕、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埋头苦读,选择了读书科举 做官的道路,王十朋便是其中之一。王十朋在其家政集本祖篇中援引易经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圆之语,认为王氏子孙“他日必有高 车驷马,锦衣故里,以光吾祖宗者 ,将后世子孙入仕为官作为家族累世积善回报的 论断以及其经历的三十多年寒窗苦读生涯,皆可作为其选择“学而优则仕”一途的有力 证据。王十朋寒窗苦读之经历自公元1 1 1 9 年乡塾蒙馆读书至公元1 1 5 7 年高中,前后近 3 8 年的时间又可细分为求学故里、太学深造以及高中入仕三个时期,王十朋辗转求学, 面对痛失至亲、家境贫寒以及政坛阴霾等现实尚未满足于“独善其身”,始终不弃科举, 以期“兼济天下 ,为君主黎民解忧。 研究王十朋生平之初,理应对其家学渊源加以简单梳理。据:梅溪王氏宗谱载, 左原王氏始祖王庆嗣于五代末由钱塘徙居乐清左原,此记载在其遗作中可得到证实: “予七世祖自杭徙温,家于是原一回;“予始祖五代末自钱塘徒于温州乐清之左原 , 二世聪、三世文闲、四世信、五世格、六世辅,至七世为十朋。王家世代务农,直至王 十朋祖父王格时,家业始兴,在左原西畴和东皋两处置田地二百亩,并始将子嗣于幼年 m ( 宋) 叶适著,水心文集卷九乐清县学三贤祠堂记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黄寿祺、张善文撰,周易译注 ,卷一坤卦第- - ,第3 3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4 年版。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辑佚家政集 第1 0 3 9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田(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诗集卷十五左原诗三十二首并序 ,第2 5 2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文集卷十二大井记,第7 6 4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2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时送至乡校读书,“以诗书教其子二 回,左原王氏自此踏上读书人之列。王十朋之父王 辅,字安民,为人儒雅正直,尤为尊崇儒学,建“四友堂藏书数百卷,自王十朋幼年 启蒙之时便为其讲述历代名臣、乡贤事迹,且常以古人道德、文章对其加以训勉。王十 朋在家政集继志篇中曾记载父亲“先人至行,在于孝慈、友爱、笃志、好学,老 不废书,死犹语及孝经” ,常以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名士教导自己,四友堂 记中记载其教诲:“丈夫之于世,穷达之道不同非不欲为得志者之所为,而慕穷 者之所乐也,富贵有命,不可幸而致,甘心贫贱者,士之安于分而乐其生,吾之所当行 也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奔走于势力之门,老死于忧乐之途者,吾不为也” , 体现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等思想。王十朋耗费大半生的时间致力于 科举之途,也未尝不深受家学影响,其家政集追忆祖先、祖父和父亲时都曾提及科 举一事,中举对其本人乃至整个王氏家族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其父王辅送王十 朋兄弟三人从学,惟一的愿望即为。诸子读书成名,以变白屋 ,“亲见诸子有成,以慰 其意”,甚至“先人病亟之日,执十朋手语,甚悲,叹十朋福命之薄,以不得试为恨 , 始终对儿子未能中举而耿耿于怀,是而王十朋认为“继先人之志,未有大于此 ,寒 窗苦读、艰辛求仕未敢怠懈。另有一说法虽不足信,但就说明其家学底蕴方面确能提供 些许帮助:王十朋舅公严阁梨,北宋高僧,与苏轼、道潜、思聪等相交甚好,长于诗词, “其诗醇,重曲实,不尚浮靡 ,工于书法,不仅精通佛学经典,对儒家诗书亦有研 究,因王十朋一生与诗僧交往甚密,诗作风格与舅公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众人皆以王十 朋为其舅公之转世后身。以上种种足以说明深厚的家学底蕴为王十朋的发展提供了得天 独厚的条件。 一、求学故里 王十朋天资聪颖,五六岁便“日诵数干言 。徽宗宣和元年己亥( 公元1 1 1 9 年) , 王辅将年仅七岁的王十朋送至乡塾蒙馆读书,身受谢任之祖父启蒙,有诗为证“七岁吾 从乃祖游 。时徽宗朝以蔡京为相,完颜阿骨打于1 1 1 5 年称帝建立金国后迅速扩张势 力,宋室政权统治面临着内外双重危机,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对王十朋的思想、文学创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辑佚家政集,第1 0 4 2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辑佚家政集,第1 0 4 8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文集卷十二四友堂记 ,第7 6 2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辑佚家政集。第1 0 4 3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口(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文集卷十二潜涧严阁梨文集序第7 5 7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口( 元) 脱脱等著,宋史,第三百八十七卷王十朋传,第9 3 7 5 页,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 ,诗集卷十六送谢任之,第2 7 9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3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皆有深远影响。在时局影响和儒学熏陶的共同作用下,初 踏求学之路的王十朋十分钦佩历代有为儒者,满怀忧时拯民之志,其宣和七年( 公元1 1 2 5 年) 为记载是年大雪所作的宣和乙巳冬大雪次表叔贾元实韵即初露头角: 天公昨夜屑琼花,三尺深深晓更加柳不待春先起絮,梅非因笛自飞华牧羊 大窖人何在,驻马蓝关路更余安得晴天万里行,行人愁思渺无涯 诗作对雪景加以精妙描绘,清丽且不尚浮靡,同时带有南渡文人所特有的颇具时代烙印 的忧患意识,饱含忧国忧民之情。这些对于初入乡塾求学的学子而言都是难能可贵的, 由此亦可预见王十朋“先忧后乐”的政治思想倾向以及其今后的仕途选择。 建炎二年戊申( 公元1 1 2 8 年) 王十朋跟从精通诸子百家、尤工古文的潘翼先生于 鹿岩私塾求学,其九日寄表叔贾司理诗引日:“某昔从潘先生学,九日( 重阳) 登 鹿迹岩,尝赋诗呈诸长者。时年十七 ,与之相和者有潘先生、贾太孺、刘仲谦、诗 僧觉无象等人。王十朋此段求学经历大致处于南宋政权建立的最初三年,宋高宗赵构即 位后,纵然屡下罪己诏亦未有改变战局之力,一味倾向求和,致使中原地区逐步为金军 吞食,南宋政权被迫迁至长江以南。面对北宋灭亡的民族耻辱、南宋初建的政权漂泊, 王十朋迅速成长为“平生忧国丹心在,一饭思君血泪横 圆的有志青年,创作于此时期 的感时伤怀二首集中体现其对于动荡政治局势的真实感受: 三万六千成掷梭,欢娱常少愁常多干戈今日犹未定,书剑他年知若何淡荡 三秋冷时节,萧条万里空山河伤时眼泪满襟血,更把少陵诗句哦。 帝乡五载乱离中,亿万苍生陷犬戎二圣远征沙漠北,六龙遥渡浙江东斩奸 盍请朱云剑,射敌宜蛮李广弓借问秦庭谁恸哭,草茅无路献孤忠 王十朋将宋王朝几年内经历的动荡于方寸之间展露无遗,对徽宗、钦宗沦为阶下之囚耿 耿于怀,期盼斩奸除佞、任贤选能以重振国威,尊崇杜甫“诗史”创作,满怀慷慨悲凉 之气。面对两河中原地区陷落以及金军渡江后的强烈攻势,宋高宗只求苟安,一路南逃, “丙寅御舟移次温州之馆” ,于建炎四年( 公元1 1 3 0 年) 二月抵至温州,1 9 岁的王十 朋亲眼目睹高宗离开温州时的仪卫场面,并作七律驾幸温州次僧宗觉韵记录此史实: 圣主南巡驻六飞,邦人咫尺见天威间关高帝尚鞍马,谨厚汉光犹绛衣。北斗 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伫看天仗还京阙,无复旄头彗紫微。 此诗作亦表达了诗人不忘国耻,期望最高统治者能够振兴政权,收复中原失地之情。足 见王十朋十分重视政治局势,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之徒,同时更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 ,诗集卷十六九日寄表叔贾司理 ,第2 6 8 页,上海吉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 ,诗集卷一次韵题曹大夫怀忠阁 ,第1 3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李心传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卷三十一,第4 6 3 页,中华书局。1 9 5 6 年版。 4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重要的是其对于自己道德情操之培养未有懈怠,始终以天下为己任。 先前进入乡塾蒙馆与鹿岩私塾的学习,使王十朋在文学素养以及道德修为方面皆有 小成,然而为了进一步深入研习著作经典、修身养性,绍兴元年辛亥( 公元11 3 1 年) 王十朋与季仲默、刘方叔赶赴乡校乐清金溪招仙馆继续求学,师从林师禹先生。王 十朋每日刻苦读书,潜心作诗,世传其于金溪桥边一枚大石之上借月光读书吟诗,后人 将此石命名为“梅溪读书台 。诗作昼卧书怀如实记载了王十朋金溪苦读的岁月: 书斋终日无人过,闭户便便事高卧炎蒸烁体汗流珠,蚊蚋费拍蝇劳驱南窗 清风可供客,一枕万钱无计得梦魂未到乡无何,起来搔首空吟哦 王十朋于清净中埋头苦读,外界环境、世俗之物皆不能对其造成影响,在修学的同时始 终不忘告诫自己注意德行修为,常以古之先贤为榜样,挂念国事,为国担忧,亦曾于复 用前韵一诗中以诸葛亮自勉: 岁月侵寻等闲过,草庐尚作南阳卧报国未为蛇吐珠,许身定与谁齐驱。谩比 凌云词赋客,意气飘飘真自得金溪风月价几何,要须买断共吟哦。 , 其间流露诗人甘于为国献身的凌云之志,将自己金溪求学比作诸葛亮身卧茅庐,自己亦 能有一番大作为,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 此一时期,王十朋与同窗交往甚密,感情笃深,尤与季仲默( 劲叟) 、孙皓( 子尚) 、 毛宏( 虞卿) 、刘镇( 长方) 、刘铨( 全之) 、姜大吕( 渭叟) 、孙子渊、孙子昭等七人交 好,人称“八叟 。在王十朋三十多年的求学生涯之中,惟有其金溪同窗与之感情最为 真挚、深厚,常为其所挂念,这不仅是由于他们结识于年少之时,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 共同的爱国热忱和理想追求,面对当时混乱的政治局势,时常大发感慨,厌恶战乱,期 望宋室政权能够早日实现“大一统 ,称道保家卫国、坚决御侮之士,于是皆选择胸怀 天下、立志报国,埋头苦读、汲汲于仕途,在此引用王十朋送别诗送子尚如浙西之 句略见其与同窗共通之处: 今焉舍我将何之,遂使江乡复萧索南国初寒旅雁来,吴江已冷丹枫落惜君 不尽与君别,兀坐无言情更恶干戈未息行路难,胡马今犹饮河洛。京国有家归未 得,钱塘辞去仍椟话会须徒步谒天子,慨然一吐胸中略。请缨缚虏壮士志,庶使 平时语无怍相将暖律破寒梅,驿筒远寄无辞数 金溪求学结束后,为早日入仕,王十朋回归故里进入县学学习。至于王十朋进入县 学学习的时间,众多学者在为其编纂年谱或撰写生平纪略时皆未曾点明,至今尚无定论, 然王十朋为称颂绍兴五年乙卵( 公元1 1 3 5 年) 乐清县学新建一事所作的县学落成百 。今乐清城外临溪山岩之上,留有。梅溪读书台”的石刻 5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韵可作为判定其确于县学落成之时已然在此学习一段时间之确凿依据。在县学落成 百韵一诗中王十朋劝勉学子们应当“崇儒符汉武,复古幕周宣 、“斯文天未丧,吾 道圣相传” 、“道德勤钻仰,文章变俪骈 ,书院亦应以儒家思想道德培养国家栋梁 之才,尽管“龙门无几到,虎榜不多联”回,但学子们尤其是寒门知识分子应当积极入 仕,追求“愿赴功名会,终归造化权。唯凭大炉火,早晚铸颜渊 ,集中反映了王十 朋早期对儒家思想的接受情况,同时也反映了其崇儒重道的思想倾向,亦与其今后仕途 的选择相关联。 为实现安邦之志、展现治国之才,王十朋绍兴六年丙辰( 公元1 1 3 6 年) 孤身前往 乐齐( 今温州江心寺) 攻经读史,力学博究,凡立德、立功、立言无一偏废,立身之本、 治国之策无一疏忽,当时寺中清了禅师常言其今后必成大器。浙江通志等地方志中 对王十朋江心寺读书一事留有记载,王十朋传中亦有“王十朋在江心寺读书考” , 当以此事不伪。王十朋于绍兴九年己未( 公元1 1 3 9 年) 由江心寺返回家中完婚,妻贾 氏。 经历近二十年的埋头苦读,王十朋于绍兴十年庚申( 公元1 1 4 0 年) 第一次参加科 举考试。是年秋,王十朋应试败举,虽功名未就、壮志未酬,却毫不气馁,并以诗寄予 挚友刘方叔共勉“须知失马事莫废”o ,在怀刘方叔诗跋中言“庚中秋,子败举欲 废经而用赋” ,以期早日入仕。翌年,父亲王辅病逝,这对于王十朋而言无疑是很大 的打击,王十朋在遭受丧亲之痛的同时不免深感自责,此一时期创作的两首诗歌作品便 坦言其内心真实感受,收之如下: 述怀 吾年三十百无堪,世事如麻总未谙扬子家贫那嗜酒,卢全头白更添男回头 场屋心几折,混迹泥涂分固甘赖有东皋遗业在,剩栽桑柘教妻丕。 夜雨述怀 夜色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似舌l 麻。梦觉尚疑身是蝶,病苏方悟影非蛇。浇肠 竹叶频生晕,照眼银缸自结花。我在故乡非逆旅,不烦杜宇唤归家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 ,诗集卷二县学落成百韵 ,第2 4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 ,诗集卷二县学落成百韵,第2 4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 ,诗集卷二县学落成百韵 ,第2 5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 。诗集卷二县学落成百韵 ,第2 5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 ,诗集卷二县学落成百韵,第2 6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o 王雪丽、王祝光著,王十朋传,第2 9 页,辽宁大学出版社,1 9 9 0 年版。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拿集 ,诗集卷二怀刘方叔 ,第3 2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 ,诗集卷二怀刘方叔,第3 1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6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诗人对于自己而立之年仍未如父所愿取得功名、光耀门楣而耿耿于怀,甚至希望那只是 “庄周梦蝶 的梦境,同时面对日趋窘迫的家境和未来的求仕之路满怀担忧,王十朋后 来的坎坷经历无疑印证了自己的担忧。 王十朋兄弟一心苦读,常年外出求学,积极应试,但皆未能入仕,加之父亲去世, 家中不免捉襟见肘。一为求学、二为乡人、三为生计,绍兴十三年甲子( 公元1 1 4 3 年) 秋,王十朋在家乡孝感井南修建房舍,开辟书馆,取名为“梅溪书馆 ,此为左原历史 上第一个家塾。“朋友以予年居其先,妄以师席见推,办学伊始,乡间便有深慕王十 朋才学的十名学子跟从,次年便达到了四十人。王十朋以儒家道德、礼仪教导学生,教 学有方,学生中人才辈出,“是秋,万子庠中乡选,徐子大亨中国学选,吴子翼中同文 馆选,伊始物论,咸推梅溪为盛事 。 二、太学深造 宋代以“兴文教,抑武事为基本国策,统治者大开“恩科”,同时发展官学“太 学”以选拔大批人才。太学始于汉武帝时期,北宋时期发展为官学最高学府,然北宋亡 而太学废。高宗皇帝于绍兴十三年癸亥( 公元1 1 4 3 年) 正月癸卯下诏增建国子监太学, 二月庚辰立太学及科举法 。至此,南宋士子便有两条供其选择的求仕之路:一是参加 科举,通过乡试、省试、殿试逐级考试;二是进入太学,经由外舍、内舍( 亦称中舍) 、 上舍直至殿试。应试科举受挫于家塾传道授业的王十朋仍不弃科举,罢家塾,决心转以 太学求仕。 绍兴十五年乙丑( 公元1 1 4 5 年) 冬,王十朋离开家乡、别离亲人,踏上赶赴太学 深造之路,于次年即绍兴十六年丙寅( 公元1 1 4 6 年) 二月,抵达临安( 今浙江杭州) , 参加是年春天的太学入院考试即“补试 ,“主司异其文 ,顺利进入太学外舍。绍兴 十七年丁卯春( 公元1 1 4 7 年) ,王十朋第二次离开家乡赴补太学,升为内舍生,是年初 秋太学解试一举成功,得幸参加鹿鸣宴。此次解试中选对王十朋而言是为极大鼓舞,使 其更加汲汲于仕途,深秋之时王十朋返回左原省亲以备参加次年省试,诗作赴省治装 有感便是为记叙此事而写: 记得离家柳未黄,归来三径菊花香 一年强半身为客,席杀遑安又趣装。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 ,文集十二送吴翼万庠赴省试序) ,第7 5 9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 ,文集十二送吴翼万庠赴省试序,第7 5 9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 元) 脱脱等著,宋史) 第三十卷高宗纪,第3 7 5 页,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 9 ( 元) 脱脱等著,宋史,第三百八十七卷王十朋传 ,第9 3 7 5 页,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 7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诗作中不仅饱含思乡之情、是身为客的悲凉之情,且踌躇满志,对参加省试满怀信心。 绍兴十八年戊辰( 公元11 4 8 年) 三月省试,王十朋不幸再次落第,虽满腹经纶、立志 报国,但终因生不逢时,求仕之途再遭坎坷。此次省试,下第的另有其好友万大年,在 寄万大年中王十朋细述再次落第的复杂情绪: 九万程遥共退飞,江南竹叶后先归。儒冠到底输纨绔,关史还应笑布衣虽欠 姓名联桂冠,不妨欢笑送亲闱殷勤尊酒论文约,却恨还乡与愿违 首联再现高宗朝对金战事的劣态,颔联直接披露当时科举考试存在的弊处,颈联可视为 作者的自我安慰,尾联则直抒胸臆,慨叹遗憾之情。 稍事修整后,同年四月王十朋为追补太学而复还临安,此乃其第三次进入太学深造。 是年闰八月,王十朋拜别太学同舍返乡还家。时值悲秋之时,王十朋一直对自己尚未成 功入仕而耿耿于怀,乡愁肆意,不禁悲从中来,诗作和韩诗中的和秋怀十一首 直白地表达其悲凉感慨的心境,序中既包含“凄然感触,不能自己 的凄凉情绪,又 有“人生过隙驹,朱颜何足恃 圆、“得失无荣辱,归来实堪喜” 、“困穷斯感伤,利达 或骄恣 、“半生营一名,偃蹇未如愿 、“鸟倦当知还,马失亦云幸 、“一名竞未 就,举弹空飞丸一。等感叹人生如白驹过隙、求仕之路坎坷艰难,满怀寂寞思乡之情, 同时亦流露其“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 的复杂感受,然其毅然 坚持跋涉于求仕之路。 绍兴十九年己巳( 公元1 1 4 9 年) 秋,王十朋第四次赶赴太学,绍兴二十年庚午( 公 元1 1 5 0 年) 春升入太学上舍。大约在四五月份,王十朋因家中老母生病归里,是年九 月二十五日其母万氏( 后追赠为硕人) 谢世。王十朋曾言“半世仅一名之得,壮心早衰。 匹夫获千金之资,大祸俄及。未副倚门之望,遽罹枕块之忧 回,认为自己升入上舍与 家母谢世是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9 ,甚为自责,哀痛无比。绍兴二十二 年壬申( 公元1 1 5 2 年) 五月二十四日,王十朋痛失七岁幼子孟丙,是年冬第五次赴补 太学。在临别赋诗自序中,王十朋写到“予自乙丑冬如l 临安赴补太学,逮今凡五往矣。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 ,诗集卷五和秋怀十一首,第1 2 6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诗集卷五和秋怀十一首 ,第1 2 6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 ,诗集卷五和秋怀十一首) 。第1 2 6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 ,诗集卷五和秋怀十一首 ,第1 2 6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 ,诗集卷五和秋怀十一首,第1 2 7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 ,诗集卷五和秋怀十一首 ,第1 2 7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 ,诗集卷五和秋怀十一首 ,第1 2 8 页,上海吉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o ( 汉) 刘安等著,陈广忠译注,淮南子译注 ,第十八卷人间i j i l ,第8 5 4 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 9 9 0 年版 o ( 宋) 王十朋著,王十朋全集 ,文集卷十一升补上舍谢宰相,第7 4 6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陈鼓应著,老子 ,第五十八章,第2 8 9 页。中华书局,2 0 0 7 年版。 8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行也,痛慈亲之不见,伤幼儿之早死,登途泫然 ,展现其丧母失子,仍汲汲于求 仕之途的悲凉心境: 八岁五行役,兹行最感伤思亲啼血泪,忆子断刚肠。游远有遗恨,钟情难遽 忘。离家两夜梦,长遥白岩旁。 在此实有讨论王十朋屡试不第原因之必要。应当说,王十朋在长期求学过程中形成 的政治倾向与当时朝中主流倾向相左,是为其求仕坎坷之主要原因。靖康之变,徽、钦 二帝及众多宗室被虏,御史中丞秦桧亦在其列,而其于建炎四年( 公元1 1 3 0 年) 归南 宋朝,随后,在八年的时间里便官拜右仆射兼枢密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善于见风使 舵的秦桧归于南宋后得此重用,关键在于高宗皇帝暗藏为保帝位、未愿二帝回銮之心, 外现于对待金国入侵以求和而苟安,在其求和的道路上,自然需要仰仗曾投靠于金国握 有实权、主张和议的鞑赖且能在宋、金之间沟通主和事宜的秦桧。故而,秦桧得到了宋 高宗的重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黔东南州施秉县旿洋福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江苏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23人(长期)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彩那天面试真题及答案
- 2025河南郑州市第九十九中学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2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福建三明市教育局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三明中学招聘紧缺急需专业工作人员18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新华书店分公司招聘笔试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安徽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招聘2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潍坊市教育局所属学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77人)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丽水市人民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6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春季黑龙江哈尔滨市木兰县“丁香人才周”事业单位引才招聘7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食堂菜品出品管理方案
- 现网终端问题分析报告
- 中国历史时期疆域变迁
- 第十五章巷道与井筒施工测量
- GB/T 15415-1994炉用高温电视系统测量方法
-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FZ/T 07019-2021针织印染面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 电厂化学运行规程
- 新版香港朗文1A-6B全部单词汇总
- 华南农大农业生态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