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土特产 名胜古迹 风景 风土人情.doc_第1页
济南土特产 名胜古迹 风景 风土人情.doc_第2页
济南土特产 名胜古迹 风景 风土人情.doc_第3页
济南土特产 名胜古迹 风景 风土人情.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家乡济南山东省省会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北濒黄河,南依泰山,市居盆地,四面环山,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549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沿海开放城市。济南历史悠久,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早在5000年前,该地居民已能制作乌黑发亮的陶瓷,由此构成了我国古代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2600年前,齐国在此筑城,济南成为当时齐国的边防要塞。济南市依偎于泰山黄河怀抱之中,市区座落在丘陵与平原交接带,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美的环境,风景秀丽,泉水众多,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誉,素以“泉城”闻名于世。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山东省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今天的济南市已今非昔比,城市面貌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游人在这里看到的将是一个现代化的、生机勃勃的新济南。济南土特产济南土特产品种多样,主要有五香扒鸡、糖酥煎饼、罗汉饼、高粱饴以及刺绣、羽毛画。1、平阴玫瑰:平阴素以玫瑰之乡著称。平阴玫瑰花瓣厚,香气袭人。花瓣用于薰茶、制酱、酿酒、炼香料酒。阿胶:产自本县东阿镇,为滋阴补血佳品,是畅销国内外的著名商品。2、章丘:主要有明水香稻、龙山小米、章丘大葱、章丘烤肉等。3、北园蒲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盛于水边或池沼内,圆柱型,长约50cm,颜色介于淡绿色与乳白色之间,可食用。济南北园蒲菜质细嫩,纤维质少。“奶汤蒲菜”、“锅塌蒲菜”、“蒲菜烫面饺”等,都是济南的名吃名菜。食之清香鲜嫩,每年五月至七月是产蒲菜之时令。4、明湖藕又名白莲藕,藕肥大肉厚,含水分多,质嫩而脆,味微甜,是实现水果,可生食、拌食、甜食,又有脆嫩的“水晶藕”、“姜拌藕”、酥香的“炸藕合”.是济南家家户户喜做的菜肴。鲜莲子的盛事,也可作“莲子羹”,清香爽口;感知的莲子,经过涨发,去掉苦味的莲蕊可做作成“冰糖莲子”、“蜜汁莲子”.5、明水香稻 产于济南东郊章丘市的明水镇,是驰誉全国的明稻。香稻稻粒微黄,呈半透明体,油润光亮。有一家做饭十家香之称,吃完仍会余香绕口。6、平阴阿胶 阿胶与人参、鹿茸并成为中药“三宝”,因产在平阴县东阿镇而得名。阿胶是一种动物胶纸,成品已呈琥珀色、半透明、味甘咸、气清香为由,即能治病,又能强身。阿胶内含18种氨基酸和铁、铜、钙、锰等20余种微量元素,被视为高级营养补品,名扬中外。7、核桃 核桃在历城区的栽培具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济南干果出口的主要品种,“鸡抓绵”和“纸皮”核桃最为著名。核桃以营养丰富著称于世,对人的大脑神经有益,是一种滋养强壮药,适用于肺虚久咳,气管喘息,病后虚弱等症。作为济南的特产,远销欧洲诸国。济南的名胜古迹和风景济南以泉城著称,最有名的就是七十二泉了,并以趵突泉为首,还有黑虎泉,五莲泉、珍珠泉等大大小小的泉;大明湖公园【历下亭】也非常有名,称古历亭。在大明湖中小岛上。约建于北魏年间。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诗人杜甫在济南与书法家北海太守李邕相会,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宋、元、明均有历下亭,但不在今址,己废。今亭建于清代,八角重檐,中悬清乾隆帝书“历下亭”木匾。亭前回廊临水,岸有临湖阁。大门楹联为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书杜甫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亭后名士轩,正厅五间,门前抱柱有郭沫若撰书一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厅内西壁嵌有杜甫、李邕石刻画像,东壁有何绍基书重修历下亭记石刻。亭周碧波荡漾,绿柳垂丝,游人至此多系舟登岸小憩。【千佛山】 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在山东济南市南郊。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海拔285米,层峦迭嶂,苍秀涵幽。登山有东西两路,盘路各三百级左右,蹊径曲折,松柏夹道,沿途筑有茶厅、半山亭、古坊。自半山北望,可见济南北部卧牛山、华不注山、鹊山、凤凰山、标山、药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九峰峭拔,云烟缭绕。因李贺“遥望齐州九点烟”诗句,有“齐烟九点”坊建于盘路中。山上多巨石,崖峭壁立,佛宇亭台依倚为垣,各据其胜。悬崖下有唐贞观间建的兴国寺,寺内千佛崖有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贞观年间雕造的佛像多尊。崖下极乐、龙泉、黔娄等洞也多石佛造像,东院舜祠塑帝舜及娥皇、女英二妃像。兴国寺上山峦间,有明代修建的一览亭,登临远眺,明湖似镜,黄河如带,泉城风貌,尽收眼底。【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在山东济南市南郊英雄山西侧。1949年始建,1968年竣工,总面积约39万平方米,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陵园之一。山巅有毛泽东题词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乳白色花岗岩砌成,平面呈长方形,通高34.64米。陵园南部为烈士墓地。著名烈士有王尽美(山东第一个共产党员)、鲁伯峻(山东早期党的负责人之一)、刘谦初(19281929)年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等人。济南战役中牺牲的有名烈士七百八十六人,无名烈士七百十六人也安葬于此。园内还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堂,陈列烈士遗物,介绍烈士生平事迹。【解放阁】 山东济南市黑虎泉西路,隔护城河与黑虎泉相望。为纪念济南解放而建。1948年9月24日华东野战军山东乒团突破此段城墙,解放济南。1966年市政建设工程中,有计划地保留了当年作为内城突破口的东南角城墙,并在原址上用浑厚石块砌成高达10米的大型基座,命名为“解放阁”。阁长50米,宽40米,四周围有石栏。镶嵌在半腰的“解放阁”三个金色大字,苍劲有力,为陈毅手书。【黄石崖造像】 山东济南市东南螺丝顶山主峰西侧黄石崖。因山岩色黄而得名。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至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开凿,随山就形,分布崖壁与天然洞窟内,计残存大小佛龛十九个。佛菩萨等浮雕像八十五尊。佛像高约1.5米,造型庄穆,刀法简朴。配雕飞天,神彩飘逸,栩栩如生。造像题记七则,魏书,苍劲潇洒,工整豪放,具有由篆隶向楷书演变的特点。黄石崖周围群山环抱,峰险崖陡,松涛震荡,鸟鸣谷应,山景奇特。还有植物园、泉城广场、红叶谷、五峰山、百脉泉公园、金象山滑雪、灵岩寺、黄河森林公园等风景区。济南的历史名人李清照(1084约1155) 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金兵入据中原,清照举家南逃。后明诚病故,战乱中书籍文物大部分散失,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遇极其悲苦。据传清照曾改嫁,后世学者对此颇有争议。其晚年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仅知她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米芾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 清照的传作风格及艺术特色: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代表作夏日绝句: 声声慢:醉花阴 渔家傲 一剪梅千古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辛弃疾(11401207)中国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为豪放派爱国诗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著作】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辛弃疾词在宋代即已有多种版本,主要为4卷本和12卷本两种。4卷本名稼轩词,分为甲乙丙丁4集,宋刻本已不存,今有汲古阁影宋钞本及唐宋名贤百家词本。12卷本名稼轩长短句,宋刻本已无传,今传本通行者有四印斋刻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今人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点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