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号 115565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二级学院:国际经济学院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五年五月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是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本人签名: 日期: 2015年5月20日 摘 要随着国内猕猴桃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猕猴桃种植技术也会不断提升,更加科学先进种植、培育技术被运用到猕猴桃种植领域,技术水平的进步可以极大的提升我国猕猴桃种植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猕猴桃种植方面的主要发展趋势是高科技技术应用正在不断加快,运用高科技技术加快猕猴桃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周至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猕猴桃生长条件,是人工栽培的最适宜地区。其培育的猕猴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品质与风味,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普遍欢迎,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种新兴水果。周至县猕猴桃作为“中国猕猴桃之乡”,应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化,大力促进全县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加快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分析与探讨,剖析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和对策建议,力求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周至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关 键 词:猕猴桃;产业化发展;周至县;农民增收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kiwi fruit planting industry, the kiwi fruit planting technology will improve, more scientific and advanced planting and breeding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kiwi fruit planting,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kiwi fruit planting industry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kiwi fruit cultivation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high-tech technology is accelerating, use high-tech technology to accelerate the healthy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kiwi fruit industry.There have advantageous kiwi fruit growing conditions, is the most suitable cultivated area. The cultivation of kiwi fruit has higher nutritional value and unique quality and flavor, is well received in the market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come a new worldwide fruit. There kiwi fruit as Chinese kiwi fruit of the township and should develop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kiwi fruit,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unty economic growth,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the well-off socie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Throug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zhouzhi county kiwi fruit industry development, analyze the kiwi fruit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put forward zhouzhi county kiwi fruit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 and countermeasures, makes every effort to promote the farmers income,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weeks to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harmony.Key words: Kiwi fruit;Industrialization;Zhouzhi county;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目录1 绪论11.1研究目的和意义11.1.1研究的目的11.1.2 研究的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2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31.2.3发展趋势41.3 主要研究方法42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52.1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规模52.2 周至县猕猴桃的品种结构52.3 周至县猕猴桃的经济效益63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现存主要问题83.1 果农思想落后,产业化意识淡薄83.2 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优良品种开发不足83.3 基地建设落后,规模效益不明显93.4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功能弱93.5 龙头企业的主体意识不强,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系不紧密93.6包装简单, 销售体系不健全, 造成市场占有率低93.7 加工企业消化能力不强、原产品过分依赖鲜果市场103.8名牌产品少,科技支撑作用不突出,技术含量低103.9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104加快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升级的原则、对策及建议114.1遵循的基本原则114.1.1市场导向原则114.1.2适地适栽原则114.1.3群众自愿原则114.1.4科技创新原则114.1.5产业化开发原则114.1.6可持续发展原则114.2合理布局,加快品种结构114.3以质量为先导,实施国际果品标准,开展有机生产124.4建立猕猴桃生产合作组织,提高产业化程度124.5培育市场,拓宽销售渠道134.6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贡献率144.7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154.8加强基地认证,建立监管机制155结论与展望165.1结论165.2展望16参考文献18致谢20211 绪论1.1研究目的和意义1.1.1研究的目的周至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猕猴桃生长条件,是人工栽培的最适宜地区。猕猴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品质与风味,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普遍欢迎,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种新兴水果。通过对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分析与探讨,剖析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和对策建议,力求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周至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1.1.2 研究的意义随着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展区域比较优势,建立农产品农业带,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一县一业,各地要立足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前景好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周至县猕猴桃作为“中国猕猴桃之乡”,应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化,大力促进全县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加快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作用。1、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缩小城乡差距进程。因猕猴桃产业化发展是商业、农业与工业等多部门结合的互利互惠的统一体,从事种植业的收益农民既可以得到,分享商业和工业所得的利润又可以得到,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带来农民收入机遇的提高。同时,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是果业产业化发展,果业产业化把农村生产与城市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运作,不但保证了农产品的销售,而且保证了城市农产品的供应,架起了城乡之间的桥梁,是城乡间一种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同时,它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向农村乡镇的转移,加快了农村小城镇建设进程。“龙头”企业在小城镇的相对集中又吸引了资金、技术、人才和设备,与农村的劳动力、自然资源优化组合,促进了城乡之间的经济交融,收到了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效果,促进了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2、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经济。实现农业的规模经济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农业产业的聚合规模。该形式可以实现高度商品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一体化、社会化经营,既扩大了经营主体的规模,又利于关联产业群体优势的形成。二是通过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由农业转向工业,在种田能手手中集中大量土地,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该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然而猕猴桃产业发展将生产、加工、销售与土地有机的连成了一体,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果业产业链,从而提高了农业尤其是果业的规模经济效益。3、有利于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农业产业化通过产供销这一桥梁,使生产与市场、企业与农户紧紧联系在一起,不但为农民解决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困难,而且为农民分担了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而猕猴桃产业发展将农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中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陕西的野生猕猴桃品种资源最为丰富,有品种研发上的天然优势,但实际中存在研发与市场脱节,研发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陕西应依托秦岭独有的猕猴桃天然种质资源优势、猕猴桃科技优势,加快建立猕猴桃研发中心。通过整合猕猴桃试验站、周至猕猴桃研究所、西安佰瑞猕猴桃研究所研究力量,联合中科院、四川省自然科学研究院、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猕猴桃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世界猕猴桃品种研发方面后来居上,陆续研究成功一批新品种,最终形成全品系规模。周至县猕猴桃主要存在以自产自销为主要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经营,贪图短期利益,蘸药使猕猴桃增产,但严重降低猕猴桃品质,营养价值下降,危害猕猴桃持续健康发展,降低周至县猕猴桃知名度,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给猕猴桃长期发展带来不利,给猕猴桃产业带来严重不利。周至县猕猴应该让种植能手规模经营,统一施肥,统一灌溉,确保品质,提高品质,确保品牌。国内学者主要从产业化实施过程进行研究,如刘晓静从利益分配进行研究,指出处理好各个单位利益分配;罗必良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两种不同方式,选择适当形式,提高效率;白晋湘,雷海章(2004),分析了湘西猕猴桃农业产业化项目成功实施的原因,提出了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力。我国农业化发展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农户、协会组织、企业及政府都有自己的定位,但各自具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平等的交易主体和逐利的经济行为,因而避免不了相互之间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产生的矛盾,并由此引发的各种风险。刘晓静(2008)通过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依据:社会分工协作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契约理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理论。得出了利益机制市场农业化经营运行机制的核心,而利益分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中最核心的问题,并按组织的严密程度高低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完全市场农业、订单(合同)农业、完全内部化农业的利益机制进行研究。罗必良(2007)从比较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常用的两种不同的组织模式,即“公司+农户”与“公司+中介组织+农户”模式各自在节约交易费用时所起的作用中得出:农业产业经营作为一种组织和制度创新,其实质就是在于借助一体化实现企业对市场的替代,目的在于节约交易费用,而为了达到此目的,提高经济组织的效率,必须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白晋湘,雷海章(2004),分析了湘西猕猴桃农业产业化项目成功实施的原因,即源于对消费市场的准确把握、湘西猕猴桃资源优势、确立农民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主体、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和重视科技创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力。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近些年来,新西兰、法国、意大利等猕猴桃产业大国积极研发大果型、黄肉系、高VC优品质的新品种,以达到超过目前国际市场上的“海沃德”品种,以尽快的培养出新品种独占国际市场。国外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美国哈佛大学的 John M.Davis和 Roy A.Goldberg 出版的著作开创了农业产业化研究,提出概念Agribusiness。 另外还有一个词语 Agroindustrialization,指全球粮食和纤维体系的快速转型过程,国外学术界都一致同意 Reardon 和 barrett(2000)对该过程的定义:(1)农业加工、流通和农业投入的非农供给三方面的增长。(2)农业食品企业和农业之间制度及组织的变化,比如垂直协作的明显增加。(3)农业部门的相应改变,如产品构成、技术、部门和市场结构的变化。Sykuta和cook(2001)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契约论、产权理论和代理理论,对合作社与成员的合同关系,以及投资者所有公司(IOF)与农场主的合同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认为合同设计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双方产权的分配、激励机制以及绩效的考核机制。Eaton等(2001)则通过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订单农业发展的研究表明,订单农业的成功发展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作用:首先,农户要有要求,企业的产品要有销路;其次是合同条款的没计要合理,农户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还要对农民提供好的培训和服务;再次,政府要在法律、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订单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Zylbersztajn(2003)应用交易成本理论,对巴西东北部1523户参与西红柿订单生产的农户履约情况进行的定量分析表明,农户的履约率与农户经营的规模成正向关系,规模越打的农户履约率越高;农户离农产品销售市场的距离越近,农户违约的概率越大;价格随行就市的合同比固定价格的合同履约率高。1.2.3发展趋势针对周至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国际猕猴桃市场发展形势,借鉴国外猕猴桃产业发展经验,提出做大做强周至猕猴桃产业的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立足自然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安全为保障,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以实施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以高标准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按照“发展集约化、品种名优化、栽培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产业服务一体化”的思路,围绕关键链环实施突破,严格实行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强力推动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周至猕猴桃优势产业带,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使周至猕猴桃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打响,引领猕猴桃产业做大做强。1.3 主要研究方法1.比较研究法。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及其规划是研究的重点所在。但要弄清这一问题,还需要在比较的基础上才能探索出更加适合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路子来。因此,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猕猴桃产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2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法。通过对周至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从图书馆、网络、果业部门搜集国内外猕猴桃发展情况资料和我省近 10 年来猕猴桃发展的统计数据,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进行系统分析,把搜集来的资料与调查来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论证。3.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定性分析能够提升论证的理论高度,定量分析则更具有直观性和说服力。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基础上采用了定量分析方法,对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具体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策建议更具有可操作性。2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2.1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规模周至县属西安市辖县,距西安市区78公里,是关中平原著名的大县之一。域内西南高,东北低,山区占76.4%,为千里秦岭最雄伟且资源丰富的一段。北部是一望无垠的关中平川,土肥水美。南部是重峦叠嶂、具有神奇色彩的秦岭山脉。山、川、塬、滩皆有,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周至襟山带河,以山重水复而得名,古有“从周至到户县,七十二道河脚不干”之说,足见其河道纵横,水力资源之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素有“金周至”之美称。 全县总面积2974平方公里,耕地90多万亩,人口66万,辖9镇13乡376个行政村(2009年)。近年来,周至县抢抓加快西部发展的大好机遇,确定了生态立县、文化名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思路,突出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和旅游业,集中力量抓招商,抓工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猕猴桃、苗木花卉、蔬菜三大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已初步形成了南部沿山旅游观光带、中部猕猴桃经济带、北部沿渭苗木花卉蔬菜带,建设了40个省、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猕猴桃栽植面积达到27万亩,“周至猕猴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全国种植猕猴桃面积最大的县,有中国猕猴桃之乡称号;以集贤产业园发展为龙头的工业经济正迅速成长为拉动周至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以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矿产建材等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县城、城镇、农村三级联动,城乡统筹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交通、邮电、电力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实现了平原地区具备条件建制村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2.2 周至县猕猴桃的品种结构猕猴桃的长远发展,品种是个重中之重,是否培育出优秀品种,会影响我县猕猴桃在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和发展前途。在目前,我县依托秦岭丰富的野生猕猴桃品种,不断推出新品种,继“秦美”之后,研发出“哑特”、“翠香”、“华优”、“西选二号”等新品种,归圃的优秀株系有60多个,另外我们还从国内外引入“红阳”、“海沃德”、“黄金果”等优秀品种,为市场需要储存优秀品种。现在,周至县依照“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的发展规划,已形成层次分明,早中晚合理分布,红、黄、绿果肉分明,果子冷存、深加工、销售多层次格局,品种分布格局趋于完善。2.3 周至县猕猴桃的经济效益陕西周至,被誉为“猕猴桃之乡”,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周至猕猴桃的质地柔软,味道有时被描述为草莓、香蕉、凤梨三者的混合。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品种多样,其鲜果及加工品屡获国际国内多项大奖,并远销26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周至猕猴桃取得了欧盟有机食品认证,从而开辟了周至猕猴桃走向世界的新纪元。周至猕猴桃荣获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国家质检总局认定周至县为全国唯一的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全国60%猕猴桃鲜果产自周至,在全国80%的猕猴桃果干产自周至,2013年陕西周至猕猴桃跃上航天事业“神舟”。周至县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县,全县有猕猴桃40万亩,年产量35余万吨。全县半数村种植猕猴桃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猕猴桃结果早,单位面积产量高。嫁接苗定植后第二年即可挂果,第四年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2000公斤左右,按产地售价平均2元/公斤计算,则每亩收入可达4000元左右。同时,在幼树期即定植当年和第二年可在果园间种矮秆作物,既提高土壤肥力又可增加收入。成林后的猕猴桃园一般亩产可以达到50006000斤左右,那么每亩收入可在6000元左右。周至县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形成了以“海沃德”、“秦美”品种为主,“哑特”、“华优”、“翠香”、“红阳”、“徐香”早、中、晚熟为搭配的产业布局。全县种植农户达5.7万户20万人,猕猴桃果品专业合作社160多个,5000多人的专业销售队伍,拥有猕猴桃贮藏库2500座,库容量达25万吨,深加工企业38家,年加工能力8万吨。目前,全县猕猴桃产销两旺,价格与销量持续走好。为推动周至猕猴桃产业发展,提升猕猴桃果品形象,扩大周至猕猴桃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引领带动全国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代新农业企业集团近年在周至欲打造“中国猕猴桃主题公园”。推广展示中心项目已经被列入周至县猕猴桃产业计划重点建设工程,它也是周至“中国猕猴桃主题公园”重点配套建设项目。周至县还将建设国家级猕猴桃物流、研发、贮藏、质量检测四大中心。至“十二五”末,周至猕猴桃面积将达40万亩,总产量60万吨,陕西省猕猴桃面积将达100万亩,总产量可达150万吨。四大中心的建立,旨在带动全省100万亩猕猴桃的顺价销售,推动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极大地提高产业附加值。3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现存主要问题3.1 果农思想落后,产业化意识淡薄果农思想观念落后,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在猕猴桃幼果期蘸用“膨大剂”,使其在外观上果形漂亮,个头比原来增大一倍多,但成熟后的猕猴桃口味品质却大幅度下降,贮藏期也由两个月缩短到十几天,而且加速了树龄老化,致使“维C之王”猕猴桃在国内外高端市场声望大跌。另外,猕猴桃产业基地虽初具规模,但成块连片的专业果园不多,产业效益不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干部和农民的思想观念陈旧,“小农意识”强烈,产业化发展意识意识稀缺。目前,猕猴桃仍以散户经营为主,缺乏宽敞的交易平台,生产、采摘、包装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来实施标准化生产(汪良驹等 200l)。首先,各生产区仍然缺少统一知名品牌;其次,猕猴桃主产县区没有形成固定的营销网络,仍然采取座门等客、上门收购的方式进行销售,市场价格等信息不公开,加之一些果农缺乏市场意识、诚信意识,客少货慢时以很低的价格抛售,客多货快时哄价惜售,进而影响到整个产区的收购价格,损害广大果农的利益。此外,部分产区虽然已经搭建了网上交易平台,但广大果农尚未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而且缺乏专门的部门管理和维护网站,网上交易基本流于形式。至今不少主产县区尚未明确两个市场定位,每年开拓市场,而没有占领市场,更谈不上覆盖度和占有率。3.2 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优良品种开发不足品种单一,品种结构不合理,早中熟品种少,晚熟品种面积偏大,新优品种少,普通品种多,与市场需求很不适应。而陕西猕猴桃多是栽种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秦美、哑特,品种相对落后,这使得猕猴桃在参加国际竞争时举步维艰。目前,我省猕猴桃早、中、晚熟品种比例结构为 1:4:95,由于早、中熟品种比较少,造成 79 月份市场鲜果断档缺货,导致晚熟早采、生果上市,严重降低良种品质和优生产区声誉,损害了陕西猕猴桃的市场形象。周至县猕猴桃面周积虽然不小,但是品种过于单一,属于晚熟品种的“秦美”占到总面积的84,而早、中熟的“哑特”占9、“海沃德”占5、“红阳”等其他品种占2。3.3 基地建设落后,规模效益不明显长期以来部分农产品由于受产后服务脱节、流通加工滞后等因素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基地建设,千亩村、万亩乡基地较少,规模效益得不到显现。注重了规模扩张,忽视了基地建设;注重了新园建设,忽视了中、低产园改造;注重生产管理,忽视基地认证和监管。由此导致认证主体的企业和合作社积极性不高,绿色认证基地和水平较低,有机认证和出口注册果园规模小,影响进入国内外高端市场。3.4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功能弱一方面周至县工业化程度不高,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周至县还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企业,以现有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果干和果汁加工为例,大多数企业加工的都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特色农业的流通加工企业少,更谈不上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同时,现有的龙头企业拉动力不强,基本上与农户还是买卖关系。3.5 龙头企业的主体意识不强,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系不紧密部分企业只重视产品市场销售和自身利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地建设和农民利益。有的企业在农产品收购上压级压价;有的农户缺乏信用,不按约定把农产品卖给企业。在基地建设上还存在政府、农户两头热,龙头企业中间冷的现象。3.6包装简单, 销售体系不健全, 造成市场占有率低据了解, 我国水果的采后商品化处理量只占水果总产量的10%左右, 大多数产品都存在“一流水果三流包装”的现状, 就连采后的冷藏保鲜、贮藏运输等方面也不能及时到位, 导致产品未进市场、就先掉价。周至猕猴桃在采摘后大都采用简单的纸箱包装, 这使得猕猴桃易受挤压, 而且在包装中果品没有经过严格的分等、分级。另外, 在周至, 猕猴桃鲜果的销售主要有企业出口, 果农自销, 个体贩运, 加工企业收购等几种, 具体的问题如下: 企业出口( 占8%) ; 果农自销( 占4% );客商收购( 33% );冷库贮藏( 45% ) ;加工企业收购( 10% ) 。但都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1)企业出口:虽然年产量很大,但是出口量却不足一成,国际市场没有打开; (2)果农自销:由于条件的限制, 每次销售量小且需频繁进入市场, 直接导致交通费用和进入市场的各种费用如管理费, 卫生费的增加, 引起销售成本的增加; (3)客商收购: 由于需要长途运输, 在销售区又无固定的批发网点, 无法保证稳定、持续地供应市场, 既不利于占领市场也不利于稳固已有的市场份额; (4)冷库贮藏:虽然有利于增强冷藏企业主的市场应变能力, 在销售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 选择出售时机。但在收购初期鲜果的质量难以保证, 贮存后市场行情难以预测, 存有一定的风险;(5)加工企业收购:现在加工企业大都是收购残果, 次果为主, 而且, 规模都不大, 对猕猴桃的消化量不强。3.7 加工企业消化能力不强、原产品过分依赖鲜果市场近几年, 周至县共发展猕猴桃深加工企业6 家, 但由于市场竞争加剧, 唯有秦美、美好、莱富三家公司尚在运作, 随着挂果的逐年增加, 单靠这几家公司对基地鲜果很难全部消化。在深加工方面, 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 销量得不到保证, 加工产品以果汁、果脯居多, 像猕猴桃果奶、果冻、果籽油等还没有涉及, 没能最大限度地发掘产品的附加值, 导致鲜果对市场的依赖过于明显。果农的希望就完全寄托在鲜果市场之上, 市场脱销, 果农受益, 市场疲软, 果农受损。3.8名牌产品少,科技支撑作用不突出,技术含量低目前,周至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产品大多数存在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特点。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薄弱,初级农产品及粗加工产品较多,科技含量高的名优特新品种少,特别是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3.9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与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不完善,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农户、基地和龙头企业之间缺乏科学规范的“组织链”,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注册专业中介组织多,作用发挥不充分。同时,由于农民的质量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弱,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一方面只注重自身利润,忽视产品质量、商品性,另一方面缺乏法律意识,很难保护自身利益。4加快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升级的原则、对策及建议4.1遵循的基本原则4.1.1市场导向原则着眼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立足多品种、多种类、优质化、高档化的市场需求,用长远的眼光、大流通的思维、市场化的理念,组织商品生产与市场流通,创立品牌体系,全方位提高我省果品的市场竞争力。4.1.2适地适栽原则按照“扩大优生区、稳定适生区、淘汰非适区”的原则,将秦岭北麓建成优质猕猴桃产业开发带;在汉江两岸的城固、洋县的丘陵、川台地块,建成集中连片的标准化优质猕猴桃商品基地,逐步淘汰渭河沿岸次生区及渭北非适生区猕猴桃园。4.1.3群众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合理布局,典型示范,政策扶持,效益诱导、行政推动,调动群众种植猕猴桃的积极性。4.1.4科技创新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普及适用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果园整体生产水平。4.1.5产业化开发原则立足猕猴桃产业整体开发,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构建优势产业群体,壮大产业队伍,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4.1.6可持续发展原则陕西省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要做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明显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依靠科技创新,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短期效益与长远目标的辩证关系,形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促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努力实现猕猴桃长效永续利用。4.2合理布局,加快品种结构调整从品种搭配来看,猕猴桃同其他果树品种一样,不能光看价格都去栽种早熟品种。在品种结构的布局上,控制压缩“秦美”,扩大栽植国际知名品种“海沃德”,适当发展早熟品种“翠香”和“西选二号”,搭配发展中新品种“华优”、“大叶红阳”、“黄金奇异果”等,积极培育和引进适宜周至栽植的早、中、晚熟品种,开发适宜鲜食和加工的新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始终保持周至猕猴桃品种开发在国内和国际的领先地位。要适应市场需求,按成熟期开发出早、中、晚型品种,避免同时上市。发力推广优质品种,扩大金魁、哑特、徐香、93-01、米良一号、庐山香等品种的栽培面积,积极争取进入Zespri 公司的Zespri Gold 栽培基地,引进意大利的Top Star 品种,尽快进入世界猕猴桃热销品种的生产基地行列,将猕猴桃产业与国际猕猴桃商品果生产前沿接轨。4.3以质量为先导,实施国际果品标准,开展有机生产新一代猕猴桃果品的发展趋势是健康、享受、方便。因此,只有大力推广无公害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实现绿色产业战略,才能生产安全健康直邮的猕猴桃果品,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和执行猕猴桃标准体系。同时应告诫果农,按绿色果品要求,规范化生产,不要使用农药,多施有机肥,不蘸膨大剂,定量挂果,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按照有机产品的标准组织生产,使果品的品质达到一流,为参与市场竞争奠定基础。周至县有关部门和种植户如果要在猕猴桃生产和销售上有一定的增长,必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花大力气提高猕猴桃果品的质量,增加果品优质率,提高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农户优化配方施肥,大力推广有机肥和生物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4.4建立猕猴桃生产合作组织,提高产业化程度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走规模发展、集约经营、产业发展的道路。龙头企业,一头联结农户生产,一头联结市场运销经营,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提供为农服务、加速科技推广等功能,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由龙头企业带动、走产业化道路是猕猴桃发展的必然抉择,因此要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科研部门”的经营管理模式,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出资组建或入股农业企业,在政策、资金、信贷、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倾斜、扶持,让种植者有技术、科研成果有群众,经营组织者有利润,使产、供、销、科研连成一体,变分散无序为统一有序的规模经营,才能扩大影响,扩大规模,也才能有大的发展。目前,周知尽管有省冷库、秦美公司等贮藏加工企业,但其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发展贮藏、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应充分调动广大果农投入的积极性,要坚持开发引进的思路,坚持突出“大、高、外、强”的四字方针。(1)“大”就是要大规模,围绕猕猴桃产业,培植集信息传递、技术推广、深度加工、贮运销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或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周至猕猴桃产业的主体。(2)“高”就是起点要高、标准要高,不管是新上项目,还是老企业改革,不管是传统产品,还是新开发产品,都要做到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3)“外”就是龙头企业要外向型,不但要占领本地市场,还要占领外地市场;不但要站稳国内市场,还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4)“强”就是龙头企业的牵引力强,辐射能力要广泛,在市场上打造品牌,与国际市场接轨。在猕猴桃种植过程中,分散的种植户势单力薄,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建立合作组织是扭转小户分散经营的弊端、增强抗风险能力、猕猴桃销售能力的关键步骤。从周至的猕猴桃产业来看,建立农户合作组织有利于农户之间的技术和经验交流,同时便于政府或加工企业对其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以增强当地猕猴桃产业的市场竞争力。4.5培育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打破现有的由商贩上门收购的单一的销售模式,将农户与市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拓宽猕猴桃销售渠道,如进行网上销售、在各大中小城市设立专卖店等,外联市场,内联农户。此外,进一步完善乡村信息网络系统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服务工作,为猕猴桃的生产和销售架起信息桥梁,连接内外,发展周至猕猴桃产业。综上所述,得出周至猕猴桃应建立的销售模式如图所示:4.6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贡献率目前陕西猕猴桃果品的商品化、优质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不够,产后加工处理设施缺乏, 从而引起收获季节倾销贱卖、非收获季节货缺价高的现象, 同时也影响了猕猴桃果品走向高档次、远距离的销售。这就要求一方面加强对果农的产前、产中、产后培训, 培育生产出优质鲜果; 另一方面加强对产业工人的技术培训, 生产质优味美加工产品。要采取多方集资,紧紧围绕猕猴桃生产、贮藏、加工和流通环节,开展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省上重点抓好市、县师资和大中型企业技术骨干和生产大户的技能提高培训。县、乡和企业重点抓好果农、员工的作务技术普及培训,力求在 23 年内完善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每村、企业都有一批骨干,每户、每个岗位都有一名技术明白人和熟练工。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普及推广。 近期重点研发:一是优质丰产、抗逆性强、货架期较大的早、中、晚熟猕猴桃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以满足继续优化品种结构和更新换代成的需要。二是执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模,提升商品基地建设水平。三是开发商品花粉和果袋、广泛用于生产。四是采后商品处理和贮藏加工工艺,延长供应期,提高附加值。建立果业科技创新体系,依托科研院校人才优势,开展基础性、原创性研究,依靠果业技术推行体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增加科技的入户率;实施大面积推广与建设科技推广示范、产业化示范基地并重发展的原则;贴近农民实际,改进培训方式;开展多层次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4.7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调控,政府又是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标准来实现对某产业的宏观管理。政府应为当地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尊重当地传统习惯,鼓励发展相关的产业以及深加工,提供必要的技术引进和指导以及资金服务等生产要素,对外加大宣传,提供市场信息,以吸引更多的客商签约销售。政府要为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引导和服务,要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实行鼓励对当地猕猴桃产业进行持续的资金、技术投入的政策,培育和发展其猕猴桃产业比较优势。4.8加强基地认证,建立监管机制巩固绿色认证,普及无公害认证,积极开展中国 GAP 认证、欧盟有机认证和出口果园注册。积极发展和培育以企业、合作社为主的认证主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逐步建立健全果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可追溯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测,切实加强从产地市场监管,确保猕猴桃质量安全,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5结论与展望5.1结论猕猴桃是陕西周至县的特色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伴随国外水果不断进入国内市场,以及湖南、江西等地猕猴桃生产区的崛起,陕西周至猕猴桃产业发展面临国内外市场的双重竞争。论文基于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陕西省猕猴桃产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结论对促进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价值。本文利用文献综述法、田野调查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从猕猴桃生产、储存和加工、市场营销、效益状况等方面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猕猴桃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构建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并提出猕猴桃产业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创新点所在: (1)通过实地调查与比较分析,并结合陕西省周至县自然资源优势以及猕猴桃产业对土壤需求特性,提出规划建立秦岭北麓猕猴桃产业带和秦巴山区猕猴桃产业带,拓展了陕西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空间。 (2)基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优化品种布局结构、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监管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技创新、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大资金投入和税收政策支持、大力拓展国内外果品市场、完善猕猴桃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3)本文通过 SWOT 分析,得出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适宜采用增长性发展战略。5.2展望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的难点和不足,这也是未来研究中需要改进的部分: 第一,数据获取。实证研究基本难点之一,就是可信、有效的样本数据的获取。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工业设计服务产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工业自动化设备行业供需状况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2025-2030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现状及市场增长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级无人机续航能力突破与特种作业场景商业化验证报告
- 智能公交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慧农业精准灌溉与施肥大模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继电保护技术课程知识点汇编
- 电子元件焊接工艺操作规范
- 小学数学三年级角度认识专项习题集
- 标准化仓库管理流程及操作规范
- 乐乐课堂版奥数三年级
- 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 中医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电化学修复技术规程》
- 桥式起重机Q2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哈里伯顿Sperry定向钻井介绍专题培训课件
- 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生物试卷(附详解)
- JJF 1704-2018 望远镜式测距仪校准规范
- 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通用设备12
-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
- GB/T 14667.1-1993粉末冶金铁基结构材料第一部分烧结铁、烧结碳钢、烧结铜钢、烧结铜钼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