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浦起龙及其史论研究论文 明中叶以来,随着史通的渐次传布,一些学者相继对史通进行了校对、撮要、评论和注释,掀起史通和研究的热潮。在较多和研究史通的学者中,浦起龙所著史通通释是史通注释本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正如傅振伦先生所云:“注史通者,此最后出,用力又最勤,引据详明,世称博洽。”迄今学界对浦起龙及其史通通释尙缺乏深入的研究,对浦氏史论的研究更是无人问津。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探研。 一 浦起龙(16791762),字二田,江苏金匮(今无锡)人。晚年自号三山伧父或三山伧叟,学者称之为三伧先生。浦氏出生于金匮一个穷困的书香门第,史称:“公家甚贫,书甚富,口甚拙,手甚敏,待人甚厚而校书甚严,故于左、史、汉魏六朝、三唐宋明诸著作,旁及释典、道藏、天人律历、形势建革,上下古今,皆尝窥其端绪,而究其指归。”又称:“公自束发就傅而迄乎杖乡(案:指60岁)、杖国(案:指70岁)、杖朝(案:指80岁),伏处蓬茅而及乎服官羁旅,晦明风雨,无不载书以行,是迨好之、乐之,而不啻其性之也。”可见他虽出身贫穷,但家中藏书甚多。他不仅藏书,而且严于校书,乐于读书。他涉猎的书籍,遍及经史子集、佛经、道藏、天文地理,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博学之士。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考中举人。雍正八年(1730年)以二甲十六名的成绩考中进士,而此时他已是52岁。中第后曾选授扬州府学教授,因其丁父忧而未能赴任。后应云贵总督尹继善的邀请,去云南担任五华书院山长。三年后回乡,居家三年后任苏州紫阳书院教授。浦氏在苏州前后呆了六年,因被排挤,辞职回乡,此后一直赋闲在家,从事著述和讲学。史称:“公晚年声名达九重,历掌五华、紫阳书院,与巨公相过从,一时秀异之士咸出门下。” 浦氏勤于笔耕,先后著有读杜心解、古文眉铨、三山老人不是集、酿蜜集、史通通释等。后人评价其著述“莫不别开生面,发人所未发,又非炫异矜奇,而适得庐山真面。宜乎,书一出而上达宸聪,风行海内,即榕门(案:指曾任东阁大学士陈宏谋)、牧园(案:指曾任内阁大学士翁方钢)、复初(案:指曾任翰林院庶吉士、湖南督学吴大受)、归思(案:指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沈德潜)诸巨公,见之亦顿首至地曰:真不愧为读书人也。”可见其人与著述影响之大。 二 浦氏的史学代表作为史通通释。他最早接触史通大约在乾隆初年。他自称:“先是己未(1739年)代匮苏郡校,坐春风亭,抽架上书,得史通,循览粗过,旋舍去。乙丑(1745年)归老,诸知旧来起居,伧父方手裒乱帙,咸笑以谓书生习气,老殢故纸犹昔耶?”可见其在归乡后,仍然致力于古书的。浦氏最初接触的所谓“春风亭本”,即为明大梁王惟俭史通训故本。该书是王惟俭在注释文心雕龙后,仿注文心雕龙的体例对史通进行校勘、注释的。浦氏称其“粪除诸评,世称佳本。然其蔽善匿,蒙焉何豁,讹焉何正,脱焉何贯,未见其能别彻也。”这里所说的“诸评”,应指成书于万历之季李维桢的史通评释、郭孔延续写的史通评释等。四库馆臣评论李氏之书云:“维祯所评,不出明人游谈之习,无足置论。”认为郭孔延所释“较有引据,而所征故事,率不著其出典,亦颇有舛漏。”黄叔琳也称郭书“援引踳驳,枝蔓无益,又疏于考订,每多讹误。”浦氏认为王惟俭的史通训故能够摒除李、郭两书之弊,然却匿其所善,很难达到解惑、正讹、补阙之目的。他指出:“刘氏世职史,而文沿齐、梁,距今又千年,所进退群册,已太半亡阙;所建立标指,又苦骈枝长语,迷瞀主客。此其可以履豨故智塞事乎?”认为刘知幾史通文字沿用齐梁的骈文形式,所依据各书已大半亡佚,所建立的史书编纂准则,因其繁复冗长的表述形式而使人迷惑。为其注释必须做到“蹑亡阙之蹤,导骈枝之窾,而逆之以中据之封畛,以求无蔽。”为此,他先后参考了王惟俭史通训故、李维桢、郭孔延的史通评释,博采旁搜,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撰成史通通释初稿。次年得北平黄叔琳史通训诂补,互证若干条,又经多次修改,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梓行。 史通通释首先对史通进行校勘正讹的工作。蔡焯敦指出:“是书之失在字者,盖亦多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讹文,比如“乌孙”而讹为“乌孤”,“文王”而讹为“文丁”等。二是倒文,如“文省”而曰“省文”,“朔方”而曰“方朔”,“武宣”而曰“宣武”等。三是脱文,如“昭后略”漏“昭”字,“言学者”漏“言”字,“楚、汉列国”漏“国”字等。四是衍文,如“名班祚土”,“班”下衍“爵”字,“以其类逆”,“逆”下衍“者”字等。大约文字之失有二百二十多处,浦氏一一予以订正。在订正文字之失时,“其刊去者仍注见之,不没旧本。”此外浦氏还纠正了史通中的错简、倒句等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浦氏在校雠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主观臆断,肆意改窜史书原文的现象。 其次采用释、按、证释、证按、夹释、杂按等六种形式对史通进行注释。所谓“释”,即“析节而疏其义”也。如史通二体云:“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载笔之体,於斯备矣。盖荀悦、张璠,丘明之党也;班固、华峤,子长之流也。”浦氏释云:“已上总为二体标出原委大意。言自得左、马分创,史家千古宗之。”指出史通以左传、史记分别为编年体和纪传体之祖,史书体例,至此基本完备。后世荀悦汉纪、张璠后汉纪是仿效左传编年体的,班固汉书、华峤汉后书是仿效史记纪传体的。左传和史记均为后世史家所宗仰。 所谓“按”,亦即“释”也。“既释以辨之,复按以会之。”“按”语往往放在史通正文章节后。如史通六家评论史记记事:“疆域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每论家国一政,而胡、越相悬;叙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此其为体之失者也。兼其所载,多聚旧记,时採杂言,故使览之者事罕异闻,而语饶重出,此撰录之烦者也”认为史记记家国之政,叙君臣一时之事,则分散在纪、传、书、表各篇之中。造成“胡、越相悬”、“参、商是隔”,加之其叙事“多聚旧记,时採杂言”,造成语言的繁复。浦氏对此按曰:“此章乃是著述家深识利病之言。闻人通患,率在夸多,代远文庞,荒诞滋炽。史通盖为通史、科录芜编纷出,滥觞实由司马,故重诫之。其别家于班,正复为此。评者不察,认是诋諆迁史,误矣。”认为此节批评史记纪传体通史体例的缺失,意在警醒后来史家在撰写纪传体通史著作时,在力求克服纪传体史书自身存在的弊病的同时,要防止像吴均等所撰通史、元晖雅所撰科录那样“芜编纷出”,力求言语精炼,行文简洁。 和此前王本、黄本一样,浦氏把训释的重点放在“证释”即“取证古书,用释今义”上。以史通通释“直书篇”为例,在正文之后一方面交待文中用语的出处,如“直如弦四句”注明“乐府集郭茂倩注云:后汉书五行志,顺帝之末京都童谣。”另一方面则引用史书的材料注明诸如“董狐”、“书崔弑”、“述汉非”、“崔浩犯讳”、“渭曲见屈”、“云台取伤”等人物或事件的详情。 浦氏史通通释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注释本之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引据详明,足称该洽。”杨明照也称其“征事数典,颇称详赡”。但其中难免出现漏释、释错、释而不详等问题。如史通曲笔篇云:“昔秦人不死,验符生之后诬;蜀老犹存,知葛亮之多枉。”浦氏注曰“不详”。又云:“按:困学纪闻云:蜀老犹存,知葛亮之多枉,武侯事迹湮没多矣。然则蜀老事,王氏亦未有所考也。”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指出:浦氏“定为无考,而不知秦人事出洛阳伽蓝记,蜀老事出魏书毛修之传。”因此后来有陈汉章作史通补释,杨明照作史通通释补以弥补其缺漏,订正其错误。 浦氏还著有读书札记酿蜜集。“其间经谊史裁,天文地理、兵阵算术暨字学、诗学之属,凡诸繁赜,靡不赅备。”被学者称为“有用之书”。该书的命名,实也反映浦氏治学之勤笃。正如陈开骥所云:“先生之为学,犹蜂之于华,撷菁英,去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中一年级英语上学期口语专项练习试卷
- 初中体育个人工作总结
- 成都市 2024-2025 学年小学五年级上语文期中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社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吉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解析
- 2025年保卫培训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工程管理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中三年级生物下学期综合能力卷
- 2025年后勤部年度个人工作总结【3篇】
- 2025年健身器材维护与管理员实操测验题库及答案
-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设计
- 血液透析患者运动康复管理
- 202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试题库及答案(共200题)
- 病理医生进修病理诊断汇报
- 单招考试宣传课件
- 2024-2025学年安徽合肥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 塔罗教学课件
- 产程中产妇的饮食管理
- 机械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清单
- 2025年陕西邮政校招笔试题及答案
-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课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