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创新设计大赛.doc_第1页
力学创新设计大赛.doc_第2页
力学创新设计大赛.doc_第3页
力学创新设计大赛.doc_第4页
力学创新设计大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举办力学与工程学院第二届大学生力学创新设计大赛结构设计竞赛的通知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好的实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激发学生自我创新、自我开拓的潜能。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也为学生就业创业打好基础,同时发现和培养一批在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学院决定由院团委、院教学工作部、院学生工作部、院研究生工作部联合举办力学与工程学院第二届大学生力学创新设计大赛结构设计竞赛。二、参赛对象我院在读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三、报名、参赛方式参赛者以课题小组形式参加比赛,每个参赛队由23名学生组成,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提倡参赛学生跨专业组队。每位学生只能参加一组课题的比赛,每个参赛队只能提交一份作品,并给作品命名。竞赛期间不得任意换人,若有参赛队员因特殊原因退出,则缺人竞赛。邮箱: 电话、竞赛题目类型承重结构的模型设计、制作和跨中静荷载作用的加载试验。五、竞赛内容竞赛内容包括:方案设计与理论分析、结构模型制作、作品介绍与答辩、模型加载试验。六、设计制作要求1、模型制作材料模型制作材料为竞赛组委会统一指定的230克巴西白卡纸、蜡线和白乳胶。不得使用组委会指定以外的其它任何材料,否则将直接取消其参赛资格。材料由参赛队根据附件三的有关规定自行购买。2、模型尺寸与重量要求模型纵向长度为900mm,模型的外轮廓横向宽度160180mm。支座承载面以下的模型高度在0150mm,支座承载面以上的模型高度不得大于300mm。模型自重不得超过350g。要求模型结构有满足跨中静力加载的条件(见加载装置图),以承受跨中静力荷载,并能够满足加载装置给定的条件。在结构模型跨中的横向设置两个位移量测点。3、支座条件加载装置设置两个支座,位于一条直线上,两个支座的中心距为875mm。支座沿结构纵向宽度为25mm,支座沿结构横向长度为300mm,支座竖向高度为25mm。两个支座均可为模型提供竖向支承和横向水平约束。两支座固定,高度不能调整。七、加载试验要求1、模型加载试验采用跨中静力加载,加载的同时,测量结构跨中的竖向位移。每级加载有效持续时间5秒。加载由参赛选手自行操作。2、加载重量分为5kg、6kg、7kg、8kg、9kg、10kg六个级别,参赛队有3次加载机会,但第一次加载重量级别必须等于或大于10kg,第二次加载重量级别各队可视第一次加载情况现场决定。3、加载装置由加载板、加载棒和承重钩组成,加载板的外形尺寸为长300mm,顺结构纵向设置,加载板宽80mm,厚10mm。板上的承载钩位于结构模型的纵向跨中和横向中心的交点处。加载板下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纵向跨中两侧60mm处,并架设在结构纵向杆件之上,直径为18mm的圆柱体加载棒,两加载棒中心间距120mm,圆柱长度为200mm(详见图)。若参赛队结构模型的跨中两侧设有横向杆件,且符合加载中心间距120mm要求,则加载板可直接在其上加载。八、决赛程序1、检查作品的规格是否满足命题委员会的要求。2、精确称量作品的重量,单位以克记,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3、由参赛队员和赛会志愿者共同将模型安置在试验装置上,在安置模型的同时,一名参赛选手需要借助幻灯片,对评委及观众阐述自己的作品,时间限制在3分钟之内。4、评委围绕作品对选手进行简单的提问,选手需要正面扼要回答,声音要响亮,态度要谦逊,时间限制在3分钟之内。5、选手核对其加载方案,准备加载。6、开始加载第一次加载由参赛队员在模型加载装置的砝码挂钩上放置等于或大于10kg砝码,计时至少持续5秒钟,同时量测位移。若第一次加载成功,参赛队可选择第二次加载重量,并以同样方式完成第二次加载试验。最后以通过的最大加载重量计分。九、评审规则及分值评分标准:总分为100分,包括结构造型与体系、理论分析、模型制作、叙述答辩和加载试验5个方面。结构造型与体系(15分)按模型结构的构思、造型和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评分。理论分析(5分)按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评分。模型制作(5分)按模型制作工艺情况评分。以上3项均在加载前评毕。模型尺寸及材料使用不符合设计制作要求的,或参赛过程中有其他违规现象的将直接淘汰,不进入加载试验阶段。叙述答辩(5分)按现场叙述和答辩情况,由评委当场给分。加载试验(70分)加载过程中,如果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将视为加载失败,退出加载试验:模型跨中的最大竖向位移越过规定的限值(50mm);因模型主要构件出现失稳、结构变形过大和破坏。完成加载试验的模型,按以下方法计分:先按荷重比(F=Q/W)计算出各模型的相对分,其中Q代表模型所承受的最大移动荷载(N),W代表模型自重(N);再将F值为最大(记Fmax)的模型定为满分(70分),其余模型的分数按(满分F/Fmax)计算。十、竞赛其它事宜1、参赛作品提倡以实物及三维电脑动画相结合的形式来完成。2、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独立完成的。已申请专利的作品须注明专利号或专利申请号。评委会不接受已参加过同类别比赛的作品、有抄袭倾向的作品。雷同作品将同时被取消参赛资格。3、每件作品应提交一份PowerPoint演示说明文稿。4、设计方案与理论分析的要求设计方案与理论分析的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设计说明书应有对结构方案的构思、造型和结构体系及其他有特色方面的说明;方案图应有结构整体布置图、主要构件详图和方案效果图;计算书应包括结构选型、计算简图、荷载分析、内力分析、承载能力估算等。设计方案封面必须注明作品名称、参赛院系、参赛队员姓名和专业、指导老师,并加盖参赛学院团委公章;正文按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的顺序编排。除封面外,其余页面均不得出现任何有关参赛院系名称和个人姓名的信息,否则取消参赛资格。设计方案要求用A4纸打印,一式五份于规定时间内交到竞赛组委会,逾期作自动放弃处理。5、每件作品的电子文档资料利用光盘存储、输出文字资料、图纸等,装入同一档案袋,并注明作品名称、指导教师姓名(没有可不写)、参赛选手姓名(按贡献大小排序)及班级、联系电话。6、组委会提供Word、PowerPoint、Realplayer等软件,如有特殊需求,请在提交作品时向组委会声明。组委会不接收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作品。 承重结构设计理论方案 作品名称 参赛队员 、 、 专业名称 、 、 指导教师 力学学院第二届大学生力学创新设计大赛结构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二九年附件二:加载支架、装置示意图加载支架示意图(单位:mm)加载装置示意图(单位:mm)附件三:竞赛所用材料(参考)白卡纸: 产地:山东 质量:230克 尺寸:788*1094 各地文化用品批发市场、书画苑均有销售 胶: 全称:红鱼 825白乳胶 产地:中国沈阳奥麦奇化学有限公司 各地装饰装修以及木材市场都有售线 : 全称:蜡线 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