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细菌学各论.doc_第1页
第二篇细菌学各论.doc_第2页
第二篇细菌学各论.doc_第3页
第二篇细菌学各论.doc_第4页
第二篇细菌学各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 细菌学各论第一章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球菌(coccus):G+: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G-: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卡他球菌、干燥耐氏球菌、黄色耐氏球菌其中五种对人类有致病性,称为病原性球菌(pathogenic cocci);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又称化脓性球菌(purulent cocci or pyogenic coccci)。葡萄球菌属细菌是化脓菌中最常见的,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本属目前包括32个种和15个亚种。按产生色素分:1、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2、白色葡萄球菌(条件致病菌)3、柠檬色葡萄球菌(腐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重要病原菌,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常引起矫形外科或心血管修复术后的感染及年轻妇女尿路感染。两种葡萄球菌主要性状区别见下表:主要性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色素 金黄色 白色血浆凝固酶 +(-) -甘露醇发酵 + -溶血性 + -耐热核酸酶活性 + -磷壁酸核糖醇型 + -磷壁酸甘油型 - +蛋白A(SPA) + -致病性 强 弱或无第一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染色1、G+ 球形菌、葡萄串状、直径约0.8-1.0微米。在某些化学药物(如青霉素)作用下可裂解或变为L型。2、无特殊结构,(少数菌有荚膜样的黏液物质)(二)培养: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即可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S型的菌落(12mm),产生金黄色色素,为脂溶性。在液体培养基中呈浑浊生长。在血液培养基上可出现透明溶血环,即溶血。(三)生化反应:分解葡+、麦+ 、蔗+ 。在厌氧条件下也能分解甘露醇,在鉴别致病性方面有一定意义。(四)抗原结构:1、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SPA)SPA是存在于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的一种蛋白质,为完全抗原。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IgG(1、2、4)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结合后的IgG分子的Fab段仍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应用:1)协同凝集试验:检测多种微生物抗原。 2)SPA与IgG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激活补体、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超敏反应及损伤血小板。2、多糖抗原:磷壁酸和肽聚糖相连,有抗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清中可检出抗磷壁酸抗体。3、荚膜抗原:(五)分型:国际上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4个噬菌体群、23个噬菌体型。噬菌体分型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有11个荚膜血清型,其中5型、7型与大多数人类感染有关。(六)抵抗力:强,在不产生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对干燥、盐、湿热及消毒剂抵抗力强:在干燥的脓汁或痰液中可存活23个月;加热601h或8030min才能将其杀死;在2%石炭酸中15min或在0.1%升汞中1015min死亡。在含1015%NaCI的培养基中仍能繁殖。1:1020万倍稀释的龙胆紫溶液能抑制其生长。对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但对磺胺、氯霉素敏感性差。易产生耐药性,与细菌的质粒有关。大质粒编码-内酰胺酶;小质粒决定对四环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物质:毒素和酶类毒素有:1、葡萄球菌溶血素:可产生、四种抗原性不同的溶血素,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主要是溶血素,被称作“攻击因子”。溶血素具有溶血、皮肤坏死作用;是蛋白质,不耐热,可制成类毒素,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2、杀白细胞毒素:只损伤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与两类细胞表面有特异性受体(神经节苷脂和卵磷脂)有关。该毒素有F(快)和S(慢)两种成分构成。作用部位主要在白细胞的细胞膜。死亡白细胞的残存成分可以形成血栓,导致中毒性炎症反应以及组织坏死等病变。3、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有A-E,G-I 8个血清型,肠毒素A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多见,D主要存在于污染的乳制品中,B能引起伪膜性肠炎。4、剥脱性毒素:又称表皮溶解毒素,是蛋白质,您裂解表皮的棘状颗粒层细胞,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症(SSSS)。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该毒素分为ETA(耐热,由基因控制)和ETB(不耐热由质粒控制)。5、中毒性休克综合症毒素1(TSST-1):引起毒素性休克综合症(TSS)。酶类有:1、血浆凝固酶(coagulase):1)是一种能使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蛋白质2)作用类似凝血酶原物质,可被人或兔血浆中协同因子激活,形成凝血酶原样物质,使液态的纤维蛋白原变成固态的纤维蛋白,血浆凝固3)酶使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或防止在细胞内被破坏、免受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4)感染易于局限化和形成血栓与凝固酶生成有关。是葡萄球菌致病性重要指标之一2、耐热核酸酶(heat-stable nuclease):1)耐热:10015min或在602h不被破坏2)对DNA或RNA有较强的降解能力3)有抗原性,是葡萄球菌致病性重要指标之一还能产生过氧化氢酶、透明质酸酶、纤溶酶、脂肪酶和青霉素酶。(二)所致疾病:1、化脓性疾病有:以脓肿形成为主,主要通过皮肤裂口、伤口或汗腺、毛囊侵入体内,也可侵入呼吸道和血流引起感染。1)皮肤化脓性感染:毛囊炎、疖、痈、伤口化脓及脓肿等。特点是脓汁呈黄色而粘稠、病灶界限清楚,多为局限性。2)各种器官的化脓性感染:气管炎、肺炎、脓胸、中耳炎、骨髓炎、脑膜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50%骨髓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多见于抵抗力弱的儿童及老年人。3)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2、毒素性疾病:1)食物中毒:由肠毒素引起。2)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多见于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的成人。开始皮肤有红斑,12d表皮起皱。继而出现含无菌清亮液体的大泡,轻微损伤可破溃,最后表皮脱落。3)毒素性休克综合症(TSS):TSS-1,主要表现为急性高热,低血压,猩红热样皮疹伴脱屑严重时出现休克,99%为女性,月经期发病。4)假膜性肠炎:其本质是菌群失调性肠炎。(三)免疫性:有很强的自然免疫力,特异性免疫不强,无长久免疫力。三、微生物检查法 一般局部化脓性感染:疖、痈等微生物学检查意义不大,但对全身性感染在确定病因或选择有效药物上有一定价值。(一)标本:脓汁、血液、脑脊液、骨髓穿刺液、呕吐物、粪便或可疑食物。(二)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取脓汁、痰等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见典型葡萄球菌(三)分离培养与鉴定:接种于血平板(血液需增菌)做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四)动物实验:检查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诊断依据: 1、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 2、产生金黄色色素。 3、血平板上产生透明溶血环。 4、厌氧条件下也能分解甘露醇。 5、血浆凝固酶、耐热核酸酶实验阳性。四、防治原则:1、注意个人卫生和消毒隔离,防止医源性感染。2、注意伤口的消毒,尤其手部的感染,未愈前不得从事食品制作或饮食服务业。3、临床上要根据药敏选择敏感药物。4、反复感染疖肿者,可试用自身菌苗或类毒素。第二节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及沃氏葡萄球菌等10余种。表皮葡萄球菌最多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人体正常菌群成员,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比,致病性较弱。是院内感染的重要成员。某些菌株能产生胞外黏液物(ESS),能使细菌黏附于泌尿道上皮细胞或塑料表面、抗吞噬、抑制细胞免疫和阻止抗生素渗透的作用。主要侵犯免疫低下者及儿童。1、 泌尿系统感染2、 细菌性心内膜炎3、 败血症4、 其他化脓感染第二章 链球菌(Streptococcus)属链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化脓性链球菌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毒素性疾病与链球菌感染后超敏反应,某些链球菌是条件致病菌。(一)传统的分类方法1、根据溶血作用分类 1)甲()型溶血(草绿色溶血环):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亦称-溶血性链球菌 2)乙()型溶血(透明溶血环):化脓性链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3)丙()型溶血(不溶血):肠球菌2、根据族特异性抗原分类: 将乙型链球菌分为AH、KM和OV共19个族,引起人类疾病的只有AD、F、G族。(二)根据对氧的需要分类:需氧、厌氧和微需氧链球菌。消化链球菌为厌氧链球菌,常寄生于口腔、肠道及阴道。(三)根据致病性与寄生部位分类:化脓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口腔链球菌、肠球菌、乳链球菌及厌氧链球菌第一节 化脓溶血性链球菌一、化脓性链球菌(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染色:(1)G+菌,直径0.5-1.0微米,球形或椭圆形链状排列。(2)有菌毛,在幼龄期(24小时)形成透明质酸的荚膜。2、培养:营养要求较高:血清、血液和腹水(1)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生成细小、灰白色、表面光滑、有乳光的菌落,有完全溶血环、草绿色溶血环或无溶血环。(2)在血清肉汤、葡萄糖肉汤中絮状沉淀。3、生化反应:葡萄糖+ ,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4、抗原构造:1)多糖抗原:(C抗原)存在于链球菌的细胞壁,具有族特异性,是血清学分类的依据。将乙型链球菌分为AH、KM和OV共19个族,引起人类疾病的只有AD、F、G族。2)表面蛋白抗原:位于C抗原外层,有M、T、R和S抗原。M蛋白有型特异性,可将化脓性链球菌分为80多个型别。与致病性有关的为M蛋白,具有抗吞噬作用;与心肌肌浆蛋白有共同抗原表位,故与风湿性心肌炎可能有关。3)核蛋白抗原(P抗原):无特异性5、抵抗力:抵抗力不强,对热、一般消毒剂和抗生素敏感(红霉素、青霉素、氯霉素及磺胺)。(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1)细胞壁成分: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LAT):A族菌黏附于宿主细胞主要由LTA介导 M蛋白(M protein):具有抗吞噬和抵抗细胞内杀菌作用 肽聚糖:致热、溶解血小板、致局部Shwartzman反应的作用、提高血管通透性和诱发实验性关节炎 细胞壁受体:蛋白质和纤维结合素受体,可与IgG、IgA、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素结合,有利于细菌黏附。(2)侵袭性酶类: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扩散因子)能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病菌在组织中扩散。链激酶(streptokinase, SK):(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使溶纤维蛋白酶原变为溶纤维蛋白酶,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链道酶(streptodomase, SD):(链球菌DNA酶)该酶能分解脓汁中高度粘稠性的核酸,使脓汁稀薄,有利于细菌扩散胶原酶(collagenase):能溶解胶原纤维,亦有利于细菌的扩散。 是广义的扩散因子(3)外毒素:溶血素(streptolysin):按对氧的稳定性分溶血素“O”和溶血素“S”溶血素“O”(SLO):对热、氧敏感,SS变成SS。溶解红细胞,有抗原性,其抗体及抗O抗体(ASO)。85%90%的患者于链球菌感染后23周到病愈后数月或一年内可查到这种抗体,可辅助诊断风湿热。溶血素“S”(SLS):对热和酸敏感。对氧稳定,形成透明溶血环。无抗原性,对多种组织和白细胞有破坏作用。致热外毒素(pyrogenic exotoxin):(红疹毒素)主要反应是致热性,猩红热的皮疹可能是一种超敏反应。只有带温和噬菌体的菌株才能产生。有A、B、C 3个血清型。2、所致疾病: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皮肤黏膜的伤口侵入机体。有化脓性、中毒性和超敏反应3类。(1)化脓性炎症: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痈和脓肿SD、SK使脓汁稀薄利于扩散,形成蜂窝织炎;沿淋巴管扩散引起丹毒、淋巴结(管)炎;沿血管扩散引起败血症;其他系统的感染:扁桃体炎、咽炎、咽峡炎、鼻窦炎、肾盂肾炎及产褥热等(2)猩红热: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热、全身红疹和全身中毒症状。病后可获得较强免疫力。(3)链球菌毒素休克综合症:由致热外毒素引起,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器官衰竭。(4)链球菌感染后超敏反应: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生在咽炎和脓皮病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由M12型菌株引起。机理:M蛋白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型超敏反应;胞浆膜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可溶性抗原有共同抗原,型超敏反应。风湿热:发生在咽炎后,临床表现以关节炎、心机炎为主。机理:M蛋白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心瓣膜和关节滑液膜上,型超敏反应;细胞壁多糖抗原与心瓣膜等组织的糖蛋白有共同抗原,型超敏反应。3、免疫性:抗M蛋白抗体和抗致热外毒素抗体有免疫作用。猩红热病后可获得同型的牢固免疫力。(三)微生物检查法:1、细菌分离和鉴定:脓汁、咽拭子、血液(1)直接涂片和鉴定:G+球菌,链状排列(2)分离培养与鉴定:血平板上有透明溶血环。2、血清学诊断抗“O”试验:即用已知的溶血素“O”,检测病人血清中是否有相应的抗体的中和试验或凝集试验。ASO1:500;用于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用试剂盒检测抗原:ELISA(四)防治原则:1、彻底治疗咽炎、扁桃体炎2、选择敏感抗菌素:青霉素G首选,长效青霉素可预防感染二、肺炎链球菌(S. pneumoniae)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寄居于正常人的鼻咽腔中,形成带菌状态,大叶性肺炎。(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G+,矛头状、成双存在;有毒力菌膜:荚膜2、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营养要求同链球菌(1)血平板:扁平菌落、草绿色溶血环48h后“脐状”(2)血清肉汤:浑浊48h后澄清能产生自溶酶,可被胆汁、胆盐、表面活性物质激活,胆汁溶菌试验阳性(3)分解菊糖:菊糖发酵试验阳性3、抗原结构(1)荚膜多糖抗原:具有型特异性。用凝集反应、沉淀反应或荚膜肿胀试验可将肺炎链球菌分为85个型别。3型毒力强。(2)其他抗原:M蛋白、C多糖和F蛋白(脂磷壁酸)。C多糖为各型菌共有,可与血清中一种正常蛋白质出现沉淀反应。此蛋白称为C反应蛋白(CRP),不是抗体,但在炎症的活动期(如风湿热)含量增高。(二)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物质:荚膜的抗吞噬作用所致疾病:大叶性肺炎:突发高热、恶寒、战栗、咳嗽、呼吸困难、胸痛、铁锈色痰。继发感染: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副鼻窦炎、中耳炎、儿童的化脓性脑膜炎。感染后产生荚膜抗体,可建立较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三、微生物检查法:1、直接涂片镜检:初步诊断2、分离培养与鉴定:血平板有草绿色溶血环、脐状菌落,菊糖发酵试验与胆汁溶解试验3、动物试验:小鼠(四)防治原则:用多价荚膜多糖菌苗,治疗同链球菌。第二节 其他链球菌一、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1、龋齿:由变形链球菌引起,该菌为厌氧菌。此外,粘性放线菌和乳杆菌也是重要的致龋菌2、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当拔牙或摘除扁桃体时,寄居于口腔的甲型链球菌可乘机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在一般情况下血中细菌短时间即可被清除,不会引起疾病,但若心瓣膜已有损伤或先天性缺损时,细菌可在损伤部位繁殖,引起炎症。二、B族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可引起皮肤感染、心内膜炎、产后感染、新生儿败血症。三、D族链球菌:有粪链球菌、牛链球菌、马链球菌。是肠道正常菌群,偶尔引起泌尿道感染、腹部化脓性感染、败血症和心内膜炎。第三章萘瑟菌属无鞭毛及芽胞,氧化酶阳性第一节 淋病奈瑟菌(N.gonorrhoeae):淋病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两菌接触面平坦,似一对咖啡豆。有菌毛,有荚膜。(二)培养与生化反应: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较高,在巧克力培养基上生长,初次加510%CO2,灰白色S型菌落。葡萄糖+,产生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三)抗原构造与分型1、菌毛蛋白抗原:100多个血清型2、蛋白抗原:蛋白、蛋白、蛋白。3、脂多糖抗原(内毒素):8种抗原性转换:淋球菌的抗原易发生变异,即同一种抗原可发生型的转换,这种抗原的变异机制就叫抗原性转换。这种变异速度很快,使淋菌逃避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四)抵抗力:很弱,对寒冷、干燥、消毒剂和抗生素均敏感。能迅速自溶。采集的标本必须在2小时内送检。对青霉素、头孢胺噻 钠、环丙杀星及壮观霉素(淋必治)敏感。尤其是壮观霉素,但耐药菌株增多,与R质粒有关。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物质:1、菌毛:黏附、抗吞噬2、蛋白:介导黏附作用3、内毒素:4、IgA蛋白酶:破坏sIgA(二)所致疾病:性病,通过两性直接接触、个别间接接触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炎症。成人:淋病。男性:尿道炎,发展为前列腺炎、附睾炎,少数菌血症,引起关节炎;女性:阴道炎、尿道炎、子宫颈管炎,发展为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及腹膜炎。儿童有结膜炎和阴道口炎。新生儿为脓漏眼。 病后无免疫力三、微生物检查法:(一)标本:泌尿生殖道脓性分泌物或眼结膜分泌物(二)直接涂片镜检如在中性粒细胞内发现有G双球菌,对男性病人有诊断价值,而对女性阴道分泌物或眼结膜取材直接涂片镜检时,因可遇到形态相似的其他菌,做诊断时应慎重(三)分离培养与鉴定巧克力培养基;T-M培养基。加多黏菌素和万古霉素。用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进一步鉴定。另外,现有很多快速诊断方法,SPA协同凝集试验、ELISA法检查抗原、PCR技术检测质粒DNA等。四、防治原则:1、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2、治疗淋病患者 3、对淋病患者的新生儿用1%硝酸银滴眼,预防新生儿脓漏眼。第二节 脑膜炎萘瑟菌(N.meningitidis)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染色:G双球菌,呈肾形或豆形,新分离菌株有荚膜和菌毛(二)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专性需氧;营养要求较高,需在巧克力培养基上生长,初次加510%CO2,形成S型似露滴状菌落;血清肉汤中混浊生长。也能产生自溶酶。葡萄糖+,麦芽糖+;氧化酶试验阳性。(三)抵抗力:很弱,对干燥、湿热、寒冷及消毒剂均敏感。有床边接种之说。对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和金霉素均敏感。(四)分类:根据荚膜多糖抗原分A、B、C、D、X、Y、Z、29E、W135、H、I、K和L13个血清群。其中A、B、C、X、Y、W135与细菌致病有关。我国95%以上病例由A群引起。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一)致病物质:荚膜、菌毛、内毒素(二)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膜炎免疫力强:上呼吸道炎免疫力弱:菌血症和败血症,突然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皮肤上有出血性皮疹脑脊髓膜炎:细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蛛网膜)引起化脓性炎症,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暴发型脑膜炎时血中菌大量繁殖,菌体溶解时,释放内毒素,引起微循环衰竭,出现内毒素性休克,DIC。人对该菌的抵抗力较强,仅有23%表现为脑膜炎,绝大多数呈鼻咽炎或带菌状态。感染后以体液免疫为主。三、微生物检查法:(一)标本:CFS、血清、淤斑渗出物、鼻咽拭子(二)直接涂片镜检:初步诊断(三)分离培养与鉴定:巧克力培养基加多黏菌素和万古霉素。(四)快速诊断法:反向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ELISA和SPA协同凝集试验检测可溶性抗原。四、防治原则:对儿童注射纯化A群特异性多糖疫苗进行特异预防,流行期间儿童口服磺胺等预防。注意隔离治疗病人,控制传染源。小结:病原性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又称为化脓性球菌。病原性球菌主要包括三个属: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奈氏球菌属。1葡萄球菌属生物学性状:革兰染色阳性球菌,成堆排列,无鞭毛,无芽胞,不形成荚膜。致病性葡萄球菌在血平皿上形成透明溶血环。分类依据:色素及生化反应。抵抗力较一般无芽胞细菌强。易产生耐药性变异。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溶解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SPA)。所致疾病:化脓性炎症,毒素性疾病,葡萄球菌性肠炎。微生物学检查:细菌培养,血浆凝固酶试验,动物试验等。2链球菌属生物学性状:革兰染色阳性,呈链状排列。无芽胞,无鞭毛,幼龄菌有透明质酸形成的荚膜。营养要求较高,血平皿上不同菌株有不同的溶血现象。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这两点可与肺炎球菌区别。抗原构造复杂,多糖抗原有族特异性,表面抗原有型特异性。分类依据:溶血现象,抗原构造。抵抗力较弱,青霉素是首选药物,很少产生耐药性。致病物质:脂磷壁酸,M蛋白,侵袭性酶,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中毒性疾病(猩红热)。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肺炎球菌可引起大叶性肺炎。 微生物学检查:细菌培养,透明质酸酶试验,胆汁溶菌试验,抗“O”试验等。3.奈氏球菌属生物学性状:革兰染色阴性,成双排列。无鞭毛,无芽胞,大多有荚膜和菌毛。营养要求较高,常用巧克力培养基培养,初次分离培养需提供5%10%的二氧化碳气体。抵抗力弱。致病物质:菌毛,荚膜和内毒素。所致疾病:脑膜炎球菌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淋球菌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微生物学检查:细菌培养,SPA协同凝集试验,PCR等。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是寄生于人或动物肠道内的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分类:一、非致病性肠道杆菌:双歧杆菌二、致病性肠道杆菌 1、志贺氏菌属2、沙门氏菌属3、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三、条件致病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属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一)形态和培养:1、为中等大小的G杆菌,大多有菌毛和周鞭毛,某些菌有荚膜和包膜(K抗原或Vi抗原)。2、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即可生长。形成中等大小S型菌落,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生长。通常用EMB或SS培养基。(二)生化反应:活泼;一般致病菌不分解乳糖;乳糖发酵试验可鉴别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例如:IMVC试验,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三)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湿热、消毒剂敏感。对低温有耐受力。胆盐、煌绿在一定程度上对肠道菌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用于制备鉴别或选择性培养基。(四)抗原构造:复杂,有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荚膜或包膜(K)抗原及菌毛抗原等。1、O抗原:为细胞壁的LPS1)类脂A 2)核心多糖 3)寡糖重复单位:决定O抗原的特异性。O抗原耐热,与相应的抗体呈颗粒状凝集,凝块形成慢,不易摇散。有O抗原的菌落为S型,失去后为R型,S-O变异。2、H抗原:为鞭毛蛋白。与相应的抗体呈疏松絮状凝集,凝块形成迅速,但易摇散。3、K抗原:以多糖为主,包绕于O抗原的周围,能阻断O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结合,加热后可消除。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4、菌毛抗原:能阻断O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结合。5、共同抗原:在菌体表面,是氨基糖聚合物。(五)致病因子:菌毛或菌毛样结构、荚膜或微荚膜、外膜蛋白、内毒素、外毒素及运铁色素。肠科杆菌主要分成14个属,其中较重要的有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及变形菌属。第四章 埃希菌属(Escherichia)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染色:G短杆菌,周身鞭毛和菌毛;某些菌有荚膜或微荚膜。(二)培养和生化反应:普通培养基上形成中等大小S型菌落;在鉴别培养基上因分解乳糖产酸,指示剂变色,菌落着色:在SS培养基菌落呈红色,EMB培养基上呈紫黑色。生化反应活泼:IMVC,五糖发酵实验:葡 乳 麦 甘 蔗 -(三)抵抗力:耐低温,胆盐、煌绿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氯霉素、庆大霉素敏感,易产生耐药性,是质粒传递的。(四)抗原构造:O、H、K、菌毛抗原。O:170种是分群的基础;H:60种;K:超过100种,又分L、A、B。血清型:O:H:K。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一)致病因子:1、菌毛:2、外毒素:(肠毒素、溶血毒素)3、内毒素:4、K抗原;抗吞噬与抗补体的溶菌作用(二)所致疾病:1、肠道外疾病:以泌尿系感染多见(O1、O4、O6、O75等,产生溶血素)。机体抵抗力低下、外伤或细菌移位到组织器官时可引起烧伤感染、腹膜炎、肺炎、胆囊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甚至导致内毒素休克。2、肠道感染:(1)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旅游者腹泻、儿童腹泻。产生不耐热肠毒素(LT):激活AC,cAMP升高;耐热肠毒素(ST):激活GC,cGMP升高,肠液大量分泌引起腹泻。ETEC有定居因子抗原(CFA)。CFA-和CFA-两种类型菌毛能与小肠上皮细胞黏附,协助细菌定植。(2)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是发展中国家婴幼儿腹泻的重要原因。分娩室受污染能造成新生人儿严重感染,死亡率高。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上端。产生与志贺毒素(VT)相似的毒素。(3)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较大儿童和成人腹泻,侵入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似菌痢。(4)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菌毛和志贺样毒素(SLT)。SLT能使Vero细胞变性,又叫Vero毒素(VT)。感染包括出血性结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996年O157:H7在日本爆发流行,感染者达万人,死亡11人。(5)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又称肠凝集性大肠埃希菌(EAggEC)。能黏附于上皮细胞,引起儿童持续腹泻。三、微生物学检查:(一)病人标本的检查1、标本:中段尿,血,脓,脑脊液,粪便等2、分离培养与鉴定:鉴别培养基;生化反应、血清学分型。泌尿道感染患者的尿标本应作细菌总数测定,每毫升尿液细菌超过105个有诊断意义。(二)卫生细菌学检查:大肠菌群系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G-无芽胞杆菌,能在37培养24h内使乳糖发酵产酸产气者,包括埃希菌属、枸橼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及克雷伯菌属等4种肠道细菌。作为饮水、食品等粪便污染的指标.1、大肠菌群值和大肠菌群指数:大肠菌群值是指能检出大肠菌群的最小样品量(ml)。大肠菌群指数是指1000ml样品中检出的大肠菌群数。卫生部规定的饮水卫生标准是大肠菌群值不小于333ml,大肠菌群指数3。2、细菌总数测定:检测每毫升或每克样品中所含细菌数。卫生部标准是饮用水、饮料中细菌总数48h)乳糖。M、V-P、不产生H2S,不分解尿素。I、对甘露醇的分解能力因菌种而异。(二)抗原构造与分类:1、抗原类型:(1)O抗原:耐热,是分型的依据。(2)K抗原:不耐热2、分类原则:根据生化反应和O抗原结构的差异,将志贺菌属分为A(痢疾志贺菌)、B(鲍氏志贺菌)、C(福氏志贺菌)及D(宋内氏志贺菌)群。(三)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对酸较为敏感:使用含有缓冲剂的培养基;粪便中其他菌产酸,数小时死亡,必须立即送检。易产生耐药性,可经R质粒传递。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1、侵袭力:菌毛,是决定致病力的主要因素。菌需穿入肠黏膜上皮细胞才能致病。2、毒素:1)内毒素:各群菌都形成强烈的内毒素作用:破坏肠黏膜上皮,黏膜下层炎症,毛细血管血栓形成,以致黏膜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出现黏液脓血便;作用于肠壁,使通透性增高,促进毒素的吸收,引起一系列毒血症的症状:发热、神志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使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失调和痉挛,尤其直肠括约肌为明显,腹痛、腹泻、里急后重。2)、外毒素:多由痢疾志贺菌产生,又称志贺外毒素。由A和B两种多肽链组成。A链为毒性部分,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B是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部位。作为肠毒素引起腹泻;作为细胞毒素可以阻止小肠上皮细胞对糖和氨基酸的吸收;作为神经毒素可造成昏迷和脑膜炎。 (二)所致疾病: 1) 细菌性痢疾:10200个细菌就可使人致病,潜伏期数小时至7天,多数为12天。 2)中毒性痢疾 3)带菌者:恢复期、慢性和健康带菌者。(三)免疫性: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免疫期短,也不巩固。免疫物质为分泌至肠黏膜表面的SIgA. 三、微生物检查法:(一)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1、标本:粪便脓血,黏液,肛拭子。应立即送检,或放于30%甘油缓冲盐水保存液中。2、分离培养与鉴定:标本分离培养(SS、EMB)生化反应多价志贺菌诊断血清做试探凝集试验因子血清测定。(二)诊断法1、荧光菌球检查法:在含有荧光素标记抗体的液体培养基中接种标本,48h后出现荧光菌球。2、协同凝集实验:SPA+抗体,检测粪便中的细菌及可溶性抗原。四、防治原则1、消灭传染源:对患者、带菌者三早:诊断、隔离、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管理,尤其是水源和粪便的管理。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3、增强机体抵抗力:可试用口服活疫苗,有链霉素依赖(sd)株及口服重组活疫苗。4、磺胺、环丙沙星、痢特灵等抗生素 第六章沙门菌属(Salmonella) 菌种繁多,目前发现的有2000多个血清型,对人类致病的是少数。重要引起肠热症、食物中毒、败血症(沙门菌病)。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染色、培养:G-杆菌,有菌毛、多数有周身鞭毛。EMB、SS培养形成无色细小菌落。(二)生化反应: M五糖发酵实验:葡、乳、麦、甘、蔗伤寒沙门菌为二五不发酵,其它产酸不产气(见100页的表)(三)抗原结构和分类:有O、H、Vi及菌毛抗原,O、H是分型的基本抗原。1、“O”抗原:是细菌的LPS,刺激机体产生IgM。有许多成分,分别以1,2,3,等阿拉伯数字表示。每种菌可有多种O抗原;不同种的菌可有相同的O抗原。如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有4、5、12;鼠伤寒沙门氏菌有1、4、5、12。也有全不同的: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有6、7;伤寒沙门菌有9、12。将具有共同抗原的沙门菌归为一组,共42组,AZ组;对人致病有AE组。2、H抗原:是蛋白质,刺激机体产生IgG。有两种:第1相;特异相,用a、b、c表示。 第2相;非特异相,用1、2、3表示。双相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有b和1、2单相菌:伤寒沙门菌有d。按O抗原分组后,每组菌再根据H抗原分种或血清型。(101页的表)3、Vi抗原:新分离的伤寒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有此抗原,具有抗吞噬并保护菌体不受抗体和补体的作用。能阻止O凝集。具有Vi抗原的细菌可用Vi噬菌体分型,超过100个,用A、B、C及数字表示。(四)抵抗力:在水中可生存23周,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在冰冻土壤中可过冬。对热耐受力差,湿热65经1520分钟即可杀死。对胆盐,煌绿等化学物质抵抗力强于其他肠道菌(五)变异:1)HO变异:2)SR变异:O抗原丢失,毒力也随之丢失。3)VW变异(失去Vi抗原的变异)4)位相变异: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一)致病物质1、侵袭力:细菌侵入小肠上皮细胞,并进入固有层。被巨噬细胞吞噬后不被消灭,反而在其中繁殖并由其携带至机体的深层部位。这可能与该菌的特异O抗原或Vi抗原有关。此外,菌毛也与致病有关。2、内毒素:能引起体温升高,白细胞下降。大剂量可导致中毒症状和休克。3、外毒素:即肠毒素(由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产生,引起腹泻) (二)所致疾病:1、肠热症:伤寒和副伤寒,由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细菌随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机体,发病与否,取决于菌量及机体的免疫状态。量多(10611)或胃酸不足时引起疾病。菌小肠(肠壁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增殖(潜伏期12周)第一次菌血症(前驱期:全身疼痛、不适、发热)肝、脾、肾、胆囊增殖吞噬细胞吞噬入血第二次菌血症(发病第一周:持续高热、肝脾肿大、全身中毒症状、皮肤出现玫瑰疹);胆囊中的细菌肠道或排出肠黏膜、淋巴结坏死溃疡(迟发型超敏反应);肾中的细菌尿排出(发病的23周)。若无合并症,3周好转。典型病历病程为34周。并发症:肠穿孔、血栓性静脉炎、胆囊炎、肺炎或肺脓肿。少数病人可成为慢性带菌者,是重要的传染源。副伤寒与伤寒症状相似,但较清,病程短。2、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病原菌为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107)。3、沙门菌败血症:病原菌为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多见于儿童或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三)免疫性:细胞免疫较体液免疫更重要,肠热症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很少再发生感染。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1、标本:败血症时取血;胃肠炎时取粪便、呕吐物或可疑食物。肠热症:1、2周取血和骨髓,第1周血培养阳性率达80%以上;骨髓培养阳性率可达9095%以上。2周以后取粪便、尿。2、分离培养和鉴定:血和骨髓需增菌,粪、尿(沉渣)接种到SS、EMB,做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生化反应:五糖发酵;H2S实验(变形杆菌、副伤寒沙门菌都能产生H2S) 血清学反应:1、利用多价沙门菌诊断血清做试探凝集鉴定到属2、因子血清鉴定0抗原2、4、6、7、9、12鉴定到组3、H抗原第一相鉴定到种(二)血清学诊断肥达氏反应(Widal reaction):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和甲乙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在肠热症的诊断中,肥达氏反应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如细菌分离培养可靠,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及患者的血清抗体的含量及消长情况进行判断。间隔57d重复采血,凝集效价生高4倍以上,才有诊断价值。只做一次,应考虑以下情况:1、正常凝集价:伤寒沙门菌OAb1:80;HAb1:160;甲、乙副伤寒沙门菌HAb1:80才有意义。2、病程:抗体1周出现,若病程的第3周,仍在1:80以下,可能性不大。3、OAb、H Ab的区别及消长的意义:OAb =IgM出现早、持续时间短(几个月);H Ab=IgG出现晚、持续时间长(数年)。O、H均高:肠热症的可能性大。O、H均低:肠热症的可能性小。O高H低:感染早期或其他沙门菌感染引起的O凝集的交叉反应。H高O低:预防接种或非特异回忆反应。 (三)带菌者检查:取粪便、尿、肛拭子、胆汁做培养或用血清学方法检测Vi抗体,1:10为阳性。四、防治原则1、消灭和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水源食品卫生管理3、提高机体抵抗力:注射3联疫苗;Ty2La口服活菌苗已进入试用阶段4、氯霉素治疗效果较好,对其耐药时用氨基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或用TMP-SMZ治疗。第七章 克雷伯菌属与变形杆菌属第一节 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有:肺炎克雷伯菌、鼻硬结克雷伯菌和臭鼻克雷伯菌,代表菌种为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一、生物学性状:G-短杆菌,常成双排列,有菌毛和肥厚荚膜。在鉴别培养基上发酵乳糖,形成有色菌落。在普通培养基上呈灰白色黏液状。菌落在平板上互相融合,以接种环挑之易拉成丝状,此特点有助于鉴别此菌。根据荚膜抗原分成80余型。肺炎克雷伯菌属于3和12型。该菌另一特点为易形成耐药性,尤其易形成多重耐药性。对头孢噻肟酯、丁胺卡那霉素,尤其环丙沙星敏感。二、致病性: 条件致病菌,现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细菌。平时主要存在于正常人的肠道、呼吸道以及水和谷物上,当机体免疫力下降、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时,能引起多种感染。以肺炎最多见,一般多在肺上叶出现病变或坏死,痰液脓稠带血,病情较重,死亡率高。还可引起尿路感染、创伤感染、腹泻、败血症、脑膜炎、腹膜炎等。臭鼻克雷伯菌引起萎缩性鼻炎(臭鼻症),有恶臭。鼻硬结克雷伯菌引起慢性肉芽肿病变,侵犯鼻咽部,使组织发生坏死和硬结形成。第二节 变形杆菌属(Proteus)代表菌种为普通变形杆菌(P.vulgaris),还包括奇异变形杆菌(P.mirabilis)一、生物学性状:1、G-杆菌,有时呈卵圆形或长丝状等多形性。有鞭毛,运动活跃,有菌毛。2、在湿润的培养基上呈扩散生长,于琼脂表面形成一层波纹状薄膜,称迁徙性生长现象。所以,如果标本中混有变形杆菌会影响细菌的分离。但用3%-4%的琼脂平板培养,可获得孤立菌落。本菌可分解葡萄糖和尿素,在鉴别上有参考价值。有O和H两种抗原,可用于区分型别。外斐反应:本属细菌中的某些特殊菌株如X2、X19、Xk菌株的O抗原能与立克次体的部分抗原发生交叉反应,可以与斑疹伤寒患者血清凝集,因此可用这些变形杆菌株代替立克次体抗原与患者的血清做凝集反应,称为外斐反应。二、致病性:条件致病菌。引起食物中毒、尿路感染、肺炎、脑膜炎、烧伤等。其中尿路感染最常见。在尿路感染中,细菌分解尿素产氨,使PH增高,引起钙和镁盐的沉积,易形成结石。 小结:肠道杆菌是一大群寄居在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近似,有动力或无动力,无芽胞的革兰阴性杆菌,它们归属于肠杆菌科,其分类复杂,种类繁多,随粪便排出,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腐物中。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肠道的正常菌群(丛),但在宿主免疫力降低或细菌侵入肠道外等特定条件下,一部分肠道菌也可以致病,故称条件致病菌。引起人类疾病的致病性肠道杆菌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志贺菌、沙门菌和耶尔森菌,它们在肠道杆菌中仅占少数。学习肠道杆菌应掌握其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致病性肠道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致病机理,细菌变异类型,尤其是耐药性变异对临床工作的影响。熟悉大肠杆菌在卫生学检查中的内容和意义。基本能掌握肠杆菌科中病原菌的鉴定程序,常用检测方法及防治原则。重点:肠杆菌科共性;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类型与致病特点;志贺菌属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沙门菌属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难点:肥达试验结果分析和判断。第八章 弧菌属 (Vibrio)弧菌是一群G-、呈弧状弯曲的细菌,有单鞭毛、营养要求不高,分布广泛,现已发现一百多种菌,其中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有霍乱弧菌(霍乱、副霍乱)、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第一节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有两种生物型,古典生物型:过去所称的霍乱的病原体;EI Tor生物型:为近年所流行的副霍乱病原体。两者生物学特性极为相似,后者病情轻。霍乱:20世纪前曾发生六次世界大流行,死亡率达6070%;副霍乱:1905年首先在埃及西奈半岛EI Tor地区发现,故此命名。70年代以来,霍乱的世界大流行几乎完全由EI Tor型所引起。古典生物型和EI Tor生物型都属于O1血清型。此外,还有新的流行株O139。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染色:G-呈弧形或逗点状;有菌毛;单鞭毛,运动活跃;(O139有荚膜)。取病人粪便直接涂片镜检,细菌呈现相互衔接、平行排列如“鱼群”状。(二)培养与生化反应:需氧或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耐碱不耐酸,在PH8.89的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甘露醇+、蔗糖+、乳糖(某些菌);I阳性,霍乱红反应阳性。两种生物型的生化反应有所不同(见表16-1)。(三)抗原结构与分型:有O、H抗原。H抗原不耐热,特异性低;O抗原特异性高,耐热,能耐受1002h。根据O抗原的特异性将霍乱弧菌分为139个血清群。O1、O139群引起霍乱,两种生物型属于O1血清群,O1群霍乱弧菌又可分3个血清型,见表16-2。将O2 O138菌群称为非O1血清群,该群细菌与O1血清群H抗原相同,只是O抗原不同,也能引起霍乱样腹泻或轻型腹泻。(四)抵抗力:弱,对热、消毒剂、酸敏感。对氯的敏感性高,用漂白粉处理排泄物,可达到消毒的目的。但在河水中可存活较长时间。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因素:1、黏附作用:菌毛、鞭毛也具有黏附作用。鞭毛运动有助于细菌穿过肠黏膜表面黏液层而接近肠壁上皮细胞,然后再借助于菌毛定植于小肠,在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繁殖。最重要的定居因子为毒素协同调节菌毛(TCP)。该菌毛的表达与霍乱毒素的表达有关。2、霍乱肠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是肠毒素的典型代表。有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A亚单位是毒素的毒性部分,B亚单位是毒素的结合部分,能与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的受体(神经节苷脂GM1)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