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杜预史学研究.pdf_第1页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杜预史学研究.pdf_第2页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杜预史学研究.pdf_第3页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杜预史学研究.pdf_第4页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杜预史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杜预史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牡日期 皿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 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 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弛导师签名 轾 盔日期 神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杜预 晋初大臣 著名军事家 史学家 隋书 经籍志 著录其著作 多种 今仅存 春秋经传集解 和 春秋释例 两部 代表了他的学术成就 形成了独立系统的 春秋左传 学 我们称之为杜学 前人对此多有研究 但在众多研究者中 大都将杜预作为经学家或训诂学家来研究 没有人把他 作为史学家看待 春秋 左传 是经书 更是史书 是中国史学的光辉起 点 史书的注解是对史书的诠释和解读 是史学大家庭中的一员 不可或缺 的组成部分 杜预在用自己 注解 的方式来诠释训解春秋这段历史 本文 从史学的角度对杜预进行研究 从他的著作中发掘本身蕴涵的丰富的史学思 想和史学方法 正如我们掘开杜预经学的泥土 来采集史学的宝藏 本文共分四部分 一 杜预生平从主要政绩 灭吴战争 学术成就几个方面概述杜预光 辉的一生和骄人业绩 二 杜预的史学思想从诠释学的角度论证杜预作为史学家的本质 从 动机目的性 天命史观 礼法并重的历史经世论 权义结合的 春秋 体例 观 鉴戒教化的史学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杜预史学思想的内容和层次 三 杜预的史学方法杜预的史学方法主要是他的注释方法 从以史注 史 注音释义 校勘考证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杜注的体系及对注释方法的创新 与发展 最后指出了杜注价值和不足 四 附录收录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关键词 杜预注释 集解 春秋左传 坐查查兰堡主兰垡堡奎 a b s t r a c t d uy u t h eb e g i n n i n ga n n u a lm i n i s t e ro ft h ew e s tj i nd y n a s t y f a m o u s m i l i t a r y s c i e n t i s t s c h o l a r b o o kc h a p t e ro fs u ib o o k 1 r e c o r dd ual o to f o fw o r k si na d v a n c e n o we x i s t c e n t r a l i z e dc o m m e n t a r i e so f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a n dz u ob i o g r a p h y a n d t h ew r i t i n gm e t h o do f 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 t w ow o r k st o d a y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t h e s c h o l a s t i ca t t a i n m e n t so fh i s f o r m i n d e p e n da n ds y s t e m a t i cs t u d yo f s p r i n ga n d a u t u m na n dz u ob i o g r a p h y w ec a l lt h a td ux u e f o r e f a t h e r sh a v ed o n eal o tt o s t u d yt ot h i s b u ti nn u m e r o u sr e s e a r c h e r si na d v a n c e m o s tp e o p l er e g a r dh i ma s o n eo fc o n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 f a m i l yo rc r i t i c a l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a n c i e n tt e x t sf a m i l y n o b o d yr e g a r d sh i ma sh i s t o r i a n z u ob i o g r a p h y i ss t u d yo fc o n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 b o o ke v e nm o r e 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 sb o o k i s c h i n a st h e g l o r ys t a r t i n gp o i n t s o f 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 t h ee x p l a n a t o r yn o t eo f t h eh i s t o r yr e c o r d si sam e m b e ri nt h eb i gf 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a m i l y 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p a r t d uy ua n n o t a t es p r i n g a n da u t u m n h i s t o r yo ft h ed y n a s t y w i t ht h ew a yo fo n e s e l f e x p l a n a t o r yn o t e t h i st h e s i s g oo n a n d s t u d y t od uy uf r o mt h e a n g l e s o f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 e x p l o r ei t s e l fa b u n d a n t 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t h o u a ta n d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m e t h o d c o n t m n i n g i nt h ew o r k so fh i s j u s t a sw ed i ga n do p e nd uy ue a r t ho fs t u d yo fc o n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 t og a t h e rc o a la n d p e t r o l e u m o f 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 t h i st e x td i v i d e sf o u rp a r s a l t o g e t h e r t h ef i r s t d ut h eg e n e r a ls i t u a t i o n so fa l lo n e sl i f ei na d v a n c e i n c l u d i n gm a i n p o l i t i c s a n de c o n o m i c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e s t h e w a ro f e l i m i n a t i n gw u s c h e l a s t i c a t t a i n m e n t s n a r r a t ed ub r i l l i a n tw h o l e l i f ea n dm a k i n g p e o p l ep r o u d s c o r e s e c o n d d uy u s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t h o u g h t i n c l u d i n gt h ep u r p o s e so fd ux u e t h e c o n c e p t i o no fh i s t o r yo fg o d sw i l l w r i t i n gm e t h o d so f 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 t h e t h o u g h to f m a d e g i f ta n dl e g a ls y s t e m h i s t o r y v a l u et h e o r y e t c e x p o u n dt h ec o n t e n t a n dl e v e lo fd u y u 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t h o u g h t t h e t h i r d t h e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m e t h o d so fd uy u i n c l u d i n gt h ew a y o fh i s t o r i c a l e x p l a n a t o r y n o t eh i s t o r y t h em e t h o do fc o l l a t i o na n dc r i t i c i z i n g t h em e t h o do f h i s t o r i c a ld o c u m e n t e t c e x p l a i nd u s y s t e ma n dt h ei n n o v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so f e x p l a n a t o r yn o t em e t h o d a ti a s t p o i n t e do u tt h a td u n o t ev a l u e a n di n s u f f i c i e n t t h e f o u r t h t h ea p p e n d i xi n c l u d et h em a t e r i a l sr e l a t e dt ot h i st e x t 2 k e y w o r d d u y u e x p l a n a t o r y n o t ec e n t r a l i z e dc o m m e n t a r i e s s p r i n g a n da u t u m na n dz u o b i o g r a p h y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在中国古代 史籍注释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与传统 其内容浩瀚繁富 自 为体系 形成一种独特的史籍体裁 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代著名 史学理论家刘知几 章学诚对此十分重视 都曾在各自的著作中辟专篇进行评 论与总结 倘若我们对注释内容进行详细考察 就会发现 历代史籍注释家皆 通过注释形式 以独特的学术视野 观点与方法去研究前代史家的著作 对历 史进行再认识 西晋杜预的 春秋经传集解 便是史籍注释的经典之作 杜预 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与史学家 他丰富的政治 军事阅 历与深厚的家学传统 使他在研究 左传 的过程中左右逢源 他广泛吸收汉 魏众家注释成果 形成了独特的注释形式和方法 使 春秋经传集解 成为历 代学者阅读 左传 的工具 代代相传 经久不衰 被后世誉为 左传 的 功臣 不仅如此 杜预在注释过程中也表达了对春秋历史的认识 反映其史 学思想的特征 然而 学术界一向将杜预作为经学家 训诂学家看待 对其史 学思想与方法的系统研究十分欠缺 如今随着学术不断更新与发展 从不同角 度去观察研究杜预 概括其学术成就 使这位古代学术之巨擘立体地再现在今 人面前 一 杜预生平 杜预 公元2 2 2 2 8 4 年 字元凯 京兆杜陵 今陕西西安地区 人 杜预的主要活动在政治和军事方面 是晋初重臣和著名军事家 但他博学多能 于经学 史学 法律 历法 技艺等方面皆有较高成就 时人称之 杜武库 即森然罗列 无所不有 其 春秋左传 学 至今仍有重要价值和极高的学术 地位 f 一 杜预的政治军事生涯 杜预出身京 大族 祖父杜畿是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之后 曹魏名臣 曾先 后出任护羌校尉 河东太守 司隶校尉和尚书仆射等职 为曹操平定河东立了大 功 受封丰乐亭侯 杜畿以宽政教化 爱民得众 闻名于世 父亲杜恕 曾任幽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州刺史 弘农太守等职 恕仗义直谏 忠心为主 三国志 本传载有其奏疏三篇 言辞激切 理势逼人 杜预本人 博学多通 明于兴废之道 少有大志 常言 德不可以企及 立功立亩可庶凡也 显赫的家世为杜预为官从政创造了良好 的条件 但杜预的仕途并不顺利 史载 初 其父与宣帝 司马懿 不相能 遂以幽死 故预久不得调 圆杜 恕性格耿介 专心向公 议论亢直 不避权贵 毅然弹劾当时权臣太尉司马 懿之弟司马通的横行不法行为 遭到司马懿党羽的陷害 削职流放 死于贬所 杜预因系 罪人 之子被以政治禁锢 久不得调 这件事给杜预的仕途带来了 障碍 司马昭的用人政策和杜预的聪明才智 使杜预的仕途出现了转机 司马昭掌 权后 为聚积力量 取代曹魏 采取打击顽固势力和拉拢名士的两种手法 来谋 求更多支持 减少篡位的阻力 杜氏本是京兆大族 自然是司马氏依靠的对象 司马昭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杜预 政治的联姻使杜氏家族与司马氏集团的利益联 系在一起 曹髦甘露二年 公元2 5 7 年 杜畿的故吏 大儒乐详出面举荐杜预 政策 家世 聪明才智和故吏举荐结合在一起 可谓 四美具 二难并 这预示 着杜预的辉煌时刻到来了 史载 文帝嗣立 预尚帝妹高陆公主 起家拜尚书郎 袭祖爵丰乐亭侯 在职四年 转参相府军事 杜预迅速进入了统治阶层的决策 群体 改变了原来 久不得调 的不利局面 杜预开始步入西晋政坛 1 兴邦安民 政绩卓越 杜预是位有才艺 有实干精神的政治家 为西晋统一全国及初期出现的旧史 所称的 太康之治 立下了汗马功劳 晋书 杜预传 载 预 公家之事 知 无不为 凡所兴造 必考度始终 鲜有败事 或讥其意碎者 预日 禹稷之功期 于济世 所庶几也 杜预对于西晋社会的建设和兴造 勋绩卓著 功不可没 我们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给予评述 1 法律制度建设 晋律 的编修是晋初的一件大事 也是中国法律史的重要一页 早在曹魏 咸熙元年 公元2 6 4 年 司马昭令杜预与贾充 张斐等人编定律令 西晋泰始四 年 公元2 6 8 年 晋律 编成 杜预为之作了序和注 杜预对此用功最多 故 隋 书 经籍志 将 晋律 置于杜预的名下 此次修律是两汉以来我国封建法律的 一次重大改革 首先 律文减少了 从汉律的七百七十三万二千二百余字 减至 十二万六千三百余字 便于各级官吏的掌握 增强了法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 在法律思想上摈弃了 穷性尽理 附会解说的作法 采纳了杜预的主张 晋书 杜预传 卷3 4 唐 房玄龄等撰北京 中华书局1 9 8 8 若不做特别说明 本文凡引用此书均为此 版本 o 晋书 杜预传 卷3 4 o 晋书 杜预传 卷3 4 9 1 目志 任苏杜郑传 卷1 6 晋 陈寿 宋 裴松之撰注 北京 中华书局1 9 8 2 若不做特别说明 本文凡 引用此书均为此版本 o 晋书 杜预传 卷3 4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法者 盏绳墨之断例 非穷性尽理之书也 做到 文约而例直 听省而禁简 例直易见 禁简难犯 易见则人知所避 难犯则几于刑厝 考课制度是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一环 它关系到官员的任免升降和吏治清浊的 评判 杜预参阅古今 继承了父亲社恕的主张 世有乱人而无乱法 为治之要 莫先于用人 o 泰始中 杜预提出了自己的一套考课办法 委任达官 各考所统 岁第其人 言其优劣 如此六载 主者总集 采按其言六优者超擢 六劣者废免 优多劣少者平叙 劣多优少者左迁 杜预还建议太子丧制不应泥于陈俗 本着礼教与国事并重的原则 移风易俗 改革旧制 泰始十年 公元2 7 4 年 元皇后死 以博士陈逮为首等人建议 太子 宜终服三年之丧 时为尚书的杜预立即予以反驳 他说 太子出则抚军 守则临 国 宣卒哭 除衰麻辔 固 谅蠲 终制 心存孝意 既尽人伦之情 又崇礼教之 意 又有利于军国大事 没有必要服丧三年 劳心劳力 空耗时日 当时正有所 作为的晋武帝司马炎赞同了杜预的这一主张 杜预很有政治远见 平吴之后 杜预认为天下虽安 但 忘战必危 因此 他修学宫 讲武事 训士卒 安百姓 并建议在要害之地设置屯营军旅 以防止 叛乱 他的居安思危思想及备战行动 对于维护南北统一局面起了有力的保障作 用 因此南方百姓歌颂杜预 后世无叛由杜翁 孰识智名与勇功 2 经济水利建设 在经济水利建设方面 杜预的贡献也是相当大的 泰始初年 杜预因出谋抗 击刘猛有功 拜为度支尚书 负责全国经济财政工作 直到咸宁四年 2 7 8 年 他在这一职位达七年之久 其间他积极旌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国计民生出计献 策 他审时度势 上疏晋武帝 建议设藉田 以示劝奖农桑 建安边之策 为军 国大事运筹帷幄 又建议兴常平仓 定谷价 较盐运 制课调等措施五十余条 内以利国利民 外以救边安境 皆被晋武帝采纳 咸宁三年 公元2 7 7 年 兖 豫 徐 青 荆 益 梁七州发大水 伤秋稼 农业无收 各业受损 晋武帝诏令群臣献计献策 设法救灾 时杜预正在度支尚 书任内 损益万机 他连上两道 陈农要疏 恳切陈辞 臣辄思 惟今者水 灾东南特剧 非但五稼不收 居业并损 下田所停污 高地皆所硗瘠 此即百姓 全晋文 杜预 卷4 2 清 严可均辑 商务印书馆1 9 9 9 若不做特别说明 本文凡引用此书均为此 版本 全三国文 杜恕 卷4 1 清 严可均辑 商务印书馆1 9 9 9 若不做特别说明 本文凡引用此书均为此 版本 o 全晋文 杜预 卷4 2 o 卒哭 丧礼 百日祭后 止无时之哭为朝夕一哭 名为卒哭 o 衰麻 居丧之服 以麻布作成 o 全晋文 牡预 卷4 2 o 谅船 也作 亮阴4 凉髑 凉阴 指为天子 诸侯居丧 也指居丧之所 o 学富 学校 狁言学舍 o 晋书 牡预传 卷3 4 o 晋书 武帝纪 卷3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穷困 o 他迸一步指出 只靠诏书责令地方长官解围 实属治标不治本 虽诏书 切告长吏二干石为之设计 而不廓开大制 定其取舍之宜 恐徒文俱 所益盖薄 对此他提出一整套救灾改革方案 大体内容如下 其一 废除豫兖两州曹魏所建陂塘 毁陂泄水还耕 其二 废军屯制还耕于 民 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其三 修整两汉旧陂塘及山 谷私家小陂塘 积极的有选择的进行 该修整的修整 该决沥的决沥 既解决了 当前民食困难 又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杜预还修建了邵信臣水利旧迹 引诸水灌田万余顷 公私同利 又开凿 从夏水 湖北沙市东南 至巴陵 湖北监利 千余里的人工运河 内泻长江之险 外通零桂之漕 固促进了当地水利交通与农业的发展 故百姓誉之为 杜父 杜 预以孟津渡口险要 有覆没船只的患害 主持修建富平滓桥 便利了南北交通 杜预还是一位发明家 西晋时 利用水作动力有了很大发展 杜预对当时盛 行的水碓水磨进行了改进 发明了 连机碓 提高了农产品加工能力 另外 欹 器是一种倾斜易覆倒之器 水少则倾 中则正 满则覆 最早见于周代 人君常 置左右以为戒 居安思危 不忘社稷 汉末动乱 此器不复存在 其形制也失传 了 杜预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 重新设计制造出来 晋武帝赞叹不已 杜预又修 订了历法 他考证了古今十历 制作了 乾度历 行于当世 为农业生产创造了 比较适合的新历法 他还发明了 人排新器 其功能构造不详 杜预在担任尚书度支的七八年内 损益万机 不可胜数 朝野称美 号日杜 武库 言其无所不有也 2 平一江表 统一全国 杜预是著名的军事家 他的军事才华多所展露 突出表现在平吴一事 魏元帝景元四年 公元2 6 3 年 魏将邓艾 钟会分兵灭蜀 吴国失去了长江 上游的 天堑 的依仗 吴主孙皓昏庸残暴 人心离散 朝野崩析 泰始元年 公 元2 6 5 年 司马炎认为灭吴统一中国的时机成熟 但是西晋统治集团上层出现了 政见分歧 贾充 苟勖等人过惯了骄奢淫逸的太平生活 只求维持现状 固宠保 位 全无进取之心 坚决反对对吴开战 少数有进取心的士族官僚 则企望灭吴 统一中国 建设小康社会 便不顾反对派的排挤 打击 联合朝中 寒俊 尽力 促成灭吴之举 其代表人物就是羊祜 杜预 张华 王浚等人 羊祜自泰始五年 公元2 6 9 年 出任都督荆州诸军事 坐镇襄阳积极筹划灭 吴 但由于贾充等人的反对 愿望未能实现 威宁四年 公元2 7 8 年 羊祜病危 无法继续工作 他举荐杜预继任都督荆州军事 主持灭吴大计 杜预的军事才华 已为世人所知 此次被荐举任用 可谓用所其人 o 全晋文 杜预 卷4 2 o 全晋文 杜预 卷4 2 o 晋书 杜预传 卷3 4 o 春秋释例 经传长历四十六之一 载有黄帝历 额顼历 夏历 真夏历 殷历 周历 真周历 鲁历 三统历 乾簟历 泰始历 乾度历十二种 o 晋书 杜预传 卷3 4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杜预奉命到荆州 修缮武备 训练士卒 储备军需 积极备战 他剐上任 就选择精锐部队 袭破东吴名将张政镇守的西陵 取得灭吴前的第一个战役的胜 利 揭开了统一战争的序幕 接着又用反间计 使吴主孙皓召回张政 削弱了吴 国边防力量 给灭吴战争创造了有利的战场条件 成宁五年 公元2 7 9 年 杜预认为灭吴条件成熟 于是力排众议 旬月之间 连上两表 请求尽速出兵灭吴 他在表中分析了前线的有利形势和两国的政治状 况 十分肯定地说 立即伐吴有 万安之举 未有倾败之虑 国如果迟疑 孙吴 有了准备 那就不好办了 机不可失 宜速出兵 此时益州刺史王浚也上表 坚 持伐吴 朝中张华等人也力劝司马炎出兵 成宁五年十一月 司马炎下诏兵分六 路伐吴 十二月 杜预所部荆州军队围攻江陵 是伐吴的主战场 杜预先遣部将 周奇率兵扫清吴国在江陵设置的几个军事堡垒 又令周奇率八百奇兵偷偷渡江 埋伏于乐乡城郊 在周围山上多树旗帜 点燃火把 迷惑吴军 吴人慑于兵威降 者万人 晋军趁机攻城 一鼓而下 伐吴军中有歌谣说 以计代战一当万 一 时传为美谈 乐乡城失陷 江陵失去了屏障 杜预乘势进军 一举拿下江陵 长江上游迅 速平定 沅江 汀江以南直到交州 广州 吴国的州郡皆望风而降 杜预代表朝 廷将其一一安抚 设官安民 管理统治 此次战役 杜预所部一共斩俘吴国都督 监军十四人 牙门 郡守一百二十多人 杜预还依仗兵威 把吴国将士和屯戍之 家迁往江北 充实该地区的人口和劳动力 在南郡旧地设置长吏 施政理民 于 是荆州人心安定 吴人赴者如归 在整个战争中 杜预指授方略 智勇双全 立下了大功 堪称为一代军事奇 才 社预以伐吴之功 进爵当阳县侯 增邑至九千六百户 其子杜耽被封为亭侯 食邑千户 受赐绢帛八千匹 以奖其功 二 著述繁富 成就斐然 杜预一生勤于治学 著述甚丰 隋书 经籍志 著录其著作多种 春秋左 氏经传集解 三十卷 春秋释例 十五卷 春秋左氏传音 三卷 春秋左氏传 评 二卷 丧服要集 三卷 女记 十卷 律本 二十一卷 晋令 四十卷 杜预杂律 七卷 善文 五十卷 后人又辑有 晋征南将军杜预集 但流传 于今的只有 春秋经传集解 和 春秋释例 两书 其他著述或己亡佚 或仅存 只言片语 散见于后入的辑录中 他有关 春秋左传 的著作 体系完整 规模 宏大 水平最高 流传最广 构成了独立而系统的 春秋左传 学 我们简称杜 学 l 杜学产生的学术背景 公元2 6 5 年 司马炎代魏自立 建立晋朝 是为西晋 太康元年 2 8 0 年 灭 吴 统一全国 西晋前期 社会经济状况较好 出现了所谓 太康之治 的局面 政局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o 晋书 牡预传 卷3 4 晋书 杜预传j 卷3 4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杜预 春秋左传 学的产生与当对的学术气氛不可分割 曹魏以来 玄学盛 行 备受士大夫阶层的推崇 而烦琐僵化的今文经学走向了衰落 这并不是说儒 学被彻底否定 在意识形态领域 儒学仍占据着统治地位 因为在恢复和稳定封 建秩序方面 儒学能够发挥其他学派无法取代的作用 从孔子到两汉的几百年中 儒家的纲常名教观念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 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变成 了全民族共同的生活方式 价值标准和心理状态 今文经学的衰落并不代表儒学 被彻底边缘化 汉魏之际是一个乱世 为了由乱转化为治 建立正常的封建秩序 各个政权的代表人物纷纷选择了儒家经学 司马氏集团的夺权更是高举起了 名 教 的旗帜 给儒学提供了巨大的的发展空间 此时儒学的发展趋势是古文经学取代了今文经学 王国维在 汉魏博士考 中 指出 古文学立于学官 盖在黄初之际 自董卓之乱 京洛为墟 献帝托命曹氏 未遑庠序之事 博士失其官守 垂三十年 今文学日微 而民间古文之学仍日兴月 盛 逮魏初复立太学博士 已无复昔人 其所以传授课试者 亦绝非曩时之学 盖 不必有废置明文 而汉家四百年学官 今文之统已为古文家取而代之矣 春秋左传 学 就其治学方式和学问传承来看 属于古文经学 从刘歆到 西晋初年 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春秋左传 学的创始人是刘歆 汉 书 刘歆传 载 初 左氏传 多古字古言 学者传训诂而己 及歆治 左氏 引传文以解经 转相发明 由是章旬义理备焉 刘歆之前的研习 春秋左传 仅仅是进行语言文字训诂而已 刘歆开始用传文来训解经文 提炼归纳 左传 的写作体例和章句义理 实际是阐发其中的礼乐制度和经世思想理论 这样 春 秋左传 与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 为其由一般的历史书籍上升为政权的意识形态 著作打下了基础 所以说 此时 春秋左传 才成为一门有思想有理论的学说 东汉时期 名家辈出 著述丰富 不管是考据还是义理 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初期的郑兴 郑众父子和贾徽 贾逵父子均为名家 后来的服虔 许淑 颖予严 都有较高成就 到杜预时代 他所能见到的著述有十数家之多 古今言 左氏春 秋 者多矣 今其遗文可见者十数家 o 在这时 吸收各家成就 参照众家著述 从而形成 部体系完备 内容丰富的 春秋左传 学著作 条件已经成熟 良好的家学渊源 浓厚的学术气氛 再加上个人的嗜好和秉赋 创造一部经 典著作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杜预的身上了 2 杜预的家学渊源 中国自古家学发达 我国古代的文化学术自春秋以来流放于民间 而不由官 府独守 汉代虽设立官学 但民间仍然依照自己的传统私相传授 独立于官学之 外 民间传授经学与豪族 世族的兴起是同步展开的 豪族 世族既是一种延续 不断的社会组织 又是一种延续不断的文化组织 赵翼 廿二史札记 卷五 累 世经学 条云 古人习一业 则累世相传 数十百年不坠 盖良冶之子必学为 裘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所谓世业也 工艺且然 况于学士大夫之术乎 汉代 观堂林集 卷4 王屠维著中华书局1 9 5 9 6 o t 春秋经传集解序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百年来家学的延绵不绝 累世经学被理解为世家大族产生的重要原因 作为京 兆大族的杜氏自然有其家学传承 杜预学问有深厚的家学渊源 祖父杜畿 父亲杜恕 叔父杜理 杜宽都是当 时有名的经学家 杜预的 春秋左传 学 直接来源于其叔父杜宽 杜宽 字务叔 清虚玄静 敏而好古 以名臣门户 少长京师 而笃志博学 绝于事务 其意欲探踱索引 由此显名 当鎏之士多交焉 经传之义 多所论驳 皆草创未就 惟删集 礼记 及 春秋左氏传 解 今存于世 杜宽英年早逝 卒年仅4 2 岁 古代学术传授 方式具有个人化 亲情化 以及随之而来的世袭化的特点 杜预继承其叔父的 春 秋左传 学 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杜预的政治思想和才能受其父亲影响较大 史称杜恕 才学可述古今 著有 杜氏体论 兴性篇 等书 他的 体论 八篇为 一日君 二日臣 三日言 四日行 无日政 六日法 七日听政 八日用兵 杜恕提出了许多先进思想 他主张君臣一体 书 称君为元首 臣为股肱 期其一体相须而成也 以此 来反对名法之家所追求的 君尊而臣卑 的目标 杜恕要求完全用儒家思想来指 导政治 他说 今之学者 师商韩而上法术 竞以儒家为迂阔 不周世用 此最 风俗之流弊 创业者之所慎也 固 杜恕将所论述的八个方面用 礼 统率起来 提出了 礼者万物之本也 的命题 任继愈在 中国哲学发展史 中给出了这样 的结论 在汉魏之际这个历史时期 把儒家思想构成一个完整体系的著作 大概 只有杜恕的这部 体论 但只偏重于政治思想方面 没有上升到哲学世界观的高 度 杜恕是个很有政治思想的人 具有安邦定国的志向 绝非一般政客和混世官 吏可比 这与杜预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杜恕重视官吏的考课 有 奏上黜陟课略 一文 提出了他的主张 杜预也有类似的一篇 议考课疏 子承父业 杜预的政 治思想和性格能力中能找到其父亲的影子 浓厚的家学气氛 给杜预的学术活动 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3 杜预主要学术成果的形成 杜预嗜好 左传 预常称 王 济有马癖 和 峤有钱癖 武帝闻之 谓 预日 卿有何癣 对日 臣有 左传 癣一 杜预手不释卷 终生勤奋 晋 书 杜预传 载 杜预结交接物 恭而有礼 问无所隐 诲人不倦 敏于事而慎 于言 既立功之后 从容无事 乃耽思经籍 为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又参考众 家谱第 谓之 释例 又作 盟会图 春秋长历 备成一家之学 比老乃成 又撰 女记赞 当时论者谓预文义质直 世人未之重 唯秘书监挚虞赏之a 三国志 杜恕传 卷1 6 晋 陈寿 宋 裴松之撰注 北京 中华书局1 9 8 2 若不做特别说明 本文凡弓 用此书均为此版本 o 全三国文 社恕 卷4 l o 全三国立 杜恕 卷4 1 o 三国志 任苏杜郑传 卷1 6 o 人民出版社1 9 8 5 o 晋书 圭t 预传 卷3 4 o 罾书 杜预传 卷3 4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中有些疑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春秋释例 回给予了澄清 晋书 称 预自平吴之后 从容无事 乃著 集解 又参考众家谱第 为之 释例 又作 盟会图 春秋长历 备成一家之学 比老乃成 今考 土地名 篇 称孙氏僭 号于吴 故江表所记特略 则其属稿 实在平吴以前 故所列多两汉三国之郡县 于晋时多不合 至于 盟会图 长历 皆书中一篇 非别为一书 总目 推理 是正确的 据此可知 二书的草创工作 当在平吴战争之前 加之杜预于太康元 年平吴 五年病卒 前后不过六年 他身任荆州利史 多方兴造 政务繁忙 难 于在短期内撰出两部巨著 北堂书抄 载 杜预 少而好学 在官则勤于吏治 在家则滋味典籍 又预出仕之前 引用 左传 语 德不可企及 立功立言可庶 几也 说明他对 左传 的研习应是很早的事情 平吴之后 笔削润色 最后 裁定 应是合乎情理的 晋书 又称 当时论者谓预文义直质 世人未之重 惟秘书监挚虞赏之 考嵇含 南方草木状 称 晋武帝赐杜预蜜香纸万番 写 春 秋释例 及 经传集解 可知当时故重其书 晋书 所言 未必准确 集解 和 释例 以极高的学术水平成为不朽的作品 杜预通过这两部著 作实现了 立言 的夙愿 四库全书总日 清 永珞等撰 中华书局1 9 6 5 6 o t 晋书 社预传 卷3 4 四库全书总耳 清 永珞等掇 中华书局1 9 6 5 6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 杜预的史学思想 史学家在诠释历史的认识活动中 总是从一定的主体意识出发的 没有哪部 历史书不是依据某一史观和预设写出来的 任何关系到历史的认识和著述 都不 可能没有历史主体自觉意识的参与 而只有从这些史观预设和主体意识来观察 史书才有意义 春秋 一卷事目 直到今天仍有意义 就在于它蕴涵着作者的哲 学观念 社会认识 政治理想和个人感情等主体意识 今天我们把这些史家的主 体意识称之为史学思想 哲学上称之为元叙述 即形而上学的构造或假设 它是 整合和诠释史料的原则和结构 这种元叙述 如天命史观 人类进步 社会公正 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对大同社会的期待等 都是个人意志和利益集团欲望的反映 它是超验的和形而上学的 是历史编纂的纲领 是历史解释的最后根据 杜预是 魏晋之际的学者 军事家 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 在他的著述和经历中 我们能 找到闪烁在他头脑中的思想 观念和意识 一 杜预史学的动机目的性 历史研究往往受主体主观希望和目的的影响 历史研究者大都是带着某种预 期目的或社会报复开始他的工作的 杜预的学问有极强的功利目的性 唐刘黄 春 秋释例 原序 o 载 汉兴 帝制立贤良文学之士 率以 春秋 治天下 晋主 中国 元凯以 春秋 为安危 故述兹凡例 欲以安中国而御四夷 释权义以正 礼经 杜预正是怀着这种安邦定国的政治理想去从事学术研究的 春秋释例 公即位例第一 中有一段陈述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杜预对社会 问题的关注 三代封建自上及下 降杀以两军不亢 高臣不及 毕强弱相参 众 力相须 贤愚相厕 故虽有昏乱之君 必有忠贤之辅 我东周东迁 晋郑是依 无知之乱 实际上获小自 骊姬之妖 重耳以兴 天下虽瓦解而不土崩 海内虽 糜沸而不瓮溢 这段文字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周王室及诸侯国的政治形势 行文中 流露着杜预强烈的感情倾向 表达了对社会安定 国家统一的渴望与期待 更倾 诉了自己希望作为 忠贤之辅 参与政权 有所作为的愿望 杜预的这种情感意识与他所处的时势特征和时代主题有密切的联系 杜预生 活于魏晋之际 从东汉黄巾起义以来 近百年时间中 中国社会是在分裂动荡中 渡过的 国家分裂 山河破碎 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到三国之间的刀兵之鏖 在历次战乱中 大量无辜死于非命 无数村庄毁于战火 特别是杜预亲自参加并 指挥了三国末年的民族战争和灭吴战争 目睹了战争对社会的巨大破坏 基于常 人的怜悯与同情 基于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感情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杜预形成了 参与政权 建功立业 安定社会 实现统一的政治理想 这种理想直接影响了他 对春秋历史的认识与理解 他对春秋 天下虽瓦解而不土崩 海内虽糜沸而不瓮 溢 的感觉 与左丘明对社会变动 旧制度崩溃的接受 赞成和助推 是截然不 同的 更不同于孔子的悲观失望与无奈 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个人感情倾向造成了 o 文渊阍四库全书 影印 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同一社会历史 相同史料的不同解读与感受 我们将杜预对春秋时敬仲等人的态度评价与他在政治上的改弦更张联系起 来 更能说明杜预学问的政治功利目的性 集解 中郑大夫敬仲名字第一次出现是隐公元年 至桓公十八年结束 其 中桓公十一年至十八年集中记载了敬仲君臣的事迹 敬仲有宠于郑庄公 为庄公 娶妻邓嫂 生昭公 庄公死后 敬仲立昭公 宋国又逼迫敬仲立厉公 厉公上台 后 患敬仲专权 企图谋杀敬仲 未逞 自己被迫出奔 昭公又回国复位 两年 后昭公被杀而其子蜜立 继而子盛又被齐侯杀害 敬仲将昭公之弟从陈国接回 立为新君 敬仲四次立君 立昭公一一立厉公一一复立昭公 立昭公弟 三次 废君 废昭公 迫宋国压力 一一逐厉公一一弃子蜜 敬仲知齐侯之谋 明哲保 身 沉默不言 对这几个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呢 杜预的观点很明确 痛惜并怨恨昭公 忽 昭公 为太子 有母氏之宠 宗卿之援 有功于诸侯 此太子之盛者也 而守介节以失大国之助 知三公子之强 不从敬仲之言 修小 善 絮小行 从匹夫之仁 忘社稷之大计 故君子谓之善自为谋 言不能谋国也 父卒而不能自君 郑人亦不君之 出则降名以赴 入则逆以为太子之礼 始见于 逐 终见于杀 三公子更立 乱郑国者 实忽 昭公 之由 痛惜中含有责怨 和暗恨 指责厉公 突 厉公 既篡立 权不足以自圃 又不能倚任敬仲 反与小臣 造贼盗之计 故以自奔为文 罪之也 o 赞扬敬仲 恨昭公 不从敬仲之言 责厉公 不能倚任敬仲 晋书 杜 预传 中有一段杜预生前遗令 吾往为台郎 尝以公事使过密县之邢山 山 上有冢 问耕父 云是郑大夫敬仲或云予产之冢 遂率从者敬而观焉 其造冢居 山之顶 四方周达 连山体南北之正而邪东北 向新郑城 意不忘本也 其隧道 唯塞其后 而空其前 不填之 示藏无珍宝也 不取于重深也 山多美石 不用 必集洧水自然之石 以为冢藏 贵不劳工巧 而此石不入世用也 君子尚其有情 小人无利可动 历千年无毁 俭之致也 吾去春入朝 自表营洛阳城东 首 阳之南 为将来之兆域 仪制取于郑大夫 欲以俭自竞耳 杜预对敬仲 予 产的推崇景慕可见一班 敬仲可称道之处在哪儿呢 杜预为什么又如此赞扬敬仲呢 我们从中可阻找 到杜预的写作出发点 在国与君问题上 他处理得恰当 国重君轻 逐君保国 罪不足而功有余 这正是孟子的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固的观点 进一步 我们看看枉预对于弑君的态度 左传 宣公四年 凡弑君称君 君无道也 称臣 臣之罪也 杜注 称君 谓唯书君名而称国以弑 言众所共 绝也 称臣者 谓书弑者之名以示来世 终为不义 春秋释例 书弑例第十五 o 春秋 桓公十五年 经注 春秋 桓公十五年 经注 o 每敬 桓公十五年 经注 o 孟子 尽心下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天生民而树之君 使司牧之 群物所以系命也 然本无父子自然之恩 未有家人玩习之爱 高下之隔悬殊 壅塞之否万端 是以居上者降心以察下 表 诚以感之 然后能相亲也 若亢高自肆 群下绝望 情义圯隔 是谓路人 非君 臣也 人心苟离 则号位虽存 无以自固 杜预为弑君的合法性找到了依据 那 么敬仲的废君逐君弃君自然是正当的了 杜预的这种观点和倾向有明显的政治意图 杜预为司马懿的女婿 他竭力靠 近孝忠于司马氏集团 替司马师逐君司马炎弑君文饰 为司马氏集团篡夺政权寻 找历史的合法性 应是他的份内工作 杜氏家族与司马氏集团的关系则集中反映了杜预的政治倾向 由于父亲的原 因 杜预的仕途受阻 但从他早年的志言 德不可企及 立功立言可庶几也 可 以看出 杜预是个功利心极强的人 晋书 杜预传 又载 预好为后世名 常 言高岸为谷 深谷为陵 刻石为二碑 纪其勋绩 一沉于万山之下 一立于蚬山 之上 日 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他对功名的热衷可见一斑 所以 杜预决不是 一个会甘于远离仕途 默默无闻的人 面对政治前途受到严重影响的社会现实 无论是从家族利益还是个人抱负考虑 枉预都必须作出选择 改变自己在仕途上 的困境 司马昭掌权后 杜预积极向司马氏集团靠拢 杜预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旌 史 书并无记载 但之后的两个结果表明 杜预肯定作出了某些举动 一是 司马昭 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杜预 政治的联姻使杜氏家族与司马氏集团的利益联系在一 起 二是 曹髦甘露二年 2 5 7 年 杜畿的故吏 大儒乐详出面举荐杜预 政治 的联姻表明以杜预为代表的京兆杜氏政治立场发生了转变 开始旗帜鲜明地坚决 支持司马氏集团的夺权斗争 我们将杜预对春秋人物敬仲的评价与他在政治上的改弦更张联系起来 能得 出这样的结论 柱预的 春秋左传 学实际上是为司马氏篡夺政权文过饰非和寻 找理论合法性 杜学的政治功利目的性是十分明朗的 南北朝时期 朝代更替频 繁 弑君夺权者不可胜数 杜注逐渐在 春秋 学中取得统治地位 就是顺理成 章的事了 杜预史学的功利目的性 证明了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认识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认识主体在历史认识活动中并不是完全接受历史事实的被动者 而是一个积极思 想的自主体 恩格斯指出 在社会历史领域进行活动的全是有意识的经过思虑和 凭着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人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意图 没有预 期目的 历史学家也是如此 他们把历史作为自己的认识对象 用自己的价值 尺度和标准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 杜预的性格 爱好 政治倾向和家族利益影响 到了他的学术研究 使其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性 二 杜预的天命历史观 动机目的性是史学家认识和评价历史的起点 它左右着研究的方向 内容及 结果 而处于历史学家认知和评价体系最高最深层的则是他的哲学观和历史观 o 路德维希 费尔巴啥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就历史认识雨言称之为历史哲学 与其政治经济利害 动机目的相比 历史哲学 带有更多的超验的和先验的性质 生活在魏晋之际的杜预 并没有超出他时代的 认识范围 天命史观 英雄史观 循环史观等 杜的历史哲学基本属于天命史观 的范畴 在杜预的注述中很多地方表达或透露了他的历史观 左传 僖公二十五年 传注 周德虽衰 天命未改 左传 成公四年 传注 言天道显明 受其命甚唯 不可不敬以奉之 敬 诸侯 则得天命 春秋释例 书弑例第十五 天生民而树之以君 使司牧之 群物所以系 命也 故戴之如天地 亲之如父母 仰之如日月 奉之如神明 其或受雪霜之严 雷电之威 则奉身归命 有死无贰 故 传 曰 君 天也 天可逃乎 此人臣 所执之常也 杜预表达了这样的观念 民 是上天所生 君 是上天所立 代天治民 所 以君王应当敬奉天命 不可懈怠 臣下和百姓对君王应 戴之如天地 亲之如父 母 仰之如日月 奉之如神明 虽 受雪霜之严 雷电之威 则奉身归命 有死 无贰 这是典型的君权神授思想 民人和君王的命运是由人之外的某个实体 天或神控制着和决定着 天或神是最高的主宰 用这种观念来认识解释历史事件 和社会发展 我们称之为天命史观 左传 僖公十五年 传注 龟以象示 筮以数告 象数相因而生 然后有 占 占所以知凶吉 不能变凶吉 即是说人在社会事物发展中无能为力 也无可 奈何 任凭上天的摆布 人的能动性在哪儿呢 没说 一切由上天决定 人匍匐 于神权的威灵之中 藐小而又可怜 这是典型的天命史观 从杜预对h 签预测的态度和解释中 我们更能清晰地看到他的这种历史观念 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 的一段文字便集中说明了杜预的历史观念 陈国公 子完 即敬仲 在国内宫庭之乱中逃到了齐国 并受到了极高的礼遇 敬仲也表 现得授受有度 礼数有加 随后便追述了陈国大夫懿氏对敬仲及其后世前途的预 测 初 懿氏h 妻敬仲 1 其妻占之 日 吉是谓 凤凰于飞 和鸣锵锵 2 有妫 妫 陈姓 姜 齐姓 之后将育子姜 五世其昌 并于正卿 八世之后 莫之与京 陈厉公 蔡出也 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 生敬伸 其少也 周史有以 周易 见陈侯者 陈侯使筮之 3 遇 观 4 之 否 5 日 是谓观国之 光 利用宾于王 6 此其代陈有国乎 不在此 在异国 非此其身 在其子孙 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坤 土也 巽 风也 乾 天也e 风为天于土上 山 也 7 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 于是乎居土上 8 故日 观国之光i 利用宾于王 9 庭实旅百 奉之以玉帛 天地之美具焉 故日 利用宾于王 犹有观焉 故日 在于其后 o d 风行而著于土上 故日 其在异国乎 若在异国 必姜 姓也 姜大岳之后也 山岳则配天 物莫能两大 陈衰 此其昌也乎 及陈 之初亡也 陈桓子始大于齐 其后亡也 成子得政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支 杜注 1 懿氏 陈大夫 龟曰h 2 雄日风 雌日皇 雄雌俱飞 相和而呜 锵锵然 犹敬仲夫妻相随适齐 有声誉 3 蓍曰筮 坤 下 巽 上 观 5 坤 下 乾 上 否 观 六四爻变而为 否 6 此 周易观卦 六四 爻卦 恳 一主放 最 态鬈暨赢褒夔 是赢嚣熊k 薰a 随慕墓厦埝之 7 巽 变为 乾 故日风为天 自二至四有 艮 象 艮 为山 8 山则材之所生 上有 乾 下有 坤 故言居土上 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