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县桃坪羌寨灾后重建规划.doc_第1页
论理县桃坪羌寨灾后重建规划.doc_第2页
论理县桃坪羌寨灾后重建规划.doc_第3页
论理县桃坪羌寨灾后重建规划.doc_第4页
论理县桃坪羌寨灾后重建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理县桃坪羌寨灾后重建规划 1 桃坪姜寨的历史沿革及民居传统形式 羌族是我国一支十分古老而有特色的民族,在早期中华民族融合、形成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羌寨现在主要聚居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的茂县,汶川,理县及松潘县和绵阳北川县部分地区。 1.1 桃坪羌寨的文化背景 桃坪羌寨位于岷江上游杂古脑河畔的阿坝州理县桃坪乡,距离成都约163 km,,理县县城 41 km, 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 111 年,是羌族建筑群的典型代表,背山面水, 坐北朝南, 布局依据地形,工整紧凑,是至今为止世界保存最为完整的羌族建筑群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桃坪羌寨为了抵御外族和本民族之间的械斗,也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该村落的建筑逐渐形成了防御堡垒型的建筑形式,具有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完善的村落系统。 1.2 桃坪羌寨的道路组织及规划形式 桃坪羌寨以碉楼为中心筑成放射状的8个出口,出口连着13个通道,组成四通八达的路网。建筑墙体和墙体间的巷道幽暗神秘,有的巷道上又搭建了房屋,因此有了无数的暗道。除了地下暗道之外,羌寨每家每户的屋顶都是相通的。有的是用石台阶相连,有的是用小木梯相通,其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战时便于进攻和防御。碉楼是整个羌寨的标志性建筑。目前桃坪羌寨内仅存的两座是:陈仕明家住宅和寨子对面河岸上的一座碉楼。 水源是羌族人另一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陡峭的山地中,大规模凿井蓄水相对比较困难,因此羌寨中人们的生活用水主要利用地表径流水和泉水。羌寨一般采用石砌水渠引入山间溪流和用石板储存从泉眼中渗出的山泉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用水的方法。水道中流淌着山间融化的雪水,引流与房屋的旁边或从房屋的中央穿过。寨内的地底,挖掘了许多引水暗渠,上面盖有石板和土,这些暗渠每隔一定距离,都会留有活动石板,揭开即可取水。 1.3 桃坪羌寨建筑单体与建筑空间 桃坪羌寨的碉楼式建筑是私家性居住与防御功能的统一体。它将高大的石碉碉楼与民居合二为一,组成了其极具特色的建筑群。羌寨主要结构为木质结构,木柱是屋内纵向主要的承力构件,主要承载纵向荷载。羌寨里的建筑材料用黄泥、片石作为材料混合建成,外立面材质以白石为主。 这里的建筑单体被称为“庄房”。庄房是羌民居住的场所,外形为四棱台状,基部比较宽大,往上逐层内收,呈“椅子”型。庄房开设窗户较少也较小, 其主要目的是利于防寒以及便于射击防御。庄房一般为3层。一层作为畜养,为牲畜圈和堆草料的地方, 层高较矮,一般在 1.82.2 m左右。二层为卧室与灶房,高3 4m左右。三层为晒台,罩楼。可进行翻晒谷物和粮食等农业活动。 2 桃坪羌寨现状 桃坪乡有新、老两处羌寨,老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羌族建筑群的典型代表,其老寨以古老的建筑、户户相连的通道和纵横交错的地下水网而著称。新寨位于老寨东侧,新建不久,现共有居民98户。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新老羌寨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其新寨的损毁情况相对较重。为重建家园、传承古老的羌族文化,新老羌寨皆急待规划重建。 3 桃坪羌寨的震后规划 桃坪羌寨规划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一为新村老寨及乡场等大范围内的规划研究。其二为新村修建性详细规划【图1】,这也是本次规划的重点。新村作为老寨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不仅要在风貌上达到与老寨的统一,也应在功能上相对完善,增加游览项目和服务内容。规划前期工作研究了不同的旅游路线,创造新寨中的旅游点和消费点,为旅游以及当地居民服务,让村民在灾后的旅游重建中迅速的发展起来,促进桃坪乡灾后重建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图1 3.1规划构思 传统的羌寨景观要素:雕楼是最重要的标志特征;曲折而尺度宜人的步行路网与穿行于寨内的水系形成丰富而充满生活情趣的空间序列。营造具有羌寨特殊的传统空间格局,以新的建筑手法打造传统羌族建筑的风貌,梳理老寨和新村的联系,让不同地理位置的场所,体会同样的场所精神,让新村老寨两者相辅相成。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同时桃坪羌寨是有二千年历史的建筑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独特的篇章。这次受地震的影响,致使房屋破坏,造成村民无家可归。因此在这次规划中,传承原有的文化,重建家园尤为重要。在“重现精神、再塑羌寨”规划思想的指导下新村形成了一心一轴一网的格局:以水环绕的中心广场和碉楼为中心,联系新村和老寨关系的通轴,利用错综复杂的道路网系统,以网展示展示羌寨别具一格的风貌,并联系各个不同的功能区。 桃坪新村位于历史悠久的桃坪羌寨旁,故在一旁的新村的建筑风貌和空间特色应有非常强烈的羌寨特色。作为老寨的补充内容和完善,本次规划不仅要在风貌上达到与老寨的统一,也应在功能上相对完善,增加游览项目和服务内容。 3.2 聚落形态及建筑单体设计 新的规划设计中,建筑群整体形成依山退台形态,而各户也基本保持羌族民居“椅子”形。形成院落和屋顶平台两个活动空间。桃坪羌寨拥有独一无二的步行空间和水系,桃坪新村的规划设计沿用了这一独特的空间形式,营造了从开敞空间到半开敞再到开敞空间的空间序列方式。为此,设计中在不同的位置设置了多种多样的过街楼,骑楼等来营造这种独特的空间效果。 新建的建筑单体采用了砖混结构,在建筑风格上模拟桃坪羌寨传统的建筑形式。餐饮酒吧类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以形成大空间,建筑层数为2-3层。外墙按一定比例收分,女儿墙压顶采用白石头【图2】。建筑材料尽量使用当地材料,造型相对简洁,窗框和阳台等装饰采用大量的木质材料,作法采用桃坪羌寨建筑木作的尺度和形式,对建筑整体风格进行软化。 图2 参考文献: 1季富政 中国羌族建筑M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卢丁,工藤元男 羌族历史文化研究M 四川人民出版社, 3邓鸿成, 肖瑜. 远古的辉煌 J . 四川建筑, 2006( 10) : 2930. 4赵曦, 吴天德 毁灭性灾害后民族文化的再生与可持续发展 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function() var s = “_” + Math.random().toString(36).slice(2); document.write();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