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的角度谈谈新闻稿件的性.doc_第1页
从法律的角度谈谈新闻稿件的性.doc_第2页
从法律的角度谈谈新闻稿件的性.doc_第3页
从法律的角度谈谈新闻稿件的性.doc_第4页
从法律的角度谈谈新闻稿件的性.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法律的角度谈谈新闻稿件的性 祝光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此道理在不断重复,媒体界为此也多方努力,作了许多规定,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新闻的真实性出问题的事例,还是时有发生。这些错误的出现,给媒体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形成新闻官司,有损媒体的公信力。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笔者想就如何防范、减少和避免此类错误的再度发生,着重从法律的角度,谈一些看法。 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客观要求 新闻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指新闻事实的真实发生。捏造、臆断、预测,以及所谓的“合理想象”、道听途说,都不是新闻事件的真实发生。所以,用上述那些方法编造的稿件无一例外都是虚假新闻。 另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对客观事实的正确反映、认识和评价。不正确的认识与评价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或偏离事实本质的结论,新闻报道也必然不能完全体现真实性原则。 由此可见,新闻真实有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忠实地反映外部事物,做到不走样,这是真实的基本要求;二是不单纯满足于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而是善于在事物的总体联系中把握事物的基本趋势和主流,做到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的真实、准确、合法。 依法分析判断、妥善处置新闻线索是记者的基本功 记者是媒体转播新闻的排头兵。他们首先接触新闻线索,他们调查新闻事实,采写新闻稿件,所以,能否保证新闻真实,记者责任重大。 首先说一说新闻线索。社会是一个庞杂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其中所包含的人和事更是形形色色。每每遇到新闻线索,记者应首先判断其真伪,再判断该事件的新闻价值。对于主动提供新闻线索的人,更要判断其动机。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一概采信。那些并不引起怀疑的人或者机关,所提供的新闻线索,是最容易误导记者第一判断的。因为非经审判机关终审认定的事实,还不能算板上钉钉(即使终审认定的事实都有变化的可能)。 诸如此类的现象,也有可能存在于其他政府机关、机构,他们所提供的新闻线索所涉及的事实,也许本不属于同一个机关主管,他们所提供的新闻线索不具备权威性或者终审认定性。即使本该其管辖,当事方还有提起复议的权利,复议有可能改变事实认定。这些都需要在采写时留意。 所以,记者线索多是好事,但线索本身是双刃剑,有真有假,有虚有实,还有真假虚实参半。做一名好记者,首先得学会判断线索,然后再决定如何处理、怎样动作。所以,面对线索要冷静,若听风就是雨,见了线索齐上,那后果难以预料,不是劳而无功,就是线索不成熟,抑或是子虚乌有。一定意义上,把握新闻线索从源头上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杜绝虚假新闻的前哨性工作。报道案件时,切记应与诉讼程序相一致。 深入采访是保障新闻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前提 在确定新闻线索的基础上,记者的任务就是调查研究(采访)。调查研究是记者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也是获取事实真相的法宝。 采访的最终目的就是核实新闻事实,无论是第一手材料还是第二手、第三手,都不可偏听偏信。须知,在记者采访调查的事实内容中,往往包含着多方利益冲突,这就需要采访者抱着怀疑一切的态度详加核实。 采访还是记者收集证据的过程。前文提到,采访是记者对新闻线索调查研究以弄清新闻事实的必经程序。而事实则是用证据证明了的事情,而不是简单的张三李四怎么说,马路上怎么疯传。记者在采访时收集的证据,既是自己分析判断事实的依据,又是上级、以及社会各方对新闻的监督(包括当事人追询),乃至日后对簿公堂的依据。换言之,记者要凭证据证明自己所采写的新闻稿件是真实的。再说得“俗气”一些,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收集、固定了足以证明新闻稿件真实的证据,最直接的功能首先是证明了自己在稿件调查采写过程没有谋私,也没有偏听偏信。作为担当社会责任的记者,难道不应该接受上级、乃至受众的监督,自己用证据证明本身行为的公正吗? 精心写作是保证新闻真实合法的关键环节 为了保证新闻真实,记者在采访的基础上必须精心写作,以此来完成对采访事实的客观报道(转播)。在此意义上,精心写作是保证新闻真实的关键环节。 关于新闻稿件写作,有很多要义。这里只谈一谈与新闻真实性有关的语言表述。写新闻稿件,语言要准确,表述要确切,用词要恰当。报道中多用事实说话,多叙述多转述,少做主观的推测、形容或议论。引述被采访人态度和意见时尽量全面,切忌断章取义。反映事物本身切忌“合理想象”、自己推测;评论事物忌讳为一时之快而言过其实。 在这方面,应该推崇新民晚报倡导的新闻报道三字经,叫做“新、短、软”。所谓“新”,很好理解,新闻就是要新;所谓“软”,就是说话不要太饱满,十分话只说五六分,充分留有余地;至于“短”,那就是稿件要精练,但个别记者不是这样,为了任务,为了“工分”,小稿大写、短文章拉长的现象时有发生。 是新闻真实性与合法性的把关者 如果说稿件是记者的作品,那么报纸就是的作品。所以对于稿件的真实性负有重要的审查、把关责任。环节,首先要从稿件所反映的内容信息,分析判断与监督记者的采访程序是否合法,采访环节是否有所缺失,结论是否合情合理合法。环节需要注意的是新闻,确定新闻是否合法可靠,或者是否有两个以上独立的新闻源互相印证。 现在媒体记者都在争“独家”,殊不知独家新闻有一定风险,因其消息只有一个,所以有人称之为孤证。在这一情况下,如果新闻源没有问题,新闻就涉险过关;如果新闻源有问题,就造成了新闻失实甚至假新闻。 新闻稿件的采写环节需要规避的是一面之词,环节需要重点把控审查的还是一面之词。除非记者有实足把握,比如政府或者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否则一个单一新闻源的稿件,是应该慎之又慎的。 记者还要正确处理新闻真实性与“挣工分”(稿分)的关系。切不可为了“挣工分”而硬拼凑稿件,更不能为了凑任务而做“夹生饭”。须知记者的立身根本是认真、刻苦、不失实,而那些失实报道对记者本人名声来说,常常是毁灭性的。 总之,作为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