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分析题解法.doc_第1页
2020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分析题解法.doc_第2页
2020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分析题解法.doc_第3页
2020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分析题解法.doc_第4页
2020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分析题解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分析题解法 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成人高考题类分析,仅供参考! 21、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原来气是动的,可以变化。我们常说志气,志是心之所向,可以在四方,可以在千里,志和气是配合着的。节却是静的,不变的;所以要“守节”,要不“失节”。有时候节甚至于是死的,死的节跟活的现实脱了榫,于是乎自命清高的人结果变了节,冯雪峰先生论到周作人,就是眼前的例子。 问:(1)这段话可分为几层意思?它们的关系如何? (2)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 (3)这段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答:(1)两层意思。一层论气是动的,变化的,另一层论节是静的,不变的;两层的意思构成对比关系。 (2)气是动的,变化的;节是静的,不变的。 (3)对比法,例证法。 22、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 问:(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论点。 (2)作者以“用兵致胜”的要诀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3)文中所引的两句诗属于何种论据材料?这两句话的内容与论点构成怎样的关系? (4)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哪几种认证方法? 答:(1)选择材料要突出主旨,切中要害。 (2)说明了选择材料所要遵循的原则。 (3)以名人名言作诊所。其内容与论点构成比喻关系。 (4)类比法、引证法和对比法(切中要害与不能切中要害的对比)。 23、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艺术的特征是完整,完与整是相因的,整一才能完美。安排文章材料,在许多意思并存时,想产生整一的印象,它们必须轻重分明。文章无论长短,一篇须有一篇的主旨,一段须有一段的主旨。主旨是纲,由主旨生发出来的意思是目。纲必须能领目,目必须附丽于纲,尊卑就序,然后自能整一。“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一篇文章的主旨应有这种气象,众星也要分大小远近。主旨是着重点,有如照像投影的焦点,其余所有的意思都附在周围,渐远渐淡。 问:(1)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这段文字的谁有什么特点? (3)这里运用哪几个比喻? 答:(1)写文章要围绕主旨安排材料,做到轻重分明。 (2)层层深入。 (3)用了三个比喻:一是用纲与目的关系作比喻;二是用北斗星与群星的关系作比喻;三是用照相的聚焦作比喻。 24、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从上面的话看来,我们可以知道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所以我们只略谈原理,不像一般文法修辞书籍,在义法上多加剖析。“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知道文章作法,不一定就做出好文章。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整齐易说,变化则全靠心灵的妙运,这是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了。 问:(1)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引用“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说明了什么问题? (3)“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与整齐”这句话是如何说明论点的? 答:(1)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2)说明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理”可教,而“法”却靠个人的巧妙运用。 (3)在这句话中,“整齐”指的是“理”:“变化”指的是“法”。在整齐中求变化;就是说在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创造出灵活多样的写作方法。这就时一步阐明了“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25、分析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问:(1)请分析“尝”、“吞下”、“咀嚼”、“消化”几个动词的实际含义? (2)请说明这段话的修辞效果。 答:(1)“尝”是指选读其中的一部分:“吞下”是指全读、但不必细心地读:“咀嚼消化”则不但要全读、勤读、而且要精读、细读。 (2)这段话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将读书比拟成吃东西,显得十分生动形象。 26、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写得很少,那么他就必须有很好的记性;如果他很少与人会谈,那么他就必须有很敏捷的机智;并且假如他读书读得很少的话,那么他必须要有很大的狡黠之才,才可以强不知以为有知。 问:(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2)从这段文字来看,这篇文章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1)治学的方法应当把阅读与会谈、笔记相结合。 (2)这篇文章的语言洗练精当,多蒸警句格言。 27、分析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史鉴使人明知,诗歌使人巧慧,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 问:(1)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它与治学方法有何关系? (2)这段话采用了哪种认证方法? (3)这段文字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答:(1)学问变化气质。他说明要把治学与弥补自己的精神缺陷相结合。 (2)归纳法。 (3)排比。 28、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既而大叔西鄙北贰於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於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问:(1)概括共叔的性格特征和野心? (2)郑庄公隐藏着怎样的用心? (3)概括郑庄公的性格特征? (4)本段的中心人物是谁?作者刻画这一人物的手法是什么? 答:(1)这段文字提示了共叔段贪得无厌、愚蠢狂妄的性格特征。其野心是不断扩大势力范围、与郑庄公分庭抗礼,以至篡夺王位。 (2)从本段可看出郑庄公是个工于心计、胸有城府的人。其用心是故意放纵共叔段的野心,使其最终走上叛逆,然后一举除之,永绝后患。 (3)工于心计、胸有城府、阴险狠毒是郑庄公的性格特点。 (4)中心人物是郑庄公。刻画这一人物形象作者一是采用对话的方式,二是采用烘托的手法。通过郑庄公的几句话:“无庸,将自及”、“不义不昵,厚将崩”,就提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姑息养奸,狠毒阴险。共叔段的贪得无厌、得寸进尺衬托了庄公的胸有城府、险恶狠毒。而子封的急躁耿直、为国事忧虑则烘托出郑庄公的老奸巨猾。 29、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问:(1)本段在全篇的情节结构上属于哪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2)本段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提示了郑庄公怎样的性格? (3)颍考叔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现他的性格特征。 答:(1)属于“尾声”部分。本段是对该事件的一种补充,其作用是:一是使故事更加完整;二是揭露了郑庄公的虚伪;三是宣扬了孝道,这也是作者所要宣扬的道德观念。 (2)本段主要采用了细节描写和烘托手法刻画郑庄公形象。作者通过答颍考叔“食舍肉”的细节描写,写尽了颍考叔的“纯孝”,这样就反衬郑庄公的不孝。又通过郑庄公与姜氏“隧而相见”的细节描写,写出了郑庄公的虚伪。 (3)颍考叔的性格特征是机敏聪慧,循循善诱。作者主要通过他“食舍肉”这一细节加以表现。 30、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