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 摘 要 刘挚(10301097) ,字莘老,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刘挚在北宋 政治、文学上都颇具影响力,但一直以来都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力图 对刘挚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首先考证生平,编订年谱,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其 诗歌创作独有的风格与艺术成就,揭示其在北宋文学史上的地位。 刘挚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被卷入新旧党争之中。 在北宋中后期几次大的政治事 件中,刘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一生之中也因此多次遭受打击,仕途坎坷。 这使他更加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个体价值。对归隐的向往和病老的哀叹,成为其 心态的典型表现,这种心态对他的创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刘挚喜“清” ,诗歌创作也追求“清”的审美风格。他的诗歌呈现出清新、 清雄、清寒等多样化的风格。他在诗中经常运用水、雨、云、秋等意象,使其诗 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清美风格。刘挚尚“清”审美祈向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和他 的人格风尚、生活方式都有关系,也是北宋文风以及与其交游友人影响的结果。 刘挚诗歌还具有“平淡”之美,他从理论到实践完成了自己对于“平淡”美 的艺术追求。他的诗歌无论从情感、还是从形式特征上,都具有“平淡”的美学 特征。他为这一诗歌审美理想在北宋的最终确立,并成为有宋一代的审美风尚做 出了一定的贡献。 刘挚重视诗歌创作,将其提高到与致功王侯相媲美的价值高度。他一生勤奋 作诗,努力追求诗歌艺术,以“苦吟”的方式创作诗歌,精心锤炼,刻意雕琢, 同时转益多师,注意吸取前代诗人的优秀成果,从而自成一家,在北宋诗歌史上 占据一定地位。 关键词:刘挚 党争 心态 清 平淡 iv abstract liu zhi (1030-1097), word xin old, yong-jing-jun dong-ray (this is in hebei) people. liu zhi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mid-and late northern song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ffecting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the party was the party struggles and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war situations. unfortunately, this both politically and in literature, both influential figures have not been aroused enough attention. this paper seeks to make liu zhi for more comprehensive study, first of all ,research hiss life, compiled chronicle, and on this basis, the text of their poetry studies reveal its unique styl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o explore its artistic achievements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liu zhi had been involved in most of his life among the old and new party struggles,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in the latter part of several major political events, liu zhi play an important role. his whole life has hit so many times, career frustrations. this made him even more concerned on his living conditions and individual value. yearning and sick of the old hermits lament, as a typical expression of their attitude. this mentality led to the creation of his great influence. liu zhi like qing and poetry creation is also pursuing a qing the aesthetic style. his poem, showing a fresh and qing jian, ching-hung, raw cold and other diverse styles of poetry. his poems often used to clear for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settle for the soul of the water imagery, and associated with rain, clouds and autumn in the relevant poetic imagery to build a large number have a clear image 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e of poetry to show the clears. liu zhi like qing has a number of reasons, and his personal habits, lifestyles have relations, this is another era of style,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the results of his friends. liu zhi poetry also has a flat in the united states, he completed his own theory to practice for the insipid art. his poem, whether from emotional or from the form of characteristic, have a flat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he is a flat, explained the theory of poetic beauty who is also a creative practitioners, but also ideal for this v poetry in the final establishment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became the aesthetic trend of the times and make a certain contribution. liu zhi attention to poetry to bring them up to the princely power comparable with the letter height. hard work of his life writing poetry, the pursuit of art of poetry to assiduously approach to writing poetry, well-tempered, deliberately crafted so that his poetry to achieve a higher artistic level. hard poetry of his life, the pursuit of poetry to assiduously approach writing poetry, well-tempered, deliberately crafted, while learning from different masters, drawing attention to poets of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which stands apart in the history of the northern song poetry occupies a certain status. key words: liu zhi party struggle mental qing flat 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刘挚及其诗歌研究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它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 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 引 言 引 言 一、一、研究价值 刘挚(10301097) ,字莘老,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他历仕宋仁、英、 神、哲宗四朝,一度担任朝廷要职,曾任监察御史、吏部尚书、侍御史、御史中丞、尚 书右丞、尚书左丞、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他还被视为朔 党的领袖, 在北宋中后期的政治党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当时的党争局面和 政治走向。 刘挚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全宋诗录其诗六卷,共 440 余首。诗歌内容丰富, 形式灵活多样,且其中多有佳作。如湖上口号诗云: “绿荷深不见湖光,万柄清风 动晓凉。莫恨红葩犹未烂,叶香元自胜花香。 ” 能改斋漫录卷八赞曰: “写景咏物, 可谓造微入妙。 ” 题齐已草堂 : “一曲流泉对草堂,何人与续帐前香。清诗自共秋风 老,依旧钟声送夕阳。 ”又如次韵李冲圣和秋怀 : “燕鴈南来久客惊,寥寥风色试寒 轻。吟残红叶诗无味,归识沧洲梦有情。 ”这些诗歌都颇有韵味,有一定艺术水平。 清 波杂志卷七载: “刘莘老丞相工诗, 送安厚卿二人使高丽云: 杳杳三韩国,煌煌 二使星。海神无暴横,天子有威灵 ,时以为绝唱,后四句不传。 ” 又避暑录话卷 上载: “刘丞相莘老旧以诗赋知名。 ” 由此大致可以推知,刘挚是当时较为知名的一位 诗人,其诗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流传较为广泛。 受“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的文学观和唐宋诗优劣之争的影响,人们提及宋代文学, 往往更加关注宋词,对宋诗的辉煌成就重视不够。而事实上,宋诗是继唐诗之后诗歌史 上又一高峰,有着独特的时代特征和美学风貌,人们常以“唐音” 、 “宋调”相并称。然 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唐诗研究声势旺盛、成果丰硕。与其相比,宋诗却一直受 到人们的冷落, 其研究也显得相对冷清。 八十年代以来, 宋诗研究虽然得到学界的重视, 但是,宋代诗人众多,诗歌数量庞大, 其研究还远不如唐诗宋词,宋诗研究还有着相 邵氏闻见录卷十三: “哲宗即位,宣仁后垂帘同听政,群贤毕集于朝,专以忠厚不扰为治,和戎偃武,爱民重 谷,庶几嘉祐之风矣。然虽贤者不免以类相从,故当时有洛党、川党、朔党之语。洛党者,以程正叔侍讲为领袖, 朱光庭、贾易等为羽翼;川党者,以苏子瞻为领袖,吕陶等为羽翼;朔党者,以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为领 袖,羽翼尤众。诸党相攻击而已。 ”参见(宋)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 邵氏闻见录 , 中华书局 1983 年 版,第 146 页。 (宋)吴增撰, 能改斋漫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版,卷八,243 页。 (宋)周煇撰,刘永翔校注, 清波杂志 ,中华书局 1994 年版,卷七,第 327 页。 (宋)叶梦得撰, 避暑录话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0 年版,卷上,第 32 页。 (清)王国维撰, 宋元戏曲史 ,商务出版社 1915 年版,第 1 页。 已有人对其进行统计,宋代诗人约有 9179 家,诗作 160059 首。参见武汉大学 2004 年刘俊丽硕士论文: 宋诗作 者队伍的定量分析 。 2 当大的开拓空间,可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 面对宋诗创作的丰富遗产和艺术宝库, 如何开辟研究的新领域,推进宋诗研究的新境界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陶文鹏曾说: “要想推进和深化宋诗研究,最基本也是最紧迫的一项工作,就是大 力加强对宋代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的个案研究。 ” 莫砺锋在展望 21 世纪宋诗研究未来发 展方向时也曾说: “我在这里还想强调一下,作家作品研究,文学的研究要落实到文学 本身。我觉得,如果我们努力做好各种个案研究、各方面的专题研究,积以时日, 有了一定数量的成果积累之后,对宋诗总体特征的认识将会提高一个层次。 ” 可见,加 强个案研究是推进宋诗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刘挚作为北宋中后期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 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熙宁及元祐年间,而这也正是宋诗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阶段,是 “宋调”形成、宋诗创作繁荣的关键时期。对刘挚创作心态的探析,诗歌主题、诗学思 想、诗歌的风格、艺术特色等的阐释,能够丰富我们对宋诗演进过程和北宋中后期诗风 嬗变,诗学思想转变的认识,透过个案的研究能够更准确地还原真实的宋诗史,有助于 我们对北宋文学的全面把握和整体观照。 二、研究现状 但令人十分可惜的是,关于刘挚及其文学成就的研究,学术界长期以来都没有给予 足够的重视。截至目前,对他的研究成果还很少,且大多集中在历史领域。 关于刘挚的研究著作,有陈晓平、裴汝城点校本忠肃集 ,中华书局 2002 年 9 月 出版。该书是对刘挚作品进行整理的拓荒之作。该书后面附录陈晓平所作论刘挚及其 著作一文,对刘挚生平、思想观念及其著作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论述。该文认为刘挚是 不折不扣反对新法的保守派,他在熙宁变法中主张渐变,以及在元祐更化中提倡“大中 之道” ,其本质只是在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论来掩饰自己的反对变法的真实目的,并 借以堵塞反对派攻击的口实。 研究论文有张欣的硕士论文: 刘挚与北宋中后期的党争研究 。该文从党争的角度 切入,论述刘挚在北宋中后期政坛中的影响和他在党争中的作用。王安石主持熙丰变法 时,刘挚任监察御史,他对变法措施、变法人物提出反对,并因此而遭到变法派的打击, 被罢去御史一职, 贬官衡阳。 该文作者认为刘挚反对变法, 其原因除了刘挚作为保守派, 其思想观念与变法派有明显不同外,还包括地域、职业操守、意气之争等诸多因素。神 莫砺锋、陶文鹏、程杰, 回顾、评价与展望关于本世纪宋诗研究的谈话 , 文学遗产 ,1998 年第五期。 陶文鹏著, 宋代诗人论 ,辽海出版社,2007 年版,第 332 页。 莫砺锋、陶文鹏、程杰, 回顾、评价与展望关于本世纪宋诗研究的谈话 , 文学遗产 ,1998 年第五期。 3 宗病逝,北宋政局发生着重大变化,保守派重返政治舞台,刘挚也重新被召回御史台, 此后他一路攀升,官居尚书右仆射的高位。刘挚与保守派们一起反对新法,打击新法人 物,促成“元祐更化” ,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成为朔党领袖。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 介绍了刘挚在北宋的政治党争中所发挥的作用,而刘挚生平、思想、性格心态等特别对 其诗歌创作并未展开充分研究。 此外,一些研究北宋政治及党争的论著、论文也对此有所涉及。如北宋文人与党 争 、 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 司马光传王安石 变法 、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 洛、蜀、朔党争辨 析 、 两宋党争与家族文学等,其中对刘挚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但也都集中在 政治、党争角度。傅璇琮先生中国诗学大辞典 “重要诗人”一栏列“刘挚” ,对其生 平经历及文学风貌作有简单介绍。还需要提及的是,近两年在刘挚的家乡河北省东光县 也开始搜集整理关于刘挚的相关资料,相继出版了刘挚传及刘挚诗集 ,有一定 的参考价值。 回顾以往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目前对于刘挚的研究还很薄弱,且多集中在政治 历史领域,对其文学的研究仅在王长华主编的河北文学通史第二卷中分两节对其诗 歌与散文创作略有论述,而关于刘挚生平行迹、思想观念及性格心态等方面的探讨还不 够深入细致,这些都是有待学界的进一步挖掘和探讨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把刘挚放在北宋中后期广阔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大背景下进行个 案研究。首先考证刘挚生平、文学交游等基本情况,对其诗歌进行系年,并编订出较为 详实可靠的年谱。然后再以此为切入点,考察他在北宋党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 响,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他自身的命运、心态的变迁。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而对其 作品进行解读,分析刘挚独特的心态对其诗歌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刘挚诗歌独特的美学 风貌,他的诗歌创作观念、艺术手法以及艺术渊源等,以期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刘挚诗 沈松勤著, 北宋文人与党争 ,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萧庆伟著, 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年版。 罗家祥著,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杨洪杰、吴卖黄著, 司马光传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 漆侠著, 王安石变法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 年版。 邓广铭著,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诸葛忆兵著, 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 诸葛忆兵著, 洛、蜀、朔党争辨析 ,南京师大学报,1996 年第 4 期。 张剑、吕肖奂著, 两宋党争与家族文学 , 中国文化研究2008 年冬之卷。 4 歌艺术特色进行解读,并揭示出其艺术成就。其中对刘挚生平的考证是研究基础,诗歌 解读为研究重点。通过研究刘挚诗歌的主题与特色,从而对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给予一 个公正、客观的评价和定位,揭示刘挚在宋代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主要采用考证与阐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论并举,首先梳理文献,做好诗人 年谱及诗歌编年工作,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作品的解读和理论阐释,探讨诗人心态、诗 歌主题、诗学思想、艺术特色,并将其置于宋代文学史框架中加以考察,进行宏观把握, 并给予客观定位。 5 第一章 北宋党争与刘挚诗歌创作 第一章 北宋党争与刘挚诗歌创作 宋代士人多是集文人、 官员、 学者于一身, 宋代诗歌与政治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柳诒徵先生就曾说: “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者,惟 宋为然而政党政治之风, 亦开于宋。 ” 明确指出了宋代政治与文人之间的紧密联系。 北宋党争激烈,党派之间的互相倾轧、打压,造成文人士大夫仕宦无常、命运难测。在 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态也因之而发生着变化,而心态的变化又势必会对他们的文学创 作产生影响。刘挚作为北宋中后期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党争中发挥着重大的 作用,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当时党争局面和政治形势,而同时,党争又给他自身带 来很大的影响,他的人生也随之而升降沉浮,这也无疑会对他的心态产生影响,进而影 响到他的文学创作。因此,以党争这一话题为切入点,把握当时的党争状况与诗人命运 及创作的关系,是研究刘挚诗歌的首要任务。基于此,笔者先对北宋党争与刘挚诗歌创 作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 第一节 北宋党争与诗人的坎坷命运 第一节 北宋党争与诗人的坎坷命运 北宋中后期,正值党争激烈之时,从熙宁变法到“元祐更化” ,再到后来的“绍述” 党争,新旧两党围绕变法展开争斗,互相打击迫害,造成北宋政局更迭反复的局面。作 为朔党领袖的刘挚,其政治生涯与党争过程相始终,几经贬谪,饱经忧患。本节截取北 宋党争的三个主要时段: 熙宁、 元祐及绍圣, 列举刘挚在这几个重要时期中的主要所为, 揭示他在党争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由此给诗人所带来的命运变迁。 一一 熙宁党争与诗人命运熙宁党争与诗人命运 北宋政权发展到中期时,已暴露出它自身内部所固有的矛盾, “三冗”问题的突出, 阶级矛盾的加剧,再加上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使得北宋积贫积弱的政局更加严峻,一 场大的社会变革势在必行。熙宁四年四月,刘挚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正值神宗与王安石 联手力推新法之时, 改革派和保守派围绕变法问题的争论日益激化, 两派之间水火不容, 争斗激烈,形成党派之分野,已有论者指出: “神宗熙宁、元丰变法期间,新、旧党逐 渐形成比较稳固的敌对阵营,党争趋于激烈。 ” 范缜、司马光、富弼、吕公着等一批守 旧派朝廷重臣已经被排挤出朝廷,刚刚上任的刘挚面对这样的朝政形势,又表现如何 柳诒徵撰, 中国文化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版,第 580 页。 张剑、吕肖奂著, 两宋党争与家族文学 , 中国文化研究 ,2008 年冬之卷。 6 呢?任命之初, 刘挚就接连上书反对新法及新法派人物, 公开反对新法的实行, 上书 乞 结绝毫州狱奏 ,文中称: 臣伏见亳州官吏昨以往滞俵散青苗本钱,朝旨下本路转运司差官取勘。及今累月, 尚未结绝。访闻命官及干系人等在禁者,其数甚众。遂成大狱,惊骇物听。臣愚以谓本 州官吏所犯止于不依限支散青苗钱,其罪可以一言而定,非有晦隐难穷之状,而起狱不 止。有司未测朝廷风旨,张皇事势,连逮证佐,当此暑月,追呼淹系,殊可矜恤。 富弼是当时反对变法的保守派代表人物之一,在此之前曾因抗拒新法而获罪,被贬 判汝州,仍然继续抗拒推行新法, 长编卷二百二十四记载: 甲戌,武宁军节度使、左仆射、同平章事富弼落使相,以左仆射判汝州弼乃赴 汝州,仍以老病昏塞,凡新法文字乞免签书,止令通判以下施行。 可见,富弼对新法是坚决抗拒执行的,可以说是顽固的保守派人物,而此时刘挚却 上书请求朝廷勿追究富弼在毫州拒不执行青苗之事。对保守派人物的保护,实际上已经 表明其对青苗法的反对态度。随后,他又上论役奏 : 昨者团结保甲,是时西边用兵,法令一出,民间惊骚,至今忧惑而未宁。今又作法 使人均出缗钱,非时升立户等,期会急廹,所以人情惶骇,无所赴诉。恐非所以强干内 重,爱人寛役之意,实由有司未能奉宣陛下大均之意以立法度,乃为此等纷扰。臣伏愿 先降指挥,告示逐县,今来新法,未得施行,别听朝旨,以安众心。 在这封奏疏中,刘挚称募役法是: “非时升立户等,期会急迫” ,批评有司“未能奉 宣陛下大均之意以立法度” ,劝朝廷能够: “先降指挥,告示逐县,今来新法,未得施行, 别聴朝旨,以安众心。 ”虽未直接反对新法,却也能从中看出其立场。 如果说在此之前刘挚对新法的反对立场还不是很鲜明,态度也比较温和的话,那此 后他的态度就变得逐渐明朗起来。在随后所上论助役十害疏中,刘挚力陈役法十害, (宋)刘挚撰,裴汝诚、陈晓平校点, 忠肃集 ,中华书局 2002 年版,第 3 卷,第 48 页。 (宋)李焘撰,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中华书局 1995 年版,第 224 卷,第 5454 页。 (宋)刘挚撰,裴汝诚、陈晓平校点, 忠肃集 ,中华书局 2002 年版,第 3 卷,第 49 页。 7 从役法本身和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入手,论助役法的实行有十害,开始对役法全面 提出反对意见。此时,御史中丞杨绘也上书提出役法之害,王安石怒,责令曾布等作书 反驳, 宋史刘挚传记载: 会御史中丞杨绘亦言其非, 安石使张琥作十难以诘之, 琥辞不为, 司农曾布请为之。 既作十难,且劾挚、绘欺诞怀向背。 王安石将曾布所作札子进呈给神宗,神宗随即命刘挚对其进行“分析” ,刘挚随后 上论助役法分析疏 ,文中叙役法之不可行之处曰: 窃以助役之法,有大臣主之于中书,有中书之属官及御史知画者讲画于司农寺,有 大寺所选择监司举官官行之于诸路,上下布置,其势若此,可谓易行矣。然旷日弥年, 未有定论可以为法者,其故何也?不顺乎民心而已矣。民之所不欲,古今未有可以势力 强而成者也。故虽命使者奔驰道路,禀之于内而 之于外,然其拟议参差,条制殊异, 众情纷然不知其可行之计,则此法利害,明若观火矣。 刘挚在奏疏中继续坚持自己原来的立场, 认为新法的实行不顺民心, 不应强行实施。 随后,刘挚又上分析第二疏 ,文中将矛头直接对准王安石,对其展开猛烈的批评和 攻击,文中称: 倚以望太平而自以太平为己任,得君专政,安石是也。然至于臣等以职事为言,则 使之分析者,中外皆知非陛下意,乃司农挟宠以护改作,大臣设法以蔽听明而二三 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盖自青苗之议起,而天下始有聚 敛之疑;青苗之议未竟,而均输之法行;均属之法方扰,而边鄙之谋动;边鄙之祸未艾, 而漳河之役作;漳河之海未平,而助役之事兴陛下任遇辅臣,如此其重,而致主之 术,乃用此道,是皆大臣之误陛下,而大臣所用者误大臣也。 在这篇文章中,刘挚言辞激烈,笔锋犀利。指出王安石得君专政,却祸国殃民,误 (元)脱脱等撰, 宋史 ,中华书局 1977 年版,第 340 卷,第 10851 页。 (宋)刘挚撰,裴汝诚、陈晓平校点, 忠肃集 ,中华书局 2002 年版,第 3 卷,第 54 页。 (宋)刘挚撰,裴汝诚、陈晓平校点, 忠肃集 ,中华书局 2002 年版,第 3 卷,第 56 页。 8 大臣,乱国家的罪行。陈晓平认为在刘挚上分析第二疏以后,以刘挚为首的一批保守派 与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之间的矛盾就全面公开化了。 熙宁年间是北宋新旧党争开始的时期,围绕着是否变法的讨论,因为政见的不同, 改革派与保守派开始形成党派分野。而刘挚此时进入言路,从对新法逐渐提出反对意见 再到公开而激烈的攻击反对新法派人物, 可以说刘挚是在熙宁变法时期对新法的反对最 为强烈者之一,而这也是让神宗和王安石无法容忍的,史称: “安石欲窜之岭外,神宗 不听,但谪监衡州盐仓。” 从刘挚进入御史台到被贬谪衡州,仅仅三个月的时间。 二二 元祐党争与诗人命运元祐党争与诗人命运 元丰八年三月,宋神宗去世,哲宗即皇帝位,宣仁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 掌握 了朝政大权。宣仁太后反对新法,她的执政意味着北宋政局将要发生转变。果然,很快 吕公着、司马光等旧党诸人纷纷返回朝廷执掌大权,紧接着,他们又援引一大批反对新 法的人物重回朝担任要职,刘挚亦在其列。 长编卷三百五十七记载: 光又奏言: “陛下推心于臣,俾择多士。窃见刘挚公忠刚正,始终不变此六人 者,皆素所熟知,若使之或处台谏,或侍讲读,必有裨益。 元丰八年九月,刘挚被擢升为侍御史,重返台谏。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丞,二年, 拜尚书左丞,六年,授太中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观察刘挚在这一时期的 所作所为,也是极力反对新法,积极推行“元祐更化”的政策。 回到御史台之初,他就不遗余力的对新法展开攻击。首先是打击新法派人物,弹劾 蔡确、 章惇、吕惠卿等人。他借神宗山陵一事,弹劾宰相蔡确,连续上劾蔡确不入宿 、 劾蔡确第二疏等十一道奏章,弹劾蔡确担任山陵使不尊礼节,有“不恭之心” , 乞行罢黜。刘挚接连上书反对蔡确,对其展开猛烈地攻击,终于使蔡确在元祐元年闰二 月被罢相,出知陈州。他还上劾章惇书,弹劾章惇。文中称: “伏见知枢密院事章 惇资性佻薄,俗无行检,庙堂议政,吴大臣之体,专以骄强轻肆,作俳谑之语,以凌侮 陈晓平论刘挚及其著作 : “刘挚从熙宁三年四月入京任职,时仅一年多即遭贬出京,如果说在此以前刘挚以及 刘挚所代表的一批人与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之间的矛盾还是隐伏着的话,那么在刘挚上分析第二疏以后,就全面公 开化了。 ”参见刘挚撰,裴汝诚、陈晓平校点, 忠肃集 ,中华书局 2002 年版,第 7 卷,第 682 页。 (元)脱脱等撰, 宋史 ,中华书局 1977 年版,第 340 卷,第 10852 页。 (元)脱脱等撰, 宋史 ,中华书局 1977 年版,第 16 卷,第 313 页。 (宋)李焘撰, 续资治通鉴长编 ,第 357 卷,中华书局 1995 年版,第 8552 页。 (宋)刘挚撰,裴汝诚、陈晓平校点, 忠肃集 ,中华书局 2002 年版,第 7 卷,第 142 页。 9 同列,夸示左右,其语播于都下,散及四远,传以为笑。 ” 上劾吕惠卿 、 再劾吕惠 卿 ,劾吕惠卿违诏举兵,当检详追附。在这一时期内,刘挚奏疏连上,打击新法派人 物,目的就是为推翻新法而扫除障碍。 他在一方面打击新法派人物的同时, 另一方面开始上书反对新法。 他上 论役法疏 , 文中称: 州县上户常少,中下户常多。自助役法行以来,簿籍不改,务欲敷配钱数,故所在 临时肆意升补下户入中,中户入上。今天下往往中上户多而下户少,富县大乡上户所纳 役钱,岁有至数百缗或千缗者,每岁输纳无已,至贫竭而后有裁减之期。旧来乡县差役 循环相代, 上等大役至速亦十馀年而一及之, 若下役则动须三二年乃复一差, 虽有劳费, 比今日岁被重敛之害,孰为多少也?今天下钱日益重,货日益轻,民日益困矣,若之何 坐视而不恤也! 在这封奏疏中,刘挚指出役法的弊端,请求停止施行。在刘挚等一批保守派官员的 努力下,短短几年的时间之内,新法便多被废除,很多旧法被重新恢复。刘挚利用自己 身处言路的权力,反复攻击新法及改革派人物,积极推行“元祐更化”的政策。 元祐元年九月,司马光病逝。旧党内部分裂为以程颐为主要代表的洛党,以苏轼为 主要代表的蜀党,和以刘挚、王岩叟等北方士人为代表的朔党。三党之间互相攻讦,党 争愈演愈烈。 邵氏闻见录卷十三载: 哲宗即位,宣仁后垂帘同听政,群贤毕集于朝,专以忠厚不扰为治,和戎偃武,爱 民重谷,庶几嘉祐之风矣。然虽贤者不免以类相从,故当时有洛党、川党、朔党之语。 洛党者,以程正叔侍讲为领袖,朱光庭、贾易等为羽翼;川党者,以苏子瞻为领袖,吕 陶等为羽翼;朔党者,以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为领袖,羽翼尤众。诸党相攻击 而已。 由于刘挚在熙宁变法以及“元祐更化”中不遗余力反对新法的表现,他被视为朔党 的领袖,且三党之中,刘挚为代表的朔党多为北方士人,也都是彻底的反变法派,他们 (宋)刘挚撰,裴汝诚、陈晓平校点, 忠肃集 ,中华书局 2002 年版,第 7 卷,第 147 页。 (宋)刘挚撰,裴汝诚、陈晓平校点, 忠肃集 ,中华书局 2002 年版,第 5 卷,第 97 页。 (宋)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 邵氏闻见录 ,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第 146 页。 10 团结在一起,继续反对新法的实行,推行“更化”的政策。而在此一时期,梁焘、刘安 世等人却纷纷被外调,从而使刘挚失去了对言路的控制,给新党打击报复旧党提供了机 会。元祐六年十月,御史中丞郑雍、杨畏等弹劾刘挚牢笼士人,结党营私,并具列刘挚 党人姓名,凡三十人。 长编卷四百六十七记载: (冬十月)癸酉,御史中丞郑雍、侍御史杨畏对甚久,论刘挚及苏辙也。雍言: “挚 善牢笼士人,不问善恶,虽赃污久废之人,亦以甘言诱致。 ”因具挚党人姓名:王岩叟、 刘安世、韩川、朱光庭、赵君锡、梁焘、孙升、王觌、曾肇、贾易、杨康国、安鼎、张 舜民、田子谅、叶仲、赵挺之、盛陶、龚原、刘概、杨国宝、杜纯、杜 、詹适、孙谔、 朱京、马传庆、钱世荣、孙路、王子韶、吴立礼,凡三十人。 在台谏官们的强烈攻势下,十一月,刘挚被贬为观文殿学士,知郓州,八年,移守 青州,从此开始了他的晚年贬谪生涯。 三三 绍圣党争与诗人命运绍圣党争与诗人命运 元祐八年九月,太皇太后病逝,哲宗亲政,重新起用“元祐更化”中被贬谪在外的 章惇、蔡京、吕惠卿等旧党士人,主持“绍述” ,恢复熙丰之政。于是,朝政形势发生 大变, 章惇等新党人士开始大肆打击报复元祐旧党诸人。 刘挚在被贬蕲州时就对其子言: “上用章惇,吾且得罪,若惇顾国事,不迁怒百姓,但责吾曹,死无所恨,正虑意在报 复,法令益峻,奈天下何! ” ,他已经很清醒的看到了当时的政治形势。 绍圣元年,在新党的弹劾下,刘挚被降职知黄州。未至,于九月再贬光禄卿,分司 南京,蕲州居住。 宋史刘挚传记载: 绍圣初,来之邵、周秩论挚变法、弃地罪,夺职知黄州,再贬光禄卿,分司南京, 蕲州居住。 宋大诏令集卷二百六中刘挚落职降官知黄州制也记载: 昔者太母深处帷幄之中,朕方孤立士民之上。茕然在疚,罔知攸济,内则付托群公, (宋)李焘撰,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中华书局 1995 年版,第 467 卷,第 11152 页 (元)脱脱等撰, 宋史 ,中华书局 1977 年版,卷 340,第 10858 页。 (元)脱脱等撰, 宋史 ,中华书局 1977 年版,卷 340,第 10858 页。 11 外则通达言路。所赖有一德之士,不二心之臣,相与戮力,以康王室,苟怀异意,是辜 委任。观文殿学士太中大夫知青州刘挚,在先帝时,以馆阁诸生,擢任要剧,虽中坐薄 累,终不汝遗。夫何仇嫌,乃怀怨诽,自长御, 。至登宰司,始以傅会权,奉承风旨, 既又密布私党,倡导邪谋,论议交通。踪迹诡秘,诬诋圣考,愚视朕躬。首陈变法之科, 终成弃地之令。纵释有罪,以归怨公上。污蔑异己,以诱胁众心。害贼忠良,不独遂中 伤之计。窥伺禁省,将密为离间之谋。有臣若斯,维国之丑。向虽从于罢免,犹曲示于 保全,夙负益彰,群言荐至,欺天之恶。非公论之可容,罔上之诛,顾常刑之敢逭。聊 从薄责,以示旧恩。其务省循,毋重来悔,可特落观文殿学士、降授左朝议大夫知黄州。 文中列举刘挚数条罪状,说他附会权臣、勾结朋党、残害忠良,言辞可谓异常激烈, 并称其: “有臣若斯,维国之丑” ,从中可见新党诸人对刘挚的报复心理和要将其打倒并 置于死地而后快的决心。 而在这一时期,对刘挚等旧党诸人打击迫害最深的就是新党所炮制的同文馆狱。绍 圣四年二月,刘挚被蔡渭、邢恕、文及甫等诬陷,言者称刘挚将谋废立,不利于上躬。 关于这一事件的经过,多有记载, 长编卷四百九十: 承奉郎少府监主簿蔡渭奏: “臣叔父硕,曩于邢恕处,见文及甫元祐中所寄恕书, 具述奸臣大逆不道之谋。及甫,乃文彦博爱子,必知当时奸状。 ”诏翰林学士承旨蔡京, 同权吏部侍郎安惇,即同文馆究问。 这是一出新党为打击报复旧党而曲解附会炮制出的冤案,开始只是涉及刘挚,后来 又牵扯到梁焘、王岩叟等,可以看出新党打击报复旧党的意图。本年二月,刘挚因同文 馆狱,再贬为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十二月三日,刘挚卒于新州贬所,是年六十八 岁。 第二节 归隐心态下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归隐心态下的诗歌创作 刘挚身处北宋党争之中,在熙宁变法、 “元祐更化”和“绍述”等几次大的政治运 动中,他都由于朋党的倾轧而遭受贬谪,命运多舛。党争所带给他的惨痛的人生经历, 宋大诏令集 ,中华书局 1962 年版,第 260 卷,第 774 页。 (宋)李焘撰,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中华书局 1995 年版,第 490 卷,第 11628 页。 12 也影响到他的心态,他一生之中大部分时间都向往归隐,渴望回归到山水和田园之中。 这种心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取向。 一一 北宋党争与刘挚的归隐心态北宋党争与刘挚的归隐心态 儒学在北宋得到了全面复兴,随之而起,北宋士人也普遍表现出高昂的参与心态。 他们积极参政、志在当世。史称范仲淹“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 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 苏辙称其兄长是“公亦奋厉有当世志。 ”林希为曾巩撰写墓志, 说他“慨然有志于天下事” ,欧阳修称蔡襄是“遇事感激,无所回避。权辜畏敛,不 敢挠法干政。 ” 而在文人士大夫志在当世、积极参政的同时,面对他们的却是仕宦的艰 辛和仕途的险恶。宋代党争激烈,士大夫命运难测,朝不保夕,熙宁、元祐及绍圣年间 几次大的朋党争斗使得一大批官员被废黜贬谪、流放异地,投荒万死,历尽坎坷,其中 很多人不堪忍受谪地生活而客死他乡,这些触目惊心的现实让他们内心也产生恐惧之 感。在这种情况下,文人士大夫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愿望变得愈加强烈和突出,他们开 始向往归隐林泉,纵情山水的悠闲生活,产生了想要退出争斗不休的官场,而归隐山林 田园的愿望。如苏轼就曾感叹: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 苏辙云: “羸病不堪金束腰,永怀江海旧渔樵。 ”在当时,怀有这种心态的人不在少数, 而这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 刘挚一生都纠缠在纷杂的党争之中,又多次因朋党之间的党同伐异、互相倾轧而被 贬谪穷荒。无情的现实和悲惨的命运也使他对生命进行反思,他深切的体会和认识到残 酷的党争随时会带给他灾祸。从而发出了“求全得忧虞,祸毎乘所忽”的感叹。党争激 烈,党人尔虞我诈,宦海浮沉、文人仕途难测,现实人生充满着矛盾和痛苦,使他长期 处于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为官的生活束缚了他的人身自由,而官场中党派之间的争 斗又让他产生忧惧感,他开始后悔自己曾经出仕做官,并将做官看做是“误落世网”之 内,他不停的在诗歌中发出感叹和抱怨: “北州有客性疏野,误为世网相拘牵” 、 “平生 雅志在林壑,误落世纷亲缴矰” 、 “人生误落世网内,区区系累安足逃” ,认为自己是被 尘世的功名和仕途的枷锁所羁绊,他也称自己是“羁客” 、 “羁人” : “三年羁客偶幸至, 归来搔首嗟蒿蓬” 、 “羁人亦随喜,聊自慰空觞” 、 “心甘水石忘羁宦” 、 “莫悲琴剑犹羁客, (元)脱脱等撰, 宋史 ,中华书局 1977 年版,第 314 卷,第 10268 页。 (宋)苏辙撰, 栾城集 ,中华书局 1990 年版,后集第 22 卷,第 1117 页。 (宋)曾巩撰,陈杏珍,晁继周点校, 曾巩集 ,中华书局 1984 年版,附录墓志,第 799 页。 (宋)欧阳修撰,李逸安校点, 欧阳修全集 ,中华书局 2001 年版,居士集第 35 卷,第 520 页。 (宋)苏轼撰,朱德才主编, 增订注释苏轼词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24 页。 (宋)苏辙撰, 栾城集 ,中华书局 1990 年版,第 15 卷,第 301 页。 13 岂有英雄老俗埃。 ” 面对党争激烈的政治环境,他想到了“闭户迩来能避谤,求田何处欲归耕” ,想要 闭门而躲避因朋党争斗、互相诽谤而对自己打击迫害的祸患,也想要求田而归耕。他的 一生经常在这种担忧和恐惧中度过,脱离官场而去归隐的愿望变得非常强烈。据统计, “归”字在刘挚诗集中共出现 110 次, “玉音傥无斁,时有北鸿归” , “何时放归橹,大 艑水中央” , “凯歌计日登宗祀, 归将惊秋望故园” ,“万里江风秋思近, 归心聊复借鲈莼” , “风光无赖撩归思,节物相逢眷昔游。 ” 频繁出现的用例折射出诗人的心态。在刘挚诗 歌之中,这种对名利缰锁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成为他内心无时无刻都在牵挂、 并难以割舍的一种情结。 仕宦的坎坷, 让他对农家生活产生羡慕之情, 并渴望能够像陶渊明那样求田而躬耕, “渊明田芜犹未归,胡为簿领甘沉迷” 、 “坐忘不复一念起,寸田自治何须鉏” 、 “闭户迩 来能避谤,求田何处欲归耕” 、 “天地中间真远客,田园芜没盍来归。 ”元祐年间是党派 争斗最为激烈的时期,当时刘挚一度仕途顺畅,曾高居宰执之位,却也因遭到弹劾而深 感仕宦艰险,并产生了辞官归田的愿望,元祐六年在其所作再辞免右仆射表中称: “久尸官而谤积,早多病而志销,当返田庐。 ”他也经常在诗歌之中描写田园生活的美 好和耕种生活的乐趣: “陂下卧轮车乍歇,田间鸣鼓稻齐秧” 、 “稚女弄花田叟醉,笑歌 真是太平声” 、“农家之富秋始见, 十色田利皆丰登。 担赢车载上场圃, 环舍隐积如高陵” 、 “祥风灵雨过二月,陈根新种苗争抽。早蚕生齐渐如蚁,温饱指此无歳忧” ,而田家生 活的乐趣更激发了他对于仕宦生活的厌倦和躬耕生活的渴望, 并多次想要求田而耕:“求 田问舍此心劳,两处如闻胜势饶” 、 “田家之乐岂不好,胡为不归邀我朋。榜舟梁泽家汶 北,咄哉反此如鞴鹰” 、 “田家之乐世皆慕,贵仕难去贱易谋。行矣请谢茂陵病,一廛一 耒归先畴。 ”田家生活的乐趣是他所向往的,可是现实中的他又难以真正做到放弃官职, 缺少陶渊明毅然冲破藩篱而归返田园, 不再出仕的勇气, 儒家思想的影响和 “君恩未报” 的思想左右着他,所以归隐只能成为他的一种美好的愿望: “老喜交朋频把臂,拙无材 力可求田” 、 “君恩未报归何日, 空使荒芜靖节田” 、“筑室求田虽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语课说课课件
- 易失效物料管理办法
- 昆明市黄码管理办法
- 处理大罐底管理办法
- 国企请销假管理办法
- 南昌etc管理办法
- 如何写XX管理办法
- 数据型资产管理办法
- 英语交通安全课件
- 英语互动课件介绍
- 品质管理培训资料
- 成都国资委采购管理办法
- 2025年物业管理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面向信息意识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 服务外包合同服务外包协议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公务员保密教育培训课件
- 浪潮sdata数据库一体机白皮书
- 新闻写作教程(电子版)-刘明华
- 三年级数学《重量单位的换算口算题(共60道)》专题训练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