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现代产业结构相关论文.doc_第1页
2020年现代产业结构相关论文.doc_第2页
2020年现代产业结构相关论文.doc_第3页
2020年现代产业结构相关论文.doc_第4页
2020年现代产业结构相关论文.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产业结构相关论文 一、连云港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现状分析 连云港产业结构演进的第一个阶段为19841997年,产业结构主要体现为“一、二、三”型和“一、三、二”型的交替变化特征。1984年连云港的三次产业结构为49.7:29.7:20.6,1990年三次产业比重变为46.1:26.6:27.3,依然表现为农业大市的特征,但是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1993年1997年三次产业结构又变为“一、二、三”型。连云港产业结构演进的第二个阶段为1998xx年,产业结构主要实现了“二、三、一”的转变,这在图1中表现明显。1998年,三次产业结构首次实现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结构变为33.2:34.1:32.7,产业发展迈向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尤其是到xx年,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达到41.6%。一产比重逐年下降,到xx年,一产比重较1984年下降了70.8%,而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比1984年提高了54.5%和92.3%。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趋势非常明显,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但是,连云港的第二产业比重占比偏高,这与近几年临港重化工的布局相关,并且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一方面表明连云港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连云港产业结构与江苏省产业结构的相似性,即二产比重都高出三产比重6个多百分点。 二、连云港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和高效发展。 1、比较劳动生产率 比较劳动生产率能较为客观地反映某一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2比较劳动生产率越高,表明相同的劳动力所创造的产值越大。表1表明连云港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是符合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与全省相比,连云港市一、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略低于全省水平。从纵向上看,自xx年以来二、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都呈下降的趋势,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呈现先升后降的下降趋势,但是和二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差较大,仍存在较大的剩余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2、产业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偏离度(B)是反映产业结构效益以及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的重要指标,当B0时,该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当B0时,意味着该产业劳动力过剩,应该从该产业部门中转移出去。从表2看,xx年接近于零,此后波动抬升,平均水平低于全省2.21个百分点,说明连云港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好。 2、产业贡献率 三次产业贡献率是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用以分析经济增长中各产业贡献大小的程度。从横向看(表3),连云港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平均为48.1%,略低于全省0.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为40.02%,低于全省平均6.16个百分点,表明第三产业发展层次依然较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一产业平均贡献率为14.67%,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倍,反映出连云港农业大市的特征明显。从纵向上看,xx年以来,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处于下降的趋势,但到xx年又上升到14.67%,这说明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投入反映在地方,突出的表现为现代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增加。第二产业产值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处一种不稳定的波动状态的趋势,同时也表明连云港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也较为剧烈。 3、产业结构指数 产业结构指数是某一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与全员劳动生产率的乘积,而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一产业的增加值与该产业从业人员数之比。通过产业结构指数变化可以把握该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整体情况和各行业的变化情况,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及其存在的问题。如表4所示,连云港xx-xx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指数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明显低于江苏全省水平。除第一产业外,二、三产业结构指数都低于江苏全省。连云港的二、三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较高,相对于全省来看,第三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三、连云港市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构建 1、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按照“调高、调优、调强”的要求,顺应产业“绿色化、精致化、高端化”发展趋势,下一步我市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按照“传统产业品牌化、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化、传统农业现代化”的思路,突出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在“工业化、信息化与生态化”融合发展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2、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着力点。 从我市的区位、资源、产业基础等现实情况出发,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应着力构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产业绩效高效化、产业链群配套化、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1)建立创新型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体系。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传统农业的竞争力,努力打造农业特色产品品牌和绿色品牌,依托链群关系建立体系完善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创新驱动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发展与特色发展相融合,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增强产业链创新能力,从而形成融合创新的具有产业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新体系。(2)建立高端化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依托现有基础和港口条件,积极引进发展临港基础型产业、基地型企业。重点发展资金与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现代装备、汽车、石化、船舶制造等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形成高端化的先进制造业体系。(3)建立开放高效的国际化现代产业体系。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加快海陆双向开放,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与相关服务业,创办通海国际物流博览会,建设国际展览交易中心和产业技术合作中心。主动融入上海自贸区建设,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和连云港自由贸易港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设立省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通过依托港口资源条件提升产业体系的外向度,发挥临港经济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形成开放的产业体系,融入国际产业的高端层次。(4)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调整和逐步淘汰资源浪费型、能源高耗型和环境污染型产业,发展环保、绿色等低碳产业,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为将来产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留下必要的空间。(5)建立推进现代产业发展的现代市场体系。一是培育市场机制,消除制约产业发展的制度障碍。二是建立科学完善可行的产业促进政策,更好地促进产业政策与宏观政策相协调、产业政策与对外政策相协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