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秦观词作为词中正音,其进入接受领域后的审美境遇和历史命运并非一帆风顺,而 是在浮沉中完成了它的接受历程。本文拟通过对秦词的清代接受过程进行分析,揭示秦 观及其词在清代词史上地位的变化。 清代词选收录频率最高的秦词篇目,构成秦词中最具影响力的部分,也是奠定秦词 清代词史地位的中坚;清人创作中对秦词的援引、唱和之作等,反映出秦词经典篇什及 人格魅力的召唤力,是显示秦词地位的指标之一;清代词论家对秦词的评价一直较高, 但同中有异,各时期词坛推崇秦词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同时亦有批评之语,这是再现秦 词接受轨迹的重要参考资料。 正是清代接受者的不断完善和开拓,使秦词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并完成了对秦词 的最终定调。 关键词:秦观词清代接受 a b s t r a c t a st h eo r t h o d o x i e so fc i ,t h ea e s t h e t i cs i t u a t i o na n dh i s t o r i c a ld e s t i n yo fq i n g u a nc ih a s h a dl o t so fm o d e sa f t e ri te n t e r e di n t ot h er e c e i v i n ga r e aa n dc o m p l e t e di t sr e c e p t i o np r o c e s s i nu p sa n dd o w n s t h i st e x tt e n d st oa n a l y z et h er e c e p t i o np r o c e s so fq i n g u a nc ii nq i n g d y n a s t yi no r d e rt or e v e a li t ss t a t u s c h a n g e s t h eh i g h e s tf r e q u e n t l ys e l e c t e di t e m si nq i n ga n t h o l o g i e so fq i nc if o r m e dt h em o s t i n f l u e n t i a lp a r ta n d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b a c k b o n eo fq i nc i sh i s t o r i c a lp o s i t i o ni n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w r i t i n g sc i t e dq i nc ia n da n t i p h o n st oq i nc ib yq i n gp e o p l er e f l e c t e dt h ea p p e a l i n g p o w e ro ft h ec l a s s i ci t e m so f i ta n dt h ea u t h o r sp e r s o n a l i t yc h a r i s m a , w h i c hs e r v ea so n eo f t h ei n d i c a t o r sq i nc i ss t a t u s ;c ic r i t i c so fq i n gh a dh i 曲e v a l u a t i o no nq i nc i ,b u tt h e r ee x i s t d i s a g r e e m e n t s ,a n dt h er e a s o n st h e ya d m i r e dq i nc i 嘴d i f f e r e n tt o o ,m o r e o g e r ,t h e r ea r e e v e ns o m ec r i t i c i s m , w h i c hi si m p o r t a n tr e f e r e n c em a t e r i a lt or e p r e s e n tt h er e c e p t i o n a l t r a j e c t o r y i ti st h ec o n t i n u o u si m p r o v e m e n ta n dp r o m o t i o no f t h er e c e i v e r so fq i n gd y n a s t yt h a t m a i n t a i n e di t sv i t a l i t y , a n dc o m p l e t e dt h ef i n a lp i t c h i n go nq i nc i k e yw o r d s :q i n g u a nc i q i n gd y n a s t yr e c e p t i o n l l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 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其它相关数据库。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硷互圣缀一指导教师签名:趁垒垂l 如扣年6 月舻日铷p 年6 , 9 。1 日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入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 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 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 :匕 恧。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器雅款 如j a 年6 月如日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_ 上- j 一 刖舌 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接受美学引入中国,给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对中国近年来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存在 于历时态读者的阅读与接受中,作品是在历代读者的接受、反应、评价中获得其每一时 代的现实生命的,历代的现实生命构成了文学作品的接受的全过程,即接受史。 这一方法同样适于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事实的确如此,学术界运用接受美学方法对 古典文学进行研究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就秦观词的接受研究来说,目前已经取得的成 果有董希平秦观词传播接受研究( 1 9 9 9 年湖北大学硕士论文) 、兰玲秦观词的宋代 接受概论( 2 0 0 6 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和朱丽霞八百年词学接受视野中的秦观 词( 云南大学学报2 0 0 8 年第l 期) 。在对秦词接受做出贡献的同时,董希平和朱丽 霞只将清代部分作为整个接受史的一部分,论述未免过于简单。实际上,秦词在清代被 重新审视,其研究成果比起宋、明两代既有深化,又有创新。且古典文学作品的思想艺 术价值不是恒定不变的,它随着历代读者的接受状况而变化,因为价值总是相对于主体 需求而言,它是主客体间一种需求与满足需求的关系。当接受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政 治背景等外在因素发生变化时,对文本的解读则产生新的见解。对秦词而言,清人正是 在多变的政治条件下对秦词作出了新的批评接受。本文通过研究清代不同时期词派、词 论家对秦词的接受情况来展现秦词在清代的生命力,并借以透视他们的文化心理与审美 追求。 本文在当前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传播学、接受美学为主要理论借鉴,系统考察 秦词在清代传播接受的过程,总结其中的接受规律和词史演进特点,并进一步探究这段 接受史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尽力从多角度、多层面把握这一复杂的文学现象。研究目 的在于:第一,在文学审美特质的历时动态解读中深化对秦词的认识;第二,以秦词为 个案来审视中国词史发展中的一些规律性现象。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首先调查清代词选、清人诗词创作中对秦词的接受情况。清代为词学的中兴期,词 选数量众多,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词选,考察秦词的入选情况,并对比宋、明两代词选, 对秦词中被历代选为经典的篇目作出阐释、分析异同情况的同时,侧重说明清代人在当 时文化背景和社会政治环境中对秦词作出的新的遴选篇什,分析其原因。秦词中的名篇 名句、经典意象甚至是由此得名的名胜古迹,均引起清人关注,清人在诗词创作中多次 提及,并以和词、用韵、拟意等方式在几百年之后中对秦词作出回应。因此,本文也将 重点介绍清人创作中的秦词接受。 其次,以清代词学发展为主要线索,重点叙述不同时期,不同词学流派和单个词论 家对秦词的批评接受。分期以时间为序,但对处于时段交界,或词学主张相近的词论家, 为了尊重文学史的演进规律,本文将其附到某个词学流派之下或某个时段内,不强行按 照时间来划分归属。另外,由于部分词论家如王国维身处两个时代,但其入有丰富的理 论著述,并有全新的理论视角,笔者也将其纳入研究范围,尽量更全面、更具体地展现 秦词在清代接受的动态过程。 总之,本文的研究指向在于把作品研究同清代读者的批评评价结合起来考察,更全 面、正确地反映清代的文学风貌;更具体、动态地把握特定时期作家、作品在文学发展 过程中价值和地位的历史变化及其原因;从由读者群体的审美经验、期待视界及其改变 所决定的社会审美时尚出发,更合理、贴切地解释秦词在不同时期盛衰的原因。 本文的特色在于把文学作品和作家放在历史大环境下,考察清代每一个历史时期下 接受主体对秦词的接受情况,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凸显其“史 的连续 性和动态性。 主要创新点为:首先,摆脱以往学者在写秦词接受时划分词集版本、词选、词话和 笔记小说并重的模式,将词选、清人创作并为一章,只作简单论述,重点放在第二章批 评史上。纵向研究一个时代对一部文学作品的消费接受情况,比之以往学者的横向研究 更尊重文学的历史性。 其次,调查秦词在清代接受的过程中,将清人诗词创作中的秦词接受情况列为一节, 主要考察对秦词中名句、旬篇的引用及唱和之作,其中包括用韵、拟意,以及将秦词所 造之景观( 如莺花亭) 和因秦词一举成名的古迹( 如海棠桥) 等入诗、词的篇什。偏重 秦词对清人创作的影响。 最后,将重点放在分析清代词学流派对秦词接受情况的同时,也纳入单个词( 诗) 人或词论家的见解,包括一些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有创新性的评论。为了最大限度还原 秦词接受的历史真实,笔者对诸如此类的评论也吸纳进来,避免只重视大家之系统论词 主张而忽略有意义的零碎评论。 本文包括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前言简单介绍现状和本文研究方法。正文主要 分两章来写,每章下又分几个小节,论文的主体框架结构如下: 第一章主要写清代词选及创作中的秦词接受。分为两小节,分别对清代词选和创作 2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的秦词接受情况做出说明。第一节清代词选中的秦词接受,笔者将选择有代表性的词 选,用表格形式将秦词的入选情况列出,分析其经典作品,并对变动较大的篇什结合清 代社会政治背景作出阐释;第二节清代诗词创作中的秦词接受,对于清人作品中保留的 对秦词的唱和诗词,包括用韵、拟意、用字、将秦词所造之景观和因秦词一举成名的古 迹等入诗、词的篇什进行研究,主要考察秦词对清人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章主要写清代词学批评中的秦词接受史论,按时间顺序分为两节。第一节写 清代前中期词坛与秦词接受,分为清初词坛、康乾词坛、嘉道词坛三个时期,重点分析 清初秦词受追捧、康乾时期边缘化及嘉道时期渐得平反的过程和原因。第二节写晚清词 坛秦词的接受情况,侧重单个词论家对秦词所作出的品评。按时间先后,第一部分主要 考察常州后继如冯煦、陈廷焯等人对秦词所作出的新探讨;第二部分考察沈祥龙、谢章 铤等人与秦词接受;最后考察王国维词论与秦词接受,分析王国维对秦词所作出的新论。 另附录清代普通受众对秦词的接受情况,因资料有限,只做简单论述。 本文把文学作品和作家放在历史大环境中,考察清代每一个历史时期下接受主体对 秦词的接受情况,凸显其“史的连续性和动态性。并期望实现文学与历史的整合,最 大程度还原秦观词在清代接受的真实历史。 第一章清代词选及创作中的秦词接受 第一章清代词选及创作中的秦词接受 词选作为词的选本,其主要功能是“删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 【l 】,它以 选择、衡鉴的方法来体现编选者的期待视野,反映一个时代的审美思潮。清代词学中兴, 词选数量繁多,考察清代词选中秦词的入选情况,既可凸出秦观词在清人中的接受重点, 亦能通过各选本的变动窥视清人接受秦词的大致过程,从而洞悉秦词词史地位的微妙变 化,使其在清代的接受情况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真实,并形成生动、连贯的动态史。此 外,清人诗词创作中喜涉秦词,这是清代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此为秦词接受的另一个 方面,即对后世创作的影响,这又是构成清代秦词接受的一个佐证。本章将分节详述。 1 1 清代词选中的秦词接受 作为词的选本,词选不仅是秦词得以传播的媒介,也是一种特殊的批评方式。每一 部词选都反映出特定时代群体共同的审美趋向和价值观念。龙榆生在选词标准论中 云“选词之目的有四:一日便歌,二曰传人,三日开宗,四日尊体。前二者依他,后二 者为我。操选政者,于斯四事必有所居。往往因时代风气之不同,各异其趣典型之 作,有足垂范后昆,或清丽之音,大为风行当世者,必有人出而抉择汇集,以适应时世 之需要,而选本尚焉。自花间、尊前以迄近代浙、常两派之所标榜,虽醇疵互见, 持说不同,要皆应运而生,各具手眼。弦【2 】龙先生指出,时代风气,即时代审美潮流和社 会需要,对词选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编选者只是扮演了社会舆论的化身。时代风气 发生变迁时,新的审美趣味和社会观念则要求与之相应的新词选的产生,以应时世需要, 即所谓的“应运而生一。反之,亦可通过各词选选词标准的变动推知特定时期的词学观 念。 有清一代的词史,可以说是一部词派更迭史。几乎每一个时期都存在着一个主导词 坛的词派,并随时代风气、社会环境的变迁而迭代。与之相应,作为配合词派美学理想 范本的词选也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因此,清代词选众多,且选词标准各具风 格,然而恰是这诸多取舍不一的词选为后人提供了详实的研究资料。笔者据王兆鹏词 学史料学统计,清代词选多达一百余种,其中有三十多种选录秦词,占清代词选总数 的三分之一;除却清人所选唐五代断代词选一部、明断代词选三部、清人所辑清词选二 i l l 永珞四库全书总目i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1 6 8 5 1 2 1 龙榆生龙榆生词学论文集【c 1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5 9 4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部和女性词选六部、郡邑词选二十七部这些受硬性条件限制不能录选秦词的五十七部 词选之外,余下近五十部词选中,选录秦词的选本占据了五分之三的比重。由是观之, 秦词受到清代词学家的热捧,在清代的接受呈火爆之势,其受人喜爱程度可窥见一斑。 由于清代词选众多,不能网罗殆尽,兹选择一些影响较大的选本进行统计,为求更 加全面客观,本文选择标准如下: 1 清代词派林立,主张各异,各时期主导词坛的词派之选本予以选录; 2 不隶属任何词派的词论家,其词选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的,予以选录; 3 部分词选影响不大,但选词标准独特,不附庸潮流,为体现历史全貌,也予以 选录; 4 各时期词选均有所顾及,力求体现其历史连贯性。 对于编选杂乱、价值不高的选本,则不予选录。所录选本尽量体现不同时期、不同 选域和不同选词标准下的文学观念,以期达到客观真实的目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清代词选中秦观词入选频次统计表表1 第一章清代词选及创作中的秦词接受 繁孓 1 91 81 41 31 31 11 7 1 081 01 41 4 2 022 7 3 8 1 8 心 词词别 古清 自蓼词续宋天微词湘复、 艺 肠今绮怡 词四籁匹绮堂十蘅 综 洁词词轩轩 园选选家轩榭则楼 词馆 满庭芳( 山抹微云)1 4-t、,0t-_ 踏莎行( 雾失楼台)1 2t000_t 八六子( 倚危亭)1 2t 、, -0 - 满庭芳( 晓色云开) 1 00 ,0t 水龙吟( 小楼连苑)9- - t 浣溪沙( 漠漠轻寒) 9- 0tt 塑海潮( 梅英疏淡)8t_、it 阮郎归( 湘天风雨)8-0- 江城子( 西城杨柳) 8-_ 鹊桥仙( 纤云弄巧)8 0- 如梦令( 莺嘴啄花)8-4 如梦令( 门外绿荫) 7 鹧鸪天( 枝上流莺)70- 千秋岁( 水边沙外) 7-j-t- 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60 如梦令( 遥夜沉沉)60-t 、, 画堂春( 东风吹柳) 6t- 生查子( 眉黛远山)5 好事近( 梦中作)5 - 说明: 1 词选先后顺序依据成书时间的先后排列; 2 词调与首句在众多选本中各有差异,依据徐培均 淮海居士长短旬(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版) 校对结果为准; 3 篇目与词选相交的空格中,有。”者为选本收录此词,否则则无。 4 词选一栏中, 词综,指清朱彝尊、汪森所编词综,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版统计。 词洁,指清先著、程洪辑词洁,根据河北大学出版社2 0 0 7 年版统计。 别肠词,指清赵式 古今别肠词选,根据清康熙4 8 年( 1 7 0 9 ) 遗经堂刻本统计。 古今词,指清沈时栋古今词选,根据民国1 4 年( 1 9 2 5 ) 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统计。 清绮轩,指清夏秉衡清绮轩词选,( 即历朝名人词选) ,根据上海扫叶山房民国元年( 1 9 1 2 ) 6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石印本统计。 自怡轩,指清许宝善自怡轩词选,根据嘉庆元年( 1 7 9 6 ) 刻本统计。 蓼园,指清黄苏蓼园词选,根据齐鲁书社1 9 8 8 年 清人选评词集三种统计。 词选,指清张惠言 词选,根据四部备要本统计。 续词选,指清董毅 续词选,根据四部备要本统计。 宋四家,指清周济 宋四家词选,根据丛书集成本统计。 天籁轩,指清叶申芗天籁轩词选,根据道光1 9 年( 1 8 3 9 ) 天籁轩五种本统计。 微云榭,指清樊增祥 微云榭词选,根据光绪3 4 年( 1 9 0 8 ) 望江诵清阁铅印本统计。 词则,指清陈廷焯 词则,根据上海古籍19 8 4 年影印本统计。 湘绮楼,指清王闺运湘绮楼词选,根据上海古籍1 9 8 8 年王闯运手批唐诗选统计。 复堂词,指清谭献复堂词录,据谭氏稿本统计。 六十一,指清冯煦 宋六十一家词选,根据光绪十三年( 1 8 8 7 ) 冶城山馆刻1 :蒙香室丛书本 统计。 艺蘅馆,指清梁令娴 艺蘅馆词选,根据光绪三十四年( 1 9 0 8 ) 排印本统计。 表格分析: ( 一) 、从表格中排名前十一位的词来看,清代选本几乎包含了宋明两代词选中出 现频率最高的词,除浣溪沙漠漠轻寒和望海潮梅英疏淡以外。i l l 与宋明词 选相比,清代词选基本延续了宋明尤其是宋代草堂诗馀和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所 选秦词的范围,所入选的高频篇目基本上是一致的,并无太大变动。概言之,宋代强调 词的婉约本色,重视协律可歌;明代崇尚俗艳,追求婉媚柔靡;清人讲究知人论世,侧 重推敲词中的人生感受,三朝审美思潮可谓大相径庭。这些高频篇目之所以成为共同选 择,正是由于它们符合三代的审美标准,即秦观这些词达到了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的完 美结合。这些词构成了秦词接受过程中的中坚部分,同时也是秦词中的经典篇目,是历 代接受者最为乐道的篇什。这说明秦词本身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成就促成了历史的选择。 ( 二) 、综观上述表格,在出现频率最高的十九首秦词中,有九首作于贬谪之后, 二首作于考试落榜之后,其余八首则为写艳思与艳情之作。从秦观词前后风格和内容层 面来讲,清代词选所选录的秦词在创作时间上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既体现出秦词前期 1 1 1 宋明两朝词选收录秦词情况在湖北大学董希平的硕士学位论文秦观词传播接受研究) 第1 3 页中有较为详细的统 计,不在此赘述 7 第一章清代词选及创作中的秦词接受 主要写艳词,风格旖旎柔婉的特点,又较全面地包罗后期以“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u j 为创作基调的凄厉词作。与宋明两代相比,清代词选中突出了浣溪沙漠漠轻寒 和望海潮梅英疏淡两首词,体现出清人推尊词体,重视词之抒情言志功能的趋势。 究其原因,这和清代各派所倡导的词学思想有很大关系。清初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 论词主张雅正,特别强调词的空中传恨功用。朱氏认为,“言词者假闺房儿女之言,通 之于离骚变雅之义,此尤不得志于时者所宜寄情焉耳。一【2 l 秦观这两首词将失意的抑郁愁 绪打入词中,写得婉约含蓄又格调高雅,正符合朱氏论词的标准,所以词综将两首 均予以选入。之后,清代中期以张惠言为首的常州词派则主张意内言外、比兴寄托的词 学思想。张惠言认为,词意要深,要通过隐晦的微言来表达内心情感,甚至表现君子贤 人的不遇之感和他们对君王、朝廷的忠爱之情,即以婉约的语言表达重大的内容。其风 格含蓄迷离又意味隽永,具有“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极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 见义远一【3 】的特点。浣溪沙漠漠轻寒虽不似望海潮梅英疏淡流露出明显的 身世之感,但由于它符合张惠言在艺术层面的审美要求,同时,在内容上也借凄冷婉美、 轻灵杳眇的意境表烘托出落寞无绪的愁情,寄托人生失意之感,符合了常州词派的审美 趣味,因此得以入选。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后劲也分别传承了各派的观点,因而后世词 选中选此二首者为数居多。这是清代词学审美思潮改变带来的结果。 关于清代秦词传播接受的另一种方式结集出版,主要包括单行本与合刻本两 种,作为秦词大众化传播的物质载体,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促进秦词的接受范围,清 代秦词的结集成册情况在董希平秦观词的传播接受研究第8 9 页有详细的考证, 故不附赘。 1 2 清代创作中的秦词接受 较之宋、元、明三代,清人更倾向援引秦词到其诗词创作中,或是名作效应使然, 或是接受过程中与作者产生的强大共鸣使然,总之,在此方面,清人比前人表现出明显 的热情与兴趣。现试将其作一个大致分类,以便论述。 1 2 1 和韵拟意 文人之间相互唱和本属常见之事,但若在五百年之后仍能被后人追和,且稍具规模, 【1 】周济宋四家词选【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2 9 阁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十t m 】上海国学整理社1 9 3 7 :4 8 7 1 3 1 司马迁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2 4 8 2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则不得不说是历史的选择。尤其是那些经典名作,常引起许多唱和之作,秦词也包括在 内。清人对秦词的唱和之作,主要有和韵与拟意两种形式。 和韵 清初贺贻孙在诗筏中曾说“唐人和诗不和韵,宋人和韵,往往至五六首。一【l 】 从宋代开始,不仅和诗和韵,而且还扩展到和词和韵,这种习惯直到清代仍在延续。笔 者据周义敢、周雷秦观资料汇编统计,清入和秦韵共1 2 次,其情况如下:千秋岁水 边沙四次;梦扬州晚云收两次;:望海潮广陵怀古、望海潮越州怀古、画 堂春东风吹柳、醉乡春唤起一声、 江城子清明天气( 徐培均系此首于存疑 篇) 、蝶恋花晓日窥轩各一次。其中 千秋岁因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成为 被唱和次数最多的词,不仅在清代,在整个词史上亦如此。翻检秦词相关资料发现,从 宋到清, 千秋岁的和词有1 3 首,清人所作占据三分之一的比重。 千秋岁问世不久,即有孔平仲、黄庭坚、苏轼、李之仪、王之道、丘密和惠洪 的和作。秦观千秋岁在今昔对比中写仕途无门和未老先衰的贬谪心绪,堪称沉郁凄 厉。在宋人和作中,除丘塞和惠洪外,他作基本均能与原作或在情感上或在内容上保持 一致,尤其是苏、黄二人之作,由于作为同一群体成员且有着共同遭遇,他们对秦词有 更深刻的体会。而清人所和四首中,尤侗和王士禄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冯霎骧登高怀 古,抒写历史苍茫感;裘凌仙则“谨步淮海公椟霞寺刀【2 】,写怀人之思。除用韵和结构 上今昔对比,时空上今昔今交错之外,没有一点能与原作达到融合,清人的和作已 经失去了原作的本质意义,和韵不过是好名而已。虽然这些和作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 上都无法超越原作,但后世仍有入不断去模仿原作,这不得不说是经典效应的结果。 经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断被接受者阅读、批评、传播,经过集体的共同认可并 转化为集体无意识时方成为经典。因此,经典一旦形成,便成为一个典范,无论从思想 层面还是艺术层面,都为后人提供了可供模仿的范本。并且集体无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认 知状态,对人的影响虽不外露却是根深蒂固的,正如上述千秋岁一词,被确立为经 典后,给后人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一提及千秋岁词牌,人们立即与秦观千秋岁 联系起来,而非他人之词。对经典的崇拜促使后人对经典进行模仿,尽管和作与原作相 去甚远,但模仿仍然是向经典靠拢的一种方式,经典的魅力正在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梦扬州和望海潮二词被唱和,除却其经典效应之外,其它 1 1 l 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诗筏【m 1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 1 6 3 1 2 周义敢、周雷秦观资料汇编【m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1 4 1 0 ,后文引此书中语均随文标注,全书简称汇编 9 第一章清代词选及创作中的秦词接受 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如尤侗梦扬州,用小字标明“客广陵用少游韵 。( 汇编第2 1 3 页) 词谱云:“宋秦观自制词,取词中结旬为名 1 1 ,梦扬州词牌出自秦观,因此, 用此词牌而联想到秦观进而用秦词韵是情理之中。再者,尤侗此时正做客广陵,且所记 内容和所抒之情与秦观望海潮广陵怀古有吻合之处,故尤氏是在几百年之后身处 秦观曾经到过的地方,面对同样的山川江河,有同样的感情,并选用了出自秦观的词牌, 故用秦词韵也是不足为怪的。陈郴华亦出于同样原因,其梦扬州词题记“梦游平山堂下, 彩云已散,风景顿殊,醒后追思,不胜怅惘,因谱此解,用秦淮海韵 。( 汇编第3 3 5 页) 因为梦到扬州平山堂而赋梦扬州词,似乎更与词牌相符合。望海潮词的和作,情况 稍复杂,秦观作有四首望海潮词,清人所和为两首怀古词。其中毛奇龄所和的是望 海潮越中怀古这一篇,其词目云“越中怀古同秦淮海韵一,( 汇编第2 1 7 页) 所写之 景和情与秦观望海潮越中怀古如出一辙,可以说他们二入的词作是姊妹篇;而董 元恺所和为:望海潮广陵怀古篇,其题云“游平山堂登赏真楼,用秦淮海广陵怀古 韵刀,( 汇编第2 2 2 页) 与秦观望海潮广陵怀古可视为姊妹篇。虽然和作不及原创, 然而两篇和词均因作者与秦观身处同地,加之对秦观本人和词作的崇拜创作而成,以至 于在内容和情感上都与秦词保持一致而无自己的特色。 其它四首词被唱和,原因又与上述两首词不同。陈维崧画堂春春景和少游原韵、 王士禄江城子第二体用少游韵、董元恺醉乡春断桥月夜同内饮荷花深处,和 秦少游韵、王士稹蝶恋花和少游分别和秦观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 此词在秦词接受史上始终是排名最高的一首,在当时词坛上就引起巨大轰动。虽然 苏轼极为不满他“销魂当此际学柳七语,但不得不佩服地“取其首句,呼之为山抹 微云君 【1 1 。而后又有铁围山丛谈卷四载“温( 范温) 尝预贵人家会,贵人有侍 儿,善歌秦少游长短旬,坐间略不顾温,温亦谨,不敢吐一语。及酒酣欢洽,侍儿者始 问:此郎何人耶? 温遽起,叉手而对日: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闻者多绝倒。一【2 1 此二事在清代接受者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或是延续了苏轼对秦观的称呼,或引山抹 微云女婿事入诗,或直接引用秦词字句,均使“山抹微云旬成为所有被化用词句中高 居首位的一句。如吴锡麒高邮:“山抹微云秦学士,苏门谁与敌才名。思君我欲发高 唱,三十六湖烟月生。 ( 汇编第2 7 4 页) 在秦学士前冠以“山抹微云刀四字,不仅是对 秦观才气和秦词艺术成就的肯定,还是秦词生命力外化为固定文化符号的体现。类似的 1 1 l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m 1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2 :2 4 8 陶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四【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6 2 6 3 1 2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还有舒位过高邮怀秦太虚“微云衰草艳相传,淮海风流五百年”( 汇编第2 9 9 页) 、 张吉安诗二首其一“我来七百余年后,山抹微云正晚秋( 汇编第3 2 2 页) 、谭 献高邮“使从衰草微云里,想见风流淮海人一( 汇编第3 4 0 页) 等,诸如此类的 创作很多,不一一列举。除直接转用外,还有部分清人将秦句散用在自己创作中,刻意 营造与原作相近的气氛。如秦小岘廉访和作“祠荒古岸微云抹,花落寒城画角疏 、 ( 汇编第2 8 0 页) 凌廷堪木兰花慢高邮吊秦七“过高邮,看水绕孤村,天粘衰草, 倩景谁收 ( 汇编第2 9 0 页) 等。清人这些创作中无处不流露出对秦观的怀念和对其才 情的钦佩,正是这种情感态度加速了秦词在清代的接受进程。 好事近梦中作: 这是一首记梦词,表面看来是秦词中难得一见的旷达之作,实际上却掩饰不住内 心的悲哀绝望,这种寓重于轻的表现手法使这首词更加深刻警醒。且由于词中“醉卧古 藤阴下,了不知道南北修旬,印证了秦观最后卒于藤州一事,世人均将其作为词谶来解 释词本身,给词增加了浪漫的神秘色彩。至清代,清人对此词仍兴趣不减,不仅以诗词 记之,较之前代还更加狂热,甚至到提“藤刀字便与秦词相联系的程度。如厉鹗吴瓯 亭招同人集乡谷亭看藤花分韵“空亭老藤一千尺,高格出屋枝连檐席中不饮莫如 我,看客倾尽知无嫌。更诵淮海藤阴旬,感旧满襟清泪沾。力( 汇编第2 5 5 2 5 6 页) 只 是一次友人相聚看藤花分韵赋诗的文人娱乐活动,却由此想到秦观好事近词,并感 慨涕流,无论是替古人感叹还是借古人抒己怀,这种由一个字联系到秦观整首词的做法 证明了秦词召唤力之强大。谢启昆读全宋诗,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二百首其一云“西 风吹堕藤花泪,甓社珠光掩月华 ,( 汇编第2 7 9 页) 写对秦观惋惜之情。谒秦少游 祠二首之二末四句云“乌鹊阑干人去后,古藤花影月明秋。雨深溪路黄鹂语,仿佛先 生在上头。 ( 汇编第2 7 9 页) 既是对秦词“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 好事近) 一句的化用,同时也描绘出一个与秦词极为相似的环境,来抒发怀悼之情。 多词并用 清人这类创作比较特殊,不是化用秦词中某句,而是大量使用,几乎通篇从秦词中 取字句。如冯煦论词绝句之一“湘天凉雨破寒初,我亦迢迢清夜徂。凄绝柳州秦学 士,衡阳犹有雁传书。刀( 汇编第3 4 3 页) 化用了秦观阮郎归湘天风雨词。用秦词 评论秦词,将自己观点不露痕迹藏于其中,冯煦可谓技高一筹。王蕴章题辞齐天乐 正宫 断肠谁唱江南句? 方回只今难问。孤馆鹃声,驿桥鱼素,觅遍桃源无分。党碑名姓,只山抹微 第章清代词选及创作中的秦词接受 云,自传幽恨。唤起红红,古香片片袖红盈。 签腾闲徵往事,风流原未坠、旧家疏俊。风纸言愁,乌丝界泪,剩有莺花消领。蟾蜍砚润, 更说与黄洲、 雅谈堪并。门掩春寒,玉箫还谱韵。( 汇编第3 8 4 页) 这首词较为复杂,涉及四首秦词,首句源自好事近梦中作,黄庭坚曾因此词作诗 寄贺方回“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 汇编第2 1 页) 写只有贺铸能体味秦观的愁苦。王氏题辞以愁字起始,继而转向 踏莎行雾失楼台词中索取词魂,化用“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 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句,将迷茫无绪、凄苦愁绝的情绪推向高潮。再而 引出满庭芳山抹微云名旬,点明秦观眷恋故国,不胜热衷的幽恨;最后将所有愁 闷都付诸“莺花一,指向 千秋岁水边沙外,由“花影乱,莺声碎词句带出。千 秋岁末句“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这旬可以说是秦 观愁绪的顶峰,词风交而凄厉,达到心枯绝望的程度。王氏题辞包罗秦词中四首写 愁佳作,将之化为已用并层层推进,显示出对秦词的谙熟程度与运用技巧。非名作佳篇 不能引入至此,经典之作对人产生的影响可见一斑。 其他如刘炳照题辞踏莎行借碧山题草窗词韵“皓月当时,微云绝调。东流淘 尽词人少。扁舟几度访秦邮,文游台下惟衰草。梅驿孤吟,藤阴幽抱。和天也瘦谁知道? 铜驼巷陌换年华,乘风归去怀坡老。 ( 汇编第3 9 7 页) 一词用水龙吟小楼连苑、踏 莎行雾失楼台、好事近梦中作和满庭芳梅英疏淡四首词;陈世宜题辞声 声慢“微云情绪,小石宗风,虫丝夜吐秋深。月冷钩残,天涯无限伤心。潇湘带愁 流后,剩黄鹂、长伴孤吟。寥落感,是人和天瘦,又到而今。重把珍闻收拾,对飞花片 片,独吊藤阴。劫火灰平,人间享帚千金。方回一般肠断,更西河、墨泪盈襟。芳草恨, 算江南幽梦未沉。刀( 汇编第3 9 8 页) 则用满庭芳山抹微云、南歌子玉漏迢迢尽、 阮郎归湘天风雨、阮郎归潇湘门外、水龙吟小楼连苑、八六子倚危亭、 好事近梦中作和千秋岁水边沙外八首词中句子。大量化用秦观经典篇目中 词句以怀悼其人,既突出对秦词的谙熟,表现接受者的学识,又能简练深沉地抒怀人之 思,达到与用典同样的效果,同时亦能提升作品的知名度,清人此举可谓高明。 综观上述,清人所用秦词字句大致不出以上几首词的范围,这些词是经过历史的选 择和沉淀而形成的经典,吸引着后人不断去接受,去阐释。 1 4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3 文化遗迹与文化典故 “地当名士后,水竹亦风流 ,( 汇编第3 1 9 页) 这种地因人名的事情在中国古代 属常有之事,很多景点、山水、名胜也是由此发展起来的。原本毫不知名或本无特色, 一经文人光顾题词赋诗而变为胜景、名迹,这便是文人造景的结果。其原因王士祯在重 修登文游台记中作了详细的说明:“古来风流文采魁梧奇杰之士,其在当时或遇或不 遇矣。而以名高取忌,守道从谤,至不得一日安其身于庙堂之上,甚者播迁江湖岭峤之 间,而坎壤以老死。数百年后,学士大夫读其书,思慕其为人,至其所尝游眺憩息之地, 必且披榛棘,访碑志,往往为之流连,感激太息,凭吊于荒烟断霭中。一( 汇编第2 3 2 页) 由于其文采奇杰,遭遇令人同情,因此更加赢得后人青睐。与秦观有关的文化遗迹 也是如此,大致分来,主要有莺花亭、海棠桥,下文分述之。 莺花亭 莺花亭位于处州( 浙江丽水) ,建成于南宋乾道五年。绍圣二年春,秦观贬处州监 酒税,作千秋岁词,影响很大,后入多慕之。南宋范成大为郡守时,浙东提举徐子 礼巡查处州,劝范成大筹建莺花亭以缅怀秦观。其次韵徐子礼提举莺花亭诗序云: “秦少游水边沙外之词,盖在括苍监征时所作。予至郡,徐子礼提举按部来过,劝 予作小亭,记少游旧事;又取词中语。名之日莺花,赋诗六绝而去。明年亭成,次韵寄 之。 【1 】莺花亭即从此词来。由于千秋岁是秦观贬谪时所作,故其词境凄厉。宋曾敏 行独醒杂志载:“毅甫览至镜里朱颜改之旬,遽惊日:少游盛年,为何言语悲 怆如此? 遂赓其韵以解之。居数日别去。毅甫送之于郊,复相语终日;归谓所亲日秦 少游气貌,大不类平时,殆不久于世矣。未几,果卒。刀【2 】基于此,清入写莺花亭的诗 多延续了千秋岁的愁绝情绪。如王尚赓 莺花亭诗“春风杨柳绿盈堤,为访黄鹂 n d , 溪。游子昔年余韵杳,荒烟幕幕草萋萋城郭轻寒入柳围,秦郎此处赋黄鹂。而 今依旧黄鹂好,不见秦郎醉卧时。名贤高躅一时休,亭外莺花似海愁,千古词人知己少, 令人能不忆儋州? ( 汇编第3 1 7 页) 。这首诗融合了千秋岁、好事近和陆游的莺 花亭诗,写秦观在贬所愁肠百结,只能借酒浇愁,醉忘一时的苦闷,同时也感慨物是人 非的悲凉。 海棠桥 海棠桥位于广西横县,因秦观贬谪横州所作醉乡春词而名。苕溪渔隐丛话前 【l l 范成大范石湖集卷十咖。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1 3 2 嘲曾敏行独醒杂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 0 3 9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5 5 1 第一章清代词选及创作中的秦词接受 集卷五十引冷斋夜话云:“少游在横州,饮于海( 棠) 桥,桥南北多海棠,有老书 生家于海棠丛问,少游醉宿于此,明日题其柱云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 过,海棠晴,春色又添多少。社瓮酿成微笑。半缺椰瓢共舀。觉倾倒,急投床,醉乡 广大人间小。m 【1 】后人认为秦观辱居此僻地,地当因其为名,因而海棠桥成为又一文化 遗迹。清人亦有不少写海棠桥的诗。如金虞海棠桥“横槎江上雨潇潇,秦七风流怅 寂寥。正是小春花发候,醉乡辜负海棠桥。一( 汇编第2 5 5 页) 写正是春天花发季节,海 棠桥上下着小雨,环境与秦观醉乡春中一模一样,但秦观已经不在了,空负了海棠 桥,这是对他的怀念之情。朱秀过海棠桥靠香稻溪头水一涯,桥头无复海棠花。浮 槎馆久生荒草,怀古空亭噪暮鸦一,( 汇编第2 5 7 页) 则写出海棠桥一副败落的景象。 人去一切皆空,表达出一种历史沉思。 谢启昆寄题横州海棠桥,时亦有修少游祠之举不仅为他坐奸党感到不平,同时 也因一代才子的殒落倍感惋惜,并希望人们能修葺海棠桥,使秦观及秦词永垂后世。还 有其它写海棠桥的诗,或凭吊怀古,或借他人酒杯浇已之块垒,均是步秦词后尘,从其 中寻找诗魂,同时,这些诗作又反过来促进文化遗迹和秦词的发扬光大。 与秦观相关的文化典故也为数不少,如“山抹微云一、“对客挥毫 、“愁如海 、“醉 卧古藤阴下等。这些经常被后人引入自己的诗词创作中,因上文有具体交待,故在此 不多言。 无论是遗迹还是典故,均已超越了文学的意义而具有更广泛的文化意义,这些凝聚 着秦观人格力量和文学成就的特殊符号,经过历史的选择和沉淀,发出耀眼的光芒。 1 1 1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d 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2 :3 4 0 1 6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清代词学批评中的秦词接受史论 2 1清代前中期词坛与秦词接受 2 1 1 清初词坛与秦词接受 清初词坛百派汇流,繁荣纷争,正如近人徐珂所云:“明崇祯之季,诗馀盛行,人 沿竞陵一派。入国朝,合肥龚鼎孳、真定梁清标,皆负胜名。而太仓吴伟业尤为之冠, 其词学屯田、淮海,高者直逼东坡,王士祯以为明黄门陈子龙之劲敌。自余若钱塘吴农 祥、嘉兴王翎、周箕,亦有名于时。其后继起者,有前七家、后七家,前十家、后十家 之目。前七家者,华亭宋征舆、钱芳标,无锡顾贞观,新城王士祯,钱塘沈丰垣,海盐 彭孙通,满洲性德也。征舆字辕文,其词不减冯韦。芳标字葆酚,原出义山,神味绝似 淮海。贞观字华峰,号梁汾,考声选调,吐华振响,浸浸乎薄苏、辛而驾周、秦。士祯 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尤工小令,逼近南唐二主。丰垣字通声,其词柔丽, 源出于秦淮海、贺方回。刀【1 】 清初词坛多沿续明代香婉词风,标举南唐北宋,以婉约为宗。历来被奉为婉约正宗 的秦观在当时顺应时代潮流而掀起一场秦词接受热潮。活跃于当时词坛的各大流派几乎 都对秦词津津乐道。此时期词坛呈现出向寄托遥深的婉约之词回归的特色,下文将详述 之。 云间派 清代词学与明末云间派有很大关系,龙榆生先生说:“词学衰于明代,至子龙出, 宗风大振,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2 】云间派反思明词,接续词统,力图回归五代 北宋婉约传统,提倡寄托遥深的风骚之旨和自然婉丽、含蓄蕴藉的词风,评价当时人的 词也以五代北宋作为标准。 至清初,云间派仍是气脉不断,在词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主要代表人为宋征璧、 宋征舆兄弟。清初云间派对秦词并非只做简单的风格认可,而是重新定位。宋征舆认为 秦词是词中正宗,在为其兄唐宋词选所作序中云:“太白二章为小令之冠,菩萨蛮 以柔淡为宗,以闲远为致,秦太虚、张子野实师之,固词之正也”【3 】,秦观词具有 【l l 徐珂近词丛话【m 】词话丛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 4 2 2 2 伪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m 1 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m 1 1 9 5 6 :4 1 3 ) 转引自陈水云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h 日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9 9 :3 6 1 7 第二章清代词学批评中的秦词接受史论 柔淡闲远的特征,师承李白菩萨蛮一路。所谓柔淡闲远,即柔曼宛啭,温婉缠绵, 造语尽洗净裱艳靡丽转趋清雅,韵味悠长,徘徊不尽,这正是婉约词的最高境界。将秦 观比肩李白,重新予以很高定位,其对秦词的推崇也可见斑。宋征舆不仅对秦词有较 高评价,其作词也力追秦观。陈子龙评宋征舆词云:“宋子之词,幽以婉,淮海、屯田 肩随而已。l 】陈氏认为宋征舆词含蓄隐微,深得秦观、柳永之风,虽然有些夸大,但也 说明了宋词确实和秦词有相似性,是有意学习的结果。 宋征璧更进一步,推崇北宋七词人。彭孙通词藻转录宋征璧语云:“吾于宋词 得七人焉:日永叔,其词秀逸;日子瞻,其词放诞。日少游,其词清华。日子野,其词 娟洁。日方回,其词新鲜。日小山,其词聪俊。日易安,其词妍婉此皆所谓我辈之 词也。一圆将秦观列为北宋七词人之一,并总结出其词独有的特点请华。清华,即清 秀华美、风骨自高。既指秦词语言清淡有味,又指格调清雅有致,同时不失华丽,辞意 并茂。将秦观词作为我辈之词和学习的楷模,说明宋氏对秦词的肯定和追捧。 清初云间派对秦词的接受已经颠覆了明代单纯尚艳的传统,宋氏兄弟重新对秦观进 行评价定位,认为秦词是词之正统。此举并非仅是反拨明词,而是在经历甲申国变之后, 黍离之悲充斥词人心中,在认可婉约为正的前提下,他们因旧生新,借用艳词作为载体, 却于习常惯见的相思恋情、离愁春怨题材中,融入自我遭际艰窘多舛的生命感受。秦词 在传统模式内,注入种种新的情绪因素,形成以表达自我为主体的新的内涵,恰给入清 的云间词人提供了一个模仿的典范,因而得到他们的认同。 入清后的云间词派虽然渐趋薄弱,但其继承陈子龙接续词统,推崇五代北宋词的做 法,却为后来大振词风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唐宋建筑改造方案设计理念
- 建筑方案设计通过率
- 电动分割幕安装施工方案
- 住建部施工方案编制模板
- 咨询方案汇报表达
- 清明节茶叶营销方案主题
- 护理职业教育录播课大纲
- 团委外出活动策划方案
- 校园防性侵安全教育教案
- 自动喂食器营销策划方案
- 2025湖北宜昌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招聘编外聘用人员17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数字解密:药食同源生意下最香的成分与赛道研究报告
- GB/T 12643-2025机器人词汇
- 七年级数学学习·探究·诊断上册
- 弹簧设计基础知识概要课件
- GB∕T 17794-2021 柔性泡沫橡塑绝热制品
- 商业银行监管评级简表
- 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PPT课件(PPT 30页)
- 10kV架空线路设计PPT课件(PPT 69页)
- (完整PPT)宋词的发展史课件
- 《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